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的文章

请欣赏致敬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致敬的文章1:致敬毛泽东爷爷

文/江亲莲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是的,我们现在听到的看到的这些流传下来的名句都是毛泽东爷爷曾经写下的说过的,经过历史的见证和洗礼,深深的镌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心底。我们没有真正见过毛泽东爷爷,确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上见过他的传奇事迹,无不令人感叹折服。

2020年12月26日,我们又迎来了纪念毛泽东爷爷诞辰127周年。这一天,我们在朋友圈、网络、学习强国上掀起了一股学习毛泽东爷爷的热潮。毛泽东爷爷是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他引导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平凡又非凡的一生,值得我们所有人用心学习、深切缅怀和纪念。

我对毛泽东爷爷的印象,更多的还是打小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述中得知,他们说曾经在上学的时候,亲自为毛泽东爷爷送过行,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能在有生之年亲自去毛泽东爷爷的故居走一走看一看。带着爸爸妈妈的愿望,也带着我们年轻一代人的崇敬,今年,利用休假的机会,我们一家人去了毛泽东爷爷的故居,真切感受一位出生农民之家的伟人经过怎样的艰辛,才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不一样的时代。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驱车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湖南省湘潭县韶山故居,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匆匆找了个旅馆住下,然后就开始在网络上订门票,生怕错过了这宝贵的时机,一切安顿稳妥后,我们一家子将时间调整好,期待着第二天的行程。早上八点不到,我们就步行来到了毛爷爷的故居,没曾想那里早已人山人海,远比我们想象的游人更多更热闹,想要身临其境地感受下伟人生活气息的人还源源不断的来在路上,我们内心一阵疯狂。

跟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花了一个小时游完了全部的故居行程,我们也给妈妈拍了很多不同场景不同角度的照片,想要妈妈留个念想。妈妈兴高采烈的说,儿时的梦想,终于在几个小辈的帮助下完成了,真是太开心了,这辈子都觉得没有遗憾了。我想,不光是妈妈那一代人有很多的不舍,而且我们这年轻一代人也有很多的不舍。因为他从韶山出生、读书求学到参加革命,再到建立国家、治理国家的一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早已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模范,在内心生成一股力量,激励我们前行。

毛泽东爷爷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峥嵘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设新中国艰苦奋斗的历程,都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铭记历史,感恩前行,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我们年轻一代人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参加过革命战争,没有体会过那些枪林弹雨的血雨腥风的日子,可是,历史是残酷的现实的真实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将中国精神发扬光大,将中国力量续写下去,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毛泽东爷爷虽然远去了,但是他一切以人民为重,心心念念不忘人民,做人民的勤务员,为人民服务是一生的追求的精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其实,我们都来自很平凡很普通的工作岗位,可能更多的还是想养家糊口,但在这之余,我们更要懂得提高自我的履职本领,真正做到在岗位上守责、负责、尽责,这也是一份努力和付出。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可以感受这个温暖的世界,纷繁的人生,阖家的团聚。而,毛泽东爷爷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光自己投身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他的六位亲人也是为民捐躯付出了一切,临了,两袖清风,没有一分钱存款,没有一套高档服装,没有一件金银珠宝,没有给子女留下一分钱、一间房、一亩地。

可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离不开毛泽东爷爷等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艰辛付出,是我们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的人,我们要带着这份崇敬,走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属于我们国人自己的足迹,书写更加华丽的篇章。(江亲莲)

致敬的文章2:向那抹橙色致敬

文/宋驰

一声长鸣的汽笛,驱散清晨弥漫的江雾,红日款款升起,迎来又一个晴朗的日子,橙色的身影开始忙碌。回想起刚来船上工作的那几天,很不习惯,于是经常制造借口往岸上跑,直到后来穿上了那件橙色的工作服,一颗浮躁不安的心才渐渐沉淀下来。

有人说,我们的工作服和建筑工人的服装一般,戴个安全帽就可以混进工地;也有人说,我们穿上工作服后与马路上的环卫工人一样,只是没有拿着扫帚扫垃圾而已。不管他们怎么说,唯有在船上扎实工作过的人才会明白,我们同那些人一样,默默地为国家发展做着贡献。而这身橙色,更是一种温暖、一种守护、一种责任。

