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文章

请欣赏大街小巷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大街小巷文章1:“思想装在水烟壶里”

在开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水烟馆。

抽水烟是埃及乃至阿拉伯最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最大众化的一种民俗文化。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男男女女,谁都能沾,只是在街头看到的,草根多些。

水烟在阿拉伯文中叫Shisha(希夏)。水烟壶用一根或多根橡皮管同烟嘴连接。壶里装上水,上面放着烟袋锅,烟袋锅里装上烟膏。在烟膏上放上烧红的木炭。在烟嘴上一吸,壶里的水汩汩冒出气泡,把烟叶点燃,烟膏的气味就出来了。

烟味通过水的过滤,似乎变得清纯些。水烟的名堂全在烟膏里。埃及的烟膏很有特色。首先将烟叶剁碎,伴上蜂蜜,再加上各种果味,如苹果味、菠萝味、草莓味、梨味和桃味等,然后经过发酵而成。这样,抽起来便有各种果味清香,不但吸引了众多的男烟民,女烟族也很喜欢。

水烟壶不仅仅是一个烟具,因其造型美轮美奂,摆在家里也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用好看的水烟壶抽水烟犹如品醇酒香茗,让人难以抗拒。

真主对埃及似乎格外厚爱,赐给它充分的闲暇,让人们不管白天黑夜,泡在水烟馆里,优哉游哉地抽水烟,啜咖啡,喝红茶,侃大山,悠闲地乐享生活。

在埃及,水烟馆的生机似乎比别的行业强。你去看吧,遍布开罗街头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水烟馆里,什么时候都有人。当然,夜晚比白天多些,尤其是斋月,可谓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成了埃及一道独特的景观。

每当夜幕降临,一个个水烟馆便成了一个个热闹的场所。来水烟馆的,或自个儿孤身一人,或三三两两,或五六个七八个相约而来,一拨接一拨。

有的围着水烟桌,有的坐在皮墩上,有的干脆在铺着地毯的地面上席地而坐。服务员拿来水烟壶,有的水烟壶有好几个烟嘴,几个人围在一起同时抽。顿时水烟馆里烟雾缭绕。边抽水烟边聊天,品味彼此间悠悠然的谈话,那氛围就甭提有多爽啦。

进水烟馆者,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平民百姓,一般市民,新潮男女,大中学生或上流社会有身份有地位者。因此,水烟馆也分三六九等。有简简单单而经济实惠的,有独具匠心而讲情调的,也有环境幽雅而温馨舒适的。在我们新华社驻中东总分社住地附近,就有三家这样不同类型的水烟馆。

先说那家简单实惠型的吧,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店堂,是由一爿倒闭的小店改造而成的。店内有一张简陋的吧台,吧台旁边摆着杯子、托盘和水烟壶,外面摆着一排椅子。椅子就摆在街边的人行道上。光顾这家水烟馆的,多半是劳作了一天的打工者。他们来这里图的是实惠,花点小钱,抽袋水烟,喝杯饮料,欣赏车来人往的街景,消除一天的劳顿,抛开尘世间的诸多烦恼,自得其乐。

再说那家讲情调的。设计者匠心独运,把门窗上的木头都漆成深咖啡色,看上去古香古色,还在门口的柱子上挂个假人,身着青年服,脚穿运动鞋,很气派帅气。甭说,这家水烟馆的定位就在新潮青年男女。

他们来这里品的是新潮时尚。看看那些木头,瞅瞅那些假人,抽抽水烟,喝喝咖啡,侃侃大山,据说别有一番情趣。埃及的少男少女喜欢泡在水烟馆里聚会聊天嬉闹,女孩抽水烟更是一种时尚。

埃及女孩多半眼睛大大的,鼻梁高高的,身材窈窕,颇有姿色。她们并不刻意打扮,却显得靓而不媚,雅而不俗。她们爱到水烟馆里吞云吐雾,要的就是那种气派。我们一个年轻气盛的同事,见到这情景,总要嘟囔:“想不到埃及女孩竟活得那么潇洒。”

