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英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英雄散文1:金村英雄
文/程建权
当灾难降临,只要能最大可能地保护公共利益,挺身而出的义士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在金村,金七当得起这个称号。
明嘉靖年间,朝廷的禁海令将中华版图固定在陆地上,一些东瀛浪人勾结成暴力集团,抢占沿海岛屿,袭击陆上居民,掠夺官民财产。这些集团成员被称为“倭寇”,抗倭名将戚继光记载:“倭寇使五尺长刀,善腾跃,我军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皆两段。”难怪“倭寇”可以一路烧杀抢掠,杀到中国内陆安徽腹地。试想,刀光闪处,鲜血喷洒,尸横遍野,无辜百姓避之不及谁与争锋?这时,站出来挡在屠刀前的就是金七。
与金七作战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用时下的话说是特种兵,倭寇们的兵器用低碳钢作材料,一把刀的制作周期需要半年,多的甚至3到5年,所以打出的刀坚固锋利,而非明军粗制滥造的铁匠手艺可以匹敌。再说倭寇的双手刀术,包括抽刀术、大辟刀术、转刀术、腾跃刀术,完全是战场上总结出来的,威力奇大,动作剧烈,每刀发动,必须一刀致命。与穷凶极恶的职业杀人机器比较起来,金七一定是业余的,因为金村自古以来就是崇尚耕读传家的江南富庶之地,金七和他的乡党最多也就是乡勇、民兵。但倭寇入侵,朝廷不能安民,民众只有自保。在站着死还是被抢掠蹂躏的选择中,金村一定经过了权衡,金七无疑是主战派,他和他领导的民团也大约经过简单的初级训练。
英雄金七首先是智慧的。朝廷扛枪吃粮的国防军尚不能阻挡倭寇兵锋,自己的民团也绝对不具有与之正面抗衡的实力,凭一村之力消灭倭寇不可能,那么吓跑甚至驱散来犯之敌是否可行呢?智慧的金七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用心理战拒敌。刀头舔血的倭寇,毁灭活生生的生命或许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来自神灵的诅咒和报复,或许会使之胆寒。金七一定熟读诗书,抑或粗通兵法。于是,当元宵节夜晚倭寇来犯时,金七命众民团兄弟正面防守御敌,自己率三勇士乔装打扮,身穿彩衣,面涂朱黑,装神弄鬼,使倭寇误以为天神显灵,无心恋战,急忙遁去。
英雄金七一定还是勇武的。面对杀人如麻的倭寇,没有几手硬功夫哪敢突入虎狼之阵,所以和金七一同杀入敌阵的好汉一定是金村最精壮、最勇敢、最急公好义的义士。
倭寇之所以猖獗经年,肯定是朝廷的政策出了问题,禁海的后果至今还影响着中国的版图。富庶如金村这样的江南膏腴之地,早就被倭寇垂涎!于是在四月初八,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大股倭寇再次来犯,金七依然摆出上次阵法迎敌,只可惜金七对兵法并非专业,没能参透“兵者,诡道也”的精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古训也没能掌握。元宵节的成功只是侥幸,战争终究是实力的比拼,倭寇识破乔装的金七们,四勇士最后倒在倭寇的五尺长刀之下。
金七是当得起英雄的名号的。朝廷下旨立庙封祭,金七谥号“安乐王”,乔装杀入敌阵的三勇士封为“三相公”,被金村的乡亲们祭祀了几百年。锣鼓铿锵、乐舞曼妙,击鼓七通,鸣金七响,这不是两军阵前杀伐的进退,是后人对先贤的祭拜,每年的四月初八,金七和三勇士血洒家园的日子,一定是金村后人对英雄的告慰。
在我心里,金七是英雄。是保卫家园的勇士。
英雄散文2:女儿不想当英雄
文/刘继荣
女儿的同学都叫她“23号”:她所在的班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第23名,久而久之,她便有了这个雅号。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优异,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家的“23号”没有一个值得炫耀的地方。
一次,亲友聚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趁着酒兴,大人要孩子们说说将来准备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小女孩儿也说将来要做央视主持人。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想当幼儿园老师。”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女儿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女儿也蛮懂事,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上课,拼命做习题。可到底是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打着点滴,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她仍然排在让我们哭笑不得的第2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揠苗助长的行为,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
这次考试过后,我接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他说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在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了女儿,全班同学竟然都写的是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班主任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值得称道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成英雄了。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说:“老师曾讲过一句话: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那一刻,我被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儿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又何妨?
