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童年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童年的文章1:童年蚕事
文/王心语
花儿要开放,鸟儿要歌唱,蚕儿要吐丝,我,想念家乡。每到草长莺飞的五月,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养蚕的事,也想念曾经的那份美好和纯真。
在我到西安上幼儿园中班之前,一直是在乡下生活的,由爷爷奶奶照顾。自然而然的,一群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便成了我形影不离的玩伴。也正是他们,陪伴着我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春暖花开时节,是我们那时最渴望的季节。不光是因为可以穿漂亮的裙子、短打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村里几家养蚕的人家里,得到或多或少的蚕籽——其实就是几张糙纸上,密密的浅灰色的籽粒。大人们说,只要放在温暖处,蚕宝宝就会自己出来。我们几个小伙伴各自得到一些,然后带回家,找一个小盒子,顶上打上透气孔,在底层铺上棉花,再把蚕籽小心翼翼地放进去……
村庄临近渭河,在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总爱去宽阔的河堤上玩耍。隔了一些日子,我们几个伙伴约好了在河堤玩,直到跑得双腿酸软大汗淋漓了,才肯坐下来歇息。我们都随身带来了养蚕的盒子。因为我们打赌比赛,看谁养的蚕籽能先长出蚕宝宝来。我们不约而同打开了盒子,随之而来的是一声惊叫——柱子的惊叫。他大我们两三岁,算是我们的“老大”。只见他双眼瞪得大大的,大叫:“蚕宝宝出来了,真的出来了!”然后立马盖上盒子,旋风一般往村里跑去。我们几个小伙伴也跟着他一路狂跑……
柱子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桑叶,挑了几片最嫩的放了进去,蚕宝宝是那样的小,黑黑的,慢慢地动,也吃得很慢很慢。柱子嘿嘿地笑着,催促我们回家准备桑叶,迎接蚕宝宝的出生。
次日,我们几个又聚在了柱子家。因为我们的桑叶不多了,而柱子家的后院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桑树。柱子看见我们几个捧着盒子,便什么都明白了。他有些为难地说:“我的桑叶是我爸摘的,他刚去地里了。”我们几个小伙伴都很失望。柱子见状没有说话,而是转身进了里屋,搬出一把高一些的椅子,打算爬树为我们摘桑叶。我们都说,这太危险了,还是等大人回来吧。柱子不由分说,手脚并用慢慢地往上爬。好不容易爬到了一个较低的树杈上,柱子就踩在上面,蹲下身子来摘桑叶,桑叶一大把一大把地被扔了下来,我们一时忘记了担心,不由得叫起好来。“够了,够了。”我们招呼他下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等柱子快要下到地面的时候,手上一滑,一屁股跌落了下来。我们赶忙去扶他。他却拍拍屁股,很坚强地说:“没事没事,就是有点疼。”
第二天才知道,柱子那一下摔得着实不轻,以至于臀部的肌肉发青,也肿得很厉害。柱子以及我们每个小伙伴,免不了受到大人的一顿数落和责骂。以后的好几天,我们几个伙伴轮流往柱子家里跑,这个给他几颗水果糖,那个给送去点好吃的小零食。
等柱子好些了,我们大家一起,又坐在了河堤上,看那波光粼粼的河水,直到夕阳的余晖把我们稚气的笑脸涂成金色。柱子说:“以后咱们每年都养蚕,一直到我们几个男孩子都成了家,心语在城里考上了大学……”我们都咯咯地笑着,点头答应着。
那一年的秋季,我被在西安上班的父母接走了,在省城里接受更为良好的教育。而随着学业的加重,我回乡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逗留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到后来,与儿时的伙伴见面成了一种奢望。即使偶尔在村里碰见,也变得异常陌生,早没有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互相看一眼便擦肩而过。而曾经帮我们爬树摘桑叶的柱子,初中没上完,就去了南方打工。
就在昨天,在学校门口,我看见了一位卖蚕和桑叶的老爷爷,顿时,感觉时光就好像那蚕蛾一样,从蚕茧里爬出来,稍微顿一顿,就飞走了,并且一去不复返。
童年的文章2:童年忆事——家的位置
文/孤独的行人
人生就像一道彩虹,总要经历几种不同的颜色,有的一开始便从“红”开始、有的却从“紫”开始,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得从童年开始。
我家住在农村,我父母都是农民,童年的家,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
两间小红砖砌成的房屋,便是我的家。那时候家里唯一的电器,大概只有那台黑白色的电视机,小小的,鞋盒子那么大,那可是我家三姊妹的宝贝!