还有那家新开张的花园式水烟馆呢。屋顶铺的是红砖瓦,是专门从意大利进口的。埃及少雨,屋顶很少铺砖瓦。有了红砖瓦,就显出与众不同的装饰效果,格调就不一般。他们从埃及南西奈运来褐色石头,砌了个小假山,另一头挖了个小池子,铺上水管,安上水泵。水泵一开,水就从假山上流下来,形成个小瀑布,给人以动感。小瀑布中间架设个小桥,两边围上铁栏杆,两头铺着碎石路。路两边有低矮的路灯。在草坪中央栽了几棵树,树下安了小探照灯。草坪两边栽了两排树作为篱笆。

夜幕下灯一亮,瀑布的水一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氛围怎么样,不错吧,如今讲究的不就是情调吗。

来这家咖啡馆的,多半是有头有脸儿的人,上流社会白领丽人。男的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女的雍容华贵,举止文雅。他们把这儿当成温馨的港湾,以避开尘世的躁动。他们来这儿花钱找感觉,抽上水烟,点了咖啡或红茶,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呷,细细地品。在品味的同时,也品味生活的甜美,让静静的溪水从心上缓缓地流淌。感觉如何各人自知。

一位阿拉伯小说家描述这情景时写道:“腾云驾雾间,水迷烟醉中,经典的时光恍若倒流,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如今,在埃及,水烟馆的形式包容越来越多。水烟馆也可能是咖啡馆、茶馆、快餐厅、果汁屋或别的什么。在抽水烟的同时,也喝咖啡、红茶、果汁或其他饮料。

中国人喝茶,喝出了茶文化,有了老舍笔下的茶馆。埃及人抽水烟,也抽出了他们自己的品格。水烟文化在埃及,旧时的遗风很重。埃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创作灵感,有的就是来自他经常光顾的水烟馆。

难怪有人说,阿拉伯知识分子的思想,就装在他们的水烟壶里。

大街小巷文章2:在海口天桥上看街景

文/贺清梅

大街小巷、山路水路,这种脚踏着路面,头顶阳光的路,是我最常见,也是行走最多的路;地下通道,是我极其陌生而又从未走过的路。

在海南生长,见得最多的是天桥,海口的天桥是我最熟悉的一种路。一条宽阔的大马路上,车流人群熙熙攘攘,尤其到了下班和孩子放学的高峰期,车在桥下跑,人在桥上行。站在天桥往下看,桥下便有一道别样的风景。我喜欢车水马龙的风景,喜欢站在桥上出神入化地凝望着路面的汽车,默数着和时间赛跑的车流和过往的匆匆行人。因为城市建设,因为人口膨胀,城市因此多了一座座人行天桥。修建人行天桥是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不再像以前一样横穿马路。试想,如果没有这些人行天桥,一个城市的交通不知道要动用多少交警才能维持,车祸的频发率也会增加。

少不更事时,第一次坐火车回家,火车在隧道里穿行,这是我第一次认识除了天桥以外的另一种路。火车为何要钻隧道,对于年幼的我一直是个谜,长大才知道,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一种地下建筑物。隧道可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地下隧道等。火车跑的隧道就是山岭隧道。它之所以要钻隧道,是因为长长的火车不能爬陡坡,且节约成本,缩短路程。

金秋十月,我踏上了回乡之路,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里,又见到了另一种路——地下通道。在湖南娄底,这样的地下通道有三条,每条至少有三千米的距离。地下通道把整个主城连贯一体。通道很宽敞,两侧壁为购物街,分南货、百货、小吃序列,各色品种应有尽有。有一次,父母在深长的通道里行走,如入谜宫,虽灯火通明,看着走着就迷了路,无奈咋也走不出来,令人啼笑皆非。

这些通道与海南的天桥正好相反。一在暗,一在明;一地下,一天上。天桥是建在露天地上,通道则是建在地底下,但它与天桥的作用殊途同归,地下通道往往是建在最繁华地段或是学校门口。可有效避免交通拥堵状况。

海南是个多山的省份,山高路陡崎岖难行。我所在的五指山更是群山环绕的小城。通往外界任何一处的路,都是七拐八弯,有“爬九十九道弯”一说。为此,许多人害怕到五指山来,好端端一个人,坐车经过九十九道弯的摇摆,宛如一根竹筷搅拌你的肠胃,不是头晕,就是呕吐,谁也受不了这种折腾。母亲就是最怕晕车的人,出门一趟害怕一辈子。

