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河水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河水的文章1:羸弱的河水,忧郁的桥
我家附近有座桥,没有名字,也没有人知道它修建于什么时间。它像一个寂寞的老人,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守望。每天会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在它身上来回踩过,而它只是静静的忍耐,就像忍耐时间的刻刀在它的身体上无数的滑痕,没有痛哭的声音,也没有扭曲的面容。它始终保持着一份从容和淡定,让人觉得它更像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
在我的记忆里,桥是亲切的,像母亲的笑容让人难以忘怀。我常想:如果没有桥,那么桥两岸的人们怎样交流呢往来呢?如果没有桥,是否两岸的人永远都要这样遥遥相望?如果没有桥,这边的姑娘是否永远也不会和那边的小伙子走到一起?桥就像一条纽带横在两岸人们的心上,桥缩短了人们心路的距离。
当微风徐来的时候,我常常会静静的倚在桥上,看着碧色的河水流动着自己的心事。河水荡漾,潋滟的波光总让人看不清涟漪舞动的姿势。我总觉得那是河水的皱纹,河水在向前奔走的时候,总会留下一些痕迹,有人说那是河水的故事,也有人说那是河水的脚步,我却认为那是河水的叹息,因为河水也会老去。
老去的河水千百年来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哺育着两岸纯朴的人们,人们习惯着河水的清甜就像婴儿习惯母亲甘甜的乳汁。有一首歌歌名叫做《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在人们心中,这条河的确成了伟大的母亲。你看那两岸的垂柳顽皮的将发丝伸入河水里不停的涤荡,不正是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吗?
老去的河水牵动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至今我似乎仍能遥遥的听见来自那远古金戈铁马的声音,只是那所有壮观的场景都在风中凋落成沉睡的尘土,随着不息的河水一起奔流,在我残存的记忆里只是一抹幻影。静静的河水,静静的人,不知是谁倒映着谁的心事?如果一滴眼泪记载着一段悲壮的往事,那么谁能数尽这条河在历史的骤变中经历了多少沧桑?我看不清她的心事,也数不尽她的沧桑,也许我能做的,只是静静的听她给我讲的有关这条河的古老的故事,慢慢的去体会故事里沉淀的箴言。
当微风再次袭来的时候,我听见她说,繁华总会殆尽,美丽总会成为往事,感动也总会在时间的车辙里渐渐被遗忘,而我们只能静静的接受。很久以前她就这样一直说着,像《祝福》里的祥林嫂总是絮叨个不停,但我始终不明白她在说什么。当我明白的时候,一切已成往事,古老的桥被搁浅在一边,它已成了一座危桥,取而代之的是旁边一座崭新的桥。再也没有谁从他身边走过,只是静静的任他在一旁喘息,透过桥我似乎看到了有头老黄牛蜷缩在田边含泪呻吟。而农人什么也不能做,除了静静的看着它一点点走进死神的双眸。
新桥建的结实而漂亮,形式也是仿着老桥造的。桥栏上的雕刻细致而考究,似乎更胜老桥一筹,但老桥仍没有拆,人们有意将他遗留做为见证,见证两岸的人们携手共进的峥嵘岁月,见证两岸的人们在艰苦的岁月里建立的坚不可摧的深厚友情。
新桥上也同样拥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辆,只是人们常常会不自觉的向老桥凝望,人们在怀念老桥,因为老桥牵动着人们心灵最柔弱的部分。看到老桥,就会想起曾经最温馨最感动的故事。
两岸曾经低矮的房屋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一个个新兴工业又拔地而起,我们看到了曾经的小镇变得无比繁荣,仿佛一个流浪汉忽然之间腰缠万贯。然而河水却在我们遗忘在纸醉金迷的欢声笑语中一点一点的变浅,像地平线上消失的日落。河水少了许多往日的清澈,鱼儿也不如往日欢快,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河水的疼痛,它不仅会老去,也会死亡。很多人在谈及死亡的时候都会显得大义凛然,我想这便是人类的弱点之一,虚荣。我想:每一个人都在渴望活着,尤其是那些将死之人更希望活着,因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让青春沸腾。而此刻面对着如此羸弱的河水,我的心颤抖不已,因为我无法想像曾经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河水此时竟然奄奄一息,我感到我颤抖的心灵在一点点的破碎,就像曾经失去最亲密的亲人那样沉痛。
河水依然在静静的流,带着满身的泥泞。没有任何怨言,默默的接受。老桥看着这一切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我知道他在坚守着曾经对河水的承诺,他仍然表现的一如曾经的从容和淡定,而我早已看出他的心灵已经瘫痪,或许他之所以那样做是要给河水无声慰藉。河水不也正是如此吗?
