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文章

请欣赏波浪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波浪文章1:迷茫时,不妨去做这4件事

文/一禅小和尚

人生就像海上的波浪,起起落落,有高光瞬间,也有低谷时刻。

只要怀有希望,就会有触底反弹的机会。

身处低谷迷茫时,不妨做这4件事: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好好整理自己的房间,和家人亲密相处一日,发泄掉心里的坏情绪。

迷茫时,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

有位作家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会思考的人。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待问题的视角。”

在岁月艰难时,读书能给予人力量。用最低的成本,去培养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我们遇到困扰,能够从书中获得开悟和引导。在书里见过天地众生,能让自己不再囿于眼前。

也许目前的生活暂时不尽如人意,但那些文字、那些故事会告诉我们:

每种人生都有自己的苦处,也有自己的趣处。再焦虑再难的人生,终归是有希望的,是值得努力的,正是这些无形的事物,让人能保持清澈的头脑,看待自己的人生,还能用更好的心态,与这个世界交手。

生活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迷茫时,好好整理自己的房间,和家人亲密地相处一日。

打扫屋子,虽是一件生活的小事,但却折射出对待生活的态度。

有人这样比喻:“打扫是一件奇妙的小事,它能锻炼人的耐性和心志,培养我们的感恩之心,是生活慢慢好转的微妙之法。整理房间,实际上也是一个逐步整理自我的过程。收纳的是物品,整理的是心情。”

家就是内心居住的空间,懂得及时清空心灵里的负面情绪,才能享受人生的每一处风景。

家是一生遮挡雪霜暴雨的地方,又是一个人恋着菜蔬米面的地方。

家是港湾,是得到爱、分享爱和表达爱的地方。

家人的欢声笑语,藏着最暖人心的感动和幸福。如果生活中遇到烦心的事情,别忘了自己仍有家人围坐、灯火可亲。

平淡朴实的生活,有消解颓废的“最强武器”。

迷茫时,要发泄掉心里的坏情绪。

情绪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

越是身在低谷迷茫时,越要学会腾空自己,放下负担,早日拨开云雾,见到阳光。

有句话说得好:“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

心态好了,日子就越过越顺了。

人生偶遇的失意并非没有希望。顺境固然可以助人更容易获得成功,但逆境往往才能够激发出更好的自己。

人在低谷时,与其生气不如争气,与其抱怨不如改变,与其靠人不如靠己。

当一个人独自扛过所有黑暗之后,会发现曾经以为的苦难,早已变得不值一提。

如一位诗人所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波浪文章2:歌声里的大河

文/韩传栋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初听这首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秋日,优美动听的旋律,磅礴大气的伴唱,再加上歌唱家郭兰英黄莺般的演绎,霎时一片片白帆扑入视野,一腔激越涌上心头。

长大后,听“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那气势壮怀激烈,铿锵雄浑,耳边犹如响起黄河澎湃的浪涛。那是1944年的秋天,延安杨家岭礼堂,冼星海指挥合唱团演唱《黄河大合唱》,招待美国的检查团。天上皓月当空,礼堂人头攒动,当《黄河船夫曲》的前奏一结束,那万众一心的“划呦,冲向前”,如雷匝地,石破天惊,美国军人们噌地从座位上站起,一个个瞠目结舌,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这时节的中国大地上,日寇侵略者的败象已初现端倪。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歌唱家郭淑珍每次演唱《黄河怨》时都浑身湿透,她说:我从中学时期就开始唱《黄河怨》。后来去过西德、苏联,也曾凭它获过金质奖章。如何把《黄河怨》愤懑而悲壮的情绪表现出来呢?我回忆起抗日战争,人民遭受的苦难,我自己家乡沦陷后的所见所闻……唱完之后我全身都麻了,非常激动。下面的听众鸦雀无声,好多人都哭了……为什么歌唱家的歌声能让不同肤色的人泪流满面,那是因为歌唱家不仅是用嗓子歌唱,而是用心歌唱、用生命来歌唱。因为在黄河古老而沧桑的声音里,既融汇着深重的痛苦与灾难,同时又奔涌着激烈强悍无与伦比的抗衡与奋争,这是中华民族的旋律,更是华夏子孙的心律。

