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归根散文

请欣赏叶落归根散文(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叶落归根散文1:成语新说•叶落归根

文/JOJO的童话世界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成语释义: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故乡。

成语新说:

春天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世间,霎时,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岸边一棵高大的银杏在春风中微微晃动着,吐出了半透明的小青芽。远远望去,好像有一只巧手为大树轻轻点缀上了许多点新绿,给予了它些许生机,让它看上去更有活力。

一晃,赤日炎炎。银杏树早已长出了翠绿翠绿的叶子,如同一把把青翠莹洁的蒲扇,当风儿吹过的时候,它们便扇了起来,发出阵阵“沙沙”声,令人感到十分凉快。树干格外挺拔,仿佛像在边塞守卫国家的军人,英姿勃发。

深秋,银杏树变得愈发漂亮,它绝对会让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由衷赞叹。它们的叶子小巧玲珑,精巧可爱。每一片,都宛如镀上了一层厚厚的金,闪闪发光。它们使一整棵树都好像变成了金黄色的,典雅极了。这些叶子簇簇似蒲扇,完美无暇。偶尔有一两片顽皮的叶子落了下来,如同一只只闪着金光的蝴蝶,缓缓地,在空中旋转飘落,演绎了一场惊艳的舞蹈。最后,完美落幕。大地上,铺满了金黄的银杏叶片,一脚踩上去,“沙沙”声又响了起来。抬头望去,又是无边无际的金黄。世界,仿佛都是闪亮的黄色,令人恍若置身于人间仙境。

冬天也如约而至,顿时,寒风凛冽。银杏叶都换上了干巴巴的“衬衫”,它们穿得如此少,自然就敌不过严冬了。枯黄的叶子们哆哆嗦嗦地摇了摇身子,离开了斑斑驳驳的树枝,轻飘飘地落在了大地上,闭上了双眼。老银杏树的树叶都落光了,光溜溜的,只剩下了饱经风霜的树干。它们就像一位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孤零零的,不再风光。

银杏叶们终究是落了,无怨无悔,不动声色地遮盖着大地,默默无闻地为大地送去一小片温暖。待来年,它们还会化作养料,助新叶们成长。叶落归根,又开始了新一次的轮回。

叶落归根散文2:叶落归根

文/赵希翔

去年夏天,父亲和我说,回老家建个寿墓吧。我说,早了点,等过了80大寿后再说。话是这么说,我还是回到老家,在我爷爷墓的旁边,找人建好了平头墓,并拍了照片,父亲看后说:“人过70不为夭寿,早做打算,叶落归根,到时不慌。”

今年夏天特别热,7月20日,和往常一样,父亲做了午饭,吃得挺好,睡了一觉后,洗了个热水澡,下午三点,躺在沙发上,觉得胸闷。母亲打电话,我和哥哥赶回家,老人面色很平静,说有些心慌,我赶紧去社区的机关医院请来了大夫,测心电图,输液,抢救,老人对着大夫说:“又麻烦你们,看来是不行了。”拉着我兄弟俩的手,闭上了眼。父亲走了,走的很安详。

父亲生于1939年,在淄川乡村长大,1956年参加工作,1958年到省畜牧兽医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一直从事食品加工技术管理工作,是省畜牧兽医学会委员,市食品学会理事,撰写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多次参与政府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为全市计划经济时期食品加工业、畜牧业发展和肉禽蛋商品供应做出了贡献。1989年退休后,在市营养食品研究所主持研发的“补血面条”系列产品获国家专利,“聚糖粉”系列产品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父亲二次创业,成立淄博民齐食品有限公司,以原料新材料、经营新观念、创业新思维为理念,致力于促进我市食品加工行业的蓬勃发展。

