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散文

请欣赏乌云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乌云散文1:雨滴

文/何雨秋

今天中午,乌云忽然从西北天空涌了上来,一会儿功夫便移到了头顶上。天空像个黑锅倒扣在地上,黑压压的,闷得人透不过气来。一阵狂风袭来,闪电劈地,雷声震耳。骤然间,倾盆大雨如豆子般直泻下来,砸在地上、房檐上啪啪直响。霎那间,天地扯起了一块巨大的珠帘,操场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层层的雨丝被风赶着,冒着轻烟向前推进,像千军万马在奔腾。放眼望去,天地间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纱,一片迷茫……

雨小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我情不自禁地做了个深呼吸:好舒服啊!

细雨还在悄悄地下着,远处的楼房、树木都笼罩在蒙蒙细雨中,真像一幅山水画……

上课了,细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教室里,老师又在绘声绘色地讲课。啊,老师不就是在用知识的雨滴,滋润着我们这些幼苗吗?

我爱老师!我爱雨滴!

乌云散文2:今天真好

文/苏瑞怡

一朵朵乌云在天空中聚齐,盘旋了好几天,却始终没有一滴甘露落下,反而使人的心情也蒙上了一层灰色……还好,今天太阳公公终于出马了,赶走了讨厌的乌云。清晨,当看到一缕阳光在书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时,我心中不禁感叹:今天真好!

今天真好,听!鸟儿已经在窗外展露动听的歌喉了,“唧唧喳喳……”好不快活。它们一唱一和地相互吟唱,各自汇报着春的消息,还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呢!

今天真好,看!当我们走出家门,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枯枝衰草,而是一小片,一小片泛嫩的新绿。那片新绿是那么醒目,透着生机,透着活力,迎接春的到来。梅花似乎也感受到了春的暖意,开得更盛,一小朵,一小朵,缀满了整个枝头,让人看了禁不住想摘下一朵,却更怕破坏了这一份宁静的美好。

今天真好,微风徐徐,抚摸着、轻吻着你的面颊,带来丝丝暖意。她不像凛冽的冬风,一刀一刀,刮得人脸生疼;更不似夏风,如热浪一般朝人袭来,使人窒息……她如同一位未及笄的少女,清新可爱,又不失温柔,走过时发出一阵银铃般清脆的笑声,使人心旷神怡,我终于懂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深意了。

今天真好,我听到了春天的歌声,看到了春天的纯美,感到了春天的温暖,不信?你看,春姑娘正提着载满希望的篮子向我们走来,把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

今天真好,因为生活处处充满了希望,等待着我们的留心发现。

乌云散文3:光亮与乌云

文/安黎

近几年,我很少坐公交车,并非我进步了,从无车族跨入了有车族,恰恰相反,我在倒退着,从坐车骑车,退回了原始的步行。数年前,为了减肥,我开始了走路,从此以后,就再也难以停下匆匆的脚步。

但有时候急着赶时间,我不得不坐公交车。

某天早上,我从一个始发站,登上了一辆公交车。从这里上车的乘客,人人都有座位,但车行驶了几站路之后,车上的人已经饱和。在某个公交车站,从车的中门上来一位老太太。老太太上来后,就扶着门边的立柱站着。立柱旁的座位上,坐着一位中年女性。中年女性并非一个人占据着那个座位,与她相挤相拥的还有她的女儿。她女儿十二三岁,依据年龄推断,应该是在上初中吧。中年妇女看到老太太没有座位,而且站在了自己的身旁,她就和她的女儿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太太。

这本来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太太向中年妇女道了谢,其他人也向她投去了敬意的目光。

我坐在中年妇女前面的座位上,眯着眼睛,昏昏沉沉,对身后发生的事情并不知情。

但接下来妇女的喋喋不休,不但让我明白了一切,而且有了如坐针毡的惶恐。妇女的话语表面上是讲给她的女儿听的,但目标人群却是车上的其他乘客。从妇女的口气里,明显地能感觉到自己的冤枉:其他人为什么不让座,偏偏倒霉的是自己?但她却掩饰着,自我歌颂,自我表扬,一个劲儿地强调自己如何如何具有公德之心。

如果话语至此,也许我也姑妄听之,不会浪费笔墨,写下这些文字,但她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以一种近乎于疯癫的语气,一边在自我表彰,一边在谴责“有的人就是素质差,很无耻,就是不知道给老人让座”云云。

