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散文

请欣赏书籍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书籍散文1:读书的快乐

文/韩紫慧

书籍是人类璀璨的文化,是厚重历史赖以传承的工具,是人们光辉的思想,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高尔基把书籍比喻成“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是为了汲取其中的重要信息,把它转化成思想的一部分,用以指导自己学习和生活。因此,读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古人有感而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把书读好不容易,但思考把握读书的方法,书籍才会带给你无穷的快乐!

“勤”字诀:读书不是死记硬背,在熟读的基础上,要用脑去思考,琢磨其中的道理,多提几个“为什么”,用理解性的思考去朗读,知识的精华便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用”字诀:书籍上的知识,不是用来储存或卖弄的,而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概念、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不去应用就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了。这样不仅牢记的东西会忘记,并且错误的方法会禁锢自己的头脑,影响未来的发展。

“好读书,读好书”,书籍伴我们成长,“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要忘记“开卷有益”,与同学们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书籍散文2:农家书屋

文/李珍文

村里的陈列着各种书籍,有文学类、法律类、科技类、天文地理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每逢假日或劳作之余,农家书屋便“高朋满座”。那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那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那洋溢其间的智慧与灵气,无不给人以启示和享受。村民们沉醉在这方天地里,对生活增添了一份自信和希望,也感受到了书籍的好处与力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村里有一对小两口,结婚已十余年,上有年近七旬的老父母,下有一双年幼的儿女,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为了生计,夫妻俩曾背井离乡,虽然勤扒苦做,但由于家庭负担太重,一年到头,口袋里还是所剩无几。在谋生的路上,他们辛酸又困惑。要让家庭致富,路在何方?

冥思苦索中,他们来到了农家书屋,一叠“科技致富”的书籍,吸引了夫妻俩的眼球。寻寻觅觅,找到一本《黄鳝养殖技术指南》,认真品读,刻苦钻研,有了理论基础,便有了行动指南。夫妻俩从书中得到启发,去找村支书承包了二十亩鱼池,养殖了黄鳝、龙虾、草鱼等。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净赚了人民币二十万元。妻子深有感触地说:“书里到底有黄金,农家书屋是我家的财神爷。”是呀,书籍传授了知识,知识创造了财富,财富美化了生活。如今小两口的家庭焕然一新,高档电器琳琅满目,漂亮家具应有尽有,听说还计划两年之内购买小车呢。

书中自有颜如玉。川子是村里的“小混混”,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年近而立,但至今还是“光杆司令”一个。亲友劝他不听,年迈的父母拿他没有办法。为此,热心肠的老村长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改变川子这小混蛋?前年春天,村里建了“农家书屋”,老村长认为机会来了,于是经常带川子去读书,读唐诗宋词、读现代文学、读科技书籍,让他受到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熏陶,体悟纯朴的民情风俗和人世温情。

老村长的良苦用心、农家书屋的有效指点,为川子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后来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与重担,家境也随之好转。在热心人的撮合下,今年春节,川子与村里的小芳姑娘喜结良缘。在新婚庆典上,川子满怀感激地说:“我今天的幸福是村长大叔给的,我的新娘是农家书屋给的,我深深地感谢他们!”

读书是营造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村民们在农家书屋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还收获了文明和友谊。彼此之间懂得了真诚待人、宽厚包容、乐善好施,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文明。沉醉在农家书屋,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还真是其乐无穷呢!

书籍散文3:读书有感

文/周国宇

我读过很多书籍,比如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福尔摩斯》《查理九世》等等。其中的人物让我魂牵梦绕: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狡诈阴险的曹操、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聪明绝顶的福尔摩斯、幽默机灵的查理……这些人物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仿佛自己就置身于其中。

书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当我伤心难过时,只要捧起书,所有的烦恼就会立刻烟消云散;当我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只要捧起书,我就会变得踌躇满志,充满勇气;当我得意忘形、沾沾自喜时,只要捧起书,就会有一股清凉的泉水从头淋下,让我变得异常清醒……书是一叶小舟,我常常坐在书舟里漫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一首奇丽的小诗,洗涤着我的心灵。书是一只雄健的苍鹰,时常把我从狭小的空间“拯救”出来。

书籍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我都会抽出时间,在书的世界中游历而不愿离去。我常常像一棵刚发芽的小树苗,贪婪地从书本的土壤中汲取养料,我总是如饥似渴地寻找着一切能读的书,享受着书籍给我带来的快感。书籍,不但使我的思想在进步,还让我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朋友,希望你也爱书上吧!让我们共同到书的肥沃土壤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为我们共同的“中国梦”集聚能量吧!

