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的散文

请欣赏街道的散文(精选6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街道的散文1:黄昏里的合欢花

文/谢飞鹏

不知什么时候,街道两旁的合欢树开满了花朵,在这六月的黄昏里显得格外美丽。

合欢花多是粉红色,它红得很特别,从花轴中心抽出一团毛茸茸的细长花蕊,下面是浅白色,到了上面便过度成了粉红,好像是精心染上的,很有层次感。这些花朵有如一把把打开的小扇子,掩映在碧绿的枝叶间。也有一些整朵都是浅白的,一阵风来,飘蕊如雪。这样一树姹紫嫣红,一树雅洁素净,更显得风情无限,仪态万千。

合欢花这么美丽,但它名字的来历却有些苦涩。合欢树原来叫苦情树,传说有位秀才苦读十年,准备进京赶考。临行时,妻子粉扇指着窗前的苦情树对他说:“夫君此去,如果高中,不要被京城的乱花迷惑,而忘了回家的路。”秀才应诺而去,但是从此杳无音信。粉扇在家等了又等,青丝变成了白发,也没有等到丈夫归来。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她指着苦情树许下誓愿:“如果夫君变心,从今往后,让这苦情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老,叶不落,一生同心,世世合欢!”说罢气绝身亡。第二年,苦情树果真开满了花,那花像一把把小小的扇子,挂满了枝头,还带着一股略显苦涩的微香。并且这树的花和叶子日落则闭合,日出则展开,有如粉扇的痴情,于是人们便把苦情树改名为合欢树。

如果传说可能是附会,但合欢开放的历程确实有些苦涩。合欢盛开在六七月间,这个时候,不是经受如火骄阳的煎熬,就是饱经飘摇风雨的肆虐,漫步合欢树下,看到地上坠满了落英,心上便有一股淡淡的忧伤。还有,合欢花虽然美丽,但是每朵花开的时间却不长,有的甚至只有一天。迎着朝阳绽放,却在夕晖里凋零一地,这也让人感到有些苦涩。正如一位名人说的:“美丽总是愁人的”。

合欢虽然凋零得快,不过开得也快。它的生命非常旺盛,这朵谢了,那朵又开了。更为奇特的是,开花期间,它的花轴会不停向上生长,不断产生苞,开出花来。因而尽管合欢不是经受骄阳的煎熬,就是饱经风雨的肆虐,尽管合欢树下落英满地,但它的枝头,一朵一朵总是开得无比的绚丽旖旎,它所展现出来的总是最美的风采。合欢花就这样不停地凋零与绽放,诠释着美丽的独特内涵。

昏黄的夕阳中,一对对羽状的叶片慢慢靠拢,合欢花也开始闭合起来,仿佛一位含羞的少女,关上了自己的心扉,等待有情人来开启。这时,夜幕渐渐降临,合欢花散发出的香气更加清新,浸在微微的夜露里,让人感到无比的舒爽。

在这沉沉的夜幕里,又有不少合欢花坠下枝头。但我知道,在明天的朝阳里,会有更多合欢花绽放出夺目的绚丽华彩……

街道的散文2:夏天的一条街道

文/fame潘huei铭

小城城区是很小的一块面积,早晨步行上学,从家到学校也不过半小时路程。

夏天,天亮的很早,那个时候,没有热闹的广场舞音乐声把你吵醒,但早起已经是学生们的习惯,或者是被迫出来的习惯,因为学校的早自习7点20便会开始,家离学校远的孩子必须早些起来赶路,步行上学是那个年代的大多数。

物质的清贫并不影响人们对幸福的感知和精神的愉悦,特别是对孩子来说。母亲勤劳,每天都早早起床给我们准备早餐,吃过早餐如果时间充裕我还会在院子里晨读一会儿再上学。从家去学校的路很安静,虽然也有很多步行上学的同学在路上走着,但清晨的宁静是我对这条路最深的印象。因为离渡口近,很多车需经过这条路去轮渡,在暴雨或起雾的日子,轮渡停运,车无法上船,只能停在路上等待,车队有时候排的很长,从街头一直到渡口都塞满车辆,这个时候,平日安静的街道就变得热闹起来,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包子、馒头、玉米、茶叶蛋、泡面、啤酒、零食应有尽有,当然价格要比市价贵不少。

