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1:那一年的中秋节

文/墨玉凌砚

那一轮中秋月又圆又大,高高地挂在故乡湛蓝的天空。天空纯净的像一汪静静的湖水,那时候,还没有雾霾,没有喧嚣的车来人往,故乡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我的童年就镶嵌在这水墨画中。那一年八月十五的月光洒满我家小小的院落,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欢呼雀跃在融融的月色里。院子东头的大柳树,柔软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的摇曳,弟弟随手抓住几根打秋千,一下子把自己悠出去老远,吓得母亲大声惊叫;快下来,别摔了。而我和哥哥则大笑着,一边保护着弟弟,一边又把他悠的更高,那个中秋夜,欢声笑语伴着月光在我家的小院里流淌。

三块月饼是母亲提前两天就买好的,并且藏了起来,让嘴馋的我们翻箱倒柜的也没找到。那时候,买月饼用粮票,而且,限量供应。三块月饼,三种口味,一个枣泥、一个五仁、一个豆沙,母亲说;她不爱吃,我们仨,一人一块。月光下,母亲让我们闭上眼睛,自己抓到那块是那块。我抓到一块枣泥的,弟弟抓到的是五仁,哥哥没有跟我们抢,他说,剩下的归他。我说,我的给妈掰一半。弟弟说,他也掰一半。母亲摆手坚决不要,聪明的哥哥想出了好办法,他说;我们把每块月饼十字切开,分四份,每人给妈一份,妈就可以吃到三种口味的月饼。我们三人再每人拿出两小块互相交换,也可以吃到三种不同风味的月饼。他的提议让我和弟弟拍手称快,于是,我们找来菜刀,将三块月饼分成十二份,每人三份。哥哥进屋搬来桌子,说是先祭拜月亮,然后再吃。弟弟把十二份小块月饼在桌子上摆成一个大大的圆,我摘了几串葡萄,毛桃放在圆形的中心。三个孩子虔诚的对着那轮又圆又大的月亮双手合十,拜了三拜。然后听上初中的哥哥朗诵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晴天,不知天宫阙,今夕是何年------,哥哥的朗诵字正腔圆,我和弟弟边听边喝彩。

那个中秋,那一轮圆月,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那柔柔的月光,伴着满院子的蟋蟀的欢唱,蝉的低吟,大自然的天籁之声,形成了一首绝美的交响曲,伴随着我们三个孩子的追逐嬉戏,沸腾在故乡的那个注满童年欢乐的农家小院里,再回首,温馨涌上心头,像喝了一杯陈年老酒,在沉醉中舒展开疲惫的身心和四肢,梦回青涩的童年,那一晚的月亮高悬在记忆的天空,皎洁似水、纯净如玉。啊,那个无法复制的美丽的中秋。

当我们长大后各奔东西,故乡的明月已变得遥不可及。城市的中秋,月在哪里?满目是五彩迷离的灯光,巨屏广告,光影夺目,靓丽缤纷。车流滚滚中,我们脚步匆匆,无暇抬头仰望天空,寻找那轮被古今诗人们赞美过的月亮。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2:田野里的月饼

文/鲁先圣

到了中秋节,不论是生活在乡村还是生活在城市,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也许他们会以为中秋吃月饼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已经人到中年了,吃过多少月饼,吃过哪些有地方特色的月饼,实在是难以说清了。但是,我记忆最深的,却是小时候在田地大洼里吃的月饼。

中秋节的时候,正是农事最忙的时候,掰玉米,拾棉花,刨地瓜,割豆子,样样作物都成熟了,都抢在这几天回家归囤呢。

那个时候还是人民公社生产队。到了这样的时节,就放秋假了,一般是放一个月。只要是能够拿起镰刀或者能够拉动耙子的孩子,都要跟随大人到田地里去。

去帮忙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还有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吃月饼!中秋节的那一天,只要在田里劳动的人,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得到一块月饼。甚至运气好的时候,孩子还能够多得到一块。

能够吃上月饼,在那个年代可不像现在的孩子,随便哪一天早点都可以吃的,那是只有到了中秋节的时候才可能吃到的。家里父母肯定也会买的,但是一般也就是一人平均一块,不会有机会吃更多的。