英雄散文3:那支英雄牌钢笔
文/李庆林
小时候家住平房,有宽敞的院落,也有温暖难忘的邻居。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家旁边搬来了一个“上海阿姨”。是啊,她有白皙的面孔,齐齐的黑发以及干练的举止。母亲对我说她从上海来的,解放前从事地下工作,是个老革命。她丈夫解放前也是地下党,曾被捕,被折磨得下身瘫痪。“上海阿姨”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他们是一对恩爱的革命夫妻。他们没有子女,夫妻相濡以沫。
我曾在一个夏日中午风风火火闯进阿姨家的大院,我奉母亲之命给阿姨家端来绿豆汤。瘫痪的叔叔正在房间里午睡,“上海阿姨”静静坐在院子一角埋头写着什么。她见我端来绿豆汤,赶紧抬起头说:“李家小毛头真懂事,谢谢***妈!”我紧盯着阿姨手里的一支黑色钢笔,好奇问道:“阿姨,你在写字?”阿姨立即回应我:“是啊,我在给我的妈妈写信,你要叫她外婆的。”我调皮地凑过去看,阿姨说:“看吧,你都五年级了,这些字应该都认识的。”阿姨的钢笔字跟她人一样清秀端庄,我看入神了,并不由自主说:“阿姨的字真好看!”接着,阿姨将那支钢笔递给我,说:“你在这张信纸上写几个字给阿姨看看。”我接过那支笔,分量很重,我一笔一画写出“伟大领袖毛主席”几个字,阿姨笑了,夸奖道:“真不错!这钢笔好用吗?”我连连点头,阿姨又将笔套戴在这支钢笔上,递给我,说:“阿姨看你很喜欢,送给你吧!”我没敢接,缩着手说:“阿姨,我不能要,你还要给外婆写信的。”阿姨又笑了,说:“拿着吧,阿姨还有好几支呢。”我郑重接过这支钢笔,上面有清晰的金色“英雄”两字。
在我上初二那年,瘫痪的叔叔去世了,阿姨孤身一人要回上海去。我和母亲去送行,阿姨给了我她在上海的地址,说:“记得给阿姨写信,好好学习。”我哭了……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用这支“英雄”钢笔给阿姨写信,我对这支笔爱如珍宝……
后来长大了,我远赴大连上大学时,也不忘带着这支“英雄”钢笔。再后来,大学毕业时,我有机会去了一次上海看望她——她的确老了,用颤抖的双手抚摸我的头发,在我们共处的剩余时间里,她总是怔怔地发呆。
我还是保持给阿姨写信的习惯,阿姨的回信越来越少。有一年冬天,我收到阿姨一封信,信里说,她觉得她的时日已不多,问我是否已有女朋友,要是有了,她祝福我们……没承想,这是阿姨的绝笔,她在那年年末与世长辞。至此后,我便将这支“英雄”钢笔放进一只小匣子里,没再用它写过字。我时常拿出来专注地凝望这支钢笔,似乎能看到那个干练的上海阿姨温和的眼神以及美丽的容颜……
英雄散文4:在英雄献身的地方
文/吴树民
1969年冬,我和一位叫董卫光的同学,作为大学生文艺创作组成员,为采访一位英雄的事迹,乘华山北麓5251部队华阴农场三分场一辆军用“解放”卡车赴宝鸡磻溪。
那时路况很差,下午两点从华阴启程,我俩爬上车厢,紧裹旧军大衣,靠着车帮,冒着隆冬凛冽的寒风,摇摇晃晃,直到深夜一点多,才被一位排长引到英雄在磻溪住过的营部。一路奔波,我俩早已饥肠辘辘,排长带我们到炊事班,打开房门,没有一点可以进口果腹的食物。排长又带我们到营部门口一家小供销社门前,我们打门叫窗,喊醒值班的售货员,他拉亮电灯,打开门扇。我俩争着问:“有面包吗?”答:“没有。”“有糕点吗?”“没有。”“有饼干吗?”“没有。”我俩转而问:“有啥可以充饥的吗?”“没有。”“真没有?”“真没有。不信可以进来看看!”我俩进去,朝货架上下一看,确实稀稀拉拉。然而,绝望之时,忽然发现一个货盒里有半盒水果糖,就说:“那就卖给我俩一点水果糖吧!”售货员答:“按规定,每人每次只可买一角钱的。”我俩饿得实在不行了,就将情况告诉售货员,他看我俩穿着有领章帽徽的旧军装,沉吟了一下,问:“你俩得要多少?”“买一斤吧!”售货员强调:“下不为例!”
