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文章

请欣赏初冬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初冬的文章1:初冬情怀

文/枫林主人

立冬是个重要的节气,它无不鲜明地告知我,从今天开始,就进入了北国漫长的冬季。虽说不同的季节,常常给人不同的心境,然而论其影响,终究算不上深刻。大多人都明白,能够真正影响我们的还是那些发生在身边的事,因此,就心情的优劣而言,归功抑或归罪于一个季节,都是非常的不应该。尽管如此,我还是习惯这么做,因为一来可以留住为数不多的含蓄,二来可以寓情于景,越过那些事情本身所表现的浓艳或逼仄,而去虚伪地玩味藏于表面下的浪漫,或是凄恻的情怀。

世界到底是纷繁不尽的,即使我们愿意为此调动丰富的情感去附和,也终究会有应付不了的那一天。所有那些带给我忿然的不公世态,使我鄙夷着的冷暖人情,曾几何时,让我膨胀了年少的心,极为投入地去做一个热情的参与者。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态度,现在看来,虽有一点幼稚,但也是使人走向成熟的发端。幼稚原本极为可爱,它用美丽的眼光打量着初识的一切,纯净的心为此吐出光洁的气泡,随轻风一缕,为世界送去它诗意的期许。众所周知,这些气泡最终一个个破灭了,其原因无非是尘世多刺,不容这些可怜的小家伙,天真的存活。

我并非要埋怨尘世,因为这就是尘世固有的样子,它已本然固有,还何必埋怨。非但我的有生之年如此,我的父辈以及我的孩子,已是如此或将要如此,所以,与其浪费那些宝贵的幼稚去追捧,不如一开始就认可世道之悲哀,做一个抱臂睨视的看客。政治与宗教,从来不能使人清醒,它无非是惯于调动人欲,用非常专业的手段,鼓动活生生的身体做狂热地捐躯或是引领精神走向无望的寂灭。无论如何,这样的两极,于人而言,都不能算做合理的存在,它即使看起来非常壮观,其实质终究逃不过被挟持的可怜。

人,本该是自由的,应当像一株草木那样,破土为生,无思成长,粲然地开花,深沉地结果,然后在某一天枯掉,优雅地死了。然而,人终非草木,这样的理想虽然可羡,但究竟不能实现。退一万步讲,人之为人,固然不能如此轻便,那也应该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这就是自然的生死,和生死之间不太好,亦不太坏的存活。我到现在仍然十分不解,我等俗身不过是应当应份的寄世,我等人生不过是天地赋于的过程,我等精神也应当柔软膨松,自由自在,可这样的存活,却为何要应付过份浓烈的精彩与过份可怜的悲苦,为何要承受尘世的层层盘剥,以及被动接受那些权势之手的愚弄。我或是奢靡了,或是清简了,于他们有什么相干,我只想既不奢靡也非清简的活着,有什么不好,却又为何变得如此之艰。

我承认我有欲,但那是本欲,绝非寡欲与贪欲,我亦有情,但那是性情,绝非无情与痴情。如果不是逢上这样的尘世,掉入这样的怪圈,受了它的暗示与怂恿,烘托与蛊惑,我相信,这样的本欲与性情一定够用了,即或有些亏欠,也定能相安无事地支撑我的一生。我不求尘世给我太多,但亦不可过少,我只要自己应得的部分。只有这样,我才不会羡慕谁而心生嫉妒,也只有这样,我才不会可怜谁而心生同情,因而,我便不会仇恨,我还给尘世一份清宁,尘世就多一份明净,我便不会哀叹,我还给尘世一份赞许,尘世就多一份可爱。最终,我不必借助风花雪月消解烦恼,因为我本无烦恼,不必借助酒鬼诗魂慰藉失意,因为我本无失意。

万物皆随风烟去,人生最爱是风烟。就像现在,幼稚已然悉数脱尽,惟有可恶的世故拥满身心,我若再不向天地风雨寻一份自然的情致,如何能够半醒半痴地拼却这一生的乏味。譬如眼下的初冬,原是多么平常,可我却视若如约故人,它时有暖阳以对,我自有热茶相守,它时有湛空无极,我自得骋怀游目,即使有一日天作大雪,它也仿佛是惺惺相惜,淡然地为我抚慰那一缕宿梦残痕的飘零。

