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的作文

请欣赏风俗的作文(精选22篇),由多美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俗的作文 篇1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民情。今天我要跟大家说说苗族的风俗。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的风俗是否别具风味?你知道哪些民族风俗,是不是也分享一下?

风俗的作文 篇2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习惯。

悬菖蒲艾叶。这天一清早,奶奶将乡下带来的菖蒲艾叶挂到了门上。我很好奇,就问了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为了驱瘴,艾叶有药用功能,驱蚊子、苍蝇,净化空气。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些风俗呀!这下我知道了。

吃粽子和黄。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几样在平时很少见的东西:粽子、黄鱼。我很奇怪地问奶奶:“今天又不是过年怎么吃粽子呀?”奶奶笑着说,“今天是端午节呀,所以要吃粽子和黄鱼。据说这天人们把粽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吓跑鱼虾,里面的米能喂饱鱼虾,它们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这是人们对屈原的敬爱。”现在我才知道吃粽子还有这讲究。

赛龙舟、挂香囊。晚上看电视我还知道端午也有赛龙舟、挂香囊的风俗,坐在一边的妈妈告诉我:“相传当年屈原跳江以后,人们舍不得屈原,纷纷驾船竟相赶去救屈原,一会儿工夫就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就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另外,人们还用五色的线缠绕香囊,有驱邪、保平安的美好愿望。”

啊!端午节的风俗可真丰富呀,听说,端午节的风俗已由湖北省为代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我真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风俗的作文 篇3

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蒙古族婚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驰名中外,它的许多健康的内容,优美的情节,至今还保留着,沿用着。婚礼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定亲、婚礼和回门。

定亲,儿子长大成人后,父母就要物色一位年龄、长相、针线、营生都般配的姑娘,作为儿子的配偶。接着就请一位娴于辞令、善于交际的媒人去女方说亲。当然,女方也要详细地了解男方,不过在形式上必须让男方占个主动。姑娘一般在十七、十九这些奇数年龄成婚。定亲通常分两步进行。

先是小定。由媒人自己再寻找一个合适的人,一同携带两盘饼子(每盘有8个圆形面饼,上面放有奶食、红枣和糖)、一瓶白酒来到女方门上,喝完茶以后,将两盘饼子拿出来摆在桌上,让姑娘的父母品尝奶食,再向他们每人献上一条哈达,说明求婚的来意。而后从拿来的瓶里倒出酒来敬给女方双亲;再把其余的酒连瓶子交给他们。接着就在女家的欢宴上详细介绍男家特别是女婿的情况,提出求婚的愿望。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后(姑娘也得点头),才算初步达到了求婚的目的。

再就是大定 这次除原来的两个人外,还得有女婿和一位近亲,选择良辰吉日,带着哈达;一只绵羊背子(煮熟的整羊,如没有,绵羊背子可以用砖茶代替)、两盘饼子、一瓶酒等礼物来到女方家。女方一般也要有娘舅近亲和邻里等几个主要人物在场。男方让女家主人品尝奶食之后,便献哈达,将饼子和羊背子摆在桌上表示送来了定亲的礼物。这时主家便出来一个人,将羊背子象征性地品尝以后,便端起盘子正转一圈放了下去,尔后媒人便向女方长辈每人敬酒两盅,便开始饮酒用膳。这次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决定聘礼的数量和结婚的日期等事宜,蒙古语称作“依克河勒奇高日”。聘礼通常称为穿戴,有“一九”、“二九”之说,“一九”主要包括砖茶、大布、帽缨、腰带、大畜,还有给女方父母的贴杆马、银钱。给姑娘的礼袍等。这些物品大部分在娶亲时又陪送回去。姑娘的头戴主要由女方家准备,但男方家应根据财力情况给予必要的资助。 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头戴往往完全自备,有的还相当昂贵,在一般情况下,大定也可以简化程序或跟婚礼一起举行。

大定以后,双方父母就可以互相走动,选择一个吉年吉日,围绕八卦举行一个“开婚”的仪式,八卦是指火、水、金、土、天、气、木、山八种东西,同时商定迎亲、挽头的具体时辰,尔后双方便可以向亲朋邻友发出婚宴的邀请了。

