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文章

请欣赏老人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老人文章1:去北京看外孙

文/赵志明

老人帮儿女带孩子,是当今社会一道风景。我的女儿和女婿都在北京工作,尚未取得户籍。而我们老两口住的这片是天津的重点学区,老伴早跟我商量好,小外孙到了年龄就让他在天津上学。没想到女儿突然变卦,要把孩子接到身边去。她说:“国家有政策规定,凡是领了北京居住证的无须托人找关系,孩子就能享受义务教育。”

小外孙走的时候恋恋不舍,我和老伴都很失落。亲友得知后开导我们,这是女儿孝顺,不想让你们受累。还说,隔代教育有不少弊病,孩子跟着父母生活有利于成长。

开学第一周,我们每天晚上都和女儿通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要说现在的科学技术可真发达,过去挂个长途电话得等半天;如今一拨手机马上就通,而且还能视频,真是太方便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习惯。不过,我心里总像缺了点什么。想当初,小外孙刚八个月我就开始带着他;稍大一些,又给他说歌谣、念诗词、讲故事,还教他认字、画画、下棋……祖孙俩感情那么深,以致我一看到同龄的孩子,马上就会想起他来。

一天,女儿打电话说她要出差,问我能不能到北京帮忙带孩子。我大喜过望,当即满口答应。女婿发来微信截图,说这就是火车票。我问还要办什么手续,他说您带着身份证直接去乘车就行。我将信将疑地来到天津站,在检票口一刷身份证就顺利上车了。京津城际列车又快又稳,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只用了三十分钟。

我刚踏上月台,手机铃就响了。一个陌生又亲切的声音说:“赵先生,您好!我是××网约车的司机,现在东停车场等您。我的车牌尾号是5005。”听我没回答,对方马上又补了一句:“这是您孩子替您叫的车。”我的疑虑顿消,心想女婿办事可真周到。

小外孙见到我特别高兴。晚上,非得跟着我睡觉,要听我讲故事。他告诉我说报了好几个课外班,除了英语还有游泳和国际象棋, 虽然紧张一点,但是很有乐趣,结识了不少新伙伴。

那次我在北京住了八天,说是帮他们带孩子,其实并没干多少活儿。周末时全家人一起去看电影,还品尝了北京烤鸭。从那以后,我隔段时间就去一趟。每回要走时,小外孙都抱着我不撒手。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正常生活。幸亏有光纤宽带,使我和小外孙始终能够保持热线联系,爷儿俩在网上聊天、下棋、说悄悄话。前不久,小外孙过生日,我把他从小到大的照片都翻了出来,制成音乐相册,作为生日礼物通过微信发过去。他收到后非常高兴,给我点了一长串的赞。

老人文章2:老人,你幸福吗?

文/碎了心的琉璃

我无法忘记,昏暗的灯光下,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眼中那瞬间消失不见的神采,那里面有失望,也有对幸福的渴望。

养老院的路上曲曲折折,满是泥泞,已无落脚之地,这真的是敬老院吗?

几位老人,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灯光有些昏暗,我们是来慰问一位孤寡老人的,老人看到我们,深陷的眼蓦的闪过一丝神采,却又瞬间消失不见。老人双手指向床,支支吾吾的,想是邀请我们坐下。我们极力推辞,却终是拗不过老人。老人说话不便,我们只能从医护人员那里得知老人的儿女不在本地,一个人孤苦伶仃没人照顾,在敬老院里还有个伴。医护人员的陪伴还能给他带来些温暖。在这几年也有像我们一样的志愿者来敬老院,但往往是送点水果,照几张相就走了。老人们见怪不怪,期盼的心情也就淡了。

有人说把父母放到敬老院里,老人之间的交流会减少孤独,我不否认,但老人,你真的幸福吗?年轻人与同龄人在一起,尚且希冀家的温馨,何况耄耋之年?

