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难舍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难舍文章1:难离难舍总有一些。
再见了,我此刻仍不甘心的你。
命理要这样走开,只盼有一年在工作中相遇,你不再认得出我,却依旧喜欢上我。
-------------------------题记
何不解释你为何如此。
这一年多我像个傻子,我说爱你,听你说你爱我,我就相信。
现在过了午夜,我本来要睡觉了,不然就会变回黑眼圈灰姑娘。
可是刚刚删除了你,突然觉得委屈,喜欢一个人真的不容易,记着他说过的话,他爱吃的,他喜欢玩的,不小气,不争吵,尽量做个好人,努力为了和他的以后奋斗。
而今这一瞬间我有点无话可说,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说了千遍会不会成真。
我没有拉黑你,我希望你能看到我的动态,我不再看你,或者我希望你发现突然没有了我。
这种感觉很奇怪,明明想和你彻底划清界限,又忍不住一遍遍去看你。
晚上和你聊天时,一个男生在和我聊天,你们都是用手机,他不断说话,而你说手机打字好累,扛不住了,要睡了,其实之前你在用电脑登。不知道为什么会换成手机,你说在dota,我甚至不知道你身边是不是有一个女人,你不愿让她误会。
我对于你的生活处于难测的猜测。
委屈得都快想哭出来了,我就是过不了自己这关。
我不知道为什么不死心,不知道为什么总想着你。
我不需要一个人陪,也不需要肩膀,不需要劳力,甚至连温暖的话都不需要,因为你不给我,我慢慢习惯了。
习惯不被珍惜,总被忘记,习惯不过问,习惯对她们的关心说没事,我不担心他。习惯相信你,自己焦虑的像个小笨蛋都不开口问你。
这样的日子任谁都不会愿意继续吧。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满心欢喜地等待。
我的心里过不去。
我也在等待,等你,等我自己想明白,彻底的忘却。
我很想告诉你我是什么样的姑娘,什么样的爷们,我喜欢哪种糖,我不爱吃辣,喜欢哪些水果,喜欢兔子多过熊猫,喜欢墨绿多过桃红,喜欢远方少于家乡。可是你并不给我说话的机会,我想是无赖一样搭讪,我受够了,我已经无话可对你说。
真心希望有天你会看到这个以你名字命名的分类,希望那时我已找到我自己。
因为你西安变得很特殊,我想去又不敢去的地方,因为你,丽江变得很近,因为以后要和你一起去。
如今呢,这些都没有改变,但你却不再是我要去见的人,不再是我要陪伴的那一个。
你,或者说换做我自己都没法理解对于你的奇怪的情感。
大概就是你越不喜欢我越喜欢,你喜欢我我就冷淡这种坏毛病了。
我嫉妒你身边的一切朋友,羡慕她们可以陪你看日出日落,无限时听你说话,看你喝酒看你睡着的样子。
我在意你对我说的话,你不会知道吧。
我怀念你第一次对我说话的那天,第一次唱歌给我听的那天,第一场大雪的那天,第一次半夜打电话给我的那天。
回忆多单薄我也能从中找到温暖的心情。
我好累。
好累。
我错了好多。
走错了路,喜欢了错的人,摆错了姿势,哭错了委屈,改错了答案。
事到如今,说了那么多不值一提的废话,那么多被你忘记的心情,是不是被你当做备胎里的备胎。
看不透命运里的眼,为什么会这样呢。
再见了,我此刻仍不甘心的你。
命理要这样走开,只盼有一年在工作中相遇,你不再认得出我,却依旧喜欢上我。
让我看清曾以为的命中注定是真是假。
难舍文章2:这份情,难舍;这份爱,难离
有的人,分手后似乎成为了愁人;有的人,分手后形同了陌路;有的人,分手后……
我和你分手了,但是我们还是保持这么亲密的关系,你等你的心上人,我等我的那个她。虽是嘴里这么说,我的心确不愿接受这个现实,因为我们在一起三年多了,这三年曲曲折折真的不容易,我知道我们还是彼此相爱,只是现实让你不得不低头,但是我觉得这个现实不是那么残酷,很多人还是可以接受的,我真的用文字表达不出心里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感觉……好朋友问,要是你愿意回来我还会接受么?我的答案是,会!但是他却说,换做他,他不会接受了。事情发生在谁身上谁能体会到那种感觉,其实现在只要你说你想回来,我一定会高兴的去接受你,我的家人那边我自然会搞定,只是你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再提及此事……
