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的散文

请欣赏喜爱的散文(精选7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喜爱的散文1:喜爱种树

文/谭旭东

一直喜爱种树。小时候,生活在湘南的乡村,老家屋后就是一座山,长满了马尾松、杉树、香樟和枫树,可以说老家到处都是树。那时候,也喜爱种树,在自家的屋前屋后,还有自留地里,我和两个弟弟都会在深冬和初春的时候,种一些橘树、枣树、桃树等果树,还会种一些苦楝树。

橘树、枣树和桃树都很容易生长,南方冬天不是很冷,而且春天雨水特多,要不了三四年,就能开花结果。所以小时候,我们不用羡慕别人家的果园里挂满着瓜果,因为自家的果树上,也能采到桃子、李子、枣子和橘子。外婆和我家在一个小村里,她家屋后就是一个大园子,她和外公在里面栽了很多果树,有板栗,有梨树,还有橘子树。几个姨妈也都很爱种树种瓜,所以春天,园子里鸟语花香;夏天,绿荫如盖;秋天,瓜果飘香;就是冬天,也充满着生机。我和弟弟最爱去园子玩耍,在那里爬树,喂小鸟,追蝴蝶,拉弹弓……

上初中的时候,家里条件开始好起来,爸爸妈妈经常在一起合计着要盖房子。那时候,我种树的劲头很大,心想:一定要种几棵大树,给新房子当栋梁。在屋前屋后,只要是空地,我和弟弟都种上了苦楝树和杉树。这两种树都可以做建材。杉树长得慢,但一旦长好,就是笔直的栋梁之材。苦楝树长得快一些,有了五、六年,就会长得像大碗那么粗,是很好的板材,可以打家具,也可以做楼板,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用途。因此,我和弟弟种的苦楝树最多,为家里做了很大贡献。

后来,家里又在附近的湘南一级公路边买了一块地,要给两个弟弟盖新楼。两栋三层的楼盖好后,周围还有不少空地,我回老家时和大弟一起植了桃树和李树;小弟也在他的房子后面种了几棵果树。前些年暑假,回老家看望病中的妈妈,那棵李树上竟然结有两颗大大的青李。我拿起竹杆把它们敲下来,女儿笑呵呵地拿到厨房里洗了,一边开心地咬着,一边说很甜很甜。病中的妈妈看见了,笑得很开心。

在外地工作后,很少有时间回老家了,所以很多年没有在老家楼前屋后种树了。到了北京后,在北师大做团委副书记时,有幸带大学生志愿者到密云栽过几棵杨树,相信现在已经长得很粗了。住在都市的社区里,种树不能随便了,绿化是有规划的,而且社区里也有专业的绿化人员,但一直很希望有一天能够拥有一个小院子,能够好好种几棵树,看着树木茁壮成长。幸运的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在京城五环外边买了一栋联排别墅,有了一个自己的小院子,种了苹果树、杏树和樱桃。去年和今年,苹果树、黄杏树和樱桃树结了很多果,而且都很甜。除了种果树,我还在院子里种了玫瑰、月季和蔷薇花,春天、夏天和秋天,都满是绿意花香。

有时候,静卧都市的房子里,我想,有一天我会回到老家,种一片树林的。我要承包一块荒山,种上小时候爱种的橘树、桃树、枣树、李树和梨树,还要种一些苦楝树和杉树,让老家的山峦飘着更浓的果香;我还要在老家的楼前屋后多种一些花草,让自己生活在花红柳绿、清气怡人的园林里。

喜爱的散文2:雨夜听雨

文/魁岸了

对雨的喜爱由来已久,喜欢在雨中漫步,呼吸空气中清新的薄凉;喜欢仰着脸,让飘飞的雨丝轻吻面颊,感受那一份轻松的惬意;喜欢看雨落在平静的湖面,击起阵阵涟漪,喜欢雨夜听雨,听雨轻轻的叹息。雨,纯澈着心的世界。——题记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雨夜听雨,似乎是一种轻愁,似乎是一种习惯,似乎又是一种享受,分不清到底是什么,可是分明喜欢也早已习惯,习惯了在这样一个又一个有雨的夜晚,一个人站在窗前,认真地听雨。

雨夜听雨,除了享受寂寞,更多的时侯享受的是一份清静和安宁,享受的是心灵被净化的过程。在这个净化的过程中,雨,纯澈着心的世界。生活中一些烦恼、工作中一些压力以及某些莫名的烦忧,都会在这样的雨夜被冲刷,被洗涤,被释怀。

