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元旦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元旦的文章1:日暮独登楼
文/任艳
2015年,元旦黄昏。
当我气喘吁吁登上医院的四楼,站在庞大的落地窗前时,发现自己所在的高度,几乎恰恰与西天的落日平齐。
16时53分,夕日在黄昏的云天之中悬着,从四楼看出去,距离树林边缘约莫10多公尺的样子。橘红、胭红、鲤红、瑰丽的夕光,由浅及深地晕染着黄昏时分的一切,房屋、街衢、人群,正在施工的工地、远处的冬树,以及更远处的旷野。
没有鸟影飞过。宁谧的太空,只盛着一颗醺醺落日——古老的,憨厚的,熟红的落日。
拿起手机,对着这生动的一幕连拍数张。拍着拍着,我发现在夕日周围,慢慢出现了几条薄薄的云翳,呈美妙的“Z”字形,缥缈地萦绕在日轮的两侧和上方,仿佛一条阶梯形的云路,落日正是沿着这条云路,一步一步走下来的。
真是有意思啊!我一瞬不瞬地看着它,停止手机拍摄,杵在那里。此刻,夕日如同一枚籽粒饱满的果实,沉实地垂向大地。
接下来,落日下沉的速度越来越疾,如果不是专注观察,是极不易察觉的。若把这时间再分割成小块,也不过一刹,一念,一弹指之间矣。
一弹指间,绯红的日轮已擦到树杪,树杪如水草在风中游弋。
我站在窗前,视线牢牢被落日牵引着,朝着层林和大地垂落。一格,一格,夕日抖了一下身子,滑入林间。远远看去,日轮如荒原上一簇篝火,熄去最后的火焰,只剩下砖红色的半球。
下沉,下沉,一忽儿,那颗砖红的半球,已然没入层林深处,直至消隐,不见。
此刻,从世界纷繁的喧嚣里,我仿佛听到了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天籁,那天籁,正是寂静又神秘的日落之声,铿锵雄浑,振聋发聩!我的心魄,霎时被这超然物外的宇宙之音震慑了!
17时08分,整个太空暗淡下来。从我站在四楼窗下,到夕日沉没,仅仅过了15分钟。我走下楼梯。暮霭微茫,夜色已登台。
新年的黄昏,在饱飨了一顿落日盛宴的同时,也想起了苇岸的一句话——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恒河沙数,随波逐流。一切貌似久长的存在,在宇宙浩瀚的长河里,抵不过一瞬。世界万物,瞬生瞬灭,唯其短暂,才愈美好;唯其美好,才愈贵重;唯其贵重,才倍知珍惜。
元旦的文章2:假如爱有奇迹
文/何白女
我有个朋友,快元旦了,她正满心期待她老公的元旦礼物,开心地分享最近的趣事,顾盼神飞的模样像绽放的烟花点缀了这零下四五度的天气。但她随后又失望地说道“他每次都会直接带我去买,不会偷偷地准备”。我饶有兴趣地问她“这样就不够爱吗?”“也不是,少了一些惊喜的感觉”随后她走进一家男装店。
爱情,就该是这样。嘴上说着不够贴心,自己却言不由衷地想回馈对方一些些爱。如此往复,在不完美中弥补完美,在寻常的日子里找到不寻常,毕竟,婚姻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花敌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
她和她老公恋爱五年,结婚一年。我见证了她的逆风翻盘。
最初对她的印象是一个怯懦又有些颓靡的瘦高小姑娘,那时是15年。大家一起谈论话题时,总是最沉默寡言的那个。她生性就是这样吧,我心想。只不过把所有会议内容和重要事情再单独转达她一遍。一来二往,我知道她前不久失恋了,她曾经视若珍宝的男人对她无限度鄙夷。此时陪在她身边的是另一个男生,他不嫌弃她的难堪,不介意她的一无是处,细致入微地体会她每一刻的不开心。她来到他的城市了。
“他没什么特别喜欢的颜色,保暖就好。是不是特别直男啊?”她摸了摸一件加绒卫衣,自言自语,又像询问我的意见。“直男?以前他对你那么细致。只不过对自己比较粗糙哈”我看着她仔细挑选款式的样子在暖黄色的照射灯下,显得特别温柔贤惠。
以前她不敢发表,是基于曾经的内心伤害。被前任打击后,她一度认为自己没有特长,外貌才能无一拿得出手,习惯低到尘埃里的姿态已经让她认命。直到有一天,现任男朋友父母知道他们在交往,果断阻止恋情的继续。她没放在心上,可是他却几天不吃不喝,用强硬的态度保护他们的感情。这是婚后她才知道的。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多少有点幼稚。可就是打动了她。他主动把工资全部转给她,他给她买舍不得的东西,他每晚都会跟她谈心。谈恋爱感情再好,婚后也会一地鸡毛。太多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真理。可是她们没有翻车,起码,目前没有。
