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文章

请欣赏长江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长江的文章1:香山之春

文/王俊

香山,家乡的山,长江下游江南的一座名山,闻名遐迩,在家乡不多的山丘中,她可是个难得的“宝贝”,老辈人说她是个风水宝地,有荫庇百姓之力。我从小就在她的怀抱里长大,对她再熟识不过,犹如儿女对母亲的熟悉一样。春天来了,我时常想起香山,因为四季里,香山之春最富有人间魅力。

香山之春是绚丽多姿的!

春天法力无边,春风、春雨将香山暖醒,冬天里积蓄的生命力暴发出来了,发出了多彩多姿的呼唤!

满山的松树换上了新绿,给香山穿上了一件大自然的和谐之衣,和风吹过,绿浪翻滚,发出簌簌的天音,好似甜美梦想般的惬意声,好似低头沉思的喃喃自语。

山坡上的桃树暴芽了,花骨朵纷纷绽放,吐出粉红色的花瓣,不久桃林变成了粉色的天地,一方一方的,相连而成粉嫩的世界,花香扑鼻,蜜蜂飞舞,勤劳采蜜,蜂儿如这桃花世界里的小精灵,传递着春天的喜讯,这别样的桃花天地令人心旷神怡,让人感叹这春天的神力,以及香山的美丽。而桃花刚过,梨花就怒放了,刚刚还是粉红色的天地,现今变成了白皑皑的世界,如换上了一件美丽的新衣,如爱美的少女一样,给人间增添了秀色,白白的梨花,给人圣洁的感叹。

山脚边的竹林,可谓热闹了,春笋向往这大好春光,竞相破土,谁也不肯落后,一夜之间,竹林里林林立立,到处都是春笋的挺立,春笋的破土而出,给竹林里带来了人间的欢乐。

更有那山间不知名的野花,如赶集似的,趁着春光,怒放媲美,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给香山平添了许多的美丽身影。

松树的新绿,桃花、梨花的鲜艳,春笋的竞相,野花的美丽多彩,给香山带了绚丽,给香山带来了无穷的魅力。香山之春是多么的绚丽多娇,多姿而妩媚,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魅力四射!

香山之春是忙碌喜气的!

香山之春,暖风习习,布谷鸟的婉啼,唤来了香山农忙的开始!勤劳的家乡民众开始忙碌起来,播撒下希望。

他们在香山特有的黄泥地里播种下红薯、花生、葵花……用山涧的泉水浇灌,收获到的将是品质优异的绿色食品,香山的农副产品,名副其实,闻名遐迩。

香山竹林里欢歌笑语飞扬,农家们在收获喜悦,喜气洋洋地挖着春笋,装了一筐又一筐,斑驳的春阳洒在他们的脸上,将喜悦衬托得更是动人。香山春笋特别鲜嫩,营养丰富,畅销市场,给农家们带来了一笔不小的收入。

和煦的阳光下,山坡的茶田里,茶农们开始忙碌,喜气洋洋地采摘早春茶,唱着香山山歌,抒发心中喜悦,那动听的山歌激情飞扬,惹得游人驻足欣赏,在大自然的音乐厅里,听到了天籁之音。香山绿茶质地优,闻名天下,特别是香山早春茶,金贵得很,供不应求,哪怕是几斤的香山早春茶,都能给茶农带来不菲的收入。

香山之春带来了大自然的恩惠,带来了喜气洋洋,带来了新的希望!

香山之春是繁荣兴旺的!

香山是3A级风景区,闻名长三角的旅游胜地。春天将景区装扮得煞是美丽,成为最宜游之地,香山之春是最繁荣兴旺的时刻。香山寺是佛教宝地,远近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景区门口停满了各地来的大巴。上山路上游人如织,上上下下,大家都满怀着希冀,求得香山寺菩萨的神佑,上行的游客满脸的虔诚,下行的游客装上了春天的希望。山顶香山寺更是热闹非凡,在明媚的春光下,游人摩肩接踵,在暖暖的春风里,游人拍照的拍照,小憩的小憩,大家都在开心地述说着香山之美,表达着心中畅游香山的快乐。

香山之春啊,魅力无穷,描绘了家乡美好的将来!

