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的文章

请欣赏同学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同学的文章1:正月,又到同学相聚时

文/白梅

腊月廿四小年的晚上,初中同学微信群里非常热闹,有好几个同学已在迫不及待地询问春节里哪天聚会了。看来,大家都很期待这一年一次的同学相聚。

我上学时间不多,因此同学也不算多,但有几位从小学到初中的同学,一直交往至今。平时各忙各的,一年难得见一两次面,只有到了正月时,才能相聚一回,这已经形成了老习惯。

记得初中刚毕业时,我们一群玩得比较好的同学相约每年正月初七去母校给班主任袁老师拜年,慢慢地,这个日子就成了同学聚会之日。可惜好景不长,9年后,班主任因病去世了。我记得那是2000年的冬季,很冷。那年春节,我们没有聚会。后来,我们商定,把每年的聚会地点定在学智和永玲夫妇家。这小两口非常勤劳,早就在城区买了房子,而且都是我们初中的同班同学,大家还笑我是他们的媒人呢!于是,10多年来,每年正月初七前到学智永玲家聚会,成了我们的惯例。

10多次的聚会中,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去年正月初六的那次。那天来的同学比往年多了几位,有一个同学小凤,我初中毕业之后就一直没有见过她了。20多年没见过面的老同学再次相见,自然格外开心,尤其是那个远在新疆工作、好几年没回家过年的艳萍,更是带给我们不小的惊喜。艳萍是我小学和初中的同学,我们从小是一块长大的。后来,我考上中专当了老师,她却因为读定点分配的大专,毕业后去了新疆。尽管工资比较高,而且与她同在新疆工作的丈夫也是郴州人,但她还是非常想回到家乡来工作,可惜调动不了。“我刚在郴州买了房子,准备退了休就常住郴州,”艳萍说,“到时我们老同学就可以经常见面聚会了。”

“谁让你在郴州买啊?怎么不到东江买呢?不然我们不是可以成邻居了?”秀华故作不满地说。秀华初中时可是我们的校花呢,高中毕业后南下深圳打工,至今已经做到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外漂泊,想回家乡来,又找不到好项目,只好年年回年年走啰。”秀华说,她在东江买了房子,等以后老了就回来。

与秀华的经历大同小异的是巧丽。她一直在东莞打工,最近两年把家安在了东江,把丈夫和两个女儿留在家里,自己又独自去东莞上班了。“因为我不喜欢做家务事,我更喜欢上班,我老公比我有耐心,所以还是让他当家庭主男吧。”巧丽笑着解释。巧丽是我初中的同桌,成绩在班上一直比较好,毕业后在东莞的一家大型企业打工,从普通打工仔干到了如今的管理人员。她的工作能力很强,可惜一回到家就坐着不动,身材越来越胖,同学们每次见面都要她减肥,可她根本下不了这个决心,吃了饭就窝在沙发上不想动。

年复一年的同学聚会,我还发现一个变化,就是来聚会的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了。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五六个甚至更多的女人聚在一起,可以想像,这是多么热闹的一场大戏!今年的同学聚会更是如此,因为我们聚在一起都不打牌,大家无非就是家长里短地聊天,询问各自的近况和变化,尽管显得那么琐碎,却充满了温馨,一天的时间感觉过得太快了!

将来等我们老了,如果都还能在一起聊聊天、聚聚餐,岂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我们期待着下一年的同学聚会,再下一年……

同学的文章2:引人入胜

文/往事如烟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个同学转载的日志,内容很简单一句话而已。我要回1997年了,真舍不得你们 。精致的开头,饱含深意的露头却藏尾的诗。

一口气读完这几个字,就像第一次见到雄壮的山群一群,不觉间被引入胜。再看看后面的跟帖,眼泪早已湿了眼,如果能让楼主完成每一个跟帖者的请求,或者部分跟帖者的请求,尘世间莫大的伤痛对别人对自己都会随着一阵灰尘升起,痛可避免。面对灾难面对遗憾,面对就算是死也忘却不了的内疚,谁不曾想过,在深入那个尽是错误的沼泽地之前,如果能在选择前,避免该有多好。因为短短的一句话背后都是每个人在现在看来已经在所难免,所以就算看完只能继续倍受磨练,也心甘情愿。