“他太瘦了,这款不合适,这个有点不耐脏,这个好像还可以”她把衣服袖子拉直了,比划了下,应该在想象穿在身上的样子吧。女人就该有如此细致的时候,不管是为某个人还是为某件事。
以前我觉得她是不注重细节的人,略黄的皮肤化着粗糙的妆容,加上她清瘦的外型,特别像快要掉光叶子的干枯枝丫直冲冲地朝向天空。她现在在专升本,努力地让自己配得上他的好,而且要一直成为彼此追逐的样子。当初相遇,他也并不好,不过是一个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年轻气盛,为什么那么乖巧的孩子在爱情面前变得如此刀枪不入。他说没什么了不起,就是想陪着她,不想让她被人欺负。所以想把最好的给她,爱给她,人给她,钱也给她。后来他没在他父母身边做事,开始卖手机,做销售,后来公司缺主管一职,他就众望所归地上去了。他没太多空陪她了,也越来越务实了。他发信息给她“我很愧疚不能让你有优越的条件,但我会更加努力让你不上班也可以无忧无虑”。为了这句话,她也要变好。她怕感情变淡,怕忽略对方,每晚睡前必须互相谈心,互相规划未来,互相抢被子,互相吹牛。
“算了,这两天太冷,太薄了。买厚一点的外套吧”她放下手中的卫衣,牵着我的手去了外套区。那毫不犹豫地抉择应该跟他对抗父母时的态度差不多吧。
很多人说婚前的莺莺燕燕都会被婚后的琐碎压垮,所以总结出“婚姻是一场逢赌必输的豪赌”。那,我肯定看到了奇迹,也相信世上会有不少奇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即将发生。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苗,不好的感情会带来骤雨,岌岌可危;好的感情送来暖风,向阳而生,枯木逢春。愿有人懂你悲欢,共享喜乐;有人陪你仗剑天涯,也有人等你回家!
元旦的文章3:红梅花儿开
文/王月冰
元旦后的第四天,我收到一个来自家乡的快递。打开,一股淡淡的梅香扑面而来。6枝粗壮的梅枝,结满火红的花骨朵,含苞待放。是父亲寄来的,父亲每年元月都会给我寄梅花,姐姐和弟弟也会分别收到。6枝梅花,是父亲的祝福,也是他对我们的鼓励。我特意去远山打来井水,洗净等待了一年的那个大玻璃瓶,把梅一枝枝插进去。我认真甚至有些神圣地做这些,满心明亮。
当年,姐姐出生时,父亲在老家屋前种下第一棵红梅;两年后我出生,父亲种下第二棵红梅;接下来又是两年,弟弟降生,父亲种下第三棵红梅。父亲说,三棵红梅代表我们三姐弟,红梅在寒风中怒放,在大雪里飘香,我们,要以红梅为榜样,保持一种凌寒独自开的精气神。父亲的话,从小便刻在了我们心中。
姐姐18岁南下广东打工,在山中长大不谙世事的她上当受骗遭遇无数坎坷,但她坚强面对,后来自己做服装生意又面临抢劫、火灾等重重困难,她始终没有妥协,她说在走投无路时,总会想起家门前的红梅,想起父亲虽久受肺病折磨多次手术依旧挺直的腰杆。想到这些,她便会坐在镜子前给自己化上精致的妆容,穿上得体的衣服,再次去跑市场,去收拾铺面,去谈笑风生招待顾客,然后开上一家接一家的服装店。
我高三那年,突发大病,身体虚弱,久治难愈。这时父亲也是肺病复发,家中一贫如洗。那年冬天,我躺在床上,对人生渐渐失去信心。有天黄昏,天空开始下雪,先是雪籽,然后是鹅毛大雪,飘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他推开我的门,喊我,孩子,好大的雪,但梅花开得好盛呢,你看看!我抬头,果然看到屋前的梅花开了,大雪覆压着它,但怎么也盖不住它的热烈与火红,还有那种凛然气度。我看着,心猛地一颤。父亲走进雪中,折了几枝梅放到我的床前,温和地笑,说,闻闻,香呢!之后,我强撑着压迫自己每天吃下三大碗的苦涩中药,身体一天天恢复。
我弟弟12岁那年患严重眼疾,眼睛几近失明高度近视,初中没上完便不得不辍学。为了不让他的精神垮下去,父亲一直陪着他,想尽办法帮他树立对人生的信心。弟弟喜欢唱歌,父亲变卖家中所有再举债陪他去音乐学院旁听。父亲在学校周围捡废品受尽白眼,但他从不皱眉,他在弟弟面前永远意气风发,他在他面前哼《红梅赞》,他从废纸堆里找来各种名人故事给弟弟看,他甚至倾尽所有多次让弟弟去听昂贵的音乐会。穷困的父亲,倾力让弟弟树立起了贵族一般的精气神,这股精气神支撑着弟弟自学,研究乐器,在大街上卖艺也卖得像个绅士,每天啃馒头却尽力买不错的演出服跑场子,多年下来攒得第一桶金开了自己的乐器行,后来又创办口碑很好的艺术学校。
这些年来的冬天,老家门前的那几树红梅越开越盛,每当这时,父亲总会小心翼翼剪下数枝,跑到镇上快递给我们。红梅清香扑鼻,花骨至美,带着凛冽力度,也散发润心温暖。我相信,有了这种力度与精神,我们都会越来越好。
元旦的文章4:古诗里的元旦
文/郭旺启