初冬的文章2:又闻年少红薯香

文/往事如烟

初冬的早晨,在薄雾的飘渺中,顶着冬日的晨曦,漫步于袅袅的炊烟。

几星期都没有回老家看望母亲,今日回家看母亲,与母亲说了一会儿话,我又到大伯家去串门。

大伯与大娘正在吃饭,虽然是新社会了,大娘与大伯穿戴、吃喝仍然保持着朴素的品质。虽然他们都已八十多岁,已是耄耋之年,身体还是硬朗康健,种菜种粮还能自给。

大伯与大娘正在吃早饭,看到我去,他们很高兴,也很热情,就掀开地锅盖给我拿煮好的红薯。红薯看起来很小,像一个小老鼠,不过这都是大伯自己种植并收获的。红薯没有经过农药处理,肯定是绿色食品。我刚吃过饭,最初并没有吃红薯的欲望,当大娘递给我的瞬间,随机而来的就是从锅内飘出来的香气,这是红薯香。于是,接过一个吃起来,好甜!噢!久违的红薯香:悠长、浓厚、古朴、飘逸;噢!这是家的味道:温馨、感动;噢!这是童年的味道:欢快、纯真;噢!这是割舍不断飘渺炊烟的情结。噢!这又是什么味道呢?我追忆着……

这种红薯香的味道是那么的遥远,可又是那么的亲切。

童年的时候,昏暗的油灯下、低矮的小屋里,我们姊妹四个围坐在母亲身边,母亲坐在灶火前不停地向锅底内加着柴火。柴火在锅底内燃烧的很旺,柴火燃烧着母亲的期盼,柴火燃烧着我们的期待,因为锅里煮的是香口可甜的红薯,锅内的周围贴着焦黄可口的玉米饼子。当母亲掀开高粱秆子编制的蒸馍撇(就是锅盖),随而飘进鼻孔的是红薯的悠香、玉米饼子的厚香。这时,母亲会用手沾凉水去掀玉米饼子,她的动作很迅速,烧到手的时候,她总会用嘴连吹手几下,说能防痛。其实在今天看来,那都是妄想,根本没用。她又捞起红薯,我们姊妹几个这时会争先恐后拿起红薯就吃。噢!好香甜。在那个吃大锅饭的年代,能吃上这些东西还算可以,那是母亲生活的目标。红薯香伴我成长。在今后的日子里,记得后来是姐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操持家务。年少的生活无忧而惬意。

天还没亮,在母亲的吆喝中,还记得与哥哥起的很早去别的村的地里拾红薯(也叫溜红薯)。当时是集体生产队,别的村的地里出完红薯,地里可能还遗留有没出完的红薯。我和哥哥与本村的同伴,跑很远的地方去溜红薯。在溜红薯时,一个捻条就能刨到一个红薯,很有乐趣,也很兴奋。每天可以溜六七斤红薯,中午饿了吃红薯,连水带食物全齐活。没有烦恼,没有忧愁。

此刻,隆冬季节,又到红薯飘香时,家的味道?泥土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又闻红薯香,鼻塞心沉情断愁肠。

初冬的文章3:初冬到田河来看叶

文/肖娴

初冬在人们的印象里,是萧索的代名词。然而素有陇上江南、银杏之乡美誉的徽县,却在初冬用无数金黄的银杏叶,改变了人们对冬天的印象。“初冬到徽县来看叶”,便成了人们开启金色旅程的口头禅。徽县大地上银杏树最密集的村落,当数嘉陵镇的田河村了。

田河村坐落在嘉陵江畔,位于徽县东南部。出徽县城,走快捷通道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车子便进入了被当地人誉为“金色童话”的田河村。举目四望,眼前一片金黄,犹如进入了一座金色的古堡。道路两旁银杏树夹道而立,顺着河流一直向下延伸着,仿佛一群从天宫下凡到民间的女子,脱去霓裳羽衣,换上青灰色的旗袍,举一把金色的伞,在道路两边热热闹闹走着模特秀。又似袅袅婷婷的邻家姐妹,用太阳般的微笑迎接着你。立时就让人感觉到了回家的温暖。脑海里也不觉出现了宋代诗人葛绍体的《晨兴书所见》,“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