我俩捧着水果糖回到营部,弄了两缸子凉水,向口里塞一颗水果糖,嘎嘣嘎嘣咬了起来,间或,喝一口凉水。就这样,嘎嘣嘎嘣,一斤水果糖、两缸子凉水,进了我俩肚子。
这夜,我俩睡在营部,睡在英雄王恒德睡过的土炕上……
次日晨,早饭后,军政治部主任就在我俩夜宿的营部里,详细地向我俩介绍了王恒德营长献身的事迹。接着,组织座谈会,采访王恒德营长生前的表现;到王营长训练的磻溪生产大队民兵连,了解王营长救人牺牲的经过;和被救的民兵交谈,弄清其投弹失手的原因:王恒德营长奉命对磻溪大队民兵连进行训练,进入实弹投掷时,有个民兵心慌紧张,竟将拉了弦、冒着烟的手榴弹失手掉在了身后。身后,站着一排十余个民兵,惊慌之下,又无处躲避。身前,也蹲着一排十余个民兵,若捡起手榴弹朝前投掷,就可能伤及已惊恐万状的他们,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营长大喊一声“躲开”,朝丝丝冒烟的手榴弹扑了上去,将手榴弹紧紧地压在身下,随着惊天震的一声闷响,身前身后的民兵们毫发无损,王营长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民兵们在泪雨中掩埋了亲人王营长,然而,巨大的悲痛却让他们整日神思恍惚……
我俩在采访中,一面记录英雄事迹,一面宣扬英雄精神,得到了军政治部主任的关注。有天晚上,他来到我俩暂住的营部,开门见山,问我俩愿不愿留在部队?如果愿意,可安排我俩在军政治部宣传部门工作。事出意外,我俩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谢谢领导的美意!让我俩想一想,再答复你。”
夜里,我俩商量来商量去,觉得二人都是家中独子,父母年迈,妻弱子幼,负担太大,留在部队只能给部队添麻烦。特别是我,父母均是农民,要靠我赡养……第二天,只好婉言向主任谢绝。主任没说什么,但能从他的眼中,看到深深的遗憾和失望。我俩也为此多日不安,因为我俩最后失去了当兵的机会。
回到华山北麓农场,我俩夜以继日地创作,终于和大家一起创作出一台有模有样的宣传英雄王恒德的节目,演出后广获赞誉……
令我终生抱憾的是:我在北京卫戍区工作过一年多,出入证盖着军队大印,不算军龄;在部队农场锻炼了一年多,我们文艺宣传队穿着的旧军装上缀有领章帽徽,还是不算军龄!
英雄散文5:钢笔的自述
文/潘江南
我是一支“英雄牌”钢笔,小主人获得了上学年的“星仔好少年”称号,学校把我作为奖品奖励给了她。
我有一顶银色的帽子,每天小主人都会把我的帽子擦得亮晶晶的。我的脖子上围着一条白蓝相间的围巾,显得很儒雅。小主人很喜欢我,她每天都给我穿一件外套,外套上印有几只蝴蝶、一首诗,无疑,我是文具盒里的“大文豪”。
打开我的帽子你会发现我那扁扁尖尖的笔头。如果我饿了,小主人就会给我喝一点蓝黑“派克”墨水,这样的待遇可不是所有钢笔都能享受的。喝饱了墨水,我就该大显身手了。小主人的作业都离不开我。每次,我都尽量让自己出水匀称,让小主人写出来的字端正又美观。如果我累了,小主人就会用她温暖的手指让我转一转,休息一下,这样,我就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了。
小主人很爱护我。每次写字前,她都会用餐巾纸将我的笔头擦干净,写字时,总是轻轻的、缓缓的,生怕我受伤。写好了字,她总会细心地帮我戴好帽子,替我穿上外套。有这样的小主人,我觉得很幸运。
现在,我和小主人已经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走到哪里都要把我带上。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好地为小主人工作啊!