羸弱的河水,忧郁的桥,繁华的两岸,如果把它们画成一幅画,怎样也不会协调,就像一个美人的脸上点点疤痕,然而就是这点点疤痕像一把把锥子一样时时扎在我们的脊背上,告诉我们,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为什么只想着得到的欢乐,却从未想过失去之后将是怎样的痛苦?
此时的桥就像风干的躯壳,或许再也承受不起人们的足迹,而那流动的河水再也载不动人们可怜的梦幻!
风一如既往,而我却听到了她吟,或许是我听错了,也许那本是河水和桥的叹息。
关于河水的文章2:河水赋
文/梁亚军
与村庄旁边的石头河比较起来,黑沟河在村庄之外,几乎不为人知。没有人知道,在山山沟沟里藏着这样一条河水。南来的秦岭,在这里有了另一种走势,沿着河沟,一路向西,可以走到陈仓和宝鸡。山在这里,簇拥着,只留下一个逼仄的河沟。九曲回肠,道法自然的河水在沟底的山石间,清且涟漪,涓涓而出。等一路冲出山沟,流到村庄,也就快到了山口。
对村庄来说,黑沟河的河水有着哺育之德,人和牲口吃的水都来自那里。在村头和村尾各有一条山路,在山的半腰又合二为一通往沟底,人和牲口也都是走在这样的路上的。在还没有在河沟修建蓄水池,吃上用水泵抽上来的水之前,很多年里,水都是一担一担的从沟底担上来的。担水用的是扁担和铁桶。扁担一般用的是木竹或者桑木。一是有硬度,二是有韧性,也有柏木做的木桶,在外面裹上铁圈。在山中,一草一木都各有属性,也与人相处和谐,各尽其用。这相互辨认和发现的过程,就是一部农耕的文明史。
黑沟河的水在低处,村庄在高处,在河谷之中,它的流动似乎没有重量。只有把一担水,挑在肩头,晃晃悠悠,从左肩换到右肩,山路弯弯,早上或者黄昏,桶里担着水才有了重量。水有了重量,水桶里的月光和夜色也有着重量。负重的人,却开了口:“嗷——嗷——,水呀水,大山的脉,牲灵的魂。嗷——嗷——,转呀么转,山路弯弯转过去,活命的水呀就打上来。”特别是在黄昏,等粘稠的夜色落下来,填满了山山坳坳,路上也走着晚归的羊群。这担水的歌谣,从嘶哑的喉咙里冲出来,在山山坳坳间回荡,和着肩头的扁担吱呀吱呀的声响。羊们圆滚滚的肚子里,也装着刚刚喝下的河水,低着头,有些会意。村庄的牲口也听到了,昂起它们多毛的头颅。《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担水的歌谣,可以说就是这块土地上泥巴一样的乡亲以乐慰苦的需要和生存方式。负重的劳动,也让这活命之水,与一个村庄相依为命,没有人可以轻视它。
每一家的院子或者厨房,都备有一个水瓮,专门用来贮水。水瓮或大或小,一般都是粗陶,下小上大,敞着口。瓮外面刷上一层黑漆,瓮内原朴,有泥土之色。担回来的水,倒进瓮里,粗陶的瓮也有了水气。一日三餐,山水流年。一瓢一瓢的水,也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山中,它是造物的恩赐,在村庄,它是养命的活水。
在村庄,沿着黑沟河,十里开外,是九龙山。九龙山上有庙。每年除过年前,去庙里祈福,还有庙会,时间是在六七月份。从山外而来的善男信女,女的居多,多数也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三三两两,一律的步行,还都有着一颗甘于缓慢的心,一颗因为敬畏而自我抑制的心。佛和菩萨供奉在庙里,每一个人的心,也像一座庙,供奉着一样的佛和菩萨。在路上,走累了,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一歇。口渴了,就走到河边,掬起河水喝下。河水在这里敞开着,也像一个明心见性又忍辱,布施的佛。
