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文章

请欣赏蝉鸣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蝉鸣文章1:小院蝉鸣

文/马玉川

小院别致而清静,我面向假山翠竹,坐在小院树下,静静地读书。溽暑郁热可以全然不顾,但蚊虫的骚扰叮咬让人难以安宁。高大的泡桐树上,此起彼落的“嘶啦——”“嘶啦——”之声,让我产生了写蝉的冲动。

夏天是蝉的世界,几乎有树的地方都有它的叫声。说起蝉来,或许唐代诗坛“咏蝉”三绝最为有名。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三位大家,由于地位、遭际、气质不同,同样工于比兴,但发出的感慨却大不相同。

或许我没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少年落魄”、“草檄亡命”的苦难,也没有朦胧诗人李商隐应试落选,怀才不遇的牢骚,自然更喜欢虞世南的诗句与才情。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我特别敬重虞世南的人品修行。虞氏二兄弟同朝为官,虞世南仅仅是小小的秘书郎,但他从不仰仗其兄虞世基炙手可热的首相之职而官运亨通。为表明志向,他发表了一个寓含真理的声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来告白世人: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金钱权贵等某种外在的凭借,依恃自己的才学和素养,自能远播声名。只有不断地向周边的人群输送正能量,才会赢得世人由衷的赞同。

记得小时候读西方学者法布尔的《蝉》。蝉蛹在黑暗的地下艰难生活四年,爬出地面后蜕变成蝉,仅仅能生存一月有余。大概蝉有灵性,任重道短,在树上拼命嘶鸣。动听的音乐或许是对“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梨园行话的又一印证。再看自己,为了明天课堂上的精彩,利用假日苦读充电。蝉声高唱与自己的灵犀相通:人生应如蝉,光阴似箭,生命苦短。只有埋头苦干,厚积薄发,才能拓宽有限的生命。

泡桐树高挺清拔,蝉唱声长鸣不已。在这炎热的夏季,犹如送来了“东篱”秋菊、绿色“南山”上的清凉之风。它将化为无心出岫的白云“山色”,变为倦飞恋家的“飞鸟”,伴随着我的心灵和鸣。神奇的世界,素朴的自然,蝉鸣之声让我回到了生命的智慧之中。在当今充满了诱惑和浮躁的社会里,我将以蝉为伍,抛弃功名利禄之心,忘我地埋头工作,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让宝贵的生命过程变得更加厚重和轻松。

树上的蝉在不停地鸣唱。我的思想也在大自然的参悟中慢慢地升华。天气再炎热,我的心中自有一片阴凉。

蝉鸣文章2:蝉鸣

文/谭云

傍晚,在公园里散步,蝉声飘浮在周遭的空气中,让人沉醉。想想,如果夏天里没有蝉鸣,那该是多么落寞、寂寥。

儿时生活在乡下,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三伏天里,蝉儿开始叫了,不知是哪一只率先登场,发出一阵清脆悠长的高音。一蝉唱,百蝉和,那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在阳光里打着漩涡,把炎炎长夏鼓捣得沸沸扬扬。

蝉的叫声像一只温润的小手,把孩子们的心挠得痒痒的,其实这叫声是很难吸引我们的,最多是无聊时捕几只蝉来玩,我们垂涎的是蝉蛹的美味。晚饭后,孩子们三三两两打着手电筒,睁大眼睛在树林下四处寻找,很快就会发现破洞而出的蝉蛹在缓慢爬行,有的已经爬上了树干,我们像摘豆荚似的一伸手就捉了几只下来。

将蝉蛹洗净沥干,然后入油锅爆炒。爆炒出来的蝉蛹黄灿灿、油亮亮,吃起来咸咸的,鲜鲜的,糯软中有一丝柔韧,淡淡中藏一缕异香,实在是人间美味。

中药里有一味药叫“蝉蜕”,它是蝉由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据说可以疏散风热、治疗喑哑等症。我们在找蝉蛹的时候也捡蝉蜕,穿成长串,挂到房檐下,风干了卖给收购站,换得的钱用来购买学习文具或心仪已久的小人书。

古人对蝉是心怀敬意的,它甚至成了复活和永生的象征。当时人们爱把一只玉蝉放入死者的嘴里,以求得庇护和永生。西晋诗人陆云在《寒蝉赋》说蝉集“文、清、廉、俭、信、容”六德于一身,这话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但蝉的文雅、清寒却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下狱,写下了著名的《在狱咏蝉》,此诗以蝉比兴,寓情于物,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