这条街道还有一个热闹的地方,一个曾经的工厂虽然停产,但里面厂区还保持着当年的习惯,一早广播就开启,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每次步行经过,都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在工厂运营不景气后,很多以前从全国各地汇集到此的人都陆续离开回到自己的故乡,但厂区的宿舍里还住着许多人,他们没有离开,不知是何原因,依然留在这座小城。对这个城市来说,他们是外来人口,他们曾经背井离乡奉献青春的工厂已没有了当年的辉煌,熟悉的老同事老工友或许都已离开,他们在这里应该是孤独的,他们从来都不曾融入这座城市,他们熟悉的只是他们厂区的那片天地,那个每天早上响起广播的生活。

那时候,拥有冰箱的家庭并不多,所以夏天能吃上冰棍或是冰镇西瓜那实数奢侈。我家隔壁的一个爷爷是退休干部,家境相对殷实,夏天我就将一根筷子插进装满糖水的搪瓷碗里,放进他家的冰箱,然后等待一个超级无敌的自制冰棍“出炉”。依然记得当时取出那根硕大圆柱型冰棍的满怀欢喜,记得物质贫乏时代的小幸福,记得孩提时的简单快乐。在炎热的下午,走在那条上学的街道,在口袋里有些零用钱的时候,偶尔也会去到街边的小店买上一根冰棍或是雪糕,那时候雪糕没有太多的品种,当然孩子们也没太多要求,能在绿豆冰棍、红豆冰棍之外吃上一根“娃娃头”就是极大的满足。

随着时间变化悄然发生,这条街道随之变得越发安静。跨江大桥的建成,过路的车辆直接上高速就可以去到小城外的任何地方,不需要再经渡口走水路,这使得这条路偶尔的喧嚣热闹荡然无存,叫卖的小贩没了,道路两旁生意红火的饭店也都已关门大吉。小城工业园建成,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步行上学的孩子已是少数,大部分都是乘坐公交或是骑自行车,还有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是由父母开着私家车接送上学。小城发展,城区扩容,政府大力发展新城区,学校也迁往新城,再没有孩子需要经过这条街道去上学。这条老城区的街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容、高速大桥的建成、学校的迁址,变得少有人问津,曾经的安静如今变得更加寂静。

这夏天的一条街道,这条上学步行的必经之路,它依然寂静,不曾改变当初的模样,只是时过境迁,外面的世界早已不同与往日,曾经的学生时代,曾经的岁月,都安静的散落在这条街道的每一步里,亦安静在记忆中。

街道的散文3:静默缄然

文/晨曦

走在陌生的街道,看着霓虹灯的迷幻,在树影里摇摆。借着幽暗的光线,看那树上寥寥无几的几枚残叶,心里明白,已至深秋了。我看到的这些凄凉的景象,无需悲哀,它是循着自然风化的规律,本该如此的。是啊,在浩瀚的宇宙。渺小的我,又有什么能够改变这季节的枯荣呢?

我确实不该因为季节的荒凉而心生悲情。在我的手中,正捻着一串檀木的珠子,颗颗雕刻精美,我时常在旋转它们的时侯,一边细数它们的年轮,一边想着那些意向中的苦行者嶙峋的筋骨里,究竟隐讳着多少人间的爱恨情愁?