沿着黑沟河,群山叠嶂,连绵不绝,也是植物们的乐园。一个村庄,在这里扎下根。植物们也千秋万代,生生不息,接受着人们的命名,那是一个数量众多的词典。文胜质则史,但世界必须被命名,被文明所照亮。一个叫不出名字的事物,只能让我们哑口无言。就是在这些山上,我一次次兴奋地辨认着这些植物,叫出它们的名字,仿佛我喊一声,空气里就有一张张看不见的嘴巴,在悄悄的回答。牛和羊也被赶到了山上的乐园,青草的气息,在唇齿间,绿色的汁液也仿佛另一条河流,有着同样的哺育之德。
到了夏天,乱蛙鸣处水纵横,黑沟河里的蛙鸣,此起彼伏。一场暴雨之后,河水暗涨,那是少有的时间,河水在沟底的山石间纵横,漫溢,有了另一副身体。只是在逼仄的山谷和河沟中,河水在这里千年如斯,无所作为,只有一颗自然无为的心。无非是把山上的溪水汇聚在一起,有容乃大。无非是远处的大河在蒸发,在天地间也有一张虚无的魂路图,雨水来自天上,循环不息。无非是水流无形,逼仄的山谷给了它束缚和形式。无非是说不清它的源头,只有把所有的水源都说成是它的源头。无非在山中,有的河谷平缓,开阔一些,水草丰茂,并育而不相害。无非是有的河谷陡峭,山石突兀,水流石上,并行而不相悖。
在村庄的山口,黑沟河汇入一路向北的石头河,再北流十几里,汇入渭河。河水的流向,也是一个人从村庄走向山外的方向。多年以后,我正是沿着河水的方向走出村庄。看见渭河,这条著名的河流,黄河最大的一条支流,没有想象中那样波涛滚滚,宽大的河床上,河水匍匐在收窄的河道里,让我想走下去,抚摸它波涛的身体。“秦山南去深,渭水西来直。”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读到这样的诗句。而《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与渭河在各种各样典籍于史料中的记载不同,黑沟河在文字里,还是一条黑暗的河流。而在秦岭山中,正是这众多黑暗的没有文字记载的河流,有着哺育之德,成为石头河和渭河永不枯竭的源泉。
关于河水的文章3:涅瓦河水从这里流过
文/兰草
走下火车时,整个圣彼得堡还笼罩在一片晨曦之中,空气中飘浮着薄薄的雾气。汽车环绕着涅瓦河转了个弯,在圣彼得堡饭店前停下来。
当我站在玻璃窗前欣赏美丽的涅瓦河时,圣彼得堡才在沉睡中醒来。我注意到,先是涅瓦河畔那些塔尖,一个个地被从山峦般的楼群后面升起的太阳灿烂地点亮,然后是那些高楼的雕花门窗和被浮雕所拥抱的墙面渐次显露。涅瓦河水从窗前缓缓地流淌,一群海鸥飞来落去,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静静地停泊在那里。回首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第一面红旗就在这里升起,不由得对圣彼得堡顿生敬意。
圣彼得堡在历史的风浪中颠簸,其名字从18世纪初迄今,从圣彼得堡到彼得格勒,再到列宁格勒,1991年经全城公民投票,又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这看上去很有戏剧性,却烙着一个世纪的国际风云色彩。
第二次世纪大战中,圣彼得堡经历了战火与苦难,不屈不挠地与德国法西斯抗争达900天,牺牲军民近500万,整个城市依然巍然矗立,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罕见的。岁月的磨砺让圣彼得堡有种宠辱不惊的从容。
吃过早饭,我们乘车沿着涅瓦河花岗岩河堤转着,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座城市既古老又大气。涅瓦河近一半的面积穿流在城区,支流形成大大小小的三角洲,低头见水,抬头看天,时时都会感到风的流动。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它浓缩了人类对物质的驾驭能力,沉淀着社会的政治、文化。作为一座城市,圣彼得堡解决了建设与保存这一对很难逾越的矛盾,街道、桥梁、皇宫等建筑,都完整在保留了沙俄时代的旧貌。涅瓦河大街是发美丽的涅瓦河命名的,是当时圣彼得堡的中央大街,道路笔直宽阔整洁,古老的建筑大都是四五层高,嵌着各种浮雕,颇有皇家气势,富裕辉煌的底子,稳稳地衬托着庄重坚固。
