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七夕节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七夕节文章1:染指甲
文/常书侦
昔日的七夕节,女孩子们不但要乞巧,还要用凤仙花染指甲。
女子用凤仙花染指甲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续集》曰:“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敷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直到退甲,方渐去之……”详细介绍了用凤仙花染指甲的办法、经过和效果。
元代女词人陆琇卿的《醉花荫》曰:“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儒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染红的指甲,仿佛是手指上嵌上了相思红豆。何等的意境!将凤仙花加入少许明矾捣碎用来染指甲的糊状物,在古典小说中被称为“蔻丹”,很有诗意和脂粉气息。
明代吴彦匡在《花史》中描述说:“李玉英,秋日采凤仙花染指甲;后于月夜调弦,或比之落花流水。”清代袁景澜的《吴郡岁华纪丽》曰:“夜听金盆捣凤仙,纤纤指甲染红鲜。投针巧验鸳鸯水,绣阁秋风又一年。”由此看来,历朝历代,从良家女子到教坊歌妓,都流行用凤仙花染红指甲。尤其是在七夕佳节,染指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有歌谣唱道:“七月凤仙七月凉,织女鹊桥会牛郎。”
如今的女孩子依旧喜欢染指甲,但多数人不知凤仙花是何种花卉,更不知其还是一种中草药,可治疗顽固的甲癣、灰指甲等病症。
七夕节文章2:七夕情人节
文/宁小华
明天是七夕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日,在这个温馨的日子里,让我也一样的在情系着远方的那个他;我和他相遇在网络里,我们相遇一年多了,记得去年在这个充满温馨的日子里,我傻傻的期盼他能给我送个礼物,哪怕是随意的一个,可是,没有,到后来还是自己索要的。索要后我就和他说,我希望在每年的今天能收到你的随意礼物,因为,只要是你的,我就会珍藏。也许,在那时,你压根只是当我是一个很一般的网友,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彼此爱好、彼此的心灵寂寞、彼此的相互感应,让我们的情谊再度加深。
缘分让我们走到了一起,缘分让我们彼此牵挂着彼此,缘分让我们有着永远的誓言,缘分让我们多少次沉迷在这虚拟的世界里不想醒来;我们都意识到,我们是相遇在这虚拟的世界里,我们只要一下QQ,一挂电话就什么都随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还是更多的思恋;和你在一起,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和你在一起时间就过的特别的快,和你在一起我真想就永远停留在那一刻不再醒来!你的每一句叮咛、每一句深切的话语都让我陶醉,我特爱听你说话,哪怕都是重复的我都爱听,在你的面前我感觉我是世上最最幸福的女人。
和你网络相遇相知相伴一年了,记得去年我曾多次想要摆脱和你的这种网络关系,可是多次的控制还是没有摆脱我们的关系,不知道为什么,你会让我欲罢不能,我们试着不和彼此联系,但我们却能深深感受彼此的心疼和难过,心灵的感应是如此的强烈,经过几天的折磨反而使我们更加深爱、更加难忘、更加牵挂思恋了,去年,你说你想来看我,我也很想见你,你开车到了我们这个城市,又是堵车,又有其他人在车上,又是临近过年了,又不熟悉车道,你打了好多电话问我怎么来,怎么走。我当时好激动,也很感动,这么有心的想来看我,你的心、你的情我无法用我的心情来表达。不管你所说的和想的及做的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我都感激,因为我当时已感受那份迫切的心;就算是假的,我也谢谢你那么用心的来骗我。
在我们相知的这段时间里,你给了我好多的快乐,但也有同等的悲伤,因为我们原本就不该相爱的,因为我们都有彼此的爱人、彼此的家庭,并且,我们都不想伤及自己的爱人和家人,在和你缠绵的过后,心里给自己带来的是更多的愧疚和不安,觉得太对不起自己的爱人呢!所以才有了和多了更多的分分合合,我徘徊、我想过和你一刀两断,可每次都是藕断丝连,还越来越黏。我都不知道怎么会会这样,要不是自己当初刻意的想去寻找那个曾经的梦,又怎会多出这么多的事来;又怎么会遇上你这么好的人呢!你和我说过的每一句话我都那么清晰的记得,我不求以后我们的结局会怎样,但我会好好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每天!
