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陪伴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陪伴的文章1:陪伴
文/邓小鹏
小时候,我和两个妹妹跟母亲住在乡下,父亲在镇上工作。镇上离家里虽然只有十多里路,但那时交通不便,加上工作忙,父亲也难得回家。母亲是城里下乡的人,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艰苦的生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对我们的爱也就粗糙严厉。
我们总是盼望父亲回来。父亲回来时,不但能买点鱼、肉改善伙食,还能带些糖果零食给我们解馋。父亲回到家,灶火旺了,灯火亮了,欢声笑语多了。父亲对我们嘘寒问暖,用香皂给我们洗脸、洗手,剪去满是污垢的指甲。慈祥的父爱,让我们感到格外幸福。父亲多半是傍晚回家。我们一听到村口的狗叫声,就站在门口等候。当然,很多时候只能是空欢喜一场。父亲在家住一、两晚,就回单位上班。每当父亲离家时,我们总是依依不舍地目送他到村口。我们怀念父亲在家陪伴的日子,晚上我常常捧着他散发着男人气息的衬衣入睡……
后来,我们兄妹长大成家了,母亲也离开农村,住到了父亲的单位。我在镇上当老师,妻子和父亲是同一个单位。妻子生孩子后,在单位购了两套房,我们和父母分开过日子了。随着时光流逝,我叫“爸爸”“妈妈”觉得生疏了,而改口叫“老子”“老娘”了。没什么事,也很少去父亲的家。父母责怪我,见了面也不跟他们打招呼。工作压力,夫妻矛盾,教子的困惑……裹成一个家的包袱,沉重地压在我心上,让我脸上少了阳光。此时,我渐渐理解母亲当年的“严厉”了。
在我们倾心培育子女成家立业的过程中,父母衰老了,他们的家成了空巢。父母总希望我们能回到他们身边团聚,逢年过节和他们生日时,父亲走出大门口盼望妹妹们家人早点来,这情景,多像当年我们盼望父亲回家一样啊!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父母除了了解我们各家的情况外,更喜欢我们兄妹回忆从前那个乡下的家。从前在农村度过的那些乡俗节日,如“四月八”、“六月六”父母也不错过。父亲怕我们忘记,总是提前通知我们各家,回到他们身边过节,并且他们早就张罗准备了。
近几年,父亲年高体衰多病,每年都要住院几次。住院期间,我和妹夫、儿子轮流陪护,可是父亲总希望我多去陪护。在陪护的日子里,我和父亲又睡到了一张床上,我又开始叫“爸爸”了。我给他洗脸、洗脚、倒尿壶,父亲显得有些尴尬和过意不去。晚上为了不影响我睡觉,他偷偷地下床去卫生间小便。在我一再责怪和嘱咐下,他才改正“错误”。每当病友夸我孝顺时,父亲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病友对父亲说:“儿子来了,爷爷有说有笑的。”我问父亲:“是不是您孙子服侍不周到啊?”父亲急忙说:“不是!不是!他挺耐心、细心的。”病友笑了笑说:“孙子是年轻人,跟爷爷没话说,只顾自己玩手机。哪能像儿子陪着父亲说话,散步,看电视?”呵,我明白了父亲喜欢我陪护的原因了!