所以,到田里去帮忙收割庄稼,然后像大人一样分一块或者两块月饼,就是孩子奢望中的梦想了。

直到现在,我们这些走出故乡的人,每当聚在一起的时候还常常回忆那样的情景。在大洼里,在明媚的月光下,吃过了晚饭以后,队长开始一天最后的仪式。队长说:今天是中秋节了,我们买了月饼,虽然不多,大家都尝尝。

我们这些孩子分到月饼以后,不会立即吃掉的,我们钻到厚厚的豆叶覆盖着的被窝里去,趴在那里,双手捧着月饼,一点一点地品尝,一块月饼要吃很久才会吃完的。吃着月饼的时候,爷爷们自然会讲起月亮的很多故事。

停了一会以后,我们这些孩子会瞪大了眼睛看着队长坐的地方。因为,那里往往会有发剩下的月饼的。每人一块发放完了,剩下的怎么办呢?十有八九队长爷爷会说:还剩下这几块,给孩子们分了吧,大人吃一块尝尝就行了,孩子正在长身体。

听到队长这样说完,我们几个孩子,往往一下子就齐刷刷地从豆叶堆里钻了出来。然后,队长点着名,给这个一块,给那个一块。

那个时候的月饼,就是普通的粗面粉加白糖做的,吃的时候会有很多碎碎的颗粒脱落下来。油很少,没有现在常见的蜂蜜,五仁,冰糖,青红丝,或者莲子青果。月饼很坚硬很粗糙,有时候甚至会把小小的乳牙咯坏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味道,却是今天任何昂贵的月饼都比不了的奇异美味

小的时候吃过几次这样的月饼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那样曼妙的时光,那样明媚的月光,那样香甜的月饼,却是后来再也没有的记忆了。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3:中秋节的想念

文/shth

中秋节,放3天的假,许多人都出去热闹了,听说光谷那边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室友说的那样热闹非凡。

我在大学的校园,9月份,离开家没有多少天,已经开始想念了,也许中秋节就是用来想念的,不然何以刚好就是在我们开学没几天的日子呢!

武汉的天气还是那样,中午的时候,阳光照在地上几乎和日光灯一样白,炽热的感觉,去食堂打个饭回来,就已经汗涔涔的了。

这个时候,爸妈在干什么呢?

我想起在学校做兼职的那些日子,两三个月的时间,妈妈一直在吃药,做不了体力活,总是觉得累。爸爸跟着别人在烈日里活着水泥,打着零工。就在这个时候,外公胃出血送到医院来,需要人来照顾。于是爸爸忙碌了一天后,还要去医院陪着外公。妈妈每天要给外公送饭,陪他说话。3路车,每天这样来来回回,混合着阳光和汗水的味道,夹杂着药水和饭菜的气息,在家和医院之间穿梭。

来学校的那天,天下着雨,妈妈已经开始干活了,每天3点起来摆弄那些莲藕,爸爸从夜市里批发了回来,帮妈妈推到菜场去了

回来,熬了一夜,已经躺在床上了。我6点起来的时候,爸爸醒了,嘱咐了几句,我“嗯嗯”应了,拖着行李箱出来,经过菜场,跟妈妈说走了。

背着包,拖着行李匆匆就离开。

过去的4年,还是没有学会怎么跟他们道别。

今天是中秋节,对于他们来说,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哥哥在北京工作,去年过年的时候也没有回家,于是团年饭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吃着饭,在犹豫着要不要打个电话回去,随即就决定不打了。也希望爸妈不要打电话过来,彼此抱着电话几乎都不知道说些什么。

近乡情更怯。

我知道,爸妈还是在日复一日地劳作,哥哥还是在辛苦地工作,我却在学校里享受着这个大学时代的好时光,为着下午去给一个有着优越生活环境的小孩子补课忐忑。

补课回来已经是6点多了,阿姨随手拿了2个月饼给我,回到寝室,打开来,一个香芋一个莲蓉蛋黄,给出去聚会的室友们留了一份,剩下的当做了晚饭。只是可惜了,无法跟爸妈一起品尝。