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那年的仲夏,我到了壶口瀑布。黄河一路风尘从青海高原走来,经过九九八十一曲,淌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了陕晋相交的一处峡谷。但见两岸苍山竞秀,巍峨峥嵘,在两山夹持下,黄河那宽大的臂膀突然被聚拢起来,收束为一个拳头,砸开一个豁口,汹涌的洪流,像一条巨大的黄龙,鼓舞澎湃,奔腾呼啸,一头扎进深潭!那气势、那声色,真有万夫莫挡、千军难阻之雄;吞星衔月、遮天蔽日之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漫漫千万年,才只造就了这么一个壶口,也只有在这里才能聆听到天地水的大和弦!

壮烈是黄河永恒的主题,临河而立,大河上下生命激昂。凝望河水,产生的是远甚于凝望丽人的秋水给内心带来的震撼。因为黄河,永远都饱含着血性。黄河的血脉中流淌着一种语言,叫作中华汉语。黄河激荡的情感里喧哗着一种音乐,叫作华夏古韵。黄河是一部二十四史,见证着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纷争,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与足迹。历经风雨的黄河传承着一种精神——龙的精神!

天地茫茫,关山叠叠,黄河,因流动而存在,因流动而歌哭。太阳的光芒深入河水,打磨黄色的底蕴,沉积在我们的皮肤上,镌刻永久的肤色,照耀着从容不迫的思想。世间一切生死兴亡,水中一切怪石险滩,都未能阻止它的浩荡前行。

走在黄河之滨,白帆入目,长风入骨,灵魂深处传来了:一条大河波浪宽!

波浪文章3:永恒

文/兰言

如果把天倒过来,云如波浪,星如游鱼。月亮则是一条巨鲸,又像一叶泛舟。

我们习惯仰望苍穹,遐思无穷,然面对脚下实实在在的土地,却在很多时候不肖眷顾,甚至破坏它的和谐。自然已成为向往,开发了几千年的原始生活已开始还原。人类总在矛盾中无奈着,在无奈在进化着,在进化中矛盾着。

生命是最不永恒的东西,只有有意义的生命,才会永恒的活在活者的心中,在青史中供后人拜瞻。谁又会有金刚不倒之躯呢?秦始皇寻求的长生不老丹药的故事,最终遗臭万年,贻笑大方。而他的一统天下才是万世传颂的佳话。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只有珍惜生命,充实生活,才会在这短暂的人生中,虽生的平凡,却死无遗憾。

云舒云卷的天空,碧波荡漾的海洋,谁能走出它们的苍茫。它们就像一只能容下万物和人类的贝壳,是一只永恒的博大的生命载体。天地一体,有时候我们在天上,那是我们的眼睛,还有逝去生命的亲友的灵魂;有时候我们真真切切在地上,守护这片家园,守候心爱的人。这一切看起来是多么的深情和有意义呀。

天体是永恒的,日月是永恒的,我们的爱是永恒的,可我们唯一不永恒的生命,时时给我们留下太多的遗憾。如果把生命倒过来,返老还童,生命绵延不绝,那些爱情里的海枯石烂将成为真实。如果把之前的仇恨、敌视、欺骗、谎言、不满和嫉妒都倒过来的话,谁还会活的不好?并将这些信念永恒的留给子子孙孙,让他们在短暂的生命中享受到永恒的快乐。

波浪文章4:黄河过处物产丰

文/冯敏生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记得我的音乐老师曾在课堂上这样讲:“大河,就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离我们这儿只有一百多里路,我们村旁的弘农涧河,就是流进母亲黄河的怀抱里去的!”