又是什么;最终让这些均虚化为一场泯灭和痛苦的抉择,古佛与青灯,孤影和哀莲,还有那被佛门奉为至宝的,形状各异,千变万化,如珍珠、玛瑙、水晶、钻石一般光明照人的高僧舍利子的凝结,最终还是神话般的延续了佛家的经典。

故而,这串念珠已经跟我许多时候了,在我不经意的捻搓中溢着汩汩檀香,留下我许多的心语,刻下了我生命的痕迹。或许,是我想从中获得一种精神或是衣钵,想寄托或过度眼前这无序和迷茫的蹉跎。抑或,只有指尖触摸的厚重和细碎的禅静婆娑,才能将那一颗脆弱的心,从物质和浮华中,从阵阵绞痛和悸动的灵与肉的虚脱中解脱?

不,我无法澄澈和清晰地表达一切,现在的我,正握着这虚无的世界,寻找着一条灵魂的幽径。

在荒野的一片惊厥和灰暗的炙烤中,没有韵动的火焰,没有撕裂的咆哮,火和硝正在悄悄点燃,把我的意识,化为了寺庙高大的香炉灰烬里的一粒尘埃。不,我不要这唯美的颓废,那不明的意向与朦胧的虚幻正在蜕变我的灵魂。

高尚与卑微的衡量,灵魂与思想的碰撞。让我身陷其中,让我在岁月的风雨里,愁绪满怀。我终日为其所困,当我在秋寒中晓梦惊醒,眼前是一片纷乱的景象。没有我想象的温馨,没有我期待的美好。

其实,由于现实中的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使一些修行者的心灵也开始了彷徨,他们既要遵寻自己戒律,又要面对一些现实中的层层刁难,使思想和灵魂无法超脱,那些焦急与郁闷中惆怅,在他们的眼前,堆积成了一座不可攀越的障碍,宽广和深邃的佛法,也难以撑起世间破碎的心灵,在延伸的,只有绝望和不羁的流觞,每天能够做到的,也只是无语地朝拜着博大精深的佛,还有那夜晚的青灯下语无伦次的念想。以这样的方式,倾述着万千世间里生命的迷茫。

此刻,那伟大的佛陀,正默默地注视着他的信徒们,看他们在这串串珠玑上静数着心中的无奈与彷徨,或许,只有他知道,在大千世间,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挚诚的灵魂,去触摸无边的佛法,放下心里不切实际的欲望,才能拥有真正的和谐与幸福。他所创立的佛教。祈望有一天能够感化这已经质变的尘世。

而这渴望和祈盼,在我看来确实只是一个善意的骗局,是因为人们内心向往着的美好,而不能放下的一种依托,故而,人类代代依旧捻着这样各种材料制作的珠子,如同捻着自己的灵魂。祈望能够在精神上托起一轮时空的渺茫。

十一

而那些被捻断的情怀,重创的心殇,滴滴心血都凝固在这串串念珠上了。于是,使这佛门的串串念珠显得神秘而悲壮。而当我此刻捻着这颗颗散发特质的檀木珠子时,可能是修行不够吧,只是体会到了檀木的圆润和捻转人的凄婉心境。

十二

一颗普通的心,在自己人生相对清寥的时光里,难免会心生愁绪,也难免会想往美好。甚至会使感觉上的意识灵性化,但,这只是在脑中偶尔的闪恍迷离。目光能及与所及之处,只是对生命最轻微的触动,而这些肤浅的感知,只是世间瞬间的幻景。

十三

其实,这样的感喟人生,对我这样的人来说,也许并不合适,可能是因为这串念珠跟我时间长了,便给了我这样的一种莫名其妙的幻觉。抑或是茫茫尘世间许许多多的无奈之事,给了我一种厚重之感,也给了我一种岁月蚀刻的沧桑。这不仅仅是因为我自己生命里的故事,还有很多与我有关的,我周边的人与事。

十四

很是惭愧,我终究没能悟透那份佛门的禅意。待得恍然若悟时,却只能对着这样的一份心情。或许也如此,才更显大千世间里的那份孤独与寂寥。载着这样的一帘幽梦,站在陌生的城市。看那深秋的枝头,悬挂着我所有的生命迹象,在静夜里轻吟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便衍生了一番幽然的向往了,只是那时光啊,或许已经将我遗忘在尘世之外了,尔今,空有那番清婉的风情,寂寞在枝头婆娑轻舞,漫妙多情,清柔幽然。