视线深深的陷入了岁月刻在老人脸上的痕迹,外祖母的面孔逐渐清晰。离乡求学,让我不得不只在春节见她老人家一面,每次她都拉着我的手重复的说着我小时候的事。人入迟暮,最希望见到的是自己的子女,而这里的老人连这都成了一种奢求,剩下的便只有令人心酸的回忆。但相比敬老院里的老人,外祖母是幸福的。她拥有儿孙围在身边的嘘寒问暖的幸福。

其实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宽,而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太浅。

老人的儿女正处于人生的上升期,这个年纪的人追求事业的成就感,却容易忽视家人的温暖。敬老院所能给予的终是敌不过一枚归乡的火车票。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宽,而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太浅。

曾经看过一篇贴在敬老院墙上的文章,每每回想,总使我泪流满面。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吧!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若为人子女也不懂得如何体谅他们,那他们便只能于痛苦中渡过余生,黑暗中逝去……

爱情可以重新再找寻,但父母一生却只有一个,要珍惜、珍重。

这里的老人以前是不是也像我这样,注视过这个地方的其他人?我以后又会不会像她现在这样注视未来的某些不相识的人?

视线渐渐淡出,我不禁要问,老人,你真的幸福吗?

老人文章3:荟园的春天

文/邹可珺

冬天老人匆匆跑出荟园,春姑娘戴着她那美丽的花环赶来了。荟园里一下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寒意渐退,白银似的雪只有几小片了,给嫩绿的小草乔装打扮,给娇滴滴的花骨朵儿施加一些“养料”;美丽的护城河面漂浮着几块薄冰,如同水上漂流着几只无人驾驶的小船;小鸭们自找乐趣,见有人来,就排着队一只一只跳下河,不一会儿没了影;岸边的柳树“头发”长长了,原本干枯的树枝冒出了嫩芽,它低着头,哈着腰,任凭春风这把梳子细细梳理。

鸟妈妈亲昵地舔着鸟宝宝身上的绒毛。护城河中的小鱼精神抖擞,摇着小尾巴,排着队钻来钻去,寻找着可口的食物。迎春花有的已开放,娇羞地露出一点花蕊;有的大大方方,花瓣全部绽放,像多情的少女;有的还是花骨朵,饱满得似乎就要裂开。蝴蝶也来帮忙,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传播着花粉。草坪上、亭子里的人们已脱下厚重的棉衣,他们跳着舞、做着操,为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

啊!荟园的春天是那么美!春天的荟园是那么有生气,那么令人向往!

老人文章4:偶见

文/夏涵

早晨在街上遇到一对老人,白发苍苍,老太太在前面慢慢地走,老先生在后面缓缓地跟,老太太不时回头说话,老先生就在一步远的后面回答,两位老人轻松自在,显然已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此情此景,令我不禁心生羡慕。

不羡慕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羡慕郎才女貌,如花美眷;不羡慕如胶似漆,甜腻腻的情侣;不羡慕十指相扣,并肩同行的青年;甚至不羡慕新婚的夫妻。着实不应该,太不应该!我被自己这一闪念的羡慕搞的很诧异,一路走一路想,总算有了能说服自己的合理解释。

心里太没有安全感,所以羡慕这些结果甚好,由无数偶然串成的美好的必然。不愿再看到分手与离别,所以喜欢这不会再有分手与离别的踏实婚姻。青梅竹马也好,郎才女貌也罢,在我这里倒成了没有安全感的存在。社会浮躁,人心也乱,还有谁也说不清的缘分,搞得人确实很不堪,到我这里就成了不踏实。

老来夫妻,令人羡慕的正是他们的安稳不变,此生除了死别,在没有比死别更令人难过的生离。最起码两颗心都有最终的归属,即使生命偃息,肉体还能睡在同一个墓床,灵魂有永恒的依靠,也许下辈子还能做夫妻。当然,老夫老妻也是从年轻时走来,青梅竹马、郎才女貌、如胶似漆都是有的;但不仅有美好,还有一辈子的柴米油盐,有一路风雨苦痛,有一生的平凡星月。缓步走来,多少人败在了柴米上,多少人倒在了风雨中,多少人湮没在星月里。青年人前途堪忧,老年人走来不易。我知道我不能只艳羡美好的结果,一切结果都要去过程里得。