沿着弘农涧河去看黄河,一直是我少年时的梦想。

绚丽的秋日,我驱车沿着弘农涧河岸边去看黄河。悠然宁静的弘农涧河水,流经家乡朱阳镇的区域最长。就在近几年里,经过家乡人对弘农涧河的精心治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由于河水的润泽,村庄隽秀灵动,古镇充满诗情画意。我常邂逅家乡的乡亲们,那甜蜜的笑脸上,荡漾着幸福。

在函谷关北寨村,我终于望见了仰慕已久的大黄河。极目远眺,湛蓝的晴空下,九曲黄河,一路奔走,汹涌澎湃,滚滚东流。我心中不禁被黄河这种百折不挠、激流勇进、追赶梦想的精神所震撼。

此刻我望见,满怀乡愁的弘农涧河,宛若一位远嫁到他乡的女儿,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回到母亲黄河的怀抱中。这母女俩好像久别重逢,紧紧地偎依在一起,显得那么温情,那么动人。

我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黄河两岸,或是壁立千仞的五彩山峰,或是平坦如砥的田野滩涂。河之南,灵宝函谷关镇东寨塬,满眼苹果飘香;河之北,山西芮城东垆乡西南村,一望无际绿色的田园风光在岸边延展。母亲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两岸人民的幸福河!

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黄河书写了一个大“几”字。就在“几”字的右下拐弯处,闪烁着一颗璀璨的黄河明珠,她就是“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

2018年初冬,我与一位来自郑州的文友在风光旖旎的三门峡相逢。那一晚,我们在陕州地坑院住宿,我俩头枕着黄河的波涛,进入了香甜的梦乡。第二天早晨,几声鸡鸣把我们唤醒。走出窑洞抬头仰望,我们仿佛在大地的深处。窑洞顶上,挺立着一棵沧桑的老柿子树,那铁枝铜杆上高挂着一树火红的柿子,在秋日的原野上,显得格外醒目、喜庆。每座窑洞门楣上,挂着金黄的玉米,或者一串串红辣椒,独具陕州农家院落风格。

我们顺着窑洞地道,钻进修葺一新、连在一起四五个地坑院落,观赏了陕州剪纸、捶草印花、陕州锣鼓书等民俗表演与非遗展示。在地坑院内,尤其秦仙绸老师表演的陕州锣鼓书,令我振奋。她那浑厚豪放的女中音,伴随着激越昂扬的锣鼓声,仿佛是黄河的波涛在澎湃。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黄河天鹅湖湿地公园。阳光下,湖面波光粼粼,天鹅翔舞,碧水蓝天融为一色。漫步于天鹅湖畔,柳林如瀑,翠竹摇曳,石径小路,令人沉醉。每年的冬季,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到这儿越冬栖息,在这里演绎迷人的“天鹅湖”,让冬日里的黄河三门峡,如临仙境。诗人舒婷曾来到这里,动情地留下优美的诗句:白天鹅落脚的地方,是我们心中光明的河。

小时候每到冬季,我们小孩子嘴馋得慌,常捡拾些干柴去烧烤玉米粒和黄豆子吃。记得在一年腊月里,赶马车的老父亲从灵宝城为生产队购置农具回家,特意买来一小袋子大红枣。母亲分给我们每人四五个品尝,那甘甜的大红枣,至今让我回味无穷。母亲说:“这是灵宝大王镇后地村的红枣,皮薄肉厚,香甜可口,是黄河水滋润的!”

我沿着新修的百里沿黄生态廊道,一路向西,来到示范区大王镇后地村明清古枣林。远远望见,宽阔宁静的黄河,从大王镇后地村的西、北、东三面绕村而过,形成一个半岛。半岛上,荷花满塘,菖蒲葱茏。尤其这里所产的大红枣,肉厚味美,非同平常。

徜徉于明清古枣林主题公园,与古枣树会晤。枣林近看如一首朴素典雅的诗,远看如一幅水墨画,一棵枣树就有一个黄河故事。这些万亩古枣树,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幸福树”。有的古枣树年龄已经500岁以上,苍凉遒劲,宛如清逸俊朗的长寿老人;有的新生枣树亭亭玉立,宛如英姿勃发的青年后生。新铺成的彩色沥青路面,如彩色绸带似的,在枣林间蜿蜒飘荡。络绎不绝的游客们,有扛着长枪短炮来摄影的,有绘画写生的,有休闲康养的,他们愉快爽朗的欢笑声,在枣林荡漾。

来到后地村,一树树红彤彤的大枣刚好成熟了,一串串红玛瑙似的大枣藏在绿叶间,格外惹眼。喜滋滋地从树上采摘红枣细细品味,缕缕香甜直抵心田。我想:倘若没有黄河水的浸润,哪有如此香甜的大红枣?

