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兴趣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兴趣的散文1:无法割舍的兴趣
文/徐泓韬
我上过许多兴趣培训班,有二胡、国际象棋、英语、奥数等等,可让我最骄傲的是二胡的培训,它让我喜欢上了音乐。在学习之余,它不知不觉成了我无法割舍的兴趣爱好。
每当听到音乐,我就会随着音乐打起拍子,有的时候听得入迷了,我还会跟着哼唱。记得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随妈妈去商场购物,一进商场,里面人山人海,十分喧闹,我和妈妈好不容易地挤进了二楼。二楼的人好像比一楼少了许多,声音也很小,大家都在各自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物品,十分有秩序。就在这时,在我正前方的音箱里传来了悠扬的乐声,十分动听,我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打起了节拍,情不自禁地哼起来,完全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也许是自己的声音比较响亮,周围有几个人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可是那时我年纪还小,没有顾及那些人的眼光,依然如故地随着音乐自娱自乐地哼着。就在我快要唱完时,妈妈及时发现并制止了我,回到家后,妈妈对我说:“公共场合要注意,不要大声喧哗……”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妈妈说:“你想像一下,如果大家都与你一样,只是因为自己喜欢就想唱就唱,那样的商场里会是怎么样的?”
音乐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虽然现在上了初中,学习紧张了,但是依然保持着这份兴趣,闲暇之余,我仍会拉拉二胡,听听音乐,它是我无法割舍的兴趣。
关于兴趣的散文2:多一样兴趣 多一份快乐
文/孙淑洁
日常生活中我有二大爱好,一是喜欢做家庭卫生,二是喜欢养花种草。
前几年,孩子们考虑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大方便,便为我购置了一处交通便利,视野开阔,绿化环境很好的电梯楼房。
在我看来,住所周边的环境固然重要,保持家庭卫生的整洁更为重要。所以,不论是冬天夏天,每天一大早,我便会打开窗户,让屋内空气对流,换换新鲜空气。之后,便开始打扫卫生,整理物品。这些事儿已经成了我的习惯。一天不做都难受,好像少了什么东西似的。每到天气晴朗时,我还不时地洗晒床单被褥,我喜欢嗅那种被太阳晒过后的布匹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而且,晒过的被褥铺在床上,盖在身上,会让人觉得很舒服,对身体健康也大有益处。
除了清理家庭卫生之外,我还在家里养了不少花花草草。在我的屋内、阳台上,有近20盆花花草草,其中有万年青、吊兰、金边兰、茉莉、小玫瑰、三角梅、满天星等。虽然都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种,但我很珍爱它们,常常一摆弄就是大半天。因为它们美化了环境。让我可以在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有时候下楼溜达,每当遇到被人丢弃的花草时,我会把它们捧回家,小心翼翼地栽到花盆里,精心地松土,浇水,施肥,抓虫,还隔三差五地把它们搬出搬进,换换位置,晒晒太阳。经过我的精心呵护,大多数被我捡回来的花草都焕发了新的生机。它们不负所望,天天都在茁壮地成长,让我格外开心。
除了美化环境,这些花花草草也是我精神上的“调节剂”,有时,练琴练乏了,或是在写作过程中没有了思路,我就会去阳台上“沾花惹草”,仔细欣赏一番,甚至还会把它们当做朋友了一样聊上几句。这样一来,身体不疲惫了,眼睛也不花了,灵感也来了。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是保证身体健康的根本,而多了一份兴趣爱好,则会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平添更多的快乐。
关于兴趣的散文3:有趣的实验
文/陈疏影
今天的兴趣课陈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只见陈老师端来一杯清水,我们都感到很奇怪:这杯水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正当我们疑惑不解的时候,谁知陈老师又像魔术师一样,从手里变出一颗像纽扣一样的粉红色“药片”,将它放入那杯清水中。我们惊奇地睁大了眼睛,顿时,我们看见那药片像被施了魔法,一下子冒出好多气泡,并慢慢升腾,渐渐地,这杯无色的水变成粉色的了!药片也不见了,太神奇了!
