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细节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细节散文1:细节带来的伤害
文/刘超
一位开出租车的朋友,将乘客遗失在车上的钱包归还给了失主,钱包里有两万多元现金。许多人认为他傻,因为失主并没记下他的车牌号码,他可以将这笔钱留下来。而朋友却耽搁了几天的出车时间,去报社、到电视台公布招领启事寻找失主。钱包递到失主手里时,朋友却寒心了,他认为自己确实很傻。
失主打开钱包后,将里面的钱数了三遍。“硬是当着众人的面数了三遍。”朋友委屈地说,“数一遍也就可以了,数了三遍,还拿着钱对着阳光照照,我当时尴尬得无地自容,难道我会抽出几张或者换几张假币进去?那样我又何必去还?”
钱数三遍,也许是失主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或者是一种习惯。钱,数过三遍准确无误了,可是,这个动作附带的信息,却是对拾金不昧者的不信任、不领情,无疑是一种情感伤害。
母亲打电话给儿子。儿子接到电话张口就问“有事吗”,这是他接电话的习惯。母亲却有些伤感,反问道:“没事就不能打电话吗?你不打电话过来,是因为你忙;我打电话给你,还一定要因为什么事吗?”
儿子哑口无言,怔怔地握着话筒,后悔了。他应该问问母亲生活得怎样,身体可好,对于年迈的母亲而言,孩子没有表达牵挂,却丢过来一句冷冰冰的“有事吗”,显然将母亲的心深深地伤害了。
每一个细节都有深长的意味和指向,每一个动作背后都隐含着一种逻辑。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忽视了不恰当的细节带给他人的伤害。“天使在想象中,魔鬼在细节里”,别让那些无心却伤人的细枝末节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细节散文2:读书利于养生
文/任惠敏
养生的细节很多,别忘了还有读书。凡成大事者,都是读书的力行者。
可是现在有些年轻人忽略了这一点,也许是原于生命中还有许多时间可供安排。
前几日乘坐火车从东北返回大连,一节车厢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低头翻动手机,看来手机里的各种游戏及娱乐项目确实能吸引国人的眼球。
手机多风景也煞风景。
“不进则退”,这几个字越来越变为现实。如今电脑、手机的普及让人有了提笔忘字的感觉。许多汉字只能认识,写起来已那么生疏。
养生的方法很多,有药补,食补,还有锻炼等等。时间一长,人们忘却了思考,一个劲地陶冶在如何才能长寿的幻境之中。
什么是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古人是怎样养生的呢?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年时,血色未定,戒之在色。长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到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提倡的是心理健康,他教育他的弟子们要胸襟开阔,不要患得患失。“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也是他的座右铭。
如今有的人忽视了这些,一个劲地提出得以长寿要利用药补和食补。
养生的秘诀一半在生活当中,一半在书籍当中,不信就试试看。
在水一方,那是在书一方,有位佳人,那是读书的佳人。
读什么样的书,得根据自己需求,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我不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我也不祈求别人胸怀我。世界给我一小块地方可以存放我就行,再留一块地方存书,我一定要这样地与书活在一起。
我喜欢读中华民族的文学,尤其喜欢读古典诗词,那种意境带给我的想象就像峰峰叠翠的山峦,任凭我想象的翅膀驰骋纵横。