如果她适可而止,也就罢了,但她没有,而是唠唠叨叨了一路。从我乘车到我下车,车子走走停停,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她的嘴一刻也没有闲着。她若隐若现地挖苦着,含沙射影地讥讽着,甚至于情不自禁地谩骂着。我坐在她的身旁,仿佛一个罪犯,仿佛一个实施偷窃时被人当场抓住的小偷,仿佛一个正在行骗之时被人当场揭穿的骗子,面红耳赤,如坠煎油锅,难以坐得心安理得。不止一次,我都想站起来,把座位让给她,以换取她的消停,但我难以预料给她让座是否会带来误解,是否会引起她更为激烈的反弹,于是终于没动,咬着牙,忍受了整整一路。

让座是一件大事吗?显然不是。给年迈的老人让个座,对于腿脚健全的人而言,举手之劳,全然不值得炫耀。让座之事,我不知践行了多少次,没有一次觉得自己很委屈,也没有一次为此而喧嚷。我当然也见过很多给老年人让座的青春男女,他们的行为被我看在眼里,敬在心里,有时候还会滋生出些许的感动。

高尚的行为应该缘于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而不是被强迫。这位妇女做出了高尚的举动,但并非发自肺腑。内心与行动的分裂,使她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怨愤。让座不是她的法定义务,她如果不让座,也没有什么错。她让了,呈现着精神与道德的光亮,可惜的是,这种光亮,很快被她释放的乌云遮蔽了。她走向了道德的反面,用自己的不道德,将自己的道德予以抵消。从佛学的意义上审视,完全可以说,她刚积了一点德,却又造了孽,甚至孽还要大于德,因此,她在佛眼里的积分,肯定是一个负值。

乌云散文4:夜半惊魂

文/李虹

凄雨撩动珠帘,乌云狂卷。电闪雷鸣中,她的嘶吼,震撼苍天。

“我女儿被害,他是凶手。”她凝噎,心寒,几度昏死在痛的边缘。

警方连夜侦探。

那晚,她收到老公的微信,并配有现场血腥画面:“我杀死了女儿,尸体就埋在村后小河滩!”

警方牵着警犬,村前村后搜遍,也未找到蛛丝半点。

翌日,雾霭弥漫。他舅匆匆到派出所报案:“外甥昨天借了我的小车,至今未还,失联。”

警方严密布控,逼停嫌疑车辆发现:“被杀”的小女孩玩游戏正欢。

公安面面相觑,擦了擦冷汗。

原来,她抛下女儿和工友私奔。工友是她初恋,打工不期而遇,旧情复燃。丈夫痛心,不甘,便从网上下载了图片,只为逼她心意回转,破镜重圆。

雾霭消散,拘留所内,他追悔莫及,她羞愧满面。

乌云散文5:在雨中坚强

文/大周

“狂风卷积着乌云”,这也许可以形容那天的天气。雨来得太急,伴着大风不停地敲窗。黄沙漫天飞舞,阴云密布。一种恐惧油然而生。

可他却没有被这种天气吓到,而是奋力地挣扎着。

我有幸结识他,是一次QQ偶遇,我和他随意谈论着什么,无意中见他流露出身体不好的信息。我想也许与我相同,便问下去。当得知他只能用唯一活动的右手创作并发表作品时,我真的有种无法言喻的感受,是敬佩,是同病相怜?还是……

18岁,花一般的年华,他患上了有“不死骨癌”之称的高位截瘫,从此身体只有右手能动。他不甘愿受命运的摆布,走上写作养家的道路。试图用坚强的声音,发出高过雷声的呐喊。他也是雨中的武者,仅凭能动的右手就打造出自己的武侠世界。