每天放学回家后,我们都围着它,即使它总是播放着我们并不理解和喜欢的新闻。但是只要上面有人,就把我们乐坏了!
家里唯一上得了台面的家具,也只有那被红色漆,漆了一遍又一遍的写字台,上面总干干净净的摆放着,一个圆盘,圆盘上放着一个温瓶,温瓶四周放着一家人的漱口杯子,其余的地方,放着父亲的茶缸、茶叶、打火机!、
我的家砌的一条小沟的旁边,因为房屋的基础建的有些低,所以每次一到下大雨的时候,沟水泛涨,家里总是会弄得一片狼藉,屋里四处飘落着游走的鞋子,和一些纸屑这类的,家里的床,有一半是被泡在水里的,当父亲和母亲下床去打扫屋子的时候,我和弟弟们就被留在床上,看着床下的水,我们一个个的都乐开了花,好神奇啊!我们就像住在水里一样,要是水中还有鱼儿的存在那简直就太完美了!弟弟们跃跃想试、要下水去,可因为术太凉,父亲不让,我们就只好呆在床上,看着雨水,被父亲母亲一点一点的扫出,等到弄好后,我家的地面上,居然又干净又亮滑,我们连鞋子都不穿了,就跳下床,在地上摩擦。摩擦!
那时的家真的很小,可那时的我们却认为很大,大得当我和弟弟们躲猫猫的时候,他们怎么样也找不着我!家里的床角,门背后,或者是柜子中,都成了我们的避身之地!
家的背后是一条马路,马路离我我家的房子只有一米多宽,但是这条马路比我家的房子还要高,只要站在这条路上,就能跳上我家的房板上。所以,那是一种大哥哥们选择挑战的最佳场所,跳上去就会被大家赏识,跳不上去或者摔了下来,也没有事,房子太矮,也摔不到哪里!拍拍屁股,又从新再来,就这样,我家的房板上,全部是他们的脚印,每天都会听到他们跳上去时发出的那一声Dong!Dong!Dong!的声音。
但父母,却不会说些什么,只是爱叫他们小心一点,别摔着了!
在家的右后方,有一口水井,那好像是我家背后的那座山的山脉吧!那里面的水冬暖夏凉,从我出生起就没有见过它干枯过,水的眼子,被巨大的石块,砌成一个拱形的小房子,在房子的中间,有一个用石头砌成的正方形空心盒子,哪里便是泉眼的所在。这个拱形的水井能同时站上十人左右,高度达到两米左右,夏天,在水井中你能感到一丝丝凉爽的凤,冬天,泉水满上来的时候,水面上瓢着一偻白烟!在阳光下发着光。
我家的右面便是奶奶家,巧的是,奶奶的家里,每到下雨的时候,总会有地方不断的冒出水来,这大概是后面那口井的孩子吧!
这便是家的位置!
童年的文章3:童年摸鱼乐
文/李凤高
童年的我,特别爱下河摸鱼。
鲫鱼和胖头鱼是最好摸的,它们都特别温顺,手触到它们时,只需顺势往泥里一按,它们就会毫无反抗,乖乖被擒。如果遇上大一点的鲤鱼,可就麻烦了,它们劲头儿大得邪乎,扑棱扑棱的,我从来就没逮住过。若是碰上鲇鱼,那家伙身子滑溜溜的,硬抓肯定不行,只有智取,用手轻轻地探到它的腮部,用力狠劲掐住不放手,才能俘获它!
