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文章

请欣赏暖心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暖心文章1:暖心的冬季之旅

文/黄秀生

女儿说他们小两口休假陪我们带小外孙女去“雪谷"、“雪乡”看雪、玩雪,感受和体会冬天真正的“冷味”。我们要去的地方、需要乘坐的交通工具、住房,还有当地的特色餐饮,女儿都早早在网上搜索、比照,提前做了预订。因此,整个行程衔接自然、轻松愉快。乘坐飞机、动车,都有朋友或预订的专门包车接送,没有了找车的烦恼、等车的无耐。所到之处,吃在特色餐馆、住的是那种有特色的家庭旅馆,睡在铺着大花被褥的炕上暖和且富有情调。哈尔滨民宿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生活设施更是一应俱全,像是回到了家中。

我们的第一站是到长春看朋友。朋友陪我们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和第一汽车制造厂参观。看到电影厂大门前的工农兵雕塑和毛泽东主席题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厂名,浮想联翩,倍感亲切。

在哈尔滨,第一次体会在松花江冰面上行走,好生激动,和小外孙女在江面上放烟花、追逐嬉戏,流连忘返。第一次到《北极馆》看北极熊等生长在北冰洋的水生动物,艰难地应对着小孙女连续不断地提问,方知自己对大千世界的知之甚少。第一次观看世界唯一的白鲸表演,看那驯鲸员与白鲸协调和谐优美的舞姿,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这次先到的“雪谷",穿越的雪山是从“雪谷"到“雪乡”景区间的羊草山。这是中国雪乡最高、也是雪景最美的一座山,骆驼峰海拔1235米。穿越全程15公里。它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最喜爱的一条穿越线路。由于路线较长、山高路滑,女儿女婿起初担心我们老俩口的身体,准备放弃这次穿越而改乘汽车绕道去“雪乡”,由于我的坚持,小两口又为我们选择了三种穿越方式,即山脚缓坡5公里乘坐马拉犁,接下来的2.5公里徒步攀登,往山顶的2.5公里乘雪地摩托,然后下山的5公里再徒步行走。这使我们感受与体会到了不同穿越方式的乐趣。

一大早,进山的大门口就挤满了人,马拉犁也在进山的道上排成了约一里多路的“长龙"。木犁上的每个人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随着赶马人的一声吆喝,马拉犁缓缓启动。冰天雪地里,三人一团、五人一群,或夹在马拉犁中间,或散落在马拉犁两边,一个个蜷缩着身躯往前赶着路。那情景,恰如女儿说的——有点“闯关东"的感觉。

徒步山中,望着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会自然想起《智取威虎山》影片中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打虎上山的片段,顿然豪气冲天,虽然深一脚、浅一脚,喘着粗气,呼出的热气瞬间使眼镜和眉毛染上白霜,视线模糊不清,偶尔还会跌上一跤,但心里热乎乎的,一点也不气馁。小外孙女走在我们的前面,摔得满身是雪,还不时回过头来,冲着我们喊“加油",引来前后穿行者们连声称赞。

比起坐马拉犁和徒步攀登,乘雪地摩托才算得上刺激。刺骨的寒风夹着雪花呼啸而来,摩托摇摇晃晃的嘶鸣着,莫名的恐惧感猛然撞到心头,害怕被奔跑着的摩托抛出,或是与摩托一起滚到山下……到了终点,紧闭着的双眼还不敢睁开。

这富有挑战的雪山穿越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也使我们欣赏到难得的雪景。无怪乎人们都千里迢迢来这里看雪、玩雪。雪乡的雪景实在是美得让人窒息:晶莹洁净的雪,茫然无际,仿佛给世界穿上了一件银色的冬装。那满树的银花,像是蘸着国画水墨的风韵,楚楚动人。雪韵大街两旁错落有致的建筑,像是一位位端庄沉静的素装女子,在不动声色地轻抚着瑶琴。

暖心文章2:这一场暖心的春雨

文/李朝阳

揭开雪的面纱,为大地撒满草种,为枯技画上花朵,解冻一河欢欣,引颈三月之歌!

