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散文

请欣赏习惯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习惯散文1:轻轻的走近你

文/心心

习惯在夜晚悄悄来临的时候,

轻轻的走近你,

用心的去读你,

这样,

是因为喜欢夜的沉寂,

还是你的安静,

很久,

我似乎难于找到答案…

曾经在秋天来临时,与你不期而遇,曾经在散文天地里,视你为最爱!直到今日,也难说清,是因为你而爱散文,还是因为散文而爱你!

也许,你不知道,在结识你之前,我是很惧怕夏季的,我怕这个季节的炎热,我怕这个季节的烦恼,我怕这个季节的别离,我怕这个季节的伤害…

可是,在那个偶然的夜晚,你和这朵圣洁的荷花,飘然的走进了我的心里,从此,我的心海始终摇曳着初始的美丽。

是你让我如蜻蜓飞舞般的找到了落脚点,每每端详起荷花深处的藕莲时,我便跟随那些枝繁叶茂的思绪,去寻找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你的品貌,在你凝练出的精华之处,我贪婪的涉猎着秋波倒影水中的眉峰,快乐的阅读着那爱恋挂在琴弦清音中的诗行,偶尔回眸中也看到过你多情的眼神和矫健的身影…

在荷花池旁驻足的我,凝视水中清晰的倒影,仿佛一个温婉的询问,来自细腻而豪放的你:

看到你,我便看到了困守散文的女人,注定要在插满翅膀的文字中飞翔,也注定要在飞翔中跌宕起伏。你的每一次莅临,你的每一句评语,都是你缔结的芳邻吗?

看到你,我也看到了盈盈一水间,那清纯的依水而居的荷花女子,在潋滟的水光中,不胜娇憨的可人。你的每一篇博文,你的每一次抒怀,都是你真情的袒露吗?

看到你,我还看到了文字后面那苍白与憔悴的面容,在秀发挽起的地方从容与淡定,是你把疼痛的心伤宛化成了动人的心弦,在微风的伴奏下弹一曲悠扬的轻歌吗?

看到你,我更看到了一个即使悄然行走,也有那才情丽人款款而行,清风徐徐吹的婀娜景致。在那坚强的微笑后面,你是否愿意打开心锁倾诉自己沧海桑田的冷暖?

是的,看到你,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人若如荷花,心若静如水,便有了清雅的风韵,它能让人避开尘世滚滚的缭绕,清了心,清了身,清了这尘尘与埃埃。清纯的文字在散文的乐曲中曼舞,滴滴的垂落,泛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在氲氤中弥漫扩散,晕染了天,晕染了地。

被如此深刻理解着的人,怎能不微笑的告诉你:原本就酷爱散文的我,因你而对此更加眷恋。

它让我在那个低迷的季节里,感受到温柔的T恤与关爱,让我在文字的严谨和感性中,拔出刺痛记忆的根,而把最深的情和爱,浅留在花托之上,深藏在根水之间。

深秋我在你挽起的一袖暗香中,用散文抖落了那一季的忧伤,而你多次深入笔端的痴心刻画,构成了一份静美淡雅的心境,在灵动的水光映照中璀璨,始终闪烁着魅人的亮泽,让我飘泊不定的情怀,伴随着最后的妩媚,在穿越时光的湖水中,寻求到了生命的真谛。

为此,我常忆起爱在深秋的散文;为此,我曾用爱默默的陪你走过!

此刻,你和秋的一切散文依旧在感动着我,就像,无数个夜晚留下对你的祝福一样,一份小小的心意,一个悄悄的传递,从温暖心灵的家开始,你成为我最牵挂的人!

那些闪烁着你深情泪花的时刻,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而你的忧伤也将与我的爱同在!

