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病隙碎笔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1
早就听说史铁生,仅仅知道他是一名残疾作家,我想一定是和张海迪、海伦一样身残志坚的人物吧,却从来没有想过非要看他的作品不可。今年暑假,我认真读了窦桂梅的教学实录,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窦老师教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那篇文章,那是第一次为教学实录而感动落泪——此前,我只是把名师的教学实录当作经典教案,为赛课、开课而临时抱佛脚罢了。因此,我便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看看史铁生的作品:《病隙碎笔》!
暑假看了一遍,只觉得文字不多,但很深沉!有些地方生涩难懂,因此只是半半拉拉读了。
开学之后,一直忙于教学,也少有闲情读那本书了。
再读《病隙碎笔》是在快过半学期之后,因心情极糟糕无法排解,所以随便拿本书看看,没想到却让我读懂了自信——我当时最不能摆正的心态。很清楚地记得那段日子我活得稀里糊涂,整天昏昏然,像被烟雾笼罩,看不清楚前面的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也不知道该停在何处,上课的时候,我感觉不到学生跳动的心,感觉书本离我好远好远。我不再相信自己,我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我看见学生认真专心地听课,我依旧觉得他们是差生!我不再相信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激情四溢也是粗枝大叶,没什么可圈可点的。那段时间我深刻感受到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活着是多么得可怜、可悲。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如果一个老师很用感情地教一个看不见任何希望的班级是多么的痛苦!最好的解脱方法该是麻木吧。我很迷惘!
可史铁生说得好:
重病之时,我总想起已故好友周郿英,想起他躺在病房里,瘦得只剩一副骨架,高烧不断,溃烂的腹部不但不愈合反而在扩展……窗外阳光灿烂,天上流云飞走,他闭上眼睛,从不呻吟,从不言死,有几次就那么昏过去。就这样,三年,他从未放弃希望。现在我才看见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信心。三年,那是一分钟一分钟连接起来的,漫漫长夜到漫漫白昼,每一分钟的前面都没有确定的许诺,无论科学还是神明,都没给他写过保证书。我曾像所有他的朋友一样赞叹他的坚强,却深藏着迷惑:他在想什么,怎样想?
可能很简单:他要活下去,他不相信他不能够好起来。从约伯故事的启示中我知道: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实是一片空旷,除了希望什么也没有,想要也没有。
但是他没能活下去,三年之后的一个早晨,他走了。这是对信心的嘲弄吗?当然不是。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惟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终于,我读懂了什么是自信?就是绝望彻底依旧微笑面对!曾经以为只因有收获,才要自信努力地前行,那种努力才是有价值的,现在才明白不是任何努力都有价值,纵使今天你走的这条路是死路,也要学会微笑地面对!人的一生并不都是圆满啊!
感谢这本书,感谢史铁生,让我重新面对我自己!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2
望着接踵而至的,怀着各种愿望来这里祈福的人们,突然想起了一本书中的一句调侃:“为求实惠去烧香磕头念颂词,总让人摆脱不掉阿谀,行贿的感觉。”刚步入佛堂的我的确是被佛祖的庄严肃整所震撼了,但不一会儿这种心情就被一种急功近利的欲望所取代了,想来佛家相信只有灭断诸如贪、嗔、痴的欲望才能使苦难不复存在,而我们却恰是为了满足欲望才来到了佛祖面前,以为自己怀揣的是无比虔诚的心,却已犯了大忌。好像书上的话是我们真真的写照,顿觉充满讽刺。
史铁生,我反复地咀嚼着这“铁生”二字,一个因双腿瘫痪而投身写作的人。或许上天给了他过多的信任,让他经受着磨难却依然坚强的活着。很难让人相信以上对于拜佛这事儿的看法竟出于他的文章。甚至于轻松地说他的职业就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对于一个有着这样经历的人来说,沉郁、沮丧才是人们对他的认识,可在《病隙碎笔》中,让我感受到的却是一颗善良、智慧、自我的心。拥有化苦难经历为人生哲理的本领,用一支笔驰骋在依旧充满生命力的大地。
他说人生是一出充满矛盾冲突的戏剧。我们都是不能随意调换的其中的演员。许多人会看着别人一帆风顺的高升而感叹“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满脑子都是平淡如水毫无生气的剧情,即而继续过着无聊的日子,哪天若是碰上件好事还能感叹一句“我其实很幸运啊!”不过这样的时候毕竟少,在一句句的“我怎么.....”“我其实.....”中人生也就落下了帷幕。有人在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后或许连我为什么活着也不知道,用尽一生却始终换不回一个确切的答案。“上天为什么待我这么不公!”在人世走一遭后却是这样愤世嫉俗的离开。
但史铁生说不,上天对每个人都很公平!他虽然剥夺了“我”奔跑的权力却让“我”与生命的真谛更接近,这就是为什么盲人的听觉总比一般人的伶敏,生命有他的安排,正如司马迁,孙膑一辈,残缺的身体阻挡不了他们对生命响亮的回答。好像一根西瓜藤上结越多的西瓜那么这些西瓜得到的养分就越少,自然收成就不好。生命的道理也正如此,有所得必有所失,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其实生命的答案就在于我们自己能否坚信我们能活着并顽强的活着,人可消灭,但打不败,打不败的才是可贵的对生的意志。
我常常想当一个人面对自己身体上的残疾时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但看了《病隙碎笔》,我明白了最难的不是要“接受”这个事实,而是在接受这个事实后,又能从心的角度重新站起来,正是史铁生用不完整的身体撑起的这一片完满的天空,让我们这些迷惘,急躁的人找到了一个能真正审视如何活着的机会,生命给我们每个人的提问都不一样,怎么样去回答生命抛给你的问题正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于是,不再苦苦追问“公平吗?”“为什么?”我会抓紧每一寸的时间,继续、和继续的继续。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3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刚看了几页,已被作者那种写作与生命完全同构在一起的语言所吸引,竟用了能用的全部时间把这本散文随笔集看完,深深为他那深遂的思想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