长江的文章2:我的长江我的梦

文/鲍友明

说起长江,我就特别激动,特别自豪。我是大别山人,自小就没有见过长江。可是,13岁那年,因家里困难,我辍学应招到鄂城造船厂当了一名电焊工人。从此,我天天在长江边上班,在长江里游泳,喝着长江水长大。18岁那年,我被组织选调到江对面的黄冈军分区后勤部军械所当了一名军工。仍然在长江边上班,在长江里游泳,喝着长江水成长。不同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我对长江的感情与日俱增,越来越深厚。其间,我还两次参加了黄鄂两地联合组织的横渡长江活动。36岁那年,因父母年事已高,我怀揣报答父母和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依依惜别曾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回到大别山老家。长江,成了我心中永远放不下的情结。

前些天,应友人邀约,我再次来到黄鄂两地,来到日思夜想的长江边。只见江堤已重新加宽加高,并用花岗岩石砌坡和护岸,大理石平台一直延伸到长江的尽头。由于长江两岸注重环保,浑浊的江水已渐变清澈,江边已整治一新,成了旅游景点。如今,岸边绿树成荫,花草飘香,虫鸣鸟欢,游人如织;江中渔帆点点,波浪滚滚,冬泳爱好者挥臂斩浪,垂钓者排坐江边。望着眼前的景象,我对友人说,谢谢你们把长江建设得这么美丽富饶。友人说,这里也有你们前辈的青春和汗水。我开心地笑了,那笑声发自心底、发自肺腑。

信步来到观音阁公园,我更为眼前的景致所陶醉。望着屹立于江水中的观音阁,我的思绪不觉回到40多年前。当年,这里是一个轮渡码头,每逢过年过节,或家中有大事,我都要在这里花上一毛五分钱,坐轮船到对岸的黄州长途汽车站搭车回山区老家。尔后,又坐船从黄州到这里,再沿着江边杂草丛生的小道,回到厂里。记得文革期间的一年,因武斗,轮渡停航,我们只好花高价坐渔民的小渔船过江。过江时,江面上时不时传来枪声,有一发子弹还从我们坐的渔船上方飞过。那枪声,那子弹的嗖嗖声,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心惊胆颤。如今好了!这里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到处飘香溢彩,到处一片祥和幸福的景象。

我真想永远停留在这里,永远与长江为伴,与江水相依。然而,我又得走了,又得离开这个刚刚见到又不得不分手的地方,回到大别山我的家中,回到那个让我牵挂的小城。

别了,长江!别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长江的文章3:水的遗址

文/禹鼎侯

【水】

我曾有幸目睹过长江巫峡的大水。那是与朋友一道乘舟南下,沿途两岸奇峰诡谲,怪石突矗,白水翻成细浪,击打在岩石上,溅起飞瀑如珠。偶有些非常湍急的地方,小船去得飞快,像离弦的箭一般,朋友极是兴奋,而我多半是不敢看的,只好闭眼坐在船里假寐。

到得圣泉峰附近,便即下船了,期待已久的神女峰还是无缘一晤。然而,这道从天而降的滔滔大水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富春江我也曾去过几次。这里的水流则相对缓和了许多,总能让人很快平静下来,它就好比一个温婉可人的窈窕少女,让人瞧着赏心悦目,却又不敢过分亲近。富春江的源头竟是黄山,很长时间,我都误以为是长江的分支,为此,妻笑过我不止一次。想来也是,如此平稳开阔的水流,若非黄山这样雄奇瑰丽的山脉,又怎么能孕毓出来?

其中有两次游历富春江的经历最深。第一次是国庆节,公司组织出游,有人提议去游富春江,便同意了。逛了不少景点,"桐君山"如仙如画,"子胥野渡"长天一色,"七里扬帆"虽然俗气了些,却也格外怡人。因是国庆,游人太多,到的景点不少,实际上却并没有看到多少风景。

第二次则是假期带着妻儿一起去的。这一次只是到了"江南悬空寺"去逛了一圈,妻便喊着要去逛街了,倒并没有看见真正的江水。后来买舟横渡,阳光下,遥见水面碧波粼粼,金光闪闪,仿佛铺上了一层金子,很是壮观。但并没有见到吴均在《与朱元思书》里所说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更无所谓"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了。很是失望之余,让我不免怀疑从明朝至今,短短的几百年,是不是此处地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老家是有一条小河的。河水不是很大,却留下了儿时很多回忆。很小的时候,河里偶尔还是有鱼的,现在大约已经没有了。那时邻里三五成群的伙伴,卷着裤腿,拿个简易的竹簸箕,就下河捞鱼。有时候运气好,也能捞到不少,母亲就会炖一盆鲜美的鱼汤,然后叫伙伴们一起品尝,那时候鱼汤还是个好东西,每人一小碗,谁也不准多。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只能捞泥鳅或者小虾米凑数了,当然有时候也能捞到黄蛇。黄蛇我大抵是不敢捞的,总以为它会咬我,高龄的伙伴们却敢拿在手里把玩。