鄂尔多斯风俗,台吉之间互不通婚,同族的兄弟之间不说亲,这是促进后代优生、健壮的优良传统。

风俗的作文 篇4

万圣节前一天夜里是一年中最“闹鬼”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在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末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鬼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基督教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活动,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孩子们带着开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种服饰和面具参加万圣夜舞会,这些舞会四周的墙上往往悬挂着用纸糊的巫婆、黑猫、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门口则吊着龇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灯笼。

万圣节前夕,孩子们会提着南瓜灯,穿着各式各样的稀奇古怪的服装,挨家挨户地去索要糖果,不停地说:“trick or treat."(意思是:‘给不给,不给就捣蛋’)要是你不肯给糖果的话,孩子们就会很生气,用各种方法去惩罚你,例如:把垃圾倒在你家里等等的方法去惩罚你,直到你肯给他们糖果为止。

风俗的作文 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腊月三十的早晨,我们备好年货,开车回到家乡,体验不一样的春节风俗。

回到家中,爷爷奶奶都还在忙碌着,奶奶在厨房做饭,爷爷正在大门外贴春联。我连忙放下行李,跑过去帮爷爷贴春联。爷爷叮嘱我说:“嘉豪,千万要注意,上联贴右边,下联要贴左边,不要贴反了。”我飞快的刷好浆糊向大门外跑去,刚要贴,爷爷笑眯眯地!对我说:“别着急贴,要把旧对联撕下来再贴新的,寓意着撕破霉运,除旧布新的意思。”哦,原来贴春联也有这么多讲究啊!我按照爷爷的要求,把对联工工整整地贴在了大门口。

一家人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鞭炮声此起彼伏,正式拉开了年的序幕。晚上八点,全家人准时围在电视机旁,一边看春晚一边聊天。爸爸和爷爷看着春晚的小品笑得前仰后合。我和妈妈加入了包饺子的队伍。欢声笑语中,时针指向了11点。刚才还信誓旦旦地说要熬夜守岁的我,现在好像被孙悟空扔了瞌睡虫一般,上眼皮与下眼皮直打架。我使劲的睁大眼睛,奈何一会儿又打起盹来,逗得家里人哈哈大笑,都让我去睡觉。以往过年这个时间点我早就睡着了,可今年因为听奶奶说,熬夜守岁能够帮助家里的长辈增长寿命,所以我一定要熬住,坚持!

“5、4、…1”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终于熬到十二点了!城市里现在都严禁放烟花爆竹了,少了些年的味道,而此时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不约而同的响起了鞭炮。我们也来到院子里放烟花。一声声巨响,烟花在空中炸出了美丽的火花,有的像一个个蘑菇,有的像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有很多我形容不出来的样子。烟花虽美,但我睡意袭来,不久就进入了梦乡……

“咚……当”天还没亮,睡意朦胧的我就被一声鞭炮的巨响惊醒了。本来还想睡会儿,但一想到可以穿新衣拜年我就兴奋的睡不着了。刚起床,奶奶就在我耳朵后面别了根小柏树枝,说是辟邪的。还叮嘱我们太阳出来前不能开柜子,不能拿笤帚扫地,不能把水洒在地下……过年的讲究可真多呀!吃完早饭,我们就出去拜年了。路上碰到很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们各个都喜气洋洋的,互相热情的问候着“过年好”!比在城里过年热闹多啦!一上午下来,我的红包也是收获颇丰啊!

这次回村过年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别样的春节风俗,更让我品味到了村里浓浓的年味!

风俗的作文 篇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一声声爆竹的雀跃声中,我和我的家人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年

刚刚过完腊八节,一个月后就迎来年,真应了那句过了腊八就是年 。

恐怕与古人说年,可能他们就吓得魂飞魄散,因为“过年”在古代,其实是把吃人的巨兽——年吓跑。但是现在我们过年就是沿袭了,当时放鞭炮的传统。在我印象中,古时候的鞭炮只是烧竹子,噼里啪啦地,现在的鞭炮却是五花八门,我们家也买了一大堆,来看看吧!