《昆虫记》中法布尔谈到蝉的生活,“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庄子在《逍遥游》里写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就是我们所说的蝉。也许蝉儿早已了悟生命来之不易而又极其有限,所以只要生命不息,这些大自然的歌唱家就不会停止歌唱,这份执着、坚韧与淡泊,让人心生敬畏,也让我对世俗人生多了一些通透的看法。

如今,童年早已远去,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屋四周的林子,已变成了一幢幢楼房。随着乡村树木的大面积减少,蝉声也稀落了,这不免让人心生怅然。

蝉鸣文章3:蝉鸣伴夏

文/高琳

整个夏天,我几乎是和蝉一起度过的。每天早上在蝉声中醒来,夜晚,伴着蝉鸣入睡!蝉歌响彻云端、耳畔,像一堵厚厚的回声墙,如流水般从四面八方倾泻而来,构成夏天最抒情的基调,也把夏天的内涵唱到顶峰。

我相信这世间没有哪一种生命对爱情和光明的呼喊会如此撕心裂肺、不眠不休。听那殷切、热烈的歌声,就像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我深陷其中而感怀至深!

准确地说,这般嘹亮的歌声来自我家对面的湿地公园。记得几年前从闹市中心搬到现在的小区,本以为可以图一清静之地,可谁知,夏天一到,来自公园的蛙声、虫鸣鸟叫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尤其是蝉,没日没夜地歌唱,大中午也不午睡,阳光越猛烈,它们唱得越欢。

我喜欢清静,但蝉鸣的分贝已远远超出我所承受的范围。我经常一个人独倚阳台,看着对面的公园或对着虚无之境的夜空发呆,有时忍不住对先生撒娇,“蝉太吵了,好烦呐!”他总是笑而不语。是的,他有什么办法呢?我很奇怪蝉的“气血”怎么会那么好?也没听出它们的声音嘶哑过啊。

其实,蝉放声高歌是冒着极大危险的——它的声音暴露了自己的行踪,会引来与童年的我一样顽皮的孩子的追踪,还会招致它的天敌——螳螂的猎杀,不是有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典故吗? 我们老家叫蝉为“山炸子”,因为太吵,人们把它当害虫。我小时候经常拿着用竹竿绑住一个尼龙袋的工具,和小朋友们寻着蝉声,满世界找它们的踪迹。那时候蝉多,一捕一大堆,捉到蝉后拿回家,让父母给油炸着吃,吃起来香喷喷的,胜过一切美味;或者置于蚊帐,等它们蜕变成真正的蝉;在没有抓到蝉的情况下,我们会在树上捡蝉壳拿去卖,蝉壳可以入药,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能卖一两分钱,那时一个鸡蛋也只是三五分钱,这个价格还是不错的呢。

蝉,定义了夏天,蝉声离人群很近,但也离人群很远,因为人们通常把蝉鸣当日常,就好像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像鸟儿会在天上飞、兔子会在田野里跑,并不觉得有何特别,以至于很少人会去想它们从何而来?为何而歌唱?又去向何方?这似乎是一个哲学问题,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它彻底改变了我对蝉的认识。

蝉妈妈把卵产在树上,到第二年春夏,蝉卵才孵化出幼虫来。刚孵出的幼虫顺着树干爬到地上或掉落地面,然后找松土钻入地下。它们在黑暗的地下经过四次蜕变,然后在月光的指引下破土而出,向着树木生长的方向攀爬,开始第五次更加艰辛的蜕变,变成有翅膀的蝉,接着雄蝉开始鸣叫寻找另一半,与雌蝉交配后,最多两周时间,就告别了世间,雌蝉产卵后不久也会死去。蝉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黑暗中度过,质数蝉用3年、5年甚至长达17年之久蛰伏于地下,只为等待一个夏天、一场爱情的轮回、一次生命的延续。它们耗尽了生命来歌唱,歌声响彻了一个夏天,可在最多半个月的新生后,或是秋风一吹,生命便走到了终结!

从天上到地下,再从地下到天上,这可谓传奇的一生,令科学家们都无法想象,也让我无比感动。想起之前对蝉鸣的恼怒和小时候捕蝉的作恶多端,我感到羞愧万分!