轻风为手,雨丝做琴,一首简洁明快的滴答,奏响天籁最动人的乐曲!

一场说来就来的春雨下起来了!

从高原喀斯特深处,到诗化山川的温暖怀抱,一滴滴敲开春的门扉,恍若晨钟,余音袅袅,开启岁月多情的光阴。

这一场暖心的春雨,打湿干燥生命的无奈愁怅;浇注彷徨人生的崭新期待。一次全力以赴的成长开始蓄势待发!

刨去残存的寒意,我们写意生机,拉开三月,用五彩装扮田园,雨声清盈中刷新一片天空,链接一章奋进的诗歌,为春天喝彩!

暖心文章3:拈一朵雪花暖心

文/陌生就好

岁月无痕,雪舞流年冬梦以深。飘雪的午后,剪一段安恬的时光,盈一杯心语,倚在窗前,看那雪花落入红尘最深处。

如果冬是一纸素笺,那么梅雪的恋情便是这素笺上书写的浪漫小诗。如果冬是一幅写意的山水画,雪便是这幅画中的主色调。你看那漫天飞舞的雪花,轻如薄纱,美如玉蝶,洋洋洒洒,带着爱,带着温暖飘过山川,飘过河流,飘在苍茫的大地,舞在时光的尽头,所到之处银装素裹。它飘落到梦里,梦里是一个童话的世界,飘落到心里,心变得纤尘不染。

我爱雪,爱它的洁白冰清,与世无争。爱它的晶莹剔透,灵动与隽永。我是北方长大的孩子,雪陪着我走过了成长的时光,承载着我太多的梦想。雪对于我来说以融入生命,与魂相依。一首我爱你塞北的雪带走了多少往昔的岁月,一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是多么完美的诠释了雪的美丽与妖娆。

飘雪的日子里,喜欢站在雪中看那有如薄纱的雪花掠过眼眸,闭上眼睛静静的听那来自天籁的声音,来读一阕关于雪花的心事。那簌簌的落雪的声音一定是你纯纯的心语,那风吹过的暗香盈盈一定是你缠绵的情愫,那如落英缤纷的飘落舞落了你一地的想念,那柔美的身姿一定是你最美的绽放。雪花像一个素颜的少女,用温柔的手抚摸着我的长发,亲吻着我的脸颊,那一刻心是温婉而通透的。

我仿佛随着这轻盈的雪花飘回了故乡,那炊烟袅袅下那条飘雪的小路上是否还有父亲坚实而温暖的背?那暖暖的火炉旁是否还有母亲年轻的容颜?那空旷的原野上是否还有儿时的小伙伴的嬉闹和欢笑?那斑驳的青石板上是否还印着我青春岁月里淡淡的足迹?

雪花飘呀飘,我仿佛随着这些飞扬的花朵飘过江南的小巷,塞北的土地,飘过大江南北。一路上播撒着温暖,传递着美好与浪漫,预约着春的希望,铺展一片银装索裹。我看到水瘦山寒的冬因为雪花而丰盈起来,我看到人与人的心仅仅隔着雪花的距离,我看到亲人之间在雪中的相互取暖,我看到恋人手牵着手看那雪花漫天飞舞,我看到生命因为雪花而绚丽多彩。

流年的光阴里,曾几何时踏着幽幽的暗香,为真情而寻寻觅觅。常想这片片雪花是为了暖一场相逢而来的。人生初识的芳心暗许,少女的婉约情怀,对生活的浅淡清欢,心底里纯纯的爱恋,伴着阵阵花香,都融入了雪花般的清纯与美好。雪花给了我无限的遐想,给了我诗情画意的浪漫,雪花与心共舞,伴我走过那些青涩的岁月,在我心中开出了圣洁的花朵。

雪花是飘舞的精灵,雪花是美丽的天使,我想它就是为了爱而来的。为了一场美丽的邂逅,它演绎着入骨的相思。用莲一样的情怀来诉说着情意绵绵,用生命诠释着纯洁而无悔的爱情。是谁在雪中用灵魂相依相暖,走过孤单寒凉?是谁在清浅的岁月中用爱诠释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誓言?是谁带着岁月的沉香在诉说着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长流,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的永恒?