我不贪睡,这是养生的最好习惯,因为书籍在召唤我。有时喜欢小声嗫嚅着,一本书从早上到晚上能读完,嘴唇念得滚烫,我用舌头舔着双唇,久久不舍得收回。我和书一同清晨又一同黄昏,书是我灵魂的朋友。我与书一起战胜了孤独,战胜了狭隘,战胜了数不清的寂寞……
我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我有修养才读书,我读书是为了养生的需要,因为一个人要健康,首先得精神健康。“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读书不费精神,读书能长精神。
养生的食品很多,但大多只是生长在一个季节里,比如:山药、小米、萝卜,还有北方的水果也是按照季节生长的。四季荣枯,唯书不枯。
蔡元培老先生书室有联:都无做官志,唯有读书声。他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部长,他辞官不做,到北大任校长,做学问,与书结伴。一旦我们建立起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平心静气地面对自己的先人,那就可以和悠远的历史接脉,滋养健全的道德,学会安顿自己的身心。
书籍能把烦忧带走,我常常会出现无名状的烦恼,每当那时我就把目光转移到书上,读进去以后,一行一行的文字就变成了一排排小舟,带我慢慢渡出烦恼。我愿意相信,彼岸是美好的。养生要得是心安,读了书,才学会了心的安宁。
有种光亮,是从书里涌出来的,它和太阳的光辉交织在一起,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养分,即便花朵谢了,树叶谢了,它的光芒永恒,一直伸向远方。在它的照耀下,看蓝天、看白云、看雁群……都好。真想告诉她们,我都爱。
木头能搭一座桥,石板能搭一座桥,其实书也能搭一座桥,那边连着最美丽的地方,阳光浩荡,玫瑰漫天,那真是一个能让人们身心愉悦的好地方。
养生的食品要有所选择,读书的内容也要有所选择。你能读多高尚的书,你的内心就有多高尚。
书籍是一张养生的车票,有了它可以穿越悠长的雨巷,可以翻越人生路上的皑皑白雪,还可以走一遭世界。
和书在一起斗转星移,知这物件的好处,就把持住了。
细节散文3:恩爱在细节里
文/兰卓
有个朋友经常在空间里大秀夫妻恩爱,比如他们旅游的甜蜜照,一起下厨时互相喂美食,在大众场合下的热吻……某天,我们毫无前兆地突然得知,他们劳燕分飞了。
有次下班途中,在公交车上,听到一个女人在给自己的老公打电话,讨论的是晚上吃什么样的饺子,首先是素的还是荤的,然后是馅里的肉占几成。这样的细致,相信一般的男人早就耐不住性子了,可能会这样说:“随便吧”、“你看着办吧”。
恋爱或爱情,激情过后就是这些琐碎得再也不能琐碎的事。但是,这个女人不紧不慢地为吃饺子和老公不温不火交流近10分钟,说得津津有味,有商有量,我不得不佩服这对夫妻的默契。期间,他们没有一句甜言蜜语,我有点嫉妒电话另一头的那个男人,他一定有一个质地不错的婚姻。这个女人算不上摩登,也算不上白富美,是那种混迹人群里不起眼的女人,衣着普通,但面色平和,举止自若。
我有个表哥,因小儿麻痹症左腿瘸了,靠自学成才在一所职业大学任教授,一个小家碧玉般的女学生向他求爱后,两人喜结良缘,成为学校的一大美谈。两人外出或散步时,不像一般的夫妻牵手而行,她总是走在他身后,往往要保持一两步的距离,如果路不好走,她就上前去扶住他。
我们说起这个细节时,表嫂一脸羞涩,表哥一脸幸福:没有天天牵手,也很幸福。我们没有见过两人吵过架。表嫂说,他说什么,她都觉得好,有道理。她要做什么,他都支持,就算有不同意见,也是商量着来。听他们说话,有一种温润的松弛感。
可能有人觉得他们说的都是一些小事,谈得来算不得什么。可如果换一种心态来交谈,就算这样的小事都可能跑偏。我们常见的家庭生活场景,仅仅因为一句话不对路,夫妻就大翻陈年旧账,如仇人一般,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令旁观者都要替他们捏一把汗。
任何小细节都能变成大伤害,除非两个人都有一颗互相不耐烦的心。任何小细节能是大恩爱的自然流露,唯有被感情浸透了整个生活,才可能会有每一刻的心平气和。
外出旅游上车后,大家都累了,一个老奶奶疲惫地靠在老爷爷的肩头,他只是本能地护住她的脸。我们看惯了婚礼上的恩爱、结婚照上的甜蜜、众人“怂恿”下的热吻,反而觉得这对老夫妻平淡表情下的温度真实可贵——爱,是一种本能。