如果楼主答应你帮你带回一句话,必须是1997之后,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和什么对象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错过了一种是人就应该要做的本能和责任

就算后天任你辉煌腾达,任你光宗耀祖,疼爱你的人,你却没有去疼他们,尽管后来周身围满了阿谀献媚,围满了一群喊你父母喊你长辈没有血缘的看似亲戚,就算人多势众,已经布满了你的全城,跟死城又要什么区别。

很多人,一生中不经意间错过了一个又一个良人,后来注定也会喜结良缘,但是如果真的能让先知者给你一个提示,给你一个忠告,枕边的人又真的是天造佳人吗。是非在历史面前,只能莫谈,也许每每想到总是被千万个遗憾纠缠,让人在寂静的夜晚孤枕难眠。性情中人对这样凄惨的声音也许深恶痛绝,但又总会发现余音不绝,想要它停住时又会不绝于耳。太多的感情色彩把短暂的用心停留深情渲染,于是天昏地暗。黑夜和白天,回归到那年我们都没有想到的天地共画一面。

其实,人活着不就是这样吗?往往明白珍惜的真谛之后,总是在失去之前。看完这句话之后,我也在努力的想着如果我能让那个伟大的人给过去的我和我的朋友我的家乡我的祖国捎一句话的时候,我要说什么。想归想,感慨归感慨,在回头看这句话,美丽与凄惨集于一身,这就是这句话的精华所在,因为都知道回不去所以伤感,因为每个人都能在现在想到那种如果避免错误的选择之后的动人画面,因为一切在现在都改变不了,所以是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真正的明白了,珍惜最重要,面对任何抉择,理智果断的选择,才会尽量的去减少如果错了的伤痛。

好美的一句话,好伟大的一个人,浮想联翩之后,仍然沉迷其中。

今夜无眠,但今夜一定有梦,在梦里完成只有在梦里才有可能完成的愿望。

同学的文章3:重聚

文/九满

桂长云,我的中学同学。他是一个特别温和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发过脾气,他是那种走到哪里都能给人带来阳光的人,他和你相处,好像他压根就没有从你身上得到什么的意欲,相反,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却从他身上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关爱和牵挂。

老桂勤奋好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天埋首于教科书或题海里;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下了晚自习,教室里熄了灯,他就去路灯下背课文记单词。

那年高考,他去了苏州医学院,经过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洗礼,为了那个诺贝尔医学奖,他远度重洋,走进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实验室,成为新时代的“居里男人”。

老桂漂洋过海后,我与他便失去了联系。有时偶然想起他,也不知道如今的“老美”是否还能感知我这个老同学。

今年九月,我加入了高中同学微信群。

走进微信群,老桂竟奇迹般地活跃在同学群里,经过彼此的沟通,我感慨老桂还像过去那样,继续以基督教徒的宽容与善良感动着我,我俩依然以最纯真的方式交流,他以“群霸”的地位让我如沐春风。

今年秋天,在这个收获的季节,老桂和我们几个高中同学相约回到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故乡。

重阳那天,我带着妻子,满怀期待的登上返乡的高铁。

我刚上车,手机便响个不停,“九满,我出发了!”“九哥,你到哪里了?”太好了!我无数次设想和期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在分别三十多年后,重聚故乡南洲镇。

一路上,天公作美,风和日丽,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在老桂“家”,同学们握手、问好,打着哈哈。

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个在美国定居多年的“假洋鬼子”,还完整地保留着当年的爽爽英姿,眉宇之间还收藏着曾经的坦率与大方。一个突兀而来的熊抱,更是让我始料不及,变化太大了!一个曾经腼腆害羞的小男生!竟变得如此热情大方。

在罗文花海,一些同学已在停车场等候。当我读着眼前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笑脸时,却又无法抹去当年的印迹,即便一见面就感觉他变了,但是,我的意识里仍固执地以为:他还是当年的他!