我从上学到毕业参加工作,没离开过张店,一直在父亲身边,2000年后,又在父亲开办的公司工作了十几年,朝夕相处的感情难以言表,父亲突然离世,心中的失落感愈来愈强烈。父亲为人正直,做事坦荡,性格豁达,处事真诚,常教育我们对长辈要尊敬,对朋友要真诚,对国家社会要有感恩图报的思想。往事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单位工作时常年出差、到处开会,他说过,除了港澳台,全国各省都去过,相册里一摞摞的照片记得清清楚楚。退休后又不甘寂寞,利用技术专长,经商创业,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第一批下海经商的实践者。他说,虽然公司做的不大,难能可贵的是“曾经拥有过这份经历”。过了70岁以后,很少到公司去了,天天在家琢磨着烹调做饭,自己去买了个电动车,赶集买菜,只要天气好,身体允许,家附近的马尚集、大张集逢集必赶,买菜之余,很享受集市上那种人来人往的热闹氛围。父亲从年轻时就喜欢做菜,家里厨房里的用具、调料齐全、专业,多年来,周六晚上,节假日,早早做好一桌饭菜,等孩子们回去吃饭,成为家里的传统。

父亲喜欢交朋友。近年来,有些老朋友过世了,健在的也多数年龄大,出门不方便,于是经常电话联络问候。市农业局的李伯伯1956年和父亲认识,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颤巍巍来吊唁,老泪纵横:“相交60年的老朋友啊……”。父亲的朋友还交到了台湾,台湾振源食用化工股份公司董事长许振耀比父亲大一岁,1996年夏天来淄博考察市场,晚上吃饭,从7点一直聊到深夜,陪同的年轻人受不了,纷纷找地方睡觉去了,天亮后找不到两人,原来聊了一夜,一起坐出租车到美食街吃早餐“米饭粑子肉”。从那以后,许振耀年年来山东,父亲2000年在北京做心脏手术,许先生还专程赴京看望,说“这是常见病,因为血脂太稠,只要饮食上注意,没有问题。”许先生2009年在台北去世,父亲专门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发了唁电。我担心父亲有想法,劝他不要悲伤,他说:“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早晚有这一步,谁也免不了,只是少了一个畅谈聊天的知己。”

父亲很时尚。先是在电脑上通过QQ和老朋友联系,交了不少新朋友。博客兴起时,又开了博客。父亲的新浪博客主要是各种饮食文化,搞得有声有色,天天忙着更新各种消息,不时发点原创小感想。后来时兴微信,又换了智能手机,从网上买了摄录机,到小区里拍些视频和图片,发微信比我还熟练。一个做医生的年轻微信好友发了一段孩子干家务的视频,父亲点赞“医生的孩子早当家”。我舅舅在美国,添了个孙子,发来微信,孩子起名“万里”,父亲回复“祝鹏程万里”,我这才想起,舅舅的大孙子叫“鹏程”。看,反应不比年轻人差,这都是父亲去世前几天的事。

父亲很重感情,也很固执。2014年初夏,苏州的一个同学病重,他坚持要去看望,独自买了火车票,和母亲说了一声,就去了,那年他76岁,有心脏旧病,一个人在外,急的家里人一身汗。果不其然,几天后,他从苏州到了南京,路上太累,住进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我和哥哥赶到南京,陪他住了一周,情况稳定了才回来。父亲本来计划还要到西安住几天,从西安回淄博,当时已经买好了从南京到西安的火车票。我说:“出来玩玩挺好,应该让我们俩跟着一个,有个照应。”父亲始终不认错,就愿意一个人自由自在。

2000年在北京做心脏手术时,专家说,手术成功,回去放心再活十年没问题。父亲记得那句话,常说早就十多年了,一切顺其自然,生死是自然规律,要坦然乐观面对,一生没有遗憾。实际,我有个计划没有实现。我想陪父亲到香港体验一下那里的饮食文化,研究饮食是父亲一生的追求。因为心脏问题不能坐飞机,淄博到深圳又没有动车,需要从广州转站,所以迟迟未动身。我了解父亲的身体,只要路上安全,就没有问题。很遗憾,没能实现。

