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春节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春节的文章1:我们的节日

文/岑籼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春节又称年节,始于先秦时期,形成于汉武帝时代。年节习俗随岁月的变迁,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变化、日臻丰满的历史过程。上古时期,人们的原始信仰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那时,人们相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日月天地之神、动植物之神以及祖先的神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于是,在自然节气变化、农事活动等一些重要日子里,人们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特别是在年终岁末,还要举行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俗称腊祭。腊祭之日,要给祖先和各路神灵陈献祭品,以吹打奏乐、吟诵祝辞等方式感谢神灵保佑取得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然后,全家族的人饮酒欢聚,尽情狂欢。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对联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问也蛮大的,你只要一看这对联你就会知道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希望和打算,也会知道在过去一年里这家人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你看这对联神不神呀。

大年初一这天早晨,天空中响起了雷一般的响声,嘭!嘭!嘭!家家户户接二连三地放起了爆竹,爸爸也按奈不住,拿出爆竹,嘭嘭嘭地放了起来。这天,我们一起吃团圆,这也寓意着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能够团团圆圆的。

是的,我们不断长大,不断感受世事沧桑。但是,不管我们在外面经历了多少艰辛,每到春节这天,我们总是会高高兴兴地去和我们的家人,亲戚团聚,去道一道这一年来的悲欢。

春节——一个童年里用来诠释幸福、快乐的节日。

春节——一个成年工作后用来承载亲情、友情和乡情的佳期。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习俗源远流长,春节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欢乐的节日,是我们中国的节日!

关于春节的文章2:年味浓常味淡

文/章铜胜

这两年的春节,我借口自己搬了新房子,都是让父母来我家和我们一起过年的。父母已经年过六旬,我们回父母家过年,他们虽然会很开心,也够他们累的。与其如此,不如自己累点,让父母过个轻松快乐的年。

除夕的中午,父母来了。他们还带着烫好的米粉和做粑粑的馅料。进门,母亲就忙着做米粉粑粑。妻在上午就将年夜饭的菜准备得差不多了。家里的对联已经贴上,喝茶的点心也装好了盘。外面响起稀稀落落的鞭炮声,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年的味道就浓了。

年夜饭,算不上很丰盛,也不必特意赶早,一家人的团圆远比桌上饭菜的丰盛与否要重要得多。我喜欢这样的随意,即使是在过年这样隆重的节日里。全家人,团团坐着,开开心心,彼此之间送上最真诚的祝福,也在新的一年里相互鼓劲,共同期盼着明天的温馨和美好。团圆的新年就如此刻窗外逶迤而去的远山,圆润连绵,含黛凝翠,已经在孕育着春天的味道了,是浓浓的醇香。

在我的心中,年味就是这样浓浓的亲情和亲人之间深深的牵挂,在平时,也在过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

年味,是母亲在除夕那天亲手为我们做的米粉粑粑,是我最喜欢的味道。年味,是父亲在沙发上靠着,一边看电视,一边三言两句地问问我的工作,问问某个熟悉的人一样,很随意,也很随性,你不一定要认真地回答,你也不能一言不发,说与不说,说多与说少,他都不会跟你计较,说出来的话,也没有什么特定的意义,却有让人倍感温馨的东西在。

年味,是在除夕灯下的一圈晕黄,是围坐在灯下的亲人之间的欢声笑语,有扯不开,剥不离的亲情在。年味,是家的味道,只有在家里,压力才能够瞬间释放,心底才能涌起无限温暖,美好的心绪在浓浓的节日里,在家中深情地弥漫。

年味过于浓郁醇厚了。过了年,我们就要回到从前寻常的日子里,一切都会归于平淡。寻常的日子就该是淡的,淡才悠远,就像年,就应该是丰盛的一样,如果连年也变得寡淡了,那日子的盼头又在哪里呢?

年过了,我们需要用一些淡的味道去冲淡年的醇厚,才能更好地回到、融入寻常味道的淡中。新年后,我喜欢熬一锅白米粥,清晨起来,闻到一点若隐若无的白米的清香,真是幸福。粥不稠不稀,水米交融,盛一碗捧在手里,暖手,闻一闻嗅一嗅,粥里的米香随热气钻入鼻孔里,那香是醉人的。啜上一口,暖胃暖心,那样熨帖舒坦,多好。

吃粥,我喜欢从父母家拿回一点腌的小萝卜,清炒,放点菜油,加少许辣椒面,略略翻炒,萝卜的金黄上有一点红红的辣椒面沾着,看着就喜庆。放凉了,佐米粥,极好。食得淡粥,嚼得咸菜,也就懂得常味的淡了。在平淡中,日子就会萌生出新的希望。

