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散文

请欣赏毕业后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毕业后散文1:留下那位关灯的

文/苗向东

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大型私营企业实习,我们一起去的同学一共有七人,可就我一个人留了下来,只因为一次停电我返回公司关灯。

我们七人实习时,有的在总裁身边当秘书,有的在业务部当业务员,还有的在车间当主任助理,我则安排在集团办公室当文员,大家都默默地想“要抓住机会,争取留下来”。

那时我们还住在学校,到这家企业大约8公里路,乘公交车中途还要换一次车,去一趟就要近一个小时。当时正值夏天,连续十天的高温天气,尤其是那一天格外热,各办公室都开了空调,到下午下班时,整个开发区因为用电负荷太大,线路烧断了。大家纷纷逃离了办公室。那天是我值日,还要打扫卫生。由于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我打扫完卫生后,已经是汗流浃背,便急着回学校了。

当我赶回学校,洗完澡、吃完饭,就到晚上8点半了,我正准备躺到床上好好休息一下,突然想起走得匆忙,办公室的电源好像忘记关了。我想回去检查一遍,可是毕竟学校离公司太远,来回一趟就要两个小时,这么一来一去又是满身大汗,我畏然了。但又深想了一下,总裁每天下班都要经过我们的办公室,如果电源没关,等一恢复供电,办公室的灯要亮一个晚上,太显眼了。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再回去一趟。

当我赶到公司时,已经是晚上9点30分了。我远远就看到总裁办的灯亮着,暗自庆幸。我“蹬蹬蹬”地跑到3楼的办公室,发现门竟然开着,进去时才发现主任也来了。主任告诉我他回来拿一份第二天开会用的材料,又问我:“你怎么回来了?”我便告诉他不记得下班时电源有没有关,再回来检查一下。主任应了我一声:“关了!”我松了一口气。接着开始检查,空调、电脑、电风扇、复印机、饮水机等开关。我检查完后,主任让我先回去,当时我还有些后悔白跑了一趟。

实习三个月后,我被留了下来。后来我知道,原来此事被总裁知道了,他在最后留谁时发表意见:“留下那位回来关灯的!”

毕业后散文2:台账

文/刘兵

今年初,我大学毕业后,应聘进了社区,分管政宣这一块。

上岗后,根据工作安排,我对社区的黑板报重新改版,主设“最新政策”、“社区风采”、“生活浪花”、“物价解读”、“就业明星”等板块。由于贴近百姓,很受居民欢迎,不少人就聚在黑板报前展开了热议。我还发展了十几个“基层通讯员”,建了和睦邻里QQ群。总的来说,我搞得很接地气,受到了主任郑大妈等一致好评。

可不久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分管其他工作的老同事似乎总在忙。有的在外面跑了一趟,回来就赶紧在电脑上打着什么。

哪有这么多材料要写啊?给谁看?大伙儿如此重视,这些文字能起到啥作用?带着满腹的疑问,那天我特向中午又在加班的“师傅”蔡姐请教一二。

蔡姐好性情,她停下敲击键盘,指着桌面上和文件柜里十几大本“工作日志”说:“我们在做台账呢!”何为台账?蔡大姐告诉我,台账原是指摆放在台上供人翻阅的账簿。而后,台账经不断演化,现在泛指工作资料,包括照片、记录、影像资料等。一个普通社区台账包括党建台账、统战台账、共青团台账、征兵台账、未成年人教育活动等。她主管思想教育和调解邻里纠纷。今年根本没看见举办青少年心理辅导讲座,可她的台账里却有这项统计,三场讲座聘请的都是社会上知名心理专家,挽救了十几名“问题少年”。更离奇的是,蔡姐还上门成功地调解了三十多次邻里纠纷。她每天都是按时上下班,咋分身啊?可这些都被她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有发生纠纷的过程,还有达成谅解的结果。