你是我的初恋,从一开始,我就把你当成自家人对待了,或许因为这给你带来了压力,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太爱你了,因为有你,我的大学生活才不是那么空虚。确实,因为有你,改变了我很多,这一点我不得不承认,这些改变正是我所需要的……
最近看见相爱的人,心里就会感到有些难受,我也想要那份坦诚的相爱,现在这份“畸形”的恋情虽是不靠谱,但是真的难舍难离,今晚好朋友说一个女孩不错,要给我介绍,听后我自然说可以,但是想到你,内心真的很伤感,很纠结……
难舍文章3:难舍故乡情
文/我心飞翔
过完母亲的“一七”,我们得回城上班了。
车子启动离开后,突然院子里跑出条小狗,在后面拼命的追赶过来,眼神里充满了无助和留恋。我知道,母亲去世了,考虑老父亲一人在家不会照顾自己,马上也会让他跟随我们进城生活,可这条母亲养了好几年的小狗,因无人喂养也只有送人了,我无奈只好下车把它驱赶回去。故乡,这个养育我几十年的地方,昔日那曾留下多少父母音容笑貌的院子,随着母亲的去世,从此将会门锁紧闭,杂菜丛生了。想到以后想家时将再无去处时,阵阵哀伤袭来,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当年为摆脱贫穷和落后,离开这里时,我义无反顾、决然而走,少年的自负和工作的繁忙,虽说只有百十来里的路程,我一年也难得回去看望父母几次,浮躁和虚荣心作祟,渐渐让我对故乡产生了陌生和隔阂。
近几年,不知是岁月磨平了年少时的轻狂棱角,再或是父母年事已高,我思乡心渐浓愈起来。特别是前年,老母亲被检查出患绝症的消息,彻底拉近了我和故乡的距离隔阂,老母亲是我留在故乡最亲的慈爱,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天,是我最大的愿望。所以在母亲病重期间,我几乎每个周末都风雨无阻奔走在回乡的路上。在故乡,我见到了久违的叔叔婶子和大嫂们,她们或拿着几斤鸡蛋,或抱一盆苞谷面,或背一袋子红薯和芋头去看望我母亲,我母亲的屋子里经常挤满了探望的乡亲们,长久生活在世风日下的环境里,我时时被这些难得的淳朴和善良感动着。
终于,老母亲还是离我们而去,难以接受的事实令人肝肠寸断,这时,乡亲们都自发的到家里,院子里挤满了来忙母亲后事的大叔和大哥们。我兄长为母亲买了一口上等的棺材,棺体非常沉重,下棺的时候需要好几十个人抬,有位扛大头的大哥因受力不均,胸口被棺材重重的顶了一下,但他还是忍痛硬撑着,直到把棺材平稳落在墓坑内才松手,自己回家后却在床上躺了好几天。答谢宴那天,十里八村赶来吊丧的人不计其数,看到那些我幼小时曾经熟悉的面庞,感动的泪水一次次充盈我的眼眶。
母亲的“五七”是在清明节那几天,去上坟那天,老天也下起沥沥小雨,增添出几多悲哀气氛,跪在母亲的坟前,我禁不住痛哭失声:故乡,你留下了母亲,也留下我失去母爱最深的伤痛。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唯有到母亲的坟前,才是我寄托哀思的地方了……
本家的叔婶接我们到家里,给予了我们无尽的温暖和关爱,我发现,自以为消失的这种亲情还没有走远,它在叔婶的身上仍然存在并继续温暖着我们,它让我们打消了上完坟马上就走的念头,就在村里小住几日。清晨,漫步村外找寻我儿时记忆的地方,我突然发现:村子东头,那曾经消失的万亩枣林,已经被满野的桃花所替代,金黄的油菜花和粉红的桃花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生机怏然的春天画面。
临走时,婶子给我一大袋子自家腌制的鸭蛋,村东阿姨送给我好几斤刚刚采摘的本地山野菜,并一味嘱咐我们: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记着还回来。
我怎么能不回来呢?这里是我的家,是我永远忘不了根……
难舍文章4:故乡的年
文/安昌礼
我一直难舍故乡那古朴醇浓的年味。因循着鲁西南的习俗,临近年终,出门在外,纵是相隔万里,像是得到通知似的,一下子都涌回了村里。所以,我义无反顾地夹在返乡的人流中,几经辗转,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土。
