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文章

请欣赏佳节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佳节文章1:有一种佳节

文/咕噜噜咕泡泡

如果说中国有一个节日蕴含着团圆、爱情、美满、幸福……等等诸多美好情愫的话,那么,我相信许多人在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元宵佳节。

闹花灯、吃元宵、放烟花、拜晚年……今天,我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不管是与家人一起看花灯、品尝母亲煮的美味元宵、还是与爱侣相约黄昏后、给长辈们拜个晚年、抑或趁着过年的最后一天好好地疯玩一次,我们总能让元宵节丰富起来,因为,它是属于万里归人的日子,属于团圆美满的日子,属于表述衷肠的日子,它承载的意义是爱、是亲情,是感恩。

与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千年文明一样,元宵节同样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这个美好的名词,后来随着时代的沿革,它的节俗渐渐丰富,内涵也随之扩展。史书上说,元宵节起初只是白昼为市,夜间燃灯,到了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不过,就算再怎么百转千回,它的核心主题始终不变,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和与家人团聚的亲切深情,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共享天伦始终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柔软最细腻的感情,不信,您看那象征元宵节的传统食物——北方的元宵和南方的汤圆,不都是圆圆胖胖的形象吗?而且里面的馅料也都是各有千秋,甜而不腻,繁而不杂,总让人回味无穷,这可爱的小食物就如同它们的造型一样,寓意着千家万户都能幸福美满,甜甜蜜蜜,也寓意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有新的希望,新的成就。

于是乎,元宵节被赋予了很多祝愿。如今,它早已不单单是一个节日,而是代表幸福,代表安康,代表着人们久别重逢的幸福时光,就如同夜晚绽放的烟花一样,仿佛在普天同庆着人间亲人欢聚一堂,爱侣相约月上,好友共度佳节的良辰美景。故此,元宵节才能充满格外的浪漫情怀,因为团圆是它的主流,祝福是它的期许,爱情是它的滋养,美满是它的底色……人间的一切美好情怀,都在这个夜晚绽放出瑰丽的色彩。

元宵节,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它是古色古香华夏文明的传承者,也是联结人们挚诚情感的一座桥梁,更是所有在世上打拼之人心灵的最终归宿,就如同入口的元宵一样,软糯香甜,入口即化,乍似不起波澜,却总能在点滴中沁入我们的心脾,融入我们的骨髓,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情感。

有一种佳节,叫元宵。

佳节文章2:今晚的月色真美

文/孙永晨

中秋佳节,月光静静地洒在每个人的心间,氤氲着幸福的味道,夜空下所有的人都“贪婪”的享受着这美好的瞬间,沏一壶茶水,坐在自家庭院中,和家人诉说着往事,幸福感一点一滴的涌上心头,仰望星空,不禁感叹一声“今晚的月色真美!”

高三那年,人生就像到了一个瓶颈期,生活中处处充斥着“硝烟”的味道,似乎每个人存在的理由就是高考,考试、复习将我们的神经紧绷到极点,似乎连空气都带着一种压迫感。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走进来说:“同学们,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大家有什么打算。”“我想吃月饼”、“我想看电影”、“我想睡到自然醒”,大家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但经过一阵“狂欢”之后,教室一片寂静,因为大家知道这些只是随口一说,根本不可能实现。班主任一脸神秘地说:“我知道了。你们好好学习吧。”

中秋节的晚自习时间,班主任提了两大兜月饼走进来,说“别愣着了,赶快吃吧,跑了好远才买到的”说着就挨个的分给我们,接着班主任竟把多媒体打开了,给大家看了电影———《青春派》。

“虽然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虽然它很重要,但它不是你们生活的全部,它更不应该夺走你们的快乐,我所做的就是让你们以后回想起来,在高中,你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你还有温暖与幸福”。那一刻,感觉班主任就像一个英雄,很伟大……

时光荏苒,一圈圈的年轮记录了我们成长的轨迹,一次次的离别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也许这个中秋你的身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但是心中的那份爱会让你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望着天空,你一定会觉得今晚的月色真美!

