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第一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第一散文1:第一根铁丝
文/陈亦权
在我13岁的那年,我家里要盖房子,盖房子要用到许多细铁丝捆绑钢筋,施工的师父给了父亲一捆细铁丝,要求父亲安排一下把它剪成15厘米长的一段段,父亲把这个任务布置给了我。我虽然小,但这点活儿我还是可以干的,我马上找来一把尺子,压住15厘米的地方剪下了一段铁丝。
我应该也算是比较聪明的,有了这第一段铁丝做参照,我就不需要每一段都用尺子量了,只需要把每一段都剪得和第一段一样长就行了。大约剪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把那捆细铁丝给剪完了,但我一数,不对,只有187段,根本不足200段,我问施工头说:“没有200段,只有187段呀?”施工头一皱眉,走过来看了看说:“不可能,这里是30米铁丝,15厘米一根,刚好可以剪200根,你会不会量错了?”我不屑地说:“怎么会呢?我先剪了一段15厘米长的铁丝,然后每剪一根都用它做标准,怎么会弄错呢?”
施工头皱着眉头,没说什么,他把那捆细铁丝拿在手上,然后朝地面上戳了几下弄整齐,确实长短很一致,他拿在手上端详了几下说:“不对,我感觉这里不止15厘米长!”说着,他用尺子一量,顿时哈哈地笑了:“难怪,这里全是16厘米长的,看来是你剪第一根的时候就弄错了呀,所以导致后面的每一根全部出了错!”
我顿时羞红了脸,不是我剪错了,而是在我剪第一根的时候就量错了,最后没办法,细铁丝不够,父亲只能重新去镇上买。
说起来,这当然只是一件小事,无论是我的父亲还是当时的施工头,可能都早就已经忘记了,但对我来说这却不是一件小事,特别是在我长大后,随着阅历一点点增长,现在再回过头去想当初那件事情,我经常会得出这样一种感悟:一个人,如果你眼中的一切人与物都有问题,那么肯定是你自己出了问题——检测的标尺不准确,当然全世界都不会合格。
第一散文2:青春遗忆(第一辑)
文/温柔一剑
还是一个人,坐在这有些窒息的角落,望着窗外阳关下的世界,回想着曾经,不太遥远,就是将已逝去或者说已经逝去的四年。
已经有些淡忘了,那一年,我究竟是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情走进了大学,似乎充满着自信与坚定,而今回首时,顿觉错过了、失去了太多。
四年里,大多时候,都是孤单的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某些不尽人意的想法,总觉得自己与别人无关,自己只是自己。没有必要和谁搞得很近很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我似乎是一个人就这样走过了四年,也就在离开的一刻,才觉得自己活得有些可悲。
在某些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忘却了什么一样,还能找回吗?四年的春秋易逝,也已逝,我也只有站在这与它交接的地方和时间点回望。
那年似乎只是单单的怀着某一种想法,单纯的可怜。似乎在原地就已经忘了自己的存在,忘了去看看风景,只记得和别人对着干的时间掩盖了一切,总有太多不满,总觉得很多都是浪费,很多都是与我无关。
每次在宿舍都睡不好的时候,觉得是某某打扰,可我忘了,四年的交情究竟算什么?算什么呢?我笑了,原来那只是自己孤僻的看法。一个不想伤害别人的人,总会在不觉之中伤了自己和他人。没有停留过,也没有认认真真的想过,只记得书中的滋味的甘甜或者游戏世界的美妙和爱情剧里的美好。
或喜或悲,或努力或放弃,或堕落或拼搏,或安静或喧闹,而今我只能选择一种方式,那就是看法,对过去对未来。当旁人说,这个孩子有些单纯,还很单纯的时候,我对孩子和单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原来我还只是个孩子,还没有起步的孩子,还充满着幻想,充满着无知与迷茫。
这个城市,我只是来了,我来的目的好像只是为了寻找前途,可前途不是用来寻找的,一直没有想起,原来我忘了最美好的东西,人们都将它称作友情,而我一直没有明白它的含义,现实的意义。
孤独的时候我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我一个人,一个人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一个人去玩耍,我告诉自己,我只是一个人。现在终于明白,我没有离开那个集体,他们一直在,而我只是太多的不满和现实不断的冲撞,搞得自己满身伤痕。
除了亲人,没有人因为想起了我而给我打电话,或者说这是一种对自己来说不大可能的事,其实有那么一些电话,可是我忽视了,这样,也就在2013年的某一天我醒来了。只是在一段应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时间里,我没有那样做,但我也知道,有人比我更严重。
算是自我淘汰吧,只笑自己简单的连渣都没得掉,回想那些像幼儿一样的观念。我在想,我终将从这儿离开,我将与这儿无关,真的无关了,本来可以有更多笑语的时间里,这个人多了更多的落寞和哀愁,一种煎熬,把我都熬的精神不振。
说出来是一种笑话,写出来是一种醒悟吗?我有了写的心情,我就写了,而且要写的尽可能好一点,这尽可能只是一种含糊的蓄意,就像我曾经或者现在想,我要尽可能做得好一点,这有些像一个处女想保持自己处女之身的意思,可是我和现实结婚了,那想法变成了一定。
这个人是傻的可爱,傻的天真,傻的竭力厮底,至少在过去的四年里还没有在这四年以前的那四年里过的好。
丰满的理想总会被骨感的现实消磨,现在,我要做的已经不会那么完美了,也就不会丰满了,我瘦了,也黑了,现实,是不会让我吃饱了撑的去睡觉!
