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酒文章

请欣赏喜酒文章(精选3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喜酒文章1:闲聊酒文化

文/王道东

素不喜酒,偶尔来点啤酒、红酒,应酬时,也会喝点白酒,说实话,酒的那辣劲让人难受。话又说回来,喝了多年的酒,有时也醉得不轻,居然不知道还有酒文化一说,直到同事宋尧平拿着一本厚重的《侗族酒文化》一书赠送给我时,我不禁大吃一惊,喝酒干就是了,居然还要讲酒文化?这是值得学习学习了。

打开字典得知, 酒精分子式为C2HO,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于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作消毒剂、饮用等。

书中所说的酒文化,主要指接待贵宾、饮用习俗,社交媒介方面的仪式礼仪。

酒文化和饮食文化都是博大精深的,人不是神仙总要吃人间烟火的,“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义”一说,脾气相投的人在一起,还要豁拳、唱歌,谈今摆古,酒文化就更丰富了,宋尧平对侗族酒文化进行了较全面的记录搜集整理,其中有不少宝贵的资料是第一次公诸于世的。从填补空白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项工作是开创性的。

不少酒歌源远流长,凝聚了侗族祖先文化智慧的结晶,底蕴深厚,文学水平极高。由于工作的缘故,笔者关注酒文化中的酒歌部分,例如:接亲问话歌“你家门前花一篼,一朝得见心想谋。不晓姻缘就不就,一心来向贵府求。”姑娘出嫁时父母的祝福歌“石榴开花满山红,世间无水不朝东,小女出门结鸾凤,父母唯愿子成龙。”姑娘与哥嫂话别的歌,“此时妹要离别行,与哥和嫂说一声,老人膝下多亲敬,一团和气笑盈盈。”等等酒歌,运用赋比兴的手法,体现出唱歌者的心声和愿望,流传至今。 当然在侗族酒文化一书中,侗语母语的歌曲作者搜集得不多,更多的是用口语唱的歌曲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不过,从便于阅读和普及的角度来说,也只能如此了。

侗家人生产生活中的酒很多,卡舅公酒、酿海酒,上梁酒倒还是听说过,后生吃粑酒、插毛香酒、寄妈酒笔者也很难遇到。可见侗族酒礼酒歌无处不在,《侗族酒文化》一书都有囊括,蔚为大观,可谓侗族酒文化的字典,因此需要了解哪一方面的酒文化,翻开《侗族酒文化》一查便知。

喝酒在中国是能成事的。有人就开玩笑地说,如果不喝酒,在桃园,三人聊完天就离开,三国演义,也就没了。有人又说如果没有酒,宋江就不会提诗,108好汉,还没开始就散了。而不少事情在办公室办不下的,在酒桌就能办下,以至于有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一说,可见酒妙用无穷,有的喝出生产力和办事效率。

喝酒主要在于调节气氛,至于一定要让人喝醉的做法已经过时了,正如会喝酒的人总结的,“酒是粮食精,万颗才一斤,越喝越年轻。喝多要误事,少喝能提神。”人们之间应该从“好喝酒”向“酒喝好”转变,喝出团结友爱的邻里关系,朋友关系。

喜酒文章2:乡村喜酒

文/姚建刚

乡下一朋友办喜酒,我欣然前往。乡下办喜酒比城里热闹,这是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城里人的共识。

刚到村口,就感觉喜气扑面而来。村口一巨幅指路牌足有半层楼高。指路牌上有新郎新娘的婚纱彩照,有中英文对照的新婚祝福,有到达婚礼现场的指示图标。驱车沿路而行,路边干净整洁,行人熙熙攘攘。显然,村上办喜事,大家都早早地打扫好庭前路边院后,正兴致勃勃去参加婚礼。离婚礼现场还有一里地左右,就有村民在帮着指挥车辆。大大小小的车辆有序地分停在各家各户的庭院中。通往婚礼现场的大道整洁畅通,立起了许多红色拱门、气球。婚礼现场早已搭起了数百平方米的红色大棚,大棚中整齐地摆放着数十张红布桌子,好一派喜庆的场景。

主人和新郎新娘早已迎候在门口。今天的主人,即新郎的父亲打扮得十分特别。脸上画着花脸,头戴一顶半米多高的尖顶红帽子,胸前挂个火钳,背上背个吹火筒。每个人看了都要开怀大笑一番。大家说这是烧火佬的标准打扮。我不懂烧火佬是什么意思,但乡邻们与烧火佬嬉戏打闹的热情以及大家争先恐后与烧火佬合影的场景,确也增添了不少喜庆。

乡下的喜宴开餐很早,十一点不到,大棚里已座无虚席。按程序,酒席前是先要举行仪式的。我这个朋友家里比较殷实,请了一家有名的婚庆公司,典型的中西合璧模式。既有西方教堂中交换戒指和誓言,又有中国传统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只是原来只有三拜,现在拜出十来拜了。婚庆公司的仪式结束后,乡亲们觉得还不过瘾,又由本地一个叫谭姐的人物再次登台主持。不过这次的主角不是新郎,而是新郎的父亲。节目有烧火佬入会宣誓、背诵烧火公约等等,最后的压轴戏是烧火佬与新娘对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全场气氛由刚才的庄严神圣一下变成了活跃喜庆。笑声一浪高过一浪,热烈的氛围让人忘记了自我,每一个人都被淹没在持续浓烈的笑声中。