从五指山到三亚的海榆中线国道,因为道路的重新修建,沿途旅游景点的客流量也因此增多。呀偌达、槟榔谷等景点每年接待的游客不计其数,这便是路通财通的效益。

路有千条万条,虽都是供人行走,但不同的路有不同的文化,天桥有天桥的文化,地下通道有地下通道的文化,高速路亦有高速路的文化,羊肠小道同样有着它自己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昭示着不同的理念,我想不同的人一定有着不同理解。

娄底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曾国藩的故乡,神童贺德英的故里。娄底人擅长精打细算,有一股向前冲的霸蛮劲,与露置外面的高架天桥相比,地下通道避免了钢铁被空气、水分锈蚀而蚕食的可能;可承载更大的重量;更是平战结合,可用于防空的范例。而南国都市的天桥,人流与车流,屹立于花木峥嵘处的景致,却让人流连遐想,海南人多了几分闲情逸致,没考虑铁制天桥的锈蚀与维护、高空抛物,利益最大化等问题,过着一种单纯优雅的慢生活。

也许,这便是不同文化理念形成的一种概念、一种观点。在地下通道与马路天桥的道路建设上呈现出南北地域特色。

站在海口天桥上看街景,已成为出差海口的一种习惯,每每此时,心情总是欢悦无比。

在家乡暖暖的地下通道里,听那土土的乡音;在海口天桥上感受人流的气息,通道与天桥,诠释两种不同的意境。

大街小巷文章3:赏花

文/朱晓梅

大街小巷突然就有了卖栀子花的人。花朵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缭绕着你的心房,你会情不自禁买来一束,用水小心养着,盼望着它洁白的容颜、逸人的香气能够持久些,再持久些。可终究花朵渐渐衰败了下去,花瓣萎缩晕黄,如老太婆干瘪的脸庞,绿叶枯萎泛黄,渐失生气,袅袅香气不再,无奈的你只得扔了它。

想那青枝绿叶间的白色精灵,皑皑如雪,在枝头会不会绚烂得更长久些呢?总梦想有处园子繁花似锦,一把竹椅,一杯香茗,氤氲香气中两三好友花香日“内集”,该是何等美事。可惜生活中没有让我赏花的地方。阳台上倒有几盆小花,大约营养不良,歪头斜脑没个正形,偶尔也开点花,是形单影只骨瘦如柴,引不起我赏花的兴致。

小时候不懂赏花,倒是看花的。一次,恰巧看了《千家诗》里一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觉得奇妙之至,读了满口余香,眼前似乎出现了雪中红梅的美景,又恰好听说县委后院的梅花开了,便约了好友雪同去看梅花。县委后院一堵围墙内全是梅树,梅花正轰轰烈烈地开着,老远就闻到一阵清香。墙我们翻不过去,所以进不了园子,只得看那旁逸斜出的梅枝越过围墙,颇有数枝黄梅出墙来的俏丽。枝丫上,全是星星点点的梅,有嫣然绽放的,也有含羞半掩的,偶尔还有一两朵从枝头飘落,空气中晕染了浓浓的香气,让人不由得深吸几口气,想把这香气吸进五脏六腑里去。我与雪坐在园外畅谈了半天,从林逋谈到陆游,把所能想到的诗词背了许多,最后回到学校似乎还写了几首梅园古诗。可惜后来那个园子翻修成了家属院,梅树不知所踪。现在偶尔路过,发现后花园依旧有梅树的,不过不似原来的壮硕。而我一人,没有能与之畅谈的旧友,所以没有驻足欣赏的雅兴,所以每次只是匆匆一瞥。

又不知从何处听得“竹阳八景”,有一处叫“梅村古碣”的,就在竹中家属院内。下了课和同学去看,既没有看到梅树,也没有看到古碣。既然是一景,旧时梅树必是十分繁密,心下感叹:真是沧海桑田啊,隔了几百年了的光阴去看,梅树的影子都不见。