年味浓,常味淡,在日子的浓与淡中,我们才会珍惜,才会懂得。

关于春节的文章3:迷失的时间,搁浅回忆

春节在家过的云里雾里的,想来我有些模糊,自己究竟在做什么?……

懒了很多,不爱码字了。每天对着电脑想要记录些什么却脑袋一片空白,于是发呆渐渐变成一种习惯。

人们说本命年是非多,我觉得就是的。想来如此,有些滑稽吧,那么迷信的东西我却也在接受了。想起曾经有人跟我说过当你遭遇的多了,种种的事情会让你揣测任何的可能,哪怕是迷信这样的东西……

元旦K还在国内的时候陪着我去人民广场的迪美买了一根红绳,说是本命年一定要的,大红色的很好看,戴在左手上的如今颜色已退去了很多,我想我要戴着一整年呢。

上周二准备去看电影,快下班时却被别的事情给耽误了,罢了,一耽就耽误了。

想问问是否你还记得那家电影院呢?

网上看了电影<黑天鹅>,说实在的我不喜欢这样的电影,太过黑暗精神太过于崩溃,或者说是我不适合看这样的片子。可是我还是要把它收藏起来。看完了才知道原来女主角就是当年那部杀手里的小女孩,出落的真好很美,额,我又无知了。

看了《国王的演讲》,非常精彩;黄海 ??,时长2个半小时零7分;Easy A,电驴中她是8.2分呢;远距离爱情,喜欢女主角爽朗的笑声。就这些,那个博客中的电影我看过很多了,这变成一种习惯。

人们还说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我想说谁TMD说的这种鸟话。

是的,我累了,不想再谈所谓的爱情了,也经不起折腾了。情这个字赋予我的貌似都是伤害。如今我依旧难受依旧心痛更多的却是麻木了。

“两个自由且独立的人彼此深爱,这大概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了吧…… ”这是豆瓣里看来得。

不求而得的,往往求而不得。--《晓寺》……这是微博里看来的。

还有人说,这世上总有一个人是你一经遇见就再不能割舍的,遇见之前,你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等待,而遇见之后,你所要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相守。

秦奋说,谁动感情谁完蛋。‘所以还是动啥别动感情’。

我把一些该删的都删了该换的也准备换了该停的也停了,我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至此一切画上个句点。我不记你的电话号码为的就是忘起来容易些。,当然,这样有些效果。

时间是一个巨大的容器,带着伤痕躲在时间里,心里祈祷着悲伤痛苦赶快过去,于是时间在痛着的每个时刻,用叫做空虚的麻醉品慢慢地治疗好,让满是伤痕的心在时间里渐沉睡,在不知不觉里那些生命里曾经重要的东西就只剩下空白。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回忆本来是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过去。

你赞同吗?我赞同……

关于春节的文章4:细沙八宝

文/张西昌

春节里的食物总是令人期待,尤其是在过去的岁月里,味觉单一的漫长历程,使人对于一年里最集中、最隆重的美食盛宴充满了想象。

三十年前的关中乡村,深冬是农人们闲暇的好时段,越到临近春节,为了祭祀先祖、宴请友朋,他们则会以自己尽可能的方式和心力,来制作不同味觉的丰盛美食。在关中人年节时的餐桌上,细沙八宝是必不可少的。那时候,关中年食以素为主,除了合户杀猪,鸡鸭鱼更是难得,于是,带有别样味觉体验的素食,便成了人们表达心意的美好载体。

腊月二十三祭灶,就算进了年关,接下来,每家每户的生活内容便是购置年货、备菜治肴,白馍馍一锅一锅,豆腐切片油炸,猪皮熬成冻肉,猪肠挂上屋檐……这些平日里很难见到的美味,一股脑都来参加这盛大的聚会,孩子们欢呼雀跃,在提前需备的饭食里,关中人有一个必做的,那就是细沙八宝。

乍听起来,这食物名称的质感好像真是不合于关中人心性的,每一个字,似乎都与粗朴无涉,但是,无论你怎样想,此食的确是关中人创造并钟爱的传统美味,在它温软黏糯的身体里,潜藏着关中人温厚绵密的内秀秉性,它想在隆冬的欢宴中向你的舌苔娓娓道来。