曹靖华先生诗云:“顽猴探头树枝间,蟠桃哪有灵枣鲜。”黄河的情愫铭刻于胸,无论行走何方,我总听到黄河从我心底欢快地奔流着。

波浪文章5:让我们荡起双桨

文/吴东林

“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每当听到这首歌,心里总会泛起一朵朵甜蜜的浪花,也自然会联想到那一幅幅纯美的画面: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跳跃的鱼儿,水边的绿柳,飞翔的小鸟,欢快的歌声……当然,这样的画面不会仅仅出现在电影里,我们童年的画面也许没有那么唯美,但也同样与自由同行,与快乐相伴!

我们的童年跟现在孩子的童年,似乎还是有不小的差别。有一天,我出小区门口,看到两个上学的孩子,其中有一个还带着近视眼镜,他们的书包是像旅行箱一样,装有拉杆和胶轮的那种,这让我很吃惊。

我们童年的读书时光,上课就是那两本语文和算数,留下的作业几乎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那时候我们的父母也只是把我们的读书生活,当成一个人生的阶段,没有把它当成改变命运光耀门庭的一个阶梯。所以,他们很少对我们的学习施加什么压力。上了课,就学那两本书,下了课就是玩我们的游戏。那时候的玩具尽管没有现在的种类繁多,也没有现在的那么“洋气”,可我们那些形式简单但内容丰富的玩具,同样带给我们足够的激情和笑声。

我们玩的最多的是打“陀螺”,土话叫它“地巴妞”,也叫“打不改”。就是锯上一截与粗细相宜的柳树棍子,把头削尖,为了更大限度地减少摩擦力,还会在尖部挖一个小坑,镶上一个废旧轴承上的钢珠,就制作完成了。有的为了再美化一下,在陀螺屁股上、中腰上用红蓝的墨水涂上一圈圈颜色,转起来也是五彩缤纷。

我们的玩具,几乎都是自己制作的,花钱买的微乎其微。有几毛钱能够读书就很不错了,玩的东西如果花钱去买就太奢侈了。我们的玩具尽管简陋,可是它带给我们的快乐却丰富了我们整个的童年时光。

孩子们的快乐是建立在自由之上的。上课读书是受约束的,学习知识是有压力的。只要是他们能够合理地摆脱这些束缚,减少思想上的压力,哪怕是身体上累一点,也在所不惜。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可没有现在孩子搞得什么春游呀、夏令营呀、野炊呀什么的。我们的户外活动除了体育课以外,就是学校每个星期的劳动课。劳动课的时间设在每周的星期五,三年级以上的每个班级都要去。尽管是劳动课,大家还是格外的兴奋,我们是把劳动课当娱乐课去上的,因为毕竟可以自由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短暂的,然而童年的快乐是会永远珍藏在每个人的人生相册里的。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孩子们的快乐。他们的童年应该像春天一样,充满了生机和烂漫,充满了绿色和花朵,充满了天真和快乐,而不能让孩子们的童年变得像冬天一样,没有了色彩,充满了苍白。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孩子们的双桨是什么?是自由,是快乐。孩子们的幸福是什么?是健康,是歌唱!

波浪文章6:永不枯竭的河流

文/朱金萍

一条河的波浪,始于春秋,始于五月初五。

这一天,一块巨石砸下、长剑刺入时,大风飞扬兮,激起重重涟漪,荡了几千年,痛了几千年。

这一天,艾草将粽叶包裹的怀念高高悬挂,一杯黄酒倾注的哀思被苍术和白芷熏成千古追忆。

你本可以对酒当歌,纸醉金迷,可你却捧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对月独唱“众人皆浊我独 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异曲。

这一天,走近春秋,走进楚国,我便成为那条悲伤的汨罗江,被一柄长剑斜插在胸口,泊在五月初五的子夜,哭泣、咆哮。

这一天,必定大雨滂沱,你一身雪白的薄衫,腰系一柄犀利的长剑,捧起一颗忡忡忧心,从江底浮出水面,仰天长叹,泪流满面……

这就够了吗?

不!远远不够!