倒记得竹中举办过一次菊展的。陈列馆前的空坝上搭了架子,挂了标语,四处摆满了各色菊花。也就是在那时知道什么龙爪菊、金盏菊之类。其中一盆绿菊,通体碧绿,花瓣细长,尾部卷曲,好似蛟龙之须,花蕊间洋溢着喜气。据说十分难培养,上千盆中也只有这一盆是绿的。我与好友雪围着看了好久。可惜那时年龄小,不懂欣赏,倒是下午不上课这件事让我们所有学生兴奋了好半天。

而后这几十年,既没处赏花,也被琐事缠绕没时间去欣赏。近年兴起桃花会,也附庸风雅去看过几回。一回去早了,花朵还未全开,遮遮掩掩开了零星几朵,其余就是花骨朵。那树因是果树,也不太高,枝条横逸,花朵全没有那种如霞似锦的壮观,因而不尽兴。

一到春天,总有人说,庙坝桃花又开了,于是再去。这一回又去晚了,枝条上冒出好些绿叶,花瓣儿也早已绽开,纷纷扬扬落了一地,倒想起“黛玉葬花”来。临走时,在停车场旁发现一株桃花,红艳艳的开满整株树,云蒸霞蔚,好不灿烂,不觉眼前一亮,觉得这才是花事。同行的人说,这是一株观赏桃,所以花才开得热闹,果子其实是不好吃的。可是我愿意在春天看到这密密麻麻的鲜花缀满枝头,那给人多么欣喜的感觉啊!

今天下乡,偶然在一处残破的农舍门口看见一树三角梅。花朵密集如云,挤挤挨挨俏丽无比,泼辣的紫色绚丽满枝,亭亭如华盖,肆无忌惮放浪着艳丽色彩,那热烈奔放的姿态感染了我。人生莫不如此,不管你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梦,何尝不能绽放自己最美的姿态。

还是畅想有一个花园,种满各种花,一年四季鲜花络绎不绝,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也许我不懂花,才会有那许多不如意,哪天有个闲人陪我,或者就在大街小巷的栀子花间,就可以赏花了。微斯人,吾谁与归?

大街小巷文章4:伏龙坪的那些大街小巷

文/张筱

柔和的光线,斜着照下来,洒在墙壁上。被树梢滤过、屋角遮挡后,墙壁上映照着斑斑驳的暗影,其余部分,却是一坨、一抹、一块、一片片光阴陈旧了的黄色。

长长的小巷,依照两边房屋的凸出部分或陷进去的部分,小巷永远歪歪邪邪,而此时是半边明亮,半边幽暗,如同一幅画。对,是一幅矗立着的油画。它让我想起了江南的那些长长的小巷,幽长,下着小雨,青石板上的苔藓,还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此时我的情思实现了穿越,仿佛行走在绍兴的古街,在乌镇的老街漫步。我感到了逼仄,时光错乱的声色气息。

这是西北的一条小巷。严格地说,这是位于城之南伏龙坪半山的一条小巷,是社区,是一条街。它比南方的小巷宽敞了许多,明亮许多,少了逼仄的感觉。

巷子一侧停放着两三台轿车,有几个老人站在阳光下闲聊,不时也有小孩骑着自行车经过,那样子一看就是正在练习骑术的新手;一少年被小狗牵着,喜悦地奔跑;还有小男孩们踩着滑板,一歪一扭地没入巷子深处。

巷子里还有几棵树。木桶大小、树皮粗糙、枝杈蔬朗的沙枣树,如同谁在这个空间乱涂的简笔画,淡墨色调显得单一;还有几棵榆树参差其间,柔软的短枝上,是一簇簇深浅不一的裼中透红的花簇,它不开花,当人们注意到它时,已是榆荚满天飞了;两棵大柳树,远远看上去若有若无,笼着丝绒般的绿盖。

巷子两侧红的、绿的、蓝色,宽的、窄、高的、低的门楣上,是一些还光鲜着的春联,写着或印刷在上面的联语,寄予着希望、祈愿,喜气恍然还未散尽,俗得可爱、热烈。它们构成这小巷中最热烈的景致。

多年前,我在这小巷的某个院落借居过一段时间,可是我未曾如此深情地打量过它。在感觉中,小巷的形貌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路面平整了,干净了许多。一间曾经的发廊,门紧锁着,看情形早已经废弃不用,那幅龙山发屋的张贴画兼招牌还悬挂在墙上,喷绘图案色彩退得发白,画上时髦女郎的面部,扯开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口,不知是风扯破的,还是小孩子的恶做剧。