今夜,让我再次轻轻的走近你,用心,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习惯散文2:葡萄初熟

文/张凤翔

几乎成了一种习惯,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开窗户,看看缠绕在窗棂上那条碧绿的葡萄藤,呼吸来自室外的第一口新鲜空气。

这些葡萄藤是从邻居姐姐家窜上来的,我称它为留守葡萄。姐姐去武汉居住多年,厨房边上的那株葡萄虽无人打理,却也恣意生长。去年,有一枝细细的藤蔓顺着两家围墙,越过栀子树,爬到墙角的月季上,最后攀附到我家二楼的窗台。想必植物也怕寂寞,也需要有人与它亲近。不然,邻居家葡萄藤怎么会越过重重障碍投奔到我家来呢?

我不会因它的不请自来而轻视它,相反,把它当作无人疼爱的宝贝一样宠爱着。既然投靠了我,就是生命中的缘分。

对这根纤细的藤条,我呵护有加,慢慢地,长势喜人,越长越粗壮。秋季来临,可葡萄藤上碧绿的叶子在秋霜中片片凋零,最后只剩下一条枯枝。春风吹来,看似枯死了的葡萄藤一节节发芽了,几场春雨过后,就长出一根根新枝,新枝上嫩嫩的叶片像熟睡的婴儿睁开惺忪的眼。新枝一边生长,一边抽出细丝一样的蔓藤。刚抽出的蔓藤像蜗牛的触角,一夜之间就会变得很长很长,紧紧缠绕着窗棂。有时,它的小触角伸不到窗棂上,我会借势帮它轻轻牵引。随着枝蔓的延伸,葡萄叶越长越大,越来越多,从嫩绿到翠绿,渐渐占满了窗棂的半截。

那一抹绿,就像一幅美丽的窗帘。微风吹来,摇曳多姿,又像一群妙龄少女在起舞。月光如水的晚上,窗外的葡萄藤浮光掠影般投射到室内,别有一番情致。自从有了那一抹绿,我对阳台多了一份牵挂,有时一天甚至要推窗看几次,如痴如醉。

一天早上,我又去看葡萄宝贝。尚未推窗,暗香阵阵袭来,精神为之一振。四处寻找,原来是葡萄开花了!平生第一次见到葡萄开花。葡萄花很小,嫩绿色,花瓣被淡黄色发丝样的花蕊举起,看着就像一顶顶小坤士帽,极其美观。我仔细闻闻,香味是从花蕊中散发出来的。

葡萄花期很短,前后只有几天时间。它不争宠,不张扬,不惊艳,淡雅而质朴,就像朴实的山姑。花谢了,米粒般大小的葡萄便钻出叶面。不忙的时候,我会驻足窗前静静地看葡萄长大了多少。亦如看着自己的孩子,从咿呀学语到日渐长大,每次成长都是一个惊喜。偶尔,会念起远在武汉的邻居姐姐,感谢她的空巢让我看到葡萄的成长,让心灵经历一次次喜悦的收获。

葡萄仔一天天长大,最后如玻璃球大小,状如翡翠,晶莹剔透。藤条弯下去了,用手托一下,沉甸甸的。不知从哪里飞来几只鸟儿,一天到晚蹲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喧闹着。难道这些鸟儿想与我争食?我的视线急切在茂密的藤蔓间搜索,一串又一串,竟然发现绿叶遮掩下,有一颗葡萄变紫了,我轻轻摘下,剥开紫色外衣,把碧玉般的肉汁塞进嘴里,酸甜可口。我惊喜:葡萄初熟了!

望着窗外那抹醉人的绿和一串串初熟的葡萄,我得到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甜蜜。

习惯散文3:目送

文/叶纯

有时,目送是一种习惯。

每当那个时点,校园门口总是满满当当的人潮。大手牵着小手,紧紧的,校门口分别后,依然停留在那里,默默地望着,直到小小的背影进了教室或者消失在转弯的地方,总还有点意犹未尽,仍然站在原地,许久才慢慢散去,地上是一大片深刻的脚印,很重。

有时,目送是一种惆怅。

站在车来车往的十字街头,交警们有些机械地挥动着手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车流永远还是那样望不到头,每天都有新车上路,每天都有违章要处理,迎来送往,已分不清是有了路才有车,还是有了车才出现了路。