记得有一次,我摸鱼竟然摸到了忘我的程度。一起摸鱼的小伙伴儿们一个一个都走光了,天也黑下来了,晚风凉飕飕的,我却忘记回家了,只管一个人顺着河道一路摸下去。母亲沿着河岸,扒拉着树条子大声喊我的乳名,边走边喊,寻了三里多地,一直喊到声嘶力竭,才找到我!当看到我时,母亲如释重负,催我赶快上岸,并给我披上长袖衫,把我的头紧紧搂在怀里,嘴里还一个劲儿叨咕:“孩子快回家!孩子快回家!”
母亲没有过多地责备我。回到家,她将我摸的鱼剖了,洗了,腌制一下,再把鱼沾上干面粉,下锅用油煎了,又放上姜丝、盐、葱花、酱油、醋,添上水,架好柴火。锅里的水很快滚沸了,再转小火炖一会儿,放上香菜,一盆鲜美的鱼汤就出锅了!我先咬一大口母亲新烙的煎饼,再喝一口酸酸鲜鲜的鱼汤,感觉肚子热乎乎的,浑身都有劲儿了。母亲微笑着,点着我沁出细密汗珠的小鼻头嗔怪道:“小馋猫!下次再也不许去河的下游摸鱼了啊,那里可有‘淹子’(深水坑),掉进去立马就没影了!”我冲她点点头,顽皮地做了个鬼脸……
如今我已离开故乡三十余载,漂泊在外,每天习惯了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母亲也已去世多年。但每到夏日,我就会怀念童年的摸鱼乐,童年的鱼汤鲜,更怀念母亲那慈爱关切的目光!
童年的文章4:散落黄土地的童年记忆
文/尚子熠
总感觉自己走不出童年的那些事端,不管什么时候总是会有许多事情被有意无意地牵扯出来。虽然不知道它们究竟会在我现在的生活中产生多少意义,但每每想起都会在心底激起波澜、久久难息,有时候甚至为一件不足为道的小事彻夜难眠。我从陕北作家那些出土于陕北黄土地的作品中读到了很多我的影子、父母的影子、好多好多人的影子,仿佛这块土地上的人,世世代代沿袭着一种亘古不变的生存状态,或多或少的让我感动,让我悲哀,让我站在家乡黄土路的尽头不知该向哪方。陕北在人们眼中是地貌沟壑纵横的代言,是道路崎岖坎坷的象征,是生活一贫如洗的代表。提起她,有些人竟然会与恐惧联系在一起,我不知道他们这种想法缘何而起,或许仅仅是因为陕北对他们太陌生,或者仅仅是因为陕北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
童年的快乐单薄成一张纸,幸福却厚得无法比拟。
烈日当空,父母弯腰耕作地头田间,我在一旁拔草拾穗,童年的记忆就这样洒满黄土地,长在每一颗庄稼的枝枝叶叶里。春秋冬夏,风吹雨打,父母年轻的皮肤早早地在日光的蒸烤下丧失本真,更别提水分与弹性了,那是一些从来不会被他们耳朵听见的词语。他们所有的念想就是春种秋收,站在冬天的大雪地里,把双手捧在嘴角边不住地哈气,然后微笑着说:雪下得真好。在秋收之后,当农家的麦场上堆起一垛挨着一垛的庄稼垛的时候,那些农人干裂的嘴唇嘴角上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一定会看到他们的双眸中闪烁着晶莹的泪花,那些泪花在夕阳下闪闪发光,而他们的脸干瘪得就像深秋的在渐寒的北风中飘转的树叶。
