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文章

请欣赏自行车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自行车的文章1:感悟骑车

文/作者-张人

骑自行车几乎每个人都会,是小事一桩,但我却从中悟出了许多“大道理”:

顺风只知车飞快,逆风才知风扑面。若顺风,你往往不觉得风的存在,只觉得省力或车的速度快,当然对风就不会多么感激;若逆风,就是不太大的风,你也易觉得它的存在,若这风很大,还会怨恨甚至骂它。许多人对人,对境遇的态度也是如此。例如对人,许多人对别人的“好”不易感知不易记忆,当然也不很感激或不去感激了。而对人的不好,却非常敏感且念念不忘,甚至怀恨在心,一有机会就会以牙还牙。由上可以启示我们,风有顺有逆,人有好有“坏”,这是很自然的事。谁真心地对自己好,就要感恩回报,这样才能使好人更好,好人更多。对待别人的“坏”,要多宽容多理解,要多用感化的方法使“坏”变好,否则,冤冤相报何时了。其实,许多人对自己的不好,并不是真心的要与自己过不去,有的是过失,有的是有难言之隐,有的是“很无奈”……又如对待自己的境遇,许多人是“生在糖中不知甜”,不去利用顺境时的大好时光,而碌碌无为,反而稍有不顺就哭爹叫娘,怨天尤人,不做一点努力就轻易败下阵来。由上可以启示我们:有顺境就有逆境,顺时要充分利用顺时的有利条件有所作为,逆时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努力拼搏奋斗。

要想使劲蹬,必须闸先灵。骑车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假如你的车闸不灵,你就不敢使劲蹬不敢骑快,否则很易出事故,轻者伤身,重者丧命。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要想发展快,必须制度严,即一个社会、一个集体、一个人要想发展得快,也必须“闸先灵”。例如,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得快,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健全的且能严格执行的法律法规,否则不但不能发展,甚至出现动乱与倒退。同理,一个集体要想快速发展也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一个人要想尽快地发展自己、进步自己,必须给自己“约法三章”,并且定下近期的计划、远期的目标、每天的作息时间等来约束自己,否则就会纵情纵欲、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到头来什么也干不成,甚至可能违法乱纪,害自己也害他人和国家。

车在转弯时要缓。这是因为:一,转弯时人车较多,且都在改变方向,若不减速,就很易与人相撞。二,转弯时若速度过大,则离心力过大易冲出路面翻车。这启示我们,人在转折时要缓。人在角色转换时,总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对别人要给以这样的过程,开始时干得不好是很正常的,不要太苛求,要给以宽容和理解,多鼓励;对自己也要给以这样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因刚开始干得不好就灰心泄气、自暴自弃,要自我鼓励,给自己加油。其实,企业的转制,国家的转型等都需要“缓”,否则就易“翻车”

闸不灵早制动。若你的车闸不灵,路上遇到情况需要减速时,一定要早些制动,否则就易出事,机动车更是如此。那么它对我们有何启示呢?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脑不灵早用功。就是说,若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不如人,就要在这方面早用功多用功,这样才能不落后于人。何止是人,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不也是一样的吗?同时也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笨鸟先飞”之意。

东张西望,易与人撞。骑车时要一心一意地向前看,看着路,不要东看乌鸦西看燕,“一路行军一路歌”,否则不是易掉入坑里,就是易与人家的车人相撞。这启示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一般的事不专心就会干不好或干得很一般,责任重大的事不专心就要负大的责任,危险的事不专心就会有生命危险。

左右不定,易于人碰。这是我们都有的不愉快的体会:遇到对面有了车人,特别是自行车,若你越躲就越易与人家碰撞在一起。“东张西望,易与人撞”是由于心不在焉所致,而“左右不定,易于人碰”是由于“心太在焉但不果断”所致。这形象地告诉我们:犹豫不定害死人;当断不断必有后患。