明天是又一个七夕,我把想你的心化成祝福,愿远方的你幸福安然,事业有成,开心每天,更愿你的家人幸福永远,我不想要你为了我而失去你的一切,我想要你为了我好好珍惜你的老婆,你的孩子、你的人生。七夕,情人节,我的情人节是一个别样的情人节,是一个只能装在心里而不能释放的紫色情人节,爱悠悠、情悠悠,思悠悠!只愿我的爱、我的情、我的恋、我的心给你带来好运、带来吉祥! 七夕伴君永厮守;银河流转千帆舞,伴君一路踏浪归。九天险岩何所惧,相依死生与君回。七夕爱恋,相伴永远,愿所有人得觅爱侣,此生幸福!愿有情人七夕节幸福快乐!
七夕节文章3:父母的生日
文/温乃鹏
每年七夕节,我家都像过大年一样热闹,因为那一天又是母亲的生日。
父亲早早起床哼着小曲给母亲煮鸡蛋、做长寿面,全家人都很感动。记得那年七夕,我问父亲:“您从来没过过生日,您的生日是哪一天呢?”父亲说:“什么生日不生日的,小孩问这个干啥?”我说:“我想为您过生日呀!”父亲顿时红着脸笑说:“那就随便哪一天吧!”
后来,我从母亲的嘴里知道,父亲生下来不久就成了孤儿。听上了年岁的人说,他是被人从雪地里拣来的,也有人说他是在逃荒的路上出生的。
到底怎么回事,父亲压根儿也不说,只是每年正月初一的夜里,父亲总是悄悄地揣上两个鸡蛋,去路口朝西磕个头。母亲问他时,他说是给父母过生日。连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哪能知道父母的生日呢?他只是表达一下做儿子的孝心罢了。时间一久,为父亲过生日的事也就渐渐忘却了。
有一年,母亲过生日,我们全家人为母亲祝福,姐夫炒了一桌子菜,姐姐为母亲做了一碗长寿面……看到这情景,父亲悄悄对母亲说:“我也想过生日。”“那你到底是哪一天呢?”“就与你同一天吧!”
从此,每年母亲过生日,我们全家便为父母一起过生日。父亲每每看到儿女们为他祝寿,总是高兴得像个孩子。
自打母亲去世后,我们再没给父亲过生日了。我们担心因为给父亲过生日而使他更加思念母亲而带来伤感。可后来我们发现,尽管我们不再给他过生日,可每到那天,他总是悄悄地为母亲煮两个鸡蛋、做一碗长寿面,放在床头。
记得在一个下雨的日子,父亲被确诊得了肺癌,医生说他最多还能活半年。
我们虽然没有把医生的诊断告诉父亲,可父亲眼看着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逐渐汤水不进,疼痛难忍,原本强壮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他似乎觉察到了什么。
母亲生日那天一大早,他把我们叫到床前,含着眼泪说:“今天是我和你们妈妈的生日,我想再过一次生日……”我们听了都哭了,大姐说:“爸爸,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为您过好这个生日。”
我们为父亲买了很多礼品,大姐把生日蛋糕切成片,将一小片带奶油的蛋糕送到父亲的嘴里,只见父亲的嘴慢慢地动了几下,眼角却流下了两行浑浊的热泪。这究竟是对人生的留恋,对母亲的思念,还是为子女给他过最后一次生日的感慨?我们不得而知。
三天后,父亲就去世了。父亲走得很安详,嘴角仿佛还带着一丝满足的微笑。
一晃父亲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又是七夕,我们不禁又想起了两位老人家,不知父母在天堂里是否还记得自己的生日?而我们,却一直牢记着父母的生日。
七夕节文章4:平淡如水七夕节
文/枯藤残鸦
早晨一进公司,就听办公室里几个小青年在相谈甚欢,什么花呀、朵的叽叽喳喳,追问之下,说今天是七夕,怪不得呢,路上看到许多俊男靓女怀里揣着大束的鲜花,现在好像大家都热衷过节,什么土节、洋节都念念不忘。
