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散文

请欣赏低调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低调散文1:低调的“华丽”

文/李海波

低调,可以说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做人原则。低调,看似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虽平淡,实则为高深莫测的处世要略。

曾有人这样解释说:低调不是低人一等,不是一味忍让,也不是与世无争;而是一种超越别人的智慧,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攻伐之术,是一种不争而获的谋略。

取得成绩不骄傲,获得褒奖不炫耀,职位升迁不张扬,这就是对“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最好诠释。中国人自古崇尚低调之风。低调,被看作“为人之本”。纵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不能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否则,便会有“木秀风摧”的结果;相反,凡事都应低调谨慎,不事张扬。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它们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多好呀。”青蛙灵机一动:它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它自己用嘴衔在树枝中间,三个朋友一起飞上天。

地上的青蛙们都羡慕地拍手叫绝,问:是谁这么聪明?那只青蛙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大声说:“这是我……”话还没说完,它便从空中掉下来了。

在时尚界对最为“低调”的黑白两种颜色有过这样的评价:虽没有复杂的颜色,但绝不会单调,这就是黑白搭配的魅力所在。黑白的搭配将简约演变成为一种低调的“奢华”。

是啊,低调其实也潜藏着一种亘古不变的“华丽”因素。

扎克伯格曾被媒体称为“美国最穷的富翁”,因为尽管身家上百亿,他还是住在简陋的出租房里。而且不论是出行还是穿衣,都是低调再低调,扎克伯格的最常见装扮就是:灰色T恤,牛仔加拖鞋。他的女朋友也不输给他,穿得非常随便就上街了,完全不把自己当成大人物。扎克伯格不是没有炫耀的资本,而是他懂得“低调”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因为低调会让他一次比一次稳健,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在《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一书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就是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做实事、做好事,就是树立信念、敢想敢拼、以诚待人、公正处事、努力学习、成熟思考、积极行动、持之以恒。

低调散文2:牛津大学的低调

文/石亚明

一位刚从中国一所大学采访后,到牛津大学进行采访的记者发现个问题,她发觉,牛津大学竟从未举办过校庆。这不禁让刚在中国参加过这所大学校庆活动的她感到大为惊讶,于是,她就采访了时任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

然而,出乎她的意料,安德鲁校长竟这样回答她:“不宣传、不举办校庆,是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啊?”这位女记者听完安德鲁校长的话,吃惊地看着他问:“校长先生可真会开玩笑,贵校曾经培育出七个国家的十一位国王、六位英国国王、五十三位总统和首相,影响遍及世界,怎么能说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呢?”

安德鲁校长看到这位女记者有板有眼地列举出如此多的“数据”,就故作惊讶地反问道:“是吗?我们的校史中有这些记载吗?”

这位女记者摇摇头说:“没有,从你们的官方资料中还真找不到这些宣传。可这些都是事实啊!你们的首相格莱斯顿、艾德礼、撒切尔夫人和布莱尔不就是从这儿毕业的吗?还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不也是贵校的校友吗?”

安德鲁校长点点头说:“对呀,他们还真是我们的校友!可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啊!这些官员和政要可都是翻云覆雨的大人物,他们能为学校带来名誉和更多的利益呀!”记者脱口而出。

闻听此言,安德鲁校长摇摇头说:“为我们学校带来名誉的可不仅是这些官员、政要,还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哲学家培根、诗人雪莱、作家格林,以及斯蒂芬·霍金、罗伯特·胡克等学术大家,他们同样是我们的骄傲。”

听到这儿,女记者豁然开朗地说:“我明白了,校长先生,一所大学,是不应受名缰利锁的牵引的。”

安德鲁校长点点头说:“是的,大学的作用在于激发和挑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不管他的才能是什么。只有这样以学术为重,才能抵制压力和诱惑。这正是我们牛津人的坚守。”

牛津大学如此低调的坚守精神,不禁让国内某些高校的因出个名人就高挂其照片炫耀,又因其“出事”就迅速摘下照片的行径感到可笑。

牛津大学以学术精神作坚守值得我们学习。

低调散文3:给生活挂道帘

文/巢儿

“给生活挂道帘”是一个关于低调做人的话题。我以为,无论成功与否,做人都应该低调一些。所谓有高位,无高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正像有人说的那样,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给喧嚣的生活挂道帘,让它更接地气一些。

古训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处是人生的追求,是理想的目标。而我觉得在生活中,人还是应该在低处走,也就是做人要“低调”。低调不是比谁低,而是一种做人处事的心态,是在追求一种自然真实的人生。所以,我提倡“给生活挂道帘”。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给自己找一个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往往是距自己最近,也是自己踮踮脚,伸伸手能够得着的,是可望而又可及的目标,这个目标往往就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同事、同学、亲戚或朋友。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一不留神,也许就被别人参照了去。