车前不撞人,车后有人撞。车后有人撞的原因不单是因为别人速度快、闸不灵等,也常与自己突然减速及突然改变方向有关。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你没有害人之心之举,不一定不被人害。所以要“防人之心不可无”。二,被人所害,

也可能因自己所致。所以不要一有事一发生矛盾就先埋怨别人,要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三,自己在做某个决断时,要想到对他人的影响,要顾及他人的感受。

行则立,不行则倒。这不用解释,但这可启示我们:一个人要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让人轻视,若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就会被炒鱿鱼;一个企业要时刻想着、进行着科研、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否则,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立足之地而破产倒闭;一个国家要及时地在政治、经济、法制、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使国家不断地更加文明、进步、强大,否则就会落后挨打直至亡国!(作者:张人)

自行车的文章2:我与父亲的自行车岁月

文/郭红霞

阳光晴好的初夏周末,我与父亲一起外出走亲戚。由于路途并不远,于是父女俩就到公共自行车站租了两辆自行车。父亲将车踩得飞快,我在后面紧紧跟着。追上了,父亲笑我:“这真的女大不中用的节奏呀,你看我一把年纪了,踩得比你快。还记得小时候学自行车的事吗?”我说,当然记得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曾被称为中国家庭的“三大件”。对于中国普通家庭来说,就如一件件极为昂贵的奢侈品。

我年少时是十分喜欢附庸风雅的。某日看报纸,有报道说女明星陈冲为了躲开众人的目光,偷偷在月光下学骑自行车并跌伤腿的故事,竟然感觉十分浪漫好玩,于是,也希望有一辆自行车,即使在月光下吹吹风也是好的。我遂向父亲陈述买自行车的理由,父亲大笑,我工资才十几元,这年头只有明星才骑得起自行车玩浪漫啊。听父亲这么一说,挺失望的。不过事有凑巧,几个月后,父亲却接到调令,要到离乡镇很远的另一家学校做老师。路途遥远,又要照顾家庭,走路起码得两个小时。于是父亲一咬牙决定去供销社买自行车,永久牌,价值二百多元,花掉家中积蓄一大半。单车外观全黑,28型。中间有道长长的横杠,对于才十三四岁的我来说,有点像庞然大物。

我开始学骑自行车,父亲害怕我跌下来,就拽着车尾架跟在后边气喘吁吁地跑。学了好多天,也不敢单独一个人骑。有一回我正在学校的操场上骑得欢快,后来无意扭头一看父亲却不在后面,心里一慌,啪的一声掉下来,将膝盖摔损一块皮。父亲竟然也不上来扶,还对我说,嗯,有明星范儿。我觉得十分委屈,哇的一声坐在地上哭了起来,父亲好像慌了神儿,赶紧扶起我,哄我,跌几次就会了,不要灰心。

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与小弟到镇上赶集。我坐在车架后面,弟弟身体斜跨在单车杠上,父亲当司机,骑在坑洼不平的小路上直往镇上赶,惹来一路羡慕的眼光。到了市集,即使人来人往,父亲车技高超,不碰路人衣衫,穿来插去的,看到有好吃的,就停下来,让我买,边吃边兜风。时过境迁,那种温馨快乐相信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快点,我们准备冲刺了。”父亲对我说。现在我又落后了一些,我尽力与父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我们终于并排踩着自行车一起前进了。

新时代的自行车既漂亮又时髦。父亲逗我,嘿,中年大妈骑这车,裙裾飘飘像美少女呢。真的是老玩童,瞥一眼父亲,父亲的白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曾经正值壮年,踩着永久牌自行车的父亲慢慢老去了。生命或者不能永恒,但我知道有一辆镌刻着岁月浓情的老式自行车,在行将老去的岁月里依旧年轻,一直在心湖驰骋。