父亲刚出院,元旦节就要到了。我赶紧打电话给妹妹们,约她们的家人一起来陪父母过阳历年和元旦节。我把决定告诉了父母,他俩像小孩子盼望过年一样喜笑颜开。父亲特地打电话给两个妹妹证实了,还嘱咐她们早点回来。阳历年下午,我和妻子在父亲家忙着准备晚餐,母亲在旁边唠叨,父亲又蹒跚着走出大门去迎接了……
陪伴的文章2:陪伴
文/董俊
周末照例的家庭小聚,饭后陪外公外婆打麻将是一个常规项目。如若哪次聚会我们没有开展此项活动,老人家都会“生气”很久。但凡麻将打得尽兴,老人家总是精神矍铄。这次不同的是,外婆陪坐在外公身边帮忙出牌,因为外公眼睛已经看不清牌了。打了两圈不到,外公居然打起了瞌睡。我心中不禁黯然,不知不觉间外公就老成这样,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听着老人家轻微的鼾声,他的生平点滴就如放电影般浮现在我的眼前……
外公是1933年生人,祖籍湘潭县花石乡,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外公的父母在当地的一家染布坊做零工,在那个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年代,全家人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外公3岁就没了爹娘成了孤儿,由叔叔婶婶帮忙抚养,靠吃百家饭长大。外公对父母只存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好在叔叔婶婶给了他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家。还好有一位年龄相仿的堂兄与外公一起生活,生活虽苦,但是与堂兄一起长大的生活还是有很多快乐的回忆。叔叔婶婶去世后,外公就跟着堂兄去了韶关,堂兄在一家煤矿谋了一份差事,勉强可以保全两人的温饱,但不幸的是,没过多久,堂兄在一次矿难中再也没有活着走出来。从小到大的兄长就这样离开,对外公的打击很大,即便60多年之后再提起此事,外公仍旧悲伤不已难以释怀。外公孤身一人的那些年,在一次次无奈的迁徙和逃难中,他做过学徒、当过苦力、做过矿工,到处流浪,直到解放后这种生活才得以终结。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百废待兴,1955年,外公被铁路部门招工到耒阳市小水镇成了一名采石工人,也就是那一年,外公返乡经人介绍与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外婆相识,之后两人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两位老人在铁路干了一辈子直到退休。2000年,老俩口跟随我大舅来衡阳安享晚年,从此定居衡阳。
外公酷爱学习。小时候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梦想了,哪还能奢望进学堂读书!他从堂兄那里学一些识字,听老人们说三国讲隋唐是他最大的享受,偶尔从别人那里借来一两本古书,外公可以整天整天得浸在里面。堂兄、私塾先生、说书艺人,凡比他读书多的人都是老师,就这样刻苦自学,外公倒也粗通文字小有所成。现在家里逢年过节或是升学乔迁以及婚嫁等重大时刻,外公都要发表主题“演讲”,通常都是七言和五言的句子,那些句子是否押韵,是否合平仄,是否精妙姑且不论,但他的即兴演讲却着实应景,往往能将聚会的氛围推上高潮。不明就里的外人还以为外公是个老学究。在老人的谆谆叮嘱中,孙辈们读书还算听话,三个孙子(女)都考上了大学,一个研究生一个本科生一个专科生,去年孙子和孙媳妇又在他的鼓励下双双考上了研究生。每每讲到这里外公都是一脸的荣光,就像他自己中了状元一样。如今我的孩子也读小学了,老外公给他讲的还是读书的种种妙处,希望爱读书的家风能够得到传承。
外公是个勤奋的人,在家里难得闲下来,他爱动脑筋,喜欢自己动手搞维修,对旧物进行改造,锤锤钉钉的声响于他而言就是美妙的音符。最值得称道的是,当年外公给我和弟弟妹妹手工制作的小玩具现在又成了我的孩子们的最爱,二三十年前的小东西到现在依然还好用,感受着爱的传递,一代又一代。
外公喜欢垂钓。钓鱼是他退休后的最大“爱好”,只要天气允许,哪怕下点小雨,天还没亮他就带上装备,备上干粮不惧路途遥远去寻找他的垂钓乐园,经常到下午很晚才回来。外公准备鱼饵是很讲究的,不同的鱼种适用不同的鱼饵,我记得有蚯蚓、糠巴,还有酒丸子等。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野挖蚯蚓,每次看他扛起那把小锄头,我就赶紧提来装蚯蚓的小木盒,屁颠屁颠地跟去田野。外公说钓鱼钓的是一种心境,你在钓鱼的同时鱼也在戏你,讲究的是一个乐在其中,而不在乎钓上来多少,有时钓上来的鱼外公都会再放回水中去,我年纪小领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但看到外公心满意足也是一种乐事。外公后来一直被眼疾困扰,白内障严重影响了他的视力,他慢慢放弃了钓鱼的爱好,不再独自一人外出寻钓,只是把钓具一如以往的不时擦拭,就像和一众老友在回忆那些快乐往事。
最近几年,我时常接到外公的电话,除了问我一些孩子和工作的情况外,跟我讲的最多的就是时事新闻。老人眼睛不好,听电视是他了解国家和天下大事的主要渠道。每每发生什么大事件,他都会第一时间和我们交流探讨一番。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饱尝人世沧桑的外公对这个时代是有发言权的。
日子一天天流逝,外公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走向他一生的终点,他的苦难离我们渐行渐远,国家日益强大,他的后代再也不需像他一样颠沛流离,但留给我们陪伴老人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此刻,我只想时间慢点,再慢点……
陪伴的文章3:陪伴比聊的来更重要
文/慕晗雪
最近N很喜欢一首歌,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的主题曲,她说很喜欢里面的歌词: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陪你把想念的酸拥抱成温暖
陪你把彷徨写出情节来
未来多漫长再漫长还有期待
陪伴你 一直到 故事给说完
让我们静静分享
我问:很多人都觉得两个人聊的来才适合在一起,才算是爱情,你认为呢?