美好爱情,圆满婚姻,是两个人愿意为彼此俯下身、沉下心,穷困时能相濡以沫,通达时仍举案齐眉,携手同行,从风度翩翩的少年,穿过岁月,一路走到白发苍苍,还不够,如果非要有人先走进坟墓,那就约定好,一个人等,一个人也不必急,等到双双睡定,下辈子还在一起。

老人文章5:生活的味道

文/兰梅

时光老人从不为谁驻足,时间如白驹过隙,仿佛倏忽之间就走到了中年。四十个春夏秋冬的轮回,风雨相伴,一路走来,肩挑责任与义务,迈着匆忙的脚步,只顾埋头前行。站在镜前,端详自己,眼角与额头已有了岁月深深的足迹,脸上也有了光阴留下的淡淡沧桑。

为了生计奔波的苦与累,常常让人变得焦虑与浮躁,在不经意间忽略身边很多美好的事物,比如灿烂的朝霞,比如融融的落日,比如点点繁星,比如窗前那株曾开的娇艳妩媚的牵牛花。忘了有多久不曾仰望星空了,只是昂一下头,便会看到灿烂的星光,可是我却没有。

大半生的光阴在悄无声息中从指间溜走,猛然惊醒,发现自己竟然是一个活的如此粗糙的女子,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麻木了,生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为生计奔波的风风雨雨里,哪来闲暇寻求生命中的精致与优雅呢?

那个深秋的午后,阳光很好,暖暖地照在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应朋友之邀,来到蓝雅咖啡厅。房子装修的很雅致,迈进门的刹那有一种清幽之感袭来,仿佛远离了尘世,街上的车水马龙好像离自己很遥远了。找了一个临窗的位子我们坐下,不多时服务生端上来两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有一种淡淡的香气萦绕鼻尖,诱惑着你的味觉,我用精致的小勺慢慢搅动白瓷杯中的咖啡,轻轻地品上一口,一股淡淡的苦涩在舌尖荡漾开来,我没有加佐料,一直慢慢地品着这杯苦咖啡。约我的朋友是不善言辞的,我俩臭味相投,我们只是静静的坐着,慢慢地品着,看着夕阳把西边的天空渲染成一幅火红的油画。

那个深秋的午后是我第一次走进咖啡厅,第一次喝咖啡,从那时起,便爱上了这深褐色的粉末。

生活依旧如昨,我却放慢了前行的脚步。每当夜晚来临,我会为自己冲上一杯咖啡,安静的坐在电脑前,记录下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下,只有在那时,才真正远离了浮躁与焦虑,内心无比柔软起来,卸掉了白日里的那身盔甲之后,整个人轻松淡定了许多。

慢下来的生活,仿佛比以前的日子美丽生动了许多。清晨,眼睛里有了霞光万丈,还有夕阳西下时的美轮美奂。我想我可以做一名优雅的女子,迈着快乐的步子,告别从前那个为了生计只顾埋头前行,有一颗麻木之心的躯壳。慢下来的生活,心态平静悠闲了许多,很多无能为力的事情,也不再苛求自己,少了对生活的种种抱怨,尽力而为之后让它顺其自然,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东西,完美,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我想我以后的岁月里,我会微笑着面对每一个日子了,热爱生活,而不是敷衍生活了。我要让自己做一个心灵丰富的人,用一颗敏感的心感受生的点点滴滴。我想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好的,我坚信,因为我满怀希望!

在你对生活或生命迷茫的时候,请为自己冲上一杯咖啡,慢慢地品着,就如同在品味我们平凡的日子,我们的生活总是苦尽甘来的。那些渐行渐远的岁月,如同咖啡的味道,虽带着淡淡的的苦涩,却深深的留在了记忆的最深处,慢慢的回味中,有了丝丝甘甜。

老人文章6:六位老人一个家

文/韩国光

被花刺深戳了一下实为不幸,相反也更近地闻到了包围过来的花香。

那是去年五月鲜花盛开的时候,同事吴萍80岁的父亲不慎被汽车撞成了重伤。当时住进医院抢救,一侧胯骨几乎完全粉碎,大腿骨被撞进了盆腔内。手术中前后输血一万六千多cc,打了27根钢钉……高高胖胖的老人家活了这把年纪,从没有受过这般“折磨”。