“元旦”一词,据说最早出自南朝诗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我国古代诗人流传下来许多有关元旦的诗歌,其中不乏名篇佳作,有的记录了古代的传统习俗,有的描绘了当时的喜庆气象,还有的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可谓丰富多彩。虽然现在的“元旦”并非指古代的“元旦”,但在元旦佳节来临之日,品读一下描写元旦的诗歌,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记录传统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着名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抓住几个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桃符”指春联),描写了古代元旦的传统习俗,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可谓元旦诗歌的代表之作。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南宋诗人宋伯仁的《岁旦》诗,不仅写到了元旦贴新联的习俗,而且也表现了诗人知足常乐、悠闲自在的情趣。
描绘喜庆气象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明代诗人陈献章的这首《元旦试笔》诗中:邻居宴饮,儿童唱诗,春花娇艳,晚风习习,笛声悠扬,月色朦胧。诗人描绘的景色如诗如画,字里行间洋溢着人们庆祝元旦佳节的喜庆气氛。
唐朝诗人厉元在《元日观潮》中曰:“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全诗语句清新流畅,景物绚丽多彩,生动描绘了一幅典雅隆重的宫廷贺年图,刻画了达官贵人新年狂欢的热闹情景。
抒发个人情怀
唐朝着名诗人白居易在《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中写道:“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他以此诗句来表达自己虽年过六旬,但仍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迈入新年的精神风貌。
唐代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乍看似写诗人饮酒时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容颜衰老,露出悲怆情绪,但经过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诗人独有的乐观心态,简直就是一位童心未泯的“老顽童”。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回家元旦》,则表达了自己远离官场后,醉心农耕的自由快乐。
这些古代的元旦诗歌,读来别有一番情趣,令人回味无穷。
元旦的文章5:快乐的元旦
文/张伟
年一度的元旦又来了,为了庆祝元旦,我们学校将举行庆元旦文艺活动。
活动开始了,同学们用歌声与舞蹈,表达了对新年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新一年的憧憬。首先,是班级的小合唱《其多列》,舞蹈《小苹果》。接着是个人的才艺展示,一年级的李国豪代表学校去参加独唱比赛还获得了一等奖,他的歌声真的很好听。活动更加精彩了,我们和舞蹈队的同学们,一起跳起了欢快的大三弦,随着节奏,我们尽情跳舞……
最后是颁奖仪式。老师给参加比赛获奖的、平时学习成绩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发奖状。此时,我担心自己的书法比赛没获奖。听着老师一个一个地叫名字,我心里很紧张,念到三年级了,我的耳朵像兔子耳朵一样,竖起来听着,生怕听不到。终于听到老师叫我了,“张伟获书法比赛二等奖。”我激动极了。
这个元旦我很快乐,因为我又有了进步。
元旦的文章6:母爱如天
文/张发奋
明天就是元旦了,想起十多年前,这总是我们兄弟姊妹不约而同回乡下与父母团聚的日子。平时冷清的家中这时便会充满欢声笑语,虽然清贫,却在记忆中总是那么快乐。这快乐是母亲给予的!我们在母亲怀抱中,尽享那夏日的蝉韵,漫天飞舞的萤火虫,秋夜皎洁的月光…… 而今,老屋依旧还在,母亲与我们却已阴阳暌隔,物是人非,往昔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不禁泪眼婆娑。母亲啊,我不知道用什么来表达我们兄妹对您的感谢和热爱!
