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午饭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午饭散文1:今天我带弟弟
文/缪熠恒
今天刚吃过午饭,妈妈忙着要打扫卫生,就让我先陪小弟弟玩一会儿。我的弟弟才10个月大,虎头虎脑、非常可爱,我可喜欢了,便爽快地答应了。不过妈妈还给我提了要求:不能让他到处乱爬,以免着凉;还要保护好他的头,不要撞到硬的东西上。我一听,愣住了,心想:好难啊,我可能办不到。不过我不带就没人陪他玩,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一开始,我和弟弟玩抛皮球的游戏。弟弟抓到皮球就乱扔,扔完后还“咯咯咯”地笑,我呢,就负责帮他把球捡回来……我们玩得可开心了。可是玩了一会儿,小弟弟可能觉得没劲了,不知怎么的哭了起来。我就做鬼脸逗他笑,没想到这招还真管用,小弟弟看了,居然破涕为笑了,看着弟弟笑了,我也高兴地跟着笑了。才一会儿,小弟弟又不安分了,屁股一撅想要爬了,不好,妈妈说不能让他到处乱爬,于是我便一把把他抱住,刚一抱,他就又哭了,真不听话,这回我真想打他一下了,可我熬住了,因为他还小,不懂事。不过我没有办法再哄他开心,只好向妈妈求救,妈妈笑着说:“你再坚持一会,好吗?”我听后有点失望,妈妈看出了我有点不高兴的表情,便语重心长地说:“妈妈现在很忙,你是哥哥,动动脑筋,肯定能想出逗弟弟笑的办法。”我只好又一次答应了。
绞尽脑汁,我终于想到了可以陪小弟弟玩最喜欢玩的三脚架玩具,果然,当我把玩具拿到他面前时,他又笑了,迫不及待地爬过去抓,就这样我又陪弟弟玩了半个多小时,妈妈的家务活终于干完了。我也可以松一口气了。
今天我虽然只陪小弟弟玩了1个小时的时间,可我感觉实在是太累了。从这件事情当中也让我知道了爸爸妈妈养育我们的辛苦。以后我一定要认真上课,好好学习,让妈妈少操心。
午饭散文2:尝尝局长的菜
文/黄建如
午饭时分,大伙在职工食堂吃饭,说说笑笑,挺热闹。
这时局长端着餐盒走过来,在大伙中间一坐。立刻就有几个人凑过来套近乎,说些局长体恤民情、与群众打成一片之类的恭维话。
局长笑笑,慢条斯理地用着餐。
大伙又继续边聊边吃饭。不知谁把话题转到了H7N9禽流感上。有人突然问道:“昨天新增的那例H7N9禽流感病人不是和局长同一小区吗?”
“啊?不会吧?”有人惊叫。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瞅着局长。
局长怔了怔,尴尬地回答:“是在我们小区,不过小区大着呢,我家在最南边,他家在最北边,隔得远着呢,应该没什么影响吧?”