十五

想到这里,在我看来;这晚秋的城市,虽早已坠入了风尘,却也难掩她生命的光芒,或许她一直都在以她自己的方式吐露着四季的神韵,在不同的季节,给人以不同的感悟。

十六

而我在风中的身姿,在瞬间静默缄然。只能步步缓慢前行,因为在这陌生中,我看不到,也无人告知我生命的真谛,惟只在风里凝望那枝梢间的风情,以慰我幽幽的情怀。

(完)

街道的散文4:一只鸣蝉

文/马科平

早晨上班途中,在街道绿化带的一棵树上发现了两只蝉蜕。中午下班从那棵树下经过,尽管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我还是听到了那只蝉鸣,“知了知了”的叫声句句铿锵,让我心底涌起了一股久违的清凉与感动。

阳光依然炙热,透过树叶的缝隙,能看到那个可爱的小家伙,通身墨黑油亮,鼓着一对复眼,背上几簇黄褐色的绒毛,尾部点缀几痕黄线,两对透明的翅膀,稍远一点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肚皮蜷缩,一起一伏,紧紧贴在树枝上,声嘶力竭地高声吟唱,全然不顾周遭的环境。

蝉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地下度过,蛰伏期最短要三年两载,最长则有十三乃至十七年。一般在雨后的第二天傍晚,蝉的成熟幼虫便纷纷破土而出,爬到附近的树上,到达一定高度后,便用带有倒刺的腿将身体固定在树干上,开始蜕皮嬗变。先是背部裂开一道大约一公分长的口子,口子越裂越大,蝉的背部慢慢往外拱出,这时蝉浑身柔嫩,裸露在外面的身体一颤一颤,慢慢的整个背部从壳里出来了。然后是头部,继而是娇弱的腿,休息一会儿,便将整个身子从壳里拔出来,幼小的躯体在高大的树干上蠕动,缓缓走向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

刚蜕壳而出的蝉只是一个淡白嫩黄的肉丸子,翅膀也没有完全展开,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需要过好长一段时间,身体才能由黄白转为浅咖啡色再转深最终成为黑色,在身体颜色转变的过程中,它的翅膀也在逐渐强壮,可以一试云霄了。

城市像在大地上摊煎饼一样飞速扩展,野外的树木遭到砍伐,没有树根的汁液,蝉们靠什么存活?混凝土道路、建筑物、地砖瓷实地压在地上,蝉们怎么从地下钻出来?

据说蝉的幼虫营养丰富,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且味道鲜美,雨后夏夜,树林里,野草丛中,道路旁的树木边,常常布满持手电筒寻蝉的人,不至深夜不散,不知蝉们怎么逃生?

温顺的蝉,不像蜂那样见到敌害就用毒针来刺,也不像别的昆虫见人就放出难闻的臭味逃走。蝉除了用脚挣扎和扇动翅膀逃生外,没有别的对敌本领。即便如此,随时都有凶猛的鸟从半空俯冲下来,在蝉撕心裂肺的悲鸣中美餐。

挨过灭顶之灾,经历诸多磨难,能够在树顶高歌的蝉是幸运的。远离了乡村,似乎就远离了蝉声。能够听到这只蝉鸣,我也是幸运的。

美总是短暂和脆弱,蝉十年一鸣,弥足珍贵,如此难得。人类的生活愈加丰富和精彩,而蝉的生存空间却在不断压缩和减少,不知若干年后,我们是否还会听到悦耳的蝉鸣?