“蝉”又名“知了”,“知”——是智慧是实相,“了”——是觉悟,是无我的放下。在古人眼中,蝉是一种神圣的灵物,有着很高的地位,寓意着纯洁、清高、通灵。从汉代开始,人们都以蝉的羽化来喻意重生。史记中有记载:“蝉蜕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的一生短暂而光亮,虽然大多时间都在泥土中度过,但待其蜕变为蝉时却攀于枝头远离浮尘,只以树汁露水为食,可谓出淤泥而不染。

了解到这些后,我对蝉的生命油然而生敬意!渐渐地,我学会了用心聆听并观察蝉,好几年了,我发现在夏天,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其实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是蝉声,基本调,像大提琴或钢琴曲,情意徘徊,稠迭连绵,置于底层,第二第三层是其他虫鸣鸟雀的声音,像琵琶、丝竹,是和声,声声入耳,清脆跃然,而在没有其他和声的境况下,在雨中,或在寂静的清晨,我们能听到的是纯音乐,属于蝉的纯音乐!它把对生命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直击心灵,并以最热情的曲调、最简单的音调实现了完美!

电影《死亡诗社》有句台词,我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我想蝉之所以在重生的一刻如此热情高歌,是否就是为了尽早找到自己的声音呢?想想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有蝉的勇敢无畏,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呢?

我一直不明白蝉为何能在黑暗的土地里隐忍蛰伏那么久,又能以那么规律的时间循环于世,但我相信,蝉是有灵魂的,而在每一个灵魂背后,都有一个长长的黑洞,有挣扎、斗争和磨难,我们应该懂得去尊重、了解、表达。生的追寻与探索如此漫长,生命的灿烂与辉煌如此短暂,如一只小小的蝉,但却仍然值得我们在这平凡的一生里,无悔地付出全部的心血与努力!

如今,我已经慢慢习惯并爱上蝉的歌声,我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厌烦它们的聒噪了。每当夏天一到,我会追问先生,“咦,今年怎么还没听到蝉声呢?”似乎带着一种渴盼的心情。想想能在喧嚣的城市里听到蝉鸣,听听来自生命最热烈的歌声,这难道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吗?

在每一个醒来的清晨,我都希望听到蝉声,它让我变得宁静,好像,只有听到那一声声蝉鸣,我的内心才会踏实,才会更加感受到生命与生活存在的意义。

蝉鸣文章4:蝉鸣里的故乡

文/翟杰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的夏天真正的到来,是伴着第一声蝉鸣开始的。在我家老屋的后面,有一条长长的河堤,河堤下面栽满了树,这片林子,是蝉儿们的家,也是听蝉鸣的最好去处。

一天中,蝉儿的鸣叫大有不同。清晨的蝉鸣孤单而悠长,和声极少。中午时分,骄阳似火,酷热难当,蝉鸣便显得急躁、庞大,甚至有点刺耳。当人们热得大汗淋漓时,蝉鸣便显得有些疯狂了。经过无数次翻腾,傍晚的蝉鸣疲倦了,有气无力的,像极了劳作了一天的人们。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吃过晚饭的人们,便会夹上蒲扇,端着茶杯,或提上马扎,或带上一卷凉席,赶集似的朝那片林子聚拢去。大人有大人的话题,我们小孩子有我们的乐趣。我们共同的爱好,便是聚在一起听蝉鸣。“知了——知了——”,那声音清脆且悠长。开始,只有三三两两的叫声,慢慢地,其它的蝉儿好像受到了感染一样,纷纷开始作出回应,那气势磅礴的鸣叫,霎间占据了整个世界。再过三五分钟,蝉儿似乎唱累了,声音由强到弱。但是过不了一会儿,悠扬的乐曲又会重新响起来,好像是谁在无声地指挥。不少调皮的孩子,不会只满足于听。他们慢慢地爬上树梢,悄悄地向正在鸣叫的蝉儿靠近。一只手抓牢树干,一只手便向蝉儿移去。忽然,正在鸣叫的蝉儿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呼”地一下子飞远了。这时,便会从树上传来一阵自责又无奈的叹息声。

