请欣赏关于小路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小路的散文1:成长的小路
文/晨净
外孙女所在的幼儿园坐落在一繁华小区内,园外不远处一条石板砌成的小路,弯曲着伸向小区的大门口。
只十来米的石板路,是她最喜欢的几步路,每天放学回家,要像小兔子一样,一块一块地跳过石板走过去,像是在满足她闯关的兴趣。接下来,便不是让背就是让抱,总之就是赖着不走。试着哄过几次,也无济于事。每天去幼儿园的种种不情愿,似乎这样才能得以发泄。
回到家,各色糖果是她最喜欢的玩具。妈妈练瑜珈用的垫子成了她和小布熊等玩具分享糖果的好地方。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或家里来客人,我总是有意引导她,“好孩子要将糖果分给大家吃!”这时的反应最强烈,“不行!”小屁股在垫子上迅速挪动着,企图用身体挡住散在后面的一片糖果,样子很滑稽。一顿饭自己吃下来,散落的饭粒常常能收起小半碗。
不知不觉一年多过去了,孩子身上的变化悄然而至。
糖果不再护着,吃过饭的小碗和饭桌上干干净净,《三毛流浪记》的光盘最吸引她。随着歌的旋律,画面上冻得瑟瑟发抖的三毛,艰难地行走在夜路上,幻想着能吃上一顿饱饭。“姥姥,三毛真可怜,我把糖果分给他,他会高兴吗?”
一次,带她外出,一步履蹒跚的老人被停靠在路边的车蹩掉了手中的拐杖。老人下意识地想弯腰拣起,却力不从心。见状,我疾走两步,捡起拐杖递给老人。小小举动外孙女却看在眼里,抬起头对我说:“我长大,也为姥姥捡拐杖。”
渐渐地,晚上睡觉不再让人拍哄了,讲故事成了睡前的必修课。一次,我买来几本立志小书吸引了她。那晚,祖孙俩的枕头紧凑到几乎重叠在一起,脸贴着脸,我举着书,声情并茂地讲着:“小熊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了,家中只有姥姥陪伴小熊……可是,一天,大人们说姥姥去了遥远的地方,她希望小熊乖乖地上学,快快成长。那以后,小熊再也没见到慈祥可亲的姥姥。”见到她安静不作声,以为有了睡意,哪成想,“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两只小手紧紧搂住我的脖子不放。我竟一时不知所措,又是解释又是哄。直哭到一抬头,鼻涕混着眼泪在我脖子上拔出丝来,才抽搭着停下来。应孩子的要求把书暂时藏到她看不到的地方,此事才罢休。
说来也怪,那以后,我发现孩子很喜欢静静地听大人讲道理,也很少再任性。
依旧是那条弯曲的石板路,我和孩子每天快乐地从那里走过,我们都喜欢这条通向成长的小路。
关于小路的散文2:小路
文/刘晓星
老家门前的那条小路,其实和别的小路也没什么区别。
早些年,那就是条宽阔点的泥泞小道,现在呢,铺上了水泥,依然还是那样小家子气。它就这么小家子气的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我儿时的记忆,几乎都与小路有关。热闹,拥挤,并且单调。早上,村里人踩着它走出家门去劳作;傍晚,踩着它回来的还有一头头牛羊。那是村里人的朋友或者口粮。偶尔一次嫁娶,算是小路难得的节日。时有所闻的鸡鸣狗吠,才是小路每日里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们让小路显得生机勃勃。
而小路习惯了沉默。它一头拴着炊烟,拴着村里人的生活;一头拴着不远处的小山坡,无数的先辈在那里躺着。村里人累了,就沿着小路走向山坡。山里的先辈想家了,据说也可以沿着小路回家看看。
阴阳轮转,就在这条小小的土地上。
小路还是老了,一同老去的还有村里的炊烟。小路上行走的人,像两旁的庄稼,渐渐荒芜。
关于小路的散文3:家乡的小路
文/黎胜钢
老家的村子叫八角庙,是个小盆地,挡在村口的山垭子叫塘坊垭,那是我小时候走得最多的一条小路。
或砍柴、割草、上学、种地、访亲、购物……都从那条崎岖的羊肠小路上走过。路边的小松树、野棉花、野菊花、蒲公英……在记忆里总是那样的清晰而新鲜。这条弯曲的山路上,留下了童年故事。故事有甜的,有酸的,有涩的,还有苦的,到现在总是那么新鲜,那么清晰,那么难忘……