自行车的文章3:爱,是那束暖暖的光

文/曹成悦

一天,我在楼下骑自行车。当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幸好爸爸早就给我的车装上了电筒,打开电筒,立刻有一束柔和的光,照亮了我前方的道路。我骑着骑着,电筒突然滑落下来,摔在了地上,自动熄灭了。我连忙下车捡起来,尝试着拧亮它,可它就是不亮。电筒被摔坏了!我急忙回了家。

一进家门,我就扑向电话机,给爸爸打电话。电话通了,我不好意思地说:“爸爸,你装在自行车上的电筒哪里有卖?我刚才不小心,把它摔坏了,你能帮我再买一个吗?”“好的,我马上就给你买。对了,只要电筒吗?”爸爸一口答应,又像个记账员似地问我。“是的!只要电筒。”“好的!”爸爸说。搁下电话,想到爸爸还远在上海,我不由得为第二天晚上不能出去骑车而有点难过起来。

第二天,我刚吃完晚饭,忽然听到了门铃声。谁呀?我打开门一看:呀!是爸爸!爸爸背着大背包,看着我笑呢!我又惊又喜,赶紧把爸爸让进屋:“爸爸!你怎么回来了?”“我回来给你送电筒啊!”爸爸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一个纸盒来。奶奶让爸爸先吃饭,爸爸摆摆手:“不急,我先给宝宝装好电筒。”很快,电筒装成了。爸爸把电筒递给我,我轻轻一按,一束亮光出现在我眼前。看着这束明亮的光,我心里暖暖的。

有人说:“父爱会在夜晚给你亮光。”我深深地同意。因为只要我有需要,爸爸总是在第一时间里提供帮助。这是他对我深深的爱啊!

爸爸,谢谢你的爱!

自行车的文章4:礼拜天的眺望

文/刘鹏程

推着一辆自行车,沿湖边堤坝上的土路行走,并不时慢下来,朝那个苍茫的方向眺望——对岸就是我的老家。

我从没有停止过对老家的眺望。虽然总是被速度挤压在时间的间隙里,但是,礼拜天可以返回内心,礼拜天可以是宽广的,打开一扇窗户,站在高楼里眺望低处的老家;也可以慢下来,到一些与老家相似的地方,站在低处,朝她的方向眺望。其实,老家已经在慢慢消失,成为一个内心的符号。那些亲人,那些童年的玩伴,早已经散了,居住在老家的,是一些后生,是一些从四面八方嫁过来的小媳妇。老家似乎越来越不真实。所以,眺望就成为我返回老家的主要方式。这也是我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我把这种眺望当作我的礼拜。

这里是一个好大的农场,依然有些记忆里人民公社的气息。此刻正是冬天,湖边的柳树光秃秃。没有风,柳枝没有摆动,湖水没有荡漾。但是,冬日的阳光依然温暖。一些风鸟成群地叫叽叽;匿藏在附近枯草里的野鸡,不时惊叫着低飞远去;头顶上是高飞的大雁。一眼望不到头的湖水上面,有迷蒙的烟波。我想象老家就在烟波的深处,饥饿的童年和贫血的少年时光就在那烟波的深处。

要在夏天,湖水肯定涨到了我的脚下的堤坝。现在,湖水退得远远的,宽阔的湖滩是一片沼泽,干净得看不到一点杂质。偶有洁白的鸥鹭点着高高细细的脚,在觅食。这样的觅食极像我的母亲在空旷的田地里弯腰点种小麦,令人忧伤。而三三两两搁浅在湖滩上的渔船,就像是我的父兄宿命的隐忍和卑微了……

堤坝内是收获以后的棉田,落尽叶子的光秃秃的棉杆一望无边,也像坝外的湖水一样辽阔。没有什么能够与这样的场景带给人内心的辽阔相比。我把这理解为老家的宽广,理解为礼拜天的辽阔。

沿湖防洪大坝外是一排防浪柳,在整个冬天里显得坚硬而沧桑,与春天夏天柳枝扫在湖水上的婀娜形成巨大的反差。偶有春天一样的颜色,在湖岸的低处闪烁,在我们的眼睛里跳跃。我想像老家正是在这样的轮回里教会我们成长,并教会我们收藏湖水,征服湖水。

这是我的眺望,是我一个人的礼拜。而在另一些地方,同样有另一些人,在以另一种方式眺望,以另一种方式礼拜。他们都在眺望些什么呢?