“没事,没事!”众人附和着,然后都埋下头来吃饭。不过吃饭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许多,也没有人再说话了。
“局长,我还得去办公室加班,先走了,您慢慢吃!”计财科小丽向局长挥挥衣袖,留下一身的香水味,匆匆走了。
“局长,下午有个会,我得去准备准备,我也先走了!”信息科长张勇抹抹嘴,紧随其后。
“局长,我这几天不舒服,没胃口,我也先走了!”办公室胡主任端着还剩下一半饭菜的餐盒也走了。
大伙三三两两地散去了,局长旁边立刻空空落落。局长的脸沉了下来,很不好看。吃饭也没了心情,便欲端了餐盒离开。
这时,坐在远处的办公室科员小蔡端着餐盒走了过来。“局长吃完了?还剩这么多排骨呀?倒了可惜,不如给我尝尝,让我沾沾局长的光。”说着,小蔡也不管局长同不同意,大模大样地从局长的餐盒里夹了一块排骨,放进嘴里。
“呵呵,你这小子!”局长笑了,将餐盒往小蔡面前一推,说:“喜欢就多吃点。”局长看着小蔡又吃了几块,笑呵呵地走了。
回到办公室看了一会报纸,我去上厕所,经过小蔡办公室的时候,听见他在里面打电话:“媳妇,昨天彩虹小区发现一例H7N9禽流感病人,我们局长也住那个小区。刚才我和局长一起吃饭,还吃了他的菜。我现在害怕的要死,不知道会不会感染?你赶紧给我送点板蓝根来,以防万一。”
电话那头,似乎在埋怨他,怪他不该吃局长的菜。
过了一会,只听小蔡喝斥道:“你们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我这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事回去再跟你细说,赶紧把药给我送来,注意保密,别让我同事知道了!”说完,小蔡挂了电话。
一个月之后,局长在全局大会上宣布,任命小蔡为办公室主任。
午饭散文3:神奇的水果皮
文/朱晓珏
今天中午吃过午饭,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我听到电视里说果皮可以消除油渍,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所以想证实一下。这时妈妈在厨房里洗碗,我就跑进厨房里。我先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苹果,把果皮削掉,再把果实放到果盘里,因为不能浪费苹果。然后用果皮擦拭有油的碗,原本满是油渍的碗竟然变得很干净,如同用洗涤剂洗过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我迫不及待地重新做了一次实验,这次是用梨皮,结果也一样,油脂、污渍都不见了。
为了弄清楚这个奇怪的问题,我认真反复地做着试验,对照试验以后,发现水果皮都可以擦掉油脂,特别是刚剥下来的橘子皮擦掉油脂的效果最好。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和妈妈一起去查找资料,通过资料得知,果皮里富含果酸可以溶解掉油脂。另外,刚削下来的果皮,果酸的含量比较多,所以洗涤效果比较好。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请大家都来试试吧!
午饭散文4:午后散步-下场感情雨
文/下场感情雨
吃过午饭,我无事可做,便去林间散步,这处难得的宁静之地,方圆不足千米。树林里时常聚集着不同的鸟,它们啼叫,它们搜寻食物。
“叽叽喳喳,咕咕啾啾……”我被这悠扬动人的曲调吸引了,我想去一探究竟,睹一下这些美妙的灵物。
我不想打破这难得的宁静,不想去惊扰鸟儿们无忧无虑的歌唱和嬉戏,便尽量使自己不发出声音,半蹲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踱步走去,靠近它们。它们是在唱一首动听的午后安眠曲吗?还是在窃窃私语讨论休息好了哪儿去吃食呢?我只能猜测着,观察着,企图让自己成为它们中的一员,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一个欣赏它们天赐音喉的评乐人。
午后的阳光,是那么柔和,那么安详,她如母亲的手,慈爱地抚摸她的孩子们,又如金色的绒被,温暖着我们的血液,使其生生不息地流淌。于是,烦躁的我们不再哭闹,忧愁的我们感到了无限安乐。我们就这样满足地睡去,做一个午后幸福的梦。
古老的田埂残破不堪,坑坑洼洼上爬满了青苔,它从容地穿上这件自然馈赠的新衣裳,向万物诉说着饱经沧桑而不败的故事。雨水的冲刷没有填平它岁月的痕迹,两侧丛生的杂草也没有掩盖掉它的存在。
走着走着,我遇到了一块低地,它离我站的地方有二米距离,一处斜坡上长满了荆棘,我沿着另一处稀稀落落蹿满了马兰头草的土台阶踏下去。低地里也满是樟树,我爬上一颗枝桠较粗的,左手抓着一根细枝,背靠着一根粗的躺了下来。它长得恰到好处,自然给了我一张悠然惬意的床。微风吹过,透过叶片的光闪烁起来,一只黄莺“喳喳”的从不远处飞来,落在了高地一颗松树上,我望着黄莺,黄莺也转动它的小脑袋看了看我。它没有停留多久,我也不曾眷恋它的美丽,它是属于大自然的,属于天空和树林,它也有向往云的梦想和穿梭在枝繁叶茂间的自由。
我又侧头望着十米外一条长河,它原本是老一辈人的运河,他们贸易交流的必经之路,是城市和乡村连接起来的桥梁。现在,她是如此的肮脏,她像个久经风霜的娼妓,给予无数孤独的人快乐,快乐之后,谁也不认识她,谁也不可怜她。她的美丽如此短暂,一夜过后,众人为了得到她而虚加的吹捧化作为真心的嫌恶。
她是如此的不堪么?她曾经是如此的纯洁!