一夜急雨浇不灭对楚国的忧心如焚,一生的泪流不够对天下苍生的悲天悯怀,你的灵魂被《离骚》、《楚辞》《天问》、《九歌》带着起飞,穿越岁月,穿越历史,汇成一条永不枯竭的涓涓河流……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一天,我听到了你的吟吟独唱,这声音,穿透历史的墙壁,穿越岁月的阻隔,淌在一条河流上,流向千秋万世。

波浪文章7:初夏麦饼香

文/缪克

“立夏见三鲜。”长江边的波浪似乎这时最先感应到夏的声威,齐齐捧出“河豚、鲥鱼、刀鱼”江边三鲜,这些来自大江出产,鲜得你找不到舌头。

沙上的江边还有鲜灵灵的素三鲜,是同样有特色“吃局”。立夏时节,太阳渐渐直射,气温增高,走在太阳下,感觉热辣辣的。勃郁的四野作物生长旺盛,看看大田,庄稼到处密实欢腾。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酝酿和生发,大自然最后奉献出成熟的鲜美,沙上青嫩活鲜的东西就排着队来了。竹笋,地底下刚刚拱出来,嫩得一掐一兜水,这水就是鲜,把一个春天都融在里边了。蚕豆呐,最土气了,也许正是这股泥土气,才招人爱,油汪汪青碧碧一盘端上来,清凌凌叫人舍不得下筷子。照样狼吞虎咽,还忘不了加一句:“鲜是吊吊你胃口,辛苦又一年……”这支队伍中排在后面,一点也不张扬的是新麦饼。

麦饼有的地方叫“麦蚕”,因其胖胖的麦粒如丰蚕而得名。这些都是土得掉渣的名字,麦饼,大家对它太熟悉了。麦饼属土,其貌不扬,青里夹黄,黄中显焦。似乎美好的事物更重在内质。它一点也不讲究的外表却招来赞不绝口。前边三鲜只是独香的话,青麦饼就是众香。一家制作,前村后圩就有人吸着鼻子说:“呀,麦饼,好香。”村里有人说过,咬着青麦饼,打他九十个耳光也不放。

试着找找资料、看似名不见经传,却有正式名号,叫“碾馔”,大麦灌浆已足,馋着这一口的采穗揉籽炒熟做成“碾馔”。清代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六回里说:“沈裁的婆子拿了一盒樱桃、半盒子碾馔、半盒子豌豆,来看晁夫人。”小说观照出17世纪江南的社会风俗,“碾馔”就是麦饼。

往俗里说,沙上人说得更叫人明白易懂,叫“麦质囵”饼。当年都是盘泥巴的,穷得只有巴掌大一块地,一畦畦料理得山青水秀的,春末夏初长得一崭齐的麦子,蕴在朝朝白雾里吸乳灌浆。这个时候采来做食吃,异常的清香扑鼻。但“歇一早,一餐粥”。要养足了再收割,哪个愿意快上场了去吃那青嫩头呢?在沙上真的去弄米吃的不是家里掲不开锅的,就是不好好过日子的败家子,那要挨人点脊梁骨说道的。当然总有人弄点吃吃的,譬如地里挖个地塘,平个地育种,那麦就要先割,就有青麦饼吃了。

上世纪有个时期重视农业。一到春末,人人动手,处处积肥。竟年年使家家户户尝到这儿独一份的美味,且没有哪个会戳人后背说道。这时正逢麦子扬穂老绿转黄,上边叫积肥,自然要在麦田中大开肥塘。那灌足了浆汁的麦子一小块一小块被刈去。一个村开五六个肥塘,还不家家都能分到一份?

于是,沙上平静的村子里带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年轻汉子用长长的叉袋装割下的麦穗。在平整的场上抡圆臂膀“噼噼啪啪”地甩打。五月迷澄的橡花飘撒时节,村里到处响着欢声笑语和噼啪之声。在这乐章中的劳动还只是第一步,把甩打好的青麦吹去麦売,剩下饱绽的青粒。这种劳动无劳累可言,却自然欢乐,又是集体行动,气氛谐和。这大约在《诗经》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沙上农村这时的劳动成了人与人谐和,人与自然的合一。

波浪文章8:汾河岸边是我家

文/郝一华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我站在汾河岸边,望着那哗啦啦流过的汾河水,我的耳边就会响起这首歌,想起我的家乡,我的童年。