想来这世上的有些遇见一个凝眸便是永远,有些缘只是一眼抵的过人间万千的暖。就有如梅雪恋,雪在这个冬季如约而来,就是为了梅的心有灵犀,而梅不畏严寒只为雪一人盛放。雪花舞在梅枝间,梅的眸子里暗藏娇羞,风起时与雪眉目传情,雪舞花开风情万种只为情,寒凉的日子灵魂相依只为爱。雪花的晶莹剔透与梅的冷艳相映成景,点燃了爱情,醉了容颜,惊艳了岁月。

仰望苍穹,看那雪花空灵曼妙从天而降,覆盖了尘世的繁华与喧嚣,不禁对雪花的从容暗生敬意。人生离合聚散皆是缘,烦恼忧愁终有时,如果能够看得开,放得下,如雪花这般的洒脱,以一颗单纯心来看世界,心就不会觉得累,生命会因为简单而更美好。在这洁白的世界里,与雪素心相对,心便会开出一朵莲花,你会感到红尘浮华不过是过眼烟云,但繁华落尽,我心中仍有花开的声音。听雪禅心,我仿佛听到了幸福的声音。

暖心文章4:母亲捎来暖心被

文/刘兵

细算下来,我考学进省城后来在此安家立业已近八年,但在农村老家的母亲仍在担忧,隔三差五地打电话来“嘘寒问暖”,怕我们热着冻着,怕对这个热衷于辣味大城市的食品吃不惯。问多了,我尽量掩饰住内心的不耐烦,有时纯属是敷衍应付,但母亲好像从没听出来,从中去捕捉儿子不经意间流露出哪怕是一丁点诉求,她总是不遗余力地去满足。

今年,刚入夏的那天,母亲不合时宜地“问候电话”又至。当时公司正在开业务扩大会,老板、几位副总和业务精英研究如何进行市场的战略调整。看了来电显示,我拿着手机到走廊尽头去接,声音压得很低,先入为主地说:“妈,现在城里啥买不到啊!如果临时想起需要老家的特产,以后再告诉您。”母亲听了,一时语塞,最后估计又想了想,她小心翼翼地说:“兵娃,对了,老家特产棉花。要不,我到入冬前给你们备几床新棉被吧!”

因为要急于回会场,我随口应付道:“妈,也行。就算您准备好了,我平常工作特忙,一时半会也回不去。棉被这么大个体积的东西,您可千万别送。先搁着,到春节回家时,我放在小车后备箱里捎回啊!”母亲这时长吁了一口气,总算找到“麻烦”他们的事,如释重负,又仿佛意识到什么,接着说:“到时再看。兵娃,你是不是还有要紧事?我先挂了。”

当天下班回家,我把母亲打电话准备打新棉被的事跟妻子当笑谈。妻子摇着头,似有所悟,说天下母亲对做所有与儿子有关的事绝对是认真的。别看现在天气这么暖和,可能你觉得准备厚实的棉被有些不可思议,但母亲却不这么认为。以后接她的电话,你不再提,免得产生你在“催”的错觉。只当是淡忘,省得爸妈又为我们忙活啊!