陈老师故作神秘地问:“谁想来尝一尝?”大家纷纷举手。陈老师请了一个勇敢的男同学,只见他喝了一小口,让人感觉很好喝的样子。大家看了都想尝,接着,陈老师又请了一位女同学,她小心地抿了一口,表现出一副很难喝的样子。我们更加好奇了,到底是什么水呢?真让人琢磨不透。
陈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笑嘻嘻地告诉我们:刚刚放的是儿童营养泡腾片,里面含有十多种维生素,可以当饮料冲泡。
为了让我们有更真实的体验,陈老师让我们逐一尝了尝,甜甜的,像雪碧,还真好喝。
今天这节课的实验真有趣,真希望老师每天都给我们做实验。
关于兴趣的散文4:童稚爱合肥
文/戴健
儿子对地图的兴趣实际上还是源于对他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热爱。
儿子在长高,他说怎么也赶不上合肥在长高。
六一儿童节前夕,儿子的外公一家乔迁到滨湖新区,客厅的醒目位置挂着外孙在合肥市区图前拍的大照片。“知你者,外公也!”老人家知道,合肥地图是外孙的最爱。
的确,儿子对地图,仿佛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他两岁时,我们家的餐厅有一幅市中心航拍图,儿子嫌挂高了,要***拿下来,平放在地板上傻看。从那以后,我们索性将合肥市区图和其他一些地图都贴在家中踢脚线以上的位置,让他平视。他常常搬个小板凳到地图前,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精磨细研。翌年一家晚报搞十佳老地名评选,选票上上百个地名他认出个八九不离十,于是他“独立自主”打钩寄出。报社记者闻讯来家采访——说是采访实是验证——结果他不但会默写,还在图上一一点出老地名的位置!于是《三岁“小合肥”参选“老地名”》成了通栏标题。儿子熟谙合肥路名,这都是从地图上看来的。
儿子对地图的兴趣实际上还是源于对他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热爱。金寨路高架桥通车没几天,大清早我的外甥女突然打来电话:“大舅,我怎么一不留神上了金寨路高架,到你家怎么走?”当时才四岁多的儿子听到了,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对着话筒嚷嚷:“唐唐姐姐,这是我们合肥的第一条高架路耶,你先开到三孝口,然后跟着166公交车走!”他喜欢研究公交线路和地图,五岁时上网居然瞅到公交网站上120线路西行到“轴承厂”站突然又跳回到东边的“铁四局”站了,一定要我向公交公司提出改正。儿子六岁时,合肥新开了连通政务文化新区和滨湖新区的18路环保电动车,他嚷着要体验一下。回家上网他居然又挑出“刺”——18路明明是南行比北返多出了“安徽日报社”站,可公交网站偏偏“南辕北辙”,把这一站错安到北行线上。
两年前,儿子考入合肥实验学校,我们的家也搬到天鹅湖畔。他很爱这里贴近自然的氛围,去岁庆六一,小区搞了一场文艺演出,邀约小朋友们登台献艺。本来他报的是唱一首歌,看到前面的人已经唱了不少,他临时改变主意要现场作图,画出小区所有几十栋楼盘。主持人起初并没有当回事,说那你就画吧,又安排上其他节目了。还不到七岁的儿子趴在地毯上,画着画着,人越围越多,摄像机镜头也对准了他,不免干扰了别人的表演,于是物业管理人员把他拉到台前的桌子上,让他专心画完。临到他展示时,他高高举过头顶,准确的楼盘位置图赢得满场喝彩。面对话筒,他突然对主持人冒出惊人之语:“姐姐,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们小区里的标识图都错了,图中小桥在D8楼前,其实是在D7楼前!”对大人而言,住客其实是过客,常从桥上过,谁注意桥和图的位置不一样呀?