英雄散文6:以小见大 礼赞英雄
文/初曰春
近日,《暴风眼》成为热播剧,国安战线的故事进入了人们视野。此前,同题材的影视剧并不多见,该剧得到受众的关注与褒奖,值得深入研究。
该剧通过小细节呈现人物大情怀。《暴风眼》可以归类为涉案剧。以往此类剧目通常是以匪夷所思的戏剧冲突来取悦观众,导致有的剧在主题思想上就有悖于公众的价值取向,以至于在内容、细节上流于公式化,失去了应有的竞争力。但该剧成功避开了这一“陷阱”,以复杂的情节走向为载体,通过入木三分的细节刻画,呈现了国安干警捍卫国家安全、忠诚于党的博大情怀。
国安工作涉及国家秘密,这支队伍的特殊性给剧本的创作带来限制。但国安干警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也要面对人情世故,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主创团队没有对其刻意拔高,而是还原了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让主人公的形象有血有肉。
马尚表面上是人力资源猎头,真实身份却是高级侦查员,在案件侦办过程中,他又瞒着家人入职涉案公司开展工作。其间,多重身份的他与秦副厅长有段对话,说自己始终在扮演别人,在没有任务的时候会感到孤寂甚至焦虑。这看起来是闲来之笔,实际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剧中部分人物受到“反派”的挟持铤而走险,则反映出人们面对亲情的痛苦抉择。
该剧的精妙之处在于,在呈现大情怀的同时,让主题得以升华,并传递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小平凡塑造国安大信仰也是该剧一大特色。它以一群普通国安干警的平凡工作为视角,塑造了这一职业的伟大信仰——保卫国家政权、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笔者查过一些资料,在现实中,国安干警如剧中的马尚一样,数十年隐藏身份。有的奋战在边防一线,有的潜伏在异国他乡,他们与形形色色的间谍斗智斗勇,即便在岗位上倒下了,也无法公开姓名和事迹。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在旗帜鲜明的忠诚信仰之下,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
提到牺牲,人们会联想到奉献。该剧通过几位主人公在现实斗争中的坚守,以平凡的故事为这支英雄的队伍树碑立传。剧中人物杜猛在追捕嫌疑人的途中英勇献身,这恰恰反映了这份工作的危险性,生与死考验了他的意志和信念。
该剧另一特色是通过小事件反映社会大发展。身边有追剧的朋友认为《暴风眼》看起来还不够过瘾。毫无疑问,经济间谍仅是国安部门打击的犯罪类型之一,有人希望看到的是大案要案,但这一群体忽略了一个问题——关乎国家安全的,再小的案例也比天大。
国安事业的成长壮大与时代同频共振,之所以称之为“小事件”,正是源于该剧对主线案件的取舍。该剧选取对稀有矿产资源的保护为线索,并通过这一切口真实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通观全剧,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之中,科技手段的展示贯穿始终,更是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成就。
该剧在繁杂的故事构架中,还原了社会百态,使剧作更加接近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同时也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使作品具备了高度的思想、鲜明的立场,符合了大众的审美标准。
国家安全部组建于1983年7月1日,该剧的播出又恰逢建党100周年。笔者认为,《暴风眼》是一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剧目,更是一部礼赞时代英雄的精品力作。
英雄散文7:抗日英雄采访记
文/余岳
前不久,爸爸去采访一个叫焦润坤的老军人,说这位爷爷的故事很多,打过鬼子,还作为代表曾经在卢沟桥参加过与纪念抗战有关的揭幕活动。于是,有英雄情结的我,随同爸爸去右安门的一个小区采访焦爷爷。焦爷爷90岁了,长我80多岁,不过他身体硬朗,一看就是军人。一说起早年的生活,他滔滔不绝,不停地挥动着手,表情也很生动,声音也高。