我的家乡在太原小店西蒲村。解放前,这里只是个坐落在汾河岸边、只有几十户人家的贫困小村庄。因为离汾河主河道只有不到百米,所以每到夏季雨水多时,上游的洪水就会泛滥如一条黄色巨龙,向下游奔腾倾泻而来。村边只有一条低矮的沙土筑的坝堰,哪能抵挡得住疯狂的水龙?于是,村中低矮的土坯房和猪羊圈便泡在了水中,几十亩农田也被冲刷成一片杂草丛生、长满芦苇的荒滩盐碱地。村民们只能靠村子东南的小片土地种些玉米高粱维持生计,或者到外村投亲靠友度过荒年。

解放后,政府加大了对汾河的治理,加固了堤坝,汾河水再也流不进村里了。但若想到对岸的晋源县城,或武家寨、南瓦窑等村庄办事或走亲戚,虽然两地相隔只有几里十几里的路程,却因为汾河水挡道,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每到冬季,汾河水结冰时,人们会在冰面上用树干搭起一座十几米长的独木桥。由于冰冻得不是很结实,冰下面还能听到河水的声音,桥还在那里摇摇晃晃地摆动,所以除了大胆的壮年男人以外,一般人都不敢过。

到了夏天,河面会扩展到五六十米,这时只能用小木船摆渡。但小木船也只能在河中心水深的地方晃悠。两边的河滩上水太浅不能走船,还长着半人高的野草和许多嗡嗡飞过的专门叮人手臂的小虫子。胆大些的就从水浅的地方赤脚趟水过去,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沙坑中,腿上也被虫子咬得红肿成一片又一片。妇女儿童过河,只好求脚夫背过浅滩送上船去。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汾河两岸修起了结实的堤坝。引汾河水入村,有了浇地用的抽水站。但由于整个河道整治不力,岸上的林木常常遭到狂采滥伐,周围工厂里的污水也排放在河中,汾河失去了往日清澈见底、涟波荡漾的景象。

到了21世纪,政府开始大规模整治汾河两岸的污染。重修并加宽了汾河的堤坝。新修的水泥砂石路能走农用小三轮和面包车。靠近河边的荒滩上也允许农民自由开荒,种上了蔬菜和小枣树。堤坝内侧由于浇灌方便,有的还种上了水稻和莲藕。到了秋天,汾河两岸杨柳成荫,绿意盎然,成片成片的玉米、大豆、高粱、金黄的水稻和谷子一眼望不到边。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今天,西蒲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的土路消失了,柏油马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前,低矮破旧的土房子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砖瓦房和贴了瓷砖的小二楼,还新建起九幢带阁楼的六层楼房组成的居民小区西冷苑。

当你来到今天的西蒲村,早晨你可以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沿着柏油小路登上滨河东路南延后的汾河堤坝,走进新建的湿地公园。

站在坝上的清水平台向南眺望,可以看到存蓄汾河水的拦河大坝。向北望去,可以看到三座宏伟的大桥如彩虹雄跨汾河之上。有手臂直指云天的迎宾桥,有钢铁巨龙般的晋阳桥,还有以时代之门著称的通达桥。在蓝天碧水之间,你还可以看到数条匝道,编织成了大大的蝴蝶结,如同漂浮的彩带通往四面八方。

波浪文章9:一条大河

文/赵诗雨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香港大学校园里饱含深情的歌声,让这首《我的祖国》意外“网红”了一回。

去年年底,台湾学者龙应台在港大做题为《一首歌,一个时代》的演讲。当她问及台下观众的启蒙歌曲是什么时,一位观众回答《我的祖国》,接着,全场开始了整齐的大合唱。优美的旋律荡漾着,现场让龙应台显得有些尴尬。事后,龙应台发文道:“有时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浪就是稻浪罢了。”言下之意这首歌当成“简单美丽的旋律”来欣赏就行了,不需要有爱国的引申。

这条大河仅仅只是大河吗?不!这条大河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稻花也不只是稻花,她寄托着人民对来之不易的和平的珍惜和渴望。“大河、稻香”是家国,是故乡,是国人深情的守望。

