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文章

请欣赏立春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立春的文章1:立春

文/毕家祯

难道是梅花带雪绽放,泄露了春的消息?

当过年的气氛愈来愈浓时,春天迫不及待地抢在春节前,来到了人间。

去岁末,"霸王级别"的冷空气南下,长江中下游大雪之后,一直是天寒地冻。人们在期待春节来临的气氛中,春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立春"在岁月的跑道上,发挥了"弯道"作用,超越了春节。我们在欢呼春天的身影提前闪进我们视线的同时,说不出的喜悦弥漫心底。

虽然,尚未到"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时候,但"立春"毕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也是春天走向百花齐放的第一个音符。它在严寒中酝酿、集聚,滋生春天的丰盈。

立春时节,院子里拐拐角角的冰雪尚未融化,寂静的庭院显得宁静,空气很清新,阳光普照下高大的树木显得肃穆。太阳暖烘烘的,年轻人棉衣穿在身上有点燥热,但背阴处还是有点寒气。正如辛弃疾所言:"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春天的大门一旦开启,巨大的春的气息,携带着憧憬和希望,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气势,渲染着春节的气氛,让人自然想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春景。这几天,江面渐渐变阔了,江水的水腥气浓了,泥土也散发出了清香,鸟雀的身影频繁地穿梭在林中、花园。

春风吻过的花草树木,似乎一夜间有了无限的生机。柳枝苞青、月季转绿、冬青变亮,假山上的青苔全都变得毛茸茸的,还有那花圃中许多不知名的野草、野花,一个个都挺直了腰杆,仿佛都在欢呼雀跃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面对"柳绿才黄半未勺"、"草色眺看近却无"的春态,春天那单薄的身影,犹如苗条淑女,随意地扭一下,便生机盎然。那些从玻璃、不锈钢等光亮的平面反射过来的一道道金黄色的光柱,让我的心中涌起了几多愉悦、几多激动。春天的阳光为大地镀上了一层金箔,在大自然的王国里,万物在谋划自己的着妆和色彩,时刻为自己闪亮登场做准备。

料峭的春寒,却能振奋人的精神。虽然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日子,但默察花柳的萌动,静观天地的春色,无数美丽的瞬间,就这样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于是,我们精神上有一种寄托,意念中有一种渴望,兴奋中有一种期待。这些让我深深地感到,"立春"这个节令,蕴含着多少祥瑞之气啊!

立春,是华夏先民为中华民族制定的自然法则,无论历史的车轮驶过多少年,只要大自然旋转的轴心不变,"立春"这个节令,永远是带领我们走进春天的唯一通道。

朋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立春的文章2:立春

每过新年,都会有一种写点什么的冲动。至于写什么,却没有明确的主旨。这情形,有点象面对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本来在心里积淀了好多的话,等到真正见面了,却觉得无从开口,沉默或许是彼此最好的表达。但,人与人之间可以沉默不语,可以用心去体会,去交流。但与文字却不可,因为很多时候,一时不写,以后就再也写不出来了。面对文字,更确切地说,面对着自己。在文字面前,就象对镜端坐,镜中的那个人,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是也总觉得有些陌生。佛说: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自己,才会了解自己,主掌自己,并最终超越自己。可是,那个自己到底在哪里呢?或者说,那个自己,有很多地方都不是自己所真正了解的,也有很多地方是自己不敢真正面对的。

一连几天,都沉溺在酒里。仿佛从举杯的那一刻,就会有一个陌生的自己从暗中跑出来,面对着熟悉或者陌生的人,做着不由自主的动作,说着身不由己的话。也能感觉到,那个人,从最初对酒精的恐惧,慢慢地开始对它依赖,进而忘形,直至失忆。记得自己从前写过,别人喝酒为得是求醉,而我喝酒,则是怕从别的麻醉中清醒过来。可是,现在的自己好象也和那些人一样了,也是为了醉而醉呢。知道自己最近一直在逃避着什么,在寻找着什么,在盼望着什么。也知道,那些东西即使来到身边,也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知道:生命要开始另外一种秩序,另外一种节奏,另外一种身不由己。可是,也知道,在自己内心深处,有很多感觉,很多美好会从此尘封。这匆忙的一生,自己几乎总要陷于这种患得患失的无间道。