后来吴大爷出院了,孝心的吴萍考虑他上下楼不便,就把他接到了孩子爷爷奶奶的住处。这是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楼底住房,三室一厅,两对老人住起来还算宽敞。“老弟弟,你两口子住这里好,我平时做做家务,栽栽菜,这回还能搭把手照顾你恢复身体。”说这话的是孩子的奶奶,年龄已83岁了,而孩子的爷爷年龄更大一些,86岁了。这对穿着简朴的老人实际是吴萍丈夫的养父养母,吴萍的丈夫从小就跟着他们长大。养父患有肺心病,一发病脸就憋得发白,吴萍自己的母亲也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这样四位老人中就有三位是有病的。吴萍小两口天天工作之余都来照看他们,还给他们请了一保姆。吴萍每天一早都要一一询问老人今天要吃什么,她的丈夫常赶早去淮河坝下买些活鱼虾送过来。“俺爸!俺妈!”暖心的招呼声直钻老人的心窝。

有时,四位老人一起来到阳台前的“小菜地”里。养母弯着腰正在摘菜或拔去新发现的小草,吴萍撑着双拐的父亲就坐在豆角藤架紫红色的花朵旁,忘情地朗诵着自己刚写的文章和格律诗,她母亲则在那随意地拍着手。有个邻居家的三四岁的小女孩,喜欢围在老人身旁玩,“爷爷、奶奶好!”她摘了一朵小花调皮地就插在了吴萍父亲的头上。这片葳蕤葱茏的“小菜地”,更因为多了满面阳光的老人,经常引得小区的人们像蝴蝶似的拥来,到此拍照再传到网上。

最热闹的时候,是吴萍丈夫的亲生父母也来到了这里,三对老人各住一间卧室,虽然感到有点拥挤,但同是一家人的亲情氛围却显得更加浓郁了。这对生活在县城的老人每年冬天都会到此过上一段时间,除了这边冬天有暖气,年迈的老人更想接近亲生儿子一家人。这次吴萍的父亲出了车祸,本不想告诉他俩的,结果想念儿子的亲生父母,五月底来遛溜时正巧遇到了吴萍的父母。六位白发老人同住在一起,真是亲啊,大家围坐着一张老式大桌子吃饭,话语多交流的是晚年健康话题,难得相聚的气氛显得非常温馨。

吴萍丈夫的亲生母亲患有青光眼,晚年喜欢上了唱过去的老歌,她眼睛看小字模糊不清,她老伴就用毛笔抄起了歌词。每个字都有拳头这么大,然后她就和老伴挥着手在小院里唱起来,有时几个“老花镜”齐盯着歌词,一起哼唱着。六位老人宛如一个个老顽童,相互搀扶说笑,各有着有趣的神态。吴萍两口子星期天除了帮他们干些杂事,还常开轿车轮流带老人就近兜兜风,“俺爸您坐这边,俺妈您坐这里”,老人们痛快的笑语宛如春风一般飘荡着,最美丽的亲情之花始终盛开在老人身旁,吴萍的父亲也由此度过了一段最难忘的时光。

老人文章7:老人之美

文/孙丽丽

在湖边散步,看到一位老太太,她身材依旧苗条,身穿红色的连衣裙,和另一位身穿白色礼服的老人在跳探戈舞。交叉步、踢腿、跳跃、旋转等舞姿依然干净利落,我不由得惊叹连连。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美,我希望自己老了,也活得如此恣意。

我喜欢九十多岁的艺术家秦怡,镜头下的她,眼神谦和温情,让人感到美人永不迟暮。秦怡老人一生吃过很多苦,她说:“我幸福过、快乐过,也怨恨过,我这辈子在工作和家庭上吃苦、受难很多,人家都说我心态好,人终究都有过美好生活的愿望。”心态好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秦怡老人看上去比年轻时更有韵味。

每天早晨,看到广场上公园里,老人们聚在一起,散步,打太极,跳舞,舞剑……他们神态悠闲,一切删繁就简,与世无争。老人的美是一种历经岁月的内蕴之美,与年轻人的外在美相比,更韵味悠长。看到有的老人笑起来慈眉善目,我觉得这种美比时尚潮流更耐读。