皑皑白雪下个不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大地混成一大片,分不清哪里是田,哪里是沟。除了树枝和柏油路外,其他都连成了一块,黑白分明,远远望去如同水墨画一般。
进村,几个老人正倚着墙角晒太阳,他们不紧不慢地聊着陈年往事,古铜色的脸上,银白的胡须不时闪出灿烂的光芒。路过一户门前,“喜”字高挂,院里有女人正在打扫庭院,屋里有高亢的流行歌声传来,一个新家,一副温馨的场面。
盈盈笑语中,哥哥把我接回了家。亲戚乡党的问候之声像潮水似的,让村里顿时热闹起来。老人小孩齐上阵,把家里弄得整齐干净,烟酒糖茶,香烛年画,鞭炮火花,样样不可少。母亲忙里忙外,侄女侄子嬉戏着出出进进,喜悦的气氛弥漫,全家忙碌了一年,现在总算是有点闲暇的时间在一起聚餐了。
天刚黑,鞭炮就陆陆续续响起,一直到次日早晨,在浓浓的亲情围绕下,喝口酒,吃筷菜,连空气都感觉是那么有滋有味。看着父亲微笑着将一大盅白酒一口饮下,感慨的话便多了起来,这时,母亲就在一旁唠叨让他注意身体少喝些。一时间,过年的气氛在全家的话语里,在热腾腾的厨房里,在圆滚滚的饺子上升腾起来。
我记得梁实秋先生在《北平年景》里曾这样写道:“过年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多年来,我坚持回山东老家过年,年年如此。看着年迈的父母忙前忙后,幸福在脸上溢于言表。操劳了大半辈子,他们的期盼也就是全家在一起过个完整的年。幸好这些年我一直对生活很用力,没有让父母失望。
和母亲边干活边说话,其实我是一直在听,母亲一直在说家长里短,她好像要把积攒了一年的话语统统都说出来。屋外下着零星的小雪,我擀着饺子皮,母亲包着白菜馅饺子。这么多年了,母亲捏出的花纹还是那样精致,煞是好看;这么多年了,故乡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空气非常清新,夜晚非常寂静。我从城里买回来一些物品,表示一下儿子的孝心,而母亲总是怪我,不知道节省,又乱花钱。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为生计而奔波,东西南北到处辗转。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光长河中,我总想捞取一些闪光的碎片。而立之年,相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不长也不算短。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我总是在心里默默许愿,希望父母长寿百年。
难舍文章5:穷家难舍
饺子包子馒头面条辣椒浆,连老妈炒的白菜、萝卜都是香的呀,说想家净是想吃的,真过分啊!
有一次过年,因为老爸吃掉仅剩的一点凉拌粉丝,我居然委屈得掉眼泪,觉得他不该抢我喜欢的东西,尤其是在我一天没吃饭的情况之下。唉,真是个傻瓜!我只知道自己不想吃鱼肉,不想吃油腻,却不知道老爸也不想吃。在父母面前,我想的只是自己,还把他们的爱和牺牲当做必须,当做义务。
下午打电话,老爸说在汤坟排队等洗澡。我竟然忘记家里不能洗澡这回事儿,更惊奇如今乡里的洗澡费竟然是2.5元。想来环境肯定不好,但愿不会把人冻感冒就行。我总是怪爸妈不肯花钱,老是让自己受罪。有时想想却觉得妈说的也对,要是她手里有大把大把的钱,怎么会舍不得花呢?归根结底还是太穷,是为人子女的我们没法给老人家一点安全感。可怜我读几年大学出来,就挣那么点工资,还老是以自我为中心,飘来荡去,从不安定,从不攒钱。
毕业两年半,没给过父母一分钱,好像也没给他们添置过什么物件。以前听TT说他给妈妈买了很多首饰,帮家里添置不少东西,顿时觉得这个男人真好,比我强太多。同样是儿女,却有天壤之别,也无怪乎妈说养个闺女有啥用,不如养个儿子。
一分钱难倒一条好汉,健忘的我竟然这么快就把以前的日子给忘记了。一家人穷得吃不上饭的年头,天天在学校啃自带的馒头,两个人连一碗热汤都舍不得买,一包咸菜一顿一根地数着吃,最后把妹妹饿得晕倒在厕所。每到交学费的时候,爸妈就得东家借西家求。到现在,我还欠初中班主任5块钱的学杂费呢。一直说要去探望这些对我恩重如山的老师,却始终没有脸面去见他们。
人家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这个人一直活得那么自我,那么不自知,常常不把钱当一回事儿。
你说,这个人是不是很该揍,很失败?