寻找到那个出口,沿着另一条狭窄的小巷,下行了十多米,就看见了我曾经住过的院落。大门紧闭着,看不到院子里的情形,不知我住过的那间屋,现在住着的是谁?想要扣门,一闪念又放下举起的手。我不想做不被人欢迎的不速之客。院子里人来人往,搬出搬进,这些年过去了,恐怕人家早已不记得我是谁了。于他们而言,我只一位租赁过此间房屋的人,一位过客,一位不相干的人,一位早已陌生了的人。八年过去了,从搬走后我再也没来过,这也难怪。也许,朋友间也是这样陌生掉的,世事也一样。没有回返,沿着窄小弯曲的山径土路,小心往下行;一回头,看到了月。上弦的月,如琴,又若剑。

信马由缰地绕山而行,再往前是通往阿干镇方向。那年,去冬天的阿干镇感受异样的温暖;又是那一年,曾去石佛沟寻觅,沟口满坡的丁香花,让人迷醉……走着,最后到何家台处,被通往八仙洞的指路标吸引。拐过窄窄的吊桥,穿过巷子,就见到了许多畦梨园。说畦,是因为它们太小了,少则十几棵,多则三几十株,各自独成一园,互不接壤相连,就这样散落在高高矮矮的城乡结合部的风光片中。穿行其间,边走边注目他们在园中劳作的样子,很乡村,有架势。一时间,对往昔乡村生活的留恋情愫,不可遏止。

看了介绍,才知这山沟口上的八仙洞始建于道光年间,算来也经历了些年月,是全真嵛山派的弘法道院。复修才是十年前进行的。门紧闭,看不到里面,想来是师道云游去了吧。

就坡上山,边走边辨认,一个小时后,我从伏龙坪后山一条道上拐出,从门牌号上,知是伏龙坪后街,编号还很小;再往前,出口豁然开朗,面前正是伏龙坪后街主干道。那一刻,有点小得意,得意于自己正确的方位感。

春日下午,绕着伏龙坪,用脚步斜倾着画了一个圈。以前,曾多次在面向城的一边,在不同方位,用脚步斜倾着画了几一个圈,方位、路线都是已知的,熟悉的。但是这一次,方位大体清楚,路线十分不清,可仍然是以伏龙坪为轴心,以三合居为起点、落点。

贴着两曲三弯的伏直公路,伏龙坪有三条街:前街,中街,后街。也就是说主巷有三条,其实,伏龙坪的大街小巷,何止有几百条,座落着数千户人家的伏龙坪,瓦屋、棚屋居多,楼房耸立其间;稀落处十数家就围成一条巷,集中处三五户人家一拐,就是另外一条巷。在这些巷子中,我熟悉的也只有六七条而已,以我十年的时间,还没有真正弄清伏龙坪这些巷子的来龙去脉。

街巷有宽窄、大小、长短,但无一例外的是,一头进,一头出;有入口,有出口。伏龙坪的这些大街小巷也不例外,它们和天底下所有的巷子一样,可以入、可以出,有人气,有生活的味道,更有光阴弥留的味道。

大街小巷文章5:盼年

文/牛洁

望着大街小巷熙来攘往忙于置办年货的人们,嗅着弥漫于天地之间浓浓的年味,小时候张罗着过年的情景,就像一幅珍藏于我心底深处很久很久也不会褪色的年画,又清晰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小的时候,我的家乡有这样一种说法:过年,过年,不如盼年。“盼年”对大人们意味着的是忙碌的开始,而对孩子们来说,那意味着的是诸如穿新衣,享美食这类小小的心愿的实现。

于是,在盼年的过程中,我和弟妹们有一种望眼欲穿的感觉,我们是扳着手指头去数日子的。然而,那种盼过年的心情又是纠结的,既盼着这个年早点来临,又怕它来得太快了,缩短了我们享受盼年的那个过程。

一进入腊月,母亲就像一个不再停歇下来的机器,随着我们当地的风俗习惯,有条不紊地开始了她的忙碌。

母亲的这种忙碌也包括剪窗花。不过,母亲剪窗花是穿插在其他活计之间完成的,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她习惯在闲暇之时,和几个女人聚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剪着窗花。母亲把剪窗花当作一种消遣,而不是一种劳作!