大年三十儿守岁、放鞭炮。我们一家四口带着鞭炮,来到了一片空地上,爸爸说:“有谁敢放?”我和妹妹、妈妈都摇了摇头,只见爸爸从容地放好烟花,拿出一根火柴“沙”地一下划亮了,轻轻地放在引信上,我和妹妹紧紧地捂住耳朵,当引信上的火花躲入烟花内时,霎时火树银花,使我到一句诗,便吟诵起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天上,到处是红色、银色、黄色、绿色的大花,把平凡的夜晚照得生动活泼,把平凡的世界点缀的'多姿多彩。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让我们用烟火点亮天空,开启新一年的大桥。这就是年,我家乡的年。

风俗的作文 篇7

一年中有很多个节日,我最喜欢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将粽子投进河里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我提议咱们自己包粽子吃,妈妈一下就同意了。利用星期天,我跟着妈妈学包粽子。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取三片叶子,将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然后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雉形,然后在空心的圆锥形里插个筷子,拿小勺子舀了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摇动筷子,一直将粽子包的紧紧地。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就包完了粽子。上锅蒸的任务就包给爸爸了。

打开电视,正在直播龙舟竞赛,吃着自己包的香喷喷的粽子,看着赛龙舟,心理别提多高兴了。

怎么样?我家乡的端午节有意义吧!

风俗的作文 篇8

溧阳,春秋时代已有其名。秦建县制度,悠久的历史蕴育出璀璨的文明。秀美的山水养育了万物生灵,更孕育了溧阳的地方民俗文化。

跳马灯是是我们溧阳民俗文化之一,已被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观看跳马灯是我们们过春节必看的传统节目。今年却是个例外。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当时地方发生瘟疫,无良药可救,百姓为驱邪避灾,送走瘟神,便扎起纸人纸马,扮成各种神灵,嘴里念念有词,跳出各种障法,以祈福消灾。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马灯有毛竹编制成框架,用涂上鲜艳颜色的纸裹起来,神态兼备,栩栩如生。十匹马是神马,配有神将,马童,护卫者,旗鼓铳手等相应的角色,十位神将身披战袍,头戴木雕面具,其余的身着黄裳。马灯表演分上下两场,场面壮观。上半场表现杨家将率众抗击敌军,令旗指挥十匹神马,首先是包围敌军,十匹神马踩着鼓点依次围场转圈,有小圈变大圈,先慢走再快跑,越跑越快,奔跑跳跃,象征正在包围一座城池,分头作战,几个回合,人喊马嘶,刀光剑影,杀声震天。锦旗迎风猎猎,时而高举,时而舞动。锣鼓时而奏出高昂激越,时而奏出急急风。十匹神马兴高采烈,十位战将欢欣鼓舞,逐渐排列出‘天下太平’阵图。下半场表演军民共庆胜利,祝福万民安居乐业,逐渐排列出‘五谷丰登’阵图。在锣鼓的`催促下,在村民的喝彩中,边穿梭边变换,边跳跃边奔腾,这充满着乡土气息的马与灯,人与马之舞,让人心动,让人难以忘怀。

跳马灯,作为我们溧阳的一种地方民间习俗文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给一年一度的佳节带来喜庆的气氛。

风俗的作文 篇9

我的家乡是一个普通的地方——涡阳,涡阳也是“老子的故里”。在这里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很热闹。

在除夕时,我和妈妈去买衣服和用的、喝的,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孩子们都准备过年,都买新玩具。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们都早早的`起床贴春联。贴福字时,讲究倒着贴,意思是福到了。我们贴完后就开始给爷爷奶奶拜年了,奶奶坐在板凳上,面前放了一个盆,我们小孩都纷纷磕头,每个小孩都拿了个大红包。到了大人们磕头了,奶奶说:“谁磕得响,谁有大红包。”结果每个人都得了个大红包,可是盆却磕扁了,我心想:大人们为了得大红包可真卖力啊!

