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学习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学习的散文1:溪水金砂
文/毕淑敏
人的天性如溪水,学习的本能就是金砂。它们潜伏在水中,浪花翻溅时一眼看不到它的颗粒,但因了它们的存在,水变得更有分量和价值了。
我相信那些不含有金砂的小溪已经干涸,因为人类生存的环境曾经并且还将是刺骨险恶的,你一个人的经历是不丰富的,你同时代的借鉴是不全面的,你一个行业的规则是不完整的……如果不爱学习不善于学习不坚持学习的话,就会被层峦叠嶂的打击和灾变来征伐与掩埋,这个人的遗传基因就昙花一现地湮灭了。
所以,乐观地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些爱学习的人的后代,唯有这项潜藏在血液中的专擅,令我们比所有的动物都更繁荣递进。
学习是有很多种方法的,比如抬头望天,你可以学到星空的叙事是多么无与伦比的宏大,滋生出的渺小和畏惧感让你一生警醒谦逊;比如低头俯地,你可以窥到万物葱茏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残酷公平,焕发出的紧迫和危机感让你不敢有一刻懈怠放松;比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你会生出无限的柔情,不但绕指更是绕心;比如看风光大片科幻影像,你会惊骇莫名,有一种充满未知的狂喜和震撼……
然而,我以为最好的学习还是阅读。
首先,我们要感谢文字。因为有了文字,我们的情感血脉才有了附丽的骨骼,我们的理论枝蔓才有了攀缘的篱笆,我们的科技成果才有了传袭的衣钵,我们的历史才有了一面面古镜矗立照耀。
时代在进步,从布帛竹简到计算机液晶屏;书写变得越来越快,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了。记得我小时候,看一本长篇小说要个把星期,那还算快的呢!借书给朋友,不过百八十页,半个月后要她还,她说,这才几天啊你就催,我还没看完呢,小气呀小气!
读书,一种是技艺之书,讲的是各行各业的特殊规则;还有一种是普遍的知识,比如文史哲。读行业之书的人多,读普遍法则的人少。有一年我到国内著名的一所医科大学授课,我说你们这些未来中国最杰出的医生,有谁读过《红字》?有谁读过《罪与罚》?请举手。台下抬臂者寥寥。在感谢了这些博士生的诚实之后,我深表遗憾。一个医生,除了读医书以外,也要读艺术之书。因为你面对的不是一个装满了病痛脓血的破罐子,而是一个活色生香的人。生死契阔啊,他们在最悲苦无助的时候和你狭路相逢,你要医治他,不仅仅是凭着你的精湛医术,而且要凭着你强大的人格和综合的力量。如果你想当一个名医而非庸医,请在读医书的同时,也展读人文科学方面的书籍。提高了你的素养,是你的福气,是你爹妈妻子丈夫孩子的福气,同时也造福了你的病患。
我相信,一个读过很多专业以外书籍的建筑师,盖出的楼房一定更漂亮和更实用;我相信,一个读过很多专业以外书籍的学者,授课传业的时候,一定更风趣更幽默更能旁征博引口吐莲花;我相信,一个读过很多专业以外书籍的科学家,提出的设想和理论,一定更曲径通幽独树一帜;我相信,一个读过很多专业以外书籍的管理者,他的企业一定更具活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曾经有过阅读备感艰难的时代。高玉宝的“我要读书”就是明证。那时候的无法阅读,是因为贫困和压迫。后来又有过对知识的蔑视。
现如今,很多人不再贫穷,也没有人压制阅读,可时间成了瓶颈,很多人苦恼的是总也找不到空闲来阅读。
那是因为有太多的诱惑。
阅读是没有香氛的,于是抵不过餐桌的美味;阅读是孤独的,于是没有觥筹交错的热闹;阅读是伴有思考和停顿的,于是没有游戏般的顺畅和惬意;阅读甚至是充满碰撞和痛楚的,因为有忏悔的顾盼和掘进的深入。
但是,优秀的阅读是有力量的,因为在阅读的时候,你不是一个人,而是和古今中外的先驱者们并行。
关于学习的散文2:向雷锋叔叔学习
文/孟嫒
看了《雷锋》这部电影,雷锋叔叔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还听过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所有战士们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叔叔发现自己的衣服不见了,就到处寻找。这时,王大力说:“雷锋,你有那么多存款,怎么舍不得买一双袜子。你瞧,你这双袜子穿在脚上不嫌难受?”雷锋叔叔说:“这总比我以前光着脚上山砍柴强多了!”王大力又说:“那你不觉得丢脸吗?千缝万补的。”“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从这几句话中,就已经体现出了雷锋叔叔的节约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元钱工资,他却把钱存在银行里。