有时,目送是一种姿态。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任何单位总有人进,也有人出。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有的依依不舍,有的想早点离开,有的有放不下的情怀,有的有辨不清的前景,有的是目送着别人,有的是别人眼里的目送,有的单枪匹马,有的抱团取暖,有的头也不回,有的一步三回首,人生的姿态大致如此。

有时,目送是一场无奈。

就差那几步,公交车毫不迟疑地离你而去,一旦错过,只能等待。相遇不如不遇,相见不如不见,两个人面对着,默然不语,一人转身,留下渐渐远去的目光,缘尽于此。纵是亲情,也有无情,家庭无存,老少伤悲,纵在咫尺,也不能放纵相拥,老人眼里的泪光,是孩子身上铭刻的年轮。

有时,目送是一场亲情。

龙应台的《目送》是一份感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其实只是一句,终究有一天,他(她)将成为他(她)自己。

我说,目送是一场成长。它是过程,世界在你和我的眼中,日新月异,我们在世界的目光中,慢慢长大,慢慢变老,人生一场,从呱呱坠地,到长眠墓碑,历史默默地发生,默默地目送,你会突然感悟,一切只是沧海一粟。

目送,目送的其实是时间!

习惯散文4:忍

文/周艳红

爷爷多年来一直有个习惯,午饭、晚饭时间都要喝一杯,好那口酒,却不贪杯。即便如此,奶奶还是会边吃饭边唠叨:“你爷爷一个时候(时常)就想着他那杯酒,酒喝多了不好,可他就是不听。”可唠叨归唠叨,奶奶从未真正阻止过爷爷喝酒,她说:“我这辈子受够了你爷爷,他爱喝喝,随他去,我忍了。”

奶奶是个特别唠叨的人,用爷爷的话说:“她就是碰见个土地(土地爷)都能讲半天。”小时候和爷爷奶奶去赶集,别人花三十分钟就能走到的路程,我们会花上一个小时有余,原因是奶奶,随便碰上个熟人都能东家长西家短的说上一阵子。“哎呀,她大奶奶,您这赶集卖啥?”“卖豆子呢,我跟您说,豆子要趁着大太阳,狠劲儿晒,晒得越干越不容易坏。”“这是您孙子吧,都这么大了,得空了领我们家去玩儿哈,我的孙子孙女都在家,有伴儿。”……奶奶的熟人很多,一路上,她每碰见一个人,都会很热情地和别人聊得很投入,内容简单,话却很多。爷爷是个严肃的人,就算遇上老朋友,也是三言两语捡重点谈,和奶奶截然相反。一路上,爷爷总是安静地等在一旁,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打扰到奶奶和朋友的谈话。等到了集镇,奶奶碰见的熟人更多,她驻足停留和朋友聊天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爷爷时常因为奶奶的这点“爱好”而将赶集变成了等待。我曾问爷爷:“您和奶奶的性格完全不同,您怎么受得了?”爷爷说:“这没什么,忍一忍,让一让,就是一辈子。”

爷爷和奶奶也有吵架的时候,记忆中他们的争吵,都是奶奶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诉苦”,爷爷时不时搭上几句话,一个“吵”得热火朝天,一个“冷”得心如止水。他们吵吵闹闹地过了几十年,到了爷爷退休在家以后,两个人的性情却突然变好了:奶奶的唠叨收敛了很多,路上碰见老朋友,聊得再怎么投入,她也会及时“刹车”,她怕爷爷在边上等久了脚麻;吃饭时,爷爷的酒量明显下降,过去喝二两,现在最多一两,名义上他说是害怕奶奶心疼酒钱,其实他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很听奶奶话,奶奶交代的几乎每一件事,他都会无原则的服从……如今,爷爷和奶奶从未吵过架,反而如小青年谈恋爱一样,黏糊、浪漫,经常手拉着手散步、逛街,甚至还会在节日里互送礼物。奶奶说:“夫妻间,忍着忍着就成了习惯。”

