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生命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生命的散文1:生命里的烛光

文/肖阁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每当看到习主席的这句话,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高中的庞老师。

遇到庞老师是我人生的幸运,他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言行举止更是温文儒雅。他是师范大学的高材生,才华横溢,仅凭一张嘴就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真可谓“一口咬断铁钉子——嘴上功夫”。他让我们树立大语文观,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在他的课堂上,是激情澎湃的;在他的课堂上,传递着对语文的热爱和做人的根本;在他的课堂上,能催生出我们持久的学习热情。他的每一句话,富含哲理,让人深思,耐人寻味。“用三年的时间去奋斗,去拼搏,换回一生的幸福,是多么划算的事情”,这句话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记得在一次课堂作文上,庞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命题作文,题目是《有志者事竟成》,我结合平时寸积铢累的素材,一气呵成,写下了一篇千字议论文,第一个交上了当天的正式作文。没想到,到了下一周作文课上,庞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还当作范文读了一遍,并在整个年级组交流学习。我还依然清晰的记得当时的评语:书写汉字刚毅美观,很有审美观;中心论点明确,论据充足,富有说服力;层层递进,排比句运用恰如其分,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一时间,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一双双钦佩的眼神不断向我投来。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喜欢上了写作。

至此,在庞老师的不断引领下,我一次次的走进文学大师们的文字盛宴,而成为我的心灵鸡汤。在一篇温和亲切又充满京味儿的散文中,我读到了林海音那颗质朴的童心;在篇篇经典的《文化苦旅》中,我体味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一篇篇散文中,我读到了池莉的清新,史铁生不屈不挠的精神。每一篇美文,就是一道道精神上的美味,洗礼着我的情操,帮助我一步步走向成功。

现如今,我已经成为人师,虽然平日里的工作很繁忙,但我每天都会挤出时间来阅读和写作。阅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方式,写作更成为我生命存在的体现。它们,都已经融入到了我的血液。从高中时代的求学,到现在从事教师职业的我,文字发表见诸报刊已是常有的事。但我感念的,仍是我的庞老师。

“善用一天,可得一夜安眠;善用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庞老师经常引用达芬奇这句话勉励我们珍惜时间。庞老师就像我生命里的烛光,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必将收获一棵幸福的大树!

关于生命的散文2:生命的思考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对于生命的思考,以前没想过,总认为自己年轻离“死”这个词很遥远。我不是一个心细的人,平常也不很注意自己的身体,总觉有点病痛抗一抗也就好了。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让我对生有了一些思考。

那是三月份的一天,突然接到一个多年未谋面的朋友的电话,电话里声音很沉重,我问道:“你近况可好?”答:“我还行,可李哲没了。”我问:“谁没了?”“李哲!—就大头啊。”我说:“胡说啥呢?上个月还在我这儿一起喝酒呢。”“昨天出车祸了,当场死亡……”李哲是我光屁股一起长大的朋友,我们感情很深,虽然相隔很远,可我们时常挂念着对方。对于他的离去我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惋惜,才三十多岁,可说没就没了。

上个月,大表哥来了,从县城来的,一米八几的他魁梧健壮,只是脸色有些难看。这可是个大忙人,掌管着一家企业,手下五六百号人,一般难找到他,这回来了肯定有事,我开玩笑的说:“啥风把你吹来了,你可难得一见啊!有啥事快说别耽误你时间……”“你又来了!我这不来了嘛。”兄弟俩坐下一阵闲侃,我说:“你的脸色可不好啊,可别要钱不要命啊。”“是的,我这一阵总感到腹疼,浑身难受,想上市医院看看”。我忙带他去医院,等诊断结果出来怀疑是肝癌,大哥脸色立马灰白,四十多岁,事业鼎盛,生命却被判了死刑,这让谁也难以接受。我忙安慰:“只是怀疑,现在医院都这样。小病说成大病,放心好了没事”。尽管不愿接受,可现实是残酷的表哥真的得了肝癌而且是晚期,医生说只有半年时间了……

我们的生命有时十分脆弱,需要我们认真呵护。它犹如一只玻璃杯,很薄很薄,不小心就会磕上一道伤痕,甚至摔碎在地上。所以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我们要认真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同时我们要学会善待生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作者:张照准,笔名:紫荆藤,工作单位临商银行

关于生命的散文3:回忆和梦想

文/胡晶晶

生命如河流,意外而甜美。那些潺潺流动的岁月,青春的罗盘移向太阳的辉煌,恍若彼岸流苏在光影中绽放。红尘紫陌,我穿过葳蕤的峡谷,澎湃激流的河滩,高深莫测的丛林,前方有未知的路途在等待。