春天总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季节,洋槐树开出的花在每一个山头山谷香味四起,沿着地面轻轻飘飞。陕北的山川沟壑里长着漫山遍野的洋槐树,这是一种朴素的树,对环境没有太多要求和挑拣,可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每当春天到来,总会毫不吝啬地开出满树大把大把的花穗,压弯枝头。我们一家人就在一颗颗洋槐树下穿梭,撷取那些被压弯的枝干上垂下的花穗。在陕北,家家户户都知道洋槐花是可以吃的。每一个洋槐花开的季节里,农家的餐桌上就会多出一种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可以就着吃那又粗又糙的黄米或者小米饭了。童年的时候,每一个春天我都会爬上洋槐树杆高高的枝头,把那些本以为可以在太阳下一直开败的花儿也摘到篮子里,拿回家被妈妈做成饭菜吃掉了。洋槐树浑身上下长满一身的刺来保护自己,尽管这样也挡不住大伙采摘的热情,我也为此常被那些尖得像针尖一样的刺划得全身上下伤痕累累。就算是这样,只要能满载而归,心中总会生出无限的甜蜜和快乐。如今,每次回家走在弯曲盘旋的山路上,每当看到一株洋槐树的时候,心中就会生出说不出的激动来。
年年寒冬已过、春寒料峭的时候,与堂兄堂姐还有堂弟堂妹们一大伙,跑到去年收割过的庄稼地里刨野草野花的根须吃。至今还记得,春天还没有来,陕北的山上还是土黄色光秃秃的一片,花草的根须就已在地下开始生长,有一种植物一直不知道它的学名,但嚼着吃了它的根须有多少我连数都数不清。一层粉红色的嫩皮,用刀子或者指甲刮过之后露出白色的根,应该是茎吧,放在嘴里嚼,先甜后苦,最后就一点味道也没有了,而我从来都没有办法把它咽进肚子里,更多的时候是为了享受它那一瞬间的香甜。当时只要看到自己比别人能多挖几根,心里就美滋滋的偷着乐,要是自己的产品比哥哥姐姐们少,便心里难过的不是个滋味。今天想起来才意识到当时是生活过得太苦涩,只有在那样的时候才能尽情品味短暂的甘甜,今天才明白父母那个时候不知道把多少内疚的眼泪咽进肚子里了,今天当我看着那些孩子们的成长,我才知道自己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我在今年春天重新走上故乡的地头,却再也看不到当初挖野草根的那片土地了,那里都长成了清一色高大的树丛,故乡在“退耕还林”之后焕发新生。
火红的太阳高照在宇内偏西的地方,跟在爸爸妈妈身后牵一头毛驴,懒懒的走在羊肠小道上。正是农忙的时候,要锄干净庄稼地里的野草,庄稼才能长得好,产量才能有保障。这些时候,中午睡觉总是一眨眼的事,总感觉过得太快,还没有闭上眼睛就被爸爸妈妈叫起来了。当时心里不知道多委屈,有多少抱怨呢!
