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初五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初五散文1:海南三亚游
文/顾全
大年初五,爸爸妈妈带着我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海南三亚游。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一下飞机,啊!这里好热呀!我们连忙脱下冬装,换了夏天的短裤和短袖。坐在巴士车上,我们看到了碧绿的椰林、金色的沙滩、蓝蓝的大海……
我们到达预定的酒店后,迫不及待地换上游泳衣,来到了室外游泳池。“扑通!扑通!”我和爸爸妈妈相继跳进泳池。这个泳池真特别,它不仅面积大,还是四通八达的。池中间有两个小岛,爬上去一看,哟,小岛上还有两个泡温泉的小池呢!我好奇地走进温泉,啊,真热,泡在里面可真舒服呀!
泳池的边上还有一个长长的“S”型滑水道,我连忙和爸爸妈妈爬上高高的滑水道,兴致勃勃地躺在上面,“呼”地一下,我顺着水流快速向下滑,身体一会儿向左甩,一会儿向右甩,完全身不由己。不一会儿滑到水道的终点,“嘭”!我从近1米高的水道口掉进泳池,溅起大大的水花,太刺激了!
离游泳池不远处,有个“面粉沙”区。你看,那儿的沙子白白的、细细的、软软的,我忍不住双手抓起两把沙,哟,柔柔的,难怪海南岛的人叫它是“面粉沙”呢!我们来到大海边,只见白色的浪涛不停地亲吻着沙滩,黄黄的细沙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我蹲下来玩沙子,拿着塑料铲子挖呀、堆呀,突然,触到了一个硬的东西,我使劲刨,嘿!居然挖到一个碗口那么大的青蓝色珊瑚礁,别提有多高兴啦!
晚上,我们躺在沙滩的躺椅上,一边吃着海鲜,一边欣赏别的游客们放飞孔明灯,妈妈说那明亮的跳跃的火焰承载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我们头顶上还有五彩缤纷、金花四溅的“迎财神”焰火,这一切都让我心里美美的,感觉幸福极了!
这次海南三亚游,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使我流连忘返,终生难忘。
初五散文2:快乐的端午节
文/黄珺扬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了。
早上,我们吃过早饭,奶奶带我出去玩。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别提有多开心了。忽然,我发现今天马路上有好多来来往往的人,手里拿着树枝。我好奇地问:“奶奶,他们拿树枝干嘛?”奶奶笑着说:“傻孩子,这是艾叶。可以驱蚊子和苍蝇,还可以避邪呢!把艾叶插在自己家的门上,还很香呢!”我点点头。我和奶奶也去买了几枝。
中午,奶奶从厨房里拿来煮好了的香喷喷的粽子。粽子热气腾腾的,有鲜肉粽、蜜枣粽、蛋黄粽、豆沙粽……品种可真不少。“奶奶,我先来尝一个,看看有没有熟。”我说。“看你像只小馋猫,好!先给你一个。”奶奶笑眯眯地说。我拨开粽叶,先闻了闻,好香呀!接着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爷爷告诉我,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人格。
下午,奶奶亲手做了一个香囊给我戴上,里面装的也是艾叶。小小的香囊清香四溢,我可喜欢了。
哦,在这个节日里,我们要插艾叶、吃粽子、戴香囊……
端午节真快乐呀!让我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初五散文3:让爱延伸
文/游水方
那年的正月初五,冷风裹着细雨,天空阴沉着脸。然而,在一间酒店的大厅里却喜气洋洋,我曾任教的中学87届初中同学正在聚会,我们几位老师被邀请参加,那时我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兼教语文。看到这热烈气氛,看到阔别多年的学生,我心里很高兴,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
后来在交谈中我发现好多位同学没来参加,我询问了原因,原来有些在外地工作没回家过年,而有几位却因家庭变故而陷入困境,特别是阿广的儿子现患血尿病,医光了家里的积蓄。听到这消息,我心一沉,仿佛外面这天气一般。我想,同学聚会不应把他们忘了,他们有困难,要伸出援手,送去温暖,给予关爱。于是,我把这想法与几位老师说了,也与聚会的组织者说了,他们都赞同。我乘机提议,把晚上的卡拉OK取消了,用这些资金资助他们,同时建立一项长期的关爱机制,成立学友爱心基金,每年都组织同学捐款,对陷入困境的同学送去关爱,让爱心在同学中传递。大家商议了一会,都赞同我的提议,再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大家没有异议。
那天晚上,大家就不去唱歌了,把省下的钱送五千元给阿广的儿子治病,对其他几位同学也进行了慰问。由于阿广的儿子得到持续的救治,时隔不久,他儿子病好了,阿广千恩万谢,在电话里哭了。