书籍散文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文/杨雨萱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思想的摇篮,是迈动双脚的动力。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给人启发。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书籍就像一束阳光、一片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能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读书,让我大开眼界——它能让我与古代帝王对话,还能让我穿越时空领略未来的神奇……

读书,让我有了真善美必胜的乐观信念。它让我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它让我明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面对世间万物,我们要善待每一株小草、每一朵小花;面对亲朋好友,我们要学会感恩;面对挫折,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毫不退缩、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自我,我们要用最纯洁的初衷去清洗蒙在心上的灰尘……

读书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渐渐的,在读书中我懂得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感受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气,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怀古览今,仔细历数,有多少人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多少人因为书而开阔胸襟,生活坦然。

走进书本,就伴随着文字一起畅游。在惟妙惟肖的童话王国中,感受白雪公主的善良、大灰狼的凶恶;唐诗、宋词中,领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心情;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让人感悟英雄气概的同时,心生一股豪迈之气;聆听“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真切地理解古人思乡怀家的儿女情怀……

一本本好书,犹如一条条涓涓流淌的溪流,滋润了我的心灵,让我得以自如地浅吟低唱。

书籍散文5:农家书屋

文/李珍文

村里的陈列着各种书籍,有文学类、法律类、科技类、天文地理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每逢假日或劳作之余,农家书屋便“高朋满座”。那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那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那洋溢其间的智慧与灵气,无不给人以启示和享受。村民们沉醉在这方天地里,对生活增添了一份自信和希望,也感受到了书籍的好处与力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村里有一对小两口,结婚已十余年,上有年近七旬的老父母,下有一双年幼的儿女,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为了生计,夫妻俩曾背井离乡,虽然勤扒苦做,但由于家庭负担太重,一年到头,口袋里还是所剩无几。在谋生的路上,他们辛酸又困惑。要让家庭致富,路在何方?

冥思苦索中,他们来到了农家书屋,一叠“科技致富”的书籍,吸引了夫妻俩的眼球。寻寻觅觅,找到一本《黄鳝养殖技术指南》,认真品读,刻苦钻研,有了理论基础,便有了行动指南。夫妻俩从书中得到启发,去找村支书承包了二十亩鱼池,养殖了黄鳝、龙虾、草鱼等。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净赚了人民币二十万元。妻子深有感触地说:“书里到底有黄金,农家书屋是我家的财神爷。”是呀,书籍传授了知识,知识创造了财富,财富美化了生活。如今小两口的家庭焕然一新,高档电器琳琅满目,漂亮家具应有尽有,听说还计划两年之内购买小车呢。

书中自有颜如玉。川子是村里的“小混混”,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年近而立,但至今还是“光杆司令”一个。亲友劝他不听,年迈的父母拿他没有办法。为此,热心肠的老村长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改变川子这小混蛋?前年春天,村里建了“农家书屋”,老村长认为机会来了,于是经常带川子去读书,读唐诗宋词、读现代文学、读科技书籍,让他受到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熏陶,体悟纯朴的民情风俗和人世温情。

老村长的良苦用心、农家书屋的有效指点,为川子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后来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与重担,家境也随之好转。在热心人的撮合下,今年春节,川子与村里的小芳姑娘喜结良缘。在新婚庆典上,川子满怀感激地说:“我今天的幸福是村长大叔给的,我的新娘是农家书屋给的,我深深地感谢他们!”

读书是营造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村民们在农家书屋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还收获了文明和友谊。彼此之间懂得了真诚待人、宽厚包容、乐善好施,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文明。沉醉在农家书屋,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还真是其乐无穷呢!