甲鱼又叫王八。现在河里还经常能看到。这种东西我一般不太喜欢,因为不好捞,它经常缩在水底最深处,但偶尔也会爬到石头上晒太阳。

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伙伴们没事就喜欢跑到河里纳凉,打水仗,清粼粼的河水浸泡着腿肚子,凉飕飕的感觉,很是享受。当然也有打水仗闹到最后着凉感冒了的,这时候自然免不了家长的一顿批评。母亲很少骂我,但这时候也总板着个脸,瞪着虎虎的眼睛,不说一句话。

冬天河水却很少能冻住,有几年冬天特别冷,河水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邻居孩子大着胆子踩上去,走到河中心的时候,冰面碎裂,湿了半身,从此以后,母亲再也不准我冬天到河边玩了。

但我们偶尔还会偷着去。天特别冷的时候,岩壁上会挂着细细的冰溜,掰下一根,放在手心,不一会便化成了一滩水,但仍是乐此不疲的玩。有时候碰到一两根特别长的,就拿在手里,当做武器,把自己幻想成一代大侠,指挥若定,却总有伙伴出其不意将其撞断,很是扫兴。

后来慢慢长大,家回得少了,家里那条河却始终没有多少改变,蜿蜿蜒蜒,曲曲折折,就像一个僻静的避风港湾,等待在那里,任时光流逝,岁月侵蚀,始终不曾改变。每当闯荡在外的我们觉得倦了,累了,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都能给人一种最初的平静与安宁。

【遗址】

老家那条河叫做白水湾,这也是长大一些后,村里的老人们告诉我的。

白水湾西头连着一座孔庙,现在大约早已荒废了,儿时却是我们的乐园。那时科技远没有现在发达,尚没有电视机,更遑论手机电脑了。夏热时,村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摇着棕榈蒲扇,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闲话家常。

孩子们也最快活!趁家长们不注意,溜到河里游泳,但更多是在孔庙前玩耍,捉迷藏,或者斗鸡,有时候也玩拍糖纸,那是一种将糖纸叠在一起的游戏,对着旁边用手猛劲一拍,翻过多少,就算自己赢的。庙里圣贤的石像手里捧的那一卷书,不知道什么时候破损了一角,不过我们是不在意的。

供桌上的水果我们是不敢随便拿的,母亲说那是神灵要飨用的东西,乱动的话会遭报应。我自然不信什么报应,不过庙祝是个很凶的老头,姓孔,母亲说跟庙里的夫子一个姓,我却不信,夫子是何等人物,这个凶残的老头怎么会和他是一家人。一到夏天,孔老头就会端一条凳子,坐在庙前,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到深夜,一双眼睛瞪得跟弹珠似的,很是骇人。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回避,只有极少数胆大的捋过他的虎须,趁他睡着了把他胡须点着了,结果孔老头惨叫了大半夜,跟杀猪似的。

当然,孔老头也有不是很凶残的时候,那是每月十五进香,他总是笑迷迷的陪着家长们说话,我却总觉得他的笑里不怀好意,有一次,孔老头从兜里摸出几粒糖给我,我没敢接,母亲笑了我好长时间。

有时候村里有人唱戏,也是在孔庙前搭台子。像《红灯记》,《夫妻观灯》,《铡美案》等,都有人来唱过。台上花花绿绿,咿咿呀呀的唱个没完,大人们爱极了看戏,有时候也跟着哼上一两句。我们多半是受不了的,这时就会缠着胡先生给我们讲故事。

胡先生是村里的大儒,据说他是"上山下乡"时下放到我们村子里的,原来是天津一所大学的高材生。胡先生的肚子里装满了新奇古怪的故事,人又和蔼可亲,深得我们的喜欢。他讲故事之前总是习惯性的咳嗽两声,然后开讲。胡先生的口才极好,讲的故事大底已经忘却了,不过总是能留下许多欢乐。

不过有一个故事却让我印象深刻。胡先生说,在三十几年前,那时白水村还是国民党的天下,甲长吴老爷看中了一个农家女子,千方百计想哄骗到手,却未料那女子性情甚是刚烈,任吴老爷软硬兼施,就是不依。但那女子的父亲生性好赌,欠了许多赌债,只好把女儿卖了作抵押。女儿得知后,伤心欲绝,抵死不从,最后一头撞死在这孔庙里。据说夫子石像上缺了的那半卷书就是那女子撞破的。

这事过去不久,有一位读书返乡的年轻人在得知这件事后即疯了,整日在孔庙前又哭又笑,咿咿呀呀的闹腾。有人识得他正是少女的相好,不禁感慨唏嘘。许多年后,孔庙前少了一个疯子,却多了一个庙祝,母亲说他跟庙里的夫子一个姓。