与细沙八宝极其相似的食物是甜饭(或甜米,区别在于甜饭不用炒,而是蒸),每年春节,母亲都要做它,只是乡村人的配料不一定是八种,象征性地间或弄些红枣、核桃仁、花生、青红丝、橘子皮和葡萄干来,在柴火和铁锅的热烈欢娱中,甜饭默默酝酿着属于自己的味觉灵性和气质。

对关中人而言,餐桌上的甜食并不多,于是,细沙八宝成了焦点,尤其是在寒冬里,这款冒着热气,晶莹玉润、面容姣好的食物总会引人青睐。在农家人的餐桌上,此食分量虽然不少,但每桌基本都会近乎光盘。

细沙八宝的名字是好友张路告诉我的,我说没有听过,她更是惊讶,因为此食的确是关中人最为家常且春节必备的食物了,西安城里也不例外。不喜甜食的她,却对细沙八宝颇为喜欢,自小时候在亲友的餐桌上吃到,就一直钟情不已。我的心里在想,这只是一种食物不同的称谓罢了,但是,西安居民的浪漫情怀实在要比农人们小资很多。

对于这款温情的食物来说,配料的讲究是第一关,糯米、红豆沙、花生碎、核桃仁、瓜子仁、红枣碎、葡萄干、枸杞和芝麻。您可想一想,这些配料仅在念读的过程中是否已经口舌生津了?是的,不同味道的小料,将会在温度和时间的调和中产生融合并保持自我的个性,以此来挑逗你早已充满期盼的味蕾。

糯米淘洗后,将干果诸料撒上,以碗具盛放,置于甑笆上,大火烧开后,中火烹蒸至熟。接下来,是加工豆沙,即名称中的所谓细沙,有个小的窍门是,可在豆沙中加入鲜奶,使之松软可口,然后以热油炒豆沙,至其光亮,然后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翻炒至上色。这时候,化些浓糖水,倒入锅中继续翻炒,使其均匀。这时,你会发现,在温度的呵护下,细沙八宝则会逐渐黏糯,直到收汁并形成黏稠团状时,细沙八宝就可以出锅了。但是别急,此食最后的点睛之笔,是给它撒上芝麻或什锦!这是视觉与味觉的双重调剂,如同绘画里的点睛之笔。

从工序上来说,细沙八宝算不得复杂,但是此食却有着时令节庆所赋予的特殊意义。它的简化版甑糕,作为早餐便食的它,总是给食客们一种行色匆匆的感受。与之不同的是,而细沙八宝所展现的图景,则是家人亲友们团团围坐,一只大盘从上落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它身上,欢声笑语里的味觉体验中,沁散的正是细沙八宝的涅槃与升华。

细沙八宝想要告诉我们的是,食物的意义常常并不囿于食料本身,人们之所以从各类的食材中挑选出八宝的配料,一是深谙不同食材之间的个性交融,同时,也更想借此获得民俗仪式上赋予它们的别样深意,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如细沙八宝一般的甜糯之情。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一人独食和两三人共餐,以及与众人欢食的差异,正是食物文化的不同展现。黏黏糯糯的细沙八宝,折射了众友欢聚、其乐融融的生活之味,也深示出农业社会中天长地久的情感属性和世道人心。

关于春节的文章5:蒸花馍

文/蒸花馍

在我的故乡,春节前有蒸花馍习俗。依照旧俗,从大年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有的地方时间更长些。所以要在年前蒸出足够全家人吃上十天半月的花馍,这叫隔年吃。我的母亲就是蒸花馍的一把好手。

花馍与平时的馒头所不同的是制作时点缀了大量的红枣,且花样繁多,造型各异。除花馍外,还有枣山、枣卷以及各种小动物面塑等,看上去红嘟嘟的,给春节增添了喜庆气氛。

做花馍时,母亲就会把前一天在大瓷盔子里发的面搬出来放在土炕的案板上。案板旁边这时早已经摆上了一大盘子洗好的大红枣,一碟豇豆,一碟绿豆,还有做花馍专用的梳子,剪刀和筷子。一家人坐在炕头或站在炕边,在欢声笑语中揉面团、擀面饼、做造型。此时此刻,我们兄妹几个在母亲的指点下做自己最可心的枣花馍,骨肉亲情像面团一样被母亲揉在一起。父亲在院子里劈他平日从村外刨来的我们费吃奶的劲也劈不开的树根疙瘩,劈开后填到灶膛里,准备蒸花馍。此时,家家户户屋顶上炊烟袅袅。