那时候,总有走街串巷的人,扯着嗓子喊“收知了壳喽……”听大人说,知了壳经过加工以后还有治疗破伤风、中耳炎的功效,所以有人专门收购。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份独特的经济来源。一大早,从梦中醒来,我们听着“知了”的叫声,踏着朝露,拎着一个小篮子,拿着一根三四米长的小竹杆子,开始去树林里捡知了壳。过不了几天,我们就会听到街上传来的收知了壳的吆喝声。每当那时,我们肯定会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或捧着积攒了几天的“战利品”,或把对方喊到家里,学着大人那样,讨价还价一番。末了,换来的几毛钱便被我们悄悄地买了零食吃进肚子里去了。

日月更迭,岁月流逝,儿时那份听蝉、捉蝉、卖知了壳的乐趣也在悄然变淡。那天,我又回到了老家,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屋后面的林子,也变成了一幢幢楼房。我站在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几声蝉鸣又在耳畔回响,在那一声声悠扬的鸣叫声中,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蝉鸣文章5:乡村六月

文/张勇

乡村六月,叶茂云绿,蝉鸣鸟叫;乡村六月,蜂飞蝶舞,瓜甜果香;乡村六月,丰收荡漾,喜悦流淌;乡村六月,生命蓬勃,憧憬拔节,梦想疯长!

六月,太阳涂染了乡村田野的麦浪,滚烫的阳光,烤黄了六月田野齐刷刷的希望,一大片一大片的麦子黄了,一株株桃树杏树圆圆的梦也黄了,乡村六月透出了灿灿金色!荡漾的麦浪,圆圆的桃子杏子点缀着孩子的激动,让乡村涌起喜悦,静静的乡村悄悄的笑声也灿灿金黄,像田头绿树上的鸟鸣!哦,鸟鸣也黄了!鸟鸣也格外甜了!

绿了的果园和黄了的麦浪主导了六月的色泽,乡村的梦多么像成熟的麦粒,滚圆充实,灿灿如金!乡村六月写意出丰收,写意出诗意,写意出喜悦!

乡村六月不再像往昔镰刀收割岁月那样弯腰,乡村六月不再让汗水流淌苦涩!鸟鸣伴着收割机歌唱,老槐树筛落浓荫凉爽,燕子啄着晨曦飞翔,夏天浓绿透碧的诗行平仄出乡村六月的喜笑欣然和跌宕!

乡村六月的情感滚烫,乡村六月的心思飘散着荷香,六月的阳光孵化出乡村屡屡清醇的芳香!飘过小河,飘过池塘……

乡村六月的阳光涂染了乡村的风景,乡村的心情欢笑出乡村的喜悦,六月的桃子杏子等那么多的瓜果酝酿了乡村的味道,乡村六月的河水流淌着孩子的欢畅,乡村六月生长乡村茂盛的梦想!

蝉鸣文章6:栀子花开

文/耿艳菊

蝉鸣悠悠切切的午后,长长的幽深胡同,静静的树荫,时而有淡淡的清香飘来。

有户人家的朱红大门敞开着,一面墙上爬满了青碧的爬山虎,墙上有窗子,窗子里探出一张年轻的脸庞,如花容颜,明媚温婉,笑嘻嘻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

窗下有一排植物,午后的阳光下浓密的叶片依旧青郁郁的,和爬山虎的青相辉映,简直是夏日里美妙的清凉国。那排青郁的叶子间有朵朵洁白的花静悄悄开着,宛若一只只硕大的白蝴蝶在枝叶上安闲地小憩。那是美丽芬芳的栀子花。

一个年轻的男孩子站在盛开的栀子花丛中,摘了一朵,递给窗内的那个女孩子。两个人看着洁白的栀子花,女孩子羞涩的脸上荡漾着甜蜜的涟漪,那一刻,时光像静止了一样。

我在午后幽静的老胡同里闲逛时偶然遇到了这一幕,一时间不敢相信电影般清新唯美的镜头是眼前的现实。

“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爱你,你轻声说,我低下头闻见一阵芬芳。”耳边似乎响起这样的歌声,像奇妙的时光机,把我带向曾经的那些静谧的青春故事。

"夜深月残常做梦,晓来风细时弄笛。谁家窗下栀子花,静香偏往心头移。"栀子花是女孩子的花,花季雨季,喜欢做梦的年纪,盼望着窗下有一丛开着洁白花朵、芬芳馥郁的栀子花,可以寄托如雨似雾的缥缈的少女心思。

中学语文老师的宿舍窗下就有这样芬芳的栀子花。她刚从师范毕业,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童花头,娃娃脸,一点没有老师的威严,倒像亲切的大姐姐,亦师亦友。我们非常喜欢她。