团圆的夜,听说今年的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许多人相约赏月,吃月饼。我坐在桌前,只要抬头就能看见夜空,看见那轮明亮圆满的月。可是爸妈不会看到,他们一定一直低着头,像许许多多勤劳的人一样忙着永远忙不完的活。

可是,我知道,他们一定在心里念叨着不在他们身边的孩子,二十几年,他们为我们插上翅膀,让我们高飞,目光却一直追随着我们。

中秋节,安宁的一夜!愿我的宁静,不要打扰到爸妈的清梦,不要撩拨起他们的想念!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4:心灵放牧在东湖月色

文/吴伟余

中秋节前夕,我在武汉参加全国社科联协作会议。会议所在地是毛泽东主席生前曾44次下榻过的武汉东湖宾馆。宾馆坐落于中国水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中湖之一的武汉东湖之滨。东湖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历史人文积淀厚重,湖光山色,风景指数之佳,当可在人们的预料之中。

趁着夜幕还未完全拉下的一刻,循着由一块块山石错落有致铺就的湖堤,我们慢慢举步。中秋时节,从气象意义上说,依然还算是夏天。武汉相比于上海本来气温就要热一些。走不多久,我的肌肤有些汗滋滋了。幸好辽阔的东湖水面不断地吹来阵阵半温半凉的风。三三两两结伴戏水的野鸭,扑腾起色彩斑斓的羽翼,以优雅的展翅身姿,飒飒地飞进堤岸近处正扭动着颀长的枝干,摆着柔情“POSE(造型)”的白花花芦荡。湖畔树丛中,间或时有时无地飘来淡淡的桂花芳馨。显然这一刻已有了秋的味儿。不消说,这也是炎炎夏日之后,差不多将开启让人惬意的时辰了。因此,大家漫步林下,淡散的兴致很高。

东湖因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部,故而得名。该湖位于长江南岸,是由长江淤塞而形成,100多年前曾和武昌其他湖泊相通并与长江相连,水患频繁。1899年至1902年,晚清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下令在长江与东湖之间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并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闸和武丰闸。在人工干预下,从此东湖及其周边的湖泊与长江分离。

夜幕不一会儿就拉了下来。先前还有点银翠色的天际完全黑沉沉了。有道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夜幕上的星斗一闪一闪地登场了,湖岸上的灯光亮起来了。隔岸相望的珞珈山、磨山,被灯火依稀勾勒出凹凸飘逸的影像,朦朦胧胧中赋予山体一种温婉浪漫的气息。

在湖边一处水榭,同道们有点惊喜地发现,这里似乎有意为淡散者准备着一溜躺椅,大家索性不约而同地各自赶紧找了一把,乘兴面湖而坐。月亮此刻已高高地挂在半空。晚风携着淡淡的桂花馨香又悄悄地、时有时无地轻拂过我们的面庞。晃晃悠悠的水面拨弄着横卧在湖上的片片月光,一起一伏。星月无声,心潮起伏。只有湖水拍打堤岸的声响,清晰可辨。

坐躺水榭,沐浴银月清辉。开初,同道们还议论热烈,但就那么不多一会儿,大家便悄无声息了。这般静寂、黑亮分明的夜色,没有了一丝丝嘈杂。微波荡漾,心境纯净。你的思想尽可以完全寄托给每一片月光,每一片水波,甚至在你耳际来去无影的风。同道们入迷在夜色里了。在久无话语的一段时光中,只见水榭的阑干仿佛被刷上了一道道水亮亮的银漆,照在水榭地板上的月光则如同为地板覆盖了一层银箔。举首望月,月色几近新鲜的牛乳,真想伸出手去捧着吮吸。这是一幅多么宁静美丽的夜景!

风景之美想来应该有很多的要件构成,其中清静理应是重要的因素。

“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朱德诗)。东湖之畔小憩,远胜过一般意义的考察旅游。因为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牧,在大自然中忘我地感受真美妙。我禁不住起身,久久地环视这块春秋时代楚国属地的湖面,一股由衷的敬意,伴着怀想中的编钟乐舞一同从心底里升腾,并默默地向着夜空的星月,向着波光粼粼的水面问好……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5:我的中秋节,枕着月亮睡

文/葛中泽

15之夜我也赏月了,是在老家 . 帮着老妈妈打落满场的黄豆,一时间汗流浃背,索性脱去上衣,扔其器具。一场黄豆打下来,天色已晚,又弄些水,浇了小菜地。 和往年一样,供月之饼与果一例照旧 .