午饭散文5:开在路边的书店
文/范家生
吃完午饭从食堂出来,遇到同事刘,告诉我办公大楼六号门旁边开了家新书店,可以过去转转。于是,俩人一道散着步找那书店。走进一看,是家“读书会”。此时正是暑假,除了许多在这里上班的爱书人利用午间过来看书外,还有很多孩子或坐或躺在沙发上看书,姿势各式各样,专注,认真,还有几个小朋友一边看一边记,模样甚是可爱。
其实,在合肥,这样的读书场所还有很多,她们像鲜艳的花儿盛开在路边,扮靓这座城,照亮前行路。2000年我第一次来合肥时,逗留时间最多的,就是四牌楼书店和三孝口书店。前几天到安徽省图书城,途经四牌楼书店,发现新盖的大楼正在装修。也就是这个书店,2008年为了声援和资助汶川地震灾区,搞了次打折销售,我一口气买了2000多元的书。而三孝口书店,早已开启了24小时经营模式,成为合肥人心中的“文化地标”,那不眠的灯光,成为夜读者心中的花,在书香的滋润下交替开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合肥比较有名的独立书店是“保罗的口袋”,原先在水阳江路有一家,而现在离我家比较近的是1912街区的口袋书店。很多人好奇这家店为什么要叫“保罗的口袋”,这个带点童话色彩的店名,来自店老板曾经写的一首同名歌曲。这里是休憩和放松、静坐或交流的好地方,喝一杯茶,读一本书,打一会儿盹,做一个梦,都可以。另一家有名的书店,就是名叫“增知”的旧书店,因店主朱传国用心收集旧书、帮助爱书人找书、与藏书人交流读书心得,一时传为佳话。后来,因为店主生病,书店濒临关门,引来全城爱书人购书相助,小小的购书热,给了书店活力,也温暖了人心,更展示了这个城市的情怀。在书友们的帮助下,旧书店恢复了正常营业,但朱传国还是走了。如今,他的儿子朱成龙继续经营着书店,每天还在微信群里进行旧书推荐,在我写这篇小文的时候,他已经更新到了第605期。
在合肥,这样的旧书店还有许多。有一次,到安医老校区替朋友报名在职培训,从西门出来的时候,右边斜对面就有一家旧书店,因时间紧张没能逗留太久,只匆匆淘得一套关于长征的书。2006年转业回合肥的时候,工作地点在明教寺旁边,那里就有两家旧书店。一家位于勤劳巷里,面积不大卖的书也不对口,去了两次便渐渐地少了;倒是兴泰大厦下边的旧书店,去得挺多。书店门面很窄,只能容一身挤在书架前浏览和挑选,但里面却有两间大的房子,摆放着各种书籍,内容非常丰富,经常光顾自然不会空手而归。后来,工作地点调整到九州大厦旁边,发现对面也有一家旧书店,还在那里办了一张优惠卡,服务也不错,所购的每本书她们都有详细的登记,很多喜爱的书,我成捆成捆地买了回来。再后来,单位搬到天鹅湖这边,再去,那书店已经没了踪影。一次坐公交车,发现它又开在了长江饭店边,于是,下车再次光顾。当然,最有名的旧书市场,还是长江东路上的花冲公园,每个星期天的上午开市,人山人海,甚是火爆。2007年,曾经在那里发现了许多鲁迅作品的单行本,一元钱一本,不同年代、不同版本、不同出版社出的,共花了我45元。
有一次,坐地铁2号线到安农大站下车,发现这里也开了家书店,一问才得知,是合肥轨道公司为“推进全民阅读,建立书香社会”所推出的创新举措,他们结合轨道交通出行和共享借阅方便快捷的特点,将阅读融入轨道交通文化之中,共同打造号称全国首家轨道交通共享书店,帮助读者实现更加便捷的图书借阅。