其他人的台账我也翻了翻,内容也大同小异。难怪他们总是这么忙!见我还是迷惑不解,蔡姐点拨道:“社区工作是个筐,啥都往里装。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编得好。上面考核社区工作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看台账。年终评优,办事员的升迁也靠这些账本。以前要求纸质的,现在改成要电子版的,有的部门甚至两种格式的都要,还要配照片和影像资料。小刘,你现在也要重视起来,不然干得再多,台账是空的,你的业绩归零。”

毕业后散文3:杮子树红了

文/一元兄

大学毕业后,她在大城市里打拼了多年,好不容易借出差的机会,回到了偏僻的小山村。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中,很远就能看见,看见小村庄那几颗醒目的杮子树,红红的杮子坠饰在树枝上。

小的时候就是在那里,和发小相互投掷杮子,一想起这嬉闹的场景,她就格外的兴奋,没有想到的是,当她见到发小时,发小却没有话对她说,她还特意为发小的孩子们,带了许多糖果,也没有听到发小的道谢声。

这些年来,时代的列车飞速奔驰,在不知不觉中,将大城市和小山村的心里距离,拉开得好远好远。

几天就这样在沉默中过去了,临行前,她又特意去发小家,发小还是那样沉默寡言,只是当她起身道别时,发小大声地追问了一句她的发车时间。

当回城的长途车路过小山村时,她习惯地从车窗向远方的小山村望去,几颗红红的杮子树特别耀眼,这时,她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树上,向长途车行驶的方向,不断地投掷着红红的杮子,树下,孩子们舞动着小手,在呼喊着什么。

她不由得从座位上站立起来,额头紧紧地顶住晃动的车窗,两行泪水,顺着玻璃窗向下滚动着……

毕业后散文4:不再逼女去相亲

文/李国婧

大学毕业后,女儿在北京漂了两三年,因为居无定所,工作也不稳定,始终没有谈对象,一晃就觉年纪大了,所以回到家中,我们给她布置的第一要务就是相亲。看得出,女儿是不愿意像走马灯一样去相亲的,但她因为孝顺又不想违逆我们的意思,每一次都会硬着头皮前往。

不过这样的相亲经历了许多次,最后还是没有碰到合适的。每当想起这些来,我们都会心烦不已,于是我们的怨气就冲着女儿发泄出来:“你咋这么笨?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连个对象都要父母操心。”有时候这话把女儿说急了,她也会顶两句嘴:“明天我就从大街上随便拉一个回来给你们做女婿。”这么一说就让我们更加生气,把我们都急成啥样了,她还不当回事儿?

后来一个偶然机会,我们从她闺蜜那里得到了一个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消息。女儿在一次相亲被拒后,跑到闺蜜面前整整哭了两小时。我忽然心疼起来,其实找不到对象最闹心的还是女儿啊,我再逼她不就等于雪上加霜吗?这傻事不能再干了。

毕业后散文5:梦从故乡来

文/九满

1988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工作。

离家那天,我怀揣着一颗惊喜、激动、亢奋的心,将母亲的叮咛连同那枚叫做乡愁的十字架,一同塞进清瘦的行囊,告别了生我养我的土地,告别了牵肠挂肚的母亲,让无情的车轮把我送到南国的热土上,开启了我漂泊闯荡的生涯。

从此,我成了城市的新移民,为了这份工作,很多时候,我要做不想做的事,甚至要说讨厌说的话。我需要不断地面对各色人等,上司、下属、客户、官员……各式各样的检查、培训、论坛、会议,领导端坐其间,下属分坐两边,威严、端庄、气派,我总感到有一种沉重的阴气,无时不透出种种商业谋划与猎杀的气息。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不是为了金钱就是为了权力,而脸上所表露出来的笑容都是虚假、阴险或奸诈的。为了生存,我必须压抑自己的小情绪,总想着:熬过去!