佳节文章3:九月馨香醉佳节!

文/淡了红颜

九月之秋,晨露裹寒装,略感寒冷,月陨桂花馨香味正浓。九月之秋,举国普庆国庆佳节也将到来。也是众多忙碌之人合家大团圆,携全家外出游玩的佳节,很多身在异地之人,亦会携家人返故里与家人团圆。

九月之秋,空气舞动残留翅膀,满载寒秋的韵味,悄悄走近冬的身旁。阳光依然展露笑颜,和蔼俯瞰尘世每一个角落。虽然与夏之骄阳相比略感消瘦,热情逐减,气息显得些许力不从心,她仍然坚持使命,欲使得尘世变祥和温暖。

秋雨绵绵, 连续不断。桂树毅然承载绵绵秋雨的洗礼,酝酿延长桂花的花期。花蕊浮幽香,秋韵锁桂园,桂花享受着阳光苍白无力抚摸,展露花蕊,散发浓浓香味。桂馥浓浓清雅之香,满目金色呈现绿树丛中。点缀着一簇簇米黄色小花,虽是中秋月圆之后盛开。它仍然那么素雅、大方、那么生机勃勃,令人不得不另眼相看。特别是它那浓郁的幽香,渗透了空气每一寸肌肤,花香陶醉众人。

晚桂飘香、浓香远溢、沁人肺腑 。纵然是晚开,延迟之花期,却能把全身的香味吐露出来。香飘满园使人留恋,顿足停留花丛间。桂花树下,躺着飘落花瓣。轻轻触摸桂树的身躯,它害羞轻颤,欲抚摸桂花娇颜,花儿羞怯逃避。使得它们翩翩起舞,携带温馨桂香纷纷飘落尘埃。

满园飘零花瓣,吸引一只孤单的蝴蝶,在花瓣飘零的瞬间飞舞,欲搂抱花瓣身躯。怎奈,树随风摇,风伴花舞。这自然现象,无人能改移。小小孤蝶岂能攥改自然规律?虽然,常常陪伴花树,与花厮守,细说情愫,相守誓言。怎知相守时短,幽幽桂花随风而逝,连句道别之语也来不及说出!唯用阵阵浓郁之香环抱孤蝶飞舞!

悲伤孤独之蝶,孤单盘旋,以凄美的舞姿,舞动翅膀。告别曾经相思厮守得花魄,欲飘欲降的身姿,攥着一缕幽幽桂花之香,慢慢向远方飞去。 目送渐远消瘦的孤单蝶影,飘零的桂花。我不禁思绪纷扰黯然。花恋树,蝶恋花。不正如此时为情为爱的苦闷情结吗?相互的情感只有自己知详。尽管我知道,缘来缘散有定数,无约期。该来的总会来,而不该来的,虽一步之遥也不会出现。那道雨后彩虹,也不再高挂天际!

看着因我触动桂树,使得,花瓣飘尘埃一刹那,惭愧内疚心绪潜伏脑海。为什么就不能远而观之,却触摸它的身躯。让她们随自然规律漫漫飘零。那样,它们散发余香更久更远,或许浓郁幽香会蔓延国庆佳节之后,使得游乐返乡之人,树下共赏花,馨香花海丛中叙团聚的气氛不亚于中秋小团圆!

醉闻阵阵浓郁香味,盘旋缭绕四周,越飘越远。双手静捧浓浓花香味,抚摸飘荡空气分子中最后一抹悲伤身影。仿佛尘世间情与爱,也可能无法恪守最初的誓言!莫名的浅伤轻愁不再掠过心头,犹如雨后朗朗晴空。尘世间的爱情不是生活的唯一,生活着也不全是为了爱情!既然彼此挣脱不了割与舍,得与失,各种因素造成的羁绊。何苦死守苍白无力的誓言,以致身心疲惫不堪,不如放手!毕竟,生活还得继续!