习惯散文5:已习惯有你

文/静伊诗婕

繁华落尽,满地荒疏,取一叶凄凉,沏一杯苦咖啡,咽下的,是寂寞,品味的,是苦涩。

当把记忆,慢慢的从地上拾起,点点滴滴,演绎,别样的人生,凄苦的心情。是谁,残忍的掐灭了希望的亮光,在那个粉红的世界里,丢下一片荒凉。

每一次的踏入,心如刀割,为何,却是为何,那蔓延的草丛,虽然还有,怀旧的镰刀在割。已扎入骨髓的草根,拔出来了,就粘带着一块,躯体上的肉,疼,痛,在心上,滋啦啦的。

习惯了那种习惯,习惯了某种依恋。当那种习惯,从键盘上逐渐消失,鼠标的行程,跟随着流水的方向,来回移动。梦一般的青春,花一样的娇艳,就这样,飘零,散落,在被人遗忘的角落,渐渐风干。

每一句话语,都永远的叠在,那不再延伸的页面;每一张甜美的笑脸,孤独的守侯在,无人光顾的旮旯;那一堆堆曾经辉煌的数字,显示着无奈。疑惑,焦虑,悲凉,谁又能知道,从何方突然射来的一箭,射穿它的心脏,让它如此的痛苦不堪,生不如死。

一阵秋风,隔窗吹过,撩起一绺,额前的发丝,轻轻的,飘晃。希望,夜风不要那么凉,心就不会受伤,身体里的,三分的热度,散个净光。打个冷颤,却不小心,把眸里的幻觉,搅个粉碎。

真的已习惯,有你伴随。从你诞生的那一刻,家的感觉,责任,就烙在心上,精心,陪伴着你的成长。你身上的,每一根血管和细胞,你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和呼吸,我都熟悉而掌控。

当这一天,我突然感觉到了迷惘,陌生,我眼睛里的视觉,是不是出了差错?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成了色盲,看到的,还是不是,那一处粉红。

困惑,处处躲藏在,缠满藤条的的脚下。为了生存,你只能拨开,勒住心脏的那根,避免致命。疑惑就象一群飞虫,弥漫了整个天空。

不需要语言,苍白,空洞。风不能确定,雨下到何时会停;云会不会挡住,星星俏皮的眼睛;忧虑顺着思绪,沿到了海边,想把眼泪洒进海水,怎知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早已被泪水灌满。所以,不再流眼泪,只有揪心的痛。

已习惯有你,生命里的血液,曾经因你而沸腾,兴奋,失眠,刺激过多少次大脑的神经。一瞬间,你让我变成了一无所有。每天提溜着个扫帚,清扫落叶。秋,依然凄美绚丽,灰尘,一层,一层的。轻轻的禅一下吧,别弄的尘土飞扬,让他人讨厌,让心更殇。

冷落,萧条,惨淡,往昔的欢声笑语,悄悄飞远。荒草蔓延,苟延残喘,寂寥,落寞,孤单,怎奈流水逝年,苦酒一盏。如此境地,聚,散,命中难免,谁也不能改变。习惯,不习惯,在变幻莫测中,都得慢慢的习惯。

习惯散文6: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文/李娜

婴儿“呱呱”坠地,饿了就知道要吃,这本没什么奇怪。但不知曾几何时,吃饭成了我们许多孩子的一个大问题,爷爷奶奶拿着饭碗追着喂,爸爸妈妈拍着桌子要求孩子吃,但孩子却还是不领情,家长无计可施。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通过对幼儿园午餐时的观察分析,孩子不好好吃饭与就餐时的心情和环境大有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吃饭挑食,不喜欢的菜不吃。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挑食的毛病,尤其像菜椒、韭菜、大蒜、猪肝等菜肴成为就餐时的主要“剩余品”。二是“荣誉感”强,希望少吃快速。有的孩子怕比别人吃得慢,从盛饭开始就要求老师少盛一点。三是边吃边玩,吃饭拖拉时间。这类孩子是相对比较调皮,他们会在扒拉几口饭后,又开始做自己的游戏,或和旁边的孩子说说话。四是长期依赖,等靠思想严重。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幼儿教师必须很好地对孩子加以引导和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以“尝菜”巧治挑食幼儿。