我也曾努力让根在城市扎下去,却又感到脚下土地的坚硬;我努力让自己融进城市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并努力像他们一样的节奏行走,踩出自己的足迹。回头一看,却发现“城市的水泥路太硬,踩不出足迹”。

我也曾天真地希望自己能像“城里人”一样,穿着光鲜的衣服招摇过市。但是,我又错了!虽然我被“城里人”同化了三十多年,但我的着装依旧是“乡里人”,色彩以黑白为主,款式以简洁端庄为佳。怕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妻子嫁了个“乡巴佬”,我曾对我的服装进行了一番大胆的变革、创新。大街上瞥见“城里人”穿高领的羊毛衫,有点夸张的领子,我也买回一件,红色,间以图案,穿起来似乎年轻时尚多了。但是,外出的时候,我的穿着依然坚守黑色和白色这两大阵地,看不出季节的更替,那些时尚新潮的衣服依旧躺在衣柜里笑春风。

我也无法像城市的土著那样,给妻子送花,我从不过情人节。妻子就是妻子,盖了章的,怎么能篡改商标冒充情人呢?扯着妻子过情人节,那是跑到别人的地里摘西瓜,尽管偷来一回欢喜,却也是羞赧到怕被人看到。楼下卖玫瑰的档口,与我隔着千山万水的远。所以,每一年的情人节,作为“乡里人”的妻子,她有一种没落贵族的忧伤,独自凭栏看大街上玫瑰滚滚……

故乡却像一棵树,生长在我心中,风吹不倒,雨打不垮,并随着我离家越久,越发地枝繁叶茂。我已经离开乡村三十多年了,但是,我每晚所做的梦几乎都是在乡村里。在梦里,老牛拖着犁耙,在蓑衣人的指挥下翻掘着沃土,八哥尾随其后啄食着沉睡的虫饵;在梦里,庄稼人在田埂上挖开一道口子,架上水车,两、三农人爬上去,往农田里车水……于是,我发觉自己潜意识里还是深陷于那些陈旧、荒凉、偏僻,却又宽厚、淳朴、善良的记忆里。同样的,在故乡的母亲心中,也住着异乡,它像一条苦涩的河流,时时流淌在母亲心里,并随着我一次次推迟归期,越发苦涩。

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也时常问自己,城里好还是乡村好?从内心来讲,我确实觉得还是乡村好。不管城里的霓虹灯多靓,也不管城市的马路多宽……我还是爱不上这地方。因为田野使我安心,村里的一草一木都认识我。

我认识一个人,他说一回到老家,去地里走走,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他自己也奇怪,已经离开乡村多年了,总觉得自己从未离开。我就给跟他说了这句话:村里的一草一木都认识你。

我也是,去年三月,我回了躺老家,或浓或淡的野花香让我迷醉,或苦或辣的野草气使我晕眩。对我这样一个长期在外的人来说——短暂的乡村生活是身体的一种搁置和停靠,是内心的一次回归和灵魂的一种抚摸。我的母亲,即便两鬓染霜、步履蹒跚,她依然精神抖擞地去给我做我最爱吃的水煮鱼或者是甜酒。当我看见母亲戴着老花眼镜,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缝补着我的女儿为赶时髦而买来的带洞的衣裤时,我会为她这个忍俊不禁的举动而感动得热泪盈眶。儿时,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母亲挑灯为我缝缝补补的情景又悄悄地浮现在我的心头。母亲老了,而她对我的爱永远不老!

那天午后,我陪着母亲说话,说起我的苦恼,我告诉母亲,我虽然生活在城市里,却始终过着农民一样的生活,保留着农民一样的性格和特点,远远望去,就知道我是一道来自乡村的风景。我身上的乡土气息,这个与生俱来的味道永远也挥之不去,它根深蒂固地储存在我的血肉之中,让我的口音都带有浓浓的乡土味。母亲想了想,说:九满,你在乡村出生,在乡村成长,你生命的枝叶早已烙下了乡村的印记。你苦恼是你不知道你该如何定位,你应该知道,乡村是你的“根”,城市是你的“梦”,既然你时常把梦拖进乡村,也就不必苦恼把根移进了城市。你若坚定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选择,认准自己的方向,那么苦恼又从何来?听了母亲的话,我顿时明白了一切。

那天,我在熟悉的乡村,漫步曾经的小径,我像一只重返山林的小鸟,让久别的故乡的清风,梳理我疲惫的翅,我感到身体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这样干净过。

毕业后散文6:最珍贵的礼物

文/吴婷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选择在城市扎根,而是跑到偏远的山区小学支教。那年的教师节上午,我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

那天,教室比平时要安静些。我扫视了一下每个学生,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铅笔,还有的在窃窃私语。我拍了拍备课笔记,笑呵呵地说:“同学们,上课了!”