不知不觉,我在老家的彼岸,在一个与老家相似的地方完成了一次眺望。自行车驮着我的礼拜,沿着笔直的土路,穿过辽阔的洲地返回。

记得在脏兮兮的童年里,母亲总是把赤条条的我放在湖水里洗礼。如今,谁能洗礼尘封的我?我知道,今天的眺望是短暂的,礼拜也是短暂的,我将很快返回紧张的工作,返回城市坚硬的水泥和柏油路上,返回到一生轮回的眺望里……

自行车的文章5:自行车记忆

文/吕大成

计划经济时期,自行车对每家每户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交通和驮运工具。当时流行的自行车有三大品牌,飞鸽、永久和凤凰。

飞鸽和永久是大众品牌,其中又分轻便型和加重型。飞鸽牌自行车是由天津自行车厂生产的,凤凰牌和永久牌都是上海自行车厂生产的,特别是凤凰牌属于比较高档的自行车,其显著特点就是“大链盒”,即链条传动部分用链条盒包起来,在当时来说,算是奢侈品了。

我们家当时有一辆绿色的飞鸽牌自行车,父亲下班后,自行车便归我用。我学自行车的时候大概是五六岁的样子,个子还没有自行车车把高。一开始学“溜车”,即左脚踩在左边的脚蹬子上,右脚在地下助力。学会“溜车”后,再学“掏窟窿”,“掏窟窿”骑行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直至熟练掌握平衡后,就可以“跨大梁”了,即骑坐在自行车横梁上左右扭动屁股。这时候,仍然不能坐在自行车座上,因为个小腿短够不着脚蹬子。

刚学会“跨大梁”时,我就自告奋勇骑着车帮家里采购了。有一天,妈妈叫我去打酱油,我骑上自行车,跨上大梁,一扭一扭地骑到并不算远的供销社。打上酱油出来,骑车一不小心摔倒了。酱油瓶子摔碎了不说,双手直杵在玻璃碴子上,我的右手被深深地划了一道口子。

当时的自行车除了代步以外,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驮重物。每月一次雷打不动的买粮要靠它来驮;冬天的大白菜、大葱、山药蛋、萝卜,也得靠它来驮。就这么经年累月地“折腾”它,它却很结实。

这辆自行车,曾是父亲骑它上下班,后来我哥哥又骑它上下班,我上学上班照样骑着它。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我家已经有了两辆自行车,但那辆飞鸽牌自行车,只要擦一擦,仍然锃光瓦亮,绿漆如新。1979年我上了中专后才发现,我们班农村来的学生,他们所骑的自行车,绝大多数都是加重型的,这其中包括吉林省出产的白山牌加重自行车、青岛生产的金鹿牌以及不知哪里生产的红双喜等自行车。这些自行车车身厚重、结实,钢管加粗、辐丝和轮胎也与普通自行车不一样,特别是后轮两边又专门加上了驮重物的钢架,同学们说,这样的加重自行车经常要驮四五百斤的重物呢。

我家的那辆飞鸽牌,一直骑到了1984年左右才光荣退役。之后,家里又买过太原生产的铁锚牌自行车以及凤凰牌坤梁女车。不过,印象中这些车子的质量都不如之前的那辆自行车。