俗话说三足鼎立最稳定,而婚姻本质上只有两个人,就如最不稳定的自行车,要维系和谐向前,必须有一股向前的合力。是人前秀恩爱还是发自内心的脉脉温情,需要从每天、每一次交谈、每一件小事中细细来体会,这一个个片段就构成了一个冷暖自知的婚姻。
细节散文4:赢在细节
文/王世虎
我所住的小区有一千多家住户,因为没有通天然气,统一使用罐装液化气做饭。
记得年初我才搬来时,小区的送气市场还呈现着“三足鼎立”的局面,分别被小王、小张和老李三人占据着。而那时,家里的气用完了,大伙也没啥偏好和讲究,随手拿起一张名片,打个电话过去,不出半个小时,便会有人把气送来。三个人默默地平分着这块“大蛋糕”,倒也相安无事。
可是,半年后,形势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小王忽然变得忙碌起来了,每天,让他送气的电话是络绎不绝,有时得跑十多个来回才能完成“订单”。而小张和老李的生意却惨淡了许多,有时一天难接一个电话。看着小王忙碌的身影,小张和老李是百思不得其解:同样是送一个型号的气,价格和送气时间也相差无几,为何他能得到住户的特别青睐呢?
其实,在送气的过程中,有个极其微小的细节问题,小张和老李未曾注意到,而细心的小王则发现了,并做了很好的处理。
大家都知道,送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几十斤重的煤气罐,不仅要从楼底扛到住户家门口,还要帮忙搬到厨房与煤气灶连接好。记得有一次,小张给我家送气,一进门,他把脚上的胶鞋一脱,随便蹬上一双拖鞋就抱着煤气罐奔进了厨房。他走后,妻子的脸顿时就黑了——原来,小张刚才穿的是她的拖鞋。有洁癖的妻子一怒之下,扔掉了那双心爱的拖鞋。
再说说老李,他每次进屋,都执意不脱鞋。我给他找来拖鞋,他也面露惭色地说自己有脚气,味道大。老李这样说我当然理解了,但他每次走后,难免会在洁净的地板上留下污迹,不得不重新再清洁一遍。
唯有小王,很好地洞悉了用户这一微妙的心理“雷区”。每次送气进门前,都会习惯性地在两只脚上各套上一个塑料鞋套,然后再进屋。既能减少用户的麻烦和自己进屋换鞋的尴尬,又给人一种干净踏实的感觉。而且,小王每次走的时候,都会热心地帮我们把垃圾袋捎下去。渐渐地,小王博得了大家的好感和信任,一举成为住户心中最满意的送气商! 终于,上个月,小张和老李再也撑不下去,失望地离开了这里。而生意如日中天的小王,不仅用赚来的钱把自己那辆三轮车换成了四轮小货车,还雇了两名员工,当起了小老板。
小张和老李到走也没有想明白,自己究竟输在哪里?其实,他们就输在进门时换鞋的细节上。塑料鞋套,真的不贵,几分钱一个,但小王细心的观察加上体贴入微的做法,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和财富,更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尊重和信任。
细节散文5:日常细节不可忽视
文/若愚
常言道:时久见人心,人品看细节。细节,可以提升对一个人的好感度,反之也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人品,每一个生活、工作细节里,不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良好涵养,也能折射出其为人处事的智慧和卓识远见。真正的修为和人格魅力,不是刻意用言语表达和表现出来的,而是显露在生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不要因是小事就漠不关心,放之任之。任何一件小事、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让结果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日常生活、工作里,有良好修养和大智慧的人十分注重细节的处理,如遇有人礼貌问候,定会礼貌回应。不管你是领导、普通职员,还是一般人员,别人向你问好,是对你友好的示意,如你仅是报以淡淡的“嗯”的一声,甚至目不旁视,虽是非常微小的一个细节,轻者恐有轻视之嫌,重则会被看成没有素养,长此以往,朋友远离,下属疏远。礼貌虽小,影响却非常大。