转眼之间,天气已转凉,气温越来越低,到处弥漫着阵阵寒意。形同往常,妻子开始为我和儿子安然过冬作各种准备,抽空跑商场或在网上挑选新款冬装和时兴被褥。

就在那一天,我突然接到村里跑运货车吴二叔的电话。他说,***特地捎来一大堆“好东西”,体积超大,不方便取,他直接把车开进我所在的小区,还开玩笑地说,都是一个村的,捎带一下,“物流费”就免了。要是时间还早,他就在我家蹭酒喝。

等我们把母亲捎来的两个大包裹吭哧吭哧地扛上楼,一一打开,果真是家乡的“宝贝”,一满泡沫盒小龙虾,最为夸张的是,还有两床约摸十斤重的棉被和一床八斤重的单人棉被,另配了土布被罩和床单。尽管用塑料编织布包着,估计是怕把新棉絮捆坏了,绳子打得不紧。妻子急不可待地打开棉絮被,立即显得蓬松柔软,还似乎散发出暖暖的阳光味道。

那一刻,妻子眼眶红了,流出感动的泪水。我也被深深的母爱所震撼。

二叔很健谈,喝了一杯给他备的好酒,话也开始变多起来:“今年政府帮助扶贫,村民的脑子也变得活泛起来,直接把池塘里养的水产品往省城网上的收购点里送,我返乡干起了‘物流’。***托的这个‘特快专递’,是这趟最大的个人物件。听你爸说,***在土地流转后,特意留了一块专门种棉花。施肥,除草,精心伺候,一朵一朵地细心采摘,晒了好多天,再请村里最好的弹棉匠赶着打出来。我敢说,就算省城里啥都买得到,但这么厚实精加工的棉絮被绝对是独一无二哇!”

母爱深沉,含而不露,倾情付出,不图回报。那一刻,抚摸着柔软温暖的棉絮被褥,我心潮澎拜,含泪拿起手机,战栗地拨了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由衷地向远在家乡为儿操劳的父母表达谢意。

暖心文章5:寒衣暖心

文/吴翼民

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便是乐善好施、济贫扶困。济贫扶困的具体行动应是冬天的施粥和捐助寒衣。听长辈说,从前每到冬季,庙宇和慈善机构总会支起大锅熬粥施粥,救助那些饥馁之人。粥虽然不耐饥,却暖和易消化,可救饥饿于一时,特别适合冬季助人解一时之馁。此举不仅惠及城市贫民,也惠及外地逃荒来的饥民。八十余年前,河南三门峡等地大饥荒,无锡工商界募集数万斤大米千里迢迢运往灾区,连续施粥数月,解救了许多饥民。以至八十年后当初饥民的后代专门到无锡寻访施粥善人的后裔,表达迟到了八十余年的感激之情。

如今,神州大地不再有饥民,也再无施粥之举,要有,也只是庙宇施腊八粥广结善缘的祥和景象。但募集寒衣、为相对贫困地区送温暖仍年年进行。我记得孩提时居委会就年年有这样的慈善活动,不光为贫困地区募集寒衣,也为本地贫寒或受灾人家送去温暖。记得有一回一个棚户区发生大火灾,数百家人家被毁,于是全市动员为他们募捐寒衣。我们家本也拮据,母亲毅然捐出了两条旧棉胎,因为寻常百姓都有一颗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为共识和自觉的行动。

如今年年临近冬季依然都有募捐寒衣的活动,一段时间媒体经常有相关的报道,我留意到募捐寒衣的品质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非七八成新的衣物是拿不出手的,并都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有好些居民索性到服装店买了新衣和新被子捐给慈善机构,尤其是一些企业家,一出手就是几十几百件新衣物打包送往慈善机构,有的还自己开车几千里将衣被直接送到贫困地区,我有位开饭店的朋友,一到自己的孩子放寒假,她就带着孩子到挂钩的贫困地区送衣物和奖学金。她要让自己的孩子实地感受贫困地区孩子的处境,启迪孩子的良知和向善之心。这样的行为值得点赞。