寒秋包裹最后的桂花幽香,漫漫挥洒,浓浓花香味,延续举国普庆的国庆佳节!我亦攥着一捧。浓郁幽幽桂花之香,经久余香缭绕,等待下一个佳节桂花开!

佳节文章4:故乡的葡萄

文/缪淑秀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缕缕秋风送来阵阵果香,芬芳馥郁。

刚刚摘下纸套的葡萄,在和煦的阳光下羞答答地绽开了笑脸。黄绿斑驳的叶片儿把阳光筛成铜钱般大小,洒落在紫里透红、红里带黑的葡萄上,一串串,一颗颗,如玛瑙般晶莹透亮,光彩诱人,滴溜溜映在果农的脸上,乐开了花。

“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在好友的催促声中,沉睡的味蕾再次被唤醒,抵挡不住来自家乡的诱惑,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老家凤阳官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在那自给自足的农耕岁月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或多或少地种上一两种果树,为我们这些小馋猫简单的日子增添了多少的欢乐。果树除了梨和桃子,最多的当数葡萄。

葡萄喜光,不易种植,要求地势高、不积水。我家门前一条五六米宽的道路自然成了种葡萄的“黄金地段”。春天里,堂哥们用竹筐满满地装来肥沃的土壤,在墙角一字摆开,在筐中插上几株葡萄苗。倚着墙体,在路上方两三米高处用木条、竹枝、铁丝搭起了葡萄架。从此,我们小心眼里的期盼也悄悄爬上枝头。

从葡萄苗抽芽、长叶开始,我们堂兄妹每天都轮流值守在葡萄树旁,生怕错过一朵花开的声音。然而,葡萄树似乎并不领情,生长总是十分缓慢,两年多才好不容易爬上架子,伸展开来,俨然成了一个绿色的凉棚。凉棚下,稀稀疏疏垂下几串翠绿翠绿的小果子。正可谓:根蒂蟠虬,龙须围绕。枝枝叶叶青青好。三光照曜结云棚,就中几穗非常宝。

“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婆娑的葡萄架下,缀满的不只是美食的诱惑,更是一个个飞翔的梦。

盼望着,盼望着,总算等到果子有黄豆般大小,再也按捺不住那股馋劲,今天摘一串,明天采两颗,放进嘴里,酸酸的,涩涩的,小眼睛老半天都睁不开,但那种纯美的果香却久久萦绕在脑海中,欲罢不能。不到十天半个月,架子上的葡萄几乎被我们一扫而光。

从外出求学到参加工作,离开老家已近20个年头。期间,吃过的各色水果不胜枚举,但家乡的葡萄,始终是我舌尖上对老家的一种莫名的依恋。

家乡种植葡萄的历史不知始于何时,明末廉吏冯梦龙在《寿宁待志》中记载:“十甲住葡萄洋村……”葡萄洋村现为何处不详,是否因盛产葡萄而得名也无从考证,但“十甲”即为今天的凤阳一带。

如今,在下半岭村仍有一株古老的葡萄树,藤蔓呈拱门形状倒伏在地上,树冠达3000多平方米,树桩主干围112厘米。说起这株葡萄树,当地村民充满了无限的自豪。原来,这株葡萄树是在建村伊始种下的,被村民誉为“风水树”,至今依然年年长果,丰产年可采摘葡萄上千斤。果实紫黑色,如小指头般大小,每串多达两三百颗,味道十分甜美。经专家分析推测至少有600年以上树龄,属全国罕见,是当之无愧的“葡萄王”。

几年前,村里的年轻人种下了数十亩巨峰葡萄。秋天里,收获到比周边地区更加优质的葡萄,检测出含锌量高达3.7~4.18mg/kg,含糖量18~22%,仅次于新疆吐鲁番葡萄!由于海拔高,葡萄成熟的时间比低海拔地区近两个多月,弥补了市场的需求。