对于爱情,我只得益于这毕业季,这让我的改变比任何东西都奏效,坚持到现在对我这个人的改观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力,现在的一切和昨天都有不一样了,那个事物你都会参与竞争,这对你的意志力是考验的,想要幸福就得经得起考验,想要幸福就得经得起流言蜚语。
曾经也在教室,也在宿舍,也在操场,目送着所谓的美女(因为她穿的美),当然,别人未必觉得那真的是美的。现在看来,平淡一点、简单一点、生活的充实一点就很美了。对了,那都是自己的想法左右了自己,没有经得起别人的想法,自私的认为只要自己觉得美,那就是完美无瑕。现在我笑着说去你的完美无瑕,顿时云开日出,我的世界一片清明。
也曾哭泣,一个长夜未能入睡;也曾空虚,好想找个美女陪伴;也曾颓废,在某个角落里憔悴。我也曾站在秋阳里看着路边的行人,看着他们的举动,听着他们的言语,踩着他们的心思,也曾去某个荒凉的地方幻想这里是不是会有你的出现,也曾一个人莫名的想哭,一个人突然走了好长的路而不知要干什么……
曾跑完步,在路边的栅栏上坐下,望着看不见星星的夜空,真奇怪,这地方我好像没见过星星。
无论如何,我已经在这个起点上了,那些岁月只能笑看或者默看!
这些年下来,眼睛不行了,所以没办法认真的站在马路边上寻求性感,也没有时间去玩自己爱玩的魔兽,更没有时间去空虚和落寞,只求好好的把即将逝去或者到来的日子过好!
第一散文3:水仙开花
文/董行
水仙是我养的第一盆花。那棵水仙本是朋友送我的礼物,平时也没有太过在意,只是常常浇些清水,放在太阳下暖暖地照着,也就开出了花。忘记是哪一天了,去看水仙时,竟发现它长出了十五个花骨朵,虽称不上奇迹,却也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这其貌不扬的小东西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
白色的花,散发着阵阵幽香;金色的花心、修长的花茎、弯成彩虹形状的叶子;还有花的根,长得很舒展,蜿蜒盘曲,几乎布满了整个水盘。我用白色的瓷盘来养水仙,好像其他罐子什么的都不够温柔——我怕伤了水仙细细长长的根。
水仙开在清水中,犹如沐浴的少女,亭亭玉立。周敦颐在《爱莲说》里称赞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我想,用在这里形容水仙应该也是恰当的吧?