栀子花是老师的男朋友植下的,他在另一所中学教书,他们是同学,没有分在一所学校。老师远离家乡来到男朋友的故乡任教,离家远,只好住校。她的男朋友怕她想家,便把老师的宿舍布置成老师在家时的样子,在窗外种了很多栀子花。

那时候,在简陋的小镇中学,我们并不认识栀子花。当老师窗外的浓碧的植物绽放出朵朵芬芳时,我们惊讶地睁大了双眼,贪婪地闻着那香。一抬头,看到窗内,老师的男朋友手里正拿着洁白的花朵戴在老师黑亮的长发上。

老师笑着走出来,竟有几分羞涩,脸颊上像涂了淡淡的胭脂,很美。老师告诉我们,它们叫栀子花,一种很美很香的花,可以簪在发间,很好看。老师此时已摘下了几朵,笑闹着替我们几个女孩子戴在头上。

老师的男朋友儒雅浪漫,常来看老师。他们一起在微雨中散步,一起在虫鸣声里仰望星空,一起在校园围墙边的草丛里捉萤火虫,一起喝茶写诗。老师的爱情像窗外的栀子花一样是那么地美好,散发着浓浓的香,直香到我们那群女孩子的内心深处。

正是十几岁的年纪,我们是那么焦急地渴望自己一夕长大,好遇见一场浪漫的爱情。后来,读到白落梅《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中的一段话:“很多年前,总是会期待,在开满栀子花的山头,与某个有缘人,可以有一段清澈的相遇,也许有一天,真的相遇,真的携手走过红尘陌上,直到某一天,我们又孤独到将彼此忘记。”像极了年少的我们,禁不住泪湿衣衫。

栀子花盛开的第二年,老师的爱情修成正果,幸福地走进了红尘烟火。老师也因此离开了我们的学校,调去了她爱人的中学任教。老师的宿舍又来了新老师居住,窗外的栀子花还在,依旧葱郁茂盛,在盛夏辉煌的日光里缓缓绽放着洁白的花朵。可是,到底有一些不同了,年少的心里竟有几分物是人非的惆怅。

光阴无声无息,我们那群女孩子一一长大,经历了飞扬的青春,低下头走进了深深的凡尘烟火。那年夏天,大家从各地回来相约去看老师。曾经玲珑娇小的老师变成了微胖的中年小妇人,她讲起这些年的日子平淡无奇,像一条缓缓的小溪,静静地流淌着岁月。老师平静的语气里藏着安稳和知足。唯一令眼前闪亮的是老师的窗外依然盛开着芬芳的栀子花。老师像当年那样摘下很多栀子花,亲手为我们戴在头上,笑语喧嚷间仿佛回到了少年时。

热闹声中我想起王建的《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虽然青春韶华一去不复返,而栀子花却年复一年在朴素的日子里平静地盛开。烟火生活,要深深爱,也要葆有三分闲情,七分浪漫。

蝉鸣文章7:我们的好天气

夜晚凉了,是秋天。蝉鸣消去,闷热不在,阵阵凉风,吹来了离别的讯息

今年的九月,似乎来得格外的早,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暑假,却已经结束,离别两个词如此刺眼的摆在眼前。

俗世的浮华中,我发现了你的存在,人生的迷茫和痛苦在之前如泉水一般喷涌,充斥着我的生活,你的出现,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也明白,悲伤和痛苦只是人生的走马观花。一切的难过,都会过去,走过了泥泞,必然会有片草地在等待着你,洗净你的困乏,大口呼吸着,新的空气。

一个人看到韶关车路过的时候,会想起你我曾在车上。

一个人听到火车轰鸣声的时候,会想起那一次的晚点。

一个人坐下的时候,会想起你的傻傻,用脚,做出耶的脚势

然后,拨通你的号码,告诉你,我想你了。

以后的路也许很累,却也不想放弃,为这份情感而努力着,知道自己终会挺过去的,有什么熬不过?大不了唱首歌。选择了就不想去改变,拼尽全力,我也不会停下脚步。前行中,一路有你陪伴。

欢欢,即使以后每一次我和你相处的时间很短,间隔很长

我也会微笑着面对每一次,坚强的等待着下一次

我的背影不曾孤单,因为有你的陪伴。

It’s our wonderful life。

生活,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有个人陪伴着你,不离不弃,即可。

相信未来,每天都是我们的好天气。

蝉鸣文章8:柳林蝉歌

文/魏益君

声声蝉鸣如歌,行行柳树如诗。啊,萦绕梦中的那片故乡的柳林哟!