自行车的文章6:父亲的自行车

文/唐仿萍

父亲有一辆自行车,乌黑锃亮。是永久牌还是飞鸽牌的,我忘了,只是感觉这辆自行车非常神奇。因为神奇的自行车上,总有昂然的父亲。

小时候,父亲这辆自行车是我家唯一的交通工具。不管是下乡还是进城,泥巴路还是石子路,也不管是上坡还是下坡,父亲总是极力把握好平衡,将全家人稳稳的载住。上坡路上,特别是雨天,父亲费劲的躬着身子,两肩抬得很高,双脚使劲的踩着踏板,自行车摇晃着,却倔强的随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艰难前行,有时险些滑倒,可父亲却总是拼尽全力的将我们稳稳护住。这时候,我感觉父亲的自行车更象一艘小船,无论春夏秋冬,昂然的父亲载着昂然的我们,在无数困难面前昂然而过。而到了平路上,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一家人扯着嗓子谈天说地,风和日丽的时候,还有父亲轻快的歌声。

后来,从父亲的自行车里,我读出了更多的期待。

夏天,父亲的单位里要发很多的冷饮票,可是父亲却连一根冰棒也舍不得吃,全部装在一个水壶里,飞快的蹬着自行车,将我们望眼欲穿的冰棒,拎到我们面前。由于路途遥远,大部分冰棒,只能当冰水喝了。有些呈半解冻状态,勉强可以拿在手里,却要拿个杯子接着,很小心翼翼的吃,因为它随时面临散架。可我们,却吃得非常开心。特别是看到院里小孩透过玻璃窗投来的久久的羡慕的眼光,我们更觉得冰棒简直太棒了。

父亲的自行车还是我们一家人的早餐,父亲每天换着花样给我们买早餐,或是小巧玲珑的金字抄手、或是热气腾腾的老肠旺、或是红油泛香的和尚米皮、或是香甜可口的小笼包子。

说起小笼包子,或许我,我们一家,这辈子都忘不了。

那天,父亲揣着刚发的一月工资四十元,去排队给我们买小笼包子,好不容易轮到父亲了,父亲把手伸进上衣口袋,空空如也的口袋把父亲一下子浇了个透心凉!原来,父亲四十元的工资,在排队的时候,不知被哪位梁上君子看中,悄无声息的据为己有了。

于是我只有红着脸向老师讲明,家里突然出了状况,学费下月再交,老师答应我可以先听课,可书要等到下月交了学费再发。书,在我眼中本来平淡无奇的书,一下子变得异常珍贵。这时,我眼中浮现出昂然的父亲。于是,我利用上课时间,把老师讲课的要领,一一默记在心。再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借同桌的书看了又看。晚上睡觉前,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回忆自己课间看到的内容。说来也怪,就在那学期,我昂然的迎来了全班第一。

如今,父亲已多年不骑自行车了,而我眼中,却总是浮现出昂然的父亲载着昂然的我们,在无数困难面前昂然而过的情景。

自行车的文章7:学骑自行车

文/黄晓慧

在我10岁生日那天,我收到了生日礼物——一辆漂亮的自行车,我开心极了。

以前,每次看到别人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飞快地经过,我都羡慕不已,现在好了,我也有了一辆属于我自己的自行车了。我急急忙忙地推车出去,像别人一样潇洒自如地骑车。我想当然地以为:骑自行车还不容易嘛,不就是把两只脚放在踏板上不停地踩嘛,这有什么难的。我跨上去就骑,结果被重重地摔了下来。

爸爸走过来把我拉起来,笑着对我说:“骑自行车时,龙头要把稳,不能两边摇,身子要保持平衡,两脚踩在踏板上。骑自行车关键是要掌握平衡。你再试试!”爸爸扶住后座稳住车子,我上去后,用脚使劲蹬脚踏,车子果然稳稳地向前行。