妈妈说:这样的苦日子啥时候才能熬到头啊,整日辛苦能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我说:妈妈,我们靠芦草叶吧。
当我听着妈妈告诉我这些的时候,我已经十八岁了,妈妈脸上是淡淡的微笑,而我的心里却不是滋味。妈妈说那个时候我只有三四岁,三四岁的我哪里知道妈妈的那一句话有多么沉重,一片野草的叶子怎么能承载得起它的分量呢!我不禁想起父母在炎阳下弯腰锄草的身影,整个世界都躲在树荫底下乘凉,只有他们缓慢移动在庄稼地里,所有的日光都在向他们聚集。我则躲在地头一颗大向日葵的叶子下,把满地的黄土疙瘩当玩具玩,我觉得我是那么的富有,不时地抬起头看看天,看看爸爸妈妈,看看正在不远处山坡上吃草的驴……
小时候,我总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花的种子,在每年春天的时候,就把那些种子洒在院子里,洒在硷畔周围,洒在土窑洞后的山坡上。我会每天放学后到洒下种子的地方认真的检查一遍,当看到一颗小牙破土而出的时候,就会高兴地大叫出来。我急急忙忙跑回去告诉爸爸妈妈、告诉爷爷奶奶、告诉每一个我认识的人。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我的心里比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都要高兴。这些花种,十之八九我是叫不出名字的,大多都是野花。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看着一朵一朵的花儿盛开在院子周围,看着一瓣一瓣的花瓣落下撒满一地,我会感到幸福和快乐。在我见过的所有的村庄和村庄里的农家小院,我家是最富有生机的,生活的艰难和苦涩都在花香笑语见遗忘脑后。
去年暑假再回老家去看它们的时候,它们依旧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清香四散,色彩缤纷。这样的花开一年又一年的重复着,永远守护着我童年成长玩耍的那座院落,盛开着那孔土窑洞里的温暖。我不禁感叹到:童年的我住在家里,我的家住在花的海洋里……
童年的文章5:周末的清愁
清晨的空气冷冽,独坐在童年少年还有少女的记忆里,咖啡的芬芳温暖了一室的寂静。
房门的那边,就有人世的喧嚣。铝锅里炖的是肉欲横流的萝卜排骨汤,一只小猫在人腿间穿来穿去,细碎的生活谈资,父母偕老的默契和自然,窗外路人的脚步和笑语。
用一块暗红色印着两只微笑着猫的布,把这一切都隔绝。
昨日,抄了一早上的诗,看了一下午的书,晚上,翻出少女时候存的卡片,又度过了一天。
今天,一杯卡布基诺后接着的是一杯拿铁,又开始了一天。
错觉中,其实时光从未流动。从前的憧憬如今的思绪,跟着乐声一起飘荡。一直都是这样,无论人群中多么跳跃鲜明,始终固守着某一个空间,完全属于自己的沉默。似乎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这样,从未改变。舒展的四肢,自得的恍惚,在每一个生命的历程中走进走出。
五彩的橡皮和尺子,成堆的玩偶和洋画,漂亮的本子和卡片,精美的珠串和挂饰,还有冷僻的电影和书籍,占满了生命的全部。不需要众人的瞩目,方寸之间的心满意足。所有的懂得,都不过是镜中招展的花束,真正的理解,都是幸福而孤独的自语。
十几年的时光,走走停停,从来都没有过真正的安然。穿越时空的种种姿态,从眼中涌出的最真诚的梦想依然还是那朵花开的声音。那个夏日夜晚,在寂静的月光里,一点点绽放出的天然。破苞而出的美丽,无法掩饰的期盼,一种疼痛从此深植于心。渴望在前面奔跑,现实在中间设伏,未来在痛楚中氤氲。忧伤,一如发丝,一茬茬地在每一个时刻悄无声息地生长。
不管愿不愿意,今日总是比昨天更老。许多愿望沉默在日子的缝隙,点点滴滴,梗在辗转的枕头。一次次检视,一次次哀叹,在岁月的哪一个拐弯处,错失了追寻的一切。
童年的文章6:那些不能忘却的童年记忆
文/顾润生
我出生的第二年,就国难临头,“九一八”事变时,我还在襁褓之中,固然一无所知,可“一二八”事变时我已有所觉,西安事变已能有所记忆,从此一连串的事情就记忆犹新了。七七事变以后,时局一天比一天紧张,“八一三”上海战事爆发,家乡白天飞机来扰,夜里照明弹亮得无法形容,得知常熟多处被炸,我可闻其声,镇上的防空警报也不时拉响,在外的本地人拖大带小,肩挑手拎,成批回乡,躲灾避难,驻守在港口的部队,开拔走了,客班轮船,停航运兵去了。