作为“忆苦思甜”教育,我曾特地把他带到当年我下放的农村和30年前住过的工厂区宿舍,让他感受我们家、我们的合肥今昔巨变。儿子在长高,他说怎么也赶不上合肥在长高。他对于合肥楼房“已建”、“在建”、“拟建”的第一高都知晓。他路过在建的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欣赏工地建设者语录:“第一故乡第二故乡同为创业之乡,本地青年外地青年都是有为青年。”回家后一口气连造了几个类似的句子。他对合肥新开发的楼盘也很关注,甚至自己设计户型图,他画的入户花园、露台等像模像样。上个月他看到路边有一广告:“湖说,买房送公园。”起初以为那个“湖”字写错了,很快他又揣摩出“故意那样写的,是宣传房子在湖边,有公园”。
近期儿子所在的学校搞了个“历史的启示”故事征文,还不到八岁的他从三皇五帝写起,结尾是“看今朝,幸福生活美滋滋,男女老少乐陶陶。看今朝,步步高;步步高,看今朝!”他对历史的记忆超强,秦汉唐宋元明清历代帝王年号都能背出,于是有时也不知天高地厚。前不久纪连海来合肥开讲座,散场时他尾随至休息室门前:“我想和纪连海叔叔PK一下,我能背出清朝所有皇帝的年号、帝号、庙号,他能吗?”听不懂的保安理所当然把他挡在门外。
犬子名叫戴聿洋,属羊,头上长了三个旋,取“戴啊,洋货”意。看到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纷纷称奇,说你三个旋肯定“洋货”吧?他每每纠错:“不对,我三个旋是聪明!”还有人逗他:“三个旋好比北大、清华、科大,你喜欢上哪一个?”他似乎成竹在胸:“还是喜欢我们合肥的科大!”
关于兴趣的散文5:巧设问——点亮兴趣之光芒
文/张凤娟
积极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说明提问贵在一个“巧”字。
激欲性——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励幼儿思维能动性和求知欲,进而引发幼儿对事物的注意。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教师问:“电池是磁铁宝宝的好朋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以此来激活幼儿的思维。幼儿们带着老师抛给他们的问题,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经过实验,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不是所有像金属一样亮晶晶的东西都是磁铁的好朋友。这些问题就激起了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活动中画上了点睛之笔。
层次性——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如:在让幼儿认识“沉与浮”时,讨论到如何让石头浮起来时,与幼儿一起做实验,把塑料盘子放在水中,并提问:“这只盘子放在水中,能像船一样浮在水中吗?请仔细看,把石头放在盘子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加上四块石头时,盘子怎么样了?为什么盘子沉了?”教师以提问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让幼儿思考、实践、回答。幼儿根据观察得出的事实可以推想出船超载也会下沉。
开放性——设计问题时必须要着眼于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即提出一些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能唤起幼儿想象和思维的问题。如“这像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
幼儿的好奇及持续深入的探究兴趣,通常是由教师的提问引发的。在特定环境下,提问是决定学习活动是否有效、能否精彩的重要因素。
关于兴趣的散文6:寻山
文/川理
说起来我从小对山就充满了兴趣,这或许与坐落我家村门口的莲花山有关。
莲花山虽然叫“山”,但并无半点山该有的气势和威严,实在愧对“山”之名。而全深圳的“山”若较真起来算,顶多也只能算个丘陵。这么说来,我爱的倒不是山,而是丘陵。
高自有高的景色,低自有低的情怀。在莲花山还没完全开发的时候,我就时常探访,而如今道路通畅,翻山越岭就更是家常便饭。除了莲花山,梅林后山、笔架山、梧桐山都留有我或一时兴起、或计划缜密的足迹。当穿过重重阻拦登上山顶、眼前豁然开朗时,心中总是感慨莫名。这种“山趣”放到现在依然如此。