我开心极了,越蹬越快,我开心地回头喊:“爸爸……”天哪!爸爸怎么没跟上来,他什么时候放手的。我慌了,自行车失去控制开始左右摇晃,我连人带车重重地摔了下去。爸爸急忙跑过来扶我。我发现自己的裤子摔破了,膝盖摔得又红又肿……唉!真疼啊!摔成这样真丢脸!不骑了不骑了!我要回家。爸爸一边检查我的伤势,一边安慰我:“刚才你不是骑得很好嘛,怎么一看我没跟上就摔了呢。稳住,别慌!没事的,你再试试!”我想想也是,自行车已经买回来了,我总不能因为怕摔就不学了。在爸爸的扶持下,我又开始练习。我默默地给自己加油鼓劲:“摔倒了就爬起来呗!有志者事竟成!我一定可以的。”就这样,我摔了一次又一次,最后我终于掌握了技巧,学会骑自行车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现在的我已可以骑着心爱的自行车到处转悠了。学骑车的过程让我感悟到:要成功就一定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自行车的文章8:自行车那点事

文/马江和风

它可是我们那年代所谓“三大件”之一。品牌有三:凤凰、永久和飞鸽。自行车是除汽车外结构最简单的,能使人脚不着地的,就能滚滚远行的玩艺。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能骑上它似乎就能看到外面的风景,那种跃跃欲试,急不可待的心里充满着童真与梦想。

学会骑自行车其实并不难。但自行车的高矮对学车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小孩子。当然还有大人教的方法问题。试想一下,车小重心低,即使发生倾倒,双脚一着地,什么事都没。就象现在孩子两三岁,就能骑上两边带轱辘的小小自行车,骑骑就会了。不象我们小时候,个本身就小,却去骑基本都是二十六寸的车子。脚不能全够,只能半链子踩,我们俗称这叫“骑半链”。一旦发生危险,猝不及防,则摔你个底朝天很正常。许多孩子,甚至许多大人,为了学会骑自行车,真摔了不少跤,挨了不少疼,划破皮、出点血都是常事。此外,大人教小孩的时候一般都这么教:屁股不要扭来扭去的,双手要撑直车把,眼望远方等,然后说是扶着后座,其实是连拖带拽。人家不会骑,车肯定要歪,车倾时当然屁股会扭喽,你怎能叫不许扭,越扭越拽越不稳。双手撑直车把,在车平稳时可以,但车歪时,特别是车把式要拐弯时,怎么可能双手都直的?倒是叫人眼望远方有点意思,我的理解:不要只看眼前,要放眼找平衡,哪怕是心里不害怕的平衡。这一点我倒是有点赞成。想当年,我在教九岁的儿子骑车的时候,就没那么费劲。第一,自行车只有二十寸的;第二,我是这么教的:你把手撑好,想尽一切办法来坐稳,凭感觉。就这么简单,可能我儿子不笨,在马路边上来回二三次就学会了。

我学骑自行车好象没过几回。每回基本是二姐带着我去的。开始是在家门口前面的小广场上看着别人骑,挺羡慕的,也偶有试车机会。后来在村前小学校操场上绕着圈学,那是二姐刚订婚不久,二姐夫的自行车来了,我学车的机会真正到了。车子一推出,后面就跟着一大帮人。有去看热闹的,有去过眼瘾的,更多的是想有机会骑一把。都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的,不好说什么。所以一般都轮着来,你两圈我三圈的。有一次二姐的一个同学也去了,她都会骑了,还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的。我开始急了,就对二姐埋怨说:“她都骑了好几圈了怎么还不下车!”,刚好被她同学听见了。结果她同学老不高兴的样子下来了,弄得二姐很尴尬。轮到我学车时二姐就在后面扶着,我半圈半圈地踩,自行车不时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就象踩着岁月的年轮。我们村里人都说,学骑自行车得摔过几次才会,大家都信以为真。但我真的只摔过一回,也摔得不重,而且就是那回摔完后起来再上去骑就会了,自己都觉得有点怪。学骑自行车也可以不用大人扶的,即脚穿过三角架站着骑,一旦车要倾倒,脚马上可以着地,当然得机灵点,反应要快,一不小心也会摔倒。学会了在车上不倒了稳了可骑行了就开始学上下车。我们上下车都是踩着脚踏那地方的轮轴上去的,要不然脚不够长跨上不去。有时为获得上车冲力,得先带着车先跑几步,然后一下子跨上,那动作看上去也蛮潇洒的。