想起那部《立春》来了,王彩玲有一句台词:每年到了春天,就感觉要发生一些什么事,可是,整个春天都过去了,却什么也没有发生。窗外的天空是阴暗的,有点潮湿,也有点阴冷。树木是光秃秃的,地是灰黄的,行人是匆匆的。我身边的时间也是。一个人,在这个房子里,写这样一篇文章。这一刻是属于自己的,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慨。这一生,还有多少这样的日子,这样的文字会从我的笔下流出,流走呢?有时想:一篇文章就象一个孩子,在开头之后,谁也无法预料他将会以一种怎样的面目展现在人们面前,谁也无法确知,他将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是从此束之高阁,还是被人争相传阅?每篇文章都有它自己的命!就象每个人一样。

总要有个结尾吧,就好象每个人的生命一样,总要有精彩,有结束。也有可能波澜不惊的就这样就完了。那么,我这篇文章,到底该怎样收尾呢?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做一个最精彩的人生。还是做一个别人眼中华而不实的烟花呢?

春天就要来了,还是做一棵树吧。在沉默了一个冬天之后,迎着风,迎着雨,发自己该发的芽,开自己该开的花,结自己该结的果,成自己该成的材。

立春的文章3:立春

文/一株木棉

2月4日这天,对于东北来说,既是冬天,也是春。说它冬,因为还没出九。说它春,因为过了年关,即是春!

说到年,人们越来越怀念小时候。今年的春晚,我一眼没看。不是忙着包饺子,而是根本不想看。和家人们聊天,更多的聊小时候,仿佛只有小时候的年才是年。

小时候,山里百十户人家,作息时间一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生活水平一致,粗粮咸菜白菜土豆大萝卜;孩子们的愿望一致,夏天河里抓鱼游泳,冬天锃亮的河面上溜冰打出溜滑。

年三十,家家户户纸糊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冰做的灯笼坐落在院子里。我们手里拎着一个小灯笼走着夜路去邻居家玩耍,从东头走到西头,每家每户门里门外的故事,闭着眼睛都门儿清。

家里孩子都多,六七个娃娃稀松平常。偶尔少一两个碍事绊脚的,也不明显。家长从来不大惊小怪,大不了站在门前朝着大河喊几声。

春天时孩子们依旧玩耍,大人们拿下农具开始春耕;夏天时他们用野菜拌酱、晚饭时笼起清香的蚊烟;秋天时他们菜园丰收、等待山丁子树上醉红的果实;冬天他们置办起五颜六色的年货,买来彩纸糊灯笼。

尤其是冬天,到了年关。杀猪宰鸡,劈柴洗衣。母亲踏着缝纫机,锅里炖着自家养的公鸡,一家人捧着地窖里的青萝卜,坐在热炕头打扑克、唠家常。

等到晚上,点上一根根红蜡烛,让它们在新旧交替的时刻喜盈盈地站在我家的餐桌、窗台。

如今青山依旧在,不见旧时人。

年长的人,去世了,埋在了山坡,比如我的父母。

年轻的人,长大了,出去讨生活,比如我的兄妹。

留守的人,孤单了,想他乡孩子,比如我的邻居。

许多人像我一样,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里做着力所能及的事,谋生亦谋爱。偶尔,几幅童年或喜或悲的画卷,在记忆深处飘来飘去。

昨晚与同学微信,她说,父亲年前突发脑梗,抢救过来,也呆头呆脑,远不如从前。对比我的公婆,我俩同时感叹:老了,剩一个不好过……

夜里,我与孩子爹闲聊。他说,等我们八九十岁了,怎么办?熬过了沧桑,熬不过岁月。我说,听说好的婚姻,足以扺消一半人间疾苦。世上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

立春了,愿所有人都有春天般的日子,不再难捱冬天的岁月!愿所有人都有春天般的蓬勃,不再胆怯人间的陡峭……

立春的文章4:立春

文/李瑞华

早晨起来,感觉今天的气温有了与往日不一样的温柔,暖暖的,柔柔的,让人舒适。随手翻看手机,就看见新闻上赫然提醒:今日立春。怪不得。又上网查了查今日立春的具体时间,方知道2015年立春的准确时间:阳历2015年2月4日11时58分27秒,阴历2014年腊月十六,星期三。

今年的立春在春节前,比往年早了些,这也是若干年少有的轮回。看看离立春的时间还不到,就在期待中感受这少有的欣喜。打开电脑,敲打些关于立春的文字,也算是给立春的第一份礼物吧!