父亲走了,走的很安详。7月22日下午,父亲葬在老家墓田里,爷爷奶奶的墓旁,叶落归根。

叶落归根散文3:感恩无节

文/张辉祥

叶落归根,是绿意对大地的回报;鸟反哺、羊跪乳,是动物的“孝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人类永怀的一颗感恩之心。在西方,每年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其重视的程度,堪与传统的圣诞节相比。其实,对于经过儒家文化熏陶的我们来说,感恩无节,因为它贯穿在生活的每一天,感恩就是一种品德,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社会责任。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一首《感恩的心》,是对母爱、父爱的最好诠释,感恩从父母开始。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无价的,从呱呱坠地、蹒跚学步,到求知长识、成家立业,我们无时不感受到这种温暖而细腻的爱。其实,对子女,父母并没有很高的期望,平安幸福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为此,不管你现在是功成名就,还是普通平实,只要好好珍惜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忧,那么这也算是一种感恩。可是,我们在父母心中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于是牵挂也就成了永远。世上虽然有“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感恩父母的节日,但母亲无节,父亲也无节,他们在为儿女没日没夜地操劳着;对我们来说,感恩无节,每天陪他们散散步,听一下他们的唠叨,或一句深情的问候,一个幸福的眼神,这些足以让父母陶醉,难道这不是我们最好的感恩方式吗?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如果要说感恩,除了父母,还可以开出一串长长的名单:国家、老师、朋友、同事、素不相识的人……感恩祖国,无论国际国内风云如何变幻,你总是用温暖的胸怀将炎黄子孙揽入怀中;感恩老师,你播散知识的种子,我们收获成功的果实;感恩朋友,你说蕴含信任、真诚、理解、友谊的“朋友”一词就是拿来“麻烦”的;感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无论高贵与卑微,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着自己的爱……“知恩不报非君子”,感恩应该是一种习惯,我们要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刻刻、年年岁岁到永远,感恩无节!

在我国的传统结婚礼仪中,新人有三拜,其首便是“拜天地”。天地,自然万物也;“拜天地”,就是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大自然赐予我们土地、水源、空气、动物、植物等人类活动所需要的一切元素,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大自然心存感激。感恩自然,不是仅仅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日子才让我们记起不要做既“伤天”又“害人”的事,而是要每天低碳生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感恩自然,没有节日,没有时间表,只有持之以恒,这是为了自己,为了子孙,为了人类的生存。

感恩可无节,报恩要用心,这样,父母、社会、自然便会悄然觉知。

叶落归根散文4:惑

人老思乡,叶落归根。

自小离乡在大省城工作多年的詹教授退休后了无牵挂,丝毫不恋慕喧嚣繁华的大都市,舍却儿女和老伴的苦苦挽留,执意一人返回农村老家居住了。

回到土生土长的家乡,詹教授兴奋异常,精神矍铄,像个老顽童似的整日里走东家串西家,嘘寒问暖;这道坡转转,那条沟走走,寻找童年;恨不得一口变三口吮吸家乡湿润清新的空气。

村里人对詹教授的返乡给予热情欢迎。毕竟,像这么一个不到500口人的小村能走出去一个大教授也是村里的骄傲,更是族人的骄傲。况且詹教授在外工作期间,曾先后资助村里3个贫苦孩子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无偿捐助村小学两台电脑和一套无塔供水设备,因此,村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人对詹教授均非常敬重。适逢村里换届选举,詹教授竟以高票当选为村主任。

干上了村主任,詹教授一下子觉得自己有责任了,肩上的担子重了,应该为村里老少爷们干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他看准了一件事:架桥!村里之所以到现在还未脱贫,从村里到镇里必须要过的这条河,就是拦路虎,就是贫富关。一年四季,这条河水流不止,水位持续上涨,平日里用木板搭设的独木桥,一到雨季山洪暴涨,瞬间就被冲走冲垮。别说将大山里的山楂核桃栗子黑木耳蕨菜猕猴桃等土特产运出山外换钱,就是村里人有个大病小灾的要到县乡医院,那也是跺脚猴急没办法。