这时,坐在前排的学习委员,轻轻地说:“老师,教师节快乐!”她的声音清脆甜美。我微笑地对她说了句“谢谢”。小女孩站了起来,转过身,朝同学们喊道:“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祝小吴老师节日快乐!”整个教室顿时响起了一阵参差不齐的掌声。“老师,我们没有钱给您买礼物,所以我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了节日祝福送给您。”小女孩害羞地望着我,从课桌的抽屉中拿出一沓作业本递到讲台。

“老师,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是坐在最后一排的男孩写的。他的字写得很大很潦草。“亲爱的老师,我代表爷爷奶奶感谢您来这里教我们知识。”一个斯文腼腆的留守女生这样写道。

十几本的作业本上,有两个学生用蜡笔画出飞机和房子。一架飞机是平时上课喜欢找同桌说话的调皮男生画的。画房子的则是一个单亲男孩(妈妈在他两岁时外出务工,至今没有回家)。他在“房子”旁边写道:爸爸在城里盖房子,等过年回家我让他盖一栋大房子送给老师。我的眼睛顿时有些湿润。

最后我看了看学习委员的作业本。我一看,一颗大大的,红彤彤的“心”躺在纸上。我问她:“你为什么画一颗‘心’送给老师呢?”女孩眨着大眼睛,语气甜甜地对我说:“老师,心不是代表爱吗?我要送爱给您。”

拿着十几本写着祝福的作业本,望着讲台下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我感动不已。这所村小学就一栋三间两层的红砖房,教学、办公和住宿都在一起。学校总共只有三个班,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四年级的学生统一到乡中心小学就读。这里的孩子80%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

下课后我回到宿舍,在QQ上遇到了一位大学同学。他现在省城一家小学任教。我向他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事,他十分吃惊。乡村的孩子实在太纯朴可爱了,他说。而他收到的教师节礼物是十几束鲜花和一盒德芙巧克力,更有家长塞给他200元,但被他拒绝了。

我看了看窄小简陋的办公室兼宿舍,再次翻开孩子们的作业本,心中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作业本上的一份份祝福是一颗颗真挚无邪的童心。这一颗颗童心,是我最珍贵的教师节礼物。与那些鲜花巧克力相比,这些礼物毫不逊色。

毕业后散文7:毕业后我当了矿工

文/矿工小李

毕业后我当了矿工/矿工小李

当城市的天空点亮万家灯火的时候,我站在城市的街头,匆匆而来的人流和车辆带着萦绕的记忆弘流走向灵魂的深处。面对着芸芸众生,我知道热闹与喧器注定不属于某些人,过眼烟云,通过时间的隧道,把自己拉回到那段青涩的岁月…

那时青春激扬的年代,怀抱梦想的时代,踏着晨曦的脚步走进吸取知识的殿堂。怀着“比别人多付出一分,就会多收获一分”的信念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的三点一线生活仿佛让教室的上空铺着一成黑色的阴霾,压得让我无法喘息。“别人学时你学习,别人不学时你也得学习,因为咱们的家庭环境你比不得别人”妈妈的话时常警戒着年少无知的我。