街道的散文5:那条时光流转的街道

文/庸殊

一、悠闲时光

昔日的夏,如流水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稀鸟稀鸣的清晨,我喜欢一个人端着一杯上好的清茶闻着它的馨香,倚在阳台上,眯着眼看天上浮云轻轻划过,任凭光阴的影子悄悄的在指尖的缝隙里畅游,我想让一颗沾染红尘的心渐渐陈定下来,独自捧着一颗心灵的温婉,享受着夏日的悠然。 我喜欢独自与文字相影随行的日子,天是湛蓝的,风是温柔的,心也是清静的,光阴更是有限的。吟一首闲体会江南的幽韵,站在细雨纷飞的湖畔,赏一朵莲花的傲然挺立,观一撇山水的秀气,想让风携走我满身的疲倦,让流云脱去眉宇间的烦闷,将悠闲摸进诗行,把欢愉寄托山水,在干净的文字中看清自己,暗暗地享受夏花的绚烂。

幽暗的芳香,时如兰花的清香,不张扬,不娇气,却也可爱迷人。暗淡的是人生的底色,淡如流水,淡如轻风,清柔润玉。看尘世间,一览无遗,仍想,最美也不过保有一颗淡然的心。在万物都在浮华的世界,想要静下来,便要卸去一切重量,只留拂袖的清风,让大地能感知你拂袖的步伐。

二、时光流转

夏天,气流在回旋。

我曾记得夏·勃朗特说过:"在奉献的幸福之怀中,只要觉察到一点耻辱的渣滓或一丝悔恨的苦味,青春就会立即逝去。"我觉得我们不能拿青春去挥霍,无度的荒废美好的青春时光,所以我不能继续放纵自己,让自己在空虚的时空中失去了自己鲜活的生命。

在不经意间的离别,等到下一刻的黄昏,甚至连呼吸也会被孤独的压抑所堙灭。虽然在翌日清晨,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自己,一个外表光鲜,活在自己另一个世界的角落。只是掩盖不了的内心又久久无法平息。

时光流转的影子里,多少美好的回忆在此相遇,惆怅了几多离别。滋润了谁的心田?我不知道在一切化为乌有之时,世界能否还有我所留恋,时间在继续,生命在消逝,岁月在流转。有时真想"昏睡百年",无奈梦不会成为现实,只是泪空弹。内心一片湛蓝,蓝得透明,像风又像湖水。哭时无泪,哭时无声,真希望大自然能够把我掩没,就像一滴水注入大海,十八年才发现自己的价值,长大的我为什么不能为家人分忧解愁?却不料日月如梭,岁月弄人,才始知青春无价,早已是荏苒年华。

岁月催促着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地、悄悄地溜走了,毫无任何踪影,没有点滴声响,只是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我们的身上、脸上、心里刻下了永远也抹不去的年轮。

三、岁月的沉淀

夏天走了,美遗留下来,一缕清烟,轻轻的吹送了一帘微雨,如洗的天空,格外的清澈透亮。倚在窗前,放眼望去,满目苍翠,生机盎然。 我倚在阳台上,继续喝着保有大自然味道的清茶,忘了所有的苦痛,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感觉时光如此匆匆在我眼前飞逝。

花香依然,满园四溢,清淡却不失淡雅,我一生都在颠簸之中前行,一路畦畦斑斑,留下满目疮痍的足痕。

我曾一直觉得最美好的心境是到达一种境界,禅的最高境界,缘于"放下"."放下"的禅理类同于"得与失"的智慧。有舍才有得,失即是得,虽是一种痛苦,也是幸福。因为只有失去,空下的双手,才能拾起新来的幸福。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马,也要放别人一马,不要把生命浪费在钻牛角尖上。生命的路很长、很宽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岁月沉淀,至始至终,都在一个我们不敢面对的空间里进行,你想要阻止,你却永远和它在一个平行时空里永远没有交集,永远不会存在时光倒流。童年走了,青春也走了,中年的盛世也离你远去了,你以人到古稀,万物都会与你错开一个时空,你将会临近另一个时空,此时岁月给你沉淀下不舍与留念。

街道的散文6:莲花山记

文/姚显杰

莲花山寺坐落于高大坪街道正北方二华里处,辟建于一九三七年秋,占地十来亩,道观俨然,园林多处,景 中有景,其中首屈一指的是石莲花,山寺亦因此而得名。莲花山寺初创的那些年,香客朝山顶礼,并非因为山寺“有仙则灵”,而是爱慕它的盛景奇观,新颖布局,建筑宏丽,让人神迁梦化。