在窗前坐着,阳光就暖暖地照进来,和煦而柔和,仿佛比平时热烈了许多,媚媚的、亮亮的,正脱去冬日的寒气,它那身穿了整冬的衣服,怕是在以后的日子,也要长久地搁置起来,晾晒一年,等秋叶萎落,等大地上的生命沉睡过去,再重新穿起。

接近十一点的光景,太阳渐大,无风,我似乎感觉到,地里那些草儿细小的头颅,轻轻地冒了出来。新新的、嫩嫩的芽尖,带了孩童的微笑,含了诗意的期待,纯真又纯净地擦亮了眼睛。绿色的风景,正在多少生命的心头,精描细画成又一年的美丽图景。

在经历了光秃秃的季节以后,内心的温暖的希望,才愈发变得这样强烈。我,像是整个冬天都未与阳光拥抱了,像是寒冷的躯体里,再也留不住千呼万唤后守住的唯一的坚强。就裹紧了棉衣,在沉睡的冻土地里等待。等待这春暖花开时刻的到来。虽说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容貌,且每个季节包含的心意,都能让生命获得独特的感受,但心中盼望着的温暖,终究要和春天的花朵联系到一起。春暖花开,春意融融,春风和煦,哪一个词语不包含了对春的期待呢。和风四起,虽携带了少许的寒意,但温暖的日子在此刻毕竟真切地走来了,梦想不再是梦想,现实之路花开如画,每一张画都包含了融融的温暖。软软的,绵绵的,就连脚步也轻松随意。四处一走,鸟来了,虫来了,草来了,花开了。四散的阳光那样绵甜,就一丝一缕地飘洒下来,像是裹满了歌声,沁入身体,流入心扉。

立春过后,一年的农作就要开始。记忆中的图景,憨厚的乡亲已着急地扛着农具出发了,沿着那条熟悉的田埂小路,向着心中盘算好了的崭新的一年,在闲置了一冬的土地上,翻土犁地,施肥播种。阳光下,再赶一头黄牛,鞭子一甩,吆喝几声,所有的土地就变得丰满柔润,精神抖擞。当然,这已经是发黄的记忆了,现在的田野,到哪里再去寻觅黄牛的影儿?

有人说,故乡的早晨是公鸡叫醒的,这是鸡的尽职。也有人说,是马儿欢欣的叫声唤醒的,这是马的勤奋。有人说,是老牛哞哞的叫声唤醒的,这是牛的憨实。还有人说,是农户家播种机和收割机的喘息声叫醒的,这是故乡人勤奋朴实的结晶。那么,春天来了,是我们热切的期盼叫醒的吗?

故乡的清晨,是沸腾的小村,是欢乐的天堂,是热闹的诞生,是活力的体现,是孩子欢笑的到来、上学的起点,是成年人劳动的嘹亮号角。

太阳在东方还没有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勤劳的农妇就先起床了,打一盆清水,开始梳洗,虽然没有什么昂贵的化妆品,抑或是随便地洗一把脸,但是也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对着镜子,她们梳理着一天美好的心情,梳理着如同十八岁少女一样的心情和青春。

家家户户的农妇把门陆续打开,把屋子里的扫地土聚拢,把灶坑里的草灰掏出来,装满土筐,倒在院外的坑子里。她们随手就打开了鸡架、鸭窝,摸摸鸡鸭当天有没有要下的蛋,欢快的鸡鸭,马上就闹腾起来,抖动翅膀,伸长了脖颈,热情地期盼主人喂食的熟悉动作早点到来。同时,鸡鸭也开始了欢快的二重唱,一声长,一声短,一声粗,一声细,就那么热闹着院子、热闹着村庄。

农妇把猪槽子里填满了食,然后,把猪圈门打开,老母猪、肥猪们一拥而出,狂奔过去,露出了贪婪的吃相,美美地、大口大口地争食。

回到屋里,农妇就喊丈夫和孩子起床,让他们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丈夫来到院子里,检查车马犁铧,检修农具,再来到马棚、牛棚或羊圈,为牲畜们填上新鲜的草料,倒上早起的饮水。男孩子则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趔趔趄趄地来到房山或者房后的墙角,开始哗哗哗着,十分舒坦畅快。