看到葡萄种植前景的乡民们纷纷加入到这个甜蜜产业中来。渐渐地,全乡种植葡萄面积达到了数千亩。由于所产葡萄含锌量、含糖量高,果实圆润、果粉足、味道纯美,几年间,凤阳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锌葡萄之乡”。

葡萄让乡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甜蜜,地处寿宁、福安、周宁交界处的偏远小山乡也因葡萄而为世人所瞩目。

千亩葡萄,香飘万里。站在村口,放眼望去,山坡上、山坳里、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目之所及,一排排,一片片拱形葡萄棚挨挨挤挤。葡萄架下,叶片如履,藤蔓婆娑,累累的果实闪着紫光,润如珠玉,空气中弥漫着盈盈的果香。摘一颗放进嘴里,馨香顿时在口中弥漫开来,甜津津的,一直从唇齿间流到了心里。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园知此味,露华应不乞金盘。” 小时候的梦想瞬间又丰腴而饱满。

佳节文章5:当你不能的时候

文/张俊东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不是一句空话。于我而言,每逢节日,真是特别思念家乡、亲人和朋友,由此总会产生一种淡淡的愁绪。元旦前跟一位多年的老朋友通过微信聊天。他说自己最近生病,身体不太好,想起年轻时很多事、很多画面,语气中难免带着感伤。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人能不疼不痒地活着多好。

人身体好的时候,不觉得身体有多重要,似乎肉身可以忽略掉的——整天想着干这个、弄那个,心比天高,梦比世界还大。可当身体发出警告、出现状况,就会发现,原来什么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却是身体。身体是你所有梦想、才华、名誉的载体。没有身体,你的精神可能永恒,可你却无法真切感知了。

别说没有了身体,就是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只要身体哪个地方有一点点不舒服,比如鼻炎、头发掉得多这样的皮毛之苦,你都会强烈地意识到身体的存在。严重的时候,正常思维都被打乱了,身体的病痛之处,像一块硌脚的小石子,总让你不舒服,甚至睡不好觉,产生焦虑和烦恼。

休息日的上午,从12楼的窗户望出去,经常会看到楼下停车场上,有位妇人搀着一位半身不遂的男人在艰难地锻炼行走。走路,迈开腿走两步,太简单的一件事了,我们平时可能都不经大脑就可做到,而对于此刻的这位男人却是如此艰难。想必这位老兄康健时也一定健步如飞,也可能在某一领域叱咤风云……彼时他一定没有想过、或是认真考虑过自己有一天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连最简单、最轻松的走路,都需要夫人搀扶……

这个场景让我经常想:一个人啊,别总想着你“能”的时候要去干啥,要多想想“当你不能的时候”啊!这样你就会爱惜自己的身体,让它不至于过早地耗费了。

佳节文章6:月光·火光·泪光

文/郭保栋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每到这天我特别思念外祖父——侯年兴烈士。一轮明月,熠熠清辉,我手捧一杯水酒,轻轻地酹在黄土地上,以此遥祭为国捐躯的外祖父。

外祖父居住在清河县城西部的一个小村庄——马屯村。“沙丘绵连,黄沙满天”,小村四周是长满荆棘的沙土岗,常有狐獾出没。1922年,外祖父就出生在这个贫瘠落后小村庄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那个时候,生活很艰苦,外曾祖父在院里挖了一口土井,购置了一盘石磨,做起了豆腐生意,以贴补家用。后来,外祖父结婚成家,外祖母成了家中的劳动力,每天天还未亮,就帮助外祖父围着沉重的石磨,研磨豆浆做豆腐。一家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和睦平安,其乐融融。

外祖父聪明好学,他边劳作边读书,在亲戚的资助下,顺利地考取了清河县第一期师范生。师范毕业后,外祖父成了村里一名小学教师。他为人热情真诚,又能写会算,谁家有事情,他总是忙前跑后,却水也不喝人家一口,全村人都很敬重这个年轻人。