心里堵作一团。
难舍文章6:难舍年画
文/陶余来
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是买年画。因为印象深刻,所以迄今难以忘怀,一到过年,还是不由自主地满脑子年画。
那时候正上小学,小学的房子还是土坯草顶,而小学隔壁却有几间砖瓦房,是大队部、医务室兼代销店。代销店的柜台是砖头砂浆砌的,台面抹一层水泥,被磨得溜光。从柜台后面往外弥漫开散酒和红糖等吃食混合出的甜甜的气息。我那时候虽只勉强够着柜台,但诱人的气息却分明闻得真切,特别是饥肠辘辘的时候,更感觉诱人食欲,仿佛那气息中隐隐透出一种华贵。
快放寒假时,天天放学就往代销店跑,因为来这里打年货的很多,自己不买,看看也解解眼馋。突然一天,眼睛就骤然一亮:只见柜台上方兀地横挂起一根根绳子,绳子上挂满了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簇新年画,身背大砍刀手握驳壳枪的洪常青、手拿马鞭摊开虎皮大衣的杨子荣、骑着快马身背药箱时间就是生命的白求恩……一个个英雄人物犹如天女下凡亲近到身边,简直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每张画下面还有“学英雄见行动”的字样,当时虽然还不是很明白究竟啥意思,但并不妨碍久久地趴在柜台边喉结上下直动地欣赏。
然而看归看,毕竟没法下手。哥哥会聚财,平时捡个牙膏皮之类的破铜烂铁,卖几分钱也从不舍得乱花,因而口袋中常有点“可支配收入”。我便看着他左挑右选,犹豫好多天,最后把相中的年画“请”回家。恨不得立马贴上,可母亲不许。于是焦急地等,等到腊月二十三“年头”扫尘,再等到年三十,吃年饭前贴门对时,兄弟几个才获准手忙脚乱地贴画。那时在我们心目中,年画比门对好看。特别是当我们上了中学,父亲说一家几个中学生,还买门对太不像话,逼我们自己写门对,我们更是巴不得大年初一早上一开大门就撕下门对,只因为字写得太烂,太伤自尊,还引用母亲的话:早撕门对早抱鸡。而对于年画,则是端端正正地贴上,迟迟舍不得撕下。透着稻壳的土坯墙,一贴上年画,立即蓬荜生辉,按今天的话说,就像新装修了一样。
拜年走亲戚时,每到人家,大人坐下拉呱聊天,我就专注地看人家堂屋里墙上的年画,很多都是革命现代京剧,像简约版小人书放大了铺开连在一起,又很像今天的电视连续剧。有很多是自己没看过的,也有看过没舍得买的,故事诱人,还多学了生字,常常是看得入神,主人喊吃饭才想起来肚子饿了。
都说仓廪实而知礼仪,物质决定精神,生存、温饱、发展,饱暖思其他。可我就搞不懂,在我们那样遇雨雪晚上就不开饭的年代(母亲说一天雨雪没有进项,再吃晚饭就是啃老本),怎么还对年画这样的精神食粮如此钟情呢?
难舍文章7:难舍旧衣
文/陈瑞琳
每天快乐地活着,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琐碎的日子里,对我,最大的快乐竟是整理那一排排堆满了历史尘埃的衣裳。去年的清明之夜,我找出了那件雪青色的宽袖宽摆小褂——是当年的那种便宜的化纤质料,修剪成桃形的领边上是母亲细细缝制的针脚。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就是舍不得扔掉它,一次次地看它——甚至在漂洋过海之后。小小的衣橱间密不透风,几乎没有光亮,我盘腿坐在当中,手上如太阳暖心:“妈,只要这衣服在,你就永远与我同在!”
记忆的潮水总是在猝不及防的时候淹没我,说不清是幸福还是痛苦。早年的时候,我的衣服都是手工做的,感觉母亲的一生都在寻找布料和食物。甚至到上大学,我也都与商店里卖的衣服无缘。偏偏我又是一个爱穿的家伙,还经常奇思怪想,要穿那种自己想象中的衣服,结果总害得母亲对着布料左也不对右也不是。我还是个急脾气,今晚到家,逼母亲说明天就要穿,夜深人静,母亲就得点灯熬夜。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每天都在巨变,每天都可能发生激动人心的事情。那时的我正在西北大学读研究生,计划与同学组织举办全市研究生的大联欢,地点就选在交大对面的兴庆公园。那大概是古城西安历史上唯一一次数千人的研究生大聚会,我当时心跳的感觉就像是“五四青年”。
联欢前夕,我回家求母亲:给我做一件“五四”女学生穿的那种衣服和裙子。母亲很为难,说实在做不了。我自己出门寻觅,因为找不到那种月白色的布料,就买了一块雪青色的化纤布来代替,告诉母亲衣服的领子可以改良,但袖子和下摆一定要宽。母亲真是愁死了,因为她只会做简单的衣服。记得那个晚上,我就像个宪兵,站在母亲的身后,一步一步逼着她下剪子。不知道修改了多少次,那件衣服终于做成了。我配上黑裙子,真的很有“五四”的韵味。母亲送我出门,眼里都是红丝;但她笑得那么开心,向我这个催命鬼挥手。
就是这件雪青色的小褂,一直陪伴着我漂洋过海。在美国的二十年里,它每年都挂在衣橱里。我一次次地看它,抚摸它,就好像看见母亲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那些针针线线,如今汇成了女儿无尽的怀念和忏悔:天上的母亲啊,女儿多么盼望你每天穿一件新衣!