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细节是管理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志。管理不到位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更难成为成功的企业。一次和朋友闲逛商场,随意走进一家品牌男装店,一进门就看到1名服务员睡眼朦胧,这本就给我们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但既然来了,还是看看吧,带着侥幸的心里往楼上走去,服务员拿起一个盒装的白色的男士衬衫给我们介绍说,这是店里的精品,不看则以,一看真是大跌眼镜,白色衬衫上全是一层黑色的絮状尘物,加上服务员懒散的精神面貌,让我们顿时失去了购物的兴致。工作期间职工散漫、商品不整洁,商场管理如此不注重工作细节,着实让人担忧。
实际管理中,大多管理者都不乏远大的抱负和高瞻远瞩的志向,缺少的是对细节管理精益求精的态度及对规章不折不扣的执行力,存在随意性。一些单位的很多规章要么束之高阁,要么挂在墙上做做装饰,说起来重要,执行起来“软弱无力”。一位领导在职工会上明确要求全体职工须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如有违反将严格按照规定处罚,可几天后就有人迟到了2个多小时,当考勤部门对照制度拿出处罚意见时,领导却说:“这是小事,是特例,另当别论”。何为小事?因何为特例?事后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领导出尔反尔的行为不仅大大的自降了威信,还引起了大家的猜忌,严重影响到今后制度的执行力,由此及彼,后果可想而知。管理无大小,更无特殊可言,成功的管理者善于细节管理,善于从小处做文章,能够让大家从细微看到希望。如果管理做不到一视同仁、公正透明,一件所谓的“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导致全面崩塌的“导火线”。
无论企业、还是机关单位,有大事也有小事,如果领导只抓大放小,小事放任不管,或是不严管,那一定会因对细节的忽视,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出现问题的即使是日常小事,也能严重影响到单位的声誉和形象,久而久之,量变引起质变,蝼蚁也能蛀塌大厦。
日常中,些许的关爱,丝毫的服务,细微的处理,点点滴滴的坚持和重视,都将铸就你无限的魅力。细节虽小,但不容忽视,不可小觑,既不能让那些所谓的“小事”成为影响生活品质的因素,也不能让它影响事业顺利前行。请注重每一个日常细节吧,使之“发光发热”,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能量和“试金石”。
细节散文6:珍视细节,抓住机遇
文/刘琦
《塑造女孩美好性格的100个故事》中有一篇文章叫《无法挑剔》,文中东方饭店的做法让我非常敬佩。
文中,有三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是:米莉·杨经常去泰国,她第一次去的饭店就是东方饭店,第二次再到东方饭店是一年后,令她意想不到的是饭店所有员工都还记得她。第二个是:在米莉·杨就餐时餐厅赠送了一碟小菜,由于米莉·杨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菜,便问服务生这是什么,服务生在回答米莉·杨时后退了两步,以避免自己说话时口水不小心落在客人的食物上。第三个是:在米莉·杨生日那天,东方饭店寄了一张生日贺卡和一封信,信上说东方饭店全体员工都十分想念她。这个贴心的做法让米莉·杨大为感动。
东方饭店这种细致的服务别说是在一般酒店,就是在美国最好的酒店都做不到。而这正是东方饭店能够成功的原因——抓住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始终坚持将人性化服务延伸到方方面面,落实到点点滴滴。