据说,当年客居高大坪街上的一位盲者,颇有些文墨,他听到人们赞叹莲花山寺,日积月累,便喃喃拾句,咏成了一篇《莲花山赋》。十多年前我走访彩莲庄时,叔父一时兴致骤起,提起盲老头的那篇赋来。叔父竭力回忆,背诵道:“莲花山,好风景,四时雅趣不一等。”叔父的背诵突然卡住了,脸上浮起一丝歉意,说:“忘了忘了——后面还记得一句,‘春暖夏凉冬不冷’,别的记不得了。”临告别时,叔父又说:“麒麟坡与莲花阁的石头上还有些题刻诗句。”接着又背诵起来。我怕有误,决定亲自去找一找。

我还记着儿时随父亲朝山的那条路道,于是,便先去麒麟坡。只见五十来度的斜坡上,风化万年的石灰岩参差密布,在荆棘和草丛中或隐或露。微风吹拂,它们似乎在蠢蠢欲动,更像某种兽群在扎堆,个个眯目晃脑,狼行犬坐,尽情作态……我知道:麒麟与龙凤一样,都是人类崇善崇美的产物,造型离不开虎头狮髯,鹰爪鱼鳞,鹿角象耳,它们都是抽象的组合体而已。

我在麒麟坡上寻觅起题刻诗句来。

老路口右侧有一块一米多高的岩石,上半部稍平整些,上面刻着一绝:“将军旗帜插前山,万卷诗书虎帐观。由此通玄玄更妙,天梯直上白云间。”读罢题咏,回首向西南方远望,高耸的麻子垭确如将军主帐,大大小小的山头拜聚于主峰之下,若旌旗飘飘,营帐历历;近案,右山如卧虎,左山似诗书堆积,一文一武扼守住门户。

通玄之路倚坡而建,坡地砌石梯,平地墁石道,伫坡脚仰望,天梯时隐时现,之玄而通岗顶。蓝天映衬着茂盛的黍粱,白云抚岗而过,让人顿生通玄之感。

麒麟坡第三级台阶右侧峙一巨石,高二米许,宽四米余,石面凹凸有致,顶上犬牙参差,题者择宜而书。或一字单书,或二三字连书,亦有落款。我把刻字连咏,得一绝:“天不爱大道,地不要国宝。龙华三会期,石莲花开好。”读罢古体,我想:是啊!大道行于世,谁说是天之所爱。国宝生于地,取之便与,实在无私!人爱石莲花,因此才不惧跋涉而来。至于另一绝句,已残缺不全,未录。

麒麟坡的第四级台阶右侧,亦竖立着一块巨石,可谓石群之最,我疑心石群因之而聚。它状若神龛,正面篆书着一个大大的“佛”字。笔画就势而出,笔隙点画间的石面上,有几处布有许多蜂巢状的浅浅小圆窝,为佛龛平添了不少“灵”气。

麒麟坡通玄之路右侧,岩石洒洒稀稀,张扬裸露。石面上多有题字,楷书,刻工也很精湛。

如果再向左巡看,可见大片石坡。石上无泥土,由下而上派生着许多石棱与石沟,蜿蜒向上,宛若山川地貌缩塑。假若大雨袭来,石沟中定有“洪水”争流。

当年麒麟坡上,还有许多指石为“佛”处。香客朝山,定会寻烟而往,恭香长揖,不敢疏忽。

登上麒麟坡,沿土间小道,行百米,乃至石莲花处。莲尖露出岗面数米,由西南角登一段很不规则的石梯即入莲心。莲心大体呈圆形,中凹陷,直径约八米,人工填入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拟出花蕊之态,可谓别出心裁。莲心周边花瓣参差,当年建筑师就着莲瓣高低不等选凿柱基,竖起一座阁楼。阁楼六面三层。底层做木椅固定于五面楼柱上,二楼设围廊、楼室。室中五壁开窗牖,楼内十分敞亮,尚可开轩观畴。三楼无围廊,唯有悬梯直通壁门。其余五壁开启窗户,凭窗可眺望远山与蓝天白云。阁楼外观整洁雄峙,重檐微展,六角轻挑。阁楼顶饰物如莲蕾,有如出水新荷,傲然于碧叶之巅,但不狂野,坚心守职,令人神驰。