直到这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孔老头还有这般坎坷的身世,想来他也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便不欺侮他了,但仍然不能停止怕他。

母亲说孔老头在孔庙里一直待到了寿终。死的时候是一个冬夜,天上飘着大雪,弥留之际,嘴里仍然大声念叨着"玉书,玉书……"想必是那少女的名字罢。母亲说到这里,总是不住叹气。从那以后,孔庙就逐渐萧索,没过多久,就废弃了。

我回去的时候,母亲曾指我看过孔老头的坟墓,并说:孔老头去世的第二年,她在孔老头的坟头种过一棵松树,大致在孔庙附近,至于具体位置,我也记不清了。

【涅盘】

我家里兄弟姐妹一共五个,三男两女,我是兄弟里面最小的一个。父亲在文革时期因为作风问题遭到批斗,竟被活活折磨死了。母亲从小便拉扯着我们兄妹五人,艰难操持着家业。

母亲是湖南人氏,出生于书香世家,读过不少书。外祖父是国民党的一个军官,早在解放前,母亲便随外祖父南征北战,学了一身好武艺。后来国民党反动派撤离到了台湾,外祖父没有一起去,而是以身殉国,留下母亲一人孤苦无依,最后流落到了安徽,并认识了父亲,这才与父亲成了亲。

父亲死后,母亲带着我们五个人,整日饥一顿饱一顿,别看母亲书读的不少,却经常带着我们去公社里偷粮食,母亲手脚麻利,从来没有被发现过。有一次,红卫兵来到我家,说二哥在学校墙壁上乱写歪诗,要抓二哥回去批斗,母亲知道了,二话不说,劈头便骂,一言不合便动起手来,三五个大汉,竟被母亲一人打得爬不起来。

大姐胆小,说母亲肯定闯祸了,我们赶紧避一避,母亲却说:不怕,狗崽子要是敢再来,一样照打!后来那些红卫兵竟然真的没有来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怕了母亲。

母亲虽然有时候凶悍,但对邻里街坊,却总是满面春风,母亲读书多,说话又得体,很得相邻们喜欢。因为母亲的缘故,每逢十五进香的时候,孔老头总要抓一大把糖果给我,可惜我因害怕孔老头,一次都没敢要。

后来家境逐渐好了,母亲用她所有的积蓄,让我进了县里的一所高中,我参加工作以后,回家的次数就变得少了。成家后,城市里的生活节奏异常的紧凑,快得令人窒息,更是很少有机会常回家看看。

这时候,每次看到凡是有水的地方,心里总能升腾起一股温情。游富春江的时候,在"江南悬空寺"的背后,有一条小溪,蜿蜿蜒蜒,像极了白水湾的河水。一时间,竟然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汹涌澎湃。儿子忽然叫道:妈妈,妈妈,爸爸怎么哭了?才发现,不知何时,早已热泪盈眶。

母亲临走之前,曾把我们兄弟几个叫到跟前,母亲说: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本,不管走到哪里,根永远都在这里。

母亲走的时候,异常的安静,似乎她早就知道了这个结局,所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眷恋。然而世间的事,岂会尽如所料所想,逝者已矣,只不过,把怀念的事留给生在的人罢了。

我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念,那天早上,我起了一个大早,独自一个人来到了河边,望着潺潺流逝的河水,侵蚀着光阴,永不消歇。

我卷起裤腿,再一次踏进了冰凉的水中,企图寻找某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冰澈肌骨的河水自脚背轻悄滑过,了无声息。不知不觉,竟然来到了孔庙之前,当我抬头望时,忽见孔庙不远处,有一株松柏,青翠欲滴,蓊蓊郁郁,正是母亲生前所栽,如今已亭亭如盖矣。

长江的文章4:金村,长江之畔的诗意家园

文/陈利生

一直都惦记着苏南的金村,在这个四月天终于成行。

刚踏上金村的土地,我的心就随着这灵秀静谧、典雅古朴的苏州文化古村而莫名激动。激动之后,马上归于平静。人—静,心自然空灵。

春天,嫩绿的色彩在村坊间恣意蔓延,一种清新的气息涨满视线,塞满鼻息,沁入灵魂深处。远处的“金村苑”牌坊,静静地兀立着。那些关于金村的往事、古村的气息,穿越时空隧道,倏然而至。

金村,15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这里,晋代兴村、明代兴业、清代兴街。据载,到了明末清初,金村商号林立,商贾云集,富饶丰裕,俨然成了江浙一处繁华之地。