就在我刚学会骑车不久,家里不知道那里弄来一轮破自行车。说它破是因为它都有点生锈的样子,更因为它有一边脚踏仅剩中间杆了。那天应该是星期天,几个同学好象想证明自己车技还是什么的,同时也向往着城市,就大胆决定骑车去福州城里玩。要知道去那得几十里路,还得来回呀。我们也知道会累,就先到村上砖厂那把自行车放在运砖的货车上载一段路后再骑。大概是到了城门那地方,估计离城里一半路程了,就下来了。我骑着那辆旧车,由于还做不到紧急时双脚点地,技术也还不成熟,就这样战战兢兢地跟着同学们开始城中穿行。我记得福州马路挺挤的,而且骑车的人又很多,所以碰到前面路堵时不得不下车后再上车。从准备下车到地面,起码得十几秒,然后再上车,还得十几秒。他们其他同学个头大,车骑着相对好,所以我常掉队。有时我使劲蹬几下还赶得上,有时则会落下好长一段路。那天到福州城去那里玩我都不记得了,也好象没去那里玩,好似就骑车沿街兜风了。记得在骑一段下坡路时,我冲得太快了,人又多,我又懒得上下车,就一直冲,冲在队伍前面很远了。我越来越没发现他们,还下车等了一会儿,却迟迟不见他们。心想可能人太多没看清楚,或许他们也冲过去了。算了,自己骑回家吧。后来了解到同学以为我不会骑那么快,突然发现不见了我,却停下来前后到处找。找不见后,他们不知怎么想的,怀疑我可能去住在福州的我大姐家了,然后他们就悄悄地去我姐家侦察,不敢被我大姐发现,确定我不在后一帮人才回转。结果他们到家比我晚了很多。这一天早上八九点出发,大概晚十点多才到家,家里人担心极了,我们也累得够呛。我在离开他们后一个人沿着公路,只记得天都快黑了,脚酸得没什么力了,只好坚持着一点一点骑着往家赶。到乌龙江大桥峡南段,还经历了一场惊险。峡南段下坡时,车速很快,刚一转弯,却看见前面几米远自行车道上几辆三轮车在拉生意挡住了路线,其中最靠公路外沿一辆竟然是我一邻居。我赶紧喊他名字叫他让开,以为可以让出一条道让我过去。但他却好象没听见,这下我有点慌了。因为我不擅长上下车呀,犹豫下时间也来不及了,就径直顺着沟沿马路边仅余十公分宽的地方呼哧而过。好险呀,我以为这下得摔沟里得受伤了,过后又觉得幸运,还自以为车技不错,回到家都八点多了。回家后不敢把这一天细节过程告诉父母,父母也没多问,也没责怪,只是自己的心里有点后怕。

我常常记得大人带我着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情景。我双手紧握车座下的弹簧,闻着大人身上随时飘来略夹着樟脑味的衣香,不时张望着车旁掠过的片片田间景色,风吹拂着自己幼稚的脸庞,却感到一种惬意的温暖。

自行车的文章9:骑着自行车去拜年

文/汪志

这几年的春节,我都要骑上自行车去给附近乡下的亲戚拜年,一路浪漫,好生乐趣。

我生活在一座小城,亲戚们虽然居住在乡村,但大都离得不远。早就想买辆私家车出行,尤其像过年给乡下的亲戚们拜年更加方便,但眼下私家车越来越多,城市交通堵塞严重,还污染空气,索性就不“掺合”了。记得,前几年给乡下亲戚拜年,几乎都是“打的”,或挤客运班车,但由于过年走亲访友拜年的人都扎堆出行,出租车价格比平时高了许多不说,还时时打不上,而客运班车更是人满为患。从大前年春节开始,我就骑着自行车低碳环保出行拜年,现如今乡村都是柏油马路,又赶上过年天气晴好,骑上自行车去乡村拜年真是别样的一道风景。