詹教授忆起在省城工作时的一些硬关系,尤其是一些外出创业成功的学生,他们曾多次对他许诺,如有用钱的地方,尽管开口,千万不要客气。对呀,这不就到了用钱的时候了吗?詹教授迅即拨通了几个电话。很快,几笔大款子打到了詹教授的个人账户。接下来,詹教授马不停蹄地招标施工队,进行测量施工。半年后,可并排行驶两辆卡车的一座崭新水泥钢筋大桥竣工了。验收合格通车那天,詹教授特意邀请县乡有关领导参加了通车仪式,并请县里的秧歌队舞狮队欢欢乐乐闹腾了一天,自己亲手点燃了“万字头”鞭炮。那天,詹教授醉了,彻底醉了,醉倒在众乡亲的欢呼里,醉倒在县乡领导的赞誉里。

回到家,詹教授开始仔细核算架桥所花费的各项资金,发现还结余5000元钱。于是,他再次拨通了给他打钱的几个学生,想把剩余的钱返还给他们,但学生们都不愿给他提供账号。而一生视金钱如粪土的詹教授是万万不会把这笔钱据为已有的,他决定将其中的1000元分给村里无依无靠的两个五保户,剩余的4000元给族亲们平分,以答谢自己不在家这些年族亲们对自己家老宅老坟的看管和维护。

次日,主意已定的詹教授,挨家挨户将5000元钱分送到各个家庭。

“哎呀,打架了——詹大愣把詹小三的头打烂了——”隔日一大早,村东头就传来一阵又一阵急促的吆喝声。

“不好了,詹孬娃拿着刀要砍他四婶呢!”不一会儿,隔墙又传来刺耳的叫喊声。

“这钱惹的,詹柱子和他爹吵开了,詹小黑他姐也从婆子家回来要与弟弟分钱,眼看就要动手。”没等詹教授出门弄个明白,快嘴邻居胖二嫂就跑上门来大声嚷嚷。

“咋回事?咋回事?”詹教授一时间有点懵得转不过弯。

“咋回事?还不是你那几千块钱唐僧肉惹得他们六亲不认,互撕互咬互骂互掐!”胖二婶一句话差点没把詹教授噎死。

“啊,有这么严重?”见过诸多大场面的詹教授半信半疑,忧惧参半,没顾得穿上外套就奔出了家门。

中午,身心疲惫的詹教授回到家里,一头倒在床上,沉默不语,茶饭不思。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好心好意将结余下来的钱分给大家,竟掀起如此大的风浪,导致亲兄弟亲叔嫂亲父子亲姐妹瞬间翻脸,大打出手,兵戎相见。他感觉他的眼在流泪,心在滴血。责问自己:难道是自己做错了?难道自己不该返乡?难道自己不该建桥?

第三天,詹教授家大门紧闭,一整天院内无一丝声响。

第四天,人们发现,往日生龙活虎的詹教授脸色灰蒙蒙地缓缓打开了大门。一天不见,他仿佛苍老憔悴了许多。只见他拖着一个行李箱,颤颤巍巍走出院落,径直走向通往省城的大道。

叶落归根散文5:叶落归根

文/张忠信

深秋,是树叶纷纷飘落的时候。树叶把树下盖得满满当当厚厚实实,尤其是银杏树下那些发着金黄颜色的落叶显得更雍容华贵引人注目。在这个时节,我搬家了,是从城里的小区搬回了故乡老家。天随人愿,这大概就是名副其实的叶落归根吧。

人,一岁年纪一岁心。年轻气盛的时候,曾有过志趣和理想,然而那时的日子捉襟见肘,虽不甘于现状,可实在又无力回天,有的只是彷徨和无奈。此时,恨不得一步迈出这个门,发誓不再回来。历经了千辛万苦艰难曲折,经历了风雪雨霜潮起潮落,成功者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失败者灰头土脸黯然神伤。其实,无论是成功和失败,对那个出生长大的地方乡情愁绪是相通相同且永恒的。