书籍散文6:面对书籍发呆的人

文/胡靖

望着书房里堆积如山的书,越来越觉得心烦了。我怀疑自己当初是否脑子进水了,东一包西一捆地花钱买回这些劳什子干什么。眼看书架都码到双层了,书还是放不下,且把板子压弯了。更急死人的是,手头想看的书还是“成群结队”。这些打包的捆着的书怕是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宠幸”它们了。处理掉吧,心有不甘,毕竟是我花钱费力从不同的地儿和渠道弄回来的;不处理吧,放在书房横七竖八躺着也不是个事,既影响观瞻和卫生,更影响心情。

常常扪心自问,我买书究竟是为了什么。装洋?我一个实实在在的土包子,贫寒一以贯之,就是捐个图书馆给我,别人也不相信我会富有的;收藏?我好像也没做过这样的梦,生不逢时,实力不济,眼力不逮都让我心知肚明知道不靠谱;做学问?未张口就会让人笑掉大牙,我压根儿就不是做学问的料;读吗?我并非嗜书如命,买过之书非但未细细读过,就是该读的书也未能读透,“猴子掰包谷”倒是真实写照。多数时候,只是一种感觉,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许。其实于我,唯一的理由,无非是自己是个闲人,只有点读书的癖好,工作与文字打点交道,有点执着,有点入味。仅此而已。

有时也在寻思,这书买得多而读的少,绝非我个人现状,大多数读书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叹。究其原因,似有四大障碍作祟:一曰忙。为生计,为功名,为事业,为家庭与爱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面对书山很无奈;二曰穷。书价不亚于油价,节节飙升很快,工资却少见长,而真正有读书兴趣的人大多囊中羞涩,只好减少跑书店的次数和控制淘书的欲望;三曰懒。这世界变化太快,吸引人的东西太多太炫,时时刻刻在向你招手,有动力和定力花功夫去啃书本,别人不说你呆子你自己也觉得不合时宜;四月浮。心静不下来,眼沉不下去,板凳坐不热,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远没有这么复杂。着名作家阎连科曾经说到自己的读书之惑,对自己一段时间来的读书状况很不满意。他说,不知道究竟自己得罪了哪根神经,面对那一排排,一册册的新旧书籍,知道那些书中几乎每一本都有可供我学的言行,可却不知何故又不肯去读。不肯去读,又总是十分爱惜地把人家的书藏起来。最终把自己弄成了一个没有学问又不肯读书学习的人,弄成了一个不读几本书却又不肯找些别的事做的假读书人的模样,弄成了只会站在书前发怔却又绝然不是思考的那种呆子。作家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说白了,读书是一种癖,是千千万万种癖好之一种。无论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一旦习已成癖,总有点旧情绪挥之不去。感觉就像你每天要洗脸刷牙一样,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惯,或是这样的习惯不适合自己,说什么也是白搭。好在,我只是用读书这样一种方式,来消磨静静的时光。我要做的,就是理智一点地买书淘书,尽量把自己认为要读的书浏览一下,尽量把家里那些好书赶快读一些,感悟消化一些。

很怀念往昔的读书时光了。那时候,读书是那么的投入,用心,上心。一本薄薄的《鸡毛信》竟让我看得如醉如痴,我的心与14岁的儿童团长海娃的命运一起呼吸和跳动;一本《敌后武工队》,那与日伪进行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让我读得荡气回肠,热血喷涌;特别是那本《林海雪原》,如电光火石,激起我少年无穷的欲望和遐想,我仿佛与少剑波,杨子荣一道奔波于林雪莽莽……我想,读书是一件美事,可以打发冷寂的时间,还给你大千世界的精彩。

还是阎连科说得好,在如今的岁月,能够静心读书的人是极为幸福的,能够彻底不读书的人也是幸福的,最焦心和无聊的,是那类不读书、不舍书,只会面对书籍发呆的人了。

书籍散文7:我读书 我快乐

文/万佳玥

我从小就十分喜爱书籍,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把书当作不可缺少的营养品,像饥饿的人看到面包一样。爸爸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我都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星期天到图书馆或新华书店看书,常常要待到爸爸妈妈来叫时才回家。每逢生日,爸爸妈妈问我要什么礼物时,我总是脱口而出:“书!书!我只要书!”