东西两条山脉,左右环绕,围成一个大大的水田坝子。大山在这里伸出一个山老脑壳,就是这样一个酷似牛头的小山堡,隔开两个村落,拦住了走出大山的路,让我们上学的路程变得异常艰难。从家里去山那边临村的学校要走三四公里山路,翻过垭子才可以看到学校,看到公路上飞奔的汽车。村里人上学,买东西,卖东西,必得经过这条一上一下,坑坑洼洼,曲里拐弯的小路。
伸上山垭子那边的小路,像一根弯弯曲曲的绳子,绕来绕去。遛过几道小山梁,再乘直爬一截陡坡就到垭口上。垭子这边的山坡上长着成片的松树,一年四季都是绿郁郁的。垭子那边却长些白杨,花栗树,小灌木丛。以垭子为界,生长的树木也有些异样。站在垭子上回望村子,四野茫茫,一片开阔,粮田万顷,屋舍千家,俨然一个桃源意境。垭子那边便是临村的地界了。顺着山坡而下,约一里多路程就是学校。学校是解放前当地李姓的古宅子,正厅是一幢八间两层土木结构的青瓦房,左侧还有一个四合院,幽静而典雅,是全乡唯一的一所全日制小学。
从家里到学校,每天要在这条小路走两个来回,四次越过塘坊垭。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那是一步也不能少的。那个时候,家里穷,没有吃早点带零食的奢侈,饿着肚子强打精神坐在教室里听课那是常事,家乡的小路,就像某种召唤,激发我早一点奔去。
外出工作以后,就很少走这条小路了。毎当想起路上的样子,哪里有个坎,哪里凹着个坑,哪里凸着个石头包……都深深地刻在记忆里,那样地完整和清晰。走在那条熟悉的山路上,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准确地把脚踏在合适的位置上,不会有丝毫的错位。我上小学的时候正值“文革”年代。以垭子为界,两村的学生娃儿经常在垭子上发生“战事”。说是“战事”,其实就是在放学的时间里,两个村的学生娃儿抢占垭子上的两个小山头,以捡来小石块向对方的阵地打过去为乐,看能不能打中哪个背时的家伙。一但开战,小石头就像一群一群的蜂子,嗡嗡地飞向对方阵地,别看小石头来势凶猛,多数石头都是放了空炮,很少找着人的。后来这件事被老师知道了,经过批评教育,“战争”得以平息。没有了“战事”,垭子上又建起了“语录岗”,所谓“语录岗”也就是在垭子路口两边用土墙筑起两个小岗楼,每天由红卫兵在岗楼里站岗执勤,凡由此经过者,必须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会背者顺利过关通行,不会背者,就不得过关,非得折回去请人教会一段或一句语录之后再来到垭子这个关口,直到背出一句为止。这个“政策”的出台不知难坏了好多目不识丁的农民,甚至连那些不会说话的“半语子”也得要让他背出语录才能过关通行。村里的马侦国就是个半语子老实人。一天,他要经过垭子去商店称盐,乘直走到垭子语录岗前,被红卫兵拦住,非要他背诵毛主席语录。折腾了大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字来。家里急着吃盐,红卫兵却又不让通行,硬行闯关吧又寡不敌众。老马只得乖乖折回去请人教了一句语录:“要斗私批修”。好不容易才学到一句语录,又怕忘,就边走边念叨语录。可是,等走到语录岗前还是忘词儿了。苦思冥想了半天,终于想着肚子里要吃东西这个谐音,才有了一点灵感,一副老脸憋得通红冒出一句:“要肚子屁求!”语录岗里的红卫兵听了以后,哭笑不得,见老马实在不懂语录,便放他过去了。自那以后,老马宁可在家里吃淡菜淡饭,也不敢再去塘坊垭那条路了。有了“语录岗”,村里的人学习毛主席语录的热情就高涨了,于是乎,全村上下人人学毛主席语录,个个背毛主席语录,一时成为全县的样板,塘坊垭也因此而名扬全县。
记忆总会让人铭记,那条小路也成为了我记忆里最深刻的部分。
去年初,村里把这条小路修成了车路。
今年清明小长假回家祭祖,我特意把爱车开上垭子,踏在新修车路上,细细巡望盆地一般的村子,只见原先低矮的小瓦房变成了江南风格的小洋楼,原先的泥水路变成了水泥路。山,似乎变样了,水,似乎也变样了,整个村子全变样了。桃红柳绿,青山绿水,白墙黛瓦,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春联,交织在成片成片油菜花海里,相映成趣,一幅大写意春光图展现在眼前。陶渊明苦苦描绘的桃源境地比起家乡的情景都要逊色三分呀!这是现实版的桃源圣地。