母亲剪出的窗花虽然花样繁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象征着的都是吉祥如意,幸福安康。那时候,我也虔诚地和母亲学着去剪窗花,在我剪出的窗花得到了大人们的夸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的心里都是美滋滋的,特别是看到自己剪的窗花贴在了窗户上,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在这期间,父亲会在出差归来时,为我和弟妹们买回合适的布料,让邻居一位裁缝给我们做新衣服。而我呢,在裁缝给我做衣服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挤出点时间,守在缝纫机旁边,瞪着眼看她踩着“咯噔、咯噔”作响的缝纫机,为我缝制衣服。我当时的那份心情,好像是生怕她在缝制的过程中,在某个细节上出现了让我不满意的地方。

老家讲究过年尽量避免生米生面下锅。一般来说,过年要吃的东西都要在腊月时初步加工好,就好像我们现在在超市买的那种半成品,到吃的时候稍作加工就可以食用。所以,腊月十几之后,母亲就开始着手于做那些美味佳肴了——轧粉条、炸糕馓子、炸麻叶、蒸花馍馍等。而花馍馍不但有花状的馍馍,还有小兔形状的和小鱼形状的。

在腊月二十五之前,父亲一准会买回来糖块、瓜子、红枣、核桃等那些我们平时难得一见的零食。这些东西不是随便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是要按人头分份的。而我和弟妹们待分得了这些食物之后,轻易舍不得吃。即使装在口袋里的糖块,化得和糖纸粘在一起了,但糖还是一块不少地留在了口袋里。

父亲买回来的那几串鞭炮和二踢脚,是有归属权的。鞭炮的燃放权归弟弟,二踢脚的燃放权却是要归父亲所有的。父亲放二踢脚是有计划的——三十晚上吃年夜饭、十二点点旺火、初一早晨以及初五早晨倒穷土时,各放一个。再放就要等到正月十五了。而弟弟呢,视那些鞭炮和二踢脚为珍宝。他小心翼翼地把那些鞭炮一个个地拆开,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去放,这样就可以多放好多次。为了尽量发挥鞭炮的响亮度,弟弟会提前把它们安置在热乎乎的大炕的一角。

转眼之间,腊月的最后一天,除夕到了。

这天的上午,会楷书的父亲为我们挥毫写下了一副副的对联。父亲在写对联时,有意在写好了上联之后,让我和弟弟妹妹对下联。母亲则笑容满面地一边听着我们姊妹们七嘴八舌地对下联,一边忙着打浆糊。

到中午天气相对比较暖和的时候,我和弟弟妹妹,有的搬凳子,有的拿扫帚,有的端浆糊,热热闹闹地一起帮着父亲去贴对联。

年夜饭是最重要的了。所以,在吃过中午饭之后,母亲和父亲就开始筹备年夜饭了。此时的母亲和父亲各有分工,母亲的角色是配菜工,而父亲呢,属于掌勺的大厨,他们俩搭配在一起属于珠联璧合式的,配合得相当默契。

经过父母多半天的辛勤劳作,丰盛的年夜大餐摆在了家人们的面前……

在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之后,还有一出重头戏,那就是点“旺火”。

“旺火”的寓意就是来年的日子过得更加“旺”。

“旺火”的最下面是用几块砖头垒成的一个空支架,在这个支架的上面搭了一个炉圈儿,而在这个炉圈儿的上面,是用小炭块码成的“金字塔”。

到除夕晚上十二点的时候,父亲就会把“旺火”点着,这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在的春晚在十二点时的敲钟,它昭示着新的一年又拉开了帷幕!