而作为参照物的我们,在熟悉我们的人面前,一定要低调。给自己的生活挂道帘,给熟悉我们的人一个可望而又可及的距离。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个平时很高调的人,有一次携妻儿回家过年,却表现得十分低调,妻子不解,问他为何那样?他说:老家的人普遍过得不太好,一桌吃饭的亲戚,有一个下岗,有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待业在家,心里正郁闷着呢,我如果再向他们炫耀自己的生活如何滋润,那岂不是往他们伤口上撤盐吗?我给咱们的幸福挂道帘,让他们从心理上感觉到与我们一样,也许他们心里会好受些。

不以自我为中心,替别人着想,不拿自己的幸福向不如自己的人炫耀,这也是低调做人的一种修养。

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往往是掩藏窘困易,不炫耀幸福难。

应该说,人与人之间,平等是最舒服的距离,距离太远或差距太大,都会阻挡友谊。不是吗?学生时代产生的友谊往往是最纯洁的,因为,那时的友谊是平等的。一个身居要职的高官和一个下岗工人,原本是中学时期的“铁哥们儿”,因为,地位的不平等使下岗工人永远也成为不了高官家里的座上宾,那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了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物以类居,人以群分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人生在世,无外乎两件事:一是做人,一是做事。做人之难,难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自己,以“自然、平和、收敛、敦厚”的心态待人待己,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那是一种气质、操守,是做人的修养。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有条不紊。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道理便是:低调做人。居高堂之位,怀凡人之心。老子说:“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与人相争,所以遍天下没人能与自己争。

生活中,如果能客观真实地对待自己,时时处处替别人着想,考虑到别人的感受,给自己的生活装道帘,需要打开时,阳光满屋;需要拉上时,含而不露。有时候,含而不露未免不是件好事,正像人们说的那样,张扬是美,含蓄更是美,而且是大美。

山不言其高照样耸立,人谦卑友谊才能常存。

生活原本就是这样,张驰有度,隐扬结合,该扬时扬,该隐时隐,做个有节有度的人,也许在事业上不一定惊天动地,但在生活中却能得到友谊。不卑不亢,做个时时处处受人尊重,平凡而大写的人,不好吗?

给生活挂道帘,使人生更出彩!

低调散文4:对兰,对兰

文/雨兰

植物们总是谦逊低调,素朴安静,坚强隐忍。

我养有一盆对兰,一直不知道学名叫什么,花开的时候,两朵花背靠着背开,红艳艳的花朵,硕大,看起来感觉喜庆,不像吊兰、虎尾兰等其它兰系列的花草,开出的都是小朵小朵的花,开得那么细声细气。

对兰喜水,也喜阳光,那宽宽长长的叶子,厚实,也绿油油的,特别葱茏可喜,相比于虎尾兰笔直如剑的长叶,更是多了一些韵味。夏天的时候,我一般会早晚给她浇两次水,水分充足的对兰,长叶挺拔,葳蕤生姿,像一个人神采焕发、精神矍铄的样子。偶尔我忘了浇水,她的叶子便变得低垂,一副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样子,让人怜爱。

这株对兰我养了两三年后,不知怎么想放弃她,那时,她刚刚被放在高处的一个杂物掉下,砸断了一片叶子,只剩下了一根长叶,模样有些惨不忍睹。于是,整个冬天里我很少管护她,不再给她浇水,也不再把她搬移到温暖一些的小书房里,就把她冷落在那间冰冷的小屋里,小屋没有暖气,经常是连门也不关,因此,小屋内的温度基本上和室外的温度一致。她就这样在我的漠然冷视中过了一个冬天。

来年的春天,天气转暖了,我把那盆对兰也搬了出来,我以为她已经活不下去了,打算把她挖出来,腾出花盆用来移种别的花草。可是,当我蹲下来仔细地察看她时,发现她的根部并没有枯干,也没有被冻坏,那唯一的一根叶子,犹如一个断臂的人,依然倔强地立着,因为天暖,还算得上绿意葱郁,这一切似乎在昭示着:我还活着。后来,自己也觉得有些愧疚于她:她有什么错误呢?招致我如此狠心对待?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在给茉莉花等花草浇水的时候,我也给她浇浇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愕然发现,对兰的根部居然冒出一片鲜嫩的绿叶,然后是第二片,第三片……多么倔强的生命,在我冷落了一个冬天后,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进入更温暖的四月份,我发现,对兰的根部居然冒出了一个鼓鼓的芽苞,哦,那是对兰抽出的花葶。接下来,花葶生长迅速,简直就是一天一个新高度,一天一个新模样,而且粗壮、挺拔。而就在花葶迅速生长的过程中,对兰没有再萌生新的叶芽。