长江哺育了金村,也演绎了不少人间传奇。在这块土地上,流传最久的恐怕是“金七抗倭”的故事了吧。嘉庆年间,江浙两省沿海屡遭倭寇侵扰。金七率领乡人浴血奋战,英勇献身。百姓为纪念这位抗倭英雄,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定为金村庙会。

吴风吹拂几千年,长江浸润几千年,再坚硬的种子都会发芽。金村,真不愧是滋养读书人种子的沃土。“二十余井井井流甘,一百余家家家识字”,即是金村崇尚诗书耕读的写照。自明清至今,涌现出8名进士、13名举人、100余名太学生和秀才、9名黄埔军校生和20多名海内外正教授级人才。

小村是渐行渐远了,但她深厚的人文底子,却依然从那一个个名字里传达出来——医德盛名的金兰升、善古文辞的金鹤冲、金石学家赵古泥、虞社社长金鹤翔、文学大家钱谦益……无一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一册册泛黄的家书,一页页尘封的历史,一行行隽永的文字……道不尽这风月柔情,览不遍这前朝旧梦。金村人就这样沉迷于耕读传家,诗书济世。因为文化,这里诗书不断,弦歌不辍;因为文化,这里蝶舞莺飞,满眼春光。

穿过幽幽深巷,便踏进了古色古香的“园茂里”,这里曾是早期党革命活动的所在。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个疲倦而又高大的身影,如点点星光在黑夜中闪烁。他们坚信,长夜过后,终将会迎来黎明的曙光。

这不,屋前那一口古井,井壁上长满了墨绿的苍苔,井栏尽是吊绳勒槽,斑斑驳驳,该经历多少岁月的风雨。面对古井,很自然地让人想起南湖的红船。

这边,是烟雨沧桑的古民居,青砖、黑瓦、白墙,倒映在水中,犹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小桥流水,纤嫩的柳丝,扭成万般思绪,轻风摇曳,任流水泛起的涟漪。漫步在这样一个古村落中,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这不,那暗泾烟柳,永昌晚枫,见证了金村园起伏的历史。古树们静静地站立成一种姿势,也许只有它们,能读懂这座村庄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

那边,是一排排漂亮现代的新民居,掩映在红花绿树之中。这样的风景“倏”地一下进入视线,让人眼前一亮。过了小河,原来有这等美丽的风景在等着我们。

古老而又年轻的金村,显得安静祥和。

匆匆的我们,不免生出几分羡慕。文友说,看了金村,就有想住下来的冲动。我相信,这不是矫情。我确信,大伙也与我一样,早已醉倒在金村风姿绰约的小巷里,迷失在金村这本厚重的古书里。

诗意,是人们自古以来就追求的意境。中国传统美学之中,诗意从来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我想,不管你闲居陋巷还是身处纷繁,只要你的心灵是自由的,那么你就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拥有一片纯净的天空。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也许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梦境。

回眸,再望一眼春风里的金村,绿意葱茏,阳光轻泻。在这个美好的人间四月天,我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如一阵轻盈的风,带着淡淡的诗意,带着淡淡的乡愁,一闪成过往。

长江边的金村,我远道而来,只为看你一眼。

长江的文章5:沙上春天长江来

文/顾丽虹

你从长江上游逶迤而来,经过岁月累累的沉积,在长江的最后一个拐弯处安然停驻。你知道,这里将带给你繁盛,带给你富饶,带给你梦中的欣欣向荣。于是,你伴着飞扬的芦花,伴着雄壮的涛声,伴着柔软的白月光和低旋的江鸟,默默地等待,等待一个春天的来临。

沙上,这就是你的名字,那么朴实,却让我诗意的心充满无边的联想。我想象着滚滚长江从你的身边一路东去,想象着金色的晚霞里帆影点点,想象着江海汉子挥撤渔网歌儿满船……

“四望无边际,中浮一片沙。人家居钓艇,官赋种芦花。渚绿红蒿短,江青白鸟斜。垂流欲东去,万里寄生涯。”这个阳光灿灿的初夏上午,我们踏着《沙上》的诗句,踏着无边的联想,来到沙上,来到锦丰。

这个季节的锦丰,乡风浓烈。一片片翠绿的麦子,一畦畦饱满的油菜,一垅垅挂满了豆荚的蚕豆和豌豆,风中,满是泥土的芬芳,满是丰收的气息。站在绿意汹涌的田野上,我们的心,宁静而喜悦。是江的怀抱,让这里河流如织?是水的润泽,让这里绿野肥沃?曾经贫瘠的一方沙土,在眼前展现的,却是人们向往的梦幻江南。