战友王大力收到了一封家信,信中说他母亲病了,家里等着钱用。雷锋知道这事后,就以王大力的名义悄悄地寄去了20元钱。当人民有困难时,雷锋就挺身而出。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灾难,雷锋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00元钱偷偷地捐给了灾区。
看了《雷锋》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很自责。雷锋叔叔这么节约,我们却这么大吃大喝。我以后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学习他勤俭、朴素、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关于学习的散文3:遥远的1000米
文/熊国宇
自从上初三以来,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晚上睡眠也不好。于是,渐渐地,家成了我的栖身之所。
我的家离学校不太远,到校门只有1000米左右,照道理说,我每天晚上完全可以回家吃晚饭。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可试验了几次之后,发现这完全是一个下策。我不仅要飞奔回家,上楼,吃饭,再返回教室。这样下来,每次都勉强赶上上课,而且自己也累得不轻。几次下来,人累,心更累。于是,我晚上不再回家吃饭,而是以面充饥。真的,看似短短的1000米,体育课上跑几分钟就到了,可现在却变得好远好远,再加上闹钟的催促,仿佛就是在用生命奔跑。
上小学时,中午不回家,晚上在家呆的时间可长了,吃喝玩乐样样在家,家好似我的游乐天堂。到了初一、初二,虽然有些微小的变化,但家的分量仍是很重的。而现在,家似乎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在渐渐离我而去。那么高中、大学呢?真是不敢再想下去。或许,某些人眼中的乡愁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想到这里,我不免心生一种幽幽的惆怅。从小我就是一个特别依赖家的人,无法独立做事,甚至到其他地方旅游,心里会有一种不安,因为那个日夜依靠的家不在身边了。
我的家不算很富裕,更不豪华,但至少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我就是一意孤行地爱它。每天进进出出,单调的动作反而洋溢着家的美好气息。
或许我的想法十分幼稚,长大了,不该这样依赖家。但至少现在,我还不愿意长大,不想脱离家的温暖怀抱,特别是在漫长的冬夜里默默依偎着它。眼下,安然握住那宝贵的1000米吧,那也许会成为我一生不变的回忆呢。
关于学习的散文4:垂柳
文/王普聃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讲的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在青海高原顽强生存的故事。读完这篇课文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家乡春天的柳树。
和煦的春风里,一排排风情万种的柳树迎风站立着,有的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微风中摇摆着自己美丽的裙摆,有的如一位热情的使者,在春光中伸出了自己修长的手臂;有的似一个害羞的小孩,在暖风中依偎在湖水妈妈的怀抱里……
近看垂柳,它的树干约有一抱粗。树干上凹凸不平,长满了斑斑点点,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它经历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尽管伤痕累累,却依然保留着青春的风采。春天来了,柳树抽出了新的枝条,积淀了一整个冬天的力量终于释放了!不久后,它的枝条变得细长下垂,直泻而下,像少女柔软的披发,又像一条绿色的瀑布,优美又不失气势。
垂柳不像牡丹那样华贵,也没有白杨的高大,青松的伟岸,更不像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它不像炫耀姿容的玫瑰,不像十里飘香的桂花,也没有芍药千娇百媚的绝代风华,梅花傲寒斗霜的风姿。它不图外表,无意与群花争芳斗艳。在明丽的春日,它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一片绿荫。它用顽强的生命力,召唤来春日的阳光,为春天增添了一份婀娜的美丽,一份清新的高雅!