母亲去世已七年多了,七年多来我不知多少次与母亲梦中相聚。往事如烟,思念却永远挥之不去。原以为都已过去,原来只是将一切藏在了心底。轻轻一碰,顷刻间所有记忆的花瓣便凋落飘零,像雨,更是泪! 我独自承受着心底的悲凉。失母之痛,痛何如哉!
母亲养育我我们七个子女。父亲是一个乡村教师,学校远离家,只有周末才能回家,于是日常家务操持的重担就落到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我们兄妹七人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主要靠母亲拉扯着。在靠体力吃饭的乡村,在那样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没有人知道母亲付出了多少艰辛,也无法丈量出生活的道路上到底有多少曲折和泥泞。清晨,当我们在鸡鸣声中醒来,母亲已从田里做了很多农活,晨露和汗水已将她的全身湿透,仿佛在生活的河流中刚刚泅渡一样;夜晚,我们从睡梦中惊醒,母亲还在昏暗的油灯下,缝补着儿女的衣服,也缝补着支离破碎的日子。但在母爱的呵护下,我们却能快乐地成长。后来,我们陆续到不同的地方读书了,工作了,我们像鸟儿一样,飞离了贫寒但却温暖的家,却留下了孤独的母亲。
忆起母亲,有太多太多的往事难叙难描,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可惜,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七个年头过去了,母亲的音容笑貌却依然历历在目,充充在耳,铭记于心。总感觉母亲还在。直到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做"永远活在心里",那并不是一句套话,那确确实实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只有如我这种有了失母之痛的人才会产生的感觉。
母亲的一生是包容的一生,她将全部的快乐留给了儿女,将一生的辛酸与苦难自己承担;母亲的一生是慈爱的一生,几十年如一日,对生活、对子女永远充满希望;母亲的一生是沧桑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困苦的阶段,忍受了过多的的凄凉,无怨无悔……
泪眼婆娑中,仿佛又看到母亲那在风雨中劳碌奔波的羸弱身躯。母亲呀母亲,您把人世间的痛苦尝遍,铸造了我们心中最伟岸的丰碑;你为儿女付出了博大精深的爱,却透支生命、蜡炬成灰。愿天国的光辉照耀您至高无上的魂灵,让您在极乐世界远离痛苦与悲伤;愿您慈祥的目光永远佑护您的儿女,来世报答您圣洁无暇的爱。
云天遥望,想起了那句古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母亲,来世还作您儿子!
2011年12月31日凌晨3点
元旦的文章7:元旦是碗腊八粥
文/张春波
公元纪年法中,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而吃腊八粥则是农历腊月初八的民俗,两者毫不相干。可是,翻开2012年的日历,元旦和腊八节却不期而遇,于是喝碗腊八粥过元旦就成了新年的迎新序曲。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佛粥,即腊八粥,袅袅的粥香飘在古老的民俗里,送粥、吃粥,祈福增寿,喜迎新春。其实,对我来说,元旦就是一碗腊八粥,那一碗碗内容丰盛的由五谷杂粮熬成的粥,承载着新年的憧憬和美好的情愫,温暖着我的胃,温暖着我的元旦记忆……
现今,腊八粥不稀罕,想吃就吃。记得儿时,我家一年中是要吃两次腊八粥的,就当时条件而言,那叫“奢华”。母亲除了在腊月初八熬粥外,元旦节也做腊八粥,为什么呢?母亲说,“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应该早起,感受一下清新的气息,可平日睡惯懒觉的你们怎么起得来,我只好用腊八粥的香气来引诱你们了。另外,丰盛的腊八粥也祈盼我们这个家今年五谷丰登,有好日子过。”为此,母亲按照家乡的食俗,在12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就把洗净的粥料备好:红豆、绿豆、糯米、大米、红枣、花生、薏仁、莲子以及几样新鲜的水果、冰糖和橘皮丝等。