月之刚出,大如车轮,很是壮观。少顷,有云层飘带缭绕。渐渐地。云层多而密,月藏其中,但天空依旧光明,云层的厚度层层可见。月在上面行,云在下面飘。城市农村不知什么时候起早以放起了敬月的烟花与爆竹。无边的夜,一下子五彩斑斓起来,欢乐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美好的月夜、多少人为借其庆贺团圆;为其寄托相思,月之上,风悠悠,情浓浓。

一桌丰盛的晚餐自然不可少,桂花酒,端起来,月里嫦娥把袖舞。敬嫦娥奔月为人间,而今奔月有"长征".中秋之月啊,风云遮不住你的光芒。皓月凌空是你绝对的风采。中秋之月啊,照亮了万家团圆,寄托着千里相思…你高高挂在空中,你不语,你的清辉给喧器的世界带来安静平和的宁静,你不说,秋之韵,秋之恋在你照耀里蔓延疯涨。万物在你清凉的月光中沐浴,紧张的生命好像得到片刻舒缓与松弛。在月光下我们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月色空空,人也空空。万象皆空留有清辉永恒。

一炷香青烟袅袅,一对蜡苗摇曳。闭上目,心中祈祷。心中最思念的人,心中最愿望实现的事情,一切的希望和奢望都在月亮下发出。这种信息绵远悠长直至天际尽头。"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天上的月亮是永恒的,月亮是千古的见证者。月亮它会让你的思念与愿望得到永恒的回应。祈祷吧,为爱你的人和我所爱的人。这美好之夜我们祈祷我们共同圣洁与高尚。

敬月之余,我告辞了母亲,走了一小段路。,开车回城。这时候的月光清朗,云层剔透。在这月色中开车,享受着独特的意境与感受,城中的霓虹灯宛如长龙,但无论他多亮,依旧是月光下的萤火虫,这一个中秋我就是这样迎接着月亮一路走过,高高的月亮挂在天空中,高高的月亮挂在我心中,这一个夜晚我高高枕着中秋月亮来入睡……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6:快乐的中秋节

文/苏亚然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

每逢中秋的夜晚,小区里的小朋友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院子里分享美味,快乐地满地跑。我们也不例外,提着灯笼和蜡烛往天台跑去。天台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小朋友快乐的脸上,显得十分可爱。我们坐在板凳上,欣赏着美丽的月光,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十分开心。这时,一位小女孩走了过来,坐在板凳上,记录着这快乐的时刻。温柔的月光照在小女孩那恬静的脸上,显得十分美丽。正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微风吹来,把蜡烛吹灭了。们只好重新点燃蜡烛。

夜色渐渐暗了下来,人们的笑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繁星在天空中顽皮地眨着眼,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绿茵茵的草丛,极像一只擦亮的银盘。啊,众星捧月的景色多美啊,多像妈妈在和孩子们讲故事,孩子在听得入了神。

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穿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树梢,留下温和的笑容。中秋的夜色多美啊,在我的童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7:搁笔中秋节

说来很惭愧,真正的吃月饼和赏月着实还没有实现过。以前的时日,大都是在外面,或许真的没有歆享陌生弯月的福分。就像今晚,仍旧在床铺的前案深读。以前是很惮怕聒噪的,尤其是写随想。然而现今竟习惯了听歌,而且音量该过了四周,屋外万籁俱寂。耳机内仍旧是蔡琴的“雨后花”(ape)……

我有一个朋友,大抵连我也搞不清楚关系,以前寒暄、聊天时面带笑容,完全不会掩饰。前几天碰面了,倏忽间就显得拘谨了,空气也僵闷的狼籍弥漫,雍容不再。我是很擅于把朋友的关系弄僵,然后,又会无所适从。看过网上有个关于“平时朋友”的论坛,有人跟帖说“朋友是用来消遣琐碎的时间的”随后又跟了“但愿一直可以这样”。假若这般的定义“朋友”,我的知己就微之又微了。