走进罗文村,我们仿佛置身于七彩斑斓的梦幻世界,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碰撞出奇妙动人的火花。我们行走在这“花花世界”与涂鸦艺术长廊,用脚步去慢慢丈量,用全身心地体验感受故乡的一草一木。

早过了荷花、向日葵联袂绽放的季节,好在大片的波斯菊如繁星点缀,无数不知名的小花争芳竞妍。环顾这广袤无垠的花田,同学们为之心旷神怡,渐渐融入故乡那似曾相识的花海,女同学们尽情地拍照嬉戏,过把花中仙子的瘾。

在罗文湿地,一朵残荷静立塘中,貌似萧条遗憾,却有一缕若有若无的暗香在浮动。含着莲子的莲蓬,仿佛幽深的眸子般,凝望着一个个远道回来的游子。一支支残荷折倒在水中,枯败里藏驻着一种不折的神韵,就像岸上流连的我们,回归故乡了,踏实了、升华了、洞彻了!

漫步游荡于罗文村,畅享故乡民居、花海、涂鸦、湿地水乳交融的生态与艺术之美,在视觉、思维、记忆里,我们的同学情怀逐步升华。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连我这个“土著”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罗文花海的怀抱,感受全身心的畅快与温馨。我想:唯美的景色,浪漫的花海,愉快的行程,必将给同学们留下醉美的回忆。

欣赏完罗文景致,同学们汇聚到乡味餐厅。

餐厅外,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的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我们的身上、脸上暖烘烘的。大家围坐成一个圈,忆往事,话今朝……

开饭了,火锅鸡、红炆水鱼……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有条不紊地呈现到同学们的前面,大家一边品味故乡土地回馈的珍馐佳肴,一边兴奋地询问彼此的人生经历,共同回味当年开心的瞬间。

在这种氛围里,同学们把诸如身份、职业、地位、名利这些如影随形的社会标签,痛痛快快地从自己身上剥离下来。褪掉诸如教授、土豪、失业者等社会头衔,把自己还原成纯粹的一个老同学,畅所欲言,不再掩饰什么。

后来,我们陪老桂漫步德昌公园,回南县一中,依恋南茅运河。任思绪或远或近慢慢地漾逸,细细品味其中的快乐与幸福!

同学的文章4:寻找大辫子

文/唐士莉

我们班的同学终于找到大辫子了,把她拉入同学微信群里。每个同学都在激动、欢呼,高中时段的一幕幕美好记忆随之浮现出来。

大辫子是我们涟西高中的同班同学,她从外县来的,有着微黑的皮肤,深邃的大眼睛,苗条的身材,最突出的是两条乌黑发亮的长长大辫子,长及腰间,令我们女同学很羡慕。

那时大辫子跟我同桌,我们共用一个煤油灯学习,有时她会告诉我她的烦心事。她一个农村女孩子,在家中是老大,因父母被传统世俗观念限制,不支持她读书,但她执拗地来到这个外乡学校读高中,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后来她的父母妥协了,会寄些生活费给她。

那时我们都太穷,她住在舅舅家里,舅舅会克扣她的生活费,让她的学校生活难以维持下去。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她从舅舅家里搬出来,跟我们一起住校。多年后再回首那段高中生活,真苦。每天早晚二两馒头加一碗稀米粉粥,就着家中带来的咸菜。中午是自己把能装二两饭的盒子放在食堂铁盘子里,食堂师傅淘洗好米后均匀分配生米放在每个饭盒子里,隔水蒸熟。

毕业后同学们各奔前程,没有联系。十六年后,我们才又相聚在一起,并组建了微信群,彼此谈起一段段校园往事。班长说起他当时喜欢的一个女同学,就是大辫子。有一年暑假,班长曾骑自行车带着大辫子到他的村里老家去过,当时他有心于大辫子,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跟着班长的美好回忆,好多女同学开始在家里翻找旧照片,找出很多张跟大辫子一起合影的照片。她穿着红毛衣,美丽的辫子自然地摆在胸前,女同学们纯真美好的形象留在了那个八十年代末。

于是,大家互相打听,寻找大辫子。班长跑到大辫子的亲戚家打听她的消息,却一无所获。有在公安局工作的同学去查找她,也没有找到。连云港的同学托人四方寻找,到她老家的村上去找,也没打听到她人,找到的是同名同姓的人,不是她本人。这下引起群里所有同学的关心,纷纷多方打探,一些同学往她亲戚家跑了很多趟,她的亲戚欲言又止,就是不说出她的任何情况。有一次,我到南京学习,遇到一位赣榆县的同行,同住在宾馆一房间,向她打听,她帮我打电话去问朋友,最后也没有问到情况。