农家的狗从窝里钻出来,一条前腿使劲地向前伸,一条后腿使劲地向后探,互相交替两次,伸着的懒腰舒服成一张弓,又张开狗嘴,红红的舌头卷成一圈美丽的弧形,吐出一个长长的感叹,随后站好,扑棱棱地抖上几下身子,又汪汪汪地叫上几声,感到没有生人来,叫有什么意思,就知趣地把狗嘴闭住,眼睛在男女主人身上来回地逡巡着,乖巧地看着主人是高兴了还是生气了。

紧接着农妇把锅碗瓢盆的交响奏起来了,小米饭、高粱米饭、大饼子,还有炖土豆、炖豆角、炖窝瓜的香甜,慢慢地挥发出来。炊烟就次第升起,一挂连着一挂,静静地升起了小村一幅生动的油画。风静的时候,直直的烟柱牵起一行行的沉默;风轻的时候,淡蓝色的炊烟忸怩作态地款款上升;风大的时候,炊烟飘荡成小村且歌且舞的名伶,尽情地飘洒着秀发、水袖,以致无尽的思绪……

在清晨,一抹新阳涂在屋檐上,早起的一对谈情说爱的鸽子,站在屋顶的红瓦上,咕咕咕地哼着晨曲,交颈梳羽,唱着情歌,百般亲昵,尽情地表达着爱意。而明亮新鲜的晨曦,给红瓦房、白鸽子、灰鸽子,还有房前屋后高大的柳树、杨树,涂上了一层红红的暖意、温馨……

兴趣盎然处,心情正好,索性泡上一壶茶,一边感悟这立春新的开端,一边给自己煮一壶喜悦的心事,倾一把细小的嫩茶,然后想象着茶叶舒展的模样。我知道,那些细嫩的茶叶,正满含了春的气息。它们是春天的第一抹嫩绿,或,便是一些春季里刚刚冒出的芽尖。自然茶未入口,却先把清香细腻如丝地送进了口鼻。只是我也感叹,如此细嫩的生命,竟未能在生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没能走进盛夏,不能看到自我生命的最后的繁荣。然而,无论如何去说,人们还是希望生命之意,能在季节的道路上一直延续下去。于是,不管春雨打落了多少正开的花朵,更多的花,更多的绿,却走进了春天,趟过了盛夏。或许这才是远望春天的秘密。

对于春天,我是一心渴望着的。会想起故乡的春天,草从地里冒出头来,不见多时的鸟雀也突然飞来,就落在家院里扫得干干净净的空地上,就落在泥坯垒成的院墙上,落在墙外那几棵榆树杨树的枝上。更会想起地里的野菜,被蝴蝶吸引着,与孩子们的欢乐一起生长。春天的阳光如此明媚,诚然让我想起更多的的风景。凤凰公园里次第绽放的花朵,还有那由黄变绿的草地,每一个春天,我都会用手中的相机,一心捕捉春天里最微妙的信息。每每回望,那些相片莫不珍藏了自己对春天的美好心意。在这充满期翼的2015年的新春伊始,是不是也预示着今年的工作事业有新的好开端呢?期盼着,期盼着这春意盎然崭新的开局。

立春即来,是的,我似乎已看见,春姑娘正披着绿色的纱裙,一路不停地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立春的文章5:春天在萌动

刚过立春,一场雪不期而至,严格地说,这就是一场春雪。那一朵朵雪花,就似盛开的迎春花。

昨天还是艳阳高照,如今却是雪花飞舞,这正验证了那句春寒料峭天气多变的老话。对北方而言,立春只是一个界限,并不代表已经进入春天的季节。坚冰还未消融,北风仍在肆虐,但春的气息也在和严冬博弈厮杀,逐渐地占据了天气的主流。

马上就要进入春节了,这是春天的召唤,处处蕴藏着春的味道,春天在不知不觉中萌动。即使是雪落于地,也在温暖之间化雪为泥,成为滋润土地和空气的天使。抬眼望望灰蒙蒙的天空,也充满了迎春的喜气。

街上的行人依然不少,正在置办着年货。大红的春联,大红的福字,卷成盘的大地红,还有那一包包的衣服和一袋袋的食品,都是快乐人们迎春心情的体现。春节是春天的开始,过了年就是这萌动春天的全面爆发,绿色将会成为大自然的主角。节日的气氛之下,是静悄悄的春意涌动。