总习惯在这样的雨夜将心放逐,让自己在雨的洗礼中慢慢领悟生命的本真,享受远离喧嚣的宁静,聆听来自内心的声音,雨夜听雨,就这样慢慢地成为了我的习惯。很喜欢用习惯一词,因为当习惯成为自然的时候,雨夜的雨,便是我心之所依。雨夜的雨,是我孤寂时疗伤的药,烦恼时倾诉的人,雨夜的雨,伴随着我涤荡着我,也成全着我。

人很多时候总是生活在矛盾之中,总是在犹豫和憧憬的困惑中,彷徨。渴望热烈又惧怕热烈,享受寂寞却不甘寂寞,看似简单却又如此复杂;有很多时候面对错综复杂的人和事,束手无策;有很多时候又象走在一条世俗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烦恼不请自来,寂寞如影随形。

世界就在面前,生活无尽精彩,可依然会不快乐依然会孤寂。很多时候,明明展开的是笑颜,可眼底那一丝藏不住的落寞分明又背叛了自己的心,却又说不出那落寞究竟来自何方。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还是自以为是的清高和孤傲?答案显然不是。孤独或许是人的本能,是内心深处无人懂得的寂寥。

有人说,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的太多,人之所以心累,是因为想要的太多,人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计较的太多。我不知道我的累和孤寂,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还是太过追求完美,或者说是太苛责别人,总感觉到一些人和事,是我所看不清的,因此而困惑,因此而迷茫。

有时候特苦恼,不知为什么,总觉得生活缺少一些乐趣,这世界似乎也缺少了一些原本不该失去的美好。诚然,社会在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突显,我们享受到了许多物质匮乏时期意想不到的精彩,可物质文明却不同程度地苍白了精神文明,许多珍贵的东西在渐渐消失,僻如真诚,僻如友善。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歌词:真情可贵,真爱难寻。不知这种现象对于现今的我们来说,是得不偿失还是物超所值,无从判断。

尊重、珍惜、理解、呵护、宽容、懂得,这一系列曾经被人珍视的情操,慢慢地从人们的心里演变成了日常的口语。不少的人,为一已私利而不顾别人的痛苦,为不劳而获而沾沾自喜,为踩着别人的肩膀而扬扬得意,人性中的真、善、美被搁置在一边,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似乎只是利益的体现,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最美的情愫———那千金难买的真诚与友善。

怕伤害却常常被伤害,怕寂寞却不得不面对寂寞,这就是生活的赐予。于是,为了少受伤害,很多人将自己一层一层的包裹了起来,宁可孤独,也选择在寂寞中前行。于是,所有的热情便在周而复始的淡漠中,消沉。

总爱在寂静的夜里,为自己泡一杯茶,在茶叶里放上几粒野菊米,于是茶叶的清香中,便夹杂进了菊的优雅。看一片片碧绿的嫩芽在沸水中缓缓地舒展、慢慢地下沉,细小如黄玉一般的野菊米,便在舒展的绿叶间滚动,给人赏心悦目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份平心静气的安逸。

茶,似乎是男人的专利,可如我这样的女子,也爱茶。茶不离手,好象已成了习惯。闲暇时、忙碌时、快乐时、忧伤时,总会有一杯清茶伴我左右。茶,温热着我的思想,温热着我的灵魂,温热着我的内心。更多的时候,茶对于我来说,是依赖。

依赖,多么恰当的一个名词。我想,任何一个人,不论坚强与否,孤独与否,内心都会有依赖,都渴望得到一份能够让自己信任的依赖,都渴望得到一个心灵的息憩之地,都渴望得到一片足以让自己沉醉的碧海蓝天,就象握在我掌心里的这一杯能感知到温度的茶。

依赖,成为了我的习惯,依赖,也是我心底的奢望。多么期待生活中能多一份如此依赖,少一份无情伤害,就如这手中的茶,这雨夜的雨,相伴相随,不离不弃,于无声处见真情。

在袅袅升腾的氤氲雾气中,在窗外沙沙的雨声中,茶和菊如此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散发着别样的清芬,那算不算苦涩中的升华?

雨夜听雨,听雨的旋律在夜色中奏鸣,在夜色阑珊中,一些人慢慢忆,一些事渐渐忘……

喜爱的散文3:美丽的春晓荷塘

文/戴儒宣

我喜爱荷花,每年夏天我都会去暨阳湖赏花!