盛着美味午餐的小车推进教室后,老师可以故作好奇地打量一下饭菜,顺便一一介绍,并拿起勺子亲自尝一下,做出夸张的表情,“今天的青椒牛肉实在是太好吃了,谁想来尝尝?”在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可以故意叫平时不爱吃青椒的同学,让他来尝一尝,在大家羡慕的眼光下,孩子一定会大口吃下,并连说好吃。通过“尝菜”活动,激发所有孩子的食欲,减少挑食,增强孩子克服挑食后的自豪感。

二、用“分饭”忽悠少吃幼儿。

在分饭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故意先帮吃得少的孩子多打一点饭,然后问他:“这些多不多?”孩子点头,给他的饭分掉一点,再问他“还多吗”,孩子依旧点头,然后再给他分掉些。最后总结说:“你看,老师帮你分掉好多了,现在不多了,一定快点吃,好吗?”这时,小孩看到已分掉了好几次,会高兴地点点头,埋头吃起饭来。通过和孩子玩“心理战”达到让孩子吃到正常饭量的目的。

三、严“监视”看好贪玩幼儿。

对于边吃边玩的孩子,老师要提前注意好,一经发现,立马走过去,以坚定的语气要求孩子吃完饭再玩,不留商量讨价余地。通过几次“监视”下吃饭,让孩子断绝边玩边吃的念头,只好专心把饭吃完。一旦孩子静下心来吃饭,时间也就不成问题了,能和别的小孩一起吃完。

四、善“沟通”改变等靠幼儿。

对于那些吃饭不动手的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配合着拿小孩的手喂几次,并及时进行表扬引导,对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进步进行奖励和鼓励,逐渐过渡到让幼儿自己用手吃。同时,和家长及时进行沟通,让家庭一起配合,共同改善孩子的用餐习惯,克服等靠思想。

习惯散文7:华埠回眸

已经习惯此地有人唤我,凑巧中文名和英文名的语音完全一样,不过声调是第一声和第三声的区别,回眸间,下意识选答“你好”或“哈罗”。这便是洛杉矶华埠中西合璧风格,一百多年以来,元素与元素之间,不是彼此征服而是彼此融合,以弹性方式结合成一种特别情调。

太平洋西海岸一带,天气凉爽、海景宜人,云集金融家、好莱坞明星、律师、医生诸位显赫人士。洛城华人聪慧有眼力,选择与海景媲美的东区圣盖博山谷,安家成本相对低许多,无意插柳,成片发展。在华裔商号星罗密布的山谷大道上散步,我默念这一带30个华埠小城名字:蒙特利公园市、阿罕布拉市、圣盖博市、柔似蜜市、天普市、亚凯迪亚市、圣马里诺市、南巴沙迪纳、哈仙达岗、罗兰岗、钻石吧市、核桃市……抬首遥望山峰连绵起伏,闪耀天青色泽,谷中惠风和畅,一百多万华人居住其中,暗自佩服这份达观,依山傍水各取所需,不仅是实用理念的初衷,还囊括创造环境的能力和睿智。