人上了年纪,好念旧,就连做梦也多是故乡旧土里的喜怒哀乐。一觉醒来,眼里多是思乡的泪水,满脑子里多是故土清晰的影像。不就是广袤平原地上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吗?既不靠山,也不临水;既没有地下丰饶的矿藏,也没有寸土寸金的区位优势。从古至今一直是默默无闻,一直是自然贫脊,一直是民风朴实。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故乡的一沟一坎,一草一木,一院一宅,一街一巷,在我的眼里与它们都有着难以化开的浓浓深情。此刻,我正深深反思当年想迈出家门一走了之的天真幼稚和狭隘浅见。

村庄四周的土围子墙上,留有我和小伙伴们捉迷藏,分好人坏人两帮开火打仗的对峙;村庄西头的神庙里有我和小伙伴们壮着胆子偷窥关公老爷气宇轩昂的威严;与神庙一路之隔是个下大雨水满,无雨见底的大土湾坑,我没记着它的干涸,只记得旱鸭子戏水扎猛子乐翻天,只记得学校严令禁止下湾戏水被同学告发后罚站一个下午的惩罚;背着布书包,里面盛着石笔和石板,后来又加了算盘,一路哗隆作响的愉快,还有学生要轮流把家长做的饭送到学校让老师们吃;学校操场上那一人多高的戏台,每到年节,虽然年年都是旧戏重唱,却不光吸引着本村孩子们早早搬着凳子在场中占位置,还招来邻村呼亲喊友的人群,大部分的人是来看戏,也有些俊男俏女借机来相亲;一辆辆平板车上,摆着糖块、瓜子、花生、麻花、泥娃娃、竹哨子等吸引着孩子,一串串糖葫芦糖山药扛杆旁总围着一帮人指点挑选。清晨,村街上,梆梆梆换豆腐的梆子声清脆悦耳,一手端着粮食,一手拿个盆或小竹篮子盛豆腐;上午,随着哐当哐当货郎鼓的呜响,还有“拿头发换针使”的吆喝,引得大姑娘、小媳妇跨出门槛来挑针选线;俺一帮喜欢弹蛋的男孩子被货郎担子的玻璃盒里那些色彩斑斓的玻璃球吸引得跟着货郎走出很远很远;说不定那个晌午头,一阵锣响,耍猴的艺人来到村里打场子,还有“往里边瞧往里边看”的拉洋片;还有磨剪子来戗菜刀似喝似喊的大嗓门;还有树阴下,风箱忽嗒作响,炉火正旺,铁匠师傅把一根烧红的铁从炉里夹出,在铁钻上锤得火花四溅,吓得我们四处避窜;晚上,月上柳梢头,村街边的小鼓敲得咚咚响,说连体本书的艺人拖着长腔开始了书接上回……好一个自然和谐朴实憨厚的村庄,这是我眼里的欢土乐园。其中还有童真无邪的扮新郎扮新娘过家家的日子,能不念?能不想?

物换星移几度秋。旧村改造把这个有史以来的村庄脱胎换骨,重塑成比城市还城市的宜居小区,乡亲们实实在在地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如今你找不到一点昔日的影子,能看见的只是过去熟悉乡亲的面容,能听见的只是过去乡亲朴实的乡音。过去的姚家寨子、大寨村现在叫西寨村,旧村改造后又冠为名仕城,处处彰显着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靓丽。从全家农转非我自老家搬出到如今又搬回老家,一共搬了四次家,在这不到30年的工夫里,农村人的住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让一些城里人都唏嘘羡慕不已。身居福境,有谁不感恩共产党领导的英明正确,有谁不感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有谁不感恩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有谁不感恩梦想成真。

搬回老家住后,天天被故乡亲情包围着幸福着享受着。邻家的陈四嫂紧拉住我的手说,兔子满山跑,到头回老窝,上了年纪该回来了。已是满头白发的儿时伙伴,直来直去掏心窝子话让我热泪潸潸。步履蹒跚的长辈用欣喜和蔼的眼神和声调说,回来好,回来好,叶落归根呀。此刻,我整个身心暖暖的。

冬日里来到树下,附身看见那些已粉身碎骨的叶子安然地与泥土相伴,旨在反哺开春后树的枝繁叶茂。一片叶子尚能化作泥土来护树,一个人身归故里,不也该为故乡做点什么吗?我思考着,打算着,启动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