带着探究和思索,带着惊喜和迷恋,我们走进了内容丰富的沙上文化展示馆,走进了功能齐全的锦丰科文中心,走进了绿野深处的小小“布鞋村”。静静的脚步里,一个个画面和场景里,为何总叠映着长江浪涛执着的奔腾?为何总伴随着江海汉子的踏浪高歌?那播种信念的星星之火,那打击豪强的冲天呐喊,那秘密集会的慷慨陈辞,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烈士英名,那一代代共和国的有为将军,无不将“执着”和“刚强”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长江的浸润,这是江水的熏陶,这是沙上人不屈不挠的个性,这是沙上人勇往直前的秉赋!我忽然明白,在这一片叫做沙上的土地,为何会崛起名闻遐迩的沙钢集团,因为,这是大江东去的豪情,这是沙上特征的体现,世界五百强,就是沙上人在这一片广袤滩涂书写的当代传奇,千古风流。

长江有着一泻千里的万丈豪情,也有着渔舟唱晚的诗情画意,因而,沙上人情感丰富,浪漫细腻,沙上文教之风盛行,自然,锦丰也是着名的书画之乡。这里,走出了腐蚀科学与电化学专家、中科院院士曹楚南;走出了理化环境科学家、中科院院士章申;走出了红外遥感技术专家、中科院院士薛永琪;走出了集商人、作家、诗人、学者、雕刻艺术家、收藏家、影视编导等称号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樊祥和(博夫)……星光璀灿,将沙上照耀,照耀着后来人在知识的殿堂中徜徉,在墨香书香中圆梦。

长江胸怀广阔,沙上也接纳了来自苏北各方的民众,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沙上唱春;三兴元宵锣鼓;婚礼上的行嫁妆、趴灰;大年三十的蒸糕蒸馒头……沙上人的生活,永远热热闹闹,永远红红火火!而这红火的生活,是沙上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辛苦创造的,看呐,他们坐在田园深处的农家小楼里,默默做着一双双劳动的布鞋,自己设计,自己裁剪,自己缝制,穿着这一双双坚实的布鞋,什么样的道路不能走过,什么样的沙地不能变成希望的乐土!

静静地行走,深深地体味,细细地寻找,沙上的春天哪里来?沙上的春天长江来!

长江的文章6:寻梦西湖 凝望长江

文/北镇有木

北城琉璃月,苏堤柳岸,烟雨中是否看清许仙走过的断桥?静水中是否浣过西子的轻纱?她说,冠玉伫立江边,我却早已忘记。

南城柳絮雨,三峡星河,碧茫间是否还留得下谪仙乘过的孤帆?江尽处义山看到沉下的那颗晓星是否还在?他说,伊人在水一方,我竟未去留恋。

她轻掩面纱,仍遮不住肤如凝脂。她双目如墨玉,低眉间,温柔了岁月,蒸发了喧哗。她长发及腰,泻下了几世繁华。就连拂起她面纱的风,都舍不得离开,轻轻陪在她身旁。

他玉冠束发,面如淡玉,儒雅却不文弱,眉宇间甚至还奔放出一江不羁。他腰间佩玉,身姿挺拔,神武却不狂放,眼中甚至淌出一湖柔情。就连闯入他视野的星辰都不曾走过,默默追随在他身后。

她常问湖畔柳树,柔情至深是什么?是林深见鹿?还是海蓝见鲸?柳树摇头。是你,你早已把所有柔情煮成了茶。

他常问江边巨石,远方更远是什么?是西北偏北?还是东南更南?巨石摆手。是你,你早已把不及的远方焚成了香。

她喜吟清词丽句,逸远,不近烟火人家。婉约愁情在微启朱唇时发出柔软的光亮,飘零在未央的长夜中。

他好诵雄词佳句,奔放,直逼火树银花。雄奇瑰丽在微闭黑瞳时散出咄咄的气息,散落在萧瑟的秋风里。

她听闻,远方有男子,影有高山,雄才奔放,不羁旅途中,从未有人作陪。她轻笑,却也好奇,于是记住了有这样一个喜爱远方的男子。

他听闻,远方有女子,目含流水,丽句婉约,冷清闺中,从来独处取乐。他微笑,却也纳闷,于是记住了有这样一个满目柔情的女子。

她想有一个他一样的知己。

他也想有一个她一样的知己。

西湖,宛如蛾眉,相逢在山水间,原本淡然的心,却被吹起层层桃花浪,即便只是偶然,也会爱上一朵牡丹的欢颜,一剪流光的浪漫。

长江,惊才风逸,邂逅于骇浪中,原本寂寥的心,却被漫过阵阵桂花香,即便只是无意,也会聆听一指瑶琴的旋律,一味岁月的沉香。

思想如注,注如月,月如年。

潮涌起伏,伏如海,海如音。

游子曾说西湖,我只是你千万过客之一,而你却带给我千万种留恋。今生,也愿做一个心性淡薄的雅士,锦时清简,情系山水,心若空明。

游子曾说长江,我只是你千万青丝之一,而你却带给我千万种思绪。今世,也愿做一缕荡漾熏风的炊烟,苍老阑干,情牵烟波,梦归清寒。

思,乡愁如注。悔,暗香无路。

西湖说,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长江说,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西湖说,我的泪,打湿了你的衣襟,你的容颜,若诗若水,君为之倾倒。