他,一个双腿瘫痪,双肾衰竭而停止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症”,人生的苦难几乎都找上了他,而他,却在那轮椅上,用生的意志探寻着生命的终极意义;用理性的文笔,甚至是幽默的语调,述说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疾病的抗争;他体验到的是人生的苦难,表达出来的却是存在的欢乐和充实。
他在生病中,领悟出一种很现实的人生观: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他后来患了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使他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他醒悟到,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他在谈到“精神”时写道:精神,当其仅限于个体生命之时,便更像是生理的一种机能,肉身的附属,甚至累赘。但当他联通了那无限之在,追随了那绝对价值,他就会因自身的局限而谦逊,因人性的丑陋而忏悔,视固有的困苦为锤炼,看琳琅的美物为道具,既知不断地超越自身才是目的,又知这样的超越乃是永远的过程。这样,他就再不是肉身的附属了,而成为命运的引领——那就是他已经升华为灵魂,进入了不拘于一己的关怀与祈祷。他不甘心命运强加于他的苦难,把心灵托付给笔,把痛苦与烦恼凝聚在笔端,不断地叩问生命的意义,用支离破碎的身体阐述着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呼唤光明的到来。他已经把写作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他已找到一种方式,以他残损的身体表达他美丽的心愿,可以为爱的祈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乃至独领风流的语言。或者说,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写作。
我认为《病隙碎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作者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与欢乐。在书中,他用睿智的语言,犀利的文笔,把自己的灵魂一一解剖开来,照亮读者的内心,这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而他做到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他要为残疾的肉身续上一个健全的心途,为隔离的灵魂开放一条爱的通路,他的碎言碎语就是怀着这样一种崇高的理想开始的。作家韩少功评论《病隙碎笔》说:“《病隙碎笔》几乎是一个爱好科普知识的耶稣,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风琴乐柳中朗读的童话,是一种在尘世中重建天国的艰巨努力。”
当我把书的最末一页看完,轻轻地把书合上的时候,我觉得意犹未尽,此书的碎语拼凑起来不就是一部生命体验的百科全书吗?就好比一个漂亮而好吃的美食拼盘,给人视觉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又有一定的实用性。当我把书的最末一页看完,轻轻地把书合上的时候,我已经被它感动了……
病隙碎笔读后感 篇4
灰蒙蒙的天空下,死气沉沉的四周长满了一簇簇带着尖刺的荆棘,一抹扎眼的鲜红色在荆棘丛上晃荡着,那是一只气球。尽管四周危机重重,但它依然执着地朝太阳的方向挣扎。这是我看完《病隙碎笔》这本书后脑中浮现出的史铁生的一生。
史铁生的一生,病痛接连不断,此病未去彼病又来,让人感觉他的未来像是一条阴暗而又长满荆棘的长道,毫无希望可言。但他凭借着自己笑对人生,乐观向上,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像一只带着希望和梦想的红气球艰难地朝太阳的方向飞去。他不屈服于命运,与病魔斗争,成为自己的主宰者,用自己的双手书写自己的未来。
初读《病隙碎笔》,我将史铁生的一生比作是一部悲剧。他的两条腿瘫痪了,双肾因衰竭而停止了工作,又患上了尿毒症,似乎人生的不幸都找上了他。医院成了他的家,轮椅成了他的腿,疼痛成了家常便饭。我一边阅读一边叹息,感叹他的人生怎么这样苦啊!细细品读后我才发现史铁生虽然是一位躺在病床上的弱者,但他却是精神世界中的强者。或许是因为上帝在为一个人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他开启一扇窗的原因吧!让这个拥有悲剧人生的人怀有一颗喜剧人的心。他从接踵而来的病痛中懂得了生命的珍贵,满足的幸福。他用一支笔书写着他的人生感悟,用理性的文字表达他对疾病的抗挣,用幽默的语调述说他对生活的热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史铁生用他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重写了他的人生,我仿佛听见了他对病魔的呐喊:“来吧,我什么也不怕!”看见他微笑着迎接明天。看完史铁生的故事,回头看看我已走过的时光,让我不自觉地低下了头。我拥有他望尘莫及的健康的身体,拥有比他多得多的时间,拥有他羡慕的青春活力,但是我却让这些东西没有用武之地,让它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沉眠。我不懂得满足,常常有了这样就想要那样,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总认为别人拥有的才是最好的。我常常会感到不公平,认为自己是被这个世界抛弃的,殊不知是我自己抛弃了自己。史铁生的一生如同气球一样脆弱、渺小,更何况在他前进的道路上布满了可怕的荆棘,但是他没有怨天尤人,他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这个世界,去寻找欢乐和美丽。
这颗红气球让我从过去浑浑噩噩的生活中惊醒,让我明白珍惜拥有的一切,懂得满足,即使面前是长满荆棘的长道,也要努力活出使自己渺小而又脆弱的生命让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有一点点不一样的精彩。
暖洋洋的阳光下,生机勃勃的四周长满了一簇簇盛开着的玫瑰花。湛蓝的天空中,一颗鲜红色的气球在晃荡中飘着,它将去往繁华闹市,去往山川湖泊,还是去往田园乡村……谁知道呢?这是我写完这篇文章后脑中浮现出的史铁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