给爷爷奶奶磕完头后,我们一家都在一起包饺子,我们在馅里面包一枚硬币。奶奶下了一锅饺子说:“谁要是吃到了硬币,谁就最平安、幸福。”我们争先恐后地吃饺子,我吃着吃着发现有一个很硬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硬币,我开心地一蹦三尺高。

过年是那么热闹,是那么开心与快乐。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小伙伴们,说说你们那里的风俗吧!

风俗的作文 篇10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全家起床之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中国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各有关部门组织中国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电话,一般亲戚好友用电话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九十年代之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一些服务行业,则中国春节仍在营业。

风俗的作文 篇11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当地的独特风俗,就哪小年来说吧。我们家乡的风俗就很多!让我给你细细说道。

我们这里的小年,大多都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这一天,晚上要吃饺子。大人们都忙着发面,割肉,到了晚上好大吃一顿。由于腊月二十三是过小年,所以这一天也会有些过年的气氛。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于是早上,我们全家进行了“除污总动员,”把家里扫的干干净净。

“二十八,贴花花。”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家家都要贴春联,剪窗花。在学校,我们美术老师也教过我们剪窗花,所以我剪了许多窗花小兔子,大老虎.....装饰的家里漂漂亮亮。而且,还要蒸很多馒头。吃个十天半个月。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于是,上午母亲去市场买来了许多年货。有麦芽糖,春联,还有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玩的'炮竹.......

晚上,母亲做了丰盛的晚餐,还有必须要吃的饺子。今天我非常快乐!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小年风俗,是不是很有趣。

风俗的作文 篇12

重阳这一天,艳阳高照,我们约好去登山。

挺扫兴的是,一大早太阳就这么灼灼逼人,烈日当空,虽然时值深秋,却宛若盛夏,前一天满满的兴致减了大半了,因为重阳节之故,又这么一大帮人组织起来登山,所以还是努力让自己坚持到山顶。

一路上,无心领略沿途风景与前几次有无变化,只顾着随上山的人流不断向上攀登,到得好汉坡的公路上已是10:20,我们在路边坐下休息,这时,有身着运动装的参赛者,从山下陆续跑来,看他们的'样子已很累了,这应该是跑在最后边的几位了,有挥着旗的负责人跟在他们后边减着:加油、不求名次只求坚持到底。

休息过后,继续,走至好汉坡,临时设的露天舞台旁围有很多人,一手持话筒的主持人站在台中,询问台下哪位是年纪最大的长者,要请上台来做采访。最后,请到一位老爷爷登台做访。我远远听着,有些好玩,便走过去,站到前排,看个究竟去。

那位爷爷说,他今年七十九,一年要登七次梧桐山。

主持人问爷爷,为什么独自一人登山。

爷爷答,同儿子孙子一起来的,他们还在下边还没上来,爷爷要比他们早20分钟登上山。

听到这,台下哗然,掌起四起。

爷爷接着说,他每次登上梧桐山后,都要作诗一首,今天也作了七绝两首,要念给我们听听。

听到这,我来了兴致,给爷爷热烈鼓掌。有趣,有趣。

爷爷的两首诗第一首只念了一遍,第二首主持人又念了一次,我只记了个大概,如下:

一笑(谐音,是否是这两字不得而知,我猜这前两字应该是爷爷的名讳)老叟七十九(这句忘了)

满头白发心不老,七登梧桐意兴高。

后续未及听完,同伴要继续登顶了,因为怕正午的阳光更强,那时爬山更热。所以,虽然有点留恋,还是走了。

风俗的作文 篇13

4月5日这一天,就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就是要祭拜去世的先辈的,表达了子孙们对先辈的尊敬与思念。

清明节前几天要准备做清明馃的草,这种草到一定时候会开出花,花谢了以后,会结出一颗颗金黄色的小果实。据说所有植物都不能结出这样金子似的果实,唯独这种不起眼的小草能够结。清明馃就用这个做,是由于表示着富贵、吉祥与安宁。

