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散文

请欣赏网络的散文(精选3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网络的散文1:别一天到晚泡在网上

文/潘姝苗

虽说网络是虚拟的空间,但在这个电子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记得有人曾在网络上发出这样的感慨:“人是否幸福,在于网络是否正常。”因为有了网络,我们觉得这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觉得事件的突发率变得越来越高,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屏幕前,我们的生活正慢慢与现实剥离。

我的一天常常是这样开始的,打开电脑,为内刊组稿,浏览信件、下载查阅、删改存档,一篇又一篇。由于电脑配置的内存偏小,有时打开一个网页要静候三五分钟,真可谓“等你等到我心碎”。最近公司要求机关人员记工作日志,把每天所做之事分上午和下午,分别记录在一格方框里。我便开始组词造句,修改、删节、收发、编录、存档。可以说,从这黑乎乎的荧屏闪亮开始,我就被这个方形机器所制控,寸步难行。

下班后忙完家务,还惦记着白天打好的腹稿,将心中所想一一敲打成字。与文友和编辑维系的工具,邮箱、QQ、论坛等地方也要一一登录,看看有没有新的资讯和消息。经年累月,直至腰肌劳损,头晕眼花,肢体麻木。更为严重的是,我的心已经渐渐挣脱不开这样的生存模式。仿佛离开了电脑就是离群索居,有举步维艰的残障之嫌。

偶逢休息日,老公说,“别一天到晚泡在网上,像个霜打的茄子,带孩子一起出门透透气,换换心情。”心慌意乱地在闹市里打了个滚,又忙不迭地杀回电脑前,寻找我播撒在这里的一缕悲喜、一片心情。搜寻之余,觉得网络像座海市蜃楼。风靡一时的种菜、微博,片刻的收获满足了一时的虚荣,赔掉的是众网友的大好时光。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网络这个东西就像红罂粟,一路释放艳丽夺目的毒,叫人迷倒中伤。

深夜,看QQ里还有好几个铁杆文友在苦撑苦熬。清晨,有不到6点就已发布在论坛的帖子,不禁悲从中来。我想,真实的生活应该远离网络,真情的体验还要在充满光影和温度的阳光下才能绽放……

面对许多文友无字可写的迷茫,不由怀念起过去读书时的恬静岁月。回想老公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别一天到晚泡在网上,时不时地远离网络,相信笔下的记录将更鲜活,生活的空间会更宽广。

网络的散文2:用心灵拥抱经典

文/李标

在当今这个网络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浅阅读、体验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浏览式阅读等已成趋势,而古典名著却是需要用心慢慢读的。当一切都变得快捷无比时,唯有读书,是需要慢下来,静下去,才能深深感受到书之魅力的。

走进书店,所到之处,几乎处处都被贴上了功利化的标签。迎面扑来的是各种成功法则、励志成才、职场宝典的书籍。这些“智慧之书”俨然成为了整个社会顶礼膜拜、争相竞读的“经典”。其实,读书,是给心灵汲取营养的最好方式,而这样的精神营养,只能慢慢吸收。因为读书的同时,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即边阅读边思考。这样一来,读书就不可能像高速列车一样,瞬息往返,疾速到站。读书可以使精神世界丰盈无比,内心的力量变得无比强大;读书可以拓宽人的心灵,使人心胸变得博大,容得下全世界;读书可以使人变得坚韧,毅力顽强,具备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读书是为了使人心灵成长,拓展视野,使思想趋于成熟。

一个社会对于经典持什么样的态度,往往彰显着这个社会人文水平的高下及文明发展的胸怀。因此推崇经典阅读,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所需,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明传承发展的需要。一句话,读书的境界,取决于阅读者的心态以及阅读的深浅与档次。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真实地表达了阅读经典时的快乐心情:“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一个人读完一本好书之后,心胸广阔,仰观天地之大,宇宙都在你的眼里。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是不能超越的?还有什么不快乐的事呢?这就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古典名著是我们心中流淌的一种文化基因。如果你肯静下心去看,你会知道它始终在那里,它从未走远。我们之所以觉得古典名著正在渐渐远离我们,其实来源于我们心灵的误区。古典名著其实一直存在,相伴着我们的人生道路。而我们,唯有静下心来,才能真正读懂它们。于红尘的喧嚣中,静静地读书,不带任何功利色彩,我们才能进入天地与我同在,心灵自由飞翔的境地。

庄子曾这样说过:“水静尤明而旷精神,圣人之心静乎。”用一颗宁静、柔软而富于接纳的心,安静地阅读,我们才能以最佳状态接收到古典名著透过岁月传递给我们的思想智慧与无穷的精神力量。

网络的散文3:阅读让灵魂安静

文/刘俊科

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已经渐渐远离了原有的阅读习惯,取而代之的是感官刺激和碎片化的资讯。阅读危机正在来临,曾经的“风声雨声读书声”渐行渐远了。

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摆脱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一个人如果一味随波逐流,也就失去了自我。阅读也是如此。我1976年入伍的时候,读书还是件很奢侈的事儿,没有多少书可读。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可以报考地方院校了,我记得当时的作文题目是《我要读书》,至今我对出题老师的用心良苦都保持着敬意。“我要读书”,不仅是个人的心声,也是一个时代的呐喊。从此,我就开始了我的阅读,以前的零零碎碎看书,还称不上是阅读。“我的阅读”,就是自主而自由地阅读。正巧的是,我调到了团宣传股工作,团里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书库,但是书的质量是很高的。我一下子见识了托尔斯泰、马尔克斯、司汤达、雨果等大师的作品,还读了一些我国的古典名着。

这一段时间的阅读,给我带来了创作的欲望。我就试着给《人民海军》报投稿,第一篇散文《买蟹》,就在“水兵”副刊发表了。这篇一千多字的小稿,给了我继续写作的勇气,从此,我就走上了创作的道路。

阅读不仅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文字欲望,更深的影响是对灵魂的滋养。因为阅读,让我的思想不再飘浮,思考更具力量。灵魂可以有所安顿,情怀也具有了人文精神。

随着职务的提升,工作的担子愈发重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阅读。再忙,也会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积少成多,读精品读经典,并跟我的工作紧密联系。我在团政委和旅政委的位置上,就给官兵讲过《赏诗养性》《读书养气》《人文情怀与战斗精神》等,寓教于文化,也是事半功倍。

我从水兵到海军大校,几十年的军旅之路,阅读一直陪伴着我。阅读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阅读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让我保有了一颗安静的灵魂。因为,阅读是在安静中进行的,同时带来的是思想的激烈澎湃。只有深入的阅读,才可以获得这一份安静与澎湃。在人生的路上,即使坎坷,也不会沉沦;即使顺利,也不会骄横。

在浮躁面前,有多少人在做着有效地抵制呢?说到底,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其内里是一颗热爱思考的灵魂。阅读就是对浮躁的抵制,安静下来的灵魂,是为精神储蓄力量。叔本华说过:每一个活在世界的人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以自己视野的极限作为世界的极限。大概这就是灵魂上的差异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