我问焦爷爷小时候的理想,他说他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哪有什么理想,要说理想,就是想吃饱饭、不饿着肚子。焦爷爷的命很苦,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更不用说背着书包上学。爸爸也问了焦爷爷早年的生活,焦爷爷说他一家人在旧社会一直靠磨豆腐卖钱过日子,有一次他在街上卖豆腐时碰到鬼子的飞机轰炸,炸得满街是尸体。于是,他们一家人分开去逃难,他被带到一个儿童避难的地方。可恨的鬼子没有放过他们这些孩子,飞机投那些带病菌的炸弹,让他们90多个孩子受感染,红肿后脓包痛得难受,只得用剪刀剪破,脓血把白床单都染成了花床单。讲到这些,焦爷爷很激动,骂鬼子惨无人道,说自己一辈子也忘不了。
焦爷爷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向我讲了鬼子的许多罪行。他说,后来自己忍无可忍,为反抗鬼子、抢回失去的土地,拿起了枪,当了兵。最终,嚣张的鬼子被赶出了我们的国土。解放后,焦爷爷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家人,这时候他才知道家人一直以为他已经去世了,还经常给他烧纸钱。看到焦爷爷活着回来,一家人哭成了一团,既悲又喜,悲的是焦爷爷的父亲与弟弟不在人世了,喜的是焦爷爷活着找回了家。采访时,焦爷爷一直说,他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人,他参军打仗就是为了更多的人过安稳、不受侵略的日子。我给焦爷爷拍了不少照片,爸爸也拍了不少我采访焦爷爷的镜头。
最后,焦爷爷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句话:“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写完,他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多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并说自己在战场上见到太多的战友倒在自己的眼前。焦爷爷提醒我要认真学习,报答国家,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给我们幸福的生活。
焦爷爷穿着很朴素,他是我心中的英雄。当年,那么残酷的战争,他敢和鬼子去拼,那么英勇,让我敬佩。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战争没有了,可是我们不应忘记焦爷爷的那个时代和焦爷爷他们当年的流血牺牲。你说呢?
英雄散文8:父亲是不是英雄
文/张军霞
童年时,他非常淘气,母亲对他很严厉,相比之下,反而是父亲更能理解他的顽劣。比如告诉他不洗脚就不许睡觉,就算上了床也要把他揪下来的总是母亲,但带他去山里捉野兔爬树摘果子的总是父亲。
后来,他上学了,父亲正好是他的数学老师。上课时,知识渊博的父亲,看起来那么严厉,让他心生敬畏,下课了,他又摇身变成了慈父,会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偷偷为他藏着零食。有时,他遇到功课难题,不管是什么科目,父亲永远都有答案,总会温和地解答。爱之外,他对父亲又很尊敬。
他感觉父亲是英雄,是因为一次突发事件。那天,村里有一匹马,不知怎么受了惊吓,它一路狂奔,居然闯进了校园。当时,全校50多个孩子正在院子里做操,眼看这匹马就要冲向学生,大家都吓坏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父亲飞奔过来,顺手抄起一块砖头,迎着马跑过去,对准它的脑袋猛然砸了过去,趁着马停下的瞬间,又迅速抓住了它的缰绳,死死地拖住不放。
最终,受惊的马被制服了,孩子们安然无恙,父亲却摔倒在地上,造成右臂骨折。那些天,父亲上课时只能用左手在黑板上写字,动作僵硬而别扭,但学生们看老师的目光都充满了崇敬,从那天开始,父亲也成了他心目中的英雄。
转眼间,他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了,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他喜欢到村头的小溪边去看书。那天,他看书时,遇到了村里一个叫姓刘的人,按照辈分,他叫这人叔叔。刘叔看到他很热情,说他像父亲一样聪明,将来一定会非常有出息。
回到家里,在吃晚饭时,他无意中说起这件事,父亲却神色大变,露出很恐惧的样子,非常紧张地问:“他还跟你说了什么?”他不以为然地说:“没说别的呀。”不料,父亲仍然不放心,放低了声音,带了几分鬼鬼祟祟的语气问:“他对你说话的态度,怎么样啊?”