街上的车子来来往往不停地穿梭,听不到喇叭鸣笛声,行人步履匆匆,女士们穿着高跟鞋昂首挺胸,这时我忽然的一种身心释然舒适愉悦的感觉。
涅瓦河静静地流淌着,沿河而筑的楼群整齐地排列着,正好一对新人从雕刻着古色古香花纹的大门出来,新娘穿着白婚纱,新郎一身笔挺的西装,十几位亲友站在轿车两旁,簇拥着新人乘车而去。
圣彼得堡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走在每一个角落,都好像在阅读厚重的历史。在列宾美术学院前的码头上,有两只狮身人面雕像蜷伏在阶梯旁的花岗岩石座上,是当年从尼罗河运到这里的,它们目睹了圣彼得堡的风尘硝烟。
在这充满古老艺术氛围安静祥和的城市,面临涅瓦河的彼得要塞,是一处带有军事韵味的建筑,占地面积很大,彼得堡大教堂拔地而起,高耸的钟楼上镀金的十字架醒目耀眼,它是彼得堡的历史见证,1703年,为了从瑞典人手中夺回涅瓦河这片美丽的土地,俄国人建起这座要塞。当时最初的防御工事为土筑和木筑,后来改成坚固的花岗岩。
如此气势恢宏的要塞没有了往日弥漫的硝烟,变成了一座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这里曾关押过彼得一世的儿子阿列可谢亲王、高尔基等。监狱有69间房,面积都不大,有一张铁床和铁桌。禁闭室用一道铁门从中间一分为二隔开,里面没有窗户,一丝光线也没有,可见恐怖到了极点。监狱有条狭长的走廊,地面由于年代久远,磨得有些光亮。房屋门前大都有一个简介,在此曾关押的政治犯的姓名、简历一目了然。关押高尔基的房屋门前简介,还保留着当时那首攻击政府推翻政权的诗文。据说高尔基是被人用一万卢布赎出来的,这笔钱当时可以买一架飞机。
从要塞出来去观赏阿芙乐尔巡洋舰,《列宁在十月》电影中的一些画面还留存在记忆里。70多年过去了,巡洋舰还安祥地停靠在汩汩而逝的涅瓦河岸边,任人凭吊和瞻仰。我虔诚地用手轻轻地抚摸着那灰色的炮身,一声十月革命炮响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已永久地载入历史的史册。
在圣彼得堡与一声革命炮响一样让人难以忘记的是冬宫。1917年,人民起义的炮火叩开了冬宫的大门,沙皇尼古拉二世被从这里赴开场,冬宫成了一个新旧时代的交替和转折。
冬宫以建筑的独特和收藏之富有,称雄于世。走进冬宫,马上被一种高贵而又富丽的文化感染了。冬宫太大了,400间大厅300万件艺术珍藏品,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匆匆浏览其精华,从中足以了解沙皇昔日的富贵和奢华。通常作为高贵装饰的玛瑙、孔雀石,被平平常常地镶在墙壁和家具上,其重量可以用吨位来计算。在绘画收藏上,欧洲文艺复兴后达。芬奇、拉斐尔等一些美术大师的作品也收藏于此。
冬宫汇聚了数百年来人类艺术的精华。我想,这来之不易的代价,或许是俄国人用血汗和生命换来的。从冬宫出来,我对彼得大帝似乎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彼得大帝缔造了圣彼得堡,他在位40多年,吸收了东西方城市文化建设的精华,将圣彼得堡建成了具有欧洲格调和俄国风情的城市。为了纪念他,圣彼得堡随处可见彼得大帝气宇轩昂的雕像。秋风从身边吹过,我不由得把目光再一次投向广场上圣彼得大帝的青铜雕像,他身披战袍,目视远方,胯下的战马前蹄腾空,这威严的神态,我屈指一算,至今已有两百多年。
关于河水的文章4:七里河水流芳百合
文/淡月汀兰