时光在飞,我正跨越着青春的门槛,满以为怀抱梦想的我会敲开大学的大门,然后在一个风雨天里拿着理想大学的通知书跑到家里对妈妈说:我考上大学了。然而一切的一切,却成了泡沫般的幻想。犹如晴空霹雳般炸响在寂静的山谷:落榜的消息还是传来了。六月的太阳像毒蛇一样煎炸着大地,我漫无目的的走在大地上,任凭太阳光炙烤着脸庞,不想回家去面对着父母期盼的眼神。夜幕渐渐来临,拖着脚步不禁然间还是走到了家门口,看到了母亲期盼的目光,瞬间眼泪像潮水一般顷刻落了下来…

时光在飞,生活还得继续,母亲托关系让我当了一名矿工,先期的三个月的培训很快度过。正式下井的日子来了,戴着安全帽和矿灯,扎紧腰带别着自救器坐着猴车来到了纵横交错的井底,渐渐的适应着属于我的“地下”生活。整日与轰隆的采煤机相伴,大口的呼吸着黑雾般的煤尘。还记得第一次下井出来,看到工友黑乎乎的脸庞和只剩下的白白的牙齿,大家呵呵的傻笑着,也许没人注意到到我心里一阵阵地酸楚…月底到了发工资的时候,我匆忙的带着工资卡把我辛苦钱取出来。那一刻,我笑了,我挣着钱了…

我的十八岁就这样在岁月中渐渐流逝,失落着,迷茫着,最终走向工作的岗位。现在我已没有了失落,因为生命的每一驿站都有它独到的意境,只要你把经历过的一切都当成一种宝藏,只要你把视线投向尚未到达的前方,你会知道,即使青春终将落幕,届时在收获的欣喜中,你又会开始更有魅力的一程。

毕业后散文8:梦开始的地方

文/张元

初中毕业后,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来到了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一进入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我就被这个学校的学习气氛深深打动:幽静的走廊,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时时都有欢乐笑声的大操场,有整齐悦耳朗读声的教室……无不为我们各科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知识殿堂里,我快乐地在学海中畅游,也认识了许多敬业的老师,善良的同窗好友。每天都能听到朗朗书声,清脆、悦耳;做作业时齐刷刷的“沙沙”写字声让人陶醉;音乐教室时时传来阵阵优美的歌声,让艺术与我们结下不解之缘;一件件精美而富有创意的小制作出自我们一双双灵巧的手,教会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在操场上尽情展现我们英姿飒爽的身躯,精神抖擞的面容,以强健的身体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学校秉承北京大学爱国自强、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传承北大附中宽松和谐、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与北大附中共同发展,以”生命教育”为主旋律展开各种活动。学校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张开双臂拥我入怀。她爱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她都看在眼里,母亲会用轻柔的手抚摸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心灵的激动与喜悦;当我们犯错、落后的时候,母亲会投来既有些责备又心存宽容的目光,用春风化雨般的爱来滋润我们迷惘的心灵。

绵绵的细雨,在仲春的微风中默默地飘洒着。我久久地注视着路上亮晶晶的石子。我赞美校园的石子小路,更赞美铺路石般的老师。他们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情,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铺设了一条培育人才的路。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就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我现在不是也走在这条路上吗?赞美你,附中!你是喷薄而出的红日;你是载满希望的船;你是知识的殿堂;你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你是肥沃的土地,嫩弱的幼苗长成大树;你是如椽的画笔,绘出的图画被人称赞!你知道学校给予了我们什么吗?是知识,是力量!我们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今天一名出色的学生,而每一点进步无不浸透着学校的心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学校让我们找到了学习的窍门,更让我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高中三年的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一天一天在流逝,我们也一天一天在成长。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叠被、学会了洗衣、学会了拖地、学会了与同学相处,特别是军训期,晒黑的脸庞、疲惫的双脚,却减少了我们身上的娇气,增强了我们的意志,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的学生而感到幸运,这里云集了全国优秀的老师,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超前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我们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竞争的意识,也增强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习中我们明白了,只有自己的成功,才是青春与智慧的证明;只有自己的成功,才是奋斗和苦学的荣耀。我们就这样在这个美丽的学校园里一步一笔地书写着自己的成长史,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北大附中就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