值得点赞的还有我的旧邻“阿姆娘”。“阿姆娘”是无锡人对父亲哥哥妻子(伯母)的称谓,延伸为对年长妇女的称呼,如同“大妈”一样。这位“阿姆娘”是个退休教师,她心灵手巧,善于编织毛衣。因是教师出身,就格外关注学生,她留意到许多外来打工者的孩子冬季里没有暖身的毛衣,别看外面穿的羽绒服,里面显得空空荡荡,就用退休的工资源源不断购置毛线,为孩子们打起了毛衣。这是几年前就开始的行动,至今已经有五六年时光了,日积月累,居然打了上百件毛衣,一批批送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让孩子们穿得暖暖实实的,不再挨冻。她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全家的支持,儿女们主动帮她买毛线;同时也带动了小区好几位退休的“阿姆娘”,次第加入了她编织毛衣的行列。我相信这样的队伍还会扩大,一针一针编织的寒衣会让更多贫寒子女感到暖心。

说起募捐寒衣的事儿,南京还发生过这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有位南京“阿姆娘”在捐寒衣时有意在衣服口袋里放上一张字条,写道:“如果收到寒衣的是位困难学生,需要帮助,请来电话。”附上了电话号码。果真收到这件衣服的是位中学生,数年后当她考取大学,在为费用发愁的时候,蓦然想到了寒衣里的字条,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的“阿姆娘”惊喜于自己当初捐衣时的愿望有了着落,当即一口允诺把那学生的读书费用全部承担下来。这事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传播开来后,成为一座城市美丽的花絮。

暖心文章6:暖心的贺卡

文/程子墨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在家里苦思冥想:“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我眨眨眼睛心里打定主意:“对!应该自己动手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

于是,我拿着五颜六色的卡纸跑进自己的房间里开始做贺卡,我小心翼翼地剪着卡纸,剪出一朵朵彩色的花朵,把它们仔细贴在卡片上,周围画上美丽的花纹。啊!终于完成了一张精美的贺卡。我在上面写着:“祝妈妈生日快乐,永远年轻漂亮!”然后,我悄悄地把贺卡放在妈妈的枕头上面。

晚上,妈妈睡觉前发现了这份意外惊喜,她欣慰地说:“我的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更贴心了!这是一张暖心的贺卡。”

暖心文章7:寂寞倾城 美酒暖心

西风越过透明的玻璃窗直刺体内,我知道这个冬天依然很冷。指间燃起的烟雾模糊了我的视线,蒙蔽了我的双目,让我无法欣赏窗外的落叶。

有人说落叶是一种凄凉,我并不那么认为。毕竟那也是一种风景,更是一种自然规律。生活也大概如此,有人欢聚,有人离别,落叶融入大地,只是为了来年的生长。

冬夜凄冷澹寒,那是一种不可言说的伤感,这种凄凉直逼心肠。关于冬,有人说冬天是为了一种等待,等待却是一种形式,一种无法逾越的形式。等待终究无法感染别人,亦无法感动自己,因为只是一种形式的出现,等待其实只是不想被遗忘,但却常常被遗忘。这个冬天来得如此干脆,或者当春天悄然来临之后,就会被人遗忘这个冬日的寒冷。而这个冬天确实来过,真真实实的来过。不管你是否记起,不管你是否遗忘。

路边一径径嫩嫩的小草,它们漫无目的的在滋长,我不禁为它们惆怅,其生长又有什么意义?难道它们错把寒冬当成暖春,不合时宜的出生?爱情仿佛也是,往往总是在不合时宜中滋长。往往在这样的交叉中,总让我们失去最好的。或许只是我们的贪心。

等待包罗的万千没有结果的苦恋所生的委屈和哀怨,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于是等待成了一种麻木的象征,憔悴了自己了灵魂。心曲盘恒,自叹幽情苦绪何人知?