关于学习的散文5:野的草
文/邵丽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去北京学习之前,我特别交代老公,每隔两天浇一下花;除了浇水,任何地方都不要动。
我的那些花,是我生活里的重大事务,但凡我在,日日照拂,是不肯让别人染指的。在北方的屋子里,一年四季草木葳蕤,足以令许多朋友嫉妒。我在县上挂职时结识一个朋友,他是学林木的,写过一本关于花木的书。只是我常常取笑他,书本里的英雄,不懂茶(茶被我视作花木的一种),且不会养花。他每年送我一盆半开的花,色彩不同于寻常,有时是绿色的玫瑰,有时是珊瑚色的蝴蝶兰。照这个林木专家的说法,这花放在他的书桌上,断乎开不过一个月去,也就败了。花到了我这儿,我摸准它们的习性和需要,兰花都能开上大半年。不是事出无奈,浇水这等大事,哪能交与老公。
一个多月后我回来,发现那些花活得好好的!
看花的时候,还是让我有了惊奇:在一盆富贵子背阴的地方,竟然生出了一棵草。细碎的、扁豆形的叶子,很像含羞草,但又不是,这种草到现在我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来。拍了照片问度娘,也没查到。它稳稳地从花盆里仄歪着身子垂下去,又在靠近窗户玻璃的地方,顽强地向上生长。那姿态甚是决绝,抑或是顽皮。我不禁轻轻地笑了起来,为这个卑贱而自信的生命。
它是藏在泥土里来到我们家的,其实这对于专业养花者,是一次巨大的冒险——在它生长出来的那一刻,肯定就会送命了。真正爱花的人,都是以这样严酷的态度对待野草。我常常心疼花盆里的草,它们在我的纵容里长大,长成另一道景观,寒冬里的一抹新绿,多么让人不舍得。不仅仅是为这一点野性的勃勃生机,卑贱的生命也是生命,这是它们可以活下去的充分理由。我记得小时候在我姥姥家,他们家的水缸后面生长出一棵桐树苗。从来不进厨房的姥爷,那一次不知道为什么进去了,看到这个树苗,非要砍掉不可。姥姥说,它都长那么大了,你砍它干吗?姥爷看了看确实不小了,只得作罢,后来它就活下来了,姥爷还把草房的房顶扒个窟窿,让它长成了一棵大树。
这个不速之客让我格外欢喜,它来到我们家,躲在一棵并不名贵的花后面,静悄悄的,也没有妨碍谁,让人怜惜得不行。但它也让我纠结,要不要拔掉?它长得太快,根茎粗壮,恣肆地铺展身姿,很有超过那盆花的趋势。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看来这种说法其来有自。
谁说生死由命?有时候不过是一念之差。但在一念之间,终究还是没拔掉,看着它每天茁壮地生长,甚至渐渐有了暗喜,对它的关注,也远远超过了那盆富贵子。毕竟,这种欢喜,是意外的,而意外的东西我们总是觉得值得珍惜,会紧紧抓住它不放。
草每天都在长,甚至我都记得它长出的每一片新叶。朋友们不管谁来了,我都兴冲冲地指给他们看,说,你看这野草长的!说这话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舌头尖都翘起来了。我觉得朋友们也跟我一样惊喜,赞叹着,抚摸着,像对待一只宠物。我在他们的惊喜里更加得意,人都需要在别人的态度里肯定自己。所以,过不了几天我就把它拍下来发朋友圈,告诉朋友们它的生长情况。总是会收获那么多的赞,他们赞美草的漂亮,赞美我的爱心,赞美我的童趣,所以我就更觉得自己做得对。想想也是,在我们如此庸常而逼仄的生活里,谁会为一棵野草牵肠挂肚呢?这样的生活姿态,要有多么优雅才做得到?甚至还可以往大里说:相较于平淡无奇的日子,也许仅仅有一棵野草,就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呢。