关于小路的散文4:小路弯弯
文/吕金成
也许时常想起,是一种最美的情怀;也许不能忘记,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一转眼,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却时常想起家乡的小路。弯弯小路,铭记着我年少的回忆,也将我对故土的那一份情怀,深深地融进了生命的河流。
从家到小学,是一条小路。每每背起书包,经过几块稻田和两口水塘,远远便能看到我所就读的小学。学校不大,一排简陋的班级教室,一排简陋的教师房间,院子里有一些树木和花草。这所现在已经搬迁的学校,当时却是全村的一个中心。我在这里念了五年小学,也在这条小路上来来回回走了五年。春天,我看着红花草的灿烂,闻着油菜花的芳香,将天真、单纯和向往一股脑儿写进这条小路。有时候,按照母亲的吩咐,放学后还要在路边的麦田里拔一些小鸡草带回家。夏天,稻子越来越熟了,我也知道农村越来越忙了,自己也要多做一些家务了。秋天,背起了母亲买的新书包,蹦蹦跳跳走在这条小路上,蓝天、白云在眼前飘过,我忽然觉得自己又长大了一点。冬天,高年级的时候,早晨要起早到学校早读,我和同村庄里的几个同学举着自制的小火把,穿过黎明前的黑暗,像风一样跑过这条小路,跑到学校。这时,天渐渐亮了,琅琅的书声唤醒了整个山村,山村好像一下子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从家到外婆家,是一条小路。外婆家离我家不过三四里路,这使我有机会经常去外婆家,有时去完成母亲交办的事务,有时去看看外婆,顺便玩几天。母亲说,走大路远,走小路近一些。年少的我,时常选择走小路。走小路,让我省去了看公路边来回车辆的烦恼,也更让我无忧无虑地边走边想,放飞那些幼稚而又遥远的梦。塘边的杨柳、田里的蚯蚓、埂边的黄豆、沟里的流水、远处的村庄……是那样自然而又亲切,我感觉到这些就是我的天空,我的世界!在外婆家,我摘到了露出红嘟嘟小嘴的鲜桃,吃到了外婆用新菜籽油炸的香喷喷的梅鸡,见到了时时想起的小玩伴……这条小路,怎么走、怎么绕,经过的田呀、沟呀、塘呀,我至今记忆犹新!
从家到中学,是一条小路。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在原区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上,离家远一点,我只能住校就读。每逢星期天,是我一个星期中最轻松的时光。我从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回家一趟,母亲不仅让我美美地大吃一顿,而且临回校时,还要我带上一个星期的小菜、米粉什么的。从家到校、从校到家,需要一个多小时,来回走的都是小路。我有时一遍又一遍地念着那个有关白兔山的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轻轻地走过山脚下的村庄;我有时早晨四五点钟从家里动身,踏着一路的月光,到学校时天才开始真正地亮起来;我有时一边走,一边送着夕阳的余晖和西天的云彩,突然觉得徐志摩诗中的意境,也不过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线而已。
通往小学的小路、通往外婆家的小路、通往中学的小路,一条条小路交织在一起,绘成了一幅幅无限延伸的家乡的版图,也筑就了我对这一方山水、一方土地无限的深情、无尽的热爱。
也许时常想起,是一种最美的情怀;也许不能忘记,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小路弯弯,弯弯小路,见证了生命开始起航、开始走进这个世界的履痕;见证了人生最朴素、最原始、也最丰富、最深刻的一种情怀的孕育;见证了一段岁月、一段历史、一段那么纯洁那么难忘那么美好的人生。
关于小路的散文5:带着故乡的气息远行
文/刘泳晔