她说:陪伴,只有陪伴,最长久也是陪伴,能够很舒服的陪伴,就是很好的爱情。
陪伴?难道真的是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她很用力的点点头说:嗯嗯
N和他男朋友是合租认识的,都说日久生情准没错。N说:第一次见他就决定搬来和他合租,也没多想,就想着找到房子赶快搬离她那寄人篱下的表姐家。
那时候,听她讲和一个男生合租,我的小心脏都差点跳出来,嘴里嘀咕她赶紧重新找。
没事,房东人挺好的,她很淡定地说。
我说:万一他对你图谋不轨怎么办啊!千里之外的我们可是救不了近火的,你赶紧找个自己住的地方。
她居然说:你放心,房东是不会对我这种情商低的女人感兴趣的
她这话一出,我心里真的有一种想掰开她脑袋的冲动。你知道情商在男人面前压根就不重要,重要是看脸啊!亲 她说相处过程中挺愉快的,不过就是交流有障碍,跟不上他的思维,他也说我情商智商低。基本聊不到一块去,可是就是这样两个聊不来的人最终却走在一起。这让我很费解,她说一点都不奇怪,当你每天下班回到你认为是宿舍,他认为是家的地方,然后晚上很自然地做着各自的事情,时间久了,你就会觉得一个空间里有另一个人坐在那里,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而这种踏实感就是陪伴,婚姻之路不也是因为陪伴才能长久的吗?她反问道。
她的经历让我想起一段广告语:两个人在一起能做最多的事,就是陪伴。我干我的,你干你的,有两三个小时的晚间黄金时间,他们都是独享的。但你知道一个空间里有另一个人坐在那儿,你就感到很踏实。这就是爱情,最常态的爱情。
这种类似爱情的爱情好像更像爱情,好像更贴近生活,好像更适合走向婚姻。既没有热恋时期的浓情蜜意,也没有过多的浪漫情意。有的只是很自然而然最平常不过的生活爱情。这让我想起了爷爷奶奶之间的感情。他们真的没有爱情故事。但有次爷爷不小心在田地摔到脚之后,奶奶就真的没有出门散步过。有一次,因为爸妈有事出门要办,叫奶奶到我家照顾我和弟弟。才两天就开始唠叨:你爷爷不会煮饭,现在肯定吃完我给他准备的菜,冰箱肯定没有了,他又不会做饭,也不知道能吃饱没有,晚上睡的好不好…唠叨一遍便说,叫外婆来照顾你们,我回去照顾你爷爷,就走了。
这样看似不是爱情的爱情,好像更能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而我们常常都觉得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就一定要聊得来,否则没戏。可是,你是否想过,假如有一天那个和你聊得非常投机或者是你很喜欢的人生病躺在医院的时候,你是否真的愿意去照顾他?如果不是,那你们真的不适合在一起,不管你们是否聊的来,也不管你们互相之间有多喜欢。最终他都不是你要找的那个人。
现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赋予爱情要求,有的一定要有如韩剧般的浪漫霸道;有的则要轰轰烈烈;要不就是有千万种理由说我们不能在一起,因为我们聊不来,三观不在一个频道上。这么说吧!如果你想要聊得来又想对方对你如孩子般宠爱万分,那你真的不适合结婚,适合永远的谈恋爱。前提是你的保鲜期要长,不能过期。至于电视剧里面的爱情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出现,那几率可能比中彩票还低。
陪伴的文章4:教养,无所不在
文/流年
陪伴孩子这十多年里,我觉得身为父母最困难的挑战,就是必须不断地调整与孩子的交流模式,一两年对大人来说,真是一转眼的事;可是对于不断成长的孩子而言,却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时候以前有用的方法,也许很快就没有用了,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而且父母常常会忘记,这个社会不断在改变,我们年轻时候学得的经验,对于现代的孩子早已失效,所以父母不但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自己的步伐,更必须不断地从时代变迁中谦虚地学习;更麻烦的是,教养没有标准答案,别人有用的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可能完全没有效果。因此,教养孩子似乎困难重重。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必须找到并选择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方式,而且清楚每个选择的结果。