长江说,你的泪,浸透了我的初心,你的回眸,如梦如幻,卿为之驻留。

西湖说,你是我生命的一抹幽蓝,是忧郁,是凄美,是迷离。

长江说,你是我生命的一叶轻舟,亦飘零,亦相伴,亦执念。

西湖说,你我相隔沧山泱水。

长江说,我守你到白驹停蹄。

长江的文章7:家乡的四季

文/余佩

我的家乡在长江中下游的蔡山脚下。那里土地肥沃,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春,是一位温柔美丽的少女。看,山坡上一派繁忙的景象;太阳金光闪闪的,小草偷偷地探出头儿,花儿散满地,蜜蜂辛勤地劳动,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家园,蝴蝶儿在花朵中嬉戏。池塘边,一身嫩绿的垂柳在水中照着自己的身影,在春风中梳理着她那修长的秀发。鱼儿和虾儿在水中交头接耳。水中的卵虫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看,半空中,鸟儿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展示着自己的优美的身姿。黄莺在自由的飞翔,燕子从远方赶到这个热闹的集市,在这里欢快地唱着、笑着、生活着。

夏,是个性情泼辣的急性子的大嫂。火红额太阳炽烤着大地,蝉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热——热——热”,杨柳无精打采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人们盼望着能下一场雨,把大地滋润一番。说来就来,大嫂带着她那蕴藏已久的“水缸”一下子向大地洒去,一瞬间,电闪雷鸣,杨柳在狂风中摇摇摆摆,已是疲倦不堪。雨停了,彩虹微笑的挂在天边,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窗外的杨柳焕然一新,还时不时地滴着晶莹的水珠。

秋,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她所到的地方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红通通的“红元帅”缀满枣树,红澄澄的梨,人见人爱的是葡萄,镰刀似的香蕉。一阵微风吹过,什么东西演奏出动听的歌曲?噢,原来是甘蔗。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涨红了脸,稻谷笑弯了腰,农民伯伯的脸上挂着笑容。

冬,是位满头银发的婆婆,她曾经年轻过,她为地球献出她最美的一面。下雪了,空中传来《天鹅舞》的音乐声,雪花慢悠悠地从空中飘落,好像是一群小精灵,落在何处,那里便是一片雪白。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掷雪球,他们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上的雪花震落下来了。松树上挂着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柏树上堆满了雪球儿,走在上面发出吱吱咯咯的响声。

太阳出来了,映着灿烂的阳光显出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长江的文章8:游长江三峡

文/晋舒栎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游览长江三峡,虽然时间已过去半年了,但那一山一水还是令我难以忘怀。

那天清晨,轮船从湖北宜昌出发,逆流而上,江两岸一座座碧螺般的青山在雨雾中若隐若显,带给我美的享受。

“啊,人间仙境!”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三峡的山真奇啊!一座座玲珑俊秀,仿佛出水莲花,又如擎天巨剑……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三峡的山都蕴藏着一股神奇的魅力。三峡的山真险啊!船在前进,一面面峭壁扑面而来,那山仿佛用利斧劈去了一半,让人心惊胆颤。

“神女峰,快看!”旁边有位叔叔喊了一声,神女峰在雨雾中现出了倩影,她那微微前倾的身姿,仿佛在关注着乘客的安危。她那窈窕的身材,就像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在巫峡十二峰中,她是第一个迎来曙光,最后一个送走晚霞的。

这时,爸爸推了我一把:“快看,碧莲峰!”好一座秀美的山峰!我不觉暗暗赞叹。此刻,碧莲峰羞怯地躲在雨雾中,那江心的倒影,美丽神奇。

雨雾中,迷蒙的雨雾给群山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乳白色的云纱飘绕在山腰,仿佛仙女婆娑起舞。白云深处似乎还有一座古刹,宛如蓬莱仙境。面对这青山碧崖,我发出由衷地赞美:“长江三峡,真是水美山奇啊!”