我当时读一年级,飞机来时,也去防空洞或龙潭河北面坟中大树下躲避。城里来了抗日救亡宣传队,学生全部去看他们演出,庙场上早有壮丁队出操训练,唱起了雄壮的抗日歌曲,我还记得这么几句:“九一八风吹,我军向前走,壮丁队在后方,愿做预备队,中华好男儿,精神大无畏,愿做沙场鬼,不做亡国奴……”
云愁雾惨,触目惊心,风声鹤唳,如之奈何!时到农历十月中旬,家不能待了。母亲和我们姐弟三人离家先走,到北面乡下戴家宅基亲戚家暂住,想躲个二三天再回去。可事与愿违,我们眼见部队由东向西溃退。天气阴雨连绵,到农历十月二十左右,父亲也来躲避,同来的还有桥东开豆腐店姓贺的一家人,带着一匹驴子。可是我祖母没同来,老人舍不得家,她同镇上其他未走的六个老太结伴在一起,誓死要守住自己的家。
父亲到乡下的第二天是农历十月二十五左右,天仍下着细雨,下午四点半,河的南面,突然间传来女人的一声惨叫,我们意识到:不好,此处也不安全了!两家人急忙整顿行装,顾不得天黑路滑,过小桥,直往西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路烂得踏下去拔不出来,钉鞋上沾满烂泥,跨一步着实费劲。我吓得连喘气也不敢,大家静默无声地往西走着,突然驴子一声长鸣,吓得大家手足无措。到了小山脚下,我们在一张姓农户家投宿,第二天,大约八点左右,日军飞机在河阳山顶上盘旋。飞机离开后,我岳父一家也来了(我六岁订的娃娃亲)想往鸷山连襟家避难。于是我们也跟着一起去,在鸷山住下来几天后,从窗缝里望出去,见远处田岸上,成批军队直往西涌去,这大概是日本人的冲锋队。在鸷山吃蔬菜没有问题,可盐成了问题。父亲乱了方寸,全家都慌了,不能再往西走。
想来想去,我们还是往东走,打算到港口近段躲几天。当天,我们就来到介泾桥附近,在一戴姓农户家住下,据说镇上不能去,河里不时有日本兵的机器木船来往。正在山穷水尽时,有人建议,往北走可能是一条生路,况且北面还有我家的至亲。就在此时,传来一个坏消息,我丈人家的房子被日本人全部烧毁,他们人还在鸷山,如果知道家园已毁,定会悲伤欲绝。听说就在我们走后不久,戴家的房子也被日本人烧毁。
一路上,只见农家场上的稻还在冒烟,墙塌壁倒,境况凄凉。过了寿家桥,情景好像有点不同,宅基里看得见人,他们见到我们很诧异。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到了妙桥谢巷外公家,母亲与外婆久别重逢,悲喜交集。妙桥到港口相距不过十里,可情况如同异国,这里市面依旧,还未有战乱迹象波及。
不知不觉,1937年过去了,到来年正月半以后,邻居来妙桥与父亲碰头,谈起港口情况,声泪俱下。日军杀人放火,坏事做尽,镇上有三人被日军冲锋队枪杀了,镇上夏家、祁家、叶家、蒋家、杨家等等,房子都被烧毁,总共五十多间。父亲本思母想家心切,听后更甚。午后,父亲就跟着邻居同返港口,当晚回来,父亲说遭到日军追杀,好不容易才脱险。第二天,父亲就生病了,持续高烧,幸亏外公外婆照顾周到体贴,请医吃药,半个月后康复起床。
到了三月中旬,母亲实在思家心切,这次我和母亲同行返家,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祖母,她老人家消瘦苍老了许多,难以想象,这血雨腥风的日子她是如何度过的。下午两点模样,塘河里传来“啪啪啪”的机器声,祖母说:“是日本兵的婆鞋头木船来了。”这时,我和母亲急得团团转,可祖母却不慌不忙,开了东房的门,又开了里面的板窗,叫母亲跨出窗台,躲藏到窗外的夹弄内,板窗上堆上其他家具,东房门关上了,再上了锁。然后再让我躲进柴房。过了一会,从船上来了四五个日本兵,扛着枪进街,其中两个向我家走来,他们进了我家院子,看了一会,好像若有所思,走了两步又回转身子,向外面另一个地方走去。日本兵走后,祖母赶紧恋恋不舍地对我母亲说:“快带着孩子走吧,家里留不得。”母亲牵着我的手,告别祖母和家园,一步一回头……