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从一手可以同时抱住双胞胎的她们俩,另一只手拿奶瓶喂奶,到今天她们已长得比妈妈还高。在甜蜜的幸福感背后,却时时刻刻都有美好时光即将消失的惆怅。
我知道,与孩子相处的每个刹那都是独一无二、永不再现的;我也知道,孩子很快就会长大、独立,开展她们自己的人生,不能再腻在我们身边。因此,如何把握这非常有限的亲子共处时刻,除了让她们留下快乐温暖的回忆之外,还能给她们一辈子受用无穷的礼物──包括好的习惯、足够的能力,以及宽阔的胸襟与愿意助人的柔软心。
我相信孩子可以快快乐乐,对生活充满热情,同时也能够有纪律且主动地学习,拥有许多能力与技术。我也相信不必对孩子大声吼叫,不必整天盯着她们命令东命令西,更不该用各种规定与不准来限制她们。
因为我知道,“情境”决定了人的行为;换句话说,我们只要准备好适当的环境,或是铺陈出恰当的氛围,孩子就会朝着我们“设计”的方向前去。不过这种“设计”必须是不露痕迹的,不能让孩子察觉到我们“在”做什么,这有点像老子的“无为而治”。其实,“无为”的真义是“无所不为”,也就是做到无所不为,表面上才可以“无为”。
我认为教养孩子最高的目标应是──孩子以为他是自由自在,海阔天空任翱翔的;可是不管他怎么选择,都逃不出我们如来佛的手掌心——要做到这种仿佛不在,就必须无所不在。同时,为了今后孩子势必有一天不在我们身边,从今天起,我们就得开始修练“无所不在”的心法。
衷心盼望我从孩子身上学到的这些心得,能够分享给大家;同时希望孩子们能满怀热情地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进而塑造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陪伴的文章5:罩子灯的 陪伴
文/张建树
1978年,我正在村子里的大队部上中学,为了全力以赴冲刺中考,老师要求我们毕业班的同学要上早晚自习课。
早上到教室里还是漆黑一团,那时候乡下没有电灯泡,我们就每人从家里端来一盏煤油灯,一边学习,一边吸着灯芯飘出的黑油烟气,一开始都还觉得很好玩儿,没人在意有什么后果,后来许多同学觉得身体不适,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有的咳嗽加剧,一口一团黑痰。家长和老师这才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于是号召同学们到城里去买罩子灯。
罩子灯很科学,在灯的底座上加了一个玻璃罩,灯芯大小可以随意调,灯光很亮,点燃起来没有一点油烟,既美观又卫生。每个罩子灯才一块二毛钱。家里富裕一点的就一人买上一盏,家里穷一点的就两个人兑钱买一盏。一早一晚用过之后,再小心翼翼把灯放好,特别还得把灯罩取下保存好,用一团软纸塞在里边,外边再裹上一层。
这盏罩子灯一直陪伴我到中考结束,我也顺利地考上了高中。后来进入高中后学校的条件大有改善,这盏罩子灯不再派上用场,被束之高阁。
光阴似箭,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每每看到家里的这盏罩子灯,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快乐的学生时代。
陪伴的文章6:六一儿童节让诗歌陪伴我们,共同寻回那萦绕在心头的童年
文/在黄石
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阳光。我们的心儿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六月是孩子们的节日,六月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六月的儿童欢天喜的,六月的阳光灿烂无比。六月是孩童茁壮成长的季节,也是我们重返儿时岁月的载体。
六一儿童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青年作家、诗人彭书锦的诗歌,带领我们一起回到儿时的岁月,让我们回顾童年的美好,共同拥抱六月。
《萦绕在心头的童年》
作者:彭书锦
六月的夏花绽放在阳光下
无数花瓣,在微风轻扬中
在最娇艳的日子里
——纷飞!