我真的想流泪,我不是也一样吗?一样接受狂风的席卷,一样在雨中坚强。

终于,雨停了,是欢笑,是一道亮丽的彩虹,那是梦想的七色之光吧。

乌云散文6:乌云山前恋红琼

文/胡小娟

河南省方城赵河大平原,柳河湾、袁店河的乌云山下, 在初夏的杏园与肥杏相会。

“杏花看红不看白”,当那些红的花蕾在初春的冷峭中冲破强韧密实的枝丫冒出头来的时候,便是它新一轮的涅槃。它开着花,变成淡粉,变成素雅的柔白,散发着暗香,直至变成一地空灵的飞雪。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春时雅致的杏花固然能够动人心弦,而今,乌云山下饱满的杏果才是杏园里持久的主角。它们并不计较成长环境,在路沟,在坡地,在山涧,在丘陵,都以最朴实的身姿随遇而安。它们像勤劳敦厚的乌云山人一样,阻挡着干旱,抵抗着严寒,搏击着风沙,同时又追逐着幸福的阳光。

漫行乌云山下,油绿发亮的杏树叶子体贴地遮挡着阳光。放眼望去,肥杏到处密密匝匝,给远方而来亲近乌云山的人以惊喜。

曾经,乌云山并不如今时这般温婉好客。它光秃而冷峻,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似乎并不愿意让人们打搅它静谧的生活,也不愿意与这里的勤恳的农人有任何的融合。

它岿然不动地伫立在那里,乌云山人在它脚下开荒失败的愁苦、垦田遇挫的郁闷也都没有让它有丝毫的怜悯与轸恤。它不动声色的折磨与打击,让乌云山人的希望一次次破灭,却也让他们变得越发坚韧起来。“靠山吃山”的祖训让乌云山人走进乌云山,他们把一个个钢筋铁骨的羊镐植入山岩,他们把血汗交融的养料输进泥土, 他们把辛劳和智慧展示给乌云山。

仿佛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心灵交融,乌云山动容了。“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乌云山早已不足为奇。乌云山以它宽阔博大的情怀给了山脚下纯朴勤奋的人们丰厚的回报。而今的乌云山,“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那些斑斓的果木让乌云山平添了许多柔性与神秘,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从四面八方到此休闲、娱乐、体验、采摘,见识了丰厚的自然生态。

摘一颗软杏,就是在分享乌云山人沉甸甸的“杏福”,入口直觉汁香两颊。那漫山遍野一层高过一层的果林,是赵河、柳河、袁店河人民给乌云山做的裙裾,而那更出彩的部分将会是乌云山未来更宏伟的蓝图。

当年贺龙带领红三军在乌云山前激战时的枪炮声犹在,山腰里宝山寺的钟声悠悠,延续着乌云山的一幕幕传奇。在今天的百果园中,赵河、柳河、袁店河人民用他们的坚持,更有力地书写出了最持久的乐章。

乌云散文7:高考

文/常玉好

天空,乌云密集,令人窒息。丝丝缕缕的记忆,被岁月冲洗,画面清晰。

时光轻浅,高考在即。雨声淅沥,心事迷离。她是家里的乖乖女,从小学习努力,面对考试,总是不尽如人意。“别人家的孩子总能创造奇迹,你考不出好成绩,真不想见到你。”爸爸的话,铿锵严厉。“你总给我压力,拿我和别人比,奥巴马和你一样的年纪,已是总统,你为什么没有这能力?”啪,一巴掌下去。呜呜,她捂着脸,泪水如海决堤。

如烟往昔,少女的回忆,伤心彻底,对爸爸的怨恨藏在心里。

走出考场,太阳,火辣辣地煎烤着大地,爸爸的焦急的身影是那么熟悉,手里拿着冰镇饮料、满头大汗等在那里。“回家吧孩子,考好考坏都没关系,只要尽力!”

风和日丽,她的脸却有雨滴。太阳羞涩地躲进云里。

乌云散文8:乌云带着雨的样子飘来

文/孙爱雪

细细的小雨从遥远的天际缓慢地坠落下来。

天和地之间隔着那么远的路,乌云带着雨水的样子在天上移动,一片一片从村庄的上空远去。许多天,没有一片云落下来。村里人仰脸望天,天空的云,带着雨水的样子从我眼前移走了。田野里,小小的玉米苗萎缩着叶子。天空的云,带着雨水的样子从玉米地上面飘走了。乌云的样子,从来没有这样可爱,人人喜爱的样子,人人盼望的样子。可是,大片大片的乌云一声不响地飘移走了,从村庄的上空,从玉米苗的头顶,从我的眼前,我们看着它飘走。毫无办法,我们喊不住它,抓不住它,眼睁睁地看着乌云带着雨的样子溜走。