透过银杏树金黄的枝叶,一些农舍错落有致。或面向河流,背靠层林尽染的大山;或白墙黛瓦、篱笆小院,这些房舍中间时不时会出现三棵或者五棵,特别高大的银杏树。这些银杏树和道路两边的银杏树交相辉映,又和河边滩涂的银杏树遥遥相望。微风过处满树的叶子,又似唱着古老的歌谣,相互对答。据资料记载,田河村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就有153棵,其中有两棵银杏树的树龄已经超过了三千年以上,被当地村民称为“仙树”。这两棵“仙树”需三四人合抱才能合围。因为田河村的银杏树历史悠久、独具规模,成群落式生长,从快捷通道到黄沙河大桥延绵的公路两边,随处都可以见到金色伞盖一样的银杏树群。2017年田河村还被授予了“中国最美银杏树村落称号”。尤其是到了暮秋初冬时节,匝地而起、接天连地的金黄,仿佛是田河村向游人发出的“烫金请帖”,没有谁能辜负这场“金色的盛典”。

下了车,沿着一条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向村落中心走去,远远就看见那两棵被称为“仙树”的古银杏,举着硕大的宝盖迎面而立,蔚为壮观、庄严华美。犹如两尊金碧辉煌的古佛,在阳光的照耀下,身前身后的游人仿佛全都被笼罩在祥瑞的金光里。树的周围落满黄灿灿的叶子,游人仿佛走在用金子铺成的通道上进入了神话世界。身心也犹如随风飞舞的银杏叶,轻盈欢愉起来。仿佛回到了童年,很想在满地金毯子似的落叶上打个滚、撒个欢。此时,银杏树下的篱笆小院,也成了梦中的家园,使人很想成为小院屋顶上的那缕炊烟。

树下有许多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游人,或坐或站,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在拍照。银杏树茂密的枝叶盘曲伸展在游人的头顶,金色的叶子犹如蹁跹的蝴蝶,落在游人的肩头。又仿佛金色的雨幕,把村落濡染成了一幅灿烂的油画,每个游人都像是行走在一幅金色的古画里。以这两棵“仙树”为起点,游人可以走到任何一棵银杏树下,抚着粗壮的树干,想象这些千年古树背后的故事。或走进“农家乐”,去品尝田河美食中的罐罐茶、银杏大盘鸡、豆花面。

正对着两棵“仙树”的右边是田河村的银杏博物馆,游人在银杏树下拍完美照、赏完美景,在“农家乐”里品尝了今年刚刚从树上收获的银杏果,带着惬意来到博物馆里,这里不但陈列着和银杏树有关的工艺品,当地村民还会向你说起有关千年银杏树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土地神为赴西天王母在瑶池举办的蟠桃盛宴,临行前带了一锦囊叫银杏的仙果准备给王母进贡,没想到途中装仙果的锦囊松了口,仙果从天空哗哗啦啦下雨般落到了嘉陵江畔的田河村。说也奇怪仙果一落到田河村,就生了根发了芽,长出扇形的小叶子。后来田河村的银杏树便越来越多。

夕阳斜照里,一天的光阴全都被收进了“金色的童话”里,眼睛看到了风景、身心收获了快乐。带着一身轻盈踏上归途,心里想的却是:“明年再来田河看叶子”。

初冬的文章4:初冬思绪

文/日-月-王-点

总是没由来的喜欢秋天。

成熟的秋天,像丰富如书卷,香醇似美酒,着旗袍、披披肩的优雅少妇。沉浸在秋天的故事里未曾醒来,就被时间的手轻轻一推,一个踉跄,跌进了冬天。

熟视无睹是不对的,心无旁骛也是不对的。

朔风之中,有一种侵肌透骨的冷,反复打磨着记忆。那些闪亮的冰屑,轻轻地聚拢,像经年的往事悄悄聚集,带来泣血的问候。薄如刀片的风,吹起来的疼痛,在理性与感性的时空里徘徊着,纠缠着,企图再次上演一幕荡气回肠的情感故事。