盼来了一年之中属于我们的
最欢喜的日子,在这天
我们跟朋友嬉笑打闹
并询问他们得到了多少恩赐
在这天,粉红的花朵贴上我的脸庞
以及那向日葵的微笑
别致的红妆,即将展示
在那梦想高飞,童真烂漫的舞台
这是我们可以高呼“节日”
它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一遍又一遍地拍打着浪花
激起层层波动,穿上云端
那飞扬的花瓣,降落
躺在浪花上,睡在泥土里
乘着海风,架着快马
——来到我的跟前
这是属于我们的“节日”
(原载于2022年6月1日《台湾好报》副刊《西子湾》)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孩童,他天真、可爱、无邪、纯洁,一直萦绕在外面心头。六月的夏花恰似六月的我们,在这百花绽放、在这娇艳的日子里,随着清风飘飞在天空中。
儿时,我们是多么期盼儿童节的到来啊。我们在这天收获礼物、收获友谊。还记得我们的六一汇演,那初装粉在我们的脸庞,我们即将登上舞台,这是梦想的舞台,青春的舞台!
而今,这一幕幕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一遍又一遍地拍打着我们的记忆,让我们悸动、感怀。那美好的记忆就像一朵花瓣,刚开始在空中旋舞,而后降落,“躺在浪花上,睡在泥土里”。
今天,它又“乘着海风,架着快马”来到我们的跟前,向我们心灵深处的孩童诉说着烂漫的故事。
青年作家、诗人彭书锦一直致力于用诗歌塑造和传播美好,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青年一代的青春活力与精彩篇章,彰显着现代社会的文化自信。
读彭书锦的诗,如见夏花,心灵得到滋润,如沐清风,心田得到安憩;他的诗,更能够使广大人民激发起向上向善的动力,更加爱上生活。
陪伴的文章7:陪伴是最好的孝
文/甘夫灿
每天下班,我都携妻带女去父母家“蹭饭”。不是妻子懒于做饭,也不是我们有意“啃老”,就是想多陪陪父母。
父母都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他们一共养育了两儿两女。哥哥、姐姐和妹妹都比我有出息,跳出了农门,现今在千里之外的城市里工作生活,只有我在父母身边。
我和父母都住在镇上,尽管两家只有“一碗汤的距离”,但由于工作忙的缘故,以前我也很少去父母那里坐上一坐。有时去给父母送东西,也是放下东西就走人。父母身体都很硬朗,很少有病,生活上的细枝末节也不用我操心。我就是每月定期给父母送去米面油,每星期在他们的冰箱里储满肉蛋奶、副食、青菜。
我以为我为父母做了很多,该称得上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了吧?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父母对我仍然很不满意,隔三差五就一个“调令”把我临时调过去——跟我说这个没了那个少了,批评我对他们不够关心。我呢,惟父母之命是从,他们要什么我就一一满足什么。一次,母亲打电话说冰箱里的西瓜没了,叫我买一个送过去。我晚饭都没顾上吃,上街买了一个西瓜送了过去。父母见我去,脸上立刻乐开了花,知道我爱喝茶,母亲叫父亲去烧热水,她则去拿好茶。我忙叫住他们,说,你们别忙了,我还有事,这就走。这一下子可捅了马蜂窝,母亲立马沉下脸:“有事?那你以后永远也别来了,我和你爸就当没养过你这个儿子!”母亲说完一转身回了卧室。
我一下子蒙了。刚才还欢天喜地的父母这是怎么了?父亲送我出门,在楼道里,父亲叹口气说:“儿啊,你哥哥姐姐妹妹离我们远,就你在我们身边。我和***一天比一天老了,都土埋脖子的人了,活一天少一天了,你就不能多抽出一点时间,多陪陪我们吗?”我霎时恍然大悟,为什么父亲一听我走便怏怏不乐,为什么慈祥的母亲对我发那么大的火,原来他们是嫌我陪他们的时间太少啊。我反省了一下自己,的确,是我在孝心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我以为给父母买吃的买穿的,让父母吃好的穿好的住得舒适,就是对他们的孝顺了。殊不知,父母最需要的,就是儿女能多陪陪他们,他们每天能看上儿女一眼,能听到儿女们的声音。仅此而已。
其实,孝顺父母,最好的方式是陪伴。自那以后,无论工作多忙多累,我每晚都携妻带女像小学生上学一样,去陪父母吃顿晚饭。饭后,我陪父亲喝茶或下棋,妻子陪母亲说话、唠家常,女儿为父母表演一段舞蹈。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陪伴的文章8:陪伴一生的心情