乡下堂兄的一席话更验证了这一点。他说:“过年其实把冬天过完,是歇的日子结束。年节结束了,迎来的就是初春的忙碌。”农家对季节是最敏感的,那萌动的春意已在乡人的心中扎下了根,不用催促,过年就是信号。

春天是在人们的脚步声中缓缓走来,从风中感触,从变换的气温中体味。那鸣叫的小鸟,可能已经深深地感知了这些。萌动的春天,会给你我一个特别的惊喜,一年又一年。

立春的文章6:立春

文/李兴濂

立春。

空气寒冷、湿润、清新,一片寒凉,让人怎么也不敢相信,春天的脚步已经很近很近了,虽然残冰尚在,残雪尚存,北风尚吹,不过这时气温上升了许多。北风跋涉到这里,像个长途旅人,疲惫不堪,已是强弩之末,凝滞、沉郁,风显得柔了一些,水也暖了一些,地虽然还没开化,但潮湿了许多,树还是那树,梢头的芽苞胀了一些。封冻的小河,冰雪开始消融,坚冰从明镜变成顺茬的疏冰,撞在一起,稀里哗啦成了丝丝冰条。

天空的颜色也十分美丽,以一种深厚的宝石蓝升起在我的头顶。阳光是一种接近纯金的颜色,鲜亮,多矫,那是一种真正纯净的明亮的阳光。林子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多了起来,叫声时而稀稀疏疏,时而热闹欢快。老人们说,立春这天,如果先听到喜鹊叫,有祥瑞;麻雀先叫有丰稔,野鸡先叫有荒旱,水鸭叫有水患。当然这都是古时没有科学预测的荒诞说法。林下荒草,仍是灰黄、腐烂的痕迹,初长的枝丫,让树林都换上了一层绿色,包括那些常绿的松柏和杉树,都显得精神亮丽,让人眼睛更亮,使精神一振。沿河峡谷中,雾气弥漫,涌动的雾,代表了大地上涌动的春天的生命之潮。

立春是四季的起点,春天的开端。立春虽然还不是春天本身,却是春天的前奏和序曲,它的意义更多地在于转折和奠基,在于它是一个新陈更番的标识。对于农业和农人来说,新的一年是从今天开始的。

立春这天,民俗信仰祭祀芒神,即勾芒,它是东方之神,春天之神,草木之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滋长。这种祭祀行为的目的,是为了祈求农业的丰收。立春之日民间有“鞭春”“打春”的习俗,就是鞭打春牛,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疾病。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催手迎春。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为的是求当年能有好收成。

“立春”,这一天,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家家作春饼生菜,叫做“春盘” ,互相馈赠。

是啊,在这立春日,虽然风雪弥漫,但谁的心头不荡漾暖暖春意?在立春这天里,应该好好睡个安稳觉,因为过去的一年里太忙太疲倦了。好好休息一下,蓄力再搏。蜗居高楼里的老人,该走出屋,享受春天暖洋洋的太阳。女孩子们也用不着性急,用不了几天,该拿出藏了一冬的漂亮的裙子,穿在身上满街跑了。真的,立春,我们应该好好庆贺一番,为春天,也为自己。

立春,就是树立起春天的旗帜,它迎着料峭春寒,召引春阳、春光、春雨、春种、春花、春心、春梦、春情!立春就是立志,一切并不遥远,年轻的、美好的、浪漫的,都会随春天而来。

立春的文章7:挥不去的乡愁

文/王海燕

每逢立春时节,山坡、沟渠、田垄上到处生长出密密实实的鱼腥草,熙熙攘攘,争相生长,仿佛隔了一个冬季,大家都来赶趟儿,细说冬季的悄悄话了。鱼腥草一直都有一个很土的名字:猪鼻孔,它的叶茎颜色是紫赤色,可能它的叶心形状与猪的鼻子有些接近吧。后来它拥有了几十种别致不同的名字:折耳根、狗心草、狗点耳、紫蕺菜、臭灵丹、鱼腥草等等。当然,鱼腥草不愧是最恰当不过的,因为它的味道独特,辛辣、寒凉,带有淡淡的鱼腥味。这些名字都洋溢着乡村的诙谐与温馨,十分接地气。