记得去年大年初二那天,我去5公里外的乡下岳父母家拜年,妻儿骑着电动车,我则骑着自行车,来往穿梭的公路上没见一个骑自行车的,路人不断朝我观看,顿生好奇心,此时我如若旁人,骑得更快了。来到岳父母家,妻子责怪说,骑着自行车拜年,路上人看笑话了吧,明天出去拜年别再骑了,真丢人,不行买辆私家车。我说,现在国家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出行,这过年拜年也一样,怎会丢人呢。

众所周知,自行车快捷方便,行动自如,眼下,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遇上堵车,那作用就显而易见了。前年的正月初五早上,我骑自行车去10公里外的乡下妻姐家拜年,而妻儿则坐乡村客运班车,等我骑着自行车一个多小时赶到亲戚家时,妻儿还没到,我忙打电话,说还在路上呢。先是出城拥堵,不久,几辆车发生小碰撞,交警又没有及时赶来处置,致使车辆越堵越多。我打趣道,还是骑自行车方便吧,不仅省了车钱,还能提前赶到。

其实,骑自行车去拜年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代步交通工具,更重要的是自行车虽说用力蹬踏,但全身运动,利于健康,锻炼了身体。当我们外出沉迷车的配置、亦或是奔走了多少名山大川时,静下心,细细体会一蹬一踏时的快乐。有了自行车,路上也不再乏味,骑着车,心里暗暗地为不堵车窃喜,虽然满身的臭汗,但如果不骑车,那可是臭在身体里。

骑上自行车去拜年,一路春风拂面,鸟儿在欢唱。而身边的风景也在不断地变换,田野、小河、山峦尽收眼底。远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像一幅凌空展开的美丽的画卷紧随身后,心里美滋滋的,想着下次,扎紧头盔,戴上手套,一次骑行又将开始……

自行车的文章10:外婆的老自行车

文/杨婷婷

星期六的时候,外婆说她的自行车坏了,不能再骑了,她脸上失落的表情让我想起了太多太多,想起那陪伴我8年的自行车,那段尘封的回忆,一点,一点,在我的脑海出现。

小时候,母亲工作忙,一直由外婆来带我。我常常趴在她厚实的肩膀甜甜入睡,睡醒了,就牵着她满是老茧的手外出溜达,再大一点,我就坐在那辆破旧的老式自行车上到处“飞翔”了。

这是一辆老式的凤凰牌自行车,在我的回忆里,它会发出“吱吱”的声音,伴随着我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个春夏秋冬。

如今,它实在是太破旧了!岁月的痕迹把原本鲜艳的红色漆一点点地抹掉,露出了最原本的瓷黄色;坐凳凹面处都已经翻卷出来,露出里面一根根铁环;它的两个轮胎,已经被压得有一些瘪气了,打气打好久才可以充满。

可,就算已经这么破旧,外婆还是会骑着它,载着我,一会东,一会西。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然而,有一天外婆跟我说:“乖囡囡,外婆老了,骑不动了,你看看,现在你长高了,长大了,再也不用我操心了……”于是接送我的变成了汽车,清脆的“丁零”声变成了嘈杂的喇叭声,一条条弯曲的属于自行车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车行道,我离外婆也越来越远,那破旧的自行车已成为了遥远的回忆……

自行车现在被闲置在车库里,撑脚已坏了,歪扭着靠在阴暗的墙角,看着它,我的心里一阵难过,这还是那个载着我快乐飞翔的外婆的自行车吗?我轻轻地搂着外婆的肩头,轻轻地叹了口气,外婆拍拍我的手,安慰我似的:“车旧了,我也骑不动了,它也该休息了……”我又一次默默地看了一眼它,默默地和外婆离开了。

车旧了,人老了,但我还能牵着外婆的手静静地走在落叶纷飞的花园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