然而,这个季节内敛而深沉,似乎所有的激情都被寒冷湮没。矜持,冰清玉洁,浓缩的宁静。

冬天,是孤寂的,冷凝的。困顿与痛苦,迷茫与向往,来路与归途。繁华落尽,万木萧瑟。

凛冽的寒风中,青褐色的枝条上,正在缓慢地、强劲地孕育着花苞和叶芽。落光了叶子的树、枯黄的小草,依然闪亮着赫然不屈的目光,穿风破雨,击节高歌,将生命不断升向新的高度,溅起一声声惊叹。

小草的根,冬麦苗的根在严冬的环境里顽强地生长着。在这个漫长的冬季,这些美丽的序曲正一刻也不停地弹拨和演奏,令人敬畏,动人心魄。感动着,吟诵着。

雪,冬天的使者。

纷飞的雪花敲打着杂乱的思绪,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就像一条新被子下面的爱情。在这样柔如奶油的被子下面,渐渐丰盈起了情感,欲望依偎,彼此取暖。幸福的色彩像红灯笼一样凝固成一抹暧昧的嫣红。

雪,将很多东西都演变成了柔曼婀娜,掩盖了一切,也将迷离红尘简单成童话,遗世独立着一个圣洁的世界。

雪花将竹林妆缀得更加冷傲又极富生机,浓绿的枝叶上铺了一层白雪,白绿互衬妩媚中的傲骨。傲雪的腊梅,随风摇曳,馨香袭人,濡湿了旅人的眼睛。

四季至冬。忙碌了一年,书写了一段历史,赚了一笔记忆。在冬日里反刍,盘点人生,幡然醒悟,抛弃那些该忘记的,蓄势待来年。

冬天的力量源于沉默中积蓄能量,源于无声中高蹈的况味,源于等待着羞羞答答、风情万千的初春少女,更源于思念的触须延伸到春天的梦里,姹紫嫣红。

岁月沧桑,涌动、颠覆,也葳蕤着生活。绿,就在前方,衬托着生活的润泽。重扬生命中的绿色盎然,成就生命亘古久远的意义。

初冬的文章5:让心迁徙

初冬的雨无论怎样,打在脸上总有抹不掉的寒意,夜的灯光下,雨丝璀璨的绽放,雨滴慢慢顺着发丝滑落,在心头凝成冰,很冷,泪水慢慢跌落,风静静吹过……

漫漫红尘,岂是我一弱女子所能看透,一声叹息,时光总是匆匆,有时候抉择很难,有时候却是如此简单,简单到只要转身,艰难到无法忘却,无法放手。恨自己不够坚决,在你面前所有的坚强都化为杨柳,只求没有风吹……

仍然感谢生命中有你的时光,感谢梦中的童年里也会有你的影子,怀念海风里的笑容,怀念乡里淳朴的韵味,从此也只愿化作回忆。倘若在一个名字里,你触不到春天,那么你应该学会让这个名字成为冬天。从此选择放手!

让心漂泊,做个候鸟吧,哪里温暖就飞往哪里;让爱守候,不能躲进小楼,就在心里给自己筑个小巢吧,偶尔可以躲避风雨,疗养伤口……

凌晨,有点冷,车来车往,哪一辆车可以载我去见远方温暖的阳光……

后记:

细想,谁是谁?谁又是谁的谁,你的人生里不可或缺的并不是我,你只是让自己漂移了一会,现在可以归航了!或许,我的人生,也该开始另一种绽放,祈求上天给个温暖的方向,让心迁徙……