按说现在交通发达,信息畅通,找一个人不难,可我们同学断断续续地寻找她有十多年了,人海两茫茫,不知人在何处?就在大家不抱希望时,有同学托人终于找到了她,把她拉入同学群里。同学们很激动,这几天与大辫子都沉浸在同窗回忆中。原来,大辫子过得很好,没有远嫁,2000年前还住在娘家村里,后来结婚、生子,过着自己的日子。

同学的文章5:看海

文/苏剑秋

几十年未见的老同学从加拿大回沪省亲,相聚时说起世界上的大海哪里最美。他认为,法国尼斯的地中海沿岸最美。这不禁勾起我的看海经历。

站在美丽的法国尼斯地中海沿岸,倒会使人顿时安静许多,湛蓝的海水平静得令人发怵,晒太阳和休闲的人群各走各的,能不安静吗?才怪呢!我想,世界上的大海总是以蓝色为基调,它象征着气势恢宏,更象征着大海的胸怀。我沿着天使湾信步走来,在滨海大道边,遥望这大海。坊间传说,这里的阳光沙滩海水最早是英国人看中的,为温暖的气候和绮丽的风光,花钱建造了大道,因此也叫英格兰大道。前面是蔚蓝天使湾,后面便是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漫步其间,享受中世纪与现代的完美交融,人们会倾情所有浪漫与真实的故事,注定在尼斯海滨演绎。我看到一对老年夫妇安静地坐在长椅上,遥望着大海,享受着阳光甜蜜天伦之乐。明白了老同学为什么喜欢尼斯。

穿过英吉利海峡,来到了英伦三岛。从苏格兰沿海岸坐渡轮前往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又看到了海,那是爱尔兰海。平静加上湖绿色海水让人遐想。比起尼斯地中海,更加妩媚和安静。沿岸树木葱茏,绿影覆盖,悬崖峭壁海水柔和。第一次看那发绿的海水,温柔和谐让人难以忘怀。尤其坐在渡轮上那种感觉,稳重和温馨,站在船舷眺望,就像在绿色浮萍上的一片荷叶,游荡在世界那一端惬意详和。全世界的海,各有各的情韵、习性。你要用心去体会,不管它曾经疯狂而现在此时,你在感觉它的妖媚和谦和。知足了。

一路向北。在芬兰赫尔辛基读懂了西贝柳斯后坐上豪华邮轮横渡波罗的海,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再一次看到大海,颜色有点模糊,蓝不蓝有点深色,蓝天白云是主基调,两岸绿色倒帮了不少忙。北欧一个神秘的地方,世界海盗的发源地,等到了挪威卑尔根,你马上会知道海盗是怎么诞生的。那里海水蓝得发黑,让人压抑。还好,他们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北海发现了油田。从此,富庶了。

一路看海。去年来到了冰岛,一下飞机,终于领略了风和大西洋的真面貌。在雷克雅未克,住在大西洋边上的酒店。那日凌晨三时就去海边,感受大西洋的风采,太阳已高高挂起。随风而至的至少八级巨浪。

海是看不够的,看海的心情永远是明朗的。

同学的文章6:那个人

文/九满

前几天,参加一个同学聚会,遇见我少年时代偷偷喜欢过的一个人。

那个人,比我小一两岁吧。

记得三十八年前,她穿一套那年正流行的黑色呢子中山装,园脸,皮肤白净,有一些丰满,很像当年的刘晓庆,正是清新一少女。

她,与另外两个与她同样出生于县城的女生坐在我的后排。

在我们那个农村班里,她们,三个来自城市的漂亮、迷人的女生,自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唧唧喳喳,三个人在一块,话多着呢,那情感,应该是一种同是“班花”间的惺惺相惜吧。

趣闻和笑话,她们也会随着零食一道,揣到学校来,分一点给对方。

有了她们,时光真有采茶扑蝶一样的明快和热闹。

她,尤其是她。

一举步,一伸腰,一掠鬓,一转眼,一低头,乃至衣袂的微扬,裙幅的轻舞,都如蜜的流,风的微漾。我怎能不欢喜赞叹呢!