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其实风并非无情,也并非树的不挽留。只是它们遵循了一种自然规律而已。落叶终有情,它只不过用另一种方式来证明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暗自垂泪纵然风情万种,确然是一种落寞。欲哭无泪本是一种绝望,但至少是一种伪装的坚强。很多时候我无法去区分两者的区别,只是因为我无法读懂爱情,无法穿越你的心田。假若有天我能区分两者,我想你亦不是现在的你。所以此刻我无法去读懂你,也不曾想读懂你。因为与世无争才是形容你最佳的词语。揣测也只是偶尔,因为你的神奇,因为你的惊艳。

繁华不是形容落幕,说起落幕不禁带有几分感伤。转身不代表离别,转身只是一种姿势,和等待一样。只是为了希望。所以不必感伤,不必介怀。

偶尔翻开曾经的日志,那是一种温暖。记载的不是心情,也不是回忆,只是曾经的生活。只不过那种生活最终还是会沦为回忆。记载的点滴,仿佛只是一种文字的较量。文字又犹如七伤拳,伤了我又伤了你。无法抹去的只是点滴,心终究无法用文字去穿越。我想这是我的败笔。

寒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刺心。我想越过季节的轮回,却欲罢不能,是命运的作弄,还是上天的旨意,我无法揣测。面对一种液体凝结成一种固体,我只能默默的接受。看着水中冰,我想今夜注定又是一寂寞的夜。

桌上飘来酒香,是陈年的佳酿。我喝上一口,那股暖流直入心肠,原来今夜还有这美酒给我温暖……

暖心文章8:暖心的乡村校

文/张瑾

曾经在乡村小学工作过10多年,对村小有着发自肺腑的怀念。那种回忆似一股柔软的风,常常会拂过我的心房,让日渐粗糙的心又恢复细腻。

刚成家的那段时间,因为经济状况不如意,所以就选择去离家近的学校上班。那是所乡镇最边缘的村小,校舍还是三关厢的十几间平房,虽不算破旧也无半点排场。孩子们都是步行来上课,穿的也尽是跟不上时代的衣服。我教他们的数学,乡下年轻教师少,在孩子们的眼中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伙伴。

因为喜欢文学,在数学课堂外我也喜欢和他们侃侃文学的东西,尽量不让他们对枯燥的数字产生厌倦。平时见他们在那抓耳挠腮不会作文的时候便悄悄指点他们章法和技巧。虽然教着四五年级的两个班数学,每天要批着百十本的作业。看到有的孩子本子上蚯蚓一般的字,心里产生过累的感觉。但是每天看到他们一有空就粘着我叽叽喳喳,累也就淡化了。

可能是入乡随俗吧,看到那里的邻居平时都在田间忙碌,我也问队里要了一亩地,在地里学着种麦子、种棉花、种蔬菜。因为孩子小,先生当时又在镇上上班,自己又要强,种地就如平时教书一样,都不马虎半点。在农忙的时候早上5点钟不到我就要下地,忙一阵后再去上班。

记得有一天中午,我向校长请了半天的假,想趁天好回去把麦子和油菜收了,因为下午没有课,我也就没有和学生打招呼。就在下午两点钟的光景,我听到有田里人在喊我,原来是那帮孩子排着队来了。没有等我明白过来他们就如小麻雀般分工有序帮我干起活来,捆麦子,敲油菜……一节课不到的时间,该收的都收了。

那帮可爱的孩子从我每天忙碌的身影和疲惫的神态中已经洞察了一切。他们这样做无非是想减轻我的负担。他们对我的体贴和帮助让我当时就有想哭的冲动,一帮平时在我看来淘气而又闹心的孩子,他们已经懂得用弱小的肩膀为我来分担生活的重担。

在返回学校时,除了在小店给他们每人买了一根冰棍作为答谢外,我还暗下决心,以后无论他们学习上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会尽我的所能帮助他们。为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教他们,我秋收后就把一亩地转给了人家。那是我人生里唯一一次种地的经历,它让我体验了不少,收获了许多。

当时教书收入有限,做教师的我非常清贫。而我后来也有多次离开的机会,但是一想到那帮孩子平日里和我依依相处的情谊,我就坚持了下来,在那里呆了整整六年,一直到学校撤并我才离开那所让我怀念的学校。

后来尽管家先后搬到了镇上和市里,但是我还是喜欢去村小教书,因为那里有着一颗颗让我温暖的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