老人之美在于醇。老人有老人的追求,老人的爱好,老人的快乐。养养花,养养宠物,琴棋书画……只要自己觉得有趣就好。我母亲晚年时喜欢种菜、绣花,于是我穿的拖鞋上,有猫有狗有牡丹,惟妙惟肖,我想母亲绣花时恬淡的心情一定很美。人年轻时,由于忙于生计,总觉得来日方长,会疏忽了对阳光雨露、蓝天白云大自然美的享受,忙碌的生活也忽略了对鸟兽虫鱼、春华秋实的关注。如今人老了,一切都回来了,返璞归真,是老人的一种美。

老人的美,美在从容。没有了年少时的轻狂,没有了青壮年的浮躁,一颗灵魂历经风雨更显温厚。老年之美,美在一种慢生活,内心知足,顺其自然,寄情山水,不再强求什么,街头跳跳舞,打开电视机看看戏曲,兴致来时跟着唱几段,做点美食,送给儿女或邻居们品尝一番。

老年之美,美在宽厚。苗没有树大,树没有山大,山没有海大,海却没有心大。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俗话说,心宽体胖,一个人心宽了,他一定会是笑容如春风一样的人,看上去和蔼可亲。

长久以来,人们总以为美是年轻人的事,年老了就不要美,再化妆也美不起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人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美,正如春夏秋冬,风景各异。老年人爱美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人老了有别样的风采,如修竹如老梅,朴素精神内敛,稳健而从容,容得下世事的纷杂,深沉而理智,多了看透世事的从容淡定。

老人文章8:巷口的老人

文/刘兵

据说十几年前,他老伴得急病去世,接着又因家庭琐事跟儿子媳妇狠狠地吵了一架,一气之下,老人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物,独自跑到城里谋生。

他还就看中了巷口的那块“风水宝地”。搜寻废弃的编织布和木条,临时一搭,就成了栖身的“窝”。然后积攒四处弄来的砖块,攒钱买来油毛毡,搭建了一间狭长的棚户房。老人挺有心眼,把“门”开在临街口,写上修鞋、擦鞋、打气的牌子,以维持基本生计。房后摆了个煤炉子,弄碗清汤面,有时熬点稀饭就着咸菜当一顿。步行百十米到菜场旁边上公共厕所。

有了稳定的住处,慢慢地,我们发现老人把自己也当成本地居民,很有“主人翁”意识。生意闲暇,他注意观察进进出出的人,谁叫什么、住哪栋、家里几口人、上没上班等摸得八九不离十。对于神色慌张背着鼓鼓囊囊大包的陌生面孔,或莫名地搬了大件物品,老人定上前问个仔细。由于他的警觉,两次拦截了小偷,叫来了片警。这些壮举传开后,大家对他产生了好感,等于无形中多了个“门卫”呀!街道里虽然无法给他办低保,但逢大节破例发点慰问金,拆违中帮他说好话,打马虎眼,默认他能住这儿。

对于这些照顾,老人把更多的心思回馈在社区里。他本来手就巧,又琢磨着学会了修下水道、小家电等。谁家临时有事,只要在巷口一喊,老人背起工具包就跟着去。弄好后,工钱随便给,多点少点无所谓。有些慷慨些的居民,除了正常的报酬,还顺手送些食品饮料,过期的课本和辅导资料,老人托人捎回去给孙女。逢哪户买新房后搬家,他更是闻风而至,忙前忙后,招呼上车,打扫房间和走道。末了,就“讨”不要的破旧家具、电扇、电饭煲等修补修补低价倒给租住在这里的打工者,既为自己创收,也避免了乱扔大件生活废弃品。实际上,他在间接地为创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区出力。

前几天,我路过巷口。因为是“老街坊”,老人热情拉我谈家常。我朝他屋里瞥了一眼,所有的摆设都是捡来的,里面坐着一个戴眼镜看书的小姑娘。

老人兴奋地跟我说,那是孙女,考上了这里的大学,周末来看他。他早已跟儿子和好了,打算陪着孙女上完大学找到工作,最好能帮孙女在城里找个好人家。现在,农村老人也有指望了,能办医保,还有生活补贴。他希望再过个三五年,能回老家找个老伴,颐养天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