小百合花呀,长在南方,小百合花呀,开在我心里,啊……阵阵清风送花香,朵朵洁白胜雪霜。
儿时,扎着羊角辫的我,在电视剧里听到这首婉转动听的优美之歌,急不可耐地默默学会了它,那时并不懂其中的深刻含义,只是被它的旋律深深打动。不仅南国,在我们北国兰州,也有百合之乡,且常开不败,土生土长的百合,一年四季在黄河水的照映下,在四季变幻莫测的风云雷电中,永恒地芬芳四溢,越长越盛。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育了一方百合,水土相接,百合相生。七里河水的一方百合,因了这条黄河,更加地纯洁,因了兰州,更加地高雅,如尘世间远离喧嚣的天山雪莲,如城市里独有的淡泊宁静,在世外默默地绽放,从容奉献,无怨无悔,纵然至高至远,却带给人间不少的温暖滋润与深情厚意。
百合的营养价值还在于,它具有养阴清热,滋补精血,清心安神的功效。七里河区的食用百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个子大、味甜,既可作点心,又可做菜肴,百合汤也是夏日消暑佳品。百合还可制作成百合干,百合粉,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很高。到目前为止,百合仍然是中药中的常用药材。
中医认为百合性微寒平,具有清火、润肺、安神的功效,其花、鳞状茎均可入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花卉。
百合花素有“云裳仙子”之称。不识烟火,却带给人间无处不在的力量与源泉,梵蒂冈以百合花象征民族独立、经济繁荣,并把它作为国花。
多少年过去了,当一代又一代的新事物,换取了曾经的记忆,遗落在岁月里的百合花却从未离开过人们的生活。也从未在田地里,视野中消失,它不仅被新娘束之高发,佩载胸前,敬仰于心,也被很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传诵千古,流芳百代。百合牵引着中国人的梦想与未来,也领导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它是落入凡间的精灵,也是流进世间的繁星,悄悄地带来上苍付予的历史使命,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陇原大地上,托起一片蓝天白云,撑起一方热土与挚爱。它是兰州人民的骄傲,也是七里黄河的荣耀,唱着家乡曲的百合,正以名副其实的价值走向世界各地,不仅成为兰州与其他城市交流的灵魂之花,也成为横跨在黄河与海内外的一座缤纷桥梁。
美丽动人的七里河,是黄河的一部分,也是兰州的一个靓妆缩影。几年来,七里河区经济大发展,以迅雷之势冲破了重重阻隔,成为兰州的一道七彩风情线。
七里河区,百合之乡。百合是七里河区的一张精美名片,通往海内外,畅销全国各地,也在年年岁岁花相似中诠释着百合与七里河区的精神内涵。“百年好合,万年不变;七里河区,黄河之滨。多彩百合节,美丽七里河。”
七月的天空变幻莫测,时而风云,时而阴雨,瞬间骄阳似火,热烈无比。但生活在兰州的天空下,多情与伟大的黄河水爱戴与滋养,我们仿佛永远都面朝黄河,春暖花开,一切皆因有河,有百合,生命因此更加多姿,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力争上游。伫立在黄河的任一角落,独自面对人世间的风雨,七里,八里,百里风情线始终贯穿如一,任它东南西北风,我自百年向阳开。
黄河水涛涛,滚滚向东流,它承载着黄土高坡的滋养与厚重,记述着世世代代、古往今来兰州人民依山傍水的永不分离。
七里河带着它的热情奔放与壮志凌云,浇灌和栽培出一棵棵、一片片纯洁无私的千万里百合。穿过时光的隧道,绵延起伏的山脉,流经无数日夜与黄昏,历经千辛万苦,静待一个又一个多彩的风和日丽,把芳菲洒向人间万物,把甘甜涌向黄河母亲的每个儿女。