有时候觉得,水仙看似柔弱,却也是很坚强的植物。曾经因为忙加上粗心,一个星期左右都忘记浇水,米白色的根已经干得像是从地里挖出来的人参须,可浇上水两天后就开出了典雅的花。水仙的幽香更是让人折服,清凉悠远而不刺鼻,不似玫瑰那样香气虽然浓郁却有些许庸俗。
可是谁能想象,这美妙有时是会致命的呢——水仙碱,是剧毒的东西。
水仙是高贵的,因为它有感情,懂得感恩,这种感恩甚至超过了人类。你给予她一潭清水,她就会很感激很知足地开出白花,放出幽香来报答你。而人呢,又有谁甘心在一盆清水中开花呢?人,大多有着贪婪的本性,有时是奢侈的需索,常常难以知足,也就常常难以快乐。
每一朵水仙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有着她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诗,自己的乐章,自己的感情。水仙在撑破骨朵外膜的束缚,张开羽翼,成为一朵美丽的水仙花的时候,就被赋予了灵性。她是天使,不羁的天使,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只是默默地汲取,然后默默地展现,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她都会昂着高贵的头颅,开花,凋落。
水仙的败落也让我感动。
水仙在凋落之前是坚挺的,哪怕枯萎得不成样子也依然是高高地昂着头的,乳白色的花瓣已经浅浅泛黄却依然保持着刚开始的样子。然后有一天,就如同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儿女操心到灯尽油竭一般,花朵突然怔怔地落下了,就那么落下了。我仿佛听得到那细脆的脖颈终于支持不住折断时那轻微的咔嚓声,就像一位母亲再苦再累也不会把自己疲惫的一面留给儿女,而当实在支撑不住倒下时,心里出现碎裂时发出的声音,仍是留有遗憾,却明白已经尽力时发出的叹息。
第一散文4:招工记
文/张之沪
19岁那年,我遭遇人生第一道坎。
参军、招工,同在秦岭北麓小曲村插队的知青相继离开,集体户走得只剩我一个。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我独自坐在知青房门槛上,看着橘红色夕阳慢慢落下,心里充满凄凉……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积极行动——到县里打听招工消息。小曲村至县城往返近百里,不通班车。我公式着脸找队长,说要借自行车。小曲村是个穷村,自行车是稀罕物件,有车的人家轻易不外借。队长苦着脸勉强答应了。
进入县城街道,有谁远远招呼我:伙计,做啥去呀?我认出是外校知青,虽有一面之缘,却不知姓名。我说:没事干,来逛县城。
“伙计去了哪个单位?”
“唉,到现在还没着落。”
对方吃惊地说:伙计心大得很呀!全县知青走完了,你还有心思闲逛!我这才明白:只觉得县城街道上少了什么,原来已往满谷满坑、衣衫褴褛的知青都招工走了!我问他去了哪儿?对方没接话,反问:咸阳一家国营大厂来招工,想不想去?我一听,眼睛都亮了,连声道:想去,太想去了!你认得人?他拍拍胸脯说:跟咱走!
招工组设在县招待所,听了介绍,几个人将我从头打量到脚。我两颊瘦削,颧骨暴突,个子不高,其貌不扬。招工组似乎不中意。介绍人看出苗头,偷偷对我挤挤眼,说:跑了几十里路,屋里有脸盆毛巾,你洗一洗。招工数次被刷,让我学会踩着尾巴头会动。粗粝饮食,山区繁重劳动,使本人体格变得有些怪异:胳膊粗壮,胸肌鼓起,尺八腰围;两侧却大煞风景,根根肋骨清晰可辨,看上去相当悲惨。我脱去上衣,只穿背心,暗暗绷紧上身肌肉。介绍人适时发出惊叹:伙计身体美得很呀!拍拍三角肌,捏捏肱二头肌,嘴里啧啧有声,仿佛牲口市牙行。招工组长脸上有了笑容,问我会不会踢球?大厂爱搞文体活动,知青号准这根脉,纷纷冒充文体人才,我也照方抓药。组长说:这次只招普工,像你这样体格的男知青还有吗?我点点头。一同下乡的三十八名知青,全大队走得只剩下一女两男,同属“箩底橙”,理应相助。我连夜赶回叫来同伴,可怜这家伙体格瘦小,身上又无腱子肉可卖,当场被拒。
数日骑行,两腿沉得像灌了铅,回队上坡时,连车带人摔倒,我找块石头将摔歪的脚蹬砸直。赶上队长从坡上下来,看在眼里,脸当时就绿了。
有了已往被刷的经历,这次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第三天,录取通知来了。我大喜之余有些纳闷:政审为何免了?兴冲冲赶到公社,谁知又起波澜。公社文书阴着脸,厉声说:公社没批准,谁让你走的?!你既然本事大,就再弄一个招工指标,能弄来,你走;弄不来,你走不成!说完再不理我。我气得发昏,却无可奈何。出了门,看见墙上标语,想起公社正在开会,赶紧去找同队的大队支委。老孙一听,领我去找公社书记,危言耸听:小曲沟集体户走的只剩他一个,招工又不让走,这娃不会做饭,饿死咋办?当地男人多不会做饭。看我两眼眍公式、神情憔悴,估计是真怕知青饿死,公社书记开恩放我一条生路。
知青对插队之地感情特殊,在时只想走,走后常怀念。得知小曲沟人畜饮水遇到困难,我立刻向报社领导汇报,祝总、董记随即前往调查,消息很快见报,引起县里重视下拨专款。老孙患脑中风,晚景凄凉,我知恩图报,送钱送药。
寻找进厂的引路人,成了我的心事。不久前,才打听出他叫刘文安,市二中初六八届学生,为人义气,性格豪爽,无奈天不假年,十多年前因病去世。仁者不寿,令人扼腕!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因政审招工被刷,只得去了一家县办企业。自己运交华盖,却不忘拉别人一把,这就是知青情谊!此生仅见过两次的朋友,我不说永别,因为我们终将在另一个世界再见!