老话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老话说的五月十三是农历五月十三。五月十三这一天关老爷要磨大刀,关老爷磨刀的时候要洒些水到磨刀石上,关老爷洒水的时候会漏掉一些水。天上一滴水,地下就是一场雨。村里人都等着这一场雨。乌云一片一片来了,又一片一片走了。五月十三那天留下薄薄一片云,还没有遮住太阳的脸。稀里哗啦一阵子,薄薄的云里藏不住太多的雨,几分钟就下完了。太阳微笑着挂在天上,地面上湿了一层皮,雨滴溅起一层飞尘,空气里溢满太阳烧熟的尘土的气息,怪怪的味道,呛鼻子。

等了许多日子的雨,稀里哗啦一阵子下完了。过了五月十三的雨,下雨的日子就渺渺无边了。

小河里来水了。是清清的远方的水。满满一河的水。村里人望着满满一河的水,一半喜一半愁。要把这满满一河的水运到玉米地里,所有的人都胆怯。从小河到玉米地里,没有水走的路。水在小河里,玉米苗在田地里。隔着三米远的小路,对于玉米苗来说,是远水。灌溉是一个诗意的词,水车经年地转着,哗啦啦地流水顺着古老的水渠流到田地里。水车不见了,水渠废弃了。田野里没有水的路。水在小河里流,玉米在河岸上愁。

天上的雨,在天上。那些天上的雨一来,下得满地流,村子里,小路上,田地里,坑坑洼洼里都是水。

那些迟迟不来的雨,在等着谁的旨意?天上到底还有没有雨?天上的雨凭着怎样的秩序降下来呢?天上的雨排着队等还是想下哪里下哪里?天上的雨还有没有悲怜的心?天上的雨怎么会这么久这么久杳无音讯呢?那么多年,那么多人相信上天的仁厚,一直念叨:不会不下雨,不会一直不下雨,不会的。天上下雨是天经地义的,天上下雨注定的,只是这雨何时能落下来?只是这雨落下来季节还赶得上赶不上呢?

五月十六那天天阴了,一大早乌云聚集在村庄的上空,不是一片一片的乌云,不是那种零散的乌云,不是那种飘移的乌云。十六那天的天空整个儿都被乌云笼罩,乌云带着雨的样子布满村庄的上空,乌云低低地向村庄的方向压下来,雨就要从乌云里漏下来。老话又说了:旱天难下雨。天阴的完全具备了下雨的样子,乌云也厚厚地筹备好,可是这雨就是没有落下来。这雨究竟等什么?雷声都隆隆地响起来。雷声有点远,雷声在隔着几个村子的地方响。闪电也不是那么明亮,闪电在眼前划一道细细的光消失了。

午饭时,院子里稀稀拉拉地落了几滴雨。这几滴雨落得那样勉强,一会儿就停了。天空霎时一片明亮。太阳没有挂出来,乌云还没有走远。下雨也要有下雨的雨引子,就像药有药引子。雨引子领了个头,雨就下得顺当了。下午雨下开了头,淅淅沥沥,淅淅沥沥,雨不紧不慢地落下来。小雨不停地下,一滴一滴,点点入地,一点都不浪费。那雨下得缓慢,像走小碎步,慢慢地,不急不躁地沿着空中的路走下来。没有风,雨也不走斜路,从天上直直地走下来,直对着地下的方向走。每一条雨线都分配好了似的,直接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去了。小雨细细的,密密的,像一根细细的丝线,从天空扯下来,轻轻地落到树叶上,先洗去树叶上的灰尘,再把树叶滋润的油绿放光。小雨落到屋瓦上,湿了屋瓦上的落叶,落叶随着雨水流到了小河里。小雨落到玉米苗上,玉米苗上的黯淡的忧伤,一点一点转为青翠的欢喜了。小雨落到大地上,把板结的大地湿透润透,大地黏黏糊糊软软绵绵,像个喝醉了的大汉,找不到回家的路口了。