橙色是一种温暖。它是驻船领导的诚挚关怀,是船长、大副在一旁的帮助和教导,是同事在背后的热情鼓励与支持。这橙色,使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工作,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使看似平凡的工作,做起来意义非凡;使看似简单的工作,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橙色是一种守护。不管白天黑夜、也不论严寒酷暑,365天里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紧急状况和风险,而橙色都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橙色都不会放慢手脚。橙色,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忠于职守。

橙色更是一种责任。船上工作很辛苦,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伴随的始终是震耳欲聋的噪音、刺鼻的气油味、机器的震动、船体随着风浪的摇晃等等,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大家满怀激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着。这橙色,遥望着对岸的繁华,坚守着船上的寂寞,以赤诚之心,切实保障着长江航道的畅通与安全。

这美丽的橙色,经住时间的考验,继承着老一辈航道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发扬着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使我们风风火火地战斗在万里长江之上,默默无闻地翻滚在长江的风浪里。

让我们肃然起立,向那抹橙色致敬!

致敬的文章3:以书致敬母亲

文/善化

向母亲致敬有多种方式,而著名主持人王芳以畅销书《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致敬母亲。她个人的成功正是得益于母亲的教导,而身为一名8岁女儿的妈妈她又用自己的智慧和开阔的视野找到了一系列适合孩子教育的新方法。该书上市3个月以来,销量突破30万册,王芳创下了同时千群34万妈妈在线的微课讲课记录。她的微课和教育理念深受新新家长欢迎,方法成为她送给全天下妈妈最好的教子礼物。

主持人王芳的母亲是中学图书馆馆长,家里藏书也特别多。受母亲影响,王芳从小就爱读书,可以说母亲的这份工作让王芳近水楼台先得月,给了她很多知识上的补充,扩展了她的知识面,让她受益终身。

母亲对王芳的要求很严格,曾经因为偷拿一个苹果让她写检查。“写完之后贴到门上,贴了好长时间,我觉得特别丢人。很久以后,我妈收拾家的时候还找到了那份检查,上面有汉字还有拼音。”在妈妈的严格要求下,王芳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她要求我东西从哪里拿就放回哪里,所以我很少丢东西,因为我永远都记得这东西在哪儿;她告诉我很多生活窍门,比如说衣服要怎么放怎么叠洗的时候才方便。”

王芳是一名职业谈话节目主持人,每年要录制1000期节目。成功的个人经历并没有让她自得,反而以亲和、接地气的个人形象为观众喜爱。在她的人生道路上,一直牢记着妈妈说过的两句话,“我妈从小就告诉我靠谁不如靠自己。她老说咱就是一个普通家庭,你靠我们是靠不上的。除了这句话,她还告诉我鼻子底下长个嘴,不懂就问。所以我从小嘴就比较甜,受的委屈就少一点。我觉得我妈的两句经典名言都给了我特别大的人生启发,她给我的那些东西确实是无法替代的。”

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王芳发起成立了“第一训练营”,把她独创的近百种教育方法——行走教育法、神奇记忆法、道歉课等,都毫不吝啬地分享给每一个孩子和父母。她认为,爸爸妈妈天天向上,孩子就能笑着长大。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她最希望给予孩子的,恰恰是感恩、善良、尊贵等与情商相关的品质,以及弥补目前学校教育缺失的记忆方法、行走、时间管理等等。

致敬的文章4:和春风一起向你致敬(外二章)

文/张少恩

春天来了!

我盼你凯旋的笑容,凝眉的花抛弃了独愁。

万物复苏,大地继续它的宏图大业,穿过你肩头的阳光依然照耀着我们生机盎然的国度。披星戴月的花枝预约甜美的果实,丰饶的年景。芳香的月光回到温馨的湖畔,爱意浓浓的窗口。

从此,不管别人唤你什么,我都叫你最美的天使,我和春风一起向你致敬!在你归来之时,我还要悄悄地把一簇热烈的花放在你的门前,不留姓名,只有芳香的感动。

我祈求上苍永远赐福于你,给你安静的日子,给你金凤花的早晨,紫罗兰的黄昏,钻石般熠熠生辉的夜晚!