1939年1月,日本鬼子侵占清河,外祖父一家与全县人民一样横遭劫难。3月,日军在王官庄设立据点,建立了日伪政权。日本鬼子天天祸害老百姓,豆腐生意很难做了。1941年3月20日,我的母亲出生了,为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一丝欢乐。

日寇在清河烧杀抢掠,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浩劫。清河县有志之士怒火燃胸、热血沸腾,要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保卫家乡,驱逐日寇。外祖父决心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队伍。其实,他早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已经接受了进步思想,而且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面对日寇疯狂欺压中国人民,外祖父更加坚定了决心和意志。1942年6月,他辞别了年迈的父母、患难与共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毅然踏上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成为冀南军区的一名八路军战士。

马屯、旧城关乡是清河有名的沙碱二十七村,高高的沙岗和浓密的树丛成为抗日军民的有利掩护。就在马屯村附近,外祖父和他的战友们利用沙岗、密林袭击敌人,搞得敌人惶惶不安。经过一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清河抗日斗争形势发生了变化,敌占区基本上变成抗日游击根据地。凶残的日寇变得更加疯狂,进一步加剧了对抗日军民的残酷围剿和镇压。

1943年9月,在中秋节之前的一个中午,日伪军突然对菜园村进行大“扫荡”,抗日队伍与之展开激烈战斗。一时之间,硝烟弥漫,杀声震天。为了掩护战友转移,外祖父英勇地阻击敌人,身负重伤,鲜血浸透了衣衫,体力不支。追赶而至的敌人凶残地用刺刀刺进他的胸膛。外祖父就这样倒在血泊中,壮烈牺牲了,时年21岁。

外祖父参军一年多的时间里,尽管他所在的抗日武装就在村子附近,但外祖父却从没有回过一次家。家里人盼望他打胜仗,盼望他英勇杀敌,盼望他回来与家人团聚。谁料他竟将一腔热血洒在保卫家乡的黄土地上,一缕忠魂升天了,等家人再次看到他的时候,却已是阴阳两隔……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在我懂事之后,每年八月十五到来之前,都会陪伴母亲到外祖父的墓前祭祀。我想,如果外祖父在天有灵,他一定会感到欣慰,他的女儿——我的母亲继承了他的聪明与勤奋,以优异成绩从省立南宫一中高中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作为他老人家的后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兢兢业业,十数年从未懈怠,不甘落后;他的重外孙女也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

如今,外祖父逝世已经72周年了。在这72年的时间里,他生活战斗过的这片土地发生了巨变,而他的影像永远定格在那个英姿勃发的21岁,永远以青年才俊的形象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却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后人。

敬爱的外祖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国家在今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和盛大的阅兵仪式,昭示了祖国的强大、繁荣与昌盛,告慰了先烈的英灵。我们将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珍爱和平,传承先烈的精神,沿着先驱的足迹奋勇前进。

佳节文章7:最是故乡浓

文/吴凤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诗句多年来一直萦绕在心头,也是我前半生内心最深刻的感触。1983年,我随父母来到了霍林河,住进了当时非常不错的“地窨子”,那时的我年龄小,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温暖的家,环境如何根本不在乎。夏天,霍林河的天空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丘陵没有一棵树;平整的草原郁郁葱葱,风吹过,像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遥望远处的羊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突然,风吹来一大片云朵,天空下起雨来,让人躲之不及,幸好只有一会儿的功夫,便雨过天晴,扑面而来的是雨后草原独有的清香,闭上眼睛,深深地吸气,啊!吸进雨后泥土的清爽,青草和野花的清香,两条腿再也不受大脑的控制,跑到后山的草地上,如果不是母亲一再嘱咐不许弄脏衣服,我真想扑到草地上打个滚儿!当星星挂满夜空,那一排排的地窨子里已是灯火辉煌,远远看去,谁会相信那是房顶连着地面的地窨子?明明是五六层高的楼房呀!对于当时只见过三四层高的楼房的我来说相当震憾。白天矮小的地窨子晚上变成了高楼大厦。走到院子里,伴着蛙声、蟋蟀声远处传来了牧人的长调,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原生态的蒙古族长调,感觉比电视上专业歌手唱的还要好听!我问父亲:“唱歌的人在哪里?”父亲说:“在山那边,那是辛苦了一天的牧人,在喝酒、唱歌解闷哩!”那晚,对面山上的牧人唱了很久,一直唱到我的梦里。