初冬的文章6:路灯

文/徐渊渊

初冬的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汽修厂的家属院门口,下班族都匆匆地往家里赶。

齐老太这时还蜷缩着身子,坐在院子右侧的石柱子上,旁边是装菜的三轮车,车上装了一个手提照明灯,灯光照在装青菜的篮子上,希望以此吸引过往的路人买菜。“齐老太,今天咋又没卖完啊?”小艾走到院子门口的时候,跟齐老太打着招呼。“可不是!现在天冷了,可能多数人都去超市买菜了吧!”齐老太嘴里这样回答,脸上浮现出一丝丝忧虑。“还剩下多少?我都要了,今天回家炖火锅!”小艾果断地决定。“那可怎么好意思!每次你都买我没卖出去的菜,今天还剩这么多,你也吃不完啊!”“吃不完明天接着吃,您就别客气了!这儿的路灯坏了,您早点回去,要是天黑了会不安全!”小艾不容齐老太再推辞,麻利地掏了钱,“菜我提走了啊!”

汽修厂的家属院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房子,院门口那条路年久失修,路灯这两天也罢了工。小艾早上要在六点半左右出门,现在突然没了路灯,只能摸着黑用手机放音乐这种方式给自己壮胆。

今天不一样的是,小艾一出院门就感觉到前面很是亮堂,等走近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齐老太出摊了,三轮车上居然挂着两盏照明灯,齐刷刷地照着前方的路。

“齐老太,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出来了?”小艾十分不解地问道。

齐老太裹紧了身上的棉大衣,笑着对小艾说:“姑娘,你不是说院子外面的路灯坏了吗,你这么早出门,一个人走黑灯瞎火的路多不安全呐!我也就早出摊半小时,不要紧的,有了我的照明灯,你就安心地走路吧!”

看着齐老太在冷风中冻得几乎要发抖,小艾的心里感动至极,她赶忙将自己的毛线帽脱下来给齐老太戴上。“您这是何苦呢,天这么冷,您年纪也大了,多在家休息会儿吧!我都习惯了,路灯很快就会修好的!”小艾实在不忍心让齐老太为自己挨冻,努力地劝说着。

“好好好,我答应你,等路灯修好了我就晚点来!”齐老太也宽慰着小艾,眼神里透出满满的关爱,“你快点去等公交车吧!迟到了领导不高兴!”

小艾知道齐老太是个善良厚道的人,自己再多劝说也没有用。走在那两盏照明灯的光束里,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回头望望齐老太微驼的侧影,小艾心里想,明天一定要找人把路灯修好。

初冬的文章7:初冬的阳光

文/何红霞

初冬的阳光真好。虽然也只铺了浅浅一层金黄在大地上,但这也是它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才射出的光彩。如同一个向你倾尽所有的穷亲戚,这样的善意和真诚,让人生出敬意。

吃过午饭,大姐约我去千佛寺。大姐早年离异,一个人边上班边抚育儿子。带着上学,送去军营当兵,到如今走上社会自立。其中艰辛,她很少对人提起。大姐独身后,经过一段消沉,便喜欢上了研习佛学,并潜心修持。

中午时分,庙里刚用过斋饭,一切都是心满意足的样子。樟树站成一排在风里轻轻晃动,两只猫趴在草地上晒太阳。戴眼镜的小伙子在斋堂前抡着斧子吃力地劈柴,一个女孩拿着他的深蓝色外套,坐在一截锯过的木头上,面容温和,沉默相望。

忽然听到草地上有虫子叫了,细碎的,小米粒一般。听到这样的虫鸣,世界就静了下来,凉了下来。仔细分辨,里面还夹杂着几声蟋蟀的叫。我忽然觉得这是一个俗世隐喻:蟋蟀因具备音乐和格斗两方面的才能,而成为刚柔相济的昆虫。回头,姐姐正蹲在菜地里拔草。僧人们自种的菜园,生机盎然、一片繁荣。一株株卷心菜已经在收拢叶片,试图将菜心包起来。看样子,再有一周的阳光雨露,它们就会修得自我小世界的圆满,变成真正的卷心菜。

3点整,新觉师父在天王殿领着大家诵经。人比较多,几乎站满了整个大殿。居士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都披上了海青。像我这样的俗人,就自觉地站在靠近大门的一侧。排在我前面的是两个20多岁的俊秀青年,站在左侧的就是那个劈柴的小伙子。法器敲响,静静站着的人一起颂唱。这集体诵经的声音,绵长、舒缓、浑厚、辽阔。他们在一起,把微弱的温良和善意聚集起来,通过声音和仪式,传递给苍茫的宇宙众生。