梦中,我又回到尘土飞扬的小县城,远远看见他神采飞扬地走来,大声向我招呼:伙计,弄啥去呀?是夜星光灿烂,春风醉人。
第一散文5:舌尖上的东溪
文/何君林
素有“川东第一山水古镇”美誉的东溪镇,位于綦江区南部,渝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210国道等纵贯全境,是重庆高速公路和铁路直达的古镇。古镇历史悠久、环境独特、民风古朴、文化丰富、技艺精妙、布局别致,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绝佳之地。
有人说,走进东溪,你便穿越了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风云;走进古镇,你就能欣赏到唐诗宋词的优雅意境。事实上,东溪人也总是在各种场合呼唤:“千年古镇,五美东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溪欢迎你!”“寻千年美文,览古镇美景,品东溪美女,尝非遗美食,饮岁月美酒。”
于是,听到呼唤的人们,便怀着一种好奇心,纷纷投奔东溪而去。当你按照东溪人的指引,追寻了千年美文,游览了古镇美景,品评了东溪美女,畅饮了岁月美酒,一定不要忘了品尝独具风味的东溪美食。因为,东溪豆腐乳、东溪黑鸭、东溪辣椒、东溪花生、东溪米黄瓜等特色美食一直在静静地恭候着你。
东溪腐乳:非遗美味等你来
在东溪,说到当地的特色美食,人们首先想到的无疑是东溪豆腐乳。事实上,当地一直传唱着这样一首民谣:“东溪霉豆腐,有它就有我;闻起臭来吃起香,三天不吃心发慌。”从中不难看出,东溪霉豆腐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而民谣中的“霉豆腐”,其实就是东溪豆腐乳。
据记载,东溪豆腐乳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太宗时期。1300多年来,人们一直保留着生产这种豆腐乳的传统工艺。而东溪豆腐乳的制作技艺在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东溪腐乳又获得重庆市首届“名特产品”称号、中华老字号始创产品时尚创意大赛银奖,可以说是声名远播,已经成为古镇的一张响亮名片。
关于豆腐乳,很多人都不陌生。常常在喝稀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佐以豆腐乳,原本寡淡的稀粥由此就多了一种别样的味道;而在吃羊肉烫锅之类的时候,豆腐乳更是成了沾料碗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因为有了豆腐乳作沾料,人们担心的羊膻味便无影无踪,且格外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妙滋味。
应该说,在东溪古镇,东溪豆腐乳的食用方法没什么特别之处,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在烹调时作为调味料使用,当然还可以作沾料。但令人讶然的是,当你提出想品尝东溪豆腐乳的时候,店家会热情满满地问你要微辣的还是红油、茴香、五香、原味的,让你一下子无所适从,想不到这里的豆腐乳口味居然如此丰富多彩。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地人会自豪地对你说:东溪豆腐乳的口味丰富只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是,你品尝东溪豆腐乳,就是在品尝非遗的味道,是在品尝传统手工的味道。
其实,望着眼前光泽照人的东溪腐乳,你早已口舌生津,已经控制不住自己,那就不管不顾地举箸品尝:细腻而略带微糯,酥软鲜嫩,清香爽口,当真回味绵长……那一刻,你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仿佛回到了古朴的传统烟火当中,并在心头呼叫:这才是传统的味道,才是古镇的味道!