看来,虽然经历了冬天的那场浩劫,对兰却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害,生命力依然蓬勃旺盛,更让我惊讶的是,开花的时候,居然开出了三朵,而前几年都是开两朵花。三朵红艳的花朵开谢之后,只有一朵花的子房部分慢慢鼓胀,我已经知道,那里面包裹着的是她的种子。她是不是感觉到,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供养三份种子,只好进行了取舍,以便更好地延续后代。

植物们都是深谙生存智慧的呢。

对于对兰来说,这一个小小的花盆,是她的生命空间,也是她的生命舞台,面对我的冷遇,她无法反抗,无法抱怨,无法诉说,她只能默默地承受,默默地忍耐,默默地积蓄力量。对于我的悉心照顾,她则用昂扬的生命姿态向我展示。六月份,就在对兰花谢籽结重新萌发新叶的美好时节,她遭遇了一场病虫害。我注意到她叶片泛黄柔弱不堪时,赶紧蹲下来仔细察看,原来是一种外面覆了一层白霜的小虫在侵害她,小虫的周围是一些跑来跑去的红色蚂蚁。让我想起蚂蚁和蚜虫的阴谋,虽然不能断定这些小虫是蚜虫,但我想蚂蚁和这小虫肯定是伤害对兰的罪魁祸首,于是,我一只只地捉虫和蚂蚁。连续捉虫和观察了一星期后,对兰的叶子不再泛黄,逐渐转向健康的绿色。我还摘下几片长寿花的厚实老叶片,埋进对兰下面的土里,叶片腐烂后就可以做养料了。

想起一些树木,有的是先开出一树繁花,枝枝朵朵,密密匝匝,美得让人惊艳,美得简直让人触目惊心呢。等繁花开过之后,再慢慢地长出嫩嫩的叶芽,绿叶舒展中,那些开谢了的花儿也慢慢坐下了果,阳光下闪耀的绿叶儿,便成了那一颗颗青涩的小果子的掩体,像桃树、杏树等树木们就是。有的树木们则是先发出叶芽,绿叶满树之后,再慢慢地开花、结果,像小女贞、国槐等树木就是。

我想,树木们这样做,是不是因为,一棵树的能量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需要量力而行?好像是这样,又好像不完全是这样。

那些先开花后长叶的,花朵大都鲜艳,朵儿大,但是香味清淡,甚至是没有香味,正因为如此,花儿们除了借助风力传播花粉外,还需要通过鲜艳硕大的花朵吸引蜂儿蝶儿们为她们传播花粉。那些先长叶后开花的草木们,花朵小而稠密,香味浓郁,虽然有浓密枝叶的遮挡,花朵们浓郁的香气却是挡不住的,依然能够吸引一些小昆虫儿飞来,为她们传播花粉。当然,花朵的芳香更像是一种召唤,一种告白,她们是在用浓郁的芳香告诉蜜蜂等昆虫们:亲们,来吧,这里有甜甜的花蜜,这里有香香的花粉,这里有适合生产的温床……她们都选择了对于繁衍后代最有利的方式。

对兰的果实在慢慢膨大着,那是经过了选择的希望,那是经过了选择的未来。

在对兰的根部,我看到,一片细细嫩嫩的小叶又冒了出来……

低调散文5:一段路,在低调与宁静中修炼自己

文/醉解心语

昨天流水般淌走了,淌过去的不仅仅是童年,还有儿时的梦想……灯光下,独坐桌前,任白色的光芒照耀、再照耀着,在整个房间寂寞地照耀着。窗外的月光凉凉的,风正冷……

侧耳,还有时空的潺潺如水,可以感受到它溅起的细屑水花,濡湿了深深的一片。昨天,一点点流失。斑斑痕迹让我写意人生感悟,我也正应该检讨自己的时候了,越来越少收获与成熟的丰盈,心情变得越沉重。到了自己应该拼搏,应该发奋的时候。昨天抓住了什么,免不了失落的怅惘。当然,对今天的时光而言。又有什么能与失去的昨天相抵呢?就连此刻时光也在一点点的消逝吗?人生有多长的日子可以活?昨天正如满把细沙漏过指缝,怎么也止不住。最后慢慢展开,有人看到五彩的斑驳,有人看到空虚。即使留住一个贝壳,已经没有了生命,生命己留在过程之中了。