颂完一段,每个人就依次走到佛像前跪拜一次。一切都很慢,很小心,很有秩序。仿佛慈悲的佛,有足够的耐心。跪拜的队伍中竟然还有两个孩子,都是四五岁的样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收起了先前玩耍时的淘气,变得乖顺。双手合十,跟在队伍中缓缓行走、跪拜,像模像样的。在这样的氛围中,看到大姐虔诚而迷醉,一瞬间,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想起参观佛学院时,和主持日常事务的女师父聊天,她身上焕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有远离烟尘的淡定,也有无法形容的索然之光。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一种纯粹与坚定。但,感觉不到爱与美。

爱与美,那是有血有肉的温度,直接进入你的心灵。有时觉得,有些理论或宗教,在走向纯粹的同时,离这种温度也越来越远。

一切善行,没有爱,都是枉然。

爱,才是最高的宗教与神秘。

大姐曾经性格好强,纵然在俗世人看来生活有缺憾,有时甚至暗流汹涌,但这些年过去,我知道她内心独自蹚过了一道曲折的河流,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她自己度了自己。可以说,以我简单的人生阅历,是无法对生命、生活、情感、宇宙等产生多么深刻的理解的,我非常感谢阅读。一是读书,二是读人。大姐是我深深阅读并获知甚多的一个。推己及人,她的生命跌宕、情感起伏,我感同身受,我仿佛跟着她同时又活了一遍。

诵经完毕,我们每人拿到一炷香。我们用香点亮了庙里已经摆好的上万盏酥油灯。

夜晚需要灯光,灵魂也需要灯光。一粒粒的小火苗,站成一行行,排成一列列,形成了庞大的方阵。它们跳跃着燃烧,在光芒中大声地说着光芒。

和大姐从千佛寺出来,已是傍晚了,门口连着两条下山的路,要不是大姐提醒,我真就迷失了方向。我不幸是一个缺乏方向感的人,当太阳高居头顶,我总是分不清东西。

所以,经常矛盾重重,旁观自己,又陷入自己。越来越相信命或者运,是示弱的表现。相信自己不能做对所有的选择,所以开始体察他者。

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便要慢慢做减法。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去干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这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而后,做一个纯简的人。如同经过夏日的繁盛后,到秋天,树木都是要落叶的。抖落纷繁,只余简洁的枝干,才能轻松走过寒冬。

如今,我要让身体的磁场慢慢依赖上某个坐标,让挑剔的梦境落在固定的玉米地里,让已经疏松的螺丝锈在善意的长椅上,结实、安静、可靠。

在半山腰,一只刚满月的灰色小狗把头枕在一只被遗弃的旧鞋上睡着了,大姐说,天,还找个枕头睡觉,它的前世也许是个人呢。小狗便睁开眼看了一下大姐,目光清澈动人。

而身后的庙里,留下了沉默的诸神,旺盛的草木,和一大片闪耀的烛光。此刻,日暮苍山远,斜阳疏竹上,初冬的黄昏多么美好。

初冬的文章8:奶茶店的母子

文/李依雪

真情无需用语言来表达……初冬时节的一天,疾风夹着雨点,让人难以抬头。为了躲雨我走进了一家奶茶店,要了一杯奶茶,静静地等待着雨停。在奶茶店里,所有人享受着美味。唯有两个人,与众不同。

只见她安静地坐着,一件旧的男士夹克,头上里着一条红头巾,那件朴素的衬衫在墙上那些炫目迷人的彩灯映照下,微微让人觉得有些寒酸。邻座的人瞥去一丝不经意的目光,却骤然有了令人感动的发现。