大街小巷文章6:春草

文/凌拂

雨一直下个不停,大街小巷到处是溶溶的水意。走出去虽然寒凉,但空气里少了灰尘,街上的氛围使人觉得清而且净。

按节气上说,清明时节总是丝雨纷纷,但在中国台湾,今年的雨水格外绵密,多得让人心忧。

三月溶溶的雨里并不沉寂,鲜艳的春花,从各处不同的缝隙中渗透出来,明媚的阳明山花季开始了,木栅山上的杏花也在一个月前,就已开得如火如荼了。都市里呢?如果留心,都市里也一样呵!自然大地,春天的颜色花红柳绿,各有各的风光明媚,都市里虽然没有大块的山林,雨渍漫患的市井角落亦自有奇

异的地方。

走在都市,绕不完的大街小巷,如果认识野花野草,这个季节在雨丝回荡中最美的就是墙隙以及红砖缝里碧油油的小草了。

凹凹凸凸的人行道,总是铺着不甚稳当的红砖,但是墙根石罅的小叶冷水麻美丽极了。顺着立面的墙缝,好像镶嵌的一排翠玉,它是那样晶莹脆弱的东西,但是小而细致,因为有雨,安静地悬在那里,新绿剔透,闪着水光,叭叭叭叭的汽车声里,它新意盎然,雨只使它更显神采,只消荒废的一点缝隙,就够它把自己装点成那样。

这一阵子,台湾够潮湿了,雨水太多,一说起心绪,仿佛所有的忧郁都垂泄下来,但是雨渍浸润的红砖一片青苔丰茂饱厚,墙上的绿一直往上爬,磁砖的缝隙因为这样,写上了另一种植物的繁丽兴茂,明亮而安静,那种晶莹的绿,它是另一种阳光吧!

会在立面墙隙生长的还有凤尾蕨、海金沙,里巷风景,小而温平,这样的绿靠天意点饰,在雨里写上记忆的痕迹。而更多的是大花咸丰草了。无论是荒废的院落或畸零地、小公园边、行道树下,它在都市里点出一片野地风貌,蒺藜草芥,但是黄黄的花粉心,只要绵雨稍歇,自有舞跃的纹白蝶扑着小翅,在白色的花瓣间唱着自己的小调。

雨啊一经落着落着,落在人心,无可奈何,阳台上晾晒的衣物沉沉不得干。但是最快乐的是植物,叶面是一张张刚洗干净的脸,叫雨水给冲得新绿油碧,那是植物的笑脸。

那一日下班,在雨里走过警察学校的围墙边,捷运桥下一片绿草如茵,草色着实鲜艳照眼,使人心绪为之一亮。我一路走过,缓缓地晃荡过去,野草经过雨水长久的洗润,竟然有序极了,一块一块成群落集聚。先是一整片低伏的蕨类,而后是一整片的酢酱草,连火炭母草也绿得水光油亮,更奇妙的是有一片密密聚生的水芹菜,春雨里新嫩极了,水意清灵,看得我心中颇受感染。水芹菜向来喜欢山间水流处,这会连市井这样的地方也长得清灵繁茂。

被雨水给下得心烦的时候,我便在廊下看被雨水洗净的植物,株株神采奕奕,淅沥哗啦的雨里,叮叮咚咚,悠悠心绪一面滴答一面晃过去了。

大街小巷文章7:雨中情怀

文/田荩

微雨的秋,那大街小巷就开满了五彩颜色的花,给灰色天空下沉沉的世界平添了几许生气,那秋雨也就有了几分颜色。温婉动人的少妇,执一柄淡紫色的花伞,在车流人涌的街头款款行来,举止间便透出一丝高贵;粉红色是青春的颜色,为少女最爱,试想想:粉琢花团下一张青春的脸,难道勾不起“人面桃化相映红”的联想?最可爱的要数那稚气未退的孩童,人还没有伞把高,却郑重其事地举着,仰着小脸儿,在看那伞上花花绿绿的卡通图案哩!寻常,男人们是打一把黑色的布伞,沉着而稳重,让你或想:靠在这样的男人肩头,一生无忧!

街头的风景是看不够的,几丝斜风,几缕细雨,南北东西的行人,变幻莫测的色彩,构成特有的视画效果,有油彩的浓烈,有水墨的凝重,有工笔的细腻,有写意的轻松,或者比作旋律,是大提琴的低沉,是六弦琴的诱人,抑或是二胡的深情,是古筝的流水?你简直不能说明!你能做的只是去看,去听,去细细地品!