鱼腥草的名字最早是搜集在秦汉时期的《名医别录》里,它不仅是一种野菜,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健胃消食等很多种显著的药用功效。尽管在大自然中,它其貌不扬,但是生命力特别顽强,拔了还会继续生长,大片大片地蔓延在故乡的原野上,生生不息。也生机盎然地蔓延在我的心中,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依旧念念不忘。我家鱼腥草的吃法多以凉拌为主,先清洗干净泥土,去掉环节上的根须,浸入盐水中半个小时,捞起沥水,放入少量食盐。等入盐味后,再放入适量豆腐乳,来回搅拌,直到搅匀入味为止。将其端上餐桌,上一碗米饭,便是一道味道极美的下饭菜。

儿时,我对鱼腥草的奇异味道有些不适应,不太动筷子吃这道菜。可母亲对我说,这草叫折耳根,它是一味药,至今在家乡一直有“吃得折耳根,百病都能治”的说法。我对母亲这一说法将信将疑,查了些资料,才释然。明代龚廷贤著《药性歌括四百味》:蕺菜微寒,肺痈宜服,熏洗痔疮,消肿解毒。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痈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鱼腥草含有丰富的黄酮成分,能保持血管柔软,可防治因动脉硬化引起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坚持喝鱼腥草花茶还能治风湿性关节肿痛、过敏性鼻炎等。

现在想想,鱼腥草不仅是一味药,还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春天,母亲用豆腐乳凉拌鱼腥草给我们吃;冬天,母亲用鱼腥草的根炖肉汤让我们喝。于是,在我家的餐桌上,总离不开鱼腥草这道味儿。久而久之,越吃越觉得喷香,越吃越离不开了。今年开春以来,母亲发现我吃鱼腥草的“功力”日益深厚,经常出现“光盘行动”的好结局,便想方设法为我做这道味,做出了她最理想的味儿,也打开了我久违的好食欲。看着我吃得香,母亲高兴了。

最早吃鱼腥草的应该是勾践了,早在两千四五百年前,江浙一带就有很多人开始吃起了鱼腥草。鱼腥草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就是因为它与“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越王勾践有一段不解之缘。相传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的俘虏,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但回国的第一年就碰上了罕见的荒年,憋着一肚子郁火、天天暗中咬牙 切齿的勾践,带领臣民满山遍野寻找着可以果腹的东西。鱼腥草,便是他们渡过难关的救命野菜代表。那时,我想,所有越国人的拳头一定握得紧紧的,连那些小屁孩都几乎能把鱼腥草捏出汁来。

勾践是率领国人复了仇,并为越国留下了那么一种极其宝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至今绍兴还被人称为“报仇雪恨之乡”。这与鱼腥草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据说鱼腥草的别名“蕺菜”,就是当初“饥菜”的文雅叫法。现在绍兴还有蕺山,便是当年勾践君臣采食蕺菜——鱼腥草的别名的地方。

大宾馆里也好,小餐馆也好,在做鱼腥草时,总喜欢添加一些调料,如醋、盐、糖,讲究些的还要加上些香油、蒜末、辣椒、醋等调料。我在想,当年那盘摆在勾践君臣面前的鱼腥草,应该是没有添加任何调味的。

在生命的旅途中行走了二十多年,不停地走着,一些事,一些人,总有些会窖藏在记忆的深处,每当触景后翻出就会有无边无际的温暖!或许,让我记起的并不是鱼腥草这一植物本身,而是那些永远回不来的时光,是那一抹深深缱绻的乡愁。因为在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在一盘豆腐乳拌鱼腥草的光阴中,都有值得我珍藏的美好回忆。那些与鱼腥草有关的时光正轻轻地在我心中流淌,总是在我回首的刹那,一片璀璨。

立春的文章8:立春

文/王琪

有一缕柔风,叫春风,有一个节气,叫。,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名字,携带着时光温润的气息,流泻着岁月古木的馨香,每年的2月4日前后款款来到人间。她告别了一个秋收冬藏的故事,又开启了一段春花秋实的情节。在此之前,大地冰封,万木凋零;在此之后,东风解冻,百草回芽。那些蛰伏了一冬的虫蚁,期待破土而出,那些跃跃欲试的小草,期待春风吹又生。诗人们酝酿春天的诗句,农民们唤醒播种的耕牛。