故乡的小路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的小路并不是纵横交错的小路,也不是一条平坦笔直的大道,它如一条丝带以“人”字形的姿势,折叠在故乡的山川河流之中。
小路是岁月之道的延伸,不仅大手笔地泼洒着我和伙伴们孩提时的快乐,也使我童年与少年不倦的足迹显得更悠远。虽然它从不记忆我的过去,也不留下我任何的痕迹,而我还是记住了故乡的小路,毕竟我曾经走过。
常常,我踏上这记忆之路去追寻我童年的快乐。那时,母亲的叮嘱,雨季的狼狈,已被小路斑驳成过去。
尽管如此,小路以沉默的形式,用“人”字形的笔法,记载着父老乡亲的快乐和沧桑,也记载着乡人荣归故里的风光与落魄归来的惨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我无法忘却故乡的小路和故乡的记忆。
纸航船,已在雨季中消失
曾经的纸航船已在雨季中消失。
孩提时的纸航船选择了雨季,充满幻想的纸航船放在童年雨季的水洼中,不寄托乘风破浪的理想,只以那首稚嫩的童谣唱出纤夫的船号子。
利剑般的雨滴汹涌而来,懵懂少年的锚不知该抛往何处。狡猾的水洼用“嘀嗒”之声倒映雨滴影子的存在,却从不把我纸航船的背影拷贝在水面保存。
在没有暗礁的雨水洼中,我的纸航船迷失在没有波之梦的水中,注定很快要被摧毁,搁浅在永远只属于少年的雨季里。
雨还没停下来时,纸航船被迫砸散成一张被折皱的白纸,雨水太小气,不肯用浩瀚容下纸航船的一生;当那首童谣被唱出沧桑的味道时,雨季、折皱的白纸、童谣的记忆便锈迹斑斑地漂泊在我漂泊的人生大海中。
在黄昏中与夕阳相遇
看着被拉长了整个下午的背影,如今渐渐地淡去。
或坐,或卧,或行;一切尽在缄默中归于平静。
我曾慨叹你失血之光的疲惫,总想停歇在你的暗红里,倾听那些躁动与寂静挣扎的样子:是否每一个躁动都会被埋葬在寂静里?
经过了一个白昼轮回的努力,你已开始乏力,世间的所有喧嚣交给黑夜去完成。
我徘徊在岁月的边缘,敛闭沸腾的血,踏着淡去的背影,在世间开始变喑哑的声音中,把自己的影子揉碎抛到小溪里。归去,携手明天的太阳继续往岁月的深处走去。
狂风暴雨曾在故乡肆虐过
某年某月,一场狂风暴雨曾在这里无情地肆虐过。
弱小的绿叶被打落时,无奈,无言。老黄叶被打落砸在地上,却震动了我的故乡。村人在暴风雨的洗礼中惊醒:这是一声劫难的经历。在沉默中忘却还是在忘却中沉默?在老人的带领下,青年人扛起锄头,在土地里翻阅着岁月的活页,种下了希望。落叶不是无情物,来年,故乡的青山绿了一遍又一遍。
这一次,我离开故乡远行时,青山回荡着:不在乎风吹雨打,用坚强卸去疲惫的尘埃,以全新的姿态迎接雨后阳光的照耀,
把故乡气息的点点滴滴放进行囊,挥手告别人生的驿站继续远行。
关于小路的散文6:家乡的黄土小路
文/王为璋
我是穿着布底鞋,踩着,走到城市里来的。
布底鞋,用米粉熬制成浆,将层层布片黏紧压实,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照着牛皮纸质鞋样剪出鞋底,然后沿鞋底边缘开始一针针向内密密缝缀,线绳缠缠绕绕如奶奶额上的白发。鞋底纳制坚硬后,缝上青布鞋面和松紧带,穿上脚,舒适柔软,体贴大方。
不管我行走多远,在城市居住的时间有多长,我的心,都会思念穿着布底鞋走在家乡小路上的日子,它留在我成长的心灵深处。那些黄土小路,弯弯曲曲,清新柔美,它们紧依小河,纵横交错,像一条条锦带,缠绕着农田庄稼,把四散的村庄紧紧连接在一起。
黄土小路有多长,它只在我归来的情愫里盘旋。那些年月,我穿着布底鞋去上学,放牧,挑水,到镇上赶集。露水打湿鞋底,留下我一行行烂漫的足迹;留下我顽劣时不小心踢破脚趾头淌下的鲜血;留下我咿咿呀呀的童梦歌谣。也把我年少时对外面世界的雄心勃勃,遗失在路旁蔓草野花丛中。
因为生计,我行走到了城市的路上。城里的路宽阔,繁华,人流如织。走得久了,我反倒有一种陌生的讶异,我时常怀念穿着布底鞋宁静地用步履丈量家乡小路的时光。那份骚动让我的心铺上一层像土地一样绵长的阳光,牵系着我从城市一次次走回寻觅根源的黄土小路。当我踏上小路,虽然它和童年时相比,早已日新月异,新铺的水泥路面像一条条多情的飘带,一直飘舞到村子的巷道,但我还是能寻觅到浸渍着岁月甜美或苦涩的陈年往事——清晨,小路刚从晨曦里醒来,三三两两早起的村人,扛着锄,提着筐,赶着牛,走向丰盈的田野。微风徐徐拂过,树枝轻轻摇摆,云朵在天空慢慢悠游,安谧而又诗意。小路在霞光的掩映中,向前绵延,我惬意地走在小路上,感受生命的温和从容,顺着它走向高处,奔向红日冉冉升起的地方。