冬天,霍林河的风卷着沙子拍打在人们的脸上、身上,这又算得了什么?冬天下过雪的白天和黑夜那真是天使和魔鬼,这样形容真的一点儿也不过分,没有风的时候白天下雪也是很美的,大片雪花飘飘洒洒非常壮观,伸手去接,雪花飘落在手上,一片片雪花晶莹剔透,毛茸茸的非常漂亮!到了晚上,风婆婆卷着雪花刮得分不清天和地,一米以外的物体就模糊了,更不要说看清街道和房屋。第二天清晨打开门,雪停风歇,又是晴朗的天空,银装素裹的大地,空气清新,心旷神怡,厚厚的积雪挡在门口,需要铲掉才能出门。父亲除雪,我就跑出家门,在厚厚的积雪上又蹦又跳,每次都能稳稳地站在厚厚的积雪上没有掉进雪中。母亲说,如果在这种天气迷了路,准会冻死在外面,要是被埋在雪里得明年开春才能被发现。听得我打了一个冷战!后来,我终于离开了故乡,故乡成了我想回而不能回的地方。如今,重新站在这片土地上,看到故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既亲切又陌生!

我理解的“故乡”就是,在父母的陪伴中度过的最长久的地方!在我离开的二十几个年头里曾无数次梦回故乡,回到那难舍的景色、难舍的居所、难舍的少年时的伙伴、难舍的双亲和姊妹兄弟!

乡愁是甜蜜的,有温暖的呵护!乡愁是美好的,有天真烂漫的情怀!乡愁是苦涩的,有述不完的回忆!

佳节文章8:耍社火庆佳节

文/谢非

丹凤的社火有名,而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棣花的社火。在人们对过去新年的回忆中,社火是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看一场纯正的、精彩的社火,对很多人来说是过年的一顿丰盛大餐。

今年85岁高龄的刘荣老人,住在棣花景区旁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刘荣老人从十五六岁开始时就随着父亲在每年的春节期间玩社火。他回忆,当年一队精彩好看的社火必须有排头的门楼,上面写着社火是哪里出的。其中必有的是龙、狮子和小孩们扮演的各种人物造型叫“信子”。刘荣老人家里就是负责“信子”的造型和基座的。“那些做造型的架子都是用铁焊的,当年我父亲把同村的铁匠叫到家里来,做出来布置‘信子’的铁架子,然后再把架子固定在木头桌子上,下面有四个大人抬着。”

而至于小演员们的服装和打扮,全都是从祖辈传承下来的。每个不同的人物手里拿的东西,头上佩戴的头饰,都要和人物形象匹配。每年的正月十三到十五,是各家的社火出门争奇斗艳的时候。当时,棣花街道分为三部分,每段街道都要出一台社火,大伙儿都在同一天上街,看看哪家的社火更精彩。当天中午,大伙吃过早饭,都赶到刘荣家里,从造型到服装他一手包办,其中大部分都取自古时的各种民间传说故事。花木兰从军、白蛇传等等都是经常扮演的角色。准备完毕,长长的社火队伍就会沿着街道,把周围的村子都要转一圈,整个路程长达十里。路过店门口,店主一般都会放串鞭炮,走到各家各户百姓的门口,人们都会拿点烟、糖、柿饼之类的送给社火队伍。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左右,一天的社火表演便结束了。