回忆如苦咖啡,生涩而绵长。纵使加了奶精或糖,却有微苦的醇厚,在舌尖,在心底,挥之不去。

回忆中,有小巷中的悠闲漫步,临街阳台上的絮语呢喃,黑白的城市森林中青翠的心情。如今,虽在行色匆匆中和那份轻松恬然渐行渐远,却有弥足温暖的回忆,始终让我不至于迷失方向。

回忆中的友情,同样令人欣慰。少时不善交际,抑郁孤独,便时常感到天空满溢阴霾,阳光竟无插缝之地。于是在本该无忧的年华,却不由自主地感到忧伤。正因为如此,我才得以摆脱那些诗意的清高,坐拥值得一辈子去珍惜的友情。

曾几何时,面对诗意之境,却依旧内心空空:潇雨落,湘雨落,碧梧桐叶垂花陌,云影同落寞。

反观当下,纵有满腹涌动却无所施展的才情,惟有慨叹:楚水阔,淮水阔,玉叶樽前聚微墨,无言凭栏卧。

文化如竹叶青,秀色夺人,更兼清气满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在经历了咖啡般的回忆之后,最有效的解脱剂。从初涉,到浅尝,终至深究;从愉悦心情,到叩击心弦,终至磨砺心智。

幼年时,最爱孟浩然的“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更有对望江楼畔的眷恋,茂林修竹,碧色清逸,翠影摇曳,让我的探寻之旅,神奇地循着一条翠竹之路,延伸开来。彼时被父母逼着读诗,颇觉文化如竹,高洁正直,凛然不可侵犯,正如那些泛黄线本中的沧桑诗词,箬叶竹尖,毛刺伤人。却不知,这恰为我今后的文学之路,铺下了最初的路基。

长大后开始文学创作,“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腊梅带给我纯情的认知;“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的春梅则让我领略到一马当先的气概。文化如梅,用它的幽香,沁透我易感的内心。

梦想如酒,纯正、甘洌,而又醉人无比。梦想,可以让我们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懂得为自己寻一个梦想,也算人生一大快事。纵使前方有千难万险,怀揣理想与希望上路,也会无所畏惧。

回忆承载的是绚烂的晚霞和闪亮的星光。

梦想承载的是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的黎明。

关于生命的散文4:音响世界,生命之声

文/张曼姝

澄澈的花,刹那间开放,像心跳的声音——“嘭嘭”;蓬勃的枝叶,一节一节地生长,“吱吱”地响;繁荣的四季,不断地更替,似一股清泉“哗啦啦”地流过。生命的律动,正透过声音来传递。

薄荷味的夏天,蜂蜜味的秋天,此刻开始交织。沿着小路,忽然听到了“哗啦啦”的水声,循声而至,一条溪流汩汩地流着。偶尔石头还伴个奏,“哗——叮”“啦——咚”,一首完整的曲子就谱写出来了。鱼儿也欢快地摇起了尾巴,与音乐伴和,上下跳动,左右摇晃,跳过一个又一个漩涡,高奏生命的乐章。告别溪流,继续在树林里走着,已听不到蝉鸣。微风轻拂,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清晰可闻。忽然,从树上传来鸟鸣,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仿佛有人在吹箫,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回旋婉转。犹如幽谷里的回声,不停地回荡,回荡,悠悠然……穿过树林,来到了麦田。放眼望去,金黄的麦浪辽阔无垠,麦子们相互打着招呼,腆着脸亲吻对方,发出“滋滋”的赞叹声,庆祝又是丰收的一年。

假如自然界奇妙的声音是一首首圆舞曲,那么生活中五花八门的声音就是一首首交响曲。

生活,可能从一个婴儿“呜哇”的啼叫开始,到她“咿咿呀呀”学语;生活,可能从早晨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开始,到课堂上做笔记时笔尖流淌的“沙沙”书写声;生活,可能从操场上的嬉笑打闹声开始,到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助威声;生活,可能从主妇们清早在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声开始,到日暮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声;生活,可能从迟暮老人清晨练太极的拳风声开始,到黄昏江边散步的谈笑声……

“呜?——”火车的鸣笛声和着“况且况且”的声音越走越远,我人生的道路也愈伸愈远。

日升月落,千秋万代,四海八荒,生命的张力曾未缩小,声音也未曾停止。

关于生命的散文5:书香永恒

文/马德

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

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情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世态炎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从黑发读到白首,也自痛快淋漓,无怨无悔。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一个人在自我精神的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窗,悄启了一扇扇门,默指了一条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升与引领所致的。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苏轼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渐染。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离的气质,超凡脱俗,卓然于众人之上。

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 ;有遭遇过多舛的命运遭受过灭顶的打击而顽强拚争过来的人。读这些人物的史书与传记,常常让人热血沸腾,灵魂震撼。这样的书,联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读它,可以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即便真的遭遇了人生的不幸,也会泰然自若,从容应对。