倘若细心,会发现在没有私家车出行困难的国度里,华埠公交路线却足够用,车次频率高,经常座位满满,和冷清巴士的传说违背,不能不说是奇景。我常坐76路去书店、博物馆、诊所,车厢里广东话、普通话、沪语盈耳,有一次还听到苏州话。华埠超市最有名气的是大华,还有夏威夷、一六八等等,简直是学英语的世俗大课堂,商品价格牌、促销小册子皆中英文对照。一到周末,住在洛杉矶各区域的华人汇聚光顾,来满足中国胃。男士们和主妇们一起现身,边买菜边看护孩童,飞快心算每种包装的米每磅价格,眼睛一瞄,就知道换牌员来了,面包马上会打折,那边海鲜柜台限时限人限份量特价购,先生通常会和太太分开排队。中式蔬菜和调料自然齐全,连酱菜、花生糖、饺皮、冬瓜茶也有,现做点心散发温热香气,看着韭菜盒子的英文标签,直译为“韭葱口袋”,我忍俊不禁。华埠中餐馆总遭议论菜肴不像中餐,当然是做法缘故,沿用西式口味和营养观点,减少油分、保留更多维生素。有两道经典菜式我大约会喜欢到永远。一道是核桃蜜虾,加州核桃裹着糖浆,搭配海虾仁,拌着由蛋黄酱、蜂蜜、炼乳、柠檬汁制成的酱料。还有一道是陈皮鸡,微微有柑橘甜酸味,左宗棠鸡看上去与之类似,不过是湖南菜,按理会辣,但厨师服务精神通常很好,想办法尽量满足每个人,而不是一味强调厨艺和地域风格,很多辣菜都可以要求不辣。亦有茶馆,能吃到菠萝包也能喝到意大利咖啡,能点一盘蔬菜沙拉也能来一杯龙井绿茶,甚至米饭上面搁块黑椒牛排也行,会看到围坐打扑克牌、小费的百分比被宽容、房产经纪们约客户聊天。朋友聚会,少有AA制,大多轮流付账,彼此不亏欠,谈天说地,却无“关怀”式的干涉或追问,这就是华埠人拿捏分寸的地方。新移民或者探亲者不适应,等到自我克制的难耐消失后,便会领略到别人的克制对自我世界的尊重,才能深得其妙。

华埠人情,杜绝用力过猛却照拂生活内芯,琐碎温馨的岁月细节,丰满了异国时光,淬炼为卷帙浩繁、随性而乐的人生故事:相约去看难得一见的越剧表演、推荐一位会说中文的家庭医生、如何种植后院果树、奔走相告州长签署法案可以露天晒衣服了、讨教要求加薪的技巧、治房屋白蚁哪家公司便宜又彻底……点滴务实叫人心生暖意。他们一直有着不同于故乡人的习俗追求,并非举步维艰地适应,而是主动地筛选和取舍,东方温情渗透在西方文化中,他们的异国梦、思乡梦,都在华埠小城里落地生根、衔泥筑巢。

习惯散文8:冬天趣称

文/刘广荣

在我国,人们习惯把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的三个月称为冬天,也指农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们对冬天有多种不同的称呼,而文人墨客的有些称呼更是十分有趣。现采撷几种,与大家分享。

最常见的是把冬天称作“冬”,此乃简单明了之称。从有文字记载开始,至今一直沿用。唐代诗人杜甫一生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歌,其中有不少是描写冬天的。如《兵车行》中有这么一句:“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诗人饱受战乱之苦,写出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他笔下的冬天是萧条零落的。

古人提到“冬”的诗句数不胜数,“冬来三度雪,农者欢岁稔”(元结《雪中怀孟武昌》);“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由此可见,“冬”字的文化内涵何其丰富!

古人很多时候叫冬天为“三冬”。农历十月古人称孟冬,十一月称仲冬,十二月称季冬,这三个月合称“三冬”,故以“三冬”指冬天。唐代诗人杜甫《遣兴五首之二》诗云“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唐代薛逢《九日郡斋有感》:“白日贪长夜更长,百般无意更思量。三冬不见秦中雪,九日惟添鬓畔霜……”薛逢被贬为蓬、绵二州刺史,离开京都很久了,可无雪的冬天,他的心仍然是寒凉的;南宋吴潜在《望江南》中歌咏冬天:“家山好,好处是三冬。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醉滴小槽红。”吴潜眼里冬天是美的,有朋自远方来,纯朴的家乡人备一桌佳肴,用小槽红酒款待客人。与朋友畅饮,互相嘘寒问暖,借酒怀旧,其乐无穷……

冬天一片清凉,故它又有“清冬”之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冬夜集赋得寒漏》:“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唐代诗人王维《赠从弟司库员外絿》诗云:“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

