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文章

请欣赏中华的文章(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中华的文章1:又闻青团香

文/翁俊安

又是一年清明至。中华饮食,博大精深,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诸多的美食让人回味与遐想。流传于江南地区的青团,就是一道清明时节的特色食品。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在清明这天,吃青团,一是对先祖缅怀,二是一种食俗的延伸。

清明吃青团已有千多年历史,历代都有记载。宋《琐碎录》曰:“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那时,就用糯米做成青饭团子,作为一种祭拜食品而流行民间。明《七修类槁》也曾有这样描述:“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到了明末清初,逐改以糯米粉代替糯米。

正宗江南青团形态圆满,碧绿晶亮,香糯柔口,甘甜不腻,吃口筋道又不粘牙,带有淡爽青草香气,是消腻开胃的好食物。江南青团多是用青艾蒿汁调和糯米粉做成,青艾蒿是江南地区常见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立,叶片轮生,状如蒿,清明前后,其鲜嫩叶芽均可食用。将青艾蒿汁调和青团源于清代,清《清嘉录》有载:“市上卖青团,有青艾香,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老家江南池州早些年在清明节也时兴做青团,尽管已有十多年没吃过老家的青团,但还是有一丝记忆:将采摘的新鲜青艾蒿放入大锅煮开蒸烂,取其青汁水倒入糯米粉中,揉成青色面团,然后将豆沙或芝麻做馅搓圆,上灶蒸熟后,放在碗橱里,想吃就拿上一个。由于青艾蒿汁香味浓郁,含有保鲜成分,这样的青团可存放三天味如当初。

过去,江南地区清明日家家户户不动烟火,只吃凉冷食品。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青团、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叩头行礼祭拜,然后回家吃上几个冷凉的青团,以表缅怀先祖和习俗延伸。如今,提倡健康养生,冷食青团渐以热食取而代之。

清明一过,青团也就失去了习俗味道,但作为一种小吃,其柔香甘甜的味道依然备受人们喜爱,四季皆可享用,不过这些青团多用绿叶蔬菜榨汁或食用色素调和而成的,而江南人喜爱的青艾蒿汁做的青团,由于受原料季节限制,只能在清明前后品尝。

中华的文章2:中秋有约

文/马亚伟

一直觉得,我们中华民族所有的节日中,中秋节最诗意浪漫,也最温情动人。不论你漂泊天涯海角,还是身在异国他乡,都无法忽略中秋节。一年一度中秋至,明月千里总关情。每至中秋,我们心中会升腾起一种温柔的情愫。八月月圆,中秋有约。

中秋,与一轮明月有约。我们民族有根深蒂固的“月亮情结”,尤其是中秋月,被我们赋予了太多的内涵。中秋月自古以来就是诗词歌赋中最美好的意象,象征着思念和团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知有多少首关于明月的诗歌,在岁月之河上熠熠生辉,被我们代代相传。中秋之夜,我们举头望明月,把酒问青天。那一轮满月,那么大、那么圆,洒下一片清辉。月光如水,朗朗地照着大地。树影斑驳,秋虫鸣唱,团圆时分,你是不是又想起了家乡?“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亮此刻更大更圆吧?

中秋,与遥远的故乡有约。能够把远方游子的脚步牵回家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中秋节了。中秋时节,天气正佳,也是故乡的丰收季。金秋如诗,那遍地的金黄,满园的瓜果,漫山的树与花,都招引着我们回归的脚步。在故乡,中秋节是非常隆重的节日。《东京梦华录》中说,宋朝“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故乡的中秋节也是如此,盛况非凡,热闹无比。尤其是故乡的中秋夜,不知在我们的梦中出现过多少次,良辰美景,亲人团聚。人生最幸福的事,恐怕就是在中秋夜与亲人一起举杯邀明月了。

中秋将至,故乡年迈的父母每天守在村口,等待游子的归来。当你下了车,一脚踏入烂漫的秋色中,就看到了日思夜想的亲人等你在秋光深处。那一刻,你恨不得一下扑到父母的怀里。只有回到亲人身边,你才感觉到最踏实。到了晚上,家人准备了拜月的祭品,月饼、水果等等,进行祭拜。“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乐。”母亲会给你准备你最爱吃的枣泥馅月饼,吃上一口,甜甜蜜蜜的。孩子们在月下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响起来。然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赏月,聊天,其乐融融,温馨久久弥漫。对父母来说,这就是天伦之乐。万里月光下,是万家灯火,家家都在上演这样的一幕。家的味道,永远是这样,热闹、温情、暖心。家,让我们难舍难离,念念不忘,恋恋一生。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是欢庆的节日。中秋,是一首抒情诗,抒发着我们民族深深的情感,体现了我们重伦理、重孝道的深情大义。

中华的文章3:耸人听闻的坏消息

文/杨皓钧

中华鲟老师的唠叨在水族学校出了名,所有其他班的同学见了江豚班的,都会无比同情地说:“听说你们来了好老师啊,讲课从不疲倦,下课还在滔滔不绝,简直敬业死了,你们好有福气啊!”