做清明馃的程序非常复杂,首先把采来的青草洗净,在用石灰水浸泡,不过石灰水是不能有石灰的残渣的,否则吃了会了苦。泡了一个星期后,再把它捞出。捞出时是黄色的,可是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又呈现出耀眼的.碧绿色,然后又放进石墩中捣碎,如有残茎未碎,再用菜刀切碎,又混进糯米、麦大米等食物,搓成团,直到搓到青色为止。接下来再分成小块放到锅上煮,煮好了又取出来搓,搓软,晾至十二小时,干了之后,再做成小面饼,中间放上馅,做成包子状,蒸熟后,就可以了。

清明节这一天早上先要吃清明馃,继而上坟。上坟的时候要带上肉、酒、纸钱和黄色或白色的菊花,献给先辈,在上坟的路上如果身后有杂草,就要除掉。上坟时,要让小孩先烧纸,表示让先辈先看看自己的后代,自己未来的接班人。

清明节还要放风筝。放风筝是在晚上,要选择没有大风大雨天气好时,放飞风筝时,要在风筝后边挂小灯笼,风筝飞上高空时,看起来就像一颗颗小星星。到一定高度时,就要剪断线,任凭风筝随风飘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会带给自己好运。

清明节的习俗,同样也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厚久远。

风俗的作文 篇14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白昼。

夜幕降临了!等候多时的我和姐姐高兴地拿出了“万花筒”。我兴冲冲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机,准备放焰火。我们放的第一炮是“一啸冲天”,随着一声巨响,天空顿时如同白昼,好壮观哦!紧接着是

“天女散花”,所谓天女散花,顾名思义,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後,我们又放了“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

风俗的作文 篇15

在我的记忆中,还记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欢乐;我还记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我还记得“棕包分两鬓,艾束着危冠”的心境……

在端午时,家家户户吃粽子,在无事时总会有阵阵粽香陪伴。端午节是中国四大节日之一,又称天中节。

带上五彩绳,步行来到东城河畔,人们正高兴赛着龙舟,嘴里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看着渐行渐远的人们很快分出了胜负,不尽想起投江的屈原,汨罗江畔,寒风飒飒,你独立江边,你仿佛听到战火纷纷。“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一曲铿锵《离骚》你选择赴死。

走在小路上,小餐馆的人们泯着一口雄黄酒,就是完美的节束。回到家,浴室里弥漫这艾草的`香味,人们这一天都会用艾草洗澡。

吃上一顿团圆饭,当然粽子是比不可少的,那粽子沾上点糖,嘴里顿时有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指不定可以让人回味无穷呢!

晚上,来到古色古香的稻河古街,五彩斑斓的彩灯显得十分的和谐,小孩子们绕着喷泉池旁跑来跑去,路人都觉得他们天真可爱呢!泰州的端午节就是这样,大家团团圆圆,高高兴兴的!

回家后,我打开《离骚》,滚滚江流,涛涛风景,你的另一种风骨沉淀江底,去纪念屈原的一生。

在这节日里,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不仅仅是仍下粽子怕鱼儿把屈原的尸骨啃噬,还把自己对屈原的思念裹进粽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平淡又天奇。

风俗的作文 篇16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许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每家每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风俗的作文 篇17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和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中国中部的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和一个离奇传闻有关,相传中国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称钟馗,醒后令画家吴道子描成画像,相貌凶残丑陋,以为打鬼、驱邪、除祟之用。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风俗的作文 篇18

古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中头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春节的风俗,但是春节的风俗不是每个国家都一样的,各种国家有各种不同的风俗。说到here我又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们china过春节是的风俗。说道here我给you介绍一下china过春节的风俗吧!

第一个步骤是:除尘,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屋子里里外外,古代诗人王安石的`诗句中有这样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这句诗句是说: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第二个步骤是:贴对联,跟除尘差不多,也是在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贴对联、贴门神、贴福字,说到here贴福字我疑惑不解,正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爷爷走过问我怎么了,我说:“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到这贴呢?”因为把福字倒这贴说明了福气到了,爷爷说。哦,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个步骤是:摆供桌,供桌上面美食、香烟等是为了接神,供神的,到了年终岁时对神佛的感谢和酬劳。其实,这些我也不知晓是听我爷爷说的,据说摆供桌和上坟是一样的,如果摆供桌了就不用上坟。