七夕,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无论是超市还是商场,都会趁着档儿,大肆宣传,多多少少捞点银子,可怜咱都奔四的人了,那点浪漫的情怀早被柴米油盐湮没,而家里那个一直抠了吧唧的小男人,在这方面更是少跟筋--想当年陷入热恋的时候,恰逢“2.14”情人节,还是小妹一再提醒,他才买了两枝玫瑰花,还蔫了吧唧,被小妹笑称为打烊后的折后品。
他却不以为意“十块钱能买三斤猪肉了”--97年,苏北县城物价水平很低,猪肉三块五一斤,十块钱称三斤。
那是我和老公相识以来唯一一次收到的鲜花,与现在的年轻人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中午从公司提了饭盒,匆匆往家赶,儿子放暑假在家,我和老公每天都要打饭回去吃,今年的天可真热,几分钟的路程,到家已经大汗淋漓,老公比我稍远一点,要等他回来再吃。
今天早晨临时有事,走的很早,没来及洗昨晚上换下的衣服,放了一上午,恐怕要闷出馊味了,进门换上衣服,我就往卫生间钻。
卫生间里干干净净,那摊衣服已经没了踪影,出去一看,正在阳台晾晒的好好的,问正在埋头玩电脑的儿子:谁洗的衣服?他满脸的匪夷所思“谁给你洗,老爸呗!你以为家里出了田螺姑娘1
突然而来,满满幸福的滋味袭上心头: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相濡以沫,再鲜艳的花束,再昂贵的首饰,都不及身边这个人默默为你所做的一切:无论炎热的夏,寒冷的冬,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一如既往,每天早起,一锅香喷喷的小米粥,一道芳香四溢的小菜,或是一屉热腾腾的包子,这边你还在梳洗打扮,那边已经摆好了碗筷。
就像这,早晨你匆匆出门,等回来的时候,该洗的给洗了,该晾的给晾了,不用你费心费言,他已经悄然做好了一切。
七夕,这个浪漫的情人节,如果换做你,你会如何选择,是一大束花;还是实实在在一顿饭,我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选择,花、浪漫多情,但是它不耐饥饿,不抵风寒;做顿饭,洗几件衣服,却太稀松平常,好像不足以表达神圣的爱情。
我是平凡的女人,也成了市侩的女人,十六年的柴米油盐,早已经让我脱胎换骨,那个手捧琼瑶,常诵诗篇,恨不得不食人间烟火的袅袅少女,已经嫁做人妇,成了老婆和孩子妈,每天菜市尝公司、家三点一线的徘徊,三尺灶台,十平米的卫生间,还有我所有的喜怒哀乐都被家里一个老男人和小男人左右,这烟火缭绕的就是我的整个人间。
我的这个七夕,像以往的任何一个节日一样,没有鲜花和问候,平淡似水,却无比温馨,也许有人会说,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历经十六载的婚姻,我知道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觅得一个知冷知热的男人,得到一份朴实的情感,拥有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庭,意味着什么,它看似波澜不惊,平淡似水,与我,却甘甜如醴酪,幸福无边,我希望自己一直能沉醉其中,直到永远。
七夕节文章5:七夕古风
文/林长华
七夕节是富有浓郁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国式情人节,在笔者家乡福建东山岛,则弥漫着独具情趣的保健遗风。