元旦清晨,母亲抱柴升火,烧水放料,在厨房里不停地忙活。母亲熬粥很有耐性,她先把不易煮烂变软的红豆、绿豆、薏仁、莲子下锅,用小火熬煮,待它们胀裂开口儿,再加入易烂的糯米、大米、红枣、花生,用文火慢熬细煮。为了防止粥稠粘锅,母亲便用长柄勺不时搅动,浓浓的粥香也随之飘散开来。这时候,不用母亲喊,我就从床上翻身而起,匆匆洗漱一下,走进厨房,一步不离地守着灶台。那自锅盖边沿升腾起的蒸气裹挟着缕缕诱人食欲的清香,撩拨得我垂涎欲滴。看到腊八粥熬得差不多了,母亲就放入雪梨片、蜜桔瓣儿和少许冰糖、橘皮丝,熄了灶火,利用灶膛里的余热再焖上片刻。这样,一锅热气滚滚、香味扑鼻的腊八粥就算熬好了。
母亲揭开锅盖,只见腊八粥晶莹剔透,红中透白,白里染黄,黄中泛绿,令人目清眼爽。性急的我手捧着粗瓷碗,踮起脚尖,不停地催促母亲赶紧盛粥。母亲伸了伸酸楚的腰,笑哈哈拿起勺子,一边往碗里盛粥,一边自编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元旦吃了腊八迎新年……”此时天色大亮,全家喝粥,新的一年拉开了帷幕。
母亲做的腊八粥好吃,香甜适度,滑腻可口,粥中又有果肉,慢喝,细嚼,味美之极。元旦品粥,可谓香甜在口,温暖于心。年年岁岁,母亲用一碗碗腊八粥为我们祈福,我们就在一个个元旦中成长。
元旦是碗腊八粥,浓浓的粥香中飘散着母爱的味道,在唇齿间萦绕,让我久久回味。
元旦的文章8:施舍
文/李福鹏
三年前的元旦,身在外地的我一个人游走在热闹的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炫目璀璨的灯影,以及应景而来的些许雪花,一副繁花似锦的样子。
天桥下一对中年夫妻在弹唱着《知心爱人》,声音婉转悠扬。男人下肢截瘫,歪坐在一个破旧的轮椅上,弹着一把木吉他,“不管是现在,还是在遥远的未来,我们彼此都保护好今天的爱”,悠扬而质感的声音穿梭在带雪的寒风里,随即又被祥和的气氛掩埋。女人看起来十分羸弱,像个农村来的大学生,乡土又充满希望。女人扶着轮椅,他们不时深情对望,露出藏不住的微笑,有种让人心疼的美感。
他们合唱着,“我们彼此都保护好今天的爱,不管风雨再不再来”,周围不少人驻足。原本热闹非凡的场景仿佛瞬间停滞,像电影的慢镜头。然而,之后又是一哄而散。我久久伫立,往吉他箱子里放了些散钱,然后消散在人群。
今天,又在街角的天桥上听到《知心爱人》,三年前的场景在脑海里不期而至。我一直感谢那对夫妻,是他们对我的“施舍”让我走出黑暗。当时的我刚步入社会,工作不定,感情破裂,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曾一度迷茫而颓丧。他们用坚毅而温暖的心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感染了我,给了怯懦的我一场灵魂的施舍。
元旦的文章9:年底母亲忙
文/钱永广
元旦放假一天,晚上母亲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回老家。因为时间紧,母亲知道我不打算回家后,又小声问我:“今年你们回家过年吗?”
腊月才过几天,母亲就问这事,我想我是知道母亲的。每年腊月的年底,也是母亲最忙的时候,与其说她在等我们回家过年,不如说她要开始准备忙年了。
回想小时候,我们的年是用来过的,而独有母亲,到了年底,她变得更加忙碌了。记得那时,我家居住的是几间茅草房,土坯墙和房檐底下常常是蜘蛛网上缠灰尘。“有钱没钱,干净过年”,母亲说这话时,就会找来一根长竹竿,将几许竹枝条绑在竹竿的顶端,用来打扫平时缠在房梁顶下的灰尘。土墙灰暗而又难看,为美化墙壁,母亲通常会找一些废旧报纸来糊墙。母亲的手也很灵巧,她还会用剪刀把红纸剪出许多优美的图案,往窗前一贴,房间也就干净鲜亮起来,整座房子里很快就有了迎新年的气象。那年头我们兄妹五人很少有新鞋穿,只有到了腊月,母亲才会停下手中的农活为我们做新布鞋。做布鞋很复杂,首先要熬浆糊,然后将破旧布一层层糊上,再拿到太阳底下晒干。接着母亲就会依据我们兄妹脚的大小做鞋样。寒风呼号的夜晚,母亲常常独自一人点着昏暗的小煤油灯为我们熬夜纳鞋,制作鞋底,我们一觉醒来后,看到母亲的影子投射到墙上,很是高大,我们就仿佛置身无边的黑夜,耳边除了窗外的寒风声和母亲做鞋的细碎声,其他什么也听不到,这样模糊一阵子,依偎在母亲身旁,不知不觉间,我们很快又会沉沉地睡去。