其实,仔细想想,野草之所以只能做野草,可能跟它的习性有关系。它就是生命力顽强,在多么严酷的环境里都能够活下来。因此也就不值得我们珍惜了。这又多么像乡下人养孩子,那些孩子不是在疼爱中,而是在粗放中长大的,从不会生病,像这些野草一样生命力旺盛。
但是,问题到底还是来了,草的生长速度太快,不但很快遮蔽住了富贵子的大部分,而且还跟它争夺养料。富贵子叶子在逐渐发黄,还有一枝叶子整个落光了。野草露出了它的狰狞。所有的浪漫和美好,倏忽之间都不见了。
那天我们楼下的花工过来帮我料理家里的花草,看到这棵草,他笑了笑,毫不迟疑,伸手就要拔它。我吃惊地叫了起来。看着我复杂的表情,他也没说什么,只是摇摇头笑了笑。
花工走了之后,心里突然涌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沮丧,也不仅仅是为了这棵草。那天我在楼下的操场上走了很久,一直在想着这棵叫不出名字来的野草,它多像我们旁逸斜出的欲望啊,明明知道它是错的,但恰恰因为它的错,才对我们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也可能是,因为只有在私密空间里它才能生长,好像特意为我们而来;等到我们发现不对头,想去拔掉的时候,它已经蔚为壮观,尾大不掉了。
这个尴尬的结局,岂不也是生活吗?对于我们庸常的生活,尽管有时候觉得它的秩序和安排未必合理,但它就是生活本身。所以,任何违逆不但会打破秩序,也会破坏生活内容,当我们发现这一点并要修正它的时候,那就必须下狠手。尽管,这一点都不浪漫。
春天来了,这株草活过了一个长长的季节。最终我会把它拔下来,恢复人类对自然界的“统治”秩序。
关于学习的散文6:西南初记
文/李芾羲
来西南学习,是我第二次独自离家远行。第一次,是为了我固执己见选择的艺考,去了西北,那只是不到两个月的短训,也正是那段时光,衔来了这将在西南度过的四年。
那儿少雨,山也不如湘中的青葱。秋天临近的时候,我写过一段打油诗,其中几句是:“总无夜雨,静思量,遥念故乡花芳未?秋近强忆得:桂荫溢香,桃洪弥望。当时每作诗中景,道是寻常;而今欲作梦中寻,却是无常。”
而在昆明这儿,雨繁花盛,视野比家那边开阔得多,天空亲近了不少,晴天时蓝得可爱。图书馆前有别致的荷池,虽已过中秋,也接连有荷花绽放。满池密密铺叠的圆叶更是不消言说,看那层层的花瓣,浓纷俏丽,末端的尖梢儿又添了几分活泼。馆后有一翠湖,湖中有岛,岛栖天鹅。近几日路过湖边,多见的是黑天鹅,有时三两只在湖畔斜岸上悠然觅憩,人们走近也并不相避。三五成群的鸭儿也能见到,走近它们时,相较之下则显得有些胆小慌张了。待它们入了湖中,则瞬时又换了泰然的模样,带出两道细纹,慢慢游远。
水中热闹,路边花丛也是春光仍驻。现在格桑花开正茂,花朵小巧玲珑,颜色也清嫩,丛中偶见的蝶儿也无刺眼的妖艳,一派淡雅。花草萋萋,学子莘莘,校园里虽移步即景,也不是总有闲心赏的。校区很宽大,天气的确清凉,可上个课找找教室也能走得汗湿满背。转奔教室的思绪往往混乱,课程似乎也显得散乱。快一个月了,还是没能把握了学习生活的节奏。每位老师都在说,大学学习与高中不一样。那时,只需要自己按部就班,归纳总结,就没什么余事了。现在面对一堆课本和密麻麻的书单,抹不去,理还乱。老师讲课也如乱石铺街一般,听罢脑内一片混沌。
讲思修的老师说,我们会遇到,或者正处于"新起点的心理失落”,茫然、不知所措。同是湘里人的毛润之,当年写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是何等的青年壮志?我们又何曾没有呢?