同学会后,学友爱心基金马上开展了发动筹集工作,效果很明显,一批当了老板的同学慷慨捐资,其他同学也都尽了自己的能力,多则五千,少则一百,这次筹集到近三万元。同学还推选几位责任心强的同学管理这笔资金。
此后,同学会成了爱心会,每年集中举行一次年会,总结关爱活动情况,通报基金收支项目,并组织捐款。每次年会,人员不断增多,同学带了同学,同学带了朋友,同学带了同事,朋友带了朋友。每次年会以节约为原则,大家吃朴素餐,啃玉米,吃番薯,嚼青菜,喝猪肉粥,其乐也融融。
每一次开展关爱慰问活动,虽然并不声张,但爱心就像春雨一样带去润泽,像清风一样轻轻吹拂。
一位同学患了乳腺癌,爱心会组织了慰问,送上了关爱资金,并对她进行鼓励,她术后康复很好。一位同学的父亲肝癌晚期,在农村居住,爱心会组织了一批同学去探望他,送去慰问金,他在病床上笑了,该同学说这笑已久违了。一老校长退休几年后查出患有喉癌,先后动了两次手术,坚持了十年,已七十多了,听说恶化了,吞不下食物,通过插管直接将流食输入胃里,想来已很严重了。一天晚上,我与爱心会一批同学去探望他,他很高兴。他身体虽然消瘦了,但精神依然乐观,谈笑风生,对插管输食打趣着说,现在正如老夫子所言,真的是食而不知其味了,引得我们大笑起来。他知道我们成立了爱心会,高兴地说,很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非常美好。他爱好书法,过了几天,我接到他亲手所书的一块匾,上面是“仁者无敌”四个苍劲大字。我很感动,细细地品味其中的含义。“仁者无敌”典出战国时的故事,郑国是弱国,怕被强国吞并,郑君向孟子请教对策,孟子说,实行仁政,天下无敌。孔子说,仁者爱人,博爱就是仁。我想,老校长送这块匾是对爱心会的极大鼓励。
当然爱心会开展的关爱活动不止这些。有的同学出了车祸,有的同学或家人患了大病,爱心会都组织慰问。尽管爱心会不事宣扬,但消息不胫而走,感动了不少人,不是这一届的学生也加入了爱心会,一些老板也向爱心会伸出援手,献出了爱心。
冯老板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士,他听说这件事,认为十分有意义,一次为爱心会捐了十万元。李先生是爱心会一位同学的同事,他听说此事很感动,一次捐了五千元。徐经理是一位同学的领导,他得知爱心会举行年会,亲自跑来参加,捐了三千元。也有一些同学的朋友捐了上千或几百不等。这一笔笔捐款,是对爱心会的莫大支持,是爱的延伸。
每年的年会一般定在暑假举行,同学可带孩子参加,让孩子也受到爱心的感染。结果有不少孩子把红包钱也捐上了。
同学以爱心会为平台,献出爱心,让爱在延伸,在广阔的空间里延伸,在无尽的时间时延伸。
初五散文4:乡戏
文/季川
每到过年,正月初五开始,在老家,咱们村里年长的都会与村长协商,邀请安徽安庆民间的黄梅戏班子来村里唱大戏,这是村里的大事,也是村民们奔走相告的喜事。
我老家的家门口,由于地方宽敞,方便搭建戏台,每次都是首选地点。开戏三天前,村里几个管事的,就会提前召集人马,把戏台稳妥地搭好。一切准备就绪了,村长就会租用一辆大卡车亲自带人前往安庆接戏班子过来。戏班子不仅人员众多,最主要是道具也多,不用大卡车是不行的。
戏班子来了以后,必须要安排住宿吃饭,一般一户村民家里要安排演员两到三人,今年你家,明年他家,轮着来。好多年了,村民们接待戏班子的演员们像接待自家亲戚一样,从安排吃饭到睡觉,都是细心周到得很。
我家里每次都有演员入住,我们小孩子最有好奇心,对演员和他们的服装道具,都会问个不停,比如问姐姐的脸部是如何化妆的,水袖里面真的可以藏东西吗?大刀长矛会不会伤人等等。他们很有耐心,给我们慢慢解释,我们每次都是听得似懂非懂的。
我最佩服的是他们的嗓音,唱旦角的温柔婉转,唱小生的俊美飘逸,唱丑角的活泼可爱。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起身去门外练习,吊嗓子,练习唱腔,丝毫不含糊。
待到正式开戏那天,台下老老少少早已自带板凳坐好等待了。每天演出的节目,戏班子领班的都会用一块小黑板拿粉笔书写好了,悬挂在舞台一角,很醒目。一般老看戏的,都会对要开场的戏中内容了如指掌,而不明就里的人都会向他们请教,这样被剧透过的人总是一脸的满足。
琴师的各种乐器,助阵的锣鼓家伙一响,帷幕缓缓拉开,戏就正式开始了,台下原本嘈杂的声音顿时会安静下来。记得名戏《郑小娇》是十足的哭戏,大部分的心酸苦楚,都被演员的泪水表达出来了,到最痛处,郑小娇落难时,台上泪水涟涟,台下也是哽咽一片。戏班的领班最精明,每次哭戏时,他会提一个空篮子,在台下穿梭,说落难人需要救助,请父老乡亲及时出钱出力。装钱的篮子,每次都会有不小的收获。大家入戏很深,根本没有把投钱当回事,一会儿又融入戏中人物命运当中去了。
一场戏往往都是半天的时光,村民们跟着戏里角色,把忘恩负义还是知恩图报,把忠诚义士还是奸诈小人,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看戏也是看人生,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就是这个道理。如今手机流行,电影电视普及,好多人已经不屑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看戏了。但我还是觉得,在老家露天看戏依然是一场视觉盛宴,它与浓浓的年味连在一起,显得那么朴实与醇厚。