走过昨天,所谓的无怨无悔不过相对而言或是自我的慰藉吧!怨、悔毕竟与事无补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那是昨天的事了,永远不会回过头来的。无论哲人把生、死分为几类,他们却承认了一点:生命里充满了个人的遗憾与悲哀。由此的思索经生命的走向开好多叉,产生了一个个不同的人生。

走过昨天的感慨因人而异,欢喜也罢,悲忧也罢,最终都会面对今天。一个个难忘的昨天,一段段不经意间溜走的机会与梦想,在今天想来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一点点的印入脑海,再也追不回来了机缘……这所有的感受串成一环链条,人锁在其中,都得逐个经受着……

如果可以我愿意回归昨天,我将不再后悔,那怕只看一眼白云蓝天。如果时间会倒流,我会倍加珍惜流失的昨天,用知识武装自己,为明天打牢坚定的基础。如果时间会倒流,那怕前进(生活)的路上多礁多浪,也要跟阳光握手……

走过昨天,虽然也有挫败的伤感,处在今天我不在会有羞愧与软弱,我不会逃避与隐藏,我会把儿时的梦笑得更烂,把昨天的梦想编织得更美!也许,这才只能叫做还原生命的本来。现在的我,从昨天的事例中知进退、懂节制,经过物质,感情,挫折的熔炼,疤上撂伤而未失去神经功能才能叫做坚强。我就会像现在一样的更加顽强起来!此时节,返观昨天,与最初相比,恐怕自己是面目全非。走过昨天,就像一场自己与自己的交谈。结论大不相同。

今天终会成为一个个昨日,这就是生活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是对昨天流逝的无奈,就是生命的张力

一个个今天溶入昨天。可是,还有今天可走,还有情感在心……

凡事皆有天意,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提前的。脚踏实地的把握好今天,才是最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其实不需要过多的期待明天,因为明天毕竟还有许多个说不清的未知数。明天,不知周围的环境会发生什么,怎么变化,其中的光景是恍恍惚惚的,叫人难以领略、难以感悟、难以捉摸。如果一个人一味的期待明天,那么就会在无意中浪费今天,舍弃今天,错失珍贵的机缘,使今天的美好时光在漫不经心中白白度过。只有今天,才是真正实在的时段,在今天的人生轨道上,昨天的成功与失败都显得苍白暗淡,今天可以抹去昨天的伤楚与泪痕,让昨天的理想得以实现。抓住了今天,就是真正抓住了时间的要穴,在今天的沃土中种下了真诚与善良的种子,将来才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果。珍惜今天,就不会虚度光阴;珍惜今天,就不会错失机缘;珍惜今天,才是真正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今天,才能有一个充实、无悔的人生!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想想,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人呢!没经历过,总以为别人的生活总是最好的。可真正自己进入了那个角色,有了那种生活的时候,才发现这样的日子其实并没当初想的那么好。实际上无论什么样的生活,总会或多或少的遇到不顺,长久了也一样会生出厌烦之心。到哪不要紧,过什么样的日子真的无所谓,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心态。乐观积极面对人生,无论经受什么,内心都是斗志满满,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失败,而是没有失败的经历,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在平静中修炼自己。坚信,沙漠尽头必是绿洲!经历了,学习了,成熟了,懂得了,这就够了。结果固然很重要,但过程我也拥有了,这才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不可复制,无法模仿……

文\醉解心语

低调散文6:低调

文/浅墨书清语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在经历某些事之后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

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人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

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是智者的选择。

在当今社会,与人相处,我认为关键同样是要学会低调!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

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

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经不住风雨。

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低调做人,就是要不喧闹、不娇柔、不造作、不故作吟呻、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巧。

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娇不狂。

低调散文7:中年始懂桂花香

文/梁凌

桂树很低调,不到秋天,你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古人佳句曰:“窗前谁浸木犀黄,花也香,梦也香。”桂香氤氲的日子,无限美好。某个睡意蒙眬的早晨,或案牍劳形的黄昏,突然被阵阵花香吵醒,循着香,你会发现一棵棵桂树,开着米一样的小花。闻香识桂,数了数,我居住的小区,桂树竟有三十多棵!