当然,除此之外,在合肥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闻到书的芬芳。这些开在路边的书店,不仅蕴藏着生活的智慧,更充实着合肥人的精神世界,让合肥这座城市,饱含着诗意和远方……
午饭散文6:家乡味道
文/黄东晖
今天的午饭——我打开存放在单位食堂的罐子,挖了一大勺油泼辣椒,就着面条,美美地咥了一顿。
离开家乡多年,在南方,我的饮食早已入乡随俗了。而且,我发现在海南和广东这些地方不能多吃辣椒,稍微多吃一点儿,就会上火,不是这里起疙瘩就是那里起泡,怪影响“市容”的。可尽管如此,辣椒依旧是我的最爱!尤其在念家的时候,或遇到不顺利心情郁闷的时候,我都会去吃辣椒,就着饭,美美地吃上小半碗油泼辣子。那种香辣的感觉真是爽。
曾经有几次,我还专门跑到离家挺远的一家陕西小馆子,点一老碗手擀面,特地嘱托店家油泼辣子给多打点。就着辣子吃着热乎乎的手擀面,咥得满头大汗,思乡情绪或者其他不良情绪也就随着熟悉的家乡味道消散了。
五香花生米,也是小时候的味道。
那天在街边的一家店里买烤鸭时,店家顺带送了一小包五香花生米,我丢一颗到嘴里,竟然极为惊喜:那是老家五香花生米的味道!小时候,家人经常去西大街的回民街上买这种花生米。回家后,我就拿一个小搪瓷碗装了花生米坐在书桌前,一边翻着书,一边用手捏着花生往嘴巴里放,往往一小碗花生米吃完,一本书也翻得差不多了。
这样想着,就把这一小包五香花生米吃完了,感觉远远不过瘾。于是,我居然放下筷子换了鞋,再下楼去买了!这之后,我更是时不时去店里买几包五香花生米。因为,在我看来,任何的山珍海味,都抵不上家乡的这一把五香花生米。
味觉真是神奇,不用看,不用听,只拿起筷子夹起食物往嘴巴里一放,家乡、童年、亲人就好像出现在眼前了……
午饭散文7:分享的快乐
文/张鹏秋
周末,吃过午饭,爸爸妈妈要去地里干活,临走的时候,他们交代我和哥哥必须看好家。我和哥哥做好作业后,就在家里捉起了迷藏。
正当我们玩得开心的时候,我二姑妈来了,姑妈问我:“秋秋,***妈在家吗?”我说:“我妈妈不在家,干活去了。”我看到姑妈手里提着一袋苹果,就对哥哥说:“哥哥,苹果。”哥哥问我苹果在哪儿,我指着姑妈的手里说:“在那里呢。”我和哥哥的目光投向苹果,眼巴巴地看着那些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不停地吞咽着口水。姑妈看到这个情景,就连忙从口袋里拿出两个苹果,塞给我们一人一个,说:“快去吃吧。”我们向姑妈道了谢,就开心地跑进屋里。
我们拿着苹果来到台阶上坐着,哥哥看着手中那又大又红的苹果,眼睛都乐开了花。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苹果吧。”我说:“好,咱们吃吧。”可是不知说了多少遍,我和哥哥谁都没舍得咬一口。哥哥说:“要不咱们都别吃了,等到爸爸妈妈回来,你和妈妈分一个,我和爸爸分一个。”我咽了咽口水,说:“好好好,我赞成。”我们把苹果小心翼翼地放在冰箱里,又去玩了。
到了晚上,爸爸妈妈回来了,吃过了饭,我们端水让爸爸妈妈洗漱好后,我把冰箱里的苹果悄悄地拿出来,用水洗好,再平均分成两半,捧着到客厅,说:“妈妈,吃苹果。爸爸,吃苹果。”妈妈问我从哪儿来的苹果,我告诉是二姑妈给的,妈妈又问我:“那你有没有谢谢你姑妈?”我说:“谢了。”“赶快吃吧!”我催妈妈。我和哥哥也每人拿起一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妈妈边吃还边夸我和哥哥是好孩子呢!