长江的文章9:阳干鱼,那口家乡味

文/李珍文

枕杨林而望荆岳,连长江而接洞庭,拥沃土丽水而生鱼稻。素称“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南部——监利县境内湖泊星罗,水域广阔,盛产鳝、鳖、鱼、虾,犹以草鱼、青鱼、白鲢等闻名于荆楚。

广袤的江汉平原,自古民俗文化丰厚。在众多的饮食中,人们更钟情鱼食,素有“无鱼不成席”之说。大酒店的宴席上,少不了甲鱼、乌龟、鳝鱼、鳊鱼、财鱼制成的鱼食;平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大到以上鱼类,小到鲫鱼、刁子鱼、小虾等应有尽有。在传统的习俗中,旧历年最后一天的晚餐叫“团圆饭”,远离家乡经商、求学、打工的亲人,必须都要到场,这叫“团年团圆”。“团圆饭”和正月初一的早餐,必须具备两种鱼食:一盘蒸鱼,其寓意这个家庭的日子蒸蒸日上;一盘财鱼,其寓意这个家庭新的一年乃至今后将是财源滚滚。

在荆楚鱼食文化中,还流行一种鱼食叫“阳干鱼”。阳干鱼的原料一般为草鱼、青鱼、财鱼、鲢鱼、鳊鱼等。身在鱼米之乡,平常百姓家经常会出现鱼太多一次吃不完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将部分鱼剁成块或整条洗清、腌制,待太阳晒干后慢慢享用。本是为避免浪费,后来人们发现阳干鱼肉质丰厚坚实,味道鲜香无腥味。这种传统的做法便一直流传下来,被称为“鱼中佳品”。

据有关媒体刊载,2014年考古人员在荆州夏家台258号古墓中发现10多条阳干鱼。墓中的“阳干鱼”久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依然完好无缺,充分印证了阳干鱼在荆楚大地的历史之悠久,鱼食文化之精深,以及研究价值之重大。

荆楚大地也有“鲤鱼头、草鱼尾”的说法。于鲤鱼而言,头部最有营养。但鱼头不宜腌制,只能做成新鲜的鱼食。于草鱼而言,尾巴更有营养价值,最适宜腌制“阳干草鱼尾”。阳干草鱼尾现身于百姓人家的婚丧、节日宴席之上,也登场在早酒、夜宵之中。监利人有喝早酒、吃夜宵的习惯:三五朋友相聚一起,天南地北侃侃而谈。饮一口佳酿,嚼一块干鱼,鱼助酒兴,酒释鱼味,脆在嘴上,美在心里,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

“阳干草鱼尾”的工艺流程很简单:用鲜活的草鱼尾腌制,经太阳晒至半干即可享用。在我们监利,有些养殖专业户把“阳干草鱼尾”包装成鱼食商品,畅销荆楚内外。其产品特征为:肉刺分离,肉质有弹性,味道鲜美。能储藏三至五月,甚至一年半载。吃起来味道不变,鲜香诱人。

在儿时的记忆里,“阳干鱼”是农家的主荤菜。那年月,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物质匮乏,农村之家除了逢年过节、婚嫁喜事之外,一般很少买牛肉、猪肉之类的荤菜。居家过日子,农人们不得不精打细算,只好利用“鱼米之乡”的地域优势改善改善生活。在门前屋后的河、港、池塘,随处都能捕捉到一些鱼虾、鳝鳅。就连稻田也成了鱼儿们的蜗居。每到春耕时节,农人们下地犁田,随着泥土的翻覆,沉睡了一冬的鳝鱼、泥鳅、财鱼、鲢鱼、土憨巴等,就会时不时地出现。农人们将这些“意外之财”带回家腌制,晒成阳干,也便成了原汁原味的“阳干鱼”。

记得上初中时,远离老家去县城读书,每到周末回家,老远就会看见母亲腌制的阳干鱼,整整齐齐码在小簸箕或大门板上晒着太阳。周日下午返回学校,带着母亲用小坛子装的阳干鱼去学校与同学分享,大家吃得有滋有味。时隔三十余年,每当与同学叙旧谈及此事,都记忆犹新,口水直流。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野生鱼类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圈养”、“池养”的家鱼。就营养价值而言,“圈养”、“池养”的家鱼当然比不上野生鱼类。然而,经过巧妇腌制、名厨烹饪的阳干鱼,依然鱼(余)味无穷。那是一口醇香的家乡味!

在广阔的荆楚大地,阳干鱼的产生,传承和弘扬了荆楚饮食文化,堪称鱼食中的特色品牌。阳干鱼便于携带,无不牵系家乡人的情感。但凡是湖北人、监利人,无论离家多久,无论走遍天涯海角,都会惦记着那口熟悉的家乡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