是啊,东溪豆腐乳是传统农产品手工酿造的典型代表,至今仍沿用传统的石磨黄豆、豆浆豆渣一起沸煮的熟浆工艺,从黄豆浸泡到磨豆、煮浆、豆渣分离、点浆、装箱、上压、切块、摊凉、接毛酶发酵、制曲、封坛等需要30多道工序,并且大部分工序都是依靠人工操作完成。
据介绍,酿制东溪豆腐乳,选用的是东溪盛产的黄豆,成浆浓度高,做出的豆腐坯,表面光滑,有弹性。制曲做豆腐乳坯子的辣椒,则选自当地所产的小米辣,色泽鲜红,味道鲜美。在调味装坛后,需用石膏封口,窖藏6个月。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豆腐乳,味道醇正,咸淡适宜,口感细腻化渣,入口即化,把豆腐乳特有的鲜香发挥到了极致。
用现代的话说,东溪豆腐乳富含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等矿物质、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价值极高。可以说,无论是从营养角度,还是从口感角度,东溪豆腐乳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美食美味,值得腐乳食客的喜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你品尝过东溪豆腐乳,当你离开东溪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那种回味绵长的感觉会一直追随你,会催促你再次投奔东溪而来。
东溪黑鸭:香喷喷的古镇味道
在古镇东溪,作为非遗美食的东溪豆腐乳,虽然让人食之而回味无穷,但却无法填饱肚子。换句话说,东溪豆腐乳只能满足口之欲,却不能满足腹之欲,就跟古镇的美文、美景一样,不能解决饥肠辘辘的问题。
怎么办?热情好客的东溪人会主动给你推荐万寿广场旁边的杨狗烧腊、马路边的霸王兔、黄荆豆花等等。当然,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古街的刘氏黑鸭子,因为它是东溪黑鸭的代表。用他们的话说:人家刘氏黑鸭子上过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味道》栏目,已经传承了4代人的手艺,味道绝对正宗,价格也不贵。
应该说,吃鸭肉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科技分析,鸭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消化高,容易被人体吸收;鸭肉中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能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抗衰老;鸭肉中蛋白质约为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鸭肉中的脂肪适中;鸭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烟酸,它是构成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之一,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有保护作用。
尽管现代科技把鸭肉的成份和营养价值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在大众眼里,鸭子远非山珍海味,不过是普通的肉类食材,要变成美食味并不容易。天下人都知道“北京烤鸭”的美味,但那毕竟是京城,是首都,把鸭子弄成一道美食并不令人惊讶。不过,当你尝到东溪黑鸭子后,会由衷地感慨:其实美食并不只在京城,它还在偏居大西南的东溪古镇。
作为东溪黑鸭的典型代表,刘氏黑鸭选当地天然喂养的优质农家鸭子,配以多种名贵纯天然香料,用老卤汁,采用科学配方、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肉质细嫩,入口化渣,回味悠长的特点,是典型的三高(高质量、高磷脂、高硫水化合物)三低(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营养食品。吃刘氏黑鸭,席桌上是清一色的鸭类食品,主菜是卤鸭子,还有什么卤鸭肝、卤鸭胗、卤鸭脚板、卤鸭翅膀、炒鸭杂碎、菠菜鸭血汤等,风味独特,搭配合理,让人趋之若骛,食之欲罢不能。
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通常看到摆上桌的鸭子都是焦黄油亮的,怎么东溪黑鸭却是黑亮亮的?刘氏黑鸭的传承人只会微笑着告诉你,反正通过35味中草药搭配和低温油炸等工序,一只普通的鸭子就变得黑亮了,鸭肉就飘香了。当然,人家还会热情地补充说,他们用的都是纯天然中药香料。卤制过程没有高科技,只是沿用了100年的制作配方和30年的老卤汁,从来不用防腐剂、不用染料、不用人工合成香料,甚至连一点味精都不会加。尤其对食材有很高的要求,要选择肌肉多、油脂少的散养鸭,这样才吃不腻。
确实,黑鸭子色泽黑亮、外焦内嫩,吃起来清香爽口,一点也不让人腻味,只想一直吃到天荒地老。事实上,在古镇你不仅可以走进餐厅吃上现做的黑鸭子,还可以购买真空包装的黑鸭子,直接撕开袋子就可以食用,同样的美味无穷。毫无疑问,当你离开古镇的时候,别忘了带走真空袋里的黑鸭子,因为,你的亲朋好友正等着你带回古镇的美味——那香喷喷的黑鸭子。
东溪辣椒:辣出不一样的滋味
在东溪镇,无论是在一般的餐馆,还是在火锅馆,你都会尝到东溪辣椒的独特滋味。无论是直接品尝从坛子里取出的泡椒,还是食用各种菜品里的辣椒辅料,亦或感受掺有东溪辣椒作底料的火锅,你都能体验到那种特有的滋味。