得到妈妈的夸奖,我真开心!
午饭散文8:心爱的小院
文/张缘
午饭过后,阳光暖暖地洒在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我坐在板凳上,看着老婆婆忙前忙后的身影,姥姥从记忆深处走来了。
我的姥姥也是一个农家妇女,一直到晚年,她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农家小院。
我是姥姥看大的,小的时候,父母工作忙,我便被送回到农村的姥姥家。记忆中,我就是像现在这样,和姥姥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晒着暖暖的午后阳光,我用手缠绕着脚边的牵牛花,想把不听话的花草摆弄出新的造型,而姥姥则在一边纳着鞋垫儿,细细的银针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亮光,姥姥讲着那些泛黄的老黄历:妈妈儿时怎么收玉米的;大姨最喜爱的那只小羊为什么死了;晚饭时她怎么偷偷地多给舅舅煮一个鸡蛋……
我一直纳闷儿,为什么姥姥怎么也学不会发手机短信,而这些过去了那么久的故事,她却统统记得。直到很久以后,她的脸庞在我的记忆中都已经有些模糊不清,我也依然能够清楚地记得,那些午后细碎而温暖的阳光下她的故事、她的笑容,还有她眼睛里闪烁的光芒。
后来我要上学了,姥姥为了我,离开了生活多年的老屋和心爱的小院,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姥姥紧张地适应着新的环境,而她的笑容一直没有改变。每天放学路上,她都会给我四块钱,让我去买个冰糖葫芦,离开的时候,她总会很真诚地对小贩笑笑,说一声谢谢。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拉着她的手离开,冰糖葫芦已让我垂涎欲滴。
我再稍大一点的时候,父母对我的学习管得更加严厉了,也不愿让姥姥再给我买那些小玩意儿。而姥姥总是趁父母不注意,把我招呼到她的房间,神秘地冲我笑笑,然后偷偷地从她的衣服口袋里掏出几块钱,或者从箱子里一番摸索,突然变出一个我向往已久的玩具。就在我喜笑颜开忍不住要大声喊叫的时候,姥姥赶紧用手把我的嘴捂得严严实实的,同时笑盈盈地看着我,那笑里满是慈爱。然后我俩就会相视一笑。我明白,姥姥也明白。这样的默契,我和姥姥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可是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真正明白,父母给姥姥的零花钱,姥姥基本没有给自己买过东西,她把钱和爱全都无私地给了我。
再后来,我长大了,家里基本上不需要她多么忙碌了,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回自己的老家去,她也不说什么,只是低下头笑一笑,然后又如往常一样,忙着准备一家人的饭菜。我看着姥姥越来越佝偻的身影,我告诉自己,当我工作后,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姥姥。可是,没有后来了,姥姥还没能等到我考上大学就去世了。在我的眼里,在我听到的姥姥的故事中,姥姥还没有享一天福,可是,为什么,在姥姥临终时,她却说她很知足、她很有福?
偌大的北京城,我再也找不到美丽的牵牛花,再也吃不到甘甜的糖葫芦,姥姥的笑容消失了。
暖暖的午后,细碎的阳光在我的眼前一闪一闪,像极了当年姥姥用的绣花针晶莹的亮光……
午饭散文9:第一次
文/陆烨钧
“叮咚,叮咚”,刚吃完午饭,我家的门铃就响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去开门,果然是我的好朋友——徐子洋!之前,听同学小朱说他新买了一个“辽宁号”船模,我和徐子洋早就约好了一起去饱饱眼福。
告别妈妈,我们便大步流星地朝着小朱家走去,没想到,到了小朱家才发现扑了个空,小朱去他奶奶家了。就当我俩都不知所措的时候,我突然眼睛一亮,提议说不如去步行街的新华书店逛逛吧,徐子洋皱了皱眉头,露出了一些担心,最后我一把拉着徐子洋的手说道:“走吧,我们都是男子汉!”