青蛙的歌传来,一唱一和的蛙声在屋后的水塘里欢快地响着。六月的夏夜,是青蛙的不夜天。

乌云散文9:徽园昨夜听风雨

文/王新宇

天空中乌云翻滚,风声鹤唳;大地上疮痍满目,贫病交加。上世纪30年代,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风雨飘摇,一个血脉里流淌着徽州基因的贫贱农家之子,背井离乡和他的先人们一样,远赴异乡拼生活。和他的先人艰苦创业不同的是,这个叫万家泰的年轻人,幻想一夜暴富,在一次人为的纵火中,不顾生命的安危,从大火中得到东家价值连城的珍宝——蓝钻项链,之后回到徽州故乡,买地置产,开设丝绸厂,生儿育女,成为富甲一方的乡绅。几房姨太太、旧时警察乃至绸厂工人、下人都对蓝钻项链垂涎三尺,不惜铤而走险,彼此倾轧,以生命和良知做赌注,最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省青年作家张万金历时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徽州大宅》就为我们娓娓而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应该说这是一篇关于财富的小说,而作者在表现自己思想的时候,设置了错综复杂的人物感情纠葛,为读者呈现了一环又一环的悬念和疑窦,从而不动声色地把读者引入诡谲的故事迷宫。正如作者在小说的后记里所言:“只有从来没有的东西才永远不会失去!”我想这是小说最为值得称道的地方,也是作者关照现实的责任意识的表现,而这种自觉意识是我省青年作家中不可多得的成功创造和生命体验。

但它又是一篇关于徽州文化的不可多得的力作。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在万金的《徽州大宅》里,时时处处渗透了徽文化的元素:徽菜、三雕,牌坊、文墨,玲珑剔透的马头墙,人文与建筑美学共存的四合院,粉墙矗矗,鸳瓦鳞鳞,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徽风古韵,都在萦回着时间的经络,婉转流走,似乎在暗示一种永恒。正因此,小说中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暗喻和可能性,期待读者去发现,去体悟。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追求远不止于此。

小说尽管写的是家族的兴衰浮沉,但这一切都被作者巧妙地于无声处地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曲折地反映了国难家难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为黑暗中的人们指出光明的前路。万家泰由盲目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日到真心拥护,乃至身家纾难救助新四军战士,在更阔大的背景下折射出时代的风云际会和历史的抉择。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互为陈设,相映生辉。尤其是后者,作者着墨不多,时隐时现,断续有度,足见万金讲故事的高蹈能力。

《徽州大宅》是继季宇先生的《新安家族》之后,又一部关于徽州、关于徽文化的重要作品。洋洋洒洒数十万言,韵味隽永,华丽深沉,读来悠游愉悦又耐人玩味。恰又是,梦里徽园,上世纪30年代的一场夜雨,打湿了岁月,完成了些许名不见经传人物的人生旅程。苍茫依稀中,作者呕心营造的缕缕光亮,照进了我们的生活。

乌云散文10:乌云遮不住月亮

文/泉之声

乌云遮不住太阳这是常识,同样,乌云也遮不住月亮。

今晚6点半出门锻炼身体,笑容满面的月亮就镶嵌在高高的蓝天上,银辉洒满了人间。锻炼身体的人们或跑步,或趤路,或跳舞,或打太极拳,沐浴在月光里,自得其乐。

可是,7点半,乌云翻滚,遮住了美丽的月亮!紧接着雨点纷纷,锻炼的人们有的开始匆匆地回家了,有的依然跟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雨中的舞蹈便有了别样的情趣,别样的风采,构成别样的风景。

7点50,雨住了,乌云散了,月亮又露出了慈祥的笑脸!这雨是月亮与乌云搏斗时流下的汗珠吧?亦或是轻轻巧巧地将乌云化为一场及时雨,总之,月亮赢了。没有回家的人们继续他们的运动,我在喜雨中迅跑。

这还真的是一场及时雨啊!秋燥有好些日子了,菜园里的秋辣椒、秋茄子、秋南瓜和秋扁豆们,因了这场及时雨还可以作夕阳红般的奉献,而新种的罗卜、白菜、大蒜秧子们,有了这场及时雨,就都可以更好地萌芽,更好地茁壮成长了!秋播中的小麦、油菜和蚕豆们因这场及时雨的滋润该乐开了花儿吧?!来年的丰收是要靠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保障才行哦。兴许,这就是良好的开端。

将乌云变成了一场及时雨,坏事变成了好事,月亮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真大啊!还能有谁不喜欢这美丽的月亮呢?

火红的太阳在我的心中,爱憎分明的月亮也在我的心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