去年11月份的时候,一位老友拉着我去坪山的凤山寺,说是要去寻一位故人。居住深圳多年,从未听闻凤山寺之名,更何况那位故人的性情如何实在拿不准,因此起初并不情愿,但转念一想,所谓“深山藏古寺”,这无名寺下定有无名之山,如此我也去寻一趟“故人”好了,于是欣然同行。
这凤山寺之行实在是趣味索然。说是寺,其实只在山腰一块凸起处用砖垒起平台,顶上又安了几块挡雨的铁板罢了,毫无山中古刹的古朴风韵,唯一像样的只有端坐台上、大口圆目、面色通红的天王。至于它脚底的山则被改造成果林农场,各种废弃物随意放置其上。我百般无聊,站在一边,盯着墙上行军的蚂蚁;老友却是兴致勃勃,东看看、西瞧瞧,饶有兴趣地向我和另外一位女伴介绍他这位“故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不假,但便是这尊天王的福泽再广,恐怕也难阻山的败坏。老友此行也并不尽兴,看天色尚早,于是三人一合计就奔着不远的马峦山去了。
马峦山就比那“凤山”要精彩多了,蜿蜒曲折、千回百转,颇有柳暗花明之感。两旁树木摇曳着重影,远近鸡犬鸣叫相闻,高处的山色抹出一条青黛,低洼的湖光织成无数银鳞。
登山是一定要登上顶,这是我每次登山时设立的目标。然而马峦山的路真不太好走,我的腿在坡度的戏弄下累得发颤,而同行的伙伴早已体力不支。在互相的鼓舞和扶持下,我们走到大约全程的三分之一处就再也无法前行。
靠着公路边的围栏,我突然想起“阮车穷途,大哭而返”的典故,或许眼前无尽的山路也可算是一种穷途吧?若真是如此,这种穷困怕是要凶猛百倍、残酷百倍。穷途末路自然便会死心,近在眼前的路却让你不得不心存痴想。这样近在咫尺的遥不可及,日日夜夜折磨你的心。
其实,何至于此?就是本来没有的路,也是可以走出来的,更何况本来就有的路?我不由感慨阮步兵实在入世太深。
买水的老友回来了,递上一瓶矿泉水,我猛灌了几口,顿时觉得畅快无比。水也喝了,腿也歇了,是时候下山了。
关于兴趣的散文7:兴趣中玩出智慧
文/朱春霞
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幼儿在兴趣中去学习,效果也是最好的。最近,我在活动室新添了一个超市,发动孩子们带来了各种玩具和一些空饮料瓶,孩子们也都积极配合,没几天一个完整的超市就开出来了。
今天游戏的时候,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对商店材料的运用是非常出色的,特别是像吴越、顾名轩等几个男孩子,把玩具玩出了不同的玩法,尤其是机器人的组装玩具,他们能拆了装,装了再拆,玩得不亦乐乎。在组装不成功的情况下,几个人也能相互讨论,共同完成,这是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没有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发的学习,不用我去引导与组织,效果却比我的引导与组织好得多。这也让我有了一个想法,多去了解幼儿,观察幼儿,不管准备什么样的活动材料,都要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还观察到,他们能把一件玩具玩够了,再去买一件,这个习惯非常好。特别是平时几个做事不专心的男孩子,在玩这个的时候却很安静,也很专心,一件小玩具能让他玩上十几、二十分钟都不会分心,这是我在平时的活动中怎么努力也不能让他们做到的,由此更让我体会到在玩中学这句话的涵义和真正做到玩中学是多么不容易。
游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好几个幼儿拿着玩具来问我:“老师,这个为什么绳子一拉就会自己跑呢?这个小老鼠为什么会翻跟头呢?……”我就对他们说:“你们先自己看一看,想一想,就会明白是为什么了。”然后他们就自己去讨论了,最后跑来告诉我:“老师,我发现里面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轴,线本来绕在上面,现在一拉,它就自己往前跑了。”我听了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一个惯性的作用,是一个科学的原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发现,跟先前的猜想有了一个对比,两种认知冲突使幼儿对此印象更加深刻。
孩子们天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我们应很好地利用孩子的这一天性,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尽情的玩耍之中,感受生活中事物的千变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经验,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于兴趣的散文8:学习应该习惯为主,兴趣为辅
文/北俞.