难舍文章8:难舍故乡情
文/陈美伶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故乡,是游子对家最深的依恋。
我的故乡在资阳市雁江区。古蜀资州已走过2000多年的沧桑岁月,几十年前一具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揭开了35000年前“资阳人”神秘面纱。如今这片富庶肥沃的土地,已是民康物阜,万象更新;江河长流,生生不息。
难舍的是故乡情。舒展蜿蜒的沱江在这里与她深情相拥,九曲河悄然入驻难舍难分。记得小时候约摸七八岁吧,每到周末我最喜欢跟我的邻居小伙伴们到沱一桥附近江畔玩耍。阳春三月,挽起裤腿叉着脚丫子,轻轻翻开河边大石块,总能找到几只还在偷懒的螃蟹;捧一手沱江水,手心里准有几颗“黑芝麻点”,那是些调皮的小蝌蚪;捡起一颗光滑的扁扁的鹅卵石,斜着向江面迅速扔去,能数得出一片、两片、三片……像离弦的剑在江上划开层层涟漪,还荡漾着一圈圈水纹,等痕迹都消失了,再继续“打水漂”,继续数着一片、两片、三片……每次,我总能比小伙伴多“漂”两片。就这样,乐此不疲,直到太阳下山也不想回家。
难舍的是故乡情。那年端午赛龙舟,那热闹欢腾景象现在也记忆犹新。大人们不让小孩子去凑热闹,我们几个小伙伴便找了村子里最高的那棵榕树,搬来两张长条凳子排成一排,乘着榕树的荫凉,我迫不及待地贡献出看家“珍宝”---望远镜,那可是父亲北京出差给我带回的礼物,在那个年代可珍贵呢!我们几个你排我我排你,手舞足蹈,嘴巴咕哝着加油,拍手叫好,热乎劲到现在都能暖到心窝子里。那江面的龙舟像是听到我们的加油声一样,争先恐后地划向终点。不论哪队赢了,我们都欢呼喝彩。那年的龙舟开进脑子也开进了我心里,后来也看过其他赛龙舟,没那味了。我想,应该是少了家乡的味道吧。自从小学四年级搬到了城里读书,就很少在沱江边玩耍了,每每想起,不禁感概万千。
难舍的是故乡情。时隔多年,一次偶然机会,我乘着小舟观赏沱江,这条陪伴我童年的江,置身其中感受她的美,江边迎风飞扬的柳叶,虽刚立春,但爱美的柳树早已发芽吐蕾,抽出一条条细长嫩绿的小枝,被草丛中那一朵朵不知名的小花儿簇拥着。快到江中心位置有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像是含笑地深情注视我们船上的每个人,岛上的绿草小花也不时跟我们挥手问好。小岛后方江边上有个游乐园,小孩们要么三五成群,要么大人牵着小孩在江堤散步,要么小孩坐在“海盗船”上发出“哈哈哈”的笑声,原本平静的江面也泛起了微澜,像极了小时候我们玩耍的模样。
罢了罢了,回不去的儿时,离不开的故土,剪不断的情愫。无论你身在何处,心,总牵挂那个方向。
难舍文章9:你是我今生难舍的相思
文/峻岭
你是我今生难舍的相思
□王 峻
折一只纯洁的纸鹤,和着七月的柔风,轻轻放飞在湛蓝的天穹,托的朵朵的流云告诉你:你是我今生 难舍的相思。
你的目光是七月流火的姹紫嫣红,我舞动着柔情几许,醉在无边的真挚里。我知道,你一定会在江南那个绽放芬芳的水乡,为我精心采撷下一朵永不凋谢的茉莉花,然后,伴着云淡风轻, 静静地注视着远方。
——哦,在远方,有我带着思念,不倦地跋涉的脚步!
在七月,我没有许下归期。我千遍万遍地吟诵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
在江南,于一人独望的空循中,你知道,长久的等待,预示着什么!我,带着切切的相思,在心里小心翼翼地描绘着这样能够的一幅画面:当斜晖中你的笑容,那样真实而又突兀的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会是怎样的按奈不住思念的狂喜?
——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此刻呀,我多么渴望,能够让你温柔怜惜的拥我入怀!