岁月在成长,年华在老去。只有二十四节气,像长生不老的星辰,像历久弥新的童话,永远年轻在华夏民族的历史册页中。这个叫“立春”的节气,她穿过秦时明月汉时关,趟过隋唐烟云宋时雨,飞越明清的篱笆,一直碾转到今朝的驿站。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自秦代以来,就一直把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到了汉代,曾将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并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民国政府下了一纸公文,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便仅作为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厚重的民族文化雕刻在历史文化的皱纹里,许多的记忆在山水里留存,许多的风俗在时光中沉默,于万境的苍茫中遥看古老的人文风景,重温那些渐行渐远的民风民俗,那些精致细腻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在明亮的光阴里逐渐地丰盈。“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水,春官鞭春牛。”流传在华夏大地的这首民间歌谣,记载了远古立春时节,鞭打春牛的盛况。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立春举行迎春仪式的盛况,天子要在这一天,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源》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此后历代统治者都要在这一天举行鞭打春牛之礼,这就是立春又叫“打春”的来历了。打春习俗到了明清时期,因受到当朝统治者的赞许而上升为国家行为。《燕京岁时记》云,“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可见在古代立春已超越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意义,而上升成为一个节日了,也就有了民间“立春大于年”的说法。而今那些“春娃”“春鞭”“打春”的习俗,那些称做“春卷”“春酒”的民间美食,依然在秦州大地依稀可见,依然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触动你的情怀,感动你的心灵。

立春,是春天的第一声问候,是新年的第一次律动。她引领春天的方阵,迈着整齐的步子,踏过24节气的明月,踏过春华秋实的丰盈。长在土里的立春,开启年轮的转盘,把最真诚的祝福,呈献给农民;写在诗里的

立春,浸染翰墨的书香,把最优雅的诗句,奉献给大地。只有农民与节气休戚相关,与节气血脉相通。因此,节气是农民最忠实的朋友,最可靠的知己,只有农民对节气理解最透,解读最深,年年岁岁他们挥舞着锄头,循着节气的脉络,播种、耕耘、收获,他们沿着季节的起伏,走过昨天、今天、明天。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做飞花。”立春时节,北国大地依然寒风习习,冰雪处处,但在农民心目中,这个时节意味着生长,象征着温暖,心中是鸟语花香,是耕耘播种。“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是他们休息的最后一天,从此,他们将鞭打春牛,唤醒农具,走在春天的田野上,走在四季的琴弦上,播种梦想,耕耘希望,收获理想。

万紫千红,总是在立春醒转后的节气里将生命唤醒。“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从远古到今朝,从塞北到江南,一拨又一拨的人,都要在这个让让万物苏醒的节气里,越过立春的栅栏,匆匆赶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并种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许一个山高水长的诺言,然后,让他们依附着季节的枝头,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立春的文章9:古诗文中的立春

文/张雨义

农历甲午马年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分别是在正月初五和同年腊月十六立春。按照传统的排序方法,立春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喻示着春天的到来。

我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对于时序更替是极为敏感的,他们往往不吝溢美之辞,纷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美好春天的热爱与褒赞,吟下了无以数计的佳构妙制。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唐代诗人罗隐作有《京中正月七日立春》诗:“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再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立春后五日》曰:“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白日斜渐长,碧云低欲堕。残冰坼玉片,新萼排红颜。……”两首诗均用白描的手法,细腻刻画了春色渐浓的过程,对大地复苏的愉悦跃然纸上。

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元代散曲作家、维族诗人贯云石曾作《清江引·立春》:“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这支元曲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的五字作为每句之首,且每句均用到“春”字,中间三句又从树梢、水池、地气等方面渲染出生机初绽的春意,可谓巧妙至极,读来有春风扑面的感觉。读这两首诗,我们仿佛看到立春时节,河堤有嫩如金色软如丝的柳条,泥土中蠢蠢欲动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面对如此大好春光,又有谁不心动呢?

喜迎大地回春是立春诗中最常见的主题。唐代卢仝的《人日立春》诗云:“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从今克己应犹及,愿与梅花俱自新。”全诗明白晓畅,一句升华意味的“今朝方始觉成人”,表露出何等欢欣的心情和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苏轼在《减字木兰花·立春》中写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写出了人们梳妆打扮,喜迎春天到来的场景。宋代李时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东风昨夜到疏篱,早被游蜂探得知。花子又从今日好,人情须胜去年时。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劝了亲庭眉寿酒,旋裁春帖换新诗。”此诗前四句说明,从今天起,不仅鲜花将迎春盛开,连人们也会精神振作,奋发有为;后四句则通过具体行动的描绘,揭示出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无限喜悦心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人们“心同草木乐春天”的精神面貌。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湖湘学派集大成者张栻在其《立春偶成》中如此吟咏道:“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立春是一年之始,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大地回春,天气渐暖,冰化雪消,草木滋生。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此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寻春,体会那奇妙无比的春意。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