飞去的天使,翻越苦难的劫波,平安归来。“无须证据便会相信可能的幸福与你同在。”

海潮中升起云霞

宇宙涌出曙光的大潮,星辰的泡沫被柔软的沙滩吸收。呼吸迎着蔚蓝的风,滚滚的波涛开辟新的梦境。

又一次蝶变、羽化。

苦难通过滴血的伤口,长出绒毛的翅膀。海潮一如既往,升起的云霞,烈火金刚。

地球不会毁灭,

我们拒绝末日,

世界依然蓬勃地在场。

风吹散人们心头的阴云,鸟鸣让灵魂欢喜,万物都有自由的渴求,集体的礼仪是敬畏和尊重,它们是我们高尚的生活所在。

永恒兼容的襟怀,轰鸣的涛声是倾听的豪饮!

大海,源源不断地为人类输出它的思想,它的眼里只有变化的事物,星空的繁荣。

破了孤闷

那些可爱的事物数不胜数……灵魂、希望、连翘、毛毛雨和寂静我都拥有!

忆念、心声、沉思……

生命与辽阔的天空相配,与闪耀的星辰有相同的血型。露珠的眼神我懂,斑驳的影子说阳光在场。脚步,灵魂有力的足音,星辉的嫩蕊勾起向往。风信子开了,与我的心灵秘密沟通。一只蝴蝶率先垂范为春天献计,它的本事大于弥漫的烟云。

梦醒——

吐芽的种子破了大地的孤闷!

致敬的文章5:向一棵榕树致敬

文/黄明聪

满目苍翠的雷州半岛就像一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这块太阳热吻的地方,长夏无冬,树木葱茏:有枝繁叶茂的红豆树,有高大葳蕤的白玉兰树,有婆娑起舞的紫荆花树……还有一种被誉为南粤大地的代表树木——榕树。

去参观官湖村农民别墅群时,途经乌塘村,有人提议到该村去观看一棵远近闻名的奇树,我们就拐车前往。

这棵树就长在村口的祠堂边,离村口不到200米,它的树型很特别,由五株气根支撑着它的树干并形成一个拱型。而普通的榕树则以树干为主,然后才长出气根,这种主次颠倒的榕树我第一次见到。几位朋友观摩后称奇不已!有的说这棵树像一棵造型别致的盆景,有的说像一把倒立的巨伞,有的说更像一座天然的树屋。

“是的,这棵树原先的位置就是一座小屋。”我们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上了年纪的阿伯,热情地自我介绍说他是该村的村长。于是,老村长便娓娓道来这棵老树的身世——

老村长说,这棵榕树的树龄大约一百年,原先这里是一座土地庙,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屋顶上长着一棵人头高的小榕树,村民怕它长大会挤破屋顶,于是把它砍掉,无奈不久又长出新枝。

若干年之后,村民发现这棵树越长越旺,大有压垮屋子之势,而村民最为担心的是树大招风,总有一天会被台风刮倒。可是一百年过去了,这棵榕树不知经历了多少场台风,特别是1954年那场百年一遇的强台风,村中大多数老树都被拦腰折断,而这棵榕树却安然无恙,村民却意外发现一个秘密,原来这棵老树已和那座小屋连成一体,老树用它的气根把土房子牢牢地固定在一起。

本以为榕树和土房子是这样永久相安无事的,不想一场意外的火灾却把土房子烧得坍塌了,屋顶的瓦面也被烧得荡然无存,只留下一棵被大火烧枯且面目全非的老榕树。

村民抱着侥幸的心理看待这棵老树。有的给树浇水,有的建议移栽,更多的建议砍掉再植……最终这棵老榕树仍是岿然不动。

有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第二年新春伊始,一场淋漓的春雨过后,村民惊奇地发现这棵老树又起死回生了,而且长得更加茂盛……

众人听到这棵老树的经历后,不觉钦佩之至。站在村长身旁的老郑忽然有所感悟,他说,这棵老树的经历实在太感人了,或许我们能从中获得某种启示。

这时,老郑忽然诵起一句名言来:“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从薄冰履过。”众人听后不禁击掌点赞,并向这棵榕树深深地致敬!