秋风载雨至,雨至花又湿,雨水打湿花朵,也打湿了少年豪思,淋下来几份沉重。于是更需要朝向阳光,让翅羽重振。在这个中秋的夜里,却见不到月光,不免会失望。可等来了十六的夜晚,不正可一睹天边皎洁吗?乘月若允看雪幽,梅花复与两白头。秋光如许佳期近,安居何憾生清愁。相思固然可重,亲友也固可念。可我们无法倒流年光,那些音容也永不再见,再见,或是许多流年的沧桑。
月隐灯深,夜深千帐。愿卧床席曲肱而枕的时候,那股思乡能溶解无措,化作心间澄澈温泉。也许没有西南联大在峥嵘岁月里洋溢的热血情志,我们可以守护掌心的雪花,雕出心间不谢的荷花,留那角落,芬芳不褪。
关于学习的散文7:明确目标,坚持不懈
文/王是其
最近,我们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懂得了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如果有了明确的目标,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水硬还是石头硬?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说石头硬。但是,位于安徽广德太极洞里的一块石头,告诉了我们水滴的威力——孱弱的水滴经年累月,日雕月琢,竟然把坚硬的石头滴出一个洞来。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走遍大半个中国,收集了丰富的资料,最终写成闻名中外的医学巨着《本草纲目》;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能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一如既往地进行发明研究,最终取得了一千多项发明专利。可见,“滴水穿石”的精神对取得成功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想到,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是放弃还是坚持?我当然要选择坚持。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去打篮球,因为不会打篮球,篮框很高,我投了几次都没能投进去。看着爸爸轻松就投了进去,我不免有点丧气,就更加漫无目的地投起来,结果球连篮板也碰不到了。看到这种情况,爸爸就一边给我做示范,一边告诉我:“几次投不中怎么就灰心了呢,每次都要吸取上次的教训,不断修正投篮的力度和方向,这样才能进球。”听到这里,我按照爸爸的示范投了一下,还是没有进球,但我知道是力气不够大,于是在瞄准后又加了点力气。随着“哐”的一声,球奇迹般地进了球篮。我开心极了,不禁兴奋地大叫起来。从此,我对打篮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荀子曾说过:“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舍之,金石可镂。”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或困难,都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并付出加倍的努力。这样,我们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关于学习的散文8:学习垃圾分类
文/朱自远
星期天中午,爷爷准备了满满一桌菜,大家饱餐一顿后,每人面前都堆起了一座小山。
爸爸指着桌上的一个大骨头说:“全市上下正在推行垃圾分类,有谁知道这个大骨头属于什么垃圾呢?”
“我知道!我知道!属于餐厨垃圾。”我抢先说出了答案。
“不对。”爸爸摇摇头。
“应该是其他垃圾,因为大骨头不易腐蚀,所以是其他垃圾,而不是餐厨垃圾。”妈妈在一旁笑着说。
“看样子这个垃圾分类还是妈妈学得好啊。”爸爸摸摸我的小脑袋说。
“我出一个问题来考考大家,垃圾分几类,分别用什么颜色表示?”妈妈问大家。
“蓝回收、灰餐厨、红有毒、橘其他。”我得意地说。
“不错不错。”爸爸向我伸出了大拇指,“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生活垃圾不进行分类,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会加大处置成本,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并且让其成为我们的自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