初五散文5:端午诗话
文/黄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自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古往今来,涌现出了大量吟咏端午节的优秀诗篇,令人回味无穷。
相传端午节是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在呤咏端午的诗篇中,有不少是歌颂与缅怀屈原的。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有洗得直臣冤。”此诗既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屈原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昏君奸臣的无比愤懑;北宋诗人张耒《和端午》诗说:“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此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
端午节吃粽子,千百年来盛行不衰。特别是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名食。唐代诗人郑谷有诗“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陆游也写过“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的诗句,说明当时吃粽子已经很普遍了。
龙舟竞渡也是端午节的一项主要活动。这一习俗,在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湖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抡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那紧张热烈的竞渡气氛,跃然纸上。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五月词》:“雪片崩涛飞彩帜,妙高台下龙舟戏”,生动地描绘了龙舟竞渡紧张热烈的场景。唐代诗人徐寅则写道:“竞渡岸旁人挂锦,彩芳城上女遗簪。”把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写得有声有色;刘禹锡的《竞渡曲》与徐寅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写了赛后女子们在水中嬉戏,与岸边的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生趣。
端午节还有其他一些习俗,如插艾叶、挂菖蒲、饮雄黄酒、佩香包等等。唐代诗人殷尧藩的《端午日》:“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动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再现了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挂艾枝、悬菖蒲、饮雄黄酒,祈福平安的情景;元代诗人舒由页的“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度端阳”,以白描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端午时节家家门前挂艾叶和菖蒲的情景。此外,明朝庄昶的“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宋代朱松的“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等诗句,都对这些习俗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初五散文6:感恩的礼物
文/凤川
农历正月初五。我被感动了,因为李凡。
李凡驾着电动轮椅进城,带来了最珍贵的新年礼物。
李凡是我三年前认识的一个脑瘫孩子。说是孩子,其实今年已经23岁了。因为他和我的脑瘫儿子年龄相近,在我眼里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和李凡素昧平生,三年前的一个下午,他的电动轮椅坏在了闹市区,四周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嘀嘀乱响的喇叭声。妻子看到他,跑过去将他弄到路边,并立即打电话让我赶过去。
李凡不会说话,只会用手示意。我们一路打听,才把他送到了乡下的老家。从此,和他有了难解之缘。
后来,我用轮椅推着儿子到街上转。在城东大转盘的路边又遇到他两次。他远远地就看到了我,“啊啊”着跟我打招呼,他还主动拉着我儿子的手。两个孩子相互笑着,相对无言。看着他们,我的心里不免五味杂陈。如果他们都是身体正常的孩子,那该有多好啊!