给我千支笔,也诉不尽百合的精神与风格,给我千首歌,也唱不完七里河的前程无限。
夏雨淅淅沥沥飘落下来,落到山川,落到七里河,落到百合生长的地方,带着无尽的祝福与希望,将七里河的街灯照亮,把多彩的百合节装点得更加明媚漂亮。
清风伴明月,百合七里河;今夕是何年?千里共婵娟;天涯海角你我他,相伴百合七里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夏有凉风,有百合,有七里河,更有黄河,在哪里,你都无忧,在哪里,你都会焕发生命的光彩。
相约七里河,人生有百合,举头邀明月,低头思故乡。
踏浪而来,归河而去,君不言愁,人生一路向明朝。
关于河水的文章5:美丽的乡村
文/王立青
乡村的河水是清澈的,乡村的稻田是金黄的,乡村的空气是清新的,乡村的天空是湛蓝的……乡村的一切都是迷人的,是令人向往的。
清晨,薄雾徐徐拉开了窗帘,太阳公公露出了祥和的笑脸,“喔喔喔……”公鸡哥哥的打鸣声叫醒了整个村庄,炊烟袅袅,村庄里面顿时热闹起来。清澈的河水叮咚叮咚地演奏着交响乐;美丽的蝴蝶妹妹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可爱的小鸟一边梳理着羽毛,一边叽叽喳喳地唱着悦耳的歌声;休息了一夜的农民伯伯们甩开膀子,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中午,晴空万里,太阳公公像个调皮的孩子,兴奋地在天空中跑来跑去,空气中没有一丝风。闷热的天气中只听见知了在“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跳舞的蝴蝶热得躲进了花丛中,调皮的小鸟热得藏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也热的睡着了,树叶一动不动……只有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还在弯腰锄草、施肥,一滴滴汗水洒落在泥土里,一眨眼就干了,我真想对农民伯伯说:“你们辛苦了,歇歇吧!”
傍晚,天边美丽的火烧云,陪伴着太阳公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广袤的天空,月亮姐姐跑过来值班,照亮了美丽的星空,天空中的小星星调皮地向人们眨着眼睛,一闪一闪的可爱极了!月亮和星星伴着劳作了一天的农民伯伯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夜静极了,偶尔传来几声狗吠,使得夜晚不再孤单。
多美的乡村景色呀!我爱它,爱它的自然,爱它的朴实,爱它的宁静,更爱它的勤劳!
关于河水的文章6:随波逐流
文/王子露
我的灵魂逐着河水而流,我的身体随着人群行走。
——题记
都市的夜,洗去一身夸张的浮躁,霓虹灯闪烁间,低调的奢华张牙舞爪。傍水而居的人们,在晚风中前行,抬头便可望见母亲河——湘江,缓缓地、静静地,带着满身波光,穿行于城市中央,喧闹与恬静就这样毫无预料地撞到了一起,随后被看不见的城市屏障阻挡,转眼间化为无形。
偶尔见舟,随波逐流,剪影般镂刻在江面橙色灯光间,像隐隐约约、模糊不清的移动孤岛。它们的影子被灯光拉得很长,长得像是一面黑色的旗帜,孤傲而冷清地诉说着夜的不安与感伤。
逐流,这两个字一旦出现在脑海中,便怎么也挥之不去了。它们像一只爆竹,“呯”地在我平静的头顶炸响。我仿佛看见,河的源头,一个小小的身影,正锲而不舍地跟着流水的方向奔跑。逆风,逆雨,逐浪,逐沙。小小的脸上,写满天真烂漫。我想,那是曾经的我吧。我不能再算做有幼儿的童真纯洁,却也算不了有成年的沧桑烦恼,我有什么资本叹息呢?