我想起了奶奶。她曾牵着我的小手,我与她牵衣挽袖地行走在黄土小路上,来回往复,听惯了路旁草丛里各种虫子的私语。奶奶一直牵着我的手,我泰然自若地在村子里长大。我长大了,奶奶却老了。奶奶活了80多岁,满头银发,她生前做得一手好针线活,从小到大,我的一双脚都被她缝制的布底鞋保护着,温暖着。如今,我在这条小路上徘徊、流连,奶奶却去了远方。她走的时候,我迷失在城市的道路上,未能来得及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我跪拜在黄土小路旁奶奶长眠的坟地,风从远方飘然而至,我仿佛又看到奶奶颤巍巍地从路的前方向我走来,深情地拉着我的手,引领我回家。
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奶奶16年对我的养育,给予我的恩情,铸成我生命成长的历程,奶奶走的时候,心底里一定对我有过嘶声力竭的呼唤,可那个时候,我又在哪里?奶奶终究不会再回到我的身边了!但我知道,奶奶善良的品德,还有她清澈的菩萨心肠如黄土小路一样永远存活在我心底。
傍晚,西边天空爬上一团团火烧云,河岸边柳枝摇曳,老屋门前的枣树在夕晖下一片葱翠。忙碌一天的父老乡亲们在炊烟的弥漫下,沿着小路归来。他们一生都在黄土路上行走,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谈天说地,生儿育女。他们的日子像泥土一样简单诚朴,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却和长势正丰的庄稼一样。
家乡的黄土小路,供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的农人休养生息,延伸梦想。是我人生的起点,记载着我最真的梦,储存着我青春行舟的浆声,见证着我生活的辛酸与斑斓。它们静静守护村庄,守望远行的游子。
我是穿着布底鞋,踩着家乡的黄土小路,走到城市里来的。走着走着,那些模糊而遥远的痕迹又清晰起来,心头不免生出些对岁月如飞的怅惘,对流逝光阴的感喟。唯一不变的,是我对家乡小路的怀念和感恩,它们永远存活在我记忆深处,直到地老天荒。
关于小路的散文7:弯弯的小路
文/冰城夜话
春天的田野,有一条小路弯弯。男孩吹着十八岁的哨音,潇洒地走来。云一样的,身边飘过一个浅蓝色的女孩。我们一起走吧,你的风采太美妙,男孩不失时机地在邀请。女孩回眸一笑,笑得俏皮而可爱,大方地把手伸给他。相遇的刹那,她的心就已被男孩的潇洒占满。
夏日的玫瑰缀满山野的时候,男孩快活女孩也快活。小路上洒满男孩的歌女孩的歌。每一个太阳都为你烧成一团火,男孩对女孩说。每一个夏夜都是梦好,每一个梦都因你而粉红,女孩对男孩说。不经意的这一次相遇,女孩写了一首好温柔好甜蜜的诗,男孩,醉成一涡热烈奔放的酒。
时间总是以相同的频率在走,于是夏天悄悄走远的时候,天地间成熟的秋实带来喜悦,枫叶正红。碌碌南飞雁,又在拼写起世间的几多艰难。秋风秋雨也已然来过,风吹起男孩的心事,雨淋透了女孩的嗟怨。他不是我心中的男孩,有一天女孩这样说。那一天,男孩也第一次觉得小路很长。
第一个飞雪的日子,男孩女孩终于走到小路尽头。好多条大路在这里伸向遥远,男孩挑了一条向北的,女孩选了一条往东南的。前方,可是堆满男孩心愿的高山?抑或是缀满女孩梦幻的海角?也许是丘陵也许是湖泊,也许是春天也许是秋。也许,这两条路在前方是同一轨道,男孩挥手的动作依然潇洒。也许,梦中的依然是弯弯小路,女孩回首一笑,依然云样的俏皮而可爱。路正长,茫茫远方,融进那轮彤彤的夕阳。雪地上,一排男孩的脚印,伸向北方,一排女孩的脚印,伸向东南。
小路仍弯弯,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故事在这里开始。
关于小路的散文8:相间的小路
文/菊映寒秋