据介绍,东溪镇气候、土壤非常适宜种植辣椒,有着多年的辣椒种植历史。这里的辣椒生长时间比普通辣椒长,因此皮厚、色红、个匀、硬度适中、油质饱满、香辣兼备,并富有维生素、辣红素含量高等特性。而且,这里的辣椒种植对化肥、农药严格要求,只能施农家肥和有机复合肥,采用粘虫板防治病虫害,不使用农药,保证了产量和品质,深受辣椒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喜爱,所以每年辣椒成熟的季节,前来采购的客商络绎不绝。
近年当地政府将东溪辣椒作为特色产业来抓,已经形成规模经营和特色品牌。目前,东溪已成为重庆市餐饮协会辣椒定点采购基地和陶然居等10多家餐饮企业的原料基地,东溪辣椒占领了重庆80%的泡椒坛子。从这个角度讲,想尝东溪辣椒的滋味,可以不用走进古镇,在重庆主城乃至更多的地方都能尝到。
同样从地里长出来的还有东溪花生,主要产于东溪的柴坝、大榜等村,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口感香脆可口、回味无穷等特点。据当地人讲,不管是不是花生收获季节,都有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购买。东溪花生不炒不炸,只用盐水加秘制香料煮熟,天然阳光晒干即可,味型十分独特。当然,美味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用你的味觉去感受才行。事实上,东溪花生粗看外观很一般,很普通,压根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但是,你还是经不住东溪花生的名声诱惑,还是想亲口尝一尝。第一口感觉生硬,第二口开始,舌头有感觉,直到吞下肚子,才觉得回味无穷,那种绵香就此将你彻底征服。
还没有从东溪花生的绵香中走出来,你就碰上了因其独特的清香、清脆的口感和小巧的个头,被当地人称为“米黄瓜”的东溪特产。据称,东溪米黄瓜开始种植于清初,具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东溪的传统种植项目,属生态农业绿色产品,可作水果生吃,也可凉拌、煮汤,成为餐中美味。最让东溪人自豪的是,同样的黄瓜种子,在其它地方种出来的黄瓜,无论在个头、口感和外观上都和东溪米黄瓜相去甚远,它原有的那种独特的清香味会丢失。所以,要想吃到正宗的米黄瓜,只能跑到东溪的地盘来。
在东溪,当你尝过这样那样的美食,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自古就是川黔商埠重镇的东溪,饮食文化确实丰富多彩。不管是东溪豆腐乳还是东溪黑鸭、东溪花生、东溪米黄瓜,如果你错过了这些美食,就是错过了舌尖上的东溪,你的东溪古镇之旅就是残缺不全的,那无疑是一种遗憾。
第一散文6:稀不为贵
文/林深
一个有趣的定律:第一根白头发,和最后一根黑头发,都会被毫不犹豫地拔掉。一肩乌发,混上一根白丝,教人怎么能忍;两鬓如雪,一根黑发掺在其中,如此格外刺目扎眼,因为少数,因为离群,自然而然,惨遭铲除。如果黑白相间参半的话,一切又会相安无事。
少,于是念念不忘。
如果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某个平静安定的午后,反倒记忆深刻,历久弥新;反之,每日寻常得不必多提,一个又惊又喜的时刻,便会经久不息,时时挂怀。物以稀为贵,连记忆也是如此。
所以,长夏乍凉,深冬初暖,总会给人意外之喜。众声喧哗之时,安静的人,是一枝孤芳,自开自在,让人另眼相看;群起争逐之时,淡泊的人,自有半亩方塘,独收一片天光云影,让人更生敬畏。
不可多得的,就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痒”。长此以往,便会给人错觉:越是稀奇罕见的,越是珍贵,寻常易得的,也就无需放在心上。
山珍海味,稀有且价高,单单只说营养,往往一些普通低廉的食材,就能取而代之。只论健康,一顿家常便饭,不见得就会输给一桌饕餮盛宴。粗茶淡饭,不该比美味佳肴,值得浪费,一蔬一菜,皆可强身健体,一粥一饭,也是物力维艰。平常食物,同样大有裨益。
一叶知秋,人们总是更容易记住第一片和最后一片落叶。第一片落叶,是使者,递上一封秋信,把秋广而告之;最后一片落叶,更像个送行人,把秋日作结,再唤出一个新的季节。至于中间的落叶缤纷,却少有人留心在意。可是秋天,是被落叶一片一片送走的,正如没有一日之寒的冰冻三尺,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春暖花开。每个寻常的日子,从不失意义。
亲情和友情,多半难及爱情那般荡气回肠,可能正是因为习以为常。叮嘱又叮嘱,家人是不厌其烦的,不论何时,他们总有一双臂弯等你。老友也很少信誓旦旦,更不会开一纸空头支票:朝朝暮暮长相见。把酒话茶,也只会偶一为之。相比之下,爱情更令人的心怦怦直跳。可也是事实:亲情与友情,每每更加牢固,纵使平淡如水,也如细水长流。
弥足珍贵的,不在稀少或是难得,而在不忽视寻常、易得。有心寻常的人,每时每刻,诸事诸物,都觉得宝贵至极。
第一散文7:海南侨乡第一宅——蔡家大院
文/杨桃花
去年8月8,我们和父母、哥哥妹妹一家到琼海市一个乡村的亲戚家做客,经过亲戚的介绍,才知道他老家附近有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家大院。
蔡家大院被称为海南侨乡“第一宅”,位于琼海市博鳌镇莫村村委会留客村,建于1934年,是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的一个建筑群落。我们把车停靠在并不宽敞的村口停车场,村民们在一块雕刻着蔡家宅石牌边摆卖着刚摘下来的番石榴,海南人喜欢把辣椒盐洒在切好了一块块的石榴上,那种咸咸甜甜有点辣的独特味道,是海南人的所爱,妹妹随手买了一小袋。我们沿着一条蜿蜒的水泥路前行,在葱郁的林荫中赫然见到一棵八百多年前的重阳木古树,枝干虬曲苍劲,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古树傍边有一间简易的遮阳棚,地下摆卖着一堆嫩椰子,在炎热的夏天,坐在网兜里喝上鲜香可口的椰子汁,是多么的悠哉!