在我的书房里,摆着一只大书柜,那里面都是书,从小小的、薄薄的连环画到大大的、厚厚的百科全书,应有尽有。我读书时,每当读到高兴处,我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读到悲伤处,我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甚至流下眼泪;读到幽默风趣处,我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奥妙处,我总要紧皱眉头,冥思苦想;读到优美的词句时,我会动笔摘录,细细回味。

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仿佛见到了那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出现在我的面前,那又冷又饿又可怜的样子使我心如刀绞;我仿佛听到小女孩叫卖火柴的声音,那凄凉的声音像一支利箭戳人心碎;我仿佛看到缩在冰凉墙脚下瘦小的身躯,看到小女孩向点燃的火柴投去恳求的目光。我想:要是小女孩和她的奶奶“飞”到我们国家里,一定会得到幸福的,吃得饱,穿得暖。

读书使我快乐,读书使我天天成长!

书籍散文8:带一本书去旅行

文/马国福

书籍原本就是一脉秀美山水,或俊秀,或伟岸,或浓墨重彩,或恬淡轻灵。只是这山水是静止的,藏在文字背后,随着岁月滋养我们的心灵。

每次外出旅行,我总会带上几本书。一路上与书为伴,心就有了寄托,不觉孤单。带一本或者几本书旅行,不仅仅是为了浅层次意义上打发时光,消除寂寞,更是一种心与景、心与人的融和对视。长途旅行宜读小说;短途旅行宜读散文;游山水美景宜读性灵美文;览古刹亭台宜读文史;观人文古迹宜读地理。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在旅馆里,一卷卷书籍就是我们最轻便的行李、最交心的知己。

古人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徜徉在旖旎风景,那些文字就有了色彩,看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苍茫,欣赏那“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意境,赞叹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大气;体会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雅致情趣,沉思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迷茫感慨,领悟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落寞寂寥,感慨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醒曼妙,书卷中的文字,在岁月的长河里,随着风景名胜起起伏伏,闪着波光,历史因此厚重清晰,情感随之丰富翻腾。

在高山亭台楼榭登高望远,在船舷河流上把酒临风,在先贤古迹前追古思今,在人文景观处仰望思索,这一卷卷山水,一个个台阶,一棵棵草木,一块块牌匾就是一本本被岁月的风雨从容浣洗的典籍。阅读山水,阅读书籍,山水书籍合一,交相辉映,没有车马喧哗,得天独大,何其自在!行囊里的书籍如清风,给我们阵阵凉意;似甘露,给我们丝丝甘甜;像明月给我们缕缕诗意。

走出尘世,背着书籍去旅行,融入自然,没有世俗牵绊,胸怀因此宽广空灵轻盈。所有的凡尘烦恼了无踪影。在山水风光间,困了睡去,醒来手持诗书,卧看床前风云,静听山涧瀑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漫长的旅程有了书卷不再寂寥;疲惫的脚步,有了书籍的支撑不再沉重。与山水对话,同书卷对视,和自然拥抱,问候一只飞鸟的飞翔,打量一眼清泉的双眸,丈量历史长河的深浅,爱恋一帧风景坦露的胸怀,漫漫旅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果说山水景观是自然的恩赐,那么旅程中随身携带的书籍就是良师诤友持续的相伴,无偿的恩泽,缩短我们的寂寞,延长旅途的快乐。

旅途中的阅读是一门艺术,只有那些深谐心灵之道的人,才能隔绝尘世的喧闹在其中找到风景之外的另一层美妙和恬静,这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旅途中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浅层意义上的消遣,更是一种通过文字,深入自然,综合了解作家、社会、人文、历史、地理、民俗的有效方式,它让我们借助旅行这有限的时间,贴近生活的最深刻的本质,这样的方式让心灵的成色多了一份光彩,让身心的放松成为双倍的欢乐和拥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