第四个步骤是:备年货,就是说在过年的前几天要准备过年的东西,过年的东西一般就是买些吃的、穿的、用的这些,这些东西是必备的必需品缺一不可,尤其是年菜哟。买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妇女们该做的事情。

第五个步骤是:放鞭炮,这也是家家户户都要有的。尤其是小孩子们放鞭炮,晚上就是放烟花,这是代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迎着新春的到来。那样的场面充满了喜庆和热闹,也代表庆贺。

第六个步骤是:穿新衣、吃年饭、拿红包。大年三十一早起床,都要穿上干干净净的新衣服,也就是表示辞旧迎新的意思,喜喜庆庆的过节。家家户户都围在餐桌是吃年饭,表示团团圆圆的意思。吃完饭后,家里的长辈会给晚辈红包,也就是压岁钱的意思。

第七个步骤是:守岁,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联欢晚会或者出去耍。一直到午夜才睡觉。因为到午夜的时候才叫真正的新一年来到了。

过年真是好呀!大街上人声鼎沸热闹极了。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过年前夕,许多人都十分忙。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向家走去。

风俗的作文 篇19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洛阳也一样,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猜灯谜的风俗。

说到元宵节猜灯谜,也许你会有疑问,为什么元宵节要猜灯谜呢?在元宵节猜灯谜有什么意义呢?据说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只是当时还没有确定名字,停留在用暗示的方法来猜某种食物的歌谣的`阶段。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国家富裕,人民生活安定,元宵灯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在当时,元宵灯会并不是真正的灯谜会。到了宋朝以后,商贩为了增加灯会的趣味性,吸引游客,便把谜语和藏头诗写在了灯上或挂在灯下,逐渐演变成为我们现在众所周知的猜灯谜活动。

听妈妈说元宵节猜灯谜活动之所以能流传到现代,是因为它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游戏,它既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而且寄托了人们对未来平安、祥和生活的憧憬,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

今年春节期间,我发现市区的道路上挂了许多灯笼,大小各异,造型多变。但却没有灯谜,我总觉得少了一些灵魂,少了一些趣味。

于是我在想,我可以在家里自己做灯笼并挂上灯谜。心动不如行动。首先我在网上找了一个简单的灯笼教程,更巧的是我的画画班也教我们做灯笼,真是天助我也!回家后我把家里的卡纸、彩纸都集中起来,开始工作。先把长方形卡纸卷成圆筒粘好做灯身,再把黄色彩纸剪成圆形做灯笼的上底和下底,然后给上底中心钻一个小孔,穿上挂绳,最后把写好谜语的红色纸条做为灯穗粘在灯笼下面。一个造型别致的灯笼在我手里诞生了!我又如法炮制地做了好多,挂在墙上、门侧,和窗栏上,家里年味立马增加了好多,特别漂亮。爸爸妈妈向我伸出了大拇指,我也很有成就感。在看元宵晚会时,我们全家一起把灯谜猜了个遍,伴随着电视上愉快的歌声,我们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辛丑年的元宵夜。

猜灯谜活动不仅仅为我们营造一个温馨快乐的节日气氛,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愿我们家乡的这种风俗能够不断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风俗的作文 篇20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淳安也不例外,现在就由我来跟你们讲讲淳安的风俗吧。

就在千岛湖一旁的金峰乡朱家村,在每年的阴历正月初六,他们的宗祠内就会摆满101个猪头,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可大有来头呢,据说宋代大文学家朱熹是宋家村人民的`祖先,还听说,“赛猪头祭祖先”这个习俗就是朱熹的重孙子,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一习俗,在当地已经有8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拿着自家的猪头一同摆到宗祠内一较大小,并比赛谁家的猪头最有创意,村里头最有威望的老人会对猪头进行评议,最后选出最好的发红包,发年画以示鼓励。

就在去年的正月初六,我和爸爸也去了一趟金峰乡朱家村,来看了一场热闹又盛大的“猪头大赛”。

我们到了那儿已经是上午十点钟了,此时祠堂外面的空地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舞狮们踩着节拍辗转腾挪,甚至还叠起了罗汉,神采奕奕,精彩非凡,为这个春节增添了几分“精气神”惹来了阵阵叫好声。