做花馍时母亲的动作非常麻利,只见她将发酵的麦面揪成柿子般大小的剂子,擀成半指厚的圆饼,用刀从中间切开,把切开的两个半圆相对,用筷子从中间用力一夹,一朵四瓣面花就成了。然后在每个瓣上安上一颗红枣,就成了一个精致的枣花馍。花馍大多是莲花形,不但有单层的、还有双层的。母亲还会将几个花馍按照大小叠成宝塔形,再饰以面花,蒸出来就叫“枣山”,层层叠叠,红白相间,非常好看。

一家人除了做各种花馍外,还做小老虎、小兔子、小刺猬、大鲤鱼、胖猪娃、大寿桃等。小动物则用绿豆、豇豆点缀一双眼睛。母亲好手艺,在做小刺猬形状的花馍时,先在一小块面里包上一颗红枣,把面揉成椭圆形,再用剪刀尖一点一点剪出一排排的“小刺”来。随后,在“刺猬”头部安上两粒黑亮的花椒粒当眼睛,活灵活现的小刺猬花馍就做成了。做大鲤鱼花馍时,还能够用梳子刮出鱼鳞的效果。这些造型各异、品种繁多的花馍出锅后,香喷喷、热腾腾,煞是可爱,成为我们春节十分爱吃的主食。

关于春节的文章6:我的春节 —幺不倒台的“三幺台”

文/喻莉娟

“幺不倒台”,在务川四川的一些地方,意思是,了不得,厉害得很。“三幺台”是黔北的一些地方宴席的一种形式。春节,在县城是最有年味的。我生于贵阳,却长于务川,因此对于务川这个仡佬之乡的很多风俗习惯还记忆犹新。“三幺台”,其风味食品众多,饮食方式独特,体现了仡佬文化,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2014年,仡佬族三幺台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过年过节,远方之贵客临门,务川待客之礼,就是那充满地域文化风情的“三幺台”之宴了。 “幺台”,就是结束的意思,“三幺台”,就是说待客宴席非经三道程序,是不能结束的。

春节有机会又一次感受“三幺台“,那氛围,让整个春节的年味都浓浓的,至今留着。

正月初三,在务川出门拜年,到了老朋友家,拜年的吉利话还没有说完,老朋友就邀请就坐上宴席。只听着喊,“来了,来了,第一台,油茶点心”,我知道“三幺台”开始了。这是茶席,务川的油茶,用的是高山大叶茶,务川着名前辈,作家寿生先生有诗句,“合抱乌龙大叶茶,高山儿女会当家”,描写的就是这种茶叶。当地一般把这种茶叫老鹰茶。这种茶叶的型制,也有些近似于贵州其他地方的大叶苦丁茶,有一种苦凉清甜的味道。油茶每人一碗,接着就是9盘佐茶糕点。

佐茶点心,十分丰富讲究,一样样次第而上。 酥食,一种压制成各种动物花卉果实古代人物形状的,带寿字万字圆形的甜米糕。麻饼,实际上是加上大量芝麻花生核桃的一种米花糖。米花,用糯米蒸熟做成梅花、桃花形状,染上食物颜色,油炸脆。米叶,做法与米花完全一样,只是造型做成树叶的形状,脆皮,切成各种形状颜色的糍粑,放在热河沙里面炒,炒得皮脆里酥,嚼来香酥软糯。红帽子粑,一种包了馅,做成窝头形状里,面是肉末豆腐干和红豆沙两种。哈哈,还有红帽子粑,糯而不稀,干而软绵。 甜泡粑,蒸成一个圆圆的籼米发糕,上面一个小红点,如观音眉心的那颗字,显得格外精致。麻糖,就是贵阳的叮叮糖,砍成一块块的小三角,放在黄豆面里,一点也不粘手。 此外,就是花生核桃板栗之类干果了。

在每一种都尝一点,正准备再次进攻的时候,主人家小妹儿,上来三下两下地全收下去了。

“ 第二台,来了!”这是酒席。朋友告诉我,讲究的人家一定要是自己家酿的酒。佐酒冷盘9盘卤肉,腊肠,卤豆腐干、猪尾、脆耳、炸花生米之类,一定上满9盘之数。在第二台上,我有经验了,抓紧吃我最喜欢的,那就是卤猪尾巴,正好它就在我面前,慢慢享用。第二台,用不着每一种都吃,得慢慢品,象征性地喝点酒,有酒席热闹,我欣赏着他们的酒文化。