斟一杯酽酽的茗茶,饱醮我浓浓的深情,盈盈洒于江南的一溪流水,托澄明的月色告诉你:你是我今生难舍的相思。
其实,我在南海之滨的浪漫之城,总是心怀幻想,当江南水乡昆山的华灯缓慢燃起的时候,走过街角的你,会不会忽然停步,在霎那之间,把我想起?想起六月时你我的邂逅,于那个霓虹闪烁的夜晚,我娇憨地站于激情澎拜的音乐之中,尽赏了你曼妙的歌舞。
在那一刻,我把我的心,化作柔柔的情愫,交付给了你真挚的心。
情之缘,是你我一次又一次 的心灵试探。
于是,相思疯长成一种无悔的、美丽的心情。
今夜,我用那颗柔润的心,借桃花的芬芳,梨花的素洁,杏花的浪漫,砚情成墨,诵出心中如醉如痴的诗篇。
——英,你这带着清纯、携着美丽、舞动江南的女子呀,就是我今生难舍的相思!
2011/07/24 凌晨
(作者简介姓名:王峻,笔名:峻岭,男,汉族,作家、诗人,现居“浪漫之城”珠海。联系电话:13527253436,QQ:1583416984,E-mail:1583416984@qq.com)
难舍文章10:难舍故乡情……
文/南方行走
我时常对自己说:一个人不管他走多远,无论他在干啥,不管他多富有,无论他官多大,他永远不应该忘记自己的父母,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故乡。
在这几十年里,我一直在外面的世界漂泊。期间,我多次遇到过江西籍老乡,也有过和他们在一起相聚的时刻。每到动情之处,我就会脱口说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甜不甜,家乡的水,亲不亲,家乡的人。”这句话。
当我说出这些俗语的时候,我不知道我的那些老乡会不会感动,可当我听到老乡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绝对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这句话对我来说,乡情味实在是太浓太浓呵!
我的故乡在江西省南昌市,那是一座被唐代王勃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据史料记载,南昌城始建于西汉初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汉代,南昌被称为“豫章”,到唐代,被改称“洪州”。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城里有着名的历史古迹青云谱。它是清初着名画家八大山人的故居。青云谱原是一座道院,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八大山人在此隐居时,将道院定名为青云谱。经过修复的青云谱如今已开辟为“八大山人纪念馆”。如果您有机会去到这里观光旅游,一定能看到葱郁的古木,看到竹径小道、花圃亭榭……这里的一切,一定会让你生发无限的思古之幽情。
在南昌城中心的东湖,有着名的历史古迹百花洲。这里曾因为洲上遍种各类奇花异草而得名。唐代诗人张九龄、杜牧和宋代词人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过描绘美丽风光的动人诗篇。解放后,这里已开辟为百花洲公园。
南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这里曾举行过震惊中外的“八一起义”。周恩来、叶剑英、贺龙、叶挺、朱德、陈毅、刘伯承等众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将帅,都在这里留下过革命的足迹。
当你有机会去到南昌八一广场,还能看到广场中央那座巍峨耸立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这时的你,一定会对这座英雄的城市肃然起敬。
屈指数来,我离开故乡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我一直在外面的世界为着自己的生存而奔波,为着自己的理想而拼搏。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英雄的故乡,一直没有忘记那些依然生活在故乡的亲人和母校的同学。
这些年里,我时常会抽空回故乡看一看,除了探望年迈的母亲和我的弟弟妹妹,更是为了去感受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尤其这几年,我惊异地发现,故乡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当我置身在美丽的南昌城区,我的眼前,一条条城市主干道宽阔而洁净,一幢幢漂亮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在故乡南昌,已经拥有了现代化的火车站、汽车站、航运码头、航空机场、广播电视中心,建起了一所又一所现代化的高等院校……在城市的各个交通枢纽,一座又一座宏伟的立交桥像凌空飞架的彩虹,把这座历史名城衬托得生机盎然……
目睹这座现代化的英雄城市,我无数次在心中感叹故乡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为故乡的繁荣和进步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有几次回南昌,我曾试图去寻觅我儿时生活过的地方,可我再也找不着它们的踪影。我们曾经住过的那几处老屋不见了,我曾经就读过的那所小学不见了,有很多熟悉的大街小巷不见了,而唯一不变的,是那条滔滔东流的赣江水。那是一条让我永存在记忆里的故乡之水,那里有着我太多少年时代的故事和酸楚的记忆。然而,所不同的是,赣江两岸林立的高楼大厦早已经取代了昔日的那些低矮的小棚屋。