这天早上六点刚过,我和外婆就一起来到美丽的暨阳湖,这里空气清新。我们刚进大门,一阵阵清风吹来,如同置身一个天然氧吧。我大口大口地吸着这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真是心旷神怡。

暨阳湖的一角是春晓荷塘。我想这里一定开了不少的荷花,便快步来到荷花池,哇!满池的荷叶绿油油的,把池塘打扮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荷叶下面鱼儿自由自在地在“绿色天堂”里追逐嬉戏,一群群野鸭欢快地在荷叶间游来游去,一只只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它们好不快活!

荷塘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荷花,白的像雪,粉的像霞。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含羞的小姑娘,躲在叶子的后面,那嫩嫩的小莲蓬像刚出生的小娃娃,坐在花心上。那碧绿的荷叶像一只只绿色的盘子,有的高出水面,有的则浮在水面,高高低低铺满了荷塘。荷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偶尔一阵微风吹过,那荷花便迎风飘摆,宛如无数穿着绿裙子的美丽仙子,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好一个美丽的荷花池!好一个水中乐园!我爱荷花,更爱美丽的暨阳湖。

喜爱的散文4:境当逆处要从容

文/许国华

文友知我喜爱书法,打来电话,说是四川籍书法家钟正树先生近日造访港城,约我参加小范围的见面会。

此等好事,岂容错过?我对富有传奇色彩的钟先生神往已久。尽管通过那位文友的关系,讨得了几幅心仪的墨宝,但一直无缘一睹钟先生的风采。

那次,在文友的工作室,无意间,我看到钟先生的一副书法作品:“事到盛时须谨慎,境当逆处要从容”。书法挺拔苍劲,气势雄浑大度。刹那间,我心头微微一颤,一束心有灵犀的火花,带着心向往之的仰慕,瞬间点燃。就这样,我对钟先生很是神往,渴望一睹他的风采。

钟先生是个刚毅、质朴、正直之人。字如其人。钟先生的书法以正楷、行草见长,融柳、欧、颜诸体于一炉,汇楷、行、草诸书为一体,又兼启功体神韵,楷书恢宏雄伟,行书错落有致,舒展自如,遒劲端秀。

钟先生出生在四川大邑。早年家贫如洗,交不起学费,原本品学兼优的他,在读完初一后,被迫辍学,早早地踏上社会,开始谋生,阅尽人生酸甜苦辣。尽管如此,他心中的“书法梦”始终没有熄灭。

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无钱购买笔墨纸砚,钟先生便以柳枝代笔,用黄沙作纸,天天练习,从不间断。为了把字练好,钟先生选择离家云游,四海漂泊。从此,过着流浪生活,以艺养艺,观阅名家墨迹,获益匪浅。

“境当逆处要从容”,我想,这是钟先生历经人生风雨磨难后的一种顿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如今,钟先生所拥有的名声与取得的成绩,是上苍对他“天道酬勤”的奖励。

我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工作中时常遇到麻烦,面对对手在工作中的吹毛求疵,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从容面对。如今,当一切都烟消云散,我真的要感谢那位与我为“敌”的对手——他是一面镜子,毫不留情地照出我的缺点,让我改进;他是一座警钟,时时刻刻地警告我,任何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由于有过这段经历,我对“境当逆处要从容”,有更深更直接的体会。当我第一次在文友的工作室见到钟先生“事到盛时须谨慎,境当逆处要从容”的书法时,心灵的火花,在刹那间碰撞、升华……

此次拜会钟先生,我特意向他索要了“事到盛时须谨慎,境当逆处要从容”的墨宝,装裱成立轴,于不顺心处,时时把玩,用钟先生的传奇人生和身处逆境的励志事迹,激励自己,增加动力。我想,“境当逆处要从容”,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心态不正,精神不振,怨天尤人,那就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面对逆境,诸事不如意,更重要的是从容面对,自强不息,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从钟先生的对联立轴上,我读懂和领悟了这个道理。

喜爱的散文5:落叶的精神

文/何处放

人们喜爱春天的鲜花,因为它是美好环境的点缀者,是繁荣的象征;人们喜欢夏天的绿树,因为它是大自然的华服,是生命的颂歌。鲜花、绿树,它们欣欣向荣、生机盎然,让世间充满温馨和希望。而秋天的落叶却很少为人喜爱,人们总习惯把它作为衰老乃至死亡的象征。