那天,行动不便、口齿不清的李凡,执意记下了我的手机号码。他的轮椅内侧有个拉链包,里面有一个简易的老年手机,手机里记着他家人的号码。
我握着他的手,看着上面黑黑的裂纹,一阵心酸。他的手指关节粗大,十分有力,但是并不灵便,我知道他一定在努力锻炼着,顽强生活着。
春节里,我有次做梦梦到了李凡和我儿子在一起,他们有说有笑地在老家莫沟的窑洞里玩,看书、打闹。醒来时,心里一片怅然。
“破五”这天,我正忙着招待亲戚,李凡打来电话,他就在我家附近,我飞一般赶过去接他。
到家后,他示意我轮椅上有东西,我一看,原来是两包咖啡糖,他指指铁车上我的儿子,要送给他。
这个可怜、可爱的孩子,让我心头一热。泪水不由奔涌而出!
谢谢你,李凡,这是我新年里看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李凡一直坐在我儿子旁边,右手搭在我儿子的大铁车上,半佝着身子,前后摇晃不定,憨憨地笑着,“啊啊”地和我儿子交流。我儿子的病情比他重,一脸茫然地看着他,时不时也笑笑,表示亲近和友好。
我曾在路上遇到过他爸爸一次。我带儿子在公园里锻炼,一个中年男人主动和我们说话,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李凡的父亲,他在乡下赶集做小车牛肉生意。李凡在家由奶奶照料。李凡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在上学。他们家经济条件还算可以,一家人相处得比较融洽和谐,这让我的心里宽慰了好多。我只是担心李凡,他经常一个人驾着电动轮椅到处跑,多危险啊!
我轻拍着李凡的胳膊说:“李凡,没事就到我家里玩,我让白浩天(我儿子的名字)弟弟陪你一起玩。”说罢,就后悔了,路上那么危险,他出行又那么不方便,多让人揪心啊!
李凡笑笑摇头,用力“喷”出一个含混不清的“不”字,然后用手在耳边比画了一下,示意说,如果想来找我,他就跟我打电话。好懂事的孩子啊!
他要走了,我要送他,他坚决地说“不”。我了解他的内心,就不再强求。我再三嘱咐他不要乱跑,抓紧回家,他答应着。我帮他把手套和帽子戴好,他向我挥挥手,驾着电动轮椅左摇右摆地走了。
这几天,我和妻子一直在谈论李凡,我们商议着,今年一定要为李凡、也为更多的残疾人做一些让他们开心快乐的事情。
这是我们今年要做的头等大事。
初五散文7:摘草莓
文/沈喆瑜
大年初五的下午,天气阴沉沉的,还刮着点风,却丝毫没影响我们兴奋的心情,因为我们一家人要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摘草莓了!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甭提有多高兴了,连天空中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地跟随着我们向大棚“进军”。眨眼就到了目的地,只见很多白色塑料温室大棚一个挨着一个,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农田里,就像一只只巨型面包。
大家迫不及待地进入大棚,棚外冷飕飕,棚内却暖洋洋。放眼望去,棚内一排排田埂上种满了草莓。青绿叶、小白花、红草莓,令人赏心悦目。有几个背影,拎着筐子,弯着腰,像侦探一样仔细地寻找着什么。我脱下外套,向果农阿姨要了小篮子,准备摘草莓了。
草莓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摘,泥路极不好走,狭窄又坑坑洼洼,刚走两步,裤腿和鞋子就沾上了泥浆,不过,我已无暇顾及这么多,弯下腰就热火朝天地“开工”了。“摘草莓时不要捏着草莓,应该先把连着草莓的茎找到,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一夹,一拧,一拉,一颗草莓便摘了下来。”果农阿姨边说边给我们示范,“喏,给你尝尝。”“谢谢!”嗯,酸甜酸甜的,并带着一股幽幽的清香,好吃极了。那些可爱的草莓,小的犹如绿珠子,大的犹如红玛瑙,有的安静地躺在那里睡大觉,有的羞涩地半隐半现,还有的则调皮地躲藏了起来,让人目不暇接。
咦,这里怎么还有个蜜蜂箱,只见一群蜜蜂正在草莓棚里飞来飞去。妈妈说,飞舞的蜜蜂会为草莓授粉,这样草莓成熟后不仅果实饱满,口感好,还是有机食品呢!不知不觉,篮子越来越沉,我们的摘草莓之旅也要告一段落了。
我们依依不舍地向草莓挥手告别。虽然弄得一身烂泥,我们心里却美滋滋的。
初五散文8:端午节
文/陈嘉维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天早上,我和奶奶去割菖蒲和艾叶。一路上,我问奶奶:“今天为什么要插菖蒲和艾叶呢?”奶奶说:“今天是端午节,为了避邪,菖蒲似剑,艾叶驱虫蛇,妖魔鬼怪看后,便不敢来捣乱。插上菖蒲和艾叶之后,妖魔鬼怪虫蛇等就不敢到家里来了”。“哦,原来如此!”采完菖蒲和艾叶回家后,我赶紧插上,生怕那妖魔鬼怪之类的到家里来。
吃过午饭,我们便去附近的巴河看赛龙舟了。来到比赛地,选手们早就准备好了,个个信心十足,人人要得冠军的神情。比赛就要开始了,选手们个个击掌呐喊。忽然,一声枪响,龙舟头上鼓声立即响起,鼓声响彻云霄,回荡在赛场的每个角落。五条龙舟就像五条离弦的箭一样,观众们的呐喊声、沉闷的鼓声、桨拍打水的声音融为一体,选手们个个斗志昂扬。不一会,三条龙舟就被另两条龙舟甩在后面了。冲在前面的两条龙舟旗鼓相当,一前一后你追我赶,一会儿他在前,一会儿我在前,眼看就要到终点了,两条龙舟上的选手都爆发出了最后的拼劲,结果其中一条龙舟只以三秒之优势夺得了冠军,其他的四条龙舟的选手又像打了败仗的战士,垂头丧气。