没多远,布满沧桑的宅院出现在眼前,行走在蔡家宅里,人们禁不住被这座保留着快百年原始古朴风貌深宅大院的气派所吸引,更为大院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所惊叹,这是一座青砖大瓦、中西合璧青砖彩墙自成一体的大宅院,由一座庞大而完整的二层楼房组成,外观酷似城堡,内是封闭式的天井,楼下有个小院,仰头一望,二楼上的雕花围栏绕天井一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尽管色彩斑驳,墙上长了青苔和植物,仍不失昔日的威严和庄重,可以看出当年蔡家四兄弟在南洋商贸繁盛的影子,院内房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宅院四通八达,上下连通,还能看出当年的气势,同时也突出了主人的尊贵和地位。引人注目的还有每幢宅院的厅堂都设置了供奉祖先牌位的“公阁”、摆设着雕刻精致的八仙桌、椅子,这些雕刻独具匠心,工艺精良,造型优美,具有海南的风格,蔡家宅内依然保留更多的民族特点,古老的土灶和一堆柴火让人倍感亲切,因为乡村最温情最恬静的时候,就是炊烟飘起的那一刻,如今炊烟袅袅只能是一种永远的记忆了。
我们沿着一道黑暗的楼梯爬上二楼,放眼望去,四周苍翠入眼,宅院安卧在田园和摈榔、椰子树之间,此时,仿佛从中读出古宅曾经的沧桑,听懂古宅久远的悠古回声,感受到古宅的灵魂所在,感悟古宅的内在精神,体会到那种原始的质扑之美,又宛如回到悠悠百年时光。蔡家四兄弟在筹划建这个宅院时,把安全和坚固想得很到位,这就是为什么经历70年风雨,许多老房子都被台风毁坏,惟独蔡家大宅屹立如初的原因所在。
蔡家宅的建筑装饰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屋顶既保留海南民居的屋脊翘头,又大胆融入了东南亚的艺术元素,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明清时期海南侨乡中西建筑相结合的优秀典范,更是中国近现代华人华侨创业的重要史迹之一,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价值。
第一散文8:李家坪往事
文/王家魁
姓李的在李家坪是第一大姓。草堂公社石马大队的李家坪,有个冬老二,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单是他在催社员上坡时的大嗓门声音,大家就不敢不服气。上坡啦上坡啦,还在搞啥子嘛?清早八晨的太阳都没爬起来就能听到他催社员上坡的声音。哪家小孩子哭,就说快莫哭了,冬老二来啦,孩子能立马止住刚扯起嗓子的哭声。
冬老二大名李立冬,家里排行老二,大约是立冬那天生的罢,打我晓得事起,他就是李家生产队的队长。社员们当面喊他队长,背后都喊冬老二。冬老二俨然是李家坪的老大,连几个识文断字的老头儿都要让他三分,到过年了会把写好的对联颤巍巍的亲自送到冬老二门上,基本上还要帮他在每道门上贴好。有时冬老二会左手叉着腰踱着生产队长的步子,站在地坝里右手直挥,声音全队都听得见,说,行了行了,回去回去回去。偶尔冬老二的婆娘会从忙碌的灶屋里出来,带着一身过年的肉香,手里抓一把瓜子放进贴对联的老头儿手里,小声说,他大爷,劳慰你了。
那时我家八口人,挣工分的只有父亲一个劳力。有时母亲能在农活最忙时也上坡去,但是累一天到黑也只算个半劳力。年底分粮食时我们家总是最少的。有好几次大哥大姐放学回来作业都不做,去帮忙剥桐子,一直剥到半夜。两个人加起来能算工分6分。而冬老二还在旁边吆三喝四的,说小孩子剥得太慢啦,算半劳力的半天工分是很便宜了你。所以,冬老二总能在他离开社员时用背影收获无数骂声,不光是我们家的。
冬老二就这么横着主持李家坪的工作,每家每户的日子都被他千篇一律的安排着。那时我觉得生产队长就是最大的官,他能管天管地,还能管每家每户吃喝拉撒睡瞌睡。明明已经天黑,他说月亮马上要升起来了,大家不要急,努一把力把这块洋芋挖完了再回去。于是大家就一起扛着月亮把洋芋全部从土里刨出来,直刨得不少人眼里都冒出了星星。收工了还要把刨出来的洋芋或背或挑的扛回去装进生产队的大屋窖里。社员们扛着自己刨出来的并不一定属于自己的洋芋一边拖着疲倦回去,社员们高一脚低一脚的踩着饥饿回到自己家里。