节日前夕,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中药使君子和水果石榴。节日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海岛特产的螃蟹、海螺、小鱿鱼,或鸡蛋、瘦肉、猪小肠。吃罢晚饭,长辈会让小辈拿着石榴放在门扇与门槛之间压破,全家人分食。使君子和石榴都具有一定驱虫功能,因而备受欢迎。
记得童年时,祖母见笔者望药生畏,为了给笔者驱虫,她别出心裁用去壳的“使君子”放热锅炒熟,然后研末拌入鸡蛋蒸熟吃,那口感至今让笔者难以忘怀。
东山岛人许多民俗活动都要用上石榴花枝这种当地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大多数家庭喜欢在庭院种植石榴,既美观又实用。“石榴”可供入药,树皮、根皮、果肉、果皮对伤寒、痢疾、绿脓、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有一定治疗作用,特别是石榴根皮碱有很好的驱虫作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海岛人生活与石榴密不可分。
说来有趣,东山岛人每年七夕节晚餐,习惯用糯米煮食红糖干饭,据说能对诱虫吃药起辅助作用。相传此俗为海峡两岸尊奉的北宋名医吴夲所提倡,宋景佑元年,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闽南名医吴夲(音滔)目睹家乡大人小孩面黄肌瘦,大都患有虫病,就先从驱虫入手,倡导乡人在七夕节购食使君子、石榴、槟榔,民众遵嘱去做,竟然起到意想不到的驱虫效果。治好虫疾,形成节俗,由此东山岛人也尊称吴夲为“先生公”,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建真君宫(俗称“先生公庙”)奉祀。
东山岛四面环海,是个重点渔区。七夕这天,渔家人总忘不了准备两样东西,一是前面所说的石榴,二是自家捕捞的小鱿鱼。小鱿鱼蒸熟后连同石榴放在盘碟,摆到床前,敬奉“床公床婆”。床,是哺育人们成长的摇篮。当地人用石榴敬奉“床公床婆”寓意多子多孙。
传统的七夕节俗是最具亲和力、人情味的大众文化。在热衷过新节、洋节的当今,有些传统节日被漠视,少了几分气氛,几分情味。然而,在东山岛七夕节不但古风未泯,而且过的有益有趣。
七夕节文章6:西汉水女儿节
文/谢冕
在中国,传统的七夕节被认为是爱情的节日。因为这一天有美丽的鹊桥相会的故事,此夕河汉灿然,佳会有期,情意绵绵。记得旧时,在家乡夏夜户外乘凉,秋虫鸣野,月华皎洁,星斗如花。偶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旧事,口诵唐人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不觉怡然而神往。可如今,流萤无踪,秋蛩绝响,月色难寻,这些自然风景都成了稀罕之物,何况人情!那个凄婉的约会,只是在旧日的诗词中遗存。
不觉又是七夕临近,难忘的是前年在陇南有过一个在当地欢度乞巧的良宵,其情其景,融融于心,历历犹在眼前。陇南的七夕盛会,是我经历过的所有民间节庆中最盛大、也最华丽的节庆活动。西汉水乞巧节以西和为中心,包括成县、礼县、徽县等整个西汉水流域,方圆数百公里。不仅活动的地域广阔,而且有长长的活动时间,从阴历六月三十夜晚迎巧开始,活动要一直延续到七月初七午夜送巧结束,狂欢也好,祈愿也罢,总计七天八夜。