来到步行街,我们既兴奋又紧张,来来往往的人群像潮水一般,两边的高楼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而我们却直奔我们的目的地——新华书店。那里真是书的海洋啊,中国古代名着、外国经典小说,应有尽有。我和徐子洋也各自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将书本放回原位,安静地离开了图书馆。
今天天气格外闷热,走到一个报亭的时候,我俩已经是满头大汗,精疲力竭了,我们每人买了一瓶水解渴,想打电话让妈妈来接,可不争气的是电话竟然没电了。正当我俩在路边不知所措时,一辆车子从我们身边驶过并靠路边停了下来。我心里想:这车怎么这么熟悉呢?定睛一看,这不是爸爸的车吗,真是太巧了。我俩迫不及待地钻进了车里,开开心心地回家了,结束了第一次没有大人陪伴的步行街之旅。
午饭散文10:秋天里的夏天
文/水墨空城
午饭小憩之后,推门而望,天混黄一片,茫茫有雨的前兆。不经意瞥一眼晾晒的衬衣,投在地上一半阴凉一半明亮的止静对比,那想,就是风也不再来光顾此处的幽寂。尤其夜深之后,火车偶然闯进的耳音,仿佛回到了初冬里夜归人的沧桑。
穿过巷子,那些菜摊也在偏午后里打烊着,蔬鲜蒙着厚布,微微地显露着绿青色的菜根。路不远,手心细细的汗沁,阳光扑面,恍惚的眼角,终究在潜意识里,是一路陌生而又永久的穿梭,谦卑向前,不忍回望。
忽记得多年前的场景:在初夏里,午饭去学校的路上,河水丰沛演漾,浮光缕缕,那个少年曾认真的走到桥的中央,望着流水中的影子,却没有清晰的五官,只是饶有兴致的看着倒影中的头部,圆一样的暗影,周围是像丝带一样的流波,蜿蜒曲折,向周围散漫延伸,消散。那是太阳的投影,而头部的水中的呈现,又是多么惬意的奇特呢?或许这只是一种类似安慰的意念,很多念念不忘的最后都成了平凡……
我穿过巷子的幽深,似山的叠嶂,水的流转,等不到诧异,早已看不见来路,而我却始终觉得这段路是这么近,而它确实存在的是那么远。
街道上车流被太阳烘烤的气味似乎并没有极度的排斥。突然以为是行人飘散的清香,可路上行人不多,抬眼就满目桂花绽放的图画,犹记得去年看到折枝花的场景,大概又是岁月的邂逅,人犹在同一个城市的庆幸了。
后来去了那所学校,军训似乎很像当初的味道,统一的制服,严谨中很自然的洋溢着散漫,这段时间更应该定义为一种享受。谈聚,在晨露未干的草坪,在路灯初上的操场,风微凉,夜何往?
那些建筑依山而建,路是马蹄型的贯连着它们,从开始的一个入口,一路上都是人满为患,太阳伞下的各种社团招聘,一字排在路边,如若细心还可以听到他们的耳语,听到的都是一些闲扯的打发时间。不过看他们画的那些宣传板面,颜色布局青春活力,就是那些毛笔字写的有些不敢恭维,不仔细看,当然是浑然一体了。
在堆砌的流水石桥中,流水似乎静止,有些人独自坐在那里,很专注。后来看清的一位女生,一身卡其色的服装,头发梳的整齐。也许是近视还是专注,我以为那尊米黄色的石头上蹲着的好像一直黑猫,猫怎么会那么安静的停留在那里?路边还有不少人呢。我正惊讶间,才发现那是人静止在那里。
天色暗淡后,走了两百米左右的道路,一路花香怡神,闻久了有些许胀脑,这花香终究还是馥郁了些……
在人流渐渐多起来的巷子里,我买了些许的食物,拣了两份报刊,在夜色与路灯相遇的时候,快步走下天桥,便无心再看风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