但我却确实忧愁着。我们向往卓越,向往优秀,但优秀东西的背后,有着可怕的共同点,那就是压力。无形的压力充斥在每一寸空气之间,酝酿,发酵,膨胀,压迫得人喘不过气来,我们都成了机器,成了木偶,成了行尸走肉,盲目地向着一个死板而遥远的目标前进。
我努力地奔跑,奔跑,想像身边人一样,随风而始,顺水而行,可是我做不到。我只要松口气,他们仿佛就要扔下我,而时间的海啸会如猛虎般呼啸而来,将我吞没,无法挣脱。我害怕,我也不甘心,我不甘心就此淘汰,就此放弃。
但我又的的确确厌恶机械般的生活,我的灵魂呐喊着要挣脱沉重的躯壳。我明白,我害怕挑战,又期待着挑战。我向往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行走,向往曲折而静谧的小巷,向往明媚而温暖的阳光,可是这些,是我现在无法企及的。
天上漂浮的月光与河畔腾起的水雾氤氲着,又与堤岸朦胧的灯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层既模糊又灼眼的光晕,在孤帆远影间流动、摇曳,遮盖不了夜色,却将夜色变得更加柔和。
我们,也曾是那清冷的月光,那自由的水雾,那五彩的灯带,那安闲的堤岸。但如今,我们是河,是江,是昼夜不舍的流水,从该来处来,向该去处去。近了又远了。我们带着静默而又暗流涌动的心,不能喧嚣,无法奔涌。是急是缓天注定,该冷该暖人不知。我们脱离不了这个庞大的队伍,我们犹如河水的一份子,或是一颗流沙,被挟裹着前行。这份挟裹的力量,如同一道透明却坚固的围城,将灵魂囚禁,将身体规范,调配着我们的言行,规划好我们前进的道路。
十尺开外是晴天,五指所触非桃源,似乎美好的事物都可想不可见。随波逐流,正成了我们的本能。我们心底的梦还在吗?它还清晰可见吗?而梦,又是什么呢?我费力地拨开心头层层迷雾,却望见一片碧蓝的水,泛着晶莹的波光,翻着朵朵浪花——哦,那是海。
啊,我忘了,我竟忘了!
乌云一旦破开一丝缝隙,阳光便会倾泻而出,带来光明。江河,毕竟只是水旅程的一部分。它们平缓,于是航程变得平安;它们稳定,于是河道才有预期的目标方向;它们宽广,于是雨水汇聚成波涛万丈。当它们经历了生命中稳健甚至带着呆板的时光,当它们有了足够的资本,它们便能冲破河口,冲破那扇时间之门,随着那一道道霞光,汇入大海。
大海!多么激动人心的字眼!它那汹涌的波浪,肆虐的风暴,令人胆颤心惊的海啸,多么惊险,令人恐惧,但又让人疯狂!它也能柔情万丈,揉碎的霞光洒在海天一线间,映着沙滩与贝壳,清凉的海浪轻轻拍打着礁石,像一首欢快的歌。那是多么迷人的风景啊!
我忽然想起,那个小小身影奔跑的理由:我想看看大海,我要去看大海!
原来,我所厌倦的,与我所期盼的,竟是同一样东西。那,我又为什么还要逃脱河流中随波逐流的命运呢?
航程已经定好,我怎能轻易更改?自愿也好,无心也罢,能有可见的未来,前方便不是地狱。我们没有退路,也无需退路。我随人而走,他人同我共济舟;我逐水而流,江水赐我疆如绣!