这是八年战乱中刚开始时的一小段逃难经历,那是有家不能回,有路不能走,生命无保障,天天有危险的苦难日子。接着,日军又制造了清乡、扫荡、抢粮、塘桥牛尾巴湾惨案、邱家桥麻袋里活活戳死七个中国同胞事件等等,日军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荏苒光阴,弹指间我已86岁,在这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回忆往事,为的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可安倍晋三这批好战者,还在耍阴谋、施诡计,蠢蠢欲动,企图篡改历史,真是天理难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段历史时时提醒我们后辈,只有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才能托起中国梦,只有国富民强才能不被欺辱,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童年的文章7:乡村的童年记忆
文/羽商
乡村下过雪后的夜晚非常清冷。路灯照射在结冰的地面上,映射出灰蒙蒙的一片,使阴暗处有种鬼魅的感觉,路灯如此昏暗,仿佛被地上的雪完全吸收了似的。
堂嫂她们每天晚上都跳舞锻炼身体。不到2岁的侄女俊媛则说,她们没有跳舞。一问,原来是天冷的缘故,小俊媛非常肯定的回答,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童言无忌。
晚饭后,堂嫂到我家来串门。整个假期,几乎每天都有来家里串门的,而她们基本每天也都能见到。农村有一种习俗,院子的大门是敞开的,随时可以进来串个门,聊上几句,无非是些家长里短。方圆几百里的乡里乡亲都认识,每天见面相互问候一声:干嘛去了。简单的问候,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而已。这让我想起乡村曾经的一句问候:吃饭了吗?事过境迁,现在这句问候已经很少听到,似乎只定格在那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身上,好像唯有他们情有独钟似的。
这个时代变化得令人眼花缭乱。比如说,电脑现在几乎普及到每个家庭,孩子们放假后基本上是泡在电脑边上打游戏,我们曾经的儿时游戏,现在的孩子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对他们只是一种遥远的传说。
儿时,盼望过年是因为可以穿新衣服、放鞭炮、吃好吃的东西,还有走亲戚,去亲戚家意味着有红包,那足以吸引年幼的我。而现在的过年,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是否依旧如我的儿时呢?新衣服是有,鞭炮也有,好吃的东西不光过年有,平时也有。而假期里,我听读高一的侄子龙轩说得最多的是,真是无聊啊。而且他还说,以后过年不再买新衣服,太没有意思了。他的心逐渐开始浮躁起来了。他是在装酷还是真正长大了?我不禁沉思着。
外面的音乐响起来了,在家里就能够听到。小俊媛嚷着要去跳舞,只好给她穿戴好:帽子、围巾、马甲,基本上是全副武装,然后带她出去。晚上跳舞的人不多,只有三个人。音乐放的是时下最流行的音乐,比如《荷塘月色》等。堂嫂尽管体型肥硕,但是舞姿却是异常轻柔婀娜,超出我的想象,看来是熟能生巧。在她的带领下,其他两个人尽管不是很熟练,但也跳得不错。小俊媛更是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脚朝前踢又朝后放,似乎在跳踢踏舞,屁股扭扭,双手舞动,所有的动作居然能合上拍子,俨然一个小小舞蹈家。
音乐在街道、河流上飘浮,逐渐吸引了几个女人出来,随即就加入了舞蹈的队伍里,看来她们是一直在一起跳舞的。
只是这样的音乐,越听越让我心情沉重,里面什么爱呀、恨的,对于幼小的俊媛以及其他孩子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精神污染。而读三年级的鸿嘉更有意思,他居然自己篡改歌词,搞得很少听流行歌曲的我,居然怀疑怎么会有如此直白的词,直到堂嫂告诉我,是她儿子自己篡改的词后才恍然大悟。鸿嘉是男孩子,自然不屑于跳舞,但是他会篡改歌词,以此来娱乐大人,自己则在一旁不亦乐乎。