人生的得与失,成与败,繁华与落寞不过是过眼烟云。而永远陪伴我们一生,如影随形、不离不弃的只有心情;如同呼吸,伴你一生的心情是你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一位作家说得好:“人,活一辈子不容易,忧伤是活,开心也是活,既然都是活,为什么不开开心地生活呢?”是啊,人生如梦,生命再长,也不过百年,为什么要让自己幽怨、颓废、痛苦一生,而辜负这大好年华呢?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和爱,可他们迟早会衰老;孩子给我们满足和喜悦,可他们终究会长大;爱情给我们幸福和甜蜜,可我们必须付出一生的代价去呵护;金钱是水中的浮萍,时聚时散;美丽的容貌是绿树上芬芳的花朵,适时绽放、无奈凋谢;健康是魔术大师,能变睛也能变阴;繁华更像是梦一场,曲终人散,觥筹交错的热闹犹如水中影镜中花,没等看清,记住梦的内容,就醒了。原来,能伴随我们一生的是自己的心情啊!所以,拥有好心情便是人生最大乐事、最幸福的事。有人说人生有四大乐事:“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雨、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此四大乐事除洞房花烛外其中三大乐事都与心情密不可分,是体现心情好的极限的表现形式,当你拥有一份好心情时,看天是蓝的,云是白的,山是青的,人是善良的,世界是绚丽多彩;拥有一份好心情,唱唱快乐的歌,跳跳动感的舞,身体充满无限的激情,有使自己尽情宣泄,直至大汗淋漓、筋疲力尽而后快之感;拥有一份好心情,看什么书都好看,有实现自己伟大事业自信的力量源泉;拥有一份好心情,能化干戈为玉帛,化疾病为健康;拥有一份好心情,则任何年龄的容颜,都会被好心情照亮,美丽动人而魅力无穷;拥有一份好心情,能帮你获得学识,交结良师益友,把握机遇,缔造和谐,成就事业……
要使我们天天拥有一份好心情,必须心胸开阔,宽以待人。朱德元帅曾有诗云:“开心常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一个人有了如此宽广、豁达的心境,遇事就能“拿得起,放得下”,就能驱散忧虑、恐惧、烦恼、苦闷等萦绕心头的乌云,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精神自然会轻松而愉快,心境自然会美好而宽广,就能大度处世,平和待人,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千万别小看心情,它能让天地为之动容,自然为之变色。同样走进大观园,刘姥姥开心,林妹妹伤心;同样的江水,李后主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东坡豪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湛蓝夜空,一轮明月,有人举杯邀约,对影浅酌;有人黯然泪下,思乡情浓,总是故乡月最明。景无异,异的是心情。
作家毕淑敏曾说过:“人可能没有爱情,可能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如果你渴望拥有健康和美丽,如果你想珍惜生命中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意为这个世界增添欢乐与晴朗,如果你即使你跌倒也要面向太阳,就请锻造心情,让我们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生命的每一个黎明和夜晚。是的,上苍给予我们一样的生命,我们却选择了不尽一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能活的不高贵,但我们完全可以活的高尚;我们可能无法逃避厄运或人生包含的应有棘手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容豁达。
心情,是一种感情状态,是一个人对外界各种因素作用于内心的一种感知,感觉和感叹。人只要活着,这种状态就不会消失。心情的历练,是一种自我的超越;心情的锻造,是一种完美的追求。但好的心情不是与生俱来,不会从天而降,更不会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人的品质、人格、道德修养、才能综合素质的酿造;好的心情,来源于一个人能否守住一颗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世间百态,物欲横流,不为诱惑所动,不为攀比所烦。自然心情就会好。让好心情相伴一生,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拥有了好心情,也就拥有了自信,继而拥有了年轻和健康。就拥有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充满期待,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心情吧,因为生活着就是幸运和快乐。给自己一份好心情,让世界对着你微笑:给别人一份好心情,让生活对我们微笑。
好心情不是先天的造就,也不是上苍的赐予,它是人格、品德、教养、才能综合指数酿造,它由渐悟而顿悟,由领悟到觉悟,它是修炼成正果。母育的是身躯,修炼的是心情。心情它需要不断呵护、调理、滋润、丰盈。
不在活得长久,而在活得富有,富有是开心,开心是福,让好心情与我们时时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