关于河水的文章7:想念小城四月天
文/北雪情思
泠泠胶河水涓滴孕育殷实小城,一对姊妹花辗转相逢恩深何及似水柔情臂弯里,只是承天羽翼无法再遮风蔽雨,舐犊情深诉不尽怜子心中苦。
春荫深处,粉嫩刺槐灼痛四月明媚凝眸,孺慕之情声声呼唤啼血杜鹃。
香蒲露珠窸窣洒满离人泪,思念与日俱增茵茵拔节抽芽。
小城因人而怀念,人因小城益生情,只要有了慈爱在,哪里都是故乡。
故土难离,生于斯长于斯热土啊,抱病回归就是为了再看一眼祖屋,饮一口井水,走一回乡路……
相夫教子,塞北小山村见证最美年华,穆棱河蜿蜒流淌,流不尽绵绵思乡情,梦里湿润了胶河岸边嬉戏花样锦瑟。
儿女忽成行,料峭不觉鬓染霜,微波里,俊俏荡漾倩影去哪儿了。
问水边芦荻,荻花摇曳已白头;问南归鸿雁,人字大写白云边。
初为人母乖巧小女儿最懂母亲心事,辞幼携母千里奔波回桑梓。可怜步履蹒跚行路难,翻山越岭如飞健步已爬不动月台窄窄阶梯,旅途颠簸,饮泣孝女夜难眠。
比黑夜更长是无比坚强与隐忍,母性光辉点亮最初诞生地第一抹朝霞。
恍若注入新鲜血液,母亲眼眸格外明朗,触目满是熠熠生辉,熟悉乡音找回久违归属感。一对姊妹花相逢故里绕膝担水煮茶炊,甜津津故乡味道,化解了浓郁乡愁。
殊不知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误人深,说好香椿树发芽时,再一起品尝家乡味道,羸弱身子却没能和春芽一同返青。
病榻前,疼痛不甘寂寞,抽丝剥茧般蚕食冉冉西下斜晖。临轩小窗睁大眼睛,定格辘轳井边小女浣洗咳血浸染衣衫,艳过庭院海棠,一朵朵花红成为唯一风景。
待到依依惜别成为最后揪心,四月天走不出殷殷招手,扶不起笑容蒲公英种子一样被深深叹息吹散,树叶般叮咛一天天繁茂母亲河畔婷婷白桦。
笔直身躯就是母亲骄傲纪念碑。
关于河水的文章8:“河水没有倒流的”
文/郭德诚
我家窗外有个集贸市场。一条街熙熙攘攘,人声嘈杂,从远处看,人流慢慢地蠕动,如一条缓缓流动的河。住惯了,不觉得嘈杂,反而觉得亲切,谁不是生活在市井之中呢。
我家窗下,有一个固定摊位,夫妇俩卖鞋。早上,一辆三轮摩托载着一家三口,男的骑车,后边的车斗里,妻子搂着儿子,坐在货堆上,背对前方。冬天,虽是背对前方,下车时,胖小子的脸蛋儿,也被风刮得跟个红柿子似的,睫毛上都挂着霜。夏天时,母子虽撑一把太阳伞,胖小子还是晒得黑黝黝的。
我说咋不让媳妇待在家里呢。他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可她不依。说着指给我看,他媳妇正弯腰捡路人扔下的塑料瓶。他们每天收摊,都要带回几袋废品。他说刚买了车,她想快点儿把钱还上。一家人来自山区,不容易。
后来,他孩子媳妇不来了。我说账还上了?他嘿嘿一笑,还上了。又过了一段时间,鞋的品种增加了不少。闲聊才知道,他媳妇在别处也摆了一个摊儿。我问那胖小子咋办?送托儿所了。又说,在城里让人看个娃这么贵。我说嫌贵还跑出来?他说我这一辈子没文化,可孩子不能这样。我说你有啥打算,他说河水没有倒流的,往前走呗。
我在集市街住了五年,他在窗下摆了五年摊。我们已成了朋友。我搬家的时候,一些小物品,都是用他新买的面包车拉的。当初那个胖小子,也已背上了书包。这在有些人眼里,简直微不足道,可这对夫妻,天天总是笑呵呵的,对他们的生活很满足。因为他们眼里有目标,看得见、摸得着;用滴滴汗水,去一步一步接近目标的过程,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人的目标有大小,起点有高低,走得有快慢,实现有早晚。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里,这对夫妻是那么不显眼,但他们对生活的坚持,深深打动了我。尤其是那睫毛挂着霜、冻红脸的胖小子的形象,让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