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颜氏家训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1
许多人可能都不怎么了解《颜氏家训》这一本书,因为这是一本文言文,又是教育书,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枯燥、无聊,甚至心生厌烦。可是呢,就在一个月前,我读完了这本书。
实际上《颜氏家训》虽然是古人颜之推写的,文章比较难理解,但是在每一段家训的后面都会有注释,译文,有些还会有相关人物、内容的图片和介绍,让我们更加深入,走进古人的生活,去感受他们严谨的生活方式。
这本书里的家训虽然是颜之推制订以警示后人的,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但是其中有许多条也适用于当代人民。比如子女要孝顺父母,为人要正直、勇敢,这些都是理所应当要做到的,是人的本分。古人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虽然已被当今社会否定,现在推崇自由,平等,以理服人,但是我认为它虽然简单,通俗,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也确实能够起到一些作用效果,否则这也不会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了。
我选择《颜氏家训》为暑期读物的主要原因是我喜欢文言文,我能够读懂它的文字,体会出作者的意境。虽然文言文比较难,可是我就是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它,想去读懂它。
《颜氏家训》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知道该如何处理我和别人的关系,该怎么样去对待别人。其中有一些可能以我现在的水平还无法去全部读懂,消化和吸收,但是我在这本书里学到了一些知识,礼仪,我想我也有了收获,也就不算白读这本书。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2
夫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踰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3
在这一片当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颜之推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强调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严教和慈爱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坏处;认为对孩子要一视同仁,不可有偏爱;重视子女的品德教育,告诉子孙不能为了求官而谄事权贵。
一: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成才;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无事于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可古时候方仲永的例子告诉我们并非事事如此,智力好的人,如果不加倍学习,也会沦为普通人。
二: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总是任其为所欲为,该告诫阻止的反而夸奖鼓励,该斥责的反而和颜悦色。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就会认为理应如此。孩子骄横傲慢的习性已经养成,才想到要去管束制约,就算把他们鞭抽棍打致死,也难以再树立自己的威信。孔子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谚说:“教导媳妇儿要趁新到,教育儿子要及早。”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三:父子之间的关系要严肃,不可以过分亲昵,骨肉之间的亲情之爱,不可以简单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就不能做到父慈子孝,过分亲昵就会产生放肆不敬之心。从有地位的读书人往上数,父子都不同室居住,这就是使父子之间不过分亲昵的方法。至于长辈身体不适时,晚辈为他们按摩抓搔;长辈每天起床后,晚辈为他们整理卧具,这些都是讲究礼节的教育。孔子弟子陈亢听到孔子疏远自己的儿子,感到高兴,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是:“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君子不亲自教授他的孩子。
《诗经》里有讽刺君主的言辞,《礼记》中有自避嫌疑的告诫,《尚书》里有违礼作乱的事,《春秋》中有对行为的职责,《易经》里有备物致用的卦象,这些都不是父亲可以直接向子女讲解的,所以君子布亲自教自己的孩子。”
家庭教育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到21世纪,家庭教育在整个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颜氏家训》清晰地对家庭教育提出了很多良好的观点,我们可以借鉴。
《颜氏家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文提到的第二篇。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人成长的起点和基点。从生物学角度讲,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因此,家庭是人生命的起点和基点。从教育学的角度上分析,家庭是人接收早期教育的地方也就是人的启蒙学校。
人从诞生语言形成、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的形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影响。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4
其实早就听说《颜氏家训》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了,可以前一直没读,这次在公司工会的推荐之下,我翻开了这本经典的教育名著。读完《颜氏家训》后,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发现其中的很多理论和思想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颜氏家训》是一部思想混杂、瑕瑜互见的教育著作。我认为其中教育思想最为集中的是"教子"、"勉学"、"涉务"三篇。读完此书之后我觉得还有以下几个启示:
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书中认为早期教育是很重要的。孩子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与现代的思想"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谋而合。绝大多数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太在乎成绩。于是孩子是否养成好习惯往往被忽视。有些孩子习惯不好,但很聪明,成绩很好,这就会成为父母夸赞的理由。老师发奖状时,如果孩子拿回家的是劳动好的奖状,父母则会不以为然。
二、虚心若谷,胜过闭门造车。
书中教育孩子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能自以为是,孤芳自赏,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他强调切磋交流。学习绝不是一个人自我封闭的过程,必须经常与人交流,方能打破自己的局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古人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交流一定会胜过自己一个人的努力。于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组织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互助交流,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
三、教育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我觉得,《颜氏家训》是一部为人处事的百科全书,它平而不流于凡俗,实而多异于世俗。我阅读是主要看的是教育方面的,而它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知识,我还需要再好好看看,才能领会其中的.精华。
颜之推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家庭环境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是很关键的,古代孟母三迁便说明了这个道理。特别是小学生,辨别能力差,最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儿童"神情未定",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不良环境污染影响主要是来自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以暴力团伙犯罪为主的"黑色"污染和以毒品犯罪为主的"白色"污染。残缺家庭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应有的关心,他们很可能在社会上去寻找朋友的慰藉,于是他们容易成为违法犯罪团伙猎取的对象,受到诱惑与利用,心情忧郁、精神空虚,很可能沉溺于不良书刊、淫秽录像以及网络中,甚至吸毒、酗酒、性放纵等。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其他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因为家长的劳动态度、分析问题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独生子女多,住楼房的多。住房条件的改善,无形中减少了孩子与外界接触交往的机会,形成了家庭对孩子的近乎封闭式的教育。如果家长素质好,则孩子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各种能力则会很好地发展。反之,则会导致片面发展,甚至误了孩子。因此,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之与国家教育保持一致,实乃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家庭教育,关键在于家长,家长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如果其所持有的观点,采取的措施不能适应家庭教育的对象—————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和客观要求,那么家庭教育就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阻碍因素,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将是难上加难,其后果必将危害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