东方饭店的做法发人深思。如果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满足于和别人做得一样好,不想着超越别人,争创一流,就难以从如林的高手中胜出,在激烈的竞争中夺魁!其实,珍视一个个小细节,就是在珍视迎面走来的一个个成功的机遇。
细节散文7:时光中的细节
文/张梅英
一
桌上的一碗豆腐脑和一个鸡蛋煎饼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使正在节食的我垂涎欲滴。
这是他刚给我买来的。由于昨天爬了山,浑身酸疼,我实在不愿意起床做饭了。
他和儿子起床后,洗漱完毕,他便带孩子去吃早餐。
半个小时后,门响。他进来,为我送来了一碗豆腐脑和一个鸡蛋煎饼。
二
当年,他在一所军校读书,我在一家杂志做编辑,我与他因为文字相识,志趣相投,于是便开始交往。
一个冬天的周末,我在单位加班。很晚才回到租住的小屋。
窗子竟然透出光。
我以为他在,喊了几声,没有应答。看看门,却锁着。
打开门,走进去。一盏紫色的台灯亮着,透出温暖的光。床头的小几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他下课过来,看到我不在,怕我晚上看书不方便,就去帮我买了一盏台灯。担心我偷懒,喝不上热水,又买了个大大的暖瓶。读到此,我才注意到小几旁的那个红色的暖瓶。打开瓶塞,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滚烫的水如同他灼热的情感。
他知道我喜欢紫色,紫色的台灯便为我亮起。他知道我吃饭不及时,有胃痛的毛病,便为我买来了暖瓶。
那一刻,寄居城市一隅的我,心底便有了暖流涌动。
那一年起,因为有了他,这个城市已不再寒冷。
三
他出生江南,漂泊北方,身无分文。无论是过去、现在,亦或将来,他都不符合女生的择偶标准。
与他相识,交往,只是文字。他文采斐然,有着青春的昂扬。他说,我要带你看长河落日,听大漠驼铃;他说,紫丁香默默无语,却有飘向你窗扉的一缕清香。那时,我亦有着青春的冲动与向往,流浪的情结始终在梦想里徘徊,骨子里有着对浪漫的渴望。
记得好像是第二次见面吧?送他出门,想随手关门。这时,他回过头来,用手推住门,想对我额上一吻。我吓坏了,往后猛退一步,砰地一声关上了门。在窗口看他离开,他挥挥手,大步流星。
后来,他说,你就是我梦中的女子,是我一生的妻。
于是,他便时常来看我。每次来时,手上总是拎得鼓鼓囊囊。朋友们羡慕地说,你瞧,他看梅子从来都要买很多东西。我笑,却不说破。
他鼓鼓囊囊的袋子里装的永远都是青菜,只是品种会有所变化,比如今天是小白菜,明天便是油菜。
那时,他正在省会上军校,一个月的津贴是八十元。他家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小镇,条件不算太差,但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从不朝父母伸手。
打开一包一包的青菜,他说,我现在给不了你富足的生活,但我会力所能及地照顾你,让你营养全面,生活不乏味。
从此,我爱上了他。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营区到另一个营区,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居无定所,四处流动。他在哪里,家便在哪里。
为他,我不顾一切,无牵无挂,无怨无悔,形影相随。
四
一晃十六年了。
时光无息无声,为了他,为了父母,我候鸟般在特定的季节迁徙。记忆里从来没有过轰轰烈烈、跌宕起伏,日子水一样平平淡淡、聚少离多。
时至今日,他依然没有给我富足的生活。
却依旧呵护我,如同初恋。
细节散文8:那些温暖的细节
文/陈晓辉
生活不是鲜衣怒马,不是起伏跌宕,不是在朋友圈发柔光照片称岁月静好,不是跑到丽江拍拍拍,更不是在欧洲买买买……都不是。
真正关乎生活本质的,必然是那些琐碎温暖的细节。
朋友毕业后做了“北漂”,和男朋友领了结婚证一起住进北京狭小的地下室。我们都担心她在异乡的困顿,趁出差忙完公事去看她,没想到她把9平方米的空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床上方狭小的透光处,居然架了一块搁板,上面放了一盆绿油油的绿植。朋友得意地说:“别人不要的,我就捡回来了,那时候叶子都黄了,同事都说养不活。你看,现在不是绿绿的?”