“ 第三台,来了!”这是正席,饭席。这一台全热菜,务川人称“9大腕”,肥腊肉,扣肉,夹沙肉,糯米珍珠肉丸子,炸酥肉,回锅肉,而最有特色的是务川的“墩子红烧肉”——务川人称为“樱桃肉”。而樱桃的“樱”字,务川读作“恩”,这与重庆四川相同。它一定讲究肥肉厚实,一块足有小碗大,没有吃肉的海量,就是这一块“墩子肉”,你已经撑得肚腹满胀了!吃肉是我的最爱,大胆地夹了一坨,发在碗里是很敦实,红彤彤亮晶晶的,色香味俱全,我是已经吃不下饭了,只在香香地品尝,这味道悠长的“墩子肉”。

“三幺台”之礼,如要尽兴,你在第一台就会吃撑,第二台就会胀倒,第三台,正是正宴,你早已望菜兴叹了!幸好我还是比较有经验的,每次都悠着点。 在务川,以“三幺台”接待贵宾,有讲究,那是上要上得齐,撤要撤得快。客人能够略略品尝到席面风味,即刻撤掉,绝不能让客人在第一、二台,就把肚子填满,第三台上的好吃的,客人没有肚子装,影响了主人家的盛情。

三幺台,幺不倒台,那浓浓的人情味,年味,使人感到那人性的美好,生活的和谐!

关于春节的文章7:春节

文/邓睿伟

每当农历正月初一,我们就会迎来一个盛大的节日——春节,也就是农历的新年,俗称“过年”。春节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今年的春节过得特别早,在1月23日就迎来了这个热闹的节日,以往的春节几乎全在二月份。

说到春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外形狰狞,生性凶残,每当除夕时便会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时大家都会逃往深山。有一年从村外来了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那年的除夕村中竟安然无恙,后来人们从老人那里得知,“年”惧怕红色、火光和巨响。以后的除夕,人们便都穿上红衣裳,挂上红春联,到处灯火通明,并加以鞭炮的巨响进行驱赶。这件事也逐渐传到了其他村,也就有了过年的说法。

今年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响彻云霄,随处可见一幅幅春联和一张张福字,每个人都很开心,所有的烦恼早就已经抛之脑后,到处都红红火火、热闹非凡。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一朵朵礼花在天空中绽放开来,时而像金菊怒放、牡丹盛开;时而像彩蝶翩翩、巨龙腾飞;时而像火树银花,人们都深深地陶醉在了当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离24点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分钟了,很快又只剩下了几秒,我默默地进行着倒计时:五、四、三、二、一。新的一年到来了,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也希望我们能在这新的一年中,天天都像这样快乐,有更大的进步。

礼花再次绽开,鞭炮声也再次响起,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了节日的烟花爆竹声中……

关于春节的文章8:春节,喜庆的节日

文/陈贞伊

春节,是我们最大、最喜庆、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我们最大的节日。说它大,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全球的中国人都会很认真地过这个节日,结束一年的奔波,回家与亲人团聚。全球的中国人都会很用心地过这个节日,备新衣,送祝福,寄期望,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春节是我们最大的节日,还有一个原因是春节的时间很长,从春节前一个礼拜,甚至更长,到春节后的两个礼拜,我们都是在过这个节日。小年夜,除夕夜,大年初一,正月初五,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近一个月,我们的生活中心几乎都是过年。从过这个节日的人数、范围到这个节日的时间,任何一个节日都没法跟我们的春节相比它的大。

春节是我们最喜庆的节日。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包含着吉祥喜庆的含义,打扫卫生,备新衣,用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年的到来。燃放烟花爆竹,消除一年的不顺,带来来年的喜庆。除夕夜家家桌上的鱼,预示着年年有余,还有那必不可少的豆芽菜,你知道这是预示着什么吗?这是吉祥如意的含义哦!大年初一,长辈给小辈的红包,寓意小孩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快乐成长。还有那高高挂着的红灯笼,迎接着一年的红红火火。

春节是我们最热闹的节日。说它热闹,是因为那不断升起的五彩烟花,是因为那喜庆的爆竹声,是因为那不断响起的电话短信声:您好,给您拜年了,祝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幸福安康。在春节里,从年前到年后,你可以看到,超市里,商场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喜笑颜开地挑着各种年货,大包小包地把它拎回家。在春节里,你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都团团圆圆,娃娃们放假了,爸爸妈妈放假了,大家都团圆在一起,包饺子,做团子,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

春节,它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它是我们中国人喜庆祥和的节日。春节,在春的季节里,给我们新的开始。