读书的人不会孤独。这个世界上,寻求热闹的人常常会觉得孤单,精神贫乏的人常常会觉得孤独。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静坐在你的对面。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丰富影响着你的丰富,以自身的安详引领着你的安详,以自身的厚重充盈着你的厚重。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不思索,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这个世界上,比黄金更贵重的,永远是知识。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读书,才会使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一个民族的强大,也是与读书密不可分的。犹太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之一,而恰恰就是这个民族,却是最喜欢读书的民族。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读书人,永远不会沦落为精神世界的卑微者。

岁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就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痕迹。

关于生命的散文6:生命成长的大小年

文/快快乐乐的203班

早晨,给女儿读任大星先生的散文《菜园里的大枣树》,有这么一段:“这株枣树所以被称之为大枣树,是因为它树身的高大和枝叶的繁盛。即使是小年,结的枣子也成百上千;到了大年,满树都是成团成串的果实,叫人看了满心欢喜。它的最大好处是它有自生自长的能力,根本用不着人们在它身上花费一点儿心计和力气……”

或许不少人都感受到过水果大小年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吃龙眼,遇上大年,大人们总是用大篮子兜回个大肉肥的龙眼,妈妈往铺满龙眼的瓷碗里浇上滚烫的稀粥,不一会儿,一顿让人生馋的早餐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今年是大年,就多吃点吧,明年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口福了。”把龙眼粥推到我们面前时,妈妈还总带上这么一句。

我以为生命的成长总是充满各样变数的,起落变化乃是成长的常态。植物如此,人亦如此。当下的父母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起伏,如焚的心情我是经常领教的。

放松心情吧,也许我们的孩子没有任大星笔下的那颗枣树那么幸运,“即使是小年,结的枣子也成百上千”,但只要付出少许的耐心,大年的收成总是可以期待的,我妈妈当年在感叹“明年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口福了”时,我并感觉不出她有太多的抱怨与失望。

平静地接受孩子成长中的大小年吧,大枣、龙眼都如此,何必太为难我们的孩子呢?

关于生命的散文7:生命之草

文/张生祥

草籽

祖母抬头时,她目光的天空里满是我的翠绿。

她喃喃自语。像是在告诫:土里长出的孩子,都是野性的芨芨草。

在炊烟的坡地上,缠绕成故乡的花枝。

这一天,阳光缓缓普照。幸福的门帘上,粮食依风悬挂。

多么美好。路过的羊群,嘴角上还沾着“咩咩”的声音。

它们安详地张望。用壮硕的身体,挡住蜻蜓丢下的影子。

这一天,我成为草地上的那棵草籽。纯洁,憨厚,写满朴实。

如果不是秋天到来,我还不会快速地落下。

我还不会看见祖母,将我撒进土地。而后在祈祷中,节节拔高。

青草

青草,从季节的背部长出根。

从石头多余的空间,从水泥阴暗的锋锐里,亮出柔性的腹肌。或者在路边,她只是一簇小小的浓缩了的时间。

当风雨覆盖了阳光和夜晚。当一切小心翼翼的活着,都在努力为自己寻求支点。当一种渴望,成为肉体拔高的呼喊。

这都不是悲凉的。青草的女子,从山岗上用愿望去担当。

草尖剌进大地的足迹。在土壤更深的地方,思考。

在离开了安抚的边缘,冲动,只是一种旷古的序幕。

草茎

一根草茎足以支撑起天与地的历史。

苍茫之间。几度洪荒。几度颠沛流离。几度烽火。几度春秋的风雨,摇曳于万里辽阔。

神农的银齿,咬破亘古的手指。血光里,草茎纷纷。

草茎在大火之上燃烧。神明若父,降临慈爱。

或直立,有胸襟伟岸。或弯曲,有崛起之勇气。

或匍匐,成根须。深入坚实,与柔软的人间。

无数草茎被阳光忽略。它的存在,有如圣人的举止。

亦或深谷独居,亦或在高山的须眉处,捋直风向的长鸣。

关于生命的散文8:生命之汤

文/肖云儒

那年冬季,北中国下了几场大雪,我对自己说,开春的壶口瀑布肯定有看头了。好不容易等晴了天,驱车便往宜川跑。

可了不得,往日的黄河不见了,那条腰身日见其纤细的河,此刻竟无比丰腴,黄水十倍百倍涨满了宽阔的河床,从鄂尔多斯台地汪洋恣肆奔来,连托克托90度的拐弯也没能减慢它的速度,像古战场上赴死决战的军阵,铺天漫地扑向壶口。它不再是“千里一壶收”的身影,而是横着竖着立着拥挤着交错着层迭着,从上千米长的悬岩上、从有路没路的悬崖上,义无反顾地跃身而下。亿万斯年躺在大地上的黄河,乍然一个托地鱼打挺,就那么蹦起来了,飞起来了。