石莲花东侧有一片特大的花瓣,伫立在一块平地边上。它高盈三米,宽越七尺,得巉崖绝壁之势。石壁中凹陷处天然地凸起一台,台后石穴状若神龛,面东而向。当年此龛中供一座观音瓷塑,铮光夺目,故此崖名曰普陀岩。观音佛前设大石案,石案上置矩形石香炉,长米许。每当暮鼓晨钟时,定有香烟缭绕,仙风淡淡。

普陀岩前有岔道,一条通东面正殿,一条通北面,即莲花萼下的朝阳洞,为石砌坡梯,将另一朵石莲花分隔着,但相间距离仅十来米。观其长相,好像刚露蕾尖,就被一棵巨大古树根劈头盖脸地纠缠住,动弹不得。古树挺拔参天,树干需二人合抱,约四米高处劲分三枝,似盘虬飞龙。树冠超过莲花阁数米,琼枝交错,叶形如梭,春绿秋红,有点儿像近代妇女髻上的发簪。

古树的树杈间神奇地寄生着一大蓬棕榈,不知有多少棵,大者逾一米,小者未盈尺,柄柄棕叶竟绿争鲜,生机盎然。倒垂的枯叶好似棕榈姐妹的长裙,又好像专给古树配上的披肩。

古树北面树根下方,斜靠着一块巨石,名曰玄皇坛。坛前有块小小的草坪,曾应过做道场之需。石坛右角小台阶上置有一口大铁磬,直径半米,击之,磬音高亢清亮,空谷回音,磬身且会颤抖十来秒钟后才消声息韵。

当年普陀岩通向瑶池殿的是一条泥路,中起两开,靠普陀岩段种着许多花卉:有凤仙、芍药、牡丹、鸡冠花、喇叭藤,萝蔓匍匐于石上,紫薇高挑着繁花。春可赏幽兰,秋能观黄菊,亦有桂子飘香。

普陀岩与瑶池殿对应,靠大殿一端有一块二亩的草坪,正殿基础高于草坪三米许,称天宇台。主殿单进五间,两端各有厢房三间,与正殿成曲尺排列,厢房前接吊脚楼,建于草坪上,左右各四间。据说:原计划建左右吊脚楼各九间,统称十八罗汉殿,一期工程之后停建了。瑶池殿前建通檐。天宇台下面的草坪上掘有一池,名曰八德池,八米见方,附设围栏,池中放养甲鱼。正殿前房盖中间处耸起一间小楼,有栏杆,左右筑悬梯而下,游人可登此楼观寺庙全景。正殿中尚未塑佛身,殿内空空,唯于左殿设燃灯佛,时有信众携清油来此燃灯。

曾记那些年每逢六月十九日,远近香客相约来朝,礼佛进香,以了心愿,亦思游乐之美。其时山寺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草坪上,有卖水果者,有卖零食者,更有卖香蜡和其他小商品的,整个草坪上黑压压一片。殿内更是鼓钹喧喧,磬盂朗朗,祷告虔诚,乞求福泽。

解放后,寺冷楼空,之后曾驻临时乡政府,后设联合卫生所,大跃进时为化中校址。

一九六三年,寺庙被拆除,据说,那个场面也是轰轰烈烈的。

六十年变迁,唯有石麒麟依然在荆棘或庄稼中千姿百态,石莲花依旧傲然不逊,不管冰封雪裹,还是皓月朝霞。如是,似也必然会引发一些延续不断的怀旧与追思。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