乞巧是女儿们的节日。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是活动的主角,男人全程只是观众。七天八夜,女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和劳作,全身心地投入歌舞、卜筮、祈愿之中。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女人们迎接和膜拜的是她们心中的女神:巧娘娘。她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给这个女神以最美最俊的造型:鲜红的嘴唇,丹凤眼,柳叶眉,螺髻,蝉翼般的羽裳。女人们从阴历六月二十六开始,就用豌豆和小麦种育巧芽,作为供奉和卜筮的祭品。
乞巧的组织和资金都来自民间,大量的准备工作是由富有经验的年长妇女来承担。其中就有带领女孩子们迎神歌舞的巧头。巧头实际上就是她们的“指导老师”。长达七天八夜的活动有很多仪式。献饭(供馔)为其一,要歌劝:“巧娘娘你坐着,大姐娃转饭是点香腊呀巧娘娘——”;转饭之后是“跳麻姐姐”和“照花瓣”。“照花瓣”即民间的“卜巧”。卜巧要清场,无关的人一律请走。姑娘们掐巧芽,看花影,默祷,悄悄诉说自己的心愿,祈福未来。这一切进行得不仅有仪式感,而且有神秘感。
记得那日我们来到陇南,正逢节庆的高潮。歌舞和鞭炮引领我们来到乞巧的现场——西和县稍峪乡杜河村,长道镇青龙村,波光潋滟的晚霞湖。姑娘们个个衣着鲜丽华美,且歌且舞,娇艳夺人。她们出现了,此刻从水涯林间出现一队队着装统一的行进的队伍,女子们手持香案鲜花,在巧头的带领下列队行进。她们祈祷、祝福、许愿,边舞边唱边跪拜。那些歌词都是几代人口口相传的民间谣曲。朴素、单纯、基本不加修饰:“心儿灵,手儿巧,巧娘娘教我剪石榴;手儿巧,心儿灵,巧娘娘教我剪黄莺;清清水里丢几根,巧娘娘叫我变聪明……”
巧娘娘是姑娘们从天上请来的女神,几天相聚,开始是相敬如宾,后来成了“闺蜜”。她们情同姐妹,私语绵绵,她们已非人神关系,她们已是闺中密友。相聚的时间非常短暂,七月初七,离别的时间到了,这便是“送巧”。午夜时分,她们来到西汉水边,难分难舍,唱起离别歌:“我有心把巧娘留一天,就怕天河没渡船;我有心把巧娘留两天,又怕王母把天门关”,“七月七啊节满了,巧娘把我不管了,一股子青烟上天了,凡间的女子心安了……”,在水滨林下,姑娘们解下纱巾和红头绳“搭”成天桥,她们焚烧了亲爱的巧娘娘。一缕青烟升起,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充满真情的哭声!
西汉水这边河网稠密,茆水河、永平河、燕子河、洮坪河、漾水河……由此滚滚南下汇入嘉陵江。送迎巧娘娘都在水边,有明显的水崇拜的留传。这一带史存深厚,有秦人祖地,有岐山遗垒,有陇南史前文化,这些都指明乞巧文化的渊源。它与七夕传说有关,不仅涉及爱情,而且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我以为陇南女儿节体现中国“女仪”的传统,其间女性教育的意义颇为深厚。这些“待字闺中”的年轻女子,通过这种载歌载舞的庆祝活动,不仅增强了女性的自尊和自信,而且学会了种植、编织和家务,甚至交流的知识和技巧。乞巧教会她们的,不仅仅是恋爱结婚,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女人”。
这里是陇南,这里的七夕是一个长长的、情意绵绵的、华丽的女儿节。陇南女儿节可以看作是中国的情人节。但是它的内涵远比西方的情人节更为丰富而深远。西方的情人节无非是红玫瑰、巧克力,优雅的咖啡厅,两个人的甜蜜聚会,而这里的仪式不属于卿卿我我两个人,这里是集体性的歌舞狂欢,不仅有爱情,而且有历史、有教育,更有梦想!