千万头猛兽咆哮着,怒吼着,扭动着,翻滚着,绞缠着,敲击着,撕裂着,腾跃着,喷薄着,无数次交手出击,无数次粉身碎骨,无数次重聚新生,无数次变幻羽化,化成一绺烟,一片雾,一阵霏霏的雨,一道五彩的虹,消失在前方的地平线上。

瞬间便有种极致的感觉:我们的黄河活着,活得很旺,很青春,活得生龙活虎。壶口让古老沧桑的黄河转型了,给中华民族鎸刻了一个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永不枯竭的雕塑。

避开狂放高呼的游人,找到一处僻静久久站于瀑前,对视,聆听,感受,和着它的脉博神思飞扬。我由南方来到黄土地已经50年,50年中,在生命的青年、中年、老年各个时段,都和它有过深切的对话。

1963年初夏,年轻的我刚刚完成了第一次延安采访,便急切地从延河直奔黄河。很远就开始激动,对瀑布作着各种各样的想象。接着听见了河谷飞起的涛声,心跳剧烈加速。终于见到了它,则几乎晕厥。那远远超出自己想象的极限性的惊涛骇浪,一下将我击倒!脑子全乱了,壮观伟大、壮怀激烈、英气勃发、豪情满怀、烽烟遍地、云锦漫天、舍我其谁、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铁马冰河入梦来,无数充溢青春豪气的词汇,水花般从脑海里溅出来,音符般在浪尖上跳跃。年轻的生命在水中哔哔剥剥燃烧。壶口给了我的青春以最恰切、最极端的表达。

1977年夏天,进入中年的我又来到壶口。其时“文革”刚过,我在十多年中下到大巴山区,辗转山乡小城、铁路工地,又落脚山沟深处的国防工厂,很感知了一番人生的冷暖和时态的炎凉。人近不惑而无作为,早已自甘平庸。这期间有过一次壶口之行。

飞瀑的惊涛骇浪又一次振奋了我。黄水有如煮沸的铜汁,在鼎锅中翻滚。森严的峭壁从四面围堵了出路,水浪被挤压着,围困着,驱赶着,千百次突围千百次被击成齑粉,千百次被击成齑粉又千百次再组织突围。终于,绕指柔战胜了百炼钢,绕指柔也变成了百炼钢——千万次被围困的黄河重又找到了出路,千万次被破碎的黄河重又聚合成一泻千里的大军,舍生忘死朝龙门奔涌而去。我的生命蓦然奋起和昂扬,几乎马上懂得自己应该如何对待人生路的各种障碍,对待那些狼牙般啃噬你的巉崖,那些密不透风纠缠不清的蛛网,那些津津有味咀嚼着你的红眼白牙……壶口让几乎萎顿于中年的我又一次站起来!

年过花甲,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冼星海诞辰100周年,中国文联和陕西文联在壶口瀑布组织千人《黄河大合唱》。作为组织者又几度造访了壶口。对步入老年的我,是又一次生命输氧、生命补钙。振奋依然那样强烈,却平添了几分旷达和博爱,那是一种对生命意义极致的、又极致到复归平淡的感受。

《黄河大合唱》最早的创作灵感,是光未然在黄河的激浪中点燃的。冼星海谱曲时,延安鲁艺的小屋冷得要穿棉大衣、毡靴,作曲家的心却燃烧着。没有钢琴,写好一段用提琴奏一段,或让妻子试唱。炽烈的激情使寒冷的小屋一片春意。1939年4月10日,《黄河大合唱》由抗战演剧三队和鲁艺联合公演。乐队中西合璧,胡琴笛子、西洋乐器全上,大提琴是煤油桶改制的。“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怒吼--吧,黄--河!”数千名观众沸腾了。星海泪水满面。

从那一刻起,《黄河大合唱》传遍海内外。但60多年来,这是第一次在它的诞生地演出。老歌唱家郭兰英多次来过延安,这次年已八十的她,是作为嘉宾邀请的,没有安排演出。不料大合唱一开始,老人便激动了:“大老远跑来休息吗?在哪儿休息也不能来这里休息!”她很认真,我只好说去商量补救办法,心里却清楚,大合唱完整的演出中不可能插入别的节目,正作难,郭老已冲进舞台下侧的红军方阵,情绪饱满地唱开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观众骚动了:“郭兰英!郭兰英!”涛声、歌声、掌声被五月的风顺着河谷送到远方。

黄河,我们民族长长的、读不尽的创世史诗,壶口瀑布是这首长诗永远的惊叹号!黄河,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大动脉,壶口瀑布是起搏她的心脏。黄河是民族之魂,壶口是黄河之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