看到赣江的水,我就忘不了四十年前的那些个夏天,我偷偷溜出家门和同学去赣江游泳的情景,那种中流击水的快感到今天还让我怦然心动。
看到赣江的水,我忘不了有无数个这样的周末——我打着赤脚,穿着破短裤,挎着一只大大的竹篮,在赣江边的码头上捡拾烂瓜和菜叶的情景,那种少年时代的酸楚生活到今天还让我历历在目。
看到赣江的水,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座横跨在赣水之上的“八一大桥”。在我少年时代,不论寒天酷暑,不管刮风下雨,在每天清晨,我会打着赤脚,酷一个人在几千米长的桥面上跑上两个来回,然后饿着肚子去学校上课。
说起故乡的这座“八一大桥”,我听过一段很有趣的传说:在1936年,赣江上建起了一座大桥,叫中正桥。毫无疑问,这座桥成了蒋介石的一块功德碑。解放后,为了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人民政府将这座桥改名为“八一大桥”。后来,市政府决定要在这里建造一座水泥钢筋大桥,并请来苏联专家来这里考察设计。苏联专家在桥头整整站了一个小时,他们数了数,从他们眼前驶过的汽车总共只有那么几辆。看到如此稀疏的车流量,苏联专家一个劲摇头。到最后,苏联专家只得把这座桥设计成了双车道。这就是后来的“八一大桥”。
而今天,横跨在赣江之上的再也不是当年那条狭窄的大桥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现代化的钢索斜拉式大桥。这座大桥于1997年9月29日竣工通车。此外,在这之前,还在另一处地方建造了一座跨度更大的六车道的现代化跨江大桥,叫“南昌大桥”。前几年,市政府又先后建起了更为气势宏伟的“洪都大桥”和“生米大桥”。这四座现代化的跨江大桥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南昌与外界的交通条件,同时也将赣江两岸的城区连成了一个整体。
前些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已经在赣江西岸那片叫“红谷滩”的地带开辟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市委市政府所有的办公机构都已经搬迁到了那里,如今已成为南昌政治经济文化新的中心区域。
说到赣江,怎么也得介绍一下耸立在赣江东岸的滕王阁。规模宏大的滕王阁占地4.3公顷。它和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而滕王阁的名气又位于三大名楼之首。据记载,这座久负盛名的滕王阁始建于初唐永徽四年,系唐太祖李渊第22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故名滕王阁。它得益于王勃在此写下的《滕王阁序》,使得这座楼阁声贯古今,誉播四海。滕王阁在历史的沧桑中,一次次被战火烧毁,兴废更替达二十九次之多。据说,到解放后,在滕王阁的原址上只剩下埋在瓦砾下的半截石碑。为了让这座历史名楼重见天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请来了全国最优秀的古建筑专家和施工队伍,按照滕王阁当年鼎盛时期的风貌,要在原来的废墟之上重新建造一座更宏伟壮观的滕王阁。这座恢弘的建筑于1983年10月1日奠基,1985年10月22日正式开工,一直到1989年10月8日才胜利落成。前后经历了六年的时光。近二十多年来,凡是来南昌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一定会来到赣江边登临这座历史名楼,亲眼领略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美景。
南昌城里有两条最着名的商业大街,一条叫中山路,一条叫胜利路。而今这两条大街已经变得更加繁华富丽。如果你来到我们故乡,千万别忘了去“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一下。要知道,这座纪念馆就是当年“八一起义指挥部”的旧址。纪念馆的位置也就在中山路和胜利路的交汇之处。无论你问谁,一定能很快找到这个地方。
特别要说到那条胜利路,现在已经改造成商业步行街了。整条步行街有几公里长,街两旁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在这些年里重建的。当你漫步在这里的时候,两边的商铺、超市、酒楼、宾馆等商业景观一定会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这条繁华漂亮的步行街上,还保留了一家最有名的老字号店铺,那就是“亨得利”钟表眼镜店。据说这家店铺,在南昌已经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这家名闻遐迩的“中华老字号”店还扩大经营黄金珠宝,并在各地开了多家分店。