她一心一意地看着对面的儿子,脸上浮出了一个浅浅的笑。这是怎样的笑啊,在她眼中,缓缓地流转像一弯爱的清泉,轻轻地向外流法,在嘴角聚成了满足而喜悦的一笑,宽阔地餐桌上摆着一份冰淇凌和一杯饮料。在别人看来,也许少了点。可她的儿子却仍然高高兴兴。他一会猛吸几口汽水,一会儿挖下冰淇凌送进口中。他兴奋而小心品尝着,还不忘隔一会儿抬起头来,向母亲送去甜甜的笑,还举起汽水问她喝不喝。母亲只是笑着轻轻摇了摇头,可是她眼里的光更高、嘴边的笑更深。儿子吃得更香了。他们都很享受,母亲享受着儿子的欣喜,儿子享受着母亲的爱抚,他们一起体会着彼此的真情,不需要语言……

终于,他们含笑走出大门。不知何时起,窗外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母亲忙把外衣脱下给儿子穿上,而儿子也忙把外衣脱下来给母亲披上……

我明白,我终于明白了真情的流露往往不一定需要语言来表达,看似微小的动作也足以表达深刻的情感。

初冬的文章9:案头清供

文/韩文晖

初冬,阳光正好,偶然看见人家临窗的几案上一字排开的三瓶花卉,笔挺的绿色茎叶簇拥着一串串粉红、浅蓝、淡黄的花朵,小巧精致,亭亭玉立,球状的鳞茎蓄养在圆型透明玻璃瓶中,粗壮的白色根须莹白剔透——原来是水养的风信子,清丽动人、暖人心扉。

对于置于案头桌边的各种折枝花卉和小型盆花,古人有一个非常典雅的称谓——案头清供,除去盆景、插花,还包括各种精美文具、时令水果、奇石古玩等,可以为生活增添情趣的物品摆设,都可以叫清供。

“清”是清雅、清丽、清新之意,一个清字让人神清气爽,“供”字犹可玩味,是以物供人还是以人供物?似乎皆有其意,人和物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动,物我两忘,其意融融,有一种不可言传的妙义。

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众人来至探春房中, 只见“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这样的案头清供是绝美的超级豪华版本——大理石大案、数十方宝砚、笔如树林、斗大的汝窑花囊已是先声夺人,再加上白菊花、紫檀架、黄佛手,色彩纷呈、美不胜收,素喜阔朗的探春胸中自有丘壑,虽是不落俗套,也是以富贵豪华做底,足以让人震慑。可板儿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管三七二十一 ,“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他又要佛手吃……”侯门千金的案头清供成了蓬门稚子的掌中玩物、口中吃食,孩童的活泼可爱跃然眼前,让人忍俊不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仙是冬天最应景的案头清供,素衣青裳,金盏银台,幽香暗度,被誉为花中的“凌波仙子”,放在阳光照射的窗前,看它一天天萌芽、抽枝、含苞、开放,直至暖香满屋,确是乐事一件。现在流行的多肉植物,小巧玲珑、软萌可爱,最宜放在案头桌旁。其盆栽器具亦可繁可简——充满文艺气息的陶制小罐、日常生活中裂纹的小碗或是不用的茶叶空盒、一次性塑料盒子……随手拈来都可用来栽培,肉嘟嘟、晶莹莹的多肉蓄养在搁了五彩石子的透明玻璃瓶中,放在电脑桌旁,十分养眼。

厨房蔬菜水植又是另一番景象,充满了寻常日子的温暖气息,大蒜头、胡萝卜、白菜、洋葱、土豆,甚至山药、红薯,这些饭桌上的人间清味只要一钵清水,几缕阳光,就会幻化出令人惊叹的动人风姿和勃勃生机——白玉般的大蒜头抽出青翠欲滴的绿叶、杏黄色的胡萝卜细密的嫩叶颇有几分文竹和松叶的神韵,毛茸茸、不起眼的山药竟然长出了蜿蜒攀爬的茎叶……

普遍出现在办公桌上的各种水培花卉、袖珍盆景,居家养上的一盆水仙、放在酱菜玻璃瓶中水养的吊兰、绿萝,房前屋后掐下的栀子花、甚至厨房烧饭剩下的各种蔬菜水植,现时的清供都在不经意间点缀着我们的生活,温暖着我们的视线,虽没有古时文人那么讲究,但却多了些温暖的俗世烟火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