风雨中的女人,打着黑布伞的女人,神秘而幽静。苍白的脸已写满憔悴,深邃的目光尚有夺人的风情,幽灵般越过你身边,回眸一瞥,电击了你整个的世界。你尾随而去,转过小道,越过矮墙,还有那悠长悠长的雨巷,来到紧闭的门前。

梧桐深院锁清秋,锁住了女人一生的爱一生的愁。爱愁在梧桐树下生根、抽芽,长成了痴情,长成了憔悴,长成了长开不败的等候。

此情此景,还能细细地品么?

大街小巷文章8:冬日里的寻找

文/网之妖

走在冬天的大街小巷,看见的都是荒凉的街景和形色匆匆的人们。冬天,没有夏天的妖艳,没有春秋的温柔,到处充斥着凌厉的北风。人们蜷缩在厚重的棉衣背后,在人工的暖风下享受着生活的继续。

等待冬天的离开,会让冬天格外漫长。

于是,人们开始在冬日里寻找生活的乐趣,找寻忙碌一年来被忽视和遗忘的那些美好和幸福。正因为这样的寻找,让冬天不再索然无趣,让冬天在人们的脑海中渐渐有了清晰的印迹。

传说——幸福就在身边

传说一年里的第一场雪,是神赋予人间幸福快乐的祝福。相传在这一场雪中携手漫步的情侣,都会得到神的祝福,会在漫漫人生长路中,与自己的另一半永不分离。

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这样的祝福,无疑是众多情侣们最关心和想要的。与自己的爱人携手一生,共沐阳光,共渡风雨,一生何求?这样美丽的传说带给人们对幸福的无限向往。而冬日里的这第一场雪,也因为这个传说而平添了款款温情。

在一年中的第一场雪,与心爱的人一起走上街头。或许传说里更多的是浪漫的杜撰,但当你与爱人真心愿意相信,并挽手前行时,那份幸福却萦绕心头。所谓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不是依赖传说和神仙的保佑,但却依赖两个人共同相信爱情,经营爱情的心。而幸福总会不期而遇出现在身边。

平安——倾听心中的声音

如果不是圣诞节的传入,寂寥的冬日不会平添如此多的颜色,看看所有商家为圣诞节早早做好了准备,让人们不得不相信,这是一个重要而美丽的节日。很多人都不喜欢过所谓的洋节,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喜庆而富有文化内涵。而圣诞节作为最早传入中国的节日之一,却恰恰因为处处散发着不同的文化气息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圣诞节在国外的各种庆祝方式和文化习俗,我们并不完全知晓。但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圣诞节绝不是单纯的购物与狂欢。圣诞节里有一句祝福语大概很好的阐释了圣诞节的内涵,平安喜乐。

寻找心中的安宁和平和,在这样一个忙碌了一年的冬日,显得格外有意义和价值。有是一年结束的日子,在这一年中,我们或许忙忙碌碌,疲于奔命,或许清闲无无趣,浑浑噩噩。我们因为许多貌似不可避免,无法逃脱的理由,或许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或许遗忘了亲人的笑脸,或许忘记了陪伴孩子的成长。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中,静静的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忠于自己,享受生命。

欢乐——生命因此而精彩

冬日里人们给自己找到了狂欢的理由,新年。从小我们就过新年,从盼望着新衣服新鞋到盼望着厚厚的压岁红包,从盼望着父母健康长寿到盼望着子孙幸福。新年就这样从中国人一代又一代的心中流淌而过,留下的是人们对未来最美好的祝福。

欢乐是新年不变的主题,人们在这个冬日里为自己找到了迎接春天的仪式。大街小巷里披红挂彩,男女老少笑逐颜开。在这样的气氛中,我们很难不让自己享受这一盛大的节日,而冬天也正因为这一盛事而显得热闹而精彩。

与圣诞的安宁不同,新年锣鼓喧天的热闹,似乎是为了让人们发泄一年里的疲惫,而用更乐观的心态相信来年的美好,用无尽的快乐去迎接新一年春天的到来。人们在新年享受生活中所有的欢乐,尽情绽放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而新年也正是因为人们的乐观与豁达而拥有着无穷的节日魅力。

冬日,与北风和雨雪作伴的日子里,我们寻找着……寻找着幸福,寻找着内心的安宁,寻找着生命的精彩。冬日,因为有风雪,而让我们珍惜美好。冬日,因为有美好,而让我们奋然前行。冬日,因为奋然前行,让我们拥有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春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