她简直和小白兔糖果一样,使我满舌头的甜,满牙齿的软呀。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她那双鸽子般的眼睛,伶俐到像要立刻和人说话。那覆额的,稠密而蓬松的发,像天空的乱云一般,点缀得更有情趣了。而她那甜蜜的微笑更是可爱的东西;脸庞上浅浅的酒窝像半开的花朵,里面流溢着诗与画与无声的音乐。

那天的我,见证了她少年生命中一场难以描摹和重述的奇遇,甚至连她自己也不曾察觉。那天,她穿着白色上衣,一件花色的大围裙,步入校园内的池塘,入水之后,围裙初始还没太沾水,整个就浮在水面上,好像一片睡莲的大叶片。在校园里的那个池塘里,十六岁的她,娇美的脸庞宛如一朵含苞欲放的睡莲…

这气质,这外表,这魅力……

课间休息,她在沉思之余,抑或会与同桌的女生说上几句悄悄话。微微开启的小嘴,活像一颗熟透的红樱桃。薄薄的芳唇,特别富于激情,轻轻将我体内的荷尔蒙从酣睡中唤醒,让我无法抵抗那熟透而又充满诱惑的小樱桃。我甚至千百次起了去亲吻她的念头!

她与同桌交流的每一句话都使她脸上现出新的魅力,闪烁出新的精神的光辉。在她的谈吐之间,我偷偷地欣赏着她活泼鲜艳的面颊,她那双乌黑的眸子简直把我的整个灵魂都吸引住了,让我完全沉醉在她言辞的精辟的底蕴之中,往往连她所用的词都没听见!

这个时刻,应该是我最幸福、最激动,也是最悲壮的时刻吧!

我敢保证,她是我从小到大所见过的女生中最令我动心的一个!

可是,我们,从未说过话,我甚至连和她打招呼的勇气都没有!

只有喜欢,没有故事。

又忧伤又甜蜜,又忧伤又美妙。

——就这样,我小心翼翼地喜欢,懦弱地喜欢,甜蜜地喜欢,遗憾地喜欢。让忙碌而紧张的中学生活变得色彩斑斓。

一晃三十八年过去了。

那天同学小聚,她姗姗迟来。

我看到她的时候,街道上的人潮像是五颜六色的海,疯狂的穿梭和交替着。唯独她穿着一身深色,慢悠悠地浮沉在人海里。

我一眼就瞧见了她。

由于善于保养的关系,她的脸有少妇一样光灿的神采,她的肤色像十八岁的少女,她的身材还维持着以前就有的身材。

酒桌上,每次看她的时候,我就知道时间和岁月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东西,总还有抗衡的余地。她是战胜了时间,至少,是和时间拔河,而后来三十八年并没有失去。

那天,她,有时莫名其妙的张着嘴巴,说着虚无缥缈的话。

她坐在那里,我觉得她真是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美,不只她的肉体一如少妇,她的眼睛格外有闪亮的光华,只是她微微布着皱纹的唇角有一种聪明,是少妇不可能有的,虽然我并不明白那是如何的聪明。似乎自己已经陪着她,从她的少年时代,一齐经历了三十八年的变迁,还有无数布满了美丽与哀愁的故事。

她饮了酒以后,更是生出一种连少妇都不能有的明媚,一如少妇,谈着她对人生未来的期待,她还没有完成的人生之梦。听她说话的时候总令我忘记她的年龄,深深的为她的美而感动不已。

这世界大概与她无关,她也不干预这世界,只是悄无声息地存在着。

同学的文章7:石磨

文/刘万里

老同学伊洋由省城回乡创业,在凤凰山山腰开了一家山庄,名字叫水磨坊。看他发在朋友圈有关水磨坊的照片,那里山清水秀,环境幽美,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再看到院落墙角摆放的几副石磨,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家的石磨,记忆一下把我拉到漩涡滩上的那个小山村。

我家的石磨摆在堂屋的左侧,它是上下两个经过千锤百炼、钎削斧刻的圆石做成,上下两层平面的接合处都有纹理,上面的磨盘还凿上孔,与下盘咬合,固定在一个架座上,且下扇中间有一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下扇固定。房顶上吊着一根绳子,拴在“丁”字形拐子上,拐子上的弯出就插在上扇石磨的木孔上,一人或两人抓住把柄一前一后推动,上扇就绕轴逆向转动。麦粒、苞谷或豆子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在旋转时就被两层面石磨磨碎,形成粉末,落在下面的大盆里或蒲篮里。石磨磨出的面,蒸馒头、包饺子,特别香特别好吃。