年底的时间特别快,日子好像是长了脚一般,常常不等母亲为我们兄妹五人做好布鞋,就跨进了年二十。每逢这时,农村人家过年猪差不多都宰杀好了,最难忘的当属熬猪油。熬猪油最讲究的是火功,急了慢了都不行,我是个急性子,为能早点吃到香脆可口的猪油渣,我常常是一边把火烧得很旺,一边不停地把头从锅台底下探出来问母亲:“还没好啊?”看我猴急的样子,母亲总会不厌其烦地说:“熬油不兴说胡话,过年不能这样问,要图吉利。”
过年除了有肉吃外,即使再穷的人家,其他“年货”照例也是要准备的。母亲说,“七不舂,八不磨,九底子把年过。”快过年了,母亲总会赶在腊月二十八之前,用扁担和我抬着用水泡好的黄豆,到有石磨的人家磨豆腐。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锅台前,看母亲熬豆浆,母亲总是不紧不慢用铁勺将锅里豆浆搅来搅去,锅下柴火正旺,锅上热气腾腾,不一会儿我们兄妹几个就喝着刚出锅的甘甜豆浆,腊月里的厨房一下子就飘出了过年的味道。
这样的日子,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兄妹五人早已成家并走出了村庄。因为工作关系,这些年我们兄妹五人能一起回家与母亲一道过年的机会还真没有,即使回老家,也是看一下母亲就走。知道我们工作很忙,过年不会呆在她的身边,腊月里的母亲,不用再像年轻时那样忙了。
近些年,母亲总念叨着过年没了年味,我也深有感触。我想这年味可能是“忙”出来的,年底里,如果母亲不忙,我心灵深处还有这个难忘的年吗?
元旦的文章10:岁末清零
文/董修宁
元旦已到,春节也为时不远。流量能清零,岁末年初,一年的事也该清零了。
古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一年里的不如意事,千件万件又何止?事发时,我们一定懊恼异常,沮丧异常,痛苦异常。为此劳神伤思,疲于应付,难免有心力交瘁之感,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如此心情带到来年,怎么得了?
人生应储存财物,储存幸福,可不敢储存痛苦。所以,岁末了,把一年的痛苦清零,当是明智之举。
要清零痛苦,就要让绿色占领阵地。绿色是生命的色彩,是希望,是慰安。陆蠡在《囚绿记》中,就借一根淡绿的藤蔓,抒发了对光明的热望。他那种对绿色近乎固执的迷恋,深深打动了我。虽是严冬里,但只要寻觅,还是有绿色的,冬青啦,松柏啦,这些老牌的耐寒树种,傲然地在风雪中挺立着,这使他们的枝叶越发地苍翠了。想想严冬里的百木凋零,在酷寒里这份绿,多么的可亲可敬!把这份绿请进心间吧,把乌七八糟的坏心情清除出去。
要清零,就要走出户外会友。培根说“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知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了堵心的事,诉诸好友,在好友春风化雨般的开导下,痛苦的汁液缓缓流出,舒服多了,轻松多了。刘备遇诸葛于草庐,隆重对策,廓清了天下迷雾。伯牙遇钟子期于郊野,高山流水,奏出了天籁之音。管仲遇鲍叔牙,如父如兄,成就了人生伟业。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朋友。难怪爱因斯坦说:人生最可贵的,莫过于有几个正直的朋友。
要清零,还要读读书 。不知何时,我们和书籍渐行渐远,耳闻目染都是众声喧哗,快餐文化。读书的好处,古人、今人的论述,可谓恒河沙数。但有一条是毋庸置疑的: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使人理性。
其实,人生的许多痛苦恰恰是缺乏理性造成的。读好书,好比涓涓细流注进干涸的心田,让沙化的肌肤润泽鲜亮。读鲁迅、读莫言,感知弱者的不幸,始觉人间有大痛苦,我辈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读罗曼·罗兰、海明威,知道了强者如何过活,便觉自己软弱的可憎。岁末的书房,暖意融融,正是读书的好所在。开卷有益,在智者的谆谆教诲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岁末清零,你准备好了吗?快些抛弃沉重的包袱吧,让一年的晦气灰飞烟灭,轻轻松松,乐呵呵,信心百倍地迎接新一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