村后河岸上的那片柳树林,是我儿时夏天的最爱。柳树如伞,树下是茂盛的水草,河水清澈,岸边有蛙声如鼓。最动听的当属满林子的蝉鸣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彼此迎合着,叫得整个柳林静谧而温馨。

爷爷每年夏天都在柳林旁的那块沙土地上种瓜,瓜棚就搭建在一棵硕大的柳树下。

我喜欢跟爷爷守在瓜棚。

清晨,柳树林被谈谈的晨雾笼罩,雾,丝丝缕缕,如轻纱般飘逸。我轻手轻脚地徜徉在柳林,捡拾树上新增的蝉蜕,爷爷说蝉蜕可入药,能换钱哩。走着走着,有时就能欣赏到一只蝉的蜕变。新蝉顽强地出壳,将一副坚硬的盔甲挂在树上,然后,将谈绿色且皱巴巴的翅膀慢慢展开、张开。渐渐地,颜色由绿变暗,最后抖动一下翅翼,开始第一次飞翔,划出优美的弧线。如果是一只雄蝉,还会伴有一串嘹亮的高歌。

爷爷歇晌时,就在瓜棚边的石凳上悠闲地喝茶,一把旱烟袋,被爷爷吸得“咝咝”作响。我坐在石凳上写作业,听着满树的蝉鸣和“咝咝”的旱烟袋,心却清静如水,专心功课。天热时,我还会约几个要好的伙伴下河洗澡,爷爷就摘一个大西瓜给我们。刚摘的西瓜被炙热的太阳晒得很烫,不好吃,我们就扔进河里拔凉,像打水球一样地玩耍。玩够了,就在岸边的柳树下吃瓜。瓜被河水拔凉,吃一口凉丝丝的,听着树上的蝉儿一个劲叫“热、热、热”,我们就吃得爽心爽口。

我大多要陪爷爷在瓜棚过夜的。每到傍晚,柳林里总有手电在晃,那是有人在寻找刚出土的蝉蛹,回家炸了吃。我问爷爷为啥不捡拾蝉蛹吃,爷爷说蝉蛹在地下三四年,就是为了这一个夏天的鸣叫,吃了良心不安哩。听着爷爷的话,我就觉得那些捡拾蝉蛹的人心儿太狠。

夜晚的柳林静静的,爷爷的旱烟袋在暗夜里忽明忽暗。我偎在爷爷的膝下,出神地听爷爷讲古。天很热,不知哪一只蝉受不了闷热,鸣叫起来,于是,一只叫了,两只叫了,三只叫了……不一会,整个柳林蝉声如雨,由近及远,彼此起伏。蝉声惊动了河里的青蛙,也不甘示弱地鸣唱起来,把整个柳林热闹得充满梦幻,充满诗意。

后来,我参加工作,来到城里居住,很难再闻到像家乡那片柳林的蝉鸣了。偶尔,听到小区绿化带里有蝉儿在叫,就一下子勾起我对家乡那片柳林的怀恋,一种浓浓的乡愁便自心底生发……

蝉鸣文章9:上河街蝉鸣

文/秦聿森

昨日夏至吃面条,今天我走在上河街石板路上,就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蝉鸣。清新而悠长,像是突然间敲掉了酒坛的泥封,窖香般的鸣唱由那河边的垂柳上飘了过来。夏天的开场式不是悄然而至,而是由知了敲响了开幕锣鼓。黄梅时节的天气,时雨时晴,今年却奇怪地透着凉爽,第一声蝉鸣似乎少了往年的烦躁,带给我的是一种与故旧聚首的欣悦。知了叫了,进入了盛夏,人与蝉亲,人与水也亲。

上江连日暴雨 ,下江水涨,古运河里水绿亦宽,水跟远方通着信息,不像山,喜欢孤傲地独立。贯城而过的运河有两层岸,上面一层是镇江地面,下面一层,就到了水边。站在老余福里的河边,绿绿的河水就在脚下,丰盈且缓缓,岸柳拥簇,稀疏处便见亭台,有彩衣人舞剑弄箫。绿水平畴,绿柳盈岸。石坊古宅,依稀是乌镇一角,这时候难道还疑惑这里不是江南水乡吗?