就在江豚班同学们的耳朵快要磨出茧子的时候,学校放假了!中华鲟老师回家去啦,小江豚们也在宿舍打包好行李,等爸妈来接。这时候整个学校一片欢乐的假日气氛。突然,眼尖的恬恬尖叫了一声:“看呀,中华鲟老师回来啦,不是要补课吧?”“啊……不会这么悲催吧?”

“同学们,同学们,有个可怕的消息,绝对真实!你们…你们…你们知道吗?”中华鲟老师猛地刹住了车,上气不接下气地传布了一个耸人听闻的噩耗:镇江保护区要通航了!咱们学校也难保了!

这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啊!

老族长在两位老师的搀扶下,也颤巍巍地走了过来:“你说什么?这是真的吗?”

“我确定、一定及肯定,我发小是长江观察报的首席记者,他的消息千真万确……”

族长打断了中华鲟老师的啰嗦,发布了召集周边所有江豚来开大会的紧急号令。

中华的文章4:中华情

文/浮生半日凉

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千百年来沉淀岀中华的品格,千百年来浸润出中华的情愫,千百年来,奔流不息,铸就了中华魂!

于是,在塞北逡裂的土地上,在华北广袤的原野上,在江南旖旎的水乡上,歌声响起,琴声响起,笛声响起,便交织出唯美的乐谱,便编织出了五千年的中华梦,便浅吟出了五千年的中华情!

之后便是沉寂,酣睡。当拂晓临近,当黎明临近,当旭日临近,随着一声清脆的鸡鸣,短暂的寂静终于被打碎,于是中华的四野开始长鸣,压抑了千年的神话开始谱写。于是中华的大地震颤了,滚滚的长江开始怒吼了,滔滔的黄河开始咆哮了!中华,惊醒了!

苍穹大漠,朔风征蓬,瀚海阑干,断壁残垣,塞北啊,血染的风采!

这里曾经有过金戈铁马,曾经有过吹角连营;这里曾经流有思人泪,曾经淌下征人血。这里,萧瑟了多少慌冢,沉寂了多少孤魂;这里,倾吐了多少哀怨,哭诉了多少忧伤。风飞沙,吹断了多少西部杨柳,黯淡了多少刀光剑影,割断了多少爱恨情愁,掩埋了多少苦楚辛酸。呼啸过了,呜咽过了,落日的昏黄就此凝固住了,喷薄的晚霞也染出了天边的凄美。大漠开始了哭泣。寒风猎猎,黄沙漫漫,压抑了千年的愁绪开始汹涌,呜咽起来,便昏了天,便暗了地,便吞噬了一切,只留下了你,千年孤独。

塞北啊,塞北。你究竟拥有怎样的胸怀,容纳了这一切,在这古老沧桑的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几千年。在这连绵不断的沙丘上,在这亘古不变的荒漠里,我突然读懂了你。洒泪千行,只为了你,塞北!

( 梦回江南)江南,小桥人家,莺语呢喃,淙淙流水,叮咚清泉。

纵横阡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青板小巷,爬满了惹人怜惜的青苔;清明雾雨,氤氲出旖旎的朦胧意境。喜欢你西子湖畔飘起的依依杨柳,喜欢你断桥边荡起的层层涟漪,喜欢你烟雾缭绕的峡谷传出的幽幽笛音,喜欢你忧郁多才的文人骚客的浅吟低唱;喜欢你的山间小涧,喜欢你的清流激湍,喜欢你的草长莺飞,喜欢你的烟雨迷蒙,喜欢你,江南!

江南啊,江南。是你,把西湖的梦惊醒了;是你,把扬州的烟花弄碎了;是你,把钱塘的浪潮掀翻了;是你把洞庭的银镜跌破了。

江南啊,你穿着这一身烟雨,妩媚了近千年!

(我的故乡)华北,中华的魂!

你,铺了沃野千里,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你,诵了诗词歌赋,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源头;你,指点了江山;你,熔铸了华夏魂!

白骨横于野,千里无鸡鸣。多少军人为了你,马革裹尸还?贺兰山阙,戎马一生。多少志士为了你,视死乎如归?

唱响了一曲离歌,镌刻了满腹经纶,谱写了高山流水,奏响了中华忠魂!华北,你载了五千年的血和泪,见证了华夏文明的巍然长存!

塞北的情,江南的梦,华北的魂,沉淀了五千年,铸就了中华的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