我大多数的时间都居住在城市里,对于城市里的景物是比较熟悉的。几十年前的房子,一般的也就是5层以下的居多,很多都是朴素的、平易近人的平房。现在的房子是越来越高了,林立的高楼,就像是雨后的春笋一样,争先恐后的从城市的土地上冒出来。这边一栋十几层的小高楼刚竣工,那边一幢几十层的大高楼又开工建设了。如果你住在一幢大高楼的西面的低层的房子里,那么在早上,即使太阳已经出来了,但也是看不到太阳的,因为太阳的脸隐在高楼的后面,要等到更迟一些的时候,太阳升得更高了,才能看到太阳那热情的笑脸。高楼还像一个个数学家,它们把城市的天空切割成一块块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使人看不到整个天空的模样。只有登上大大的高楼,才有机会一睹如盖的天空,感受到广阔的舒畅。
还有就是以前的道路,路面比较窄小且多有弯曲。现在的城市道路都较笔直宽阔,特别是新开的道路,可以让几辆车同时相向通行。几十米,上百米的路面宽度,科学的划分为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还间隔着绿化带。一条大道两边的人,像隔着千山万水一般,即看不清对方的表情,也听不到对方说的话。城市文明在带给我们便捷生活的同时,确也带来了些许的不便。
我有的时候会想念乡间的小路。我在乡下生活过几年,走过一些乡间的小路。后来去了林场,走的是林场的小路。我感觉,乡间的小路和林场的小路还是有区别的。林场的小路,有时候有大树为你遮挡夏日热辣辣的太阳光,就是在酷暑季节,走在已经成林的林间小路上,也可以躲避开暑热的侵袭,感受到徐徐的清凉。但是看不到很远的地方,因为高大的树木遮挡了视线。在一些尚待林化的荒山和树木还矮小的山头,可以看到对面的群山。林中的小路,大多数是上上下下的起伏着的,左右拐弯的也是循了山势走的缘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乡间的小路,上下起伏的,左弯右曲的,极尽了自由,仿佛是一条舞动的绸带,飘啊飘的,就把你带到你要去往的地方了。
乡间的小路旁,有新建的楼房,也保留着部分颇有年代的老房子,给住在房子里的人,带来风雨无忧的生活;乡间的小路旁,有一些树木在那里站岗,给人带来惬意的荫凉;乡间的小路旁,有一条溪水蜿蜒着流向远方,给人带来生活的甜水;乡间的小路旁,有庄稼在田地里茂盛的生长,给人带来丰收的憧憬;乡间的小路旁,有炊烟袅袅地在天空中飘渺,给人带来简单的粗茶淡饭或丰盛的餐宴。
我喜欢乡间的小路。人在乡间的小路上行走,你尽可以边走边想自己的心事,不必紧张地观察威严的红绿灯,也不必担心会有一辆汽车突然地就贴在自己的身旁,使人被吓一跳。你可以抬头望望湛蓝的天空,看白云如何在那广阔的舞台上,变换着各种优美的舞姿。也可以看看路边的农人,怎样细心地打扮着地里的庄稼。经过果园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个熟透了的果子,跌落在你的身上,像是老朋友的一个亲切的问候。还有那生长在菜园边、野地里的各色花朵,摇曳着它们的美丽,特别是在那些围园的篱笆上,时常有牵牛花爬在上面,张着小喇叭,广播着菜园子里蔬菜们丰收的消息。在乡间的小路上,有时,还会看到一个老年人,手里牵着一个幼儿,悠闲地走着,更是让你感受到一种生动的美。
已经很久没有能够悠闲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了。许多时候,我若怀念乡间的小路了,就会到公园里去,到休闲广场上去,在那里,有一些用小石子细细地铺就的弯曲的小径,小径旁,有人工种植的花草树木和人工铺就的草皮。这一切,虽充满了城市文明的气息,但却少了一丝大自然的原生态的野趣,令人感到有些许的遗憾。
我常在心里想,等有机会了,再到那有着弯弯的小路的乡下去走走。看一看那里朴实的人们,瞄一瞄那里对人的健康大有好处的低层的房子,尝一尝那里绿色环保的禽畜蔬果。晚上,望一望那里清新如洗的宁静夜空,听一听那里鸟虫的低吟浅唱。让乡村清新的风,慢慢的梳理一下自己因久居城市而略显浮躁的情绪,人自己的心情好好地放一个大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