土地终于分到了每家每户了。冬老二把几块最好的地留给自己,把其余的地按照人头分给李家坪的人了,分完了地他也就结束了自己的权力。李家坪的人居然可以在没有他的吆喝时,更勤快的经营自己的日子,更滋润那些分到自己手里的田地。冬老二的地好,可是他自己习惯背着手喊这喝那的,种起地来最好的地收成居然没赶上分给别人家最差的边边角角的地。他每天吆喝着自己的婆娘早起,从地里收工时他和他婆娘一起担着地里收的那些谷子麦子。但是过年时再没有人来给他家贴对联了。
第二年,生产队长家里不再是唯一能飘出肉香的。李家坪也不再只能听到他大声说话的声音。
第一散文9:比第一更重要的事情
文/积雪草
去朋友家里做客,正赶上朋友在训斥孩子。我第一次看到他发那么大的火,额上青筋暴突,脸色紫涨,余怒未消,气呼呼的样子,有点吓人。
太意外了。在我的印象里,朋友是一个优雅沉稳的人,遇事不急不躁,处变不惊,待人宽容和蔼。怎么对自己的孩子,竟然会如此失态?如此大的火气?
问及才知,朋友的孩子这次期中考试又没考好,不但离他设想的班级第一,年级前五十的想法遥遥不可及,而且比平常的成绩还下滑了一大截,朋友忍无可忍,终于大发雷霆:“念小学的时候,还能考个班级第一,上了中学以后,不但保持不住第一,而且成绩越来越差,这样下去怎么能考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还能考进入好的大学吗?念不成好的大学将来到哪儿找工作?最重要的是,一点荣辱心都没有,争取第一才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事。”
朋友的孩子,是一个十三四岁的青葱少年,文弱,白净,鼻梁上架一副眼镜,他放下手里的书,看了朋友一眼,说:“第一不是最重要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如此掷地有声的话,不禁令我刮目相看,谁知朋友渐欲平息的怒气又被勾起,他拍案而起:“现在的孩子只注重自我感受,根本没有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争第一有什么不好?这么点想法都没有,还能做好什么?”
那个孩子有些委屈,放下手里一本正看的书,很平静地说:“别发火,有碍健康。不是我不想争第一,谁不想做最好的最优秀的人?说不想那是自欺欺人或者大脑短路,可是根本不可能人人都拿第一。你也看到了,我每天晚上11点半睡觉,早晨5点半起床,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很努力了,可是我的成绩却是平平,在班级里只占中等,我接受这个现实。因为这个现实,所以平常我尽可能不惹您和妈妈生气,努力给你们温暖和关爱,比如打个洗脚水,提醒你们吃早餐等,以弥补我不能实现你们给我的目标所带给你们的失望。第一,除了和后天努力有关,也和先天资质有关,你总不能逼着一只羊像鸟一样飞翔吧?”
少年说完,并不看我们,拿着书进了另一间屋,剩下我和朋友面面相觑。当快乐和第一摆在一起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对“第一”这两个字情有独钟,可是偏偏“第一”是个有点极端的词,注定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为什么我们总会极端地要求孩子拿第一?看着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难道那不是孩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吗?
快乐是心底开出来的花朵,当快乐盛开的时候,请不要连根拔起,给快乐留一个怒放的空间。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苛求完美,只是,完美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比第一更重要,比如健康快乐地成长,比如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