无数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守望着祖国。成都的郊外,杜甫忘记了自己的不得志,挂念着黎明百姓,担忧着国家的命运。司马迁在狱中忍辱负重,奋笔疾书,写下了旷世之作《史记》。鲁迅在国家动荡时,弃医从文,以笔为枪,唤醒了沉睡的民众,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他们的守望穿越了时空,在历史中交织着,熠熠生辉。

巍巍群山,潺潺流水;云雾缭绕,红旗飘扬。三十多年来,武警安徽总队宣城市支队一中队的官兵们在这个鲜为人知的地方默默守护着某战略洞库。无论是夏季的虫蛇、暴雨、雷击,还是冬季大雪掩盖了道路,山上滚石不断,中队战士从没有误过一次哨、少站一班岗。每位新兵都会为自己种下一棵希望树,在这片赤红的土地上,他们继承了英雄先烈的红色血脉,以初生种子冲破岩石般的力量,守望着身后的大山,守望着伟大祖国。

万家团圆日,将士出征时。城乡沃野年味正浓时,蛟龙号上的潜水员告别了家人,书写着又一阙“出塞曲”。静水深流,在紧张的战斗之后,官兵们回到自己的舱室,拿起笔,给亲人写下寄不出的家书。有的,写给卧病的父母,有的,写给出海时临产的妻子……字里行间,有牵挂,有思念,更有道不尽的自豪。苦涩冰冷的海水中,默默守望祖国的军人,体会到的是甘甜。

大漠颤抖,天空轰鸣,神舟五号徐徐升起。杨利伟透过舷窗,一片幽暗的深蓝中,地球如一颗晶莹的宝石,静谧美丽。那白雪皑皑的巨大山峰就是喜马拉雅山吧,还有祖国大地上纵横交错的河流道路,和那闪烁着的灯光……在浩瀚宇宙中,杨利伟凝视着伟大祖国,充满自豪。

“有一种精神叫拼搏,有一种力量叫中国。”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创造了绝境夺冠的赛场奇迹,时隔十二年再夺奥运金牌,为这次奥运画上了最绚丽的一笔。当五星红旗在赛场升起的时候,女排姑娘含泪仰望,“我的祖国,繁荣富强”。

“如果梦想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我们,求学路上的莘莘学子,满怀激情,青春绽放;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勤奋学习,砥砺奋进;我们,践行中华复兴的主力军,怀着希冀,揣着梦想,守望着我的祖国,守望着伟大的中国梦。

波浪文章10:一条小河波浪宽

文/修瑞

我花了一个下午时间,从一条小河的源头,走到它的尽头。

严格来说,它称不上是河,或者连小溪也不算。它太瘦小,甚至一颗尚且无法硌疼我脚心的沙砾也能左右它的流向。

如此,便有人要问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条河?我之所以称它作河,因为除了水量和流长不同,大约它与长江黄河再没更多差别。虽不比长江黄河源于高山之巅,我这条河终究也是源自吉林大地的一座山头高地。算起来,与源起长白山的松花江还是宗亲。我居住的小区名为“依山郡”,所依之山名为桃源山。此山高不过百米,我甚至怀疑它连五十米高都没有。它不是一座常年积雪的山,没有储水丰富的高岭湖泊,自然孕育不出奔涌流长的江河。所以,我这条河只是一条时令河,只在早春冰雪消融时,浅浅地打这世上拂过,明年还会不会有,不得而知。

我遇见这条河时,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刚过完,就在前一天。这天晴好,午后本打算进山寻听几声鸣虫唤春,结果是除了光秃秃一座山上偶尔有几株草茎硬硬地摇晃几下,不见一个活物。这样说有些不严谨,活人倒是见了一个,因为离得远,没看清对方的面目。不过看背影和走路的姿势,与住在桃源山另一侧的我的一位作家朋友颇有几分相似。想着过去打声招呼,一转念,发觉自己没戴口罩。疫情防控还没过去,招呼还是不要打了。

看这架势,踏春,怕是还要再过一个月。

我是在这个时候遇见的这条河。它从位于南坡半山腰的一块灰石侧畔发端。灰石不大,至少露在地面的部分比一般人家的酸菜缸要小差不多一半。灰石东北侧的投影里有大约半指厚的残冰。抵近了看,冰已显出一条一条的竖茬儿,与六棱柱状火山岩很有些类似。零上四五度的阳光几经漫反射,暖在竖茬儿的冰面上,一冷一暖之间,有细微的汗渗出冰面,然后细汗汇而成珠,沿着柱状冰碴儿向下,倒悬,坠入冰下巴掌大小、半寸深的水潭。水潭东南侧,小小的有一个缺口,流水经此而下。