我母亲走进这个家时,家里最值钱的就是这个石磨了。爷爷死的早,家里的儿女很多,一大家人吃饭就靠这石磨。那时村里没电,是大集体,母亲白天在队上挣工分,晚上就用石磨磨小麦、苞谷和豆子,常常半夜我醒来还看见母亲在推磨,吱吱呀呀的声音就变成了我的催眠曲。

家里有一块自留地,母亲种上葱蒜苗辣椒什么的,往往还种些苞谷,苞谷快成熟时,母亲把嫩苞谷掰下来,把苞谷粒剥下来,然后用石磨磨成浆巴子,浆巴子酸甜酸甜,特别好吃,也可蒸成浆巴馍,味道也不错。苞谷成熟时,母亲就把苞谷磨成面,做成酸菜糊涂子,再放些油盐,味道很不错,现在想来,都有那种想流口水的感觉。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母亲推磨时我也能当帮手了。记忆里最深的是,奶奶负责把小麦倒进石磨的方孔里,母亲和小姑负责推磨,一边推一边聊些家常话,有时我也帮忙推,我常常把石磨推得呼呼转,放小麦的奶奶就要眼快手快,准确无误地放进方孔里,否则拐子就把手打了,或者把小麦放在方孔外了。奶奶总是笑呵呵地说,慢点,慢点。但我看得出来,奶奶满眼都透着欢喜与赞许。于是我就越发地将磨推得呼呼转,以显示我的长大和得到奶奶更加赞许的目光。

石磨常年运转,磨齿也磨平了,就要请锻磨石匠重新把磨齿加深。石磨磨齿制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技术,必须要手工调制,它的角度、尺寸、间隙是一切现代化工具不可替代的,所以那时锻磨石是个非常吃香的手艺,给哪家锻磨,好酒好烟招待,生怕他在石磨上耍手脚,否则磨出的面吃起来不香。母亲每次都是请娘家附近的孙师傅,孙师傅话不多,手艺不错,一把钢凿,一把铁锤,叮叮当当,锉出的文理非常好看。我常常蹲在旁边看热闹,孙师傅望着我故意开玩笑说,跟我当徒弟怎么样。我呵呵一笑,不言语。石磨锻好后,母亲常常给他做一大碗荷包蛋,看他很享受的吃着,我在一旁直流口水,真想长大后跟他当徒弟,可以美美的吃荷包蛋,还可大口吃肉,大腕喝酒。

《三国演义》开篇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在我家里得以体现,大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不免要闹矛盾,叔叔姑姑们都先后离开老屋,老屋就剩下大伯和我父亲两弟兄,于是就分家了,石磨大家都想要,最后判为双方的公共财产。逢年过节,大伯和我母亲都要用石磨磨黄豆,做一座豆腐,杀猪时再做些血豆腐,挂在灶头用烟子熏。

后来我家搬走了,石磨留给了大伯。再后来,村里通了电,有了磨面机、打谷机,家家再也不用石磨了。几年后,大伯也搬进了新家,听说石磨扔进了猪圈,想想曾为我家立了汗马功劳的石磨,如今落到如此光景,我不由得为它叹息几声。后来我听一位专家说,石磨和粮食自然摩擦,石磨含有的矿物质与粮食作物营养元素天然混合,融为一体,磨出的面纯正原味,绿色天然,延年益寿,营养健康。听专家如此一说,真想美美吃一顿用石磨磨出的面做的馒头和饺子。