喝喜酒自然少不了敬酒,喜宴上最要敬的是上亲一家。上亲坐的席位叫上亲席。上亲席除坐有新娘娘家人外,还要安排新郎这方德高望重之人作陪。我有幸作为德高之人安排在上亲席陪亲家公。本想推掉这份殊荣,但旁边有人告诉我这是不容推辞的。于是,平日并不胜酒力的我也只能打肿脸充胖子,向亲家公频频举杯。谁知亲家公也是热情之人,你敬他一杯,他必要返敬你一至两杯,还生怕不客气,宁可自己多呷点,似有反客为主之势。为不负所托,我也只能麻起胆子上,不用说,最终把自己喝高了,醉倒在乡邻们的热情中。

乡村的喜酒,吃一餐是不够的。据说头一天晩上就是正餐了,叫“陪媒” ;婚礼那天的晚餐也是少不了的,叫“留客” ;过两天还有“谢媒酒” ,女方的“回门酒”等等。真是礼数多多,热情多多。由于中午喝高的缘故,晚上的留客酒我就没参加了,据说又是好一番热闹。

从乡下回来,我似乎被一种什么力量所感染,有一种说不出的欣喜与感动,似乎与喝喜酒有关,但又似乎不全是喝喜酒,有一种比酒更浓烈的东西吸引着我,鼓舞着我,让我为之追忆,为之深思。

喜酒文章3:故乡喝喜酒

文/马西良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一年又过去了,年轮又长了一岁,古人说:时光如白驹之过隙,还觉得有点夸张,现在看来不到那个年龄没有那个感觉。

今天一早,窗外的鞭炮声就接连不断,不怪家属说:这元旦真像过年,都赶这个好日子结婚。女儿说:今天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光预定剖腹产的就有十七、八个。今天天气好特别好,上午最高温度达到零上八度,加之小南风刮着,艳阳高照,温暖舒适。

洪亮叔家的大兄弟马涛今天结婚,很早就打了招呼,让儿子开车和夫人一块参加婚礼。马涛婚姻问题一直是家族一个大心事,眼看已到四十,还是孤身一人,大家都着急。越急越不成,说一个煞一个,事情就哪嘛巧,这一拖就抹了肩,亲戚朋友都着急。去年临庄一个大龄女跟他一说就成啦,而且长相家庭都不错,就赶在元旦结婚,再忙也得去。

小村的道路现在已是修的笔直,去年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确实让农村大变样,道路铺上了水泥,墙壁粉刷一新,道路整洁卫生。实践证明政府要干的事,只要下定决心,一定能干成。

农村人结婚讲究的是人情,你家有事请我,我家有事一定要将你请来,这就是你来我往吧。况且孩子结婚这是大喜事,不办上一二十桌,那叫没人脉,全庄按支分,每家都邀请到。而且现在农村的酒席,一桌也要六七百块钱,还不算烟酒,至少六盒烟,四瓶酒,手绢、茶杯、火柴一应俱全。好在现在办喜宴,全部包给厨子老师,不要在自己杀猪、卖鱼、进菜。端盘上菜、烧水杂物不用主家过问,省事多了。而且农村结婚也兴起了搭彩虹门、请主持人,基本上和城里一个样。

当我们开车到老家,婚礼已经举行完,第一场喜酒客人已经上场。好久没有回老家,乡亲们依旧特别热情,一个个握手寒暄,一个个打招呼,特别是过去的发下、同学都要啦一会呱,说一会话。还有好多亲戚,都是多年没有见面,借这次机会交流一下。

新郎新娘上拜以后,我们就第二场开席,原来村里的老书记、村长、在外做生意的老板、还有几位是村里的知名人士,和我一个酒桌。因为在别人家没有门窗的房子待客,屋内特别凉,大衣羊毛衫难当寒气。加之早餐没有吃好,感觉十分的凉。原来很少喝酒,今天又遇到村里的乡亲,互相一让,都喝了不少。我也喝了三两酒,感觉不冷了。

农村酒席讲究个热闹,新媳妇敬酒上一个小高潮,每人都要喝上两杯,红红的脸上都放了光彩。原来在家时的小孩如今都是大高个子,有的都结了婚,英俊的大小伙,漂亮的媳妇,老家的变化真是大。一代一代人的成长,我都认不下来,我的孩子们恐怕认识的更不多。

洪清叔一家在安徽省的淮北市煤矿上,三个儿子有理、胜利、永全,还有五个女儿,都在安徽上班。洪清叔和大婶子去世后,老家没有什么大事一般就没有走动。这次洪清叔家里的有理、胜利开车一早就回到马河口来家,还专门把三个儿子带来,不仅让他们参加婚礼喝喜酒,更是让他们回老家看看,不要忘了老家,他们在外的根。

老家再亲也亲不过来的地方,老家逐渐生疏的地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