来到我们故乡,一定得享受一下这里的饮食文化。真不是吹,我去过中国很多地方,我感觉南昌的饮食文化是极具特色的。凡是到过南昌的人,回来后都会对南昌的饮食赞不绝口。这么说吧,你无论走进哪家酒楼或餐馆,各种富有江西特色的美味佳肴一定会让你胃口打开。更让你惊喜的是,到结帐时,价格便宜得让你都不敢相信。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几道有特色的美食。如:红烧甲鱼、红烧狮子头、干菜扣肉、藜蒿炒腊肉、米粉蒸肉、干笋炒肉丝、红烧大鲫鱼、三杯鸡、油豆腐烧肉、油渣炒空心菜梗等等。这几道菜你要说不好吃,没关系,回来找我买单好了。不过,这种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有一次,我和广州的一位朋友开车回南昌。到了那里之后,南昌的一位朋友尽地主之谊请我俩吃饭。那天晚上,加上陪同我们的一共有六个人。我们点了满满一桌子好菜,还有酒水。到最后结帐时,才花了两百多块钱。当时我和广州的朋友惊讶得半天没合拢嘴。
说到吃,我要特别介绍一下南昌的小吃。南昌的小吃都是大众化的,谁都吃得起。品种有汤汁小笼包、小煎包、煎饺、春卷、麻圆、白糖糕、牛肉炒粉、凉拌米粉、汤米粉等。还有各种小钵蒸汤。光是小钵蒸汤,品种就达十余种之多。小钵蒸汤的价格非常便宜,也就在两到三元之间。你无论是吃顿早餐,还是宵个夜,有几块钱就解决问题了,经济又实惠。像这样的小吃店,在我们的南昌城遍地都是。
有一天晚上,我的二弟请我去吃夜宵。我要了一碗肉丝汤米粉和一钵墨鱼肉饼蒸汤,二弟要了一个凉拌米粉和一钵海带排骨蒸汤。两个人才花了十元钱,吃得心满意足地出来了。
我中学时的母校是南昌十中,校址至今没变。那一次百年校庆结束不久,我特地回母校看过一次。当时,我眼前的校园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容颜了。校园内所有的建筑都已经焕然一新了。最感欣慰的是,校园里那几棵百年老银杏至今还保留着,它们依然长得葱郁茂盛,遮天蔽日。
母校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在1902年由美国基督教会开办的一所女子中学,叫“葆灵女子中学”。在这所学校里,走出去了很多的名人豪杰。如杨刚、廖鸿英、王耀云、徐有光、辛沪光、万绍芬等。就连我熟悉的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先生也是从我们母校走出去的校友。
在我的记忆中,母校有一栋红色的“品字楼”和一栋红色的“工字楼”,这是两栋美式教学楼,建得漂亮而坚固。在美丽的校园里,有一条条幽静的林阴小道,有一棵棵参天的古木,到处有苍松翠柏,还有大大小小的花圃和葡萄架……在这所历史名校,我度过了三年多难忘的时光。
说到母校,我自然想起了和我同窗三载的老同学。我们班一共有五十几个人,可我们在一起仅仅同窗一年,而后经历了两年多的文革岁月。到1968年11月,我们六八届初、高中毕业生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除了极少数人因家庭困难而留城之外,其余的人全部下农村插队。在此后的几年里,大部分同学都陆陆续续返了城。只有极少数人因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回到省城,最后不得不永远地留在了当地结婚生子。
记得那是在1992年的10月,母校举办建校九十周年校庆。那一天,我从一百多公里外的工作单位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母校。令人惋惜的是,那次校庆,我们班只有七、八个同学见了面。
在十年之后,母校又举办了建校一百周年庆典。那一次,因为工作原因我无法离开深圳。据说那次校庆搞得很隆重,我们班有很多同学聚到了一起。那天的聚会晚宴还是在一个老同学家搞的。刘老师当着众多老同学的面,用手机和远在深圳的我通了电话。在接电话的那个时刻,我心里真的是很激动,我甚至恨不得插翅飞到他们身边。
这些年,不知为什么,我的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不仅仅是因为挂念远在省城的老母亲,也不仅仅是上了年纪的缘故,我是为故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吸引。于是,我回去的次数也多了。而每一次回去,都能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故乡情。
2010年2月6日,离春节还有七天时间,我早早地就从深圳飞到了省城。
在我到达南昌的第二天晚上,在老同学郑红武的张罗下,我和几位在省城的老同学在解放西路“九大碗”大酒楼相聚。那天晚上,虽然外面是寒风呼啸,可我们坐在温暖的包房里,依然是聊得尽兴,吃得开心,气氛甚是欢乐。我还给每位老同学赠送了两本我写的新书,还让二弟为我们照了几张合影。在朦胧的醉意中,我发现,身边的这些老同学一个个都见老了,有的人几乎是满头的白发。岁月的沧桑已经无情地布满了他们的容颜,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在酒席上,说起几十年的风雨人生,我们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回首我们走过的岁月之路,有说不完的心里话,诉不尽的相思苦,我们只能彼此间相互鼓励和安慰。
……
说不完的故乡事,诉不完的故乡情。让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我无法泯灭对您的思念!但愿我的这份最真挚的情感,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淡薄;更不会因为我定居在灯红酒绿的南国而把您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