据《世本》上记载,石磨是鲁班发明的。如果从鲁班算起,它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关石磨的歇后语就可举出一大堆:驴子拉磨 —— 跑不出这个圈;驴拉磨牛耕田 —— 各干各的活,各走各的路;盲驴拉磨 —— 瞎转圈;老驴啃石磨 —— 嘴硬;磨道驴断了套 —— 空转一圈;拉磨的驴 —— 瞎转;懒驴拉磨 —— 打一鞭子走一步;黄鼠狼进磨房 —— 硬充大尾巴驴;老驴拉磨 —— 走不远。由此看出,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驴与磨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在我家却是人与磨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石磨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了古董,甚至渐渐被人遗忘,但我却特别怀念我家的石磨,怀念那些用石磨磨出的飘香的日子,怀念一大家人吃着用石磨磨出的面香豆甜的日子。那时大伯和奶奶都健在,一家人其乐融融。如今他们先后去世,兄弟姐妹也各奔东西,那些日子虽然不富裕,但很快乐,我知道石磨将会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人要学会珍惜,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同学的文章8:紫阳写意

文/秦禾

去年春末,我和同学一行四人一路向南、再向南,奔着同学高全的家乡、有“茶乡、歌乡、山水乡”之称的陕南紫阳县而去。

车子穿过一个接一个的终南山隧道,沿着包茂高速,驶进了紫阳谷地,迥然有异于陕北地貌的山水风光扑面而来。我家乡的黄土高原广袤绵延,坡势大多趋缓,洪水冲刷的土壁断崖上,绝无草木丛生——黄土高坡很雄壮,也很绝情。而紫阳的山岭却是尖峭嶙峋,满目望去尽是柔嫩的翠绿,即或稍有白岩石露出的地方,也似披上了一层细密的绿毯;甚至悬崖上点缀着一些小树,使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在斯地的神奇造化。最吸引眼球的,还是路边吊脚楼的民居,或亭亭玉立于溪涧沟边,或旁逸斜出于缓坡陡坎,俯仰之间,让人顿生“寸山多致,水润万物,片石有情”的情致。

在麻柳镇,我们和高全相遇,五双久别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西安上省中专阔别至今,再聚首时光已流转了二十五个年头。感慨岁月的无情、命运的无常,我们难免嘘唏一番。上中专时我们学粮食仓储专业,如今只有我在原专业上按部就班地坚守着,而此次同行的同学都已经改行,高全更是事业有成,于2005年离职后自主创业,现在自己有茶园,还有几百万元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

相聚这天,麻柳镇正好逢集。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商贩们买卖土特产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细观当地人,但见姑娘们都是水灵灵的,小伙子们也大多眉目清秀——这大概是因了水土好的缘故吧。在高全的茶厂,有幸目睹了从茶农缴青茶叶到烘干、筛选分级、低温箱保藏的全流程。高全饶有兴致地讲起了富硒茶的功能:“硒”元素,在西方是以希腊月亮女神“塞勒涅”的名字命名的;常喝富硒茶,能清除人体胆固醇的堆积,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有效降低癌症的得病率与死亡率……临别高全给我们赠送了上等的紫阳毛尖,同学惠为打破收礼的尴尬,自嘲道:高全你送我们这么多茶,可回家没有紫阳的水泡咋办?高全认真答曰:瓶装的紫阳富硒水已经上市了!于是,我们又多了一份期待,期待一睹富硒水的芳容,品尝用富硒水泡富硒茶的那一天。

返回时,高全坚持经“陡天坡”到紫阳县城这条线路送我们一程。路很窄,还悬在半山腰间,虽然路边有防护石墩,波开着车子还是战战兢兢的。终于,在水库前一个稍微宽敞的平台上可以停车了,大家抢着下车看风景。在这里看山水,真是惬意!三角形刺入苍穹的山峰果然很陡,但峰面上却密密麻麻地布满小树,几乎看不到裸露的石崖。左右峰间距离很近,水峡也很窄,可水色在陡峰的夹裹映衬下,却显得非常绿——绝然有别于榆林神木红碱淖沙漠湖的蓝色……高全指着库闸说,汛期放水时,闸前会喷出一道弧形的人工瀑布,那景观才叫个美!

紫阳县城更有特色,半截城被水围住了,宛如一个巨人套了件宽大的绿围裙。据说紫阳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道号“紫阳真人”)曾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县名,意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紫阳城的母亲河有两条:任河、汉水,两河沿东西方向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河的交汇处就是紫阳八景之一的“鸳鸯戏水”……

紫阳的水,就这么不舍昼夜地流淌着,一如我们仓储班QQ群上的签名:时间会证明友谊是永恒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