总以为自己身边的都是俗世,诗一直在远方,于是我们总会放下琐事,背起行囊,到远方去寻找。我们去远方寻找诗,或许找到或许空手而归,别人大老远地到我们这个地方寻找,或许找到或许空手而归。我们为了诗总是匆忙在路上,可是,身边,真的没有诗吗?

几年的晨观暮察,上河街从早春的浅绿初萌到夏末的花事阑珊,其实是四时有景,时时有诗, 我曾用过六句描述:明前桐杪紫英英,古木新荑沿河生。波心偶识鱼抟水,林上不断鸟啭音。海棠风软花摇雨,绿杨烟轻柳拂人。这里,在外地游人眼里全是诗。

我们因为太熟悉了,于是睁着眼睛忽视,去了外地,却会努力睁圆了双眼,故乡虽然有诗,也常常进了盲区死角。

西下湾那一段,西门桥下过来的水很急,不时有鱼啪哧一声跃出水面。土岸半入水,岸上草莽葳蕤,恍惚对岸有鸡声茅店,酒招板桥似的。我站在此岸看彼岸,心想水边再有一条小船,就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

长夏如歌,歌者就是蝉,伴唱者还有蝈蝈,蟋蟀。我家住在上河边,我喜欢听蝉鸣,蝉鸣林愈静,蝉的鸣声,是我午睡时的催眠曲,我更喜欢虞世南那首《蝉》: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河对过有几棵特别高大的泡桐树,春末夏初的时候,满树全是紫莹莹的大花,想必正是蝉所喜爱的疏桐吧?

其实呢,我们这代人并不喜欢一直的优雅,因为这样太装太累人。有俗世也有诗意变换着过,人间做虫,诗界做草,偶尔诗魂侵入虫脑,就活成了一株诗的虫草。

蝉鸣文章10:蝉鸣

文/谭云

傍晚,在公园里散步,蝉声飘浮在周遭的空气中,让人沉醉。想想,如果夏天里没有蝉鸣,那该是多么落寞、寂寥。

儿时生活在乡下,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三伏天里,蝉儿开始叫了,不知是哪一只率先登场,发出一阵清脆悠长的高音。一蝉唱,百蝉和,那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在阳光里打着漩涡,把炎炎长夏鼓捣得沸沸扬扬。

蝉的叫声像一只温润的小手,把孩子们的心挠得痒痒的,其实这叫声是很难吸引我们的,最多是无聊时捕几只蝉来玩,我们垂涎的是蝉蛹的美味。晚饭后,孩子们三三两两打着手电筒,睁大眼睛在树林下四处寻找,很快就会发现破洞而出的蝉蛹在缓慢爬行,有的已经爬上了树干,我们像摘豆荚似的一伸手就捉了几只下来。

将蝉蛹洗净沥干,然后入油锅爆炒。爆炒出来的蝉蛹黄灿灿、油亮亮,吃起来咸咸的,鲜鲜的,糯软中有一丝柔韧,淡淡中藏一缕异香,实在是人间美味。

中药里有一味药叫“蝉蜕”,它是蝉由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据说可以疏散风热、治疗喑哑等症。我们在找蝉蛹的时候也捡蝉蜕,穿成长串,挂到房檐下,风干了卖给收购站,换得的钱用来购买学习文具或心仪已久的小人书。

古人对蝉是心怀敬意的,它甚至成了复活和永生的象征。当时人们爱把一只玉蝉放入死者的嘴里,以求得庇护和永生。西晋诗人陆云在《寒蝉赋》说蝉集“文、清、廉、俭、信、容”六德于一身,这话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但蝉的文雅、清寒却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下狱,写下了着名的《在狱咏蝉》,此诗以蝉比兴,寓情于物,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

《昆虫记》中法布尔谈到蝉的生活,“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庄子在《逍遥游》里写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就是我们所说的蝉。也许蝉儿早已了悟生命来之不易而又极其有限,所以只要生命不息,这些大自然的歌唱家就不会停止歌唱,这份执着、坚韧与淡泊,让人心生敬畏,也让我对世俗人生多了一些通透的看法。

如今,童年早已远去,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屋四周的林子,已变成了一幢幢楼房。随着乡村树木的大面积减少,蝉声也稀落了,这不免让人心生怅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