而陆游的一首《立春日》则表现了随缘自适、旷达豪放的人生态度:“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着衰翁。”虽名为“衰翁”,实则契合了其名号放翁的姿态,加上前句“天地无私生万物”,从中能够体味的是类似陶潜般怡情自然、归去来兮式的自得。

其他的诸如“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唐中宗李显《立春日游苑迎春》),“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春百事谐”(南宋·朱淑真《立春古律》),“冰自解围回木色,花能传信满梅梢”(南宋·胡安国《十二月立春》)等等,无不对立春进行了热情歌颂。

立春,某种意义上是一年之发端,希望由此肇始,万物欣欣向荣。品读这些千古华章,仿佛一个花明柳媚、莺歌燕舞的春天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立春的文章10:感谢鸟儿

文/杜华赋

立春之后,天刚麻麻亮,一种不知名的鸟儿就在窗外的树林上一个劲地叫着:“娃儿——捡粪!娃儿——坐飞机!”那声音,清脆、急促、悠长——我就是听着鸟声长大的。

“捡粪”在家乡是小孩子都要做的活儿,捡到的牛粪、狗粪、猪粪既可以交给生产队挣工分,又可以作自家菜园子的肥料。“捡粪”这活儿还有点小窍门:越早越好,因为这些肥料都是头天下午和晚上产生的,起床晚了,你就会白跑路。在我幼年时,爷爷就经常告诫我:“孙娃儿,你不想做一个山沟沟里的捡粪娃,就好好读书,将来到外面去做大事,坐飞机!”

从我记事儿起,我就把爷爷的“告诫”铭记于心。清晨,每当听见窗外鸟儿“娃儿捡粪!娃儿坐飞机”的鸣叫声我就起床了。但我从未钻树林、爬山坡、下河沟去捡粪,而是躲藏在后院的竹林里读唐诗宋词,“啃”《红楼梦》、《三国演义》、《唐诗三百首》。没有跑出去捡粪,我就把自家牛圈里的牛粪拿来交差。爷爷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捡粪,就好好读书哦!”

由于喜欢看小说读唐诗宋词,我的语文特别好。小学二年级第一次上作文课,当同学们还在东张西望、咬笔杆子时,我第一个把作文交到老师手上。老师看完之后,喜形于色,当即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给大家念了一遍,全班男女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射过来,我心里喜滋滋的!从小学到高中的作文课,我都是第一个交作文,老师总喜欢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给同学们讲解,我也因此受到很多男女同学的热捧,还收到一些女同学的“小纸条”呢——这也刺激了我更加发奋的读书和写作,梦想着将来当一名“作家”。

1974年夏天,我从县中学高中毕业,因为还没有恢复“高考”,我只好回到家乡。白天,我在田间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晚上,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写作。不久,我的诗歌、散文开始在文学苗圃里生长、开花。凭着这一技之长,我当上了民办教师;1980年,我又离开家乡来到川北广旺矿区,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开始一步步走向“作家”和“跳农门,坐飞机”的梦想天堂。

我拼命读书写作,四面八方投稿,因为我“广播上有声,报纸上有名”,有人称我为“秀才”、“作家”。但也有人不以为然。一天晚上,我正在寝室看书,一位工友闲着没事找我陪他下象棋。我一再谢绝,他却一再纠缠,双方打起了“口水战”。他达不到目的,甩下一句“你就会写点烂文章,莫得啥子了不起”,便扬长而去。我一气之下,冲上去和他扭打起来……结果,他装病住院,我既作检讨,又赔钱。受到这样的嘲讽、打击,许多人是经不起这样的挫折的,但我依然没有放弃——因为,我耳边常常萦绕着鸟儿那清脆、急促、悠长的声音……

几十年孜孜不倦地耕耘,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加入了省作家协会。2009年,我“坐飞机”去重庆市参加“全国煤矿群众文化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如今,我终于懂得鸟儿的苦心:不是叫你长大去“坐飞机”,高人一等,而是要你勤奋赶早,好学上进,——因为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感谢爷爷循循善诱的教诲,感谢鸟儿催人奋进的啼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