关于春节的文章9:回味美好春节

文/范佳怡

一年一度辞旧迎新的时刻来到了,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新春的喜悦,人人披上红色,处处流露欢喜,伴随着鞭炮鸣响,春节拉开序幕。

夜色降临,除夕的夜格外热闹,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晚餐,开开心心地有说有笑。大人们互相劝酒,小孩们追逐打闹,人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我最开心的便是收压岁钱了,压岁钱也可以说是红包,因为红色象征吉祥。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福送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我和弟弟妹妹们拿到红包,便喜滋滋地塞进口袋,向长辈们一一道谢。

屋里欢声笑语,屋外也是热闹非凡。爆竹声、欢呼声,声声入耳,我们几个小孩一起来到屋外,欣赏美丽的烟花。只见一个个烟花从烟花筒中喷出来,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的烟火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人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绚丽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

我爱春节,因为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过得开心、轻松、充实,而且充满想象。在爆竹声中,春节早已过去了,但春节的快乐却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关于春节的文章10:花市

文/郑金城

春节临近时,小城的花市也就开了。往往这时候,我总会抽时间去逛逛花市,这习惯多年未改。

小城花市的规模不算大,拢拢也就那么一条街的样子。不管一年的生活过得如何,小城的人们总会在这时候,或多或少买上一两盆桔子鲜花,给家添上那么一些新年的气息。特别是桔子树,因为有“大吉、吉祥”的意头,更受欢迎。甚至形成了这样的习俗,哪一年买了桔子树,以后每年便不能断,一定要继续买。我有时有些恶作剧地想,这种说法会不会是那些卖桔子树的花商最先提出的呢?

小城的花市虽然不大,这些年却因为街道的日益拥挤,搬过多个地方。南堤、北堤、东海大道……但主要还是在东河两岸,今年又把花市搬到了滨河湾的附近。把花市放在滨河湾,除了交通方便的因素外,还有考虑到花商需随时给花浇水的需要。

花市,跟有人的江湖一样。花的品种多种多样,昂贵的如同阳春白雪,如蝴蝶兰;卑贱的就像下里巴人,如小菊花;有的高傲,有的卑微;有的含苞,有的凋零;有的张扬,有的内敛。即便是一样品种,还有大小之分,花盆之别。其实,环顾我们四周,花的世界,这不就是人的社会吗?

若说花的世界像人的社会,那么,买花的人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了。财大气粗不讲价的、开着名车把价讲到脖子通红临走还要两盆小花赠送的、看遍整个花市然后又重回某家花商摊前小心翼翼挑选再讲半天价的、买十几盆的、只买一盆小桔子的,各类人,再加上那些专门载花赚取工钱、甚至自己都舍不得买一盆花的工友,就这样,形成了花市之外的另一个市——“人”市。

花商多为潮汕人,他们一般都会在年二十左右开始摆卖。晚上,人就睡在鲜花中临时搭建的小简易棚中。在花中睡觉,若是天气暖和,也是件惬意的事。但寒冬中哪有这些诗意的事。

对于价格,一般来说,越近年关越便宜,特别是到了大年三十,更是亏本甩卖了。小城总还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市民,专门在吃完年夜晚后去买花。这时,花商都要急着回家了。花是不会要了,过了年,花也没市场了,收回去也用。花盆倒是可以收回去,可是花盆里的泥沙却不能随地乱扔,载回去又要车费。于是,通常这时候的花都是以最便宜的价格卖出。即便花商将半人高的桔子卖成十块钱,可是,这时候还是有人会跟他们讲价,使得花商欲哭无泪。花商亏本贱卖的可怜场景,我是不习惯看的。因此,大年三十那天,我总不愿意,再去花市一遭。

花市的花我是买的,只是不大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买花的习惯。曾经买过杜鹃花、菊花、红掌、步步高、火炬、金钱树、发财树、桔子树……或许是入乡随俗的关系,桔子树成了我每年必买的花。呵,严肃来说,这不是花,应该算树了。那些曾经以最艳丽的一面在我面前绽放的花树,有些早已化为尘土,有些仍陪伴我在生活的路上踽踽前行……

老家,却在我远离她这么多么年后,牵挂也成了一种奢侈。在某个城市灯火璀璨酒杯盏交错的夜间,猛然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也成了连乡愁都找不到的城市蚁族一员。我每年习惯要买的桔子树,或许,并不是桔子树,而是在试图寻找一张回到故乡的船票。而花市,就是给小城的人们寻找乡愁的船票展览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