许多人都会说学习应把它当成兴趣来做,兴趣可以激发我们对学习的热爱。但是却不知道兴趣往往因为许多事的关注而改变,如果学习这个兴趣不能持之以恒的话,就会形成我们所说的---三分钟热度。
而习惯则不一样了,西塞罗曾说过: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如果把学习当成一个习惯的话,我们每天必须要去学的东西,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会不用提醒自动去做,而不是被动。而习惯这个东西,一旦养成,便是非常难改掉的。
兴趣这个东西如果能坚持很久的话,我们并不能否认它的力量,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是爱因斯坦所说的。
但是兴趣是一个人对一件事向往的表现,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就比如玩游戏,许多人并不是被迫喜欢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注和向往。如果我们被迫把学习当成兴趣,那么兴趣的作用就会大幅减少。相反,习惯这个东西,无论是被动也好,主动也好,它总是会习惯性的学下去。
总而言之,学习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必须集中注意力高效率的学习。有许多人说:小学是积累基础的时候。但我却认为有另外一层意思。小学所学的东西都在初中上册都基本搞定了,那我们不如说是小学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时候。这就会出现,一些人在小学时成绩很好,但一到了初中,因为坏的学习习惯使成绩一落千丈。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招架住初中,高中甚至以后的学习的。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体现出习惯是一个多么厉害的力量啊!所以我们学习要以习惯为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
关于兴趣的散文9:人不可无趣
文/赵攀强
我这里说的趣,指的是兴趣,我想要阐明的观点是:人应该培养兴趣,而不能没有兴趣。
有兴趣的人,人生就不会寂寞,生活就会富有情趣,尤其是在工作之外,可以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没有兴趣的人,除了工作,其他什么都不会,闲了就会着急,尤其是退休之后,更会急上加急,成为热锅上的蚂蚁。
八小时之内学干工作,八小时之外学会生活;退休之前研究工作,退休之后经营生活,这样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可是,现实中的有些人,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八小时之内忙忙碌碌,八小时之外忧忧愁愁;退休之前风风光光,退休之后栖栖遑遑。
究其原因,关键在有趣和无趣。
有个“老革命”,农业学大寨时的“修地大王”,因业绩突出,先后被组织提拔为村党支部书记、公社书记、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当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见过毛主席,是当时响当当的红人。
可是他只会工作,没有爱好。尤其是退休后,无事可干,心里着急。一急就坐不住了,就要到各单位去串门,找那些过去的同事,或者熟人闲谝。现在的工作节奏很快,那些同事或者熟人基本上身居要职,事情很多,哪有时间和他神侃?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串门的次数越来越多,闲谝的时间越来越长,这就会影响到别人的工作,耽误别人的时间。
那天,我和他闲聊,问他咋不看书?他说不识字;问他咋不下棋?他说看见棋子就心急;问他咋不钓鱼?他说看见鱼竿就生气,总之他对任何爱好都不感兴趣。
原来,他在工作岗位上,同事就是他的圈子。现在,他离开了岗位,同事不再是他的圈子。
这时他就要迅速调整思路,尽快融入社会生活圈子,比如棋友圈子、牌友圈子、文友圈子等等。
然而,他是一个无趣的人,自然融不进各种有趣的圈子,这样他就成为被人遗弃的人。
无奈,他就要去单位,那是他曾经战斗过和创造过辉煌的地方。可是,时过境迁,好多单位已是物是人非,有事前去说说无偿不可,无事三番五次打扰未免使人生厌。
有天在报上看到一篇《经营老年》的文章,说人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就要考虑经营老年的问题了,深有同感。
文章说,人过四十五岁,如果还没有兴趣爱好,就要尽快调整心态,放慢人生的脚步,学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读书、写作、书法、摄影、养花、散步、旅游、钓鱼、下棋等等,这样在退休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老年生活,而不至于老之将至,突然失落,一下子进入风烛残年。
这是奉劝人们,不论在岗或者离岗,都要做个有趣的人,避免不知不觉成为那种无趣的人,到头来惹人心烦,自己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