那些从雪山飞流而下的大江大河,大约也是发于这最早一滴融水吧。

我担心我这条小河流不长远,几米或者最多十几米远,那些少得可怜的水就会被饥渴的大地吸干,又或者被阳光蒸发掉。我顺着我的河流下山,五米、十米、十五米……我的天,已经进到了我居住的小区。目测距离,那块河流起源的灰石少说也有一百米远,我这条小河还在流淌,并且一路上又收纳了几条涓涓细流,沿着小区内的沥青路面淙淙而下,拍打着流经的砂石,竟也有了江河气象。

住八号楼的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姑娘蹲在我的河边玩水。她很聪明,她选择了河流最窄的地方,用一只脚截断了河流。河水在此打了一个回旋,沿着孩子的鞋帮改道。于是,她又用另一只脚封堵。两脚脚跟并在一起,呈V字形,对我的河流构成半包围。水流三面受阻,积水而成小小一渊。惹不起,总还躲得起。涨水再次绕开孩子的鞋子,河流第二次改道。

顺流继续而下。穿过小区的自动道闸,河流没有西向转弯选择坡道流远,而是径直向南奔流,打一米半高的临街砖石台上一跃而下。我说奔流,多少是有些夸张的,并且它也不是跃下砖石台,而是缘着深棕色的砖石壁,扒着缝隙和糙纹小心翼翼而下。它是多么爱惜自己的每一滴水。

跃下砖石台,河流便进入了砖石台与沥青马路之间的一片“开阔地”。那是一道两米多宽的黑土过渡带。相对于我的小河,它确实称得上开阔。河流刨蚀着砖石台下的泥土,形成窄窄的一道裂谷,然后向东转一个弯,与沥青路并行而去。在一处平缓的黑土带,河流放慢速度,左右分开两支,于一米多远处再次汇合。这一分一合,两个分支间便围出了一座河间岛,或者更像是一块冲积平原。那平原的土质由上游的粗粝到下游的细腻,与几公里以外由松花江冲积出来的千里沃野大约没什么两样。我随手折一根蒿草,试图拨开几颗沙砾或者犁翻一抔泥土,看看是否有鱼儿一般的生命在那里写有诗句,又或者有一两颗种子为破土照见阳光而做准备。草棍触到一颗沙砾的时候,我收手了。那里的每一行诗和每一个等待迸发的生命,都不应该被打搅。

河流还在向东奔流,直奔松花江。我忽然来了兴致,我这条小河会否最终注入松花江,以一条大江的形象,水拍两岸波浪宽?我猜想,它会在某处注入排水管道,或者干脆继续汇聚细流,以浩浩荡荡之势成为松花江的一个季节性分支。然而,在流经一处一尺见方的沙土坑时,河流戛然而止。那半坑浅水清可见底,映着白云擦洗过的天空里的蓝,仿佛也是一汪海洋,只见水来,却不见水往。

结束了吗,就这样?

怎么可能!我到达那处海洋之前,分明眺见一只灰麻雀蹲在岸边啄水,然后含一口水飞向天空。没错,我的小河显然还在流淌。它渗入正在解冻的大地,流过一条条生命的根脉。它在一只飞鸟的身体里,飞越城市,划过长空。或者,它也攀着一束一束的阳光跃上枝头,从熬过一整个冬天等待绽放的饥渴的芽苞沁入一株杨柳的身体,然后以树的形象在天地间波涛汹涌……

太阳斜过桃源山的时候,我在家中橱柜深处的角落里发现一颗烂透了的苹果。那苹果已经坍做一堆,有汁水晕开,若再过些时日,恐怕要化作一小撮泥土了。伸手捡拾那苹果,几颗圆滚滚的种子随着汁水从指缝间掉落。

种子掉落的瞬间,我忽然又想起下午见到的那块冲积平原。春暖花开的时候,那里是否也能孕育出一片苹果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