我在以前的很大一段时日,总迷恋说“bonjuor”(法语“你好”的意思。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法语。)但是,热度过后冷淡便会袭拢而来……尔后我才知道,当你见到外国人你会豁达的来句“同志:你吃了么?”。估计大多的人都会抓狂的。

就在刚刚下过雨的今天,我没有想过月亮会如此的圆亮。吃罢饭回寝室的路上,看见了许多庆祝的“莘莘学子”,有的甚至还带来了啤酒。父母每天都是高三的生活。我一直以没有时间的理由推脱着没有回家过中秋节,就在此刻,弟弟带着父母的慰问接着短讯已经传了过来。我一直对身边的朋友劝慰“要是想家了,就会家看看罢!”弟弟今年才10岁,发个短讯至少5、6分钟,母亲眼神不是很好使,通常就是弟弟念母亲听。接电话母亲是很谨慎的再加上眼睛近视,电话总得响十几秒,而我的电话,母亲是毫无犹豫的……

今晚照旧是寒冷的。吃过室友王皓天带来的一盒月饼,吃罢就卧了床。窗外的月光撒了一地的霜尘。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8:欠母亲七个中秋节

文/刘希

结婚七年,历经了七个中秋节,我却没回家过一次中秋节。远嫁的我,又远在外地打工,逢年过节,都是我们加班忙着赶货的时候,很难请假回家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所以,扪心自问,我算一个未尽到做子女责任的女儿。

老家的习俗,每到五月端午节、八月中秋节,无论出嫁的女儿年纪多大,只要父母健在,一定要带着全家回一趟娘家的。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两手满满当当,就像那首《回娘家》的老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怀里还要抱两盒大月饼,一路幸福而骄傲地奔回娘家。姑爷要给岳父奉上好烟好酒,不知给岳母买什么好,就悄悄给她衣袋里塞上两百块钱。没想到却被她老人家发现了,于是,往往一个要给,一个婉拒,老少两人的推让中,空气中流淌着的全是亲情的味道。

我一直梦想着在一个中秋节,也和同伴一样,带着一家三口,挎着大包小包,在邻居们的羡慕声中,走进我阔别已久的家,扑进母亲的怀里。母亲在灶头忙活,自家养的鸡在锅里翻腾,满屋子都是扑鼻而来的农家鸡特有的香气。自己一边给炉灶添些柴火,一边和母亲絮絮叨叨,东家长,西家短的,也听母亲兴奋地说着,比划着,聊自家,也聊别人家,但唯独不聊离别日子里的那些想念。

我是母亲唯一的女儿。自父亲去世后,母亲怕增加我的负担,坚持一个人在农村独居。当初我远嫁时,不少邻居批评我没考虑母亲的难处,说我没良心,只顾自己幸福,我几乎都动摇了,可母亲却在一旁为我打气,她说遇见一个合适的男人不容易,千万别放弃。也因此,我对母亲,不仅怀着深深的内疚,更多的是感激。本来想结了婚以后要好好补偿、孝敬她老人家,竭尽所能地让她晚年过得开心、幸福,哪知自己一直生活不宽裕,想回家一趟都难,因为往返回家一趟就要花掉上千元路费。

母亲的中秋节,想必是孤单的。我不回家,门庭一定很冷清。看着别家的热闹气氛,母亲肯定是落寞的。七年,漫长的七年,对母亲来说,是多么冰冷而残酷呢?每每期盼落空,失望的母亲,是不是也曾在暗夜里独自垂泪呢,是不是也曾后悔当初那么义无所顾地支持我远嫁呢?我知道,母亲一定是寂寞的,尽管她经常在电话里宽慰我说,邻居们都管着我呢,我们也常走动的。

前两天,我给母亲邮寄了两盒月饼,母亲在电话那头连声嗔怪:“孩子,你费这个心干嘛,那么远,多不划算。”我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心揪得厉害。我那慈祥的母亲,您可知道,我欠您的七个中秋节,岂止是几盒月饼就能代替得了的啊。

母亲啊母亲,明年,我一定要回家和您一起过中秋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