秋天,总是在不经意间走来了。秋风瑟瑟,秋雨潇潇。树上的叶子一片片在空中翻飞着,最后落在地上,沉入泥土中。因此,落叶总不免要勾起人们的悲愁之感、伤逝之恨。然而,世间的枯荣盛衰,本不足怪。倘若你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漫步于苍茫的林海之中,你一定会为林区的烂漫秋光而惊叹,那金黄色、土黄色、橘黄色的各种秋叶不正是交织成的一支充实的秋歌吗?它,没有一点悲凉的情调。

曾经在枝叶婆娑的树林中漫步,以躲避炎炎烈日的暴晒;亦曾在开满鲜花的季节里低吟着“小城无处不飞花”。今天,我在路边的林阴道上漫步,看到了飘落的秋叶,捧起一片飞到地上的落叶,看那浓绿的色彩还没有褪尽的叶脉,深思着秋叶沧桑而平静的一生:那满树的绿色、花香和果实,曾是秋叶生存的意义。树上的秋叶,曾使花更迷人,果更醉人。而今秋叶回归大地,化作肥料,来年的树上定会有它的踪迹。虽然生命的浓郁走了,但生命的祝福却是不会消失的!在这飒飒的秋风中,秋叶如彩蝶般纷飞、欢舞,它是在祝福着参天大树又长一岁,生命之树长绿,这是它坚定的信念。

我赞美落叶。落叶没有缠绵之情,默默无声地落在大地上,它牺牲自己,孕育着来年的柳绿花红。在今天的生活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人,有着落叶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可亲的父母、可敬的老师,还有许许多多的先进模范人物……就像落叶把太阳的光和热赋予了树的枝干,赋予了烟波浩淼般的森林一样,把全部的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奉献给了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事业。

我赞美落叶。落叶没有鲜花的美丽,没有绿树的清馨。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一层层的落在树根上,年深日久,至尺余厚,变为腐殖质,继续给大地以营养。就像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献身的英雄先烈们,他们虽然离去了,但他们闪光的精神却永存人间,继续鼓舞着人们去努力工作,多做贡献。这也正是落叶那种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给人以启发鼓舞的精神体现。

深秋已过,冬雨即来,万物萧瑟,落叶在冷风中盘旋飘舞,忍受着离别的悲伤告诉我们什么是使命的力量……绿树装点青山,落叶滋润大地。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应具备落叶的这种精神――做一片浓绿的落叶,一片生长过、奋斗过、奉献过的落叶!做一片洒脱的落叶,潇洒地走过生命中的每一天!让我们做一片无私的落叶吧,因为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喜爱的散文6:花香四季

文/林海一树

花香四季

他喜爱花草,喜爱花草的美丽和韵味,喜爱花草的生机和鲜活,更喜爱花草在平淡的生活中传递的缕缕情愫。他最初喜爱花草的缘由来源于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就是一个非常喜爱养花的人。

小时候家里的窗台上总是摆满了各种花草,有时候,花草的枝枝叶叶甚至遮挡了室内的光线,母亲却还总是细心地浇水施肥,他家窗台上象一个姹紫嫣红的小花圃,一年四季,张扬着灿烂和活力。夏季母亲就把部分花草挪到院子里,灯笼花绽开裙裾飞扬,月季花绽开满院飘香,最喜的是大丽花绽开,花骨朵像小孩子攥紧的一个个小拳头,花朵艳丽硕大,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院子里争奇斗艳,流芳溢彩,好不热闹。邻居有一位老者来到他家,看到鲜艳茁壮的花草,啧啧称赞:看这些花草就能知道咱们左右邻居过日子谁家也比不了你家兴旺,花草是有灵性的,不是每个人家都能养好的,只有日子越过越好的家庭花草才能长得这么好啊!母亲听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忙为老者沏茶让座。他家兄妹四人个个忠厚本分,学习上进,父亲工作养家,母亲无需操心,对生活知足长乐倒是真的。

夏日的傍晚,母亲常常在花影里摆上一张小方桌,沏上一壶酽酽的红茶,一家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凉爽的晚风轻轻的拂过面颊,淡淡的花香伴着浓浓的茶香一同流进心扉,待到茶喝透了,有时是皓月当空,有时是繁星满天,母亲便收拾茶具,花香便愈加浓烈了。那种记忆的绵长带着悠悠的情思,常常让他回味。

后来成家了,随着时光的流转,不知不觉间步入了中年,不在父母亲的身边,也再难有和父母亲花下品茶的夜晚。有一天夏日鲜花开放的的傍晚,呼唤已是大学生的女儿在院子里摆上茶具,女儿正忙着网上游戏,说他矫情。妻子在忙家务,他独自喝上一杯茶,还是微风轻拂,还是花香袅袅,味道却总是感觉寡淡,潜滋暗长的却是思念母亲的情怀。