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才从这人流中挤进祠堂,只见100多个大猪头,整整齐齐的摆在桌案上的提篮里,一个个都精心的“美颜”和“点缀”过。还配以万年青,天竺叶,鲜花,水果,不少还贴着福字,喜气洋洋,馋的我直流口水,要是现在可以吃的话,我真想上去咬两口。

舞狮之后就是由村民演出的竹马表演,浓妆艳抹的村民腰间系上竹马,一手拎着马脖,一手舞着马鞭,和着音乐翩翩起舞。

最后,“猪头大赛”经过逐一比拼称重,决出了一、二、三名,掌声和欢呼声响彻了整个祠堂。

那天晚间,朱家村还举行了猪肉宴席宴请所有远道而来的宾客。

风俗的作文 篇21

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倒过来贴,“福”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是怎么来的?”妈妈说:“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会吞食生畜,伤人性命。因此,人们只好逃往深山。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这儿住了一晚。”年“来了,老人让村民点燃爆竹,”年“吓得狼狈逃窜。原来,”年“怕红色、光、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爆竹。这一天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我们全家准备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在桌边,桌上有鸭、虾……餐桌上必有的两样东西一样是鱼,一样是火锅。火锅热气腾腾的,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是甜品,代表家人甜甜蜜蜜。吃完了年夜饭,我们就来到前门放鞭炮。

开始放鞭炮,“砰——砰——”,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鞭炮飞上了天空,“噼哩啪啦”好响的声音,多么美: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绽开的花朵,还有的像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时,天空就成了百花园。“爆竹声中一岁除”,就这样,除夕过去了,新年又来到了。

中华民族的节日多姿多彩,而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风俗的作文 篇22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通俗有趣的习俗,其中我最喜欢观看舞龙和舞狮了。

舞龙舞狮的人身穿金色衣服,上面绣着金龙的图案。通常领头人会穿着与其他人不同的衣服,比如红色的衣服,而这金色与红色的巧妙搭配则给这支队伍新增了一份过年的喜庆与欢快的氛围。在我们的家乡每到新年初一就会有龙队每家每户的串门“划彩”。听说在不同环境的人家有不同的“划彩”的方式呢。虽然我搞不懂这是为什么,但是听字面意思华彩应该就是讨彩头、喜庆的意思吧。当他们要来到哪一家时那家就要放鞭炮迎接它。然后,他们会在客厅里把龙盘成一个圆形。领头人会拿着龙珠划着彩,带龙身的`人就跟着吆喝!而他们要离开时你家也要放鞭炮送它,而且还要给他们红包、香烟什么的。

最有趣的,如果两队(条)龙碰到了一起,那村民们就作兴要他们舞龙啦。当然舞龙就得找一块很宽大场地,村民们要准备许多的鞭炮了。这不,你瞧!舞龙已经开始啦。这两条龙足足有十米长,身上的鳞片金光闪闪,漆黑发亮的眼睛眨呀眨,那龙头硕大而散发着威严,长长的龙须随风飘动着,目光如炬。他们不停地表演着各种精彩的动作,蛟龙出海,穿插前行,龙游四海,腾飞云霄,真有种不是真龙胜似真龙的感觉,大有一种风流潇洒气概。

“咚!咚咚!咚咚咚!”随着密集的锣鼓声和鞭炮声,表演也越来越精彩了。时而双龙戏珠,时而双龙盘金柱。场面越来越热闹啦!在他们表演盘龙时,人们会点上鞭炮往龙身上扔,“检测”那些舞龙的人技艺高不高超。如果鞭炮炸到了他们,那他们的表演就还欠佳;如果根本就炸不到他们的话,那就说明他们的技艺十分的高超啦。我也不会闲着,从爸爸手上拿了一挂鞭炮用香烟火点着往龙身上扔去,有没有炸到他们我就不知道,但我自己是捂着耳朵躲一边去了。

舞龙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那一天他们会找到一条清清的又流动水的小河,把龙衣和各种道具都取下来烧了。寓意为在青青的小河边,送龙上“青”天。这时全村的村民都会在那里跪拜,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就这样,年算过完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