5岁的含笑似乎更有跳舞的天分。她爸爸专门给她买了一个小型的音乐播放器,里面装满了从电脑里下载的音乐,其中很多是时下流行的音乐,只要音乐一打开,她就翩然起舞,而舞蹈动作都是她自己编的,很有乐感。我一边欣赏她舞姿的同时,一边悲愤流行音乐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仅就《荷塘月色》来说,多么美好的名词啊:荷塘月色,自然而然就和朱自清的散文联系到了一起。而歌词里“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我无语。孩子们懂什么是忧伤、什么是守候?而含笑稚嫩的嗓音唱着成人流行的歌词,则让我有种窒息的感觉。
孩子们不是应该生活在孩童的世界里吗?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生活,而乡村里,他们与大人一起,在大人的世界里成长,过早受到这些流行文化的毒害,让我异常难过。我在雪地里来回地徘徊,想象不出这些孩子长大后,对自己的童年会是什么样的记忆。
童年的文章8:童年的记忆
文/水灵慕冰
说到童年,我就会想起很多有趣的事和有趣的地方。那时真的是无忧无虑,跟着哥哥们去田里拾田螺,去山上摘野果,爬树掏鸟窝,去河里抓鱼……但是其中在我的记忆深处有那么一个地方,让我终生难忘。
每当我想起那个地方,我的心里就会很怀念,甚至有点心痛。那就是我的祖屋,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我的祖屋就在靠村边的一条小河旁,那儿离山很近,离田野很近。为什么我对祖屋这么怀念呢?因为它不光是我的祖屋,还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更是一个“世外桃源”。祖屋很宽敞,虽然都是平房,但园子的面积很大,园子的四周都用种的李子树当篱笆,园子里种了很多的植物,有梨树、桃树、梅树、石榴、金橘、樱桃等等。不仅如此还养了鸭子、鸡、兔子、羊。我的家很大吧!我从懂事起就喜欢那个美丽的家,在我蹒跚学步时我就整天在院子里玩,跑,那儿就是我游戏的天堂。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喜欢上了植物,喜欢它的肃静,喜欢它的优雅。喜欢它的不张扬,喜欢它的坚定不移。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梨花,喜欢它的冷艳,它的白很透很清。古人还用“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等诗句来赞美梨花的清雅。
一年四季的园子又有着各不同的风景。
春天的时候,我家的园子就像一个花园,梨花的纯白,桃花的粉红,在雨后初晴时,我喜欢站在树下,站在花丛中,一地的花瓣,还有正在飘落的花瓣,随风飞舞,像蝴蝶,像雪花,我会站在那儿很久,头上,身上都是花瓣,就像一个花仙子。
夏天,青色果子挂满枝头,树上长出了茂密的叶子,一身的翠绿。会感到特别凉爽。
秋天果实成熟,园子又变成了果园,那是我最喜欢的季节。菊花开了满地,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既可以赏花,又可以吃到亲手摘的果实,那时也是我最快乐的。经常会邀些小伙伴到我家,由我爬上树亲手摘下果子送给他们。还记得有一次,我的小堂姐在爬下树的时候,不小心被树枝勾破了衣服,那时的我们多么的单纯甚至有点儿的傻,只顾上吃也不管衣服破损的有多严重。等到发现的时候,吓得不敢回家。
冬天,下雪时,这儿是最美的雪景,万物披上了银装,雪白雪白。不知何时,一些不畏严寒的梅花已悄悄的爬上了枝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很早我就知道了这句诗的意义了。
但是,在我八岁时,父母因为某种原因而卖了祖居,我们离开了那个世外桃园,后来我也回去看过,但那已不是原来的园子了,变成了废墟。从而,那里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和最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