同村40多岁的李叙文回忆小时候看社火的情景,那时候只要听到社火的鼓点,就会上街等着社火队伍到来。等到社火经过时,孩子们就会跟在社火队伍的后面开心地跑上一天。“那时候,过年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社火。人多热闹,小孩子还能跟在后面捡鞭炮。”李叙文说,“但是最近几年的社火,感觉没有以前那么好看了,许多懂得会玩社火的老人相继去世,很多手艺都失传了。”

“现在每年村委会牵头搞社火,希望年轻人多参与到社火表演和研究中来,让这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能继续传承下去。”刘荣老人说。

佳节文章9:侍候母亲

文/许培良

元旦佳节之日,天气晴暖,正是迎接母亲回家的好日子。

母亲于2004年春因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而搬出老屋,跟随我们姊妹5个轮流生活。屈指算来,已有12年之久。母亲性格算是开朗的,说说笑笑,也能吃能喝。我们上班工作之时,自己与电视共乐。

母亲经常说,往日度过些艰难的日子。没啥吃没啥烧没啥穿,啃过榆树皮刨过茅根草穿过粗布衣,硬是一鼓作气地将我们姊妹5个拉扯大长成人。

母亲是在69岁那年患病的。母亲说,自己的命不好,早些年过了些苦日子,晚年又患上了这遭殃的病,嗨,老天真是不公!听着母亲的叹息声,我们做子女的心里也像遭遇针扎似的,隐隐作痛。

“娘,不用担心,有我们在呢!”大姐安慰地说。在大姐的建议下,我们姊妹几个商定轮流着赡养母亲。其时,父亲尚在人世,因为多年患有精神分裂症,自己照顾自己就已经很不容易,所以,侍候母亲事宜只好落在我们子女身上。

就这样,母亲轮流着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刚患病那几年,母亲靠着拐棍还能走动,随着年事的渐增,腿无力了,脚步迈不动了,母亲悲叹道,自己真的老了!

母亲不能行走了,我们就是母亲的支撑。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携着母亲踱到院子里,晒晒太阳,看看花卉,听听唱戏机。母亲感到很满足,老年也算是享福了!

母亲无论轮流到谁家,我们都是将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让母亲吃得舒适,住得暖心。天气冷了,我们就生暖气;天气热了,我们就开空调。母亲说,她终于赶上了好时代!

2015年春,我的学术专着得以公费出版,母亲捧着儿子的书摩挲了又摩挲。母亲识字不多,但书末的散文卷中,那些记录母亲艰辛岁月挣扎拼搏的文字,以及陪印的母亲照片,却让母亲读得潸然泪下!或许是母亲处于感动,或许是母亲为儿子而骄傲。

元旦佳节之日,母亲是应该回儿子家过年的,在我们乡村一直盛行着这样的传统。迎接母亲,路程不远,不必动用出租车辆,驾驶自家的电动车即可成行。

装修一新的房间,安置了宽大的木板床,铺上柔软的棉垫,床单,将暖气炉调理得旺旺的,周边摆放着各种花卉,葱郁一片,整个房间像是春天。

夜色降临,吃罢晚餐,陪母亲看会儿电视,给母亲洗洗脚剪剪指甲,掖掖被盖盖脚,梦中的母亲露出了微笑。黎明到来,扶起母亲,披好衣服,洗一把脸,热饭炒菜,可口有味。

人到中老年,有母亲真好。工作回家,叫一声“娘”,精神就有支柱。每有文章发表,期刊都让母亲过目;每有稿费到来,都让母亲欢欣。

无论我们年龄多大,在母亲心中依然都有牵挂。晋升高级教师职称时,在青岛说课的那天,年逾八旬的母亲一直等我电话,课说得咋样? “好,一切都好!”电话里,我激动地回答。

母亲在我心中是伟大的。祈愿母亲长生不老,我也愿意侍候母亲到永远,永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