回到家中,准备端午节最重要的一件事——包粽子。拿出采来的粽叶、买来的肉,糯米、红豆、绿豆等材料,我把每种东西都弄一份包进粽叶里。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因为这个粽子里我还给了点醋、辣椒等佐料,我用邪恶的眼光看了看堂弟,又露出得意的笑容。粽子熟后,我把粽子送给堂弟吃,见到吃的,堂弟立刻眼放金花,狠狠咬了一大口,“呸呸呸……”,五味俱全的粽子让堂弟直伸舌头,那样子让大家捧腹大笑……
端午节,这个美好的节日,让我们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传统节日代代传承下去,让大家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
初五散文9:端午风俗
文/刘锴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一直为国人所重视,因此在神州大地上也就流传着多姿多彩的端午节习俗。这些习俗与其说是一种传统,不如说是华夏文明的永恒传承。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国内最为主流的端午习俗。节日这天,人们争相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屈死的大夫屈原。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为“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为“筒粽”。晋代时,粽子成为端午节的“专利食品”,而且人们在包粽子时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各种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并作为礼品相互赠送。明代以后人们才用苇叶包粽子。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悬画像。钟馗捉鬼是中国民间传说之一。因此,端午节这天,国内很多地区都在家门上悬挂、张贴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随着时间的流逝,大江南北“开发”出了多种钟馗像版本,端午遂成为中国民间绘画艺术的一个展示之日。
挂艾蒲。中国民间还有端午节采艾叶、挂菖蒲的习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节这天,家家都要上山采些艾叶、下河割些菖蒲,然后打扫门庭,把它们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南方一些地区的妇女,还将艾叶、菖蒲制成花环、佩饰,佩戴在头上和身上。“艾”即“艾蒿”,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因此,端午这天人们采艾叶、挂菖蒲是为了祛病健身,所以民间也把端午节称为“卫生节”。
赛龙舟。“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这是古人在端午这天赛龙舟的热闹情景。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普遍盛行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这一习俗当然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每逢端午,沿海地区的人们便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擂鼓摇桨,一决高下,场面十分壮观。
食黄鱼。在南方一些省份,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端午节这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买石首鱼(俗称黄鱼)煮食,寓意健身增智。江苏一些地区还将放养黄鱼的清水用来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家人一年不患眼疾。
佩香囊。端午节戴香囊的习俗。端午这天,小孩要佩香囊,既有辟邪驱瘟之意,又有襟头点缀之趣。《岁时杂记》中载,“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逐渐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青年人戴的香包比较讲究,那是恋人之间互赠的定情物,当然,香包也就由女方巧手绣好,送给男方。节日这天,老人则要戴香包。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香包,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饮雄黄酒。“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端午节这天,有饮雄黄酒的民间习俗。节日这天,人们将蒲根切细、晒于,拌上少许雄黄,饮之。饮雄黄酒,不但增加了节日气氛,也起到了健康身体、增进感情的作用。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