我忽然就放心了。狭小的地下室,因为一盆不花钱的绿植,褪去了困顿的色彩,生长出生活的希望。
前段时间又出差到北京,她已经买了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我们坐在她家不大不小的客厅里,从当年的同学聊到老家的房价,从某位娱乐明星出轨聊到当晚吃什么。我忽然想起当年那盆绿植,朋友说:“后来长得太大,搬家不方便,就送给房东了。”顿了顿,她又说:“当年很辛苦,现在也没有大富大贵。但我觉得,住地下室未必不是好日子,住别墅也不可能万事顺心。生活,心安就好。”
一盆小小的绿植,见证生活的细节,温暖地生长。
曾经读过一个小故事。二战过后,欧洲某城市满目疮痍,到处是被炸弹毁掉的房屋,居民缺水和食物,孩子无法上学,但记者在一间残损的小屋里,发现在女主人破烂的桌子上,插着一枝橙色的鹤望兰。女主人说,那是她出去找水时发现了采回来的,养在瓶子里。“这座城市还有希望。”记者这样写。
如果有一天,生活被破坏成可悲可叹的人世,我会坚持寻找那些背后的细节,并且以花朵、以宽容、以坚持、以欢笑、以泪水,一一记录,一一对这世界作细微的注脚。
同事离婚后独自带着孩子,但她读《诗经》,学画画,还抽空去报了一个古筝班。上次在街上遇到她,她带着孩子,带着大袋子,还有小铁锹,母女俩一脸灿烂地说去挖泥养荷花——生活的细节,让日子如此丰盈。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我说:“给我一些细节,我就可以相信人性,我就可以找到星光,我就可以勇敢地拥抱这深不可测的命运。”
细节散文9:爱情的细节
文/夏爱华
妻子生日那天,我出差在外,当时孤身一人挺有些无聊的,就是那种心无所依而茫然四顾的感觉吧。于是就心血来潮地给单位的小王打了一个电话,让他无论如何替我订一个大蛋糕送给妻子。然后,我在那天中午也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我说:“祝你生日快乐。”妻子听了,在那端半天都没说一句话,只觉得听筒里的气息十分地粗重,有种说不清楚的味道。末了她说:“你……要多保重,别累着了。”几天后我回到家问她生日过得快不快乐,她脸一红,就一下子偎在了我的怀里,妻子说:“有你的蛋糕,还有你的电话……”妻子没再说下去,只是那粉扑扑的脸颊上有两行亮亮的泪。那一刻,我心里有一丝说不出的滋味。我想,一个蛋糕,一个电话,就能让妻子这么幸福吗?说实话,我眼里真有些酸酸的湿润。
我同事小李有一大爱好,就是喜欢陪妻子到商场购物。这种爱好令我们许多男士不屑。要知道陪妻逛街,那简直就是受刑啊!小李说,你们都错了。后来,我在超市里碰着他和妻子,小李推着购物车,亦步亦趋地跟在妻子的身后,妻子一丝不苟地选购食物,从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到保质期,挑得十分仔细。妻子每挑好一样东西时,小李就会接过来轻轻地放在手推车里,然后呢,就朝妻子微微的一笑,妻子也回他一个幸福甜蜜的微笑……
同事小刘的妻子在一个深夜得了急病,肚子疼得她满头大汗,直在床上打滚。小刘打了120,但那天风雪交加,十多分钟过去了,救护车还没到来。情急之下,小刘背起妻子冲下楼去,一路小跑直向医院奔去。一路上还跌倒了几次,摔得小刘手都流血了。小刘从地上爬起来又背起妻子时,妻子在他耳边说:“现在……我才知道什么是爱。”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了一段文字,我说爱情是什么,就是那插着红蜡烛的大蛋糕,就是超市里那一辆装着油盐酱醋的手推车,就是风雪夜里那一行深深浅浅的脚印。这些都很平常,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只要能传递着一种呵护,一种关注,就是最真诚的爱情,只是我们平日里不曾注意过这些罢了。爱情就在我们日日的生活里,就在我们耐心细致的每一个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