致敬的文章6:向大北方致敬

文/路也

黑龙江松嫩平原的地理特征酷似美国中西部大平原,蓝天、白云、田野、河流、湖泊、石油磕头机、永远的地平线……视野一望无边,车子开在公路上,开在田畴之间,有一种坦坦荡荡的流畅。车子一直开着,那真是有“在路上”的感觉。

去年晚秋时节,我和一位女友结伴一起飞去看望那里的一位朋友。朋友的母亲刚去世不久,他回乡为病危的母亲送终并服丧。我们到达的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闻讯赶了去,三人行变成了四人行。

朋友家的房子位于那个村庄的最前面,隔一条马路,就是无边的稻田。稻田绿中带黄,黄中带绿,据说马上就要收割了,在明晃晃的阳光下颜色特别明丽。稻田的垄沟里间或生长着一些水生植物,有芦苇、香蒲、小水毛茛,它们在秋风里支撑着最后的想法。那片稻田面积可真大啊,它的西侧有一条小路,直接从稻田穿插而过,可以一直通向很远的南面边界。那里有这位朋友当年上过的中学,他从那里考上大学——那可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我们几个人,有时加上朋友那寡言的父亲,每天黄昏,到那条横穿稻田的沙土路上散步。大家都已经穿上了毛衣和厚外套,看着无比鲜红、无比硕大的夕阳一点一点地在西天滚落,一直滚落到旁边那个县城的背面去,于是天黑下来。我们返回到了家中,晚上的气温明显降低了,待到早上起来时,田野里会覆着一层白霜。夜晚是用来坐在窗前聊天喝茶的,有所谓围炉夜话的意味。其他三个人喝热茶的时候,我则抱着一只塑料瓶子喝凉水,很多年来我一直如此,无论天多冷,我都喝凉水和冰水,我身体中有小火苗,必须冰镇下去。记不清交谈了一些什么,总之要说话说到筋疲力尽,说到东方既白,才肯去睡觉。交谈的内容并不重要,交谈本身才重要。围坐在一起夜谈,夜晚是温存的,这时交谈更有相互抚慰心灵的感觉。那幢因为亲人去世而有些气氛阴郁的宅子,因为有朋自远方来,空气暂时明朗起来了。大家都不提那刚刚去世的人,似乎想借此暂时转移一下朋友的哀痛——这哀痛无法回避,无人能替代,它将一直持续下去,它不会消失,当它终于在时间里减弱时,也不会消失,它会变成别的事物。

晚上终于睡下时,窗外偶尔会传来重型卡车开过的声音,那声音里有一种令人担忧的成分,让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加速的时代。那一大片美丽的稻田,那稻田里的水生植物,不知还能保留多久。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一直保存在这里,但不知还能保存多久。

朋友家院子里有两棵李子树,一棵结着红果,一棵结着黄果,伸手就能够到,直接放到嘴里吃了。还有小菜园,在屋宅侧面,是那几天我们重点光顾的角落,豆角、茄子、西红柿、小白菜,它们全都是一副即将卸任的模样。院子外面的墙根,还生长着菇娘果,比我小时候在自己老家田野里摘到的可是体积大多了。除了自己摘,还在路边买了很多,那几天我们不停地吃菇娘果。

从朋友家的宅子往北去,穿过村庄,到了村庄的后面。别人家的庭院里的向日葵不胜秋风,把脑袋低垂,像在悼念什么。有一条泥巴路通向远方未知的地方,泥路已经干了,路面上有沉重的车辙,路两旁的白杨树高大粗壮,把天空撑起来,直指云霄之上,那无形的屋宇,仿佛一座盛大的教堂,这里的天空真高啊。某天下午,我和其中一位女友在那条泥巴路上跳舞,动作是自己现编的,在我就是胡蹦乱跳而已。人生越是灰暗和悲伤,越应该跳舞,越不应该放过热泪盈眶和欢笑,生命不能放弃热情,是不是?

一天下午,我们四人一起穿过县城,去了不远处的松花江。江畔很安静,路面空旷,几乎没有人。丰水期已过,江面是平静的,偶见挖沙船在江面移动。我们去看望的那位朋友,据说当年就是从这条江上乘着船去上大学的。这听上去太令人神往了,仿佛发生在民国,充满了故事,听起来恍若隔世。这条江发源于长白山的天池,它跨省流淌到这里来,承载了一个人最初的青春。

松嫩平原进入深秋了,风吹在脸上,充满了凉意,恰如人到中年之“天凉好个秋”。然而,中年何妨?中年再往后,又何妨?甚至,面对死亡,又何妨?