冬天三个月共九十天,于是冬天又称“九冬”。《初学记》卷三引《梁元帝纂要》:“冬曰玄英,亦曰安宁,亦曰玄冬、三冬、九冬。”南朝沈约《夕行闻夜鹤》诗云:“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唐代尚颜在《除夜》诗中写道:“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明初文学家、军事家刘伯温说过:“若问瘟疫何时现,但看九冬十月间。行善之人得一见,作恶之人不得观,世上有人行大善。”

古人把冬天称为“北陆”,乃最有趣的称谓。《隋书志七曜》记载:“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北陆谓之冬。”北陆原指太阳冬天之方位,后来被文人用来代称冬天。如西晋张载《七哀诗二首》中有一句“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唐代王季则在《鱼上冰》中写道:“北陆收寒尽,东风解冻初。”

此外,古人还把冬天称作“严节”、“玄冬”、“穷冬”、“穷玄”、“英玄”、“岁馀”等等。

习惯散文9:仲夏--初心

文/琪蓉heqingyun

习惯一个人独走了,我确是真的喜欢静。赤着脚,踏着厚重冰凉的石阶,漫无目的地向前走。我也不会抬头望去前方的路,只留意扶身而过柔嫩草茎,芳草可无情?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间,洒落在石阶上。他们一个个不停地跳动着,活像一群可爱的精灵。我,折一片绿叶,嗅着它的清新。它,真的听得见仲夏回归的物语?回归的她,可是依旧的动人,依旧的美丽呢?

我捧一把清凉,撒向晴空,她撒落于我的眼,怎能抚却?我,是否还能嗅见那清新的一袭香?无法无法!

晴空却也依旧明朗,没有任何一缕杂云。这时候,她应是最为开朗的吧。柳絮正是一年中最肆意的时候。梨园中,又是怎样呢?

她要赏絮,我不得好推辞,随她去吧。晴空万里,不享受更待何时?是时候放下沉重的书本,去感受五月天浪漫,清爽的物语。她呀,这次可是活泼了,蹦跳着,抚着柔柔的絮。我是真的高兴,极少见她如此的,她真的爱笑,天生丽质,笑时最为动人 ,嘴角微抿,两颗酒窝如珍珠镶嵌在脸颊。我安心了,看着她乐,我是真的安心。如今最无法释然的,就是她了吧。

我呢,走在她后面,当然,我可不会蹦跳着,无拘与她嘻哈。但我确实欣喜,看着她,已经很好了。他似乎看出我的伤感:“你怎么了?是不是哪儿不舒服?”,“没事啊,想问题呢。”她知道吗?或许我本并不想让她知道。美好的事物终会释没的。而我,愿她永存,虽然岁月已让她淡漠。

五月的梨园真的很美。我们坐在玲珑小巧的石桥上,听着水流的嘻哗,一团团柳絮洒落于水中,他们挑逗着,你追我赶远去了。人很少,这儿两个,那儿几个,亭子里,绿荫的小径上。小径很多,曲折回肠,弯弯绕绕。藤萝附着小径,时断时续。有些小山做了小洞,一些小径顺着穿过去。在其中漫步,总觉着忽明忽暗。隔几步,总有个亭子,有几个人坐着,闲适地谈论着。这些小景真的很动人,她呢?感受到了吧。

她的眼深邃吗?我总那么觉得,如一洒浓墨,闻得见浓香,确不见了行文。它如一场雾,我行走其中,看不清那些逝去的方向。她,确是很美,言辞里,谈笑里总有几分宛然。我的确,摸不清,猜不透。

又是一年柳絮纷飞时节,你又是在哪儿,随着何人呢?又是谁舞,谁醉呢?那么的遥远,物不是,人也非。寂静的教室,不同的你我,又怎么会谁懂谁心呢?

五月是欢乐,活泼的,他怎会容得我半点忧伤。所以我要紧紧抓住他的尾,一同疯癫,跳动。释放青春。我的初心呢?永远不忘!

她也应是如此吧。没有什么比青春更美好的了,何苦眉头深锁呢?无论她在哪儿,总之,望一切安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