生活中不能没有鲜花的陪伴,没有鲜花生活中就没有了色彩,生活中更不能没有爱,有了爱才能花香四季。

喜爱的散文7:人生若只如初见

文/史忠和

从小就喜爱文字,那时候喜欢看小人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密切配合叙述故事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平淡和真实、简单和自然。五六岁时,还没上学,认不全小人书上的文字,就凭借图画来粗浅的理解,或者让上学的哥哥读给我听。我对文字有了初步的认识。上学了,随着年纪的增长,认识的字就多了。当时家里穷,没钱买书,只是学校发的两本算术和语文,这两本书就成了我的宝贝,一年下来,书里的每一个字甚至是标点符号我都记得滚瓜乱熟。

那时候我最期待过年,因为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就要裱墙、裱棚,我们家不富裕,买不起窝纸(就是花纸),父亲就到供销社买十几斤报纸回来。每次看到父亲扛着一捆、两捆的报纸回来,我都乐得欢蹦起来,我把报纸摊在炕上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奶奶说:“小四将来一定能有出息!”

裱棚的时候,我负责刷浆糊,因为我边刷边看文字,耽误了活计,影响了进度,总是挨哥哥们的训斥。我呢,依旧是没脸带皮的看,结果就是“下岗”。墙和棚裱完了,我就和哥哥们“猜谜”,一个人在报纸上读一句话,其他人开始找,偌大的墙面和棚面找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就搬着凳子或者爬上柜面想寻找金子般的四处搜寻,而结果每一次都是我最先找到,那种胜利的喜悦没有人体会得到。

在学校,我是学习最好的,一年级时我的汉语拼音就能反过来读,听不懂的还以为我会外语,宿命里便埋下了与文字的缘分。小学五年,正值文革后期,学校经常是半工半读,上午上课,下午劳动,每周必须有一个下午忆苦思甜报告,就是邀请苦大仇深的老农为我们讲旧社会的苦难,为的是让我们记住“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每次听完报告后,我们都得写听后感,择优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宣读,而每一次我都是首当其冲,每一次我都会得到校长亲自颁发给我的封面上盖有学校大印的带有“奖”字的笔记本。每当我接过笔记本的时候总把它攥在手心里、放在心坎里,默默与之凝眸对语,心中也腾升起一种自己也说不清的激情。

文字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灵,因为有了我对它的那份执着,它便充满了灵性,有了灵魂有了生命,有了更多的发现和表达。每每触摸它时,仿佛总能触动每一个善感的心灵,仿佛总能听到它内心的律动和真诚。无声的语言浸透在我的心里,墨香中沾染了柔情,几行清素的文字散发着幽香,让我流连忘返不知归路,而这文字就是我最精美浪漫的家园,是我心灵的栖息点,是我栖息灵魂的一方净土。

随着季节的更迭,岁月的穿梭,旧日故事、青春记忆、岁月感慨;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烟柳花草,无不触动我善感的心灵。于是我带着对大自然最深情的眷恋,带着对情感的堆叠,借助一个又一个跳动的字符,用文字铺就一路馨香,让自己的情感得以肆意泼洒:或吮吸着自己的泪痕,抚平那流血的伤口;或铺满光的希望,展开笑的欢声;或温婉细腻,飞花轻似梦、或粗犷豪放,把酒问青天;抒发得淋漓尽致!

指尖在键盘上旋转着欢快的舞步,指尖下用心将它们幻化成一阕阕诗章,伴着一曲曲美妙的心灵乐音,光与影和谐的旋律,朦胧和妙幻,似花非花,似梦非梦,感性的情绪总是在文字里波动,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又怡然。文字,就是我梦中的情人,梦中的知己;我与文字,仿佛就是一个合体,我年少轻狂的骄纵,热情激昂的青春;历经世事而多情如水的双眸,善解人意的胸怀,于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中走走停停,兜兜转转,穿越千百年的时光,沉醉在文字相依的心灵桃源,与文字相知相伴,握紧这一路的温暖。

这是我热恋的一寸芳草地,这是我今生最美的情缘。无论前方还有多少风雨,你都是我梦想和幸福的港湾;无论前方还有多少清愁,你都为我点缀出一片生命的湛蓝。我要在文字的这片沃土上,演绎出一场千年美丽的双蝶之恋,比翼连枝,让文字成为我心中的眷恋。人生若只如初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