离开的时候,依依惜别。朋友随后也将离开他的村庄,离开这个已经没有了母亲的大宅子。他的这次离开跟以往任何一次离开都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似乎是一种永远的离开。

车子又流畅地行驶在大平原上,那是无遮无拦的辽远——人生其实也是可以如此辽远的。飞机晚点四个小时,本该下午两点多起飞,结果却晚到了黄昏六点多。飞机飞起来之后,我恰好从舷窗望出去,看到了落日,从半空中看它,跟从地平线上看它,还是不太一样的。此时此刻,它如此艳丽、如此磅礴,它完全有一种不要命的气势,似乎在给大半个天空输血,令人目瞪口呆。

我们呆在那里的那个村庄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它肯定是有一个名字的。在那里长大并从那里走出去的那位朋友从来不愿意叫它现在的名字,而喜欢叫它过往的名字,一个已经消失了的名字,据说过去这里曾经叫:恰博旗——现在百度上压根就搜不到的一个名字。

后来我写了一首诗,把地名写到诗的标题里去了,以纪念这次远行,纪念人生旅途中的温情,同时向大北方致敬。

致敬的文章7:致敬爱的老师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禁不住的想起您。想起您那和蔼的笑,想起您那一丝不苟的讲解……现在的您是否还在电脑前备课?是否还在想着怎样给我们鼓励?我想,现在的您一定丝毫没有发觉,月光早已悄悄爬上了您的肩头。在不知不觉中,那如雪的银色,也爬上了您的鬓角……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您还记得吗?上课时,面对我们,您不厌其烦地耐心教导我们;下课时,您陪着我们一起玩耍,一起欢笑;放学时,您又留下几位同学补课;当您回家时,却已经是华灯初上……老师,您那样的呕心沥血,可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却时常惹您生气。对于这些,您也是那样的和蔼,让我们十分羞愧。

老师,您常说,您是园丁,我们是树苗。只有通过园丁的修剪,小树才能长得笔直。渐渐地,我们这些小树长得越来越高,而您依然是用慈爱的目光望着我们。

老师,现在的您,是不是还在面对着八十多个调皮的学生?他们有没有惹您生气?

每当我望着浩瀚无边的夜空,望着那入水的月光,便会想起您来。那月儿时满时兮,像是您明亮的眸子。我们进步的时候弯弯地,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看得我们心里像吃了蜜似的。当我们惹您生气的时候,便盯着我们,看得我们会禁不住低下头去,向您认错。而您的眼睛,也慢慢地变成了月牙。呵,那月儿就是您啊。不像白日阳光的刺眼,而是柔柔的,轻轻地,哄着我们入睡。那轻柔柔的月光,洒在熟睡了的我们的身上,不正是您在抚着我们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您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我们永远都将会铭记在心中!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致敬的文章8:向甘地致敬

文/毛自平

甘地是爱与善的化身。

当我认真地读完手中的这本《影响到人类文明与历史进程的101位世界名人》时,感触颇多,但最让我佩服与敬重的还是印度“圣雄”——甘地。

1869年10月2日,莫汉达斯·卡兰姆昌德·甘地出生在印度本部卡提阿瓦半岛的波尔邦达尔土邦。甘地家族信仰印度教,世代经商,到了甘地祖父和父亲时开始涉足政治,他们都担任过波尔邦达尔土邦的首相。

不要以为被称为圣雄的甘地是个天才,他并不是天才,小时候的甘地智力迟钝,记忆力不好,成绩平平。尽管他并不出众,但有一样东西却与众不同,那便是他心中充满爱与善,拒绝暴力。甘地内心非常善良,乐于助人,乐善好施,15岁那年,有一次他为了还债,从哥哥的手镯上偷了一点金子。事后,良心发现的甘地备受折磨,于是他便给父亲写了一份忏悔书,恳求他的宽恕。让甘地意外的是,当时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并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反而被甘地的真诚改过深深感动了。看着父亲晶莹的泪珠滑过双颊,年轻的甘地深深体味了爱的力量,同时,他也被父亲慈爱的珍珠般的眼泪,涤净了心灵。

正是在父亲爱的力量的感召与自己内心向善力量的推动下,甘地不断用爱践行着自己儿时的诺言与梦想。因为甘地的活动,许多印度人也被感染了,他们不断将爱的思想向人们传播。甘地为了推动印度的民族自治运动,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三次入狱,他主张“非暴力抵抗”,倡导“非暴力不合作”,使印度反英斗争具有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影响深远,最终印度获得自治。

向甘地致敬,因为爱与善的力量是无穷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