七夕节文章7:母亲的七夕节
文/李爱华
“金簪划银河,隔岸对相望。不忍两分离,喜鹊把忙帮。”小时候,当母亲不厌其烦地让我再次猜测这则谜语时,我知道,七夕节就要来了。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做巧果是母亲每年七夕节的“必修课”。这天一大早母亲就会去集市买回几斤上好的白糖,放入温热的锅中让其慢慢融化,直至化为糖浆。然后放入芝麻、面粉搅拌均匀,再从锅里拿出摊在案板上细细擀薄。等其慢慢变凉,就是心灵手巧的母亲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一个个用刀切的小方形面坯在母亲手里,不一会就成了或水果状或小动物状的巧果坯,真的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母亲把这些巧果坯放到油锅里炸至金黄,用勺子捞出即成巧果。
母亲做的巧果,尝一下,松脆香甜,让人满口生津。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那可是至高无上的美味。
除了做巧果,母亲还会准备瓜果花生等。自进入七月,瓜园里不多的瓜,哪怕馋得我和弟弟流口水,母亲也不会让我们多吃一个;树上的红枣,也是一颗颗晒干保存起来;田里的花生,母亲摘洗晒,忙得不亦乐乎。“七夕的晚上,陪着织女吃,管你们够!”母亲总这样说。七夕节,于我和弟弟,简直成了过年——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只有到了过年才有足够多的好吃的。
在母亲的精心准备下,七夕节终于到了。院里的老槐树下,父亲早早摆好方桌,母亲把巧果、西瓜、红枣、花生等一一端出来,放在桌上。我和弟弟早等不及了,眼巴巴地望着这些好吃的,直咽口水。母亲却不慌不忙,对着织女星,虔诚地念念有词。完毕,我们才可以大快朵颐。
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样做,是在向织女表敬重之心,同时也祈盼自己的女儿聪慧灵巧,将来有一个好归宿。我是母亲唯一的女儿,想到此,我心里暖融融的。
可能是母亲的诚心感动了织女,长大后的我,果然聪慧,一路顺风顺水,从小学、中学直至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事业顺利,结婚生子,婚姻也非常美满。
母亲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咱们可别忘了织女的恩情哟。我当然知道,我真正的恩人不是织女,是母亲。母亲用她的希冀和期待推动了我,用温暖和疼爱滋养了我。这一生,我念念不忘和感恩的应该是我至亲至爱的母亲啊!
又是一年七夕到,我想我又该带着老公儿子回老家看望母亲了。
七夕节文章8:七夕节的表情
文/谢观荣
在古代,很多未出嫁的少女在七夕之夜,拜星乞巧,对天许愿,因而七夕节也被称为女儿节。作为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善良本质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具体体现。
七夕节充满惊喜。分隔天河两岸的牵牛织女,只在七夕才能得以相会,尽管这只是传说,但在每个人心中,都希望受尽相思之苦的牛郎和织女能够真正相会,尽情享受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小时候七夕之夜,我们喜欢躲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尽管只能听到秋虫的鸣叫和自己尽量克制的呼吸声,但我们仍然竖起耳朵,害怕漏掉一丝一毫的天堂之音,那种聚精会神远比听老师讲课要认真得多。七夕之夜,呼吸着初秋的新鲜空气,享受着葡萄散发的清香,竖起耳朵倾听,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心理感受,或许能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空旷悠远,带着一丝惊喜和感动,带着天人合一的新奇和神秘。
七夕节充满忧伤。记不清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牛郎织女的传说,但那深深的忧伤却植入心中。中国人不缺乏想象,不缺乏精神创造,我们让仙女下嫁凡人,让农夫追逐至高无上的爱情,让老牛来成全人类的情感,但这些,都掩盖不了传说里的忧伤。忧伤不是悲观,忧伤是思考的状态,是对人类本身的反思,也是对未知世界的探求,当然,忧伤也是对时事的认同,是对极权的臣服。没有人可以脱离历史,创造民间传说的是广大人民,他们有权在自己理解下创造最符合他们心理的故事传说。反观几千年历史,底层劳动人民勤劳乐观,但永远摆不脱忧伤。好在,每一个故事都有光明的尾巴,每一个传说都充满希望,这是中华民族的气质,也是中华精神不屈不挠的佐证。
七夕节也是浮躁的。如今七夕节不再是纯粹的乞巧节和女儿节,已发展为中国情人节。没有情人节的过去,中国并不是无情的社会,“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深得人心,比任何节日宣言都来得真切和朴实。秦少游描写七夕的词中写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才是中国情人之间该有的状态,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会给人更多的期待。所谓中国情人节,只是一个商业化的节日,浮躁虚华。人类的情感是神圣的,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如今却处处被消费,打上商业烙印,有了具体的价格,不管是烛光晚餐,还是酒店相会,不管是二人世界,还是送花送礼物,这迎合节日所追求的浪漫,已经没了传统文化精髓,所剩下的,只是一个拙劣的标记。
七夕节的表情是丰富的、真诚的。让我们直面传统文化,直面自己真实的情感,将善意的人性和传统文化的精髓糅合在一起,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