采来桂花,洗净晾干,一层糖一层花,放在罐子里,过不久就洇成了桂花糖。放在蜜里,就是桂花蜜。还有桂花龙井。春上在杭州灵隐寺外见有卖桂花龙井的,泡一杯品尝,可惜桂花味儿太冲,反倒夺了龙井的香。

《浮生六记》中芸娘制茶,把茶叶放入荷花中,熏染花香。我如法炮制,用纱布包龙井茶,放在盛满桂花的碗里,盖上盖,第二天,茶里就有了袅袅的桂香,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有一次秋去江南人家,女主人擅长烹饪,做了一道西米羹。她不喝,只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尝出来什么味道了?”有人说糖,有人说酒,有人说,有很醇的香气,不知是什么。她笑:“桂花啊……”往盘里看,果然有几粒细碎的黄。“秋天去树林里采的,要是在市场买,不好遇,再说,要几十元一两呢!”她说。

写桂花的文,印象最深的,是台湾作家琦君的《桂花雨》。桂花作为农家的收成,是要“摇”下来的。她写到,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忆起前些年,他要在阳台上种桂花,我曾极力反对。人到中年,现在才稍稍明白,一个人一种花。“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你早慧,我晚成;你惊艳,我芬芳;大花欢喜圆满,小花谨慎香远。桂花不是养眼的,它抚慰的,是嗅觉、味蕾和心灵。就像那些容貌普通心底澄澈的人,人生初见,你根本没注意到他们的存在,然随着时光消逝,其魅力才逐渐散发出来,征服你的,是灵魂的香气。

低调散文8:梁启超的低调家教

文/王举芳

出身名门的孩子,有优越的成长环境,但名门弟子也不是个个都成龙成凤,而梁启超先生家却满门才俊,这不能不说是个传奇。

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梁启超没有严加管教,而是要求孩子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他不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对梁思成的期待是“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而梁思成后来成了院士。他对梁思永的期待是“我所望于思永,思庄者,在将来做我助手。”梁思永后来成了院士。他对梁思礼的期待是“家里学自然科学的太少了”、“希望达达以下还有一两个走这条路。”而梁思礼也成了院士。

梁启超先生常和孩子们讲:“生活太安逸,易消磨意志”、“吾家十数代清白寒素,此乃最足以自豪者”,要孩子们一定要守住寒门家风。他对孩子最大的要求不是做大官、发大财、出人头地,而是“做大事、做实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他的教育下,梁家子女个个务实、低调,没有一个以名门之后自居而骄横、张狂的。

低调散文9:低调制胜

文/王巍

我认识一个人,不妨叫她梁太吧,三十几岁死了丈夫,带着八岁的孩子回到娘家,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长到20岁的时候,儿子回了丈夫留下的那间旧房子。孩子在梁家房里是一脉相承,她认为这也是理所应当。

当然,她到底还是不放心,隔三差五地骑车过去视察,慢慢发现小子恋爱了——那姑娘比儿子大,大整整八岁!“简直是给自己找个小妈!”她死活不同意,站在丈夫的遗像前大放悲声。

抽刀断水水更流,儿子虽然表面上没有特别地顶撞,可是跟那“姐姐”的恋情,却从来没断过。梁太偶尔回去蹲点,看到那间十几平米的小平房常常有变化——旧沙发上罩了手钩的沙发巾,斑驳的粉墙上挂了绣花的床围子,粉蓝色彩带做成的风铃在窗户边的微风中叮当作响,冰箱上的粗陶花瓶里,垂下飘飘洒洒的丝网花……“告诉她,甭费这个心思、花这个钱了,咱家不稀罕!”她决绝地命令儿子。儿子却故意避重就轻:“没花钱,都是她自个儿做的。”

这年月了,还有女孩子肯劳神费力地做这些手工,而且,手艺居然还这么好!她心里一愣,可是脸上没有露出来,这摸摸,那看看,假装漫不经心地打开冰箱。冰箱她在家时一样的整洁有序,不同的,是多出来几个透明的保鲜盒,酱牛肉、糖醋排骨、什锦泡菜……看起来一目了然。

在他一次次小心翼翼又滔滔不绝地描绘中,梁太在想象中还原了两人相处的一幕幕场景:姑娘每个礼拜都过来,带着一大袋子鱼肉蔬菜,做上几样他爱吃的饭菜。吃完饭闲着聊天儿的时候,又和面、拌馅,给他包些馄饨饺子,还把老火炖的浓汤,用牛奶袋一包一包地分装好,跟馄饨饺子一起放到冰箱里冻起来,这样她不在的时候,他只要简单煮煮,就能吃得很舒服。她一样一样地料理,一样一样地嘱咐,像姐姐,也像妈妈。

虽然多多少少地有点于心不甘,后来,那“姐姐”还是成了她的儿媳妇。显而易见地,在与准婆婆的这场软PK中,“姐姐”靠她的贤惠和温柔取得了完胜,而那个冰箱,堪称她低调制胜的王牌装备。“能用一个冰箱把我儿子的生活安排好的人,对他,对家人,都错不了。”说起两孩子的婚事,梁太常常这样说,像对自己,也像对别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