父亲的这种表情和声音,让他感觉羞辱,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不就是一个刘叔,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干脆埋头吃饭,不再说话。父亲似乎察觉出他的冷淡,仍然小心翼翼地问:“他真的只是夸了你几句,没再说别的吗?”
他气极了,粗暴地回答:“没有!”说完,他狠狠地放下只吃了半碗的饭,跑了出去。后来,他听说那个刘叔刚刚成为村子里的支书,可是那又怎么样,值得父亲如此胆怯吗?从此,就因为这件小事,父亲在他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轰然倒塌。
一直过了很多年,父亲早已过世。有一次,他和姐姐闲聊,说起当年的那一幕,姐姐才告诉他,那年中考政策有规定,超过18岁的人不让报考,他由于小时候生病休过两年学,报考时正好18岁零1个月。父亲没敢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他,而是悄悄提了礼物去求刘叔改户口,之前两家人因为一块庄稼地有过争执,父亲担心人家记仇不给办理,他是真的害怕呀……
他直到这时才明白,父亲一生从未求过人,也从不惧怕任何困难,他听到刘叔的名字那样胆怯,是因为人家掌握着是否改户口的权力,而这关系到自己儿子的命运呀。
他轻声跟姐姐说,父亲怕得有理。
泪水,却潸然而下。
英雄散文9:事不忘
文/赵刚
小英雄“复活”记
抗战小英雄机智勇敢的斗争故事,就像强力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我和小伙伴们的心。牧笛悠悠,吟唱着王二小为了掩护干部群众,诱敌进入包围圈的故事;羊群咩咩,讲述着海娃巧妙摆脱敌人束缚,将鸡毛信及时送达张连长的故事;渭水潺潺,回味着雨来机智周旋、逃离魔爪的智慧;寒风猎猎,讴歌着刘胡兰大义凛然、英勇就义的壮举……小伙伴们歌唱关于小英雄的儿歌,讲述关于小英雄的故事,描绘关于小英雄的图画,使我深深地感到,小英雄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彼此共享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
一天,小胖突然神秘兮兮地告诉大伙儿:“知道吗?王二小并没有死!”
“你骗人!如果王二小没有死,怎么会有《歌唱二小放牛郎》那首歌?”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反驳,并深情地唱道:“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小胖眨巴着忽闪闪的大眼睛,狡黠道:“我可以让王二小复活呀。”言罢,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烧光、杀光、抢光的残酷扫荡。身为儿童团员的王二小,恨透了这些恶贯满盈的侵略者,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他们。他常常以放牛为幌子,给八路军放哨。这天,日本鬼子气势汹汹大举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抓住王二小,就叫他带路。王二小佯装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掩护转移躲藏的干部和乡亲,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四面八方响起八路军的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起王二小,恶狠狠地甩下山坡。山坡下怪石林立,如果摔下去必死无疑。王二小强忍腹部深深的刺刀伤痛,在身体急剧滚落的瞬间,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一根青藤,这才避过粉身碎骨的险境。由于刀伤太深,王二小只剩下半条命,怎么办呢?王二小忽然想起以前爷爷带他上山采集过一种对治愈刀伤有奇效的草药,于是,他挣扎着就近采摘了一束草药,按照记忆中爷爷的样子,使尽最后一丝力气,咀嚼成碎末儿,敷在伤口上,便昏迷过去。三天后,当王二小奇迹般从鬼门关捡回性命的时候,他的英雄事迹已经传遍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乃至全国……
小胖讲到这里戛然而止,笑嘻嘻地盯着小伙伴们那一张张张得大大的嘴巴,得意扬扬道:“请问,王二小复活了吗?”
“复活了!咱们的王二小真的复活了!”
虽然小胖绘声绘色讲述的小英雄“复活”故事存在着诸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但是大伙儿却听得津津有味,深深地感到,小英雄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彼此共享着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