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近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将近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将近的文章1:去爱一个积极的人

文/杨熹文

女友比我大将近十岁,已经到了被催婚的年龄,却从不见她慌张,也从没见她为爱情苦恼。她一直把自己和生活都经营得很好,我们这些在爱情里频频落水的姑娘,常常把她当做岸边清醒的救命人。

她听我诉说近几年的苦恼,没头没脑地告诉我,“下次记得去爱一个积极的人。”我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去过接下来的人生,竟然真的等来一个积极的人。

他是很普通的那类男子,长相普通,家庭普通,背景普通,看起来并不是别人口中很有前途的男朋友。可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一种类似阳光的味道。

我第一次和他约会,餐厅的服务生上错菜,我把咖啡洒在了牛仔裤上,外面的天气阴沉得让人想哭,而我的生活里又有那么多的麻烦要解决,我只想赶快吃完饭,回家继续过一个人的生活。

他好脾气地和服务生解释,又把一条湿的手帕递给我,笑着和我说,“觉不觉得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喝两杯热咖啡?”他擦干桌上的污渍,递给我又一杯咖啡,然后指着窗外问我,“你看那把带云朵的雨伞,多好看!”之后的日子里,我都无比庆幸自己因为那些细节而选择和他在一起。

他乐观,喜好分享,是个平和、宽容、理性的人,活得认真又稳重。他善于发掘事物光明的一面。他耐心地听我讲述自己的自卑,再把埋藏在我身上的优点一条条地指给我看,“这么好的人,为何自卑?”我对他敞开心扉,谈人生谈梦想,在受阻的时候心有顾虑,他鼓励我:“不是每个人都有梦想,喜欢就别放弃。”

他的口头禅是“没事的”“会好的”“振作起来啊”;他的人生哲学是有梦就追,不要浪费时间怀疑自己;他对爱情的态度是,两个人一起努力,还怕什么呢?

我们也闹过很多大大小小的矛盾,他无一次丧失理智,无一次置我于不顾,无一次逃避现实选择离开。他让我意识到拥有一个阳光伴侣的意义,让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是做不成的,没有什么想过的生活是过不上的。他是一个积极的伴侣,我也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成为一个积极的人。

为什么爱一个积极的人有那么重要?因为爱过必留痕迹。去爱一个积极的人,对于爱情,也许是个最基本的正确选择。

关于将近的文章2:大姐

文/农民之子

大姐将近六十岁了,大姐现在老啦,因为年龄的缘故,也是因为生活的缘故,或许和自己的身世也有关系吧;大姐在二十五岁上才出嫁,这不是说要向应晚婚晚育,因为家境贫寒,所以只能拖着。

大姐是解放后出生的,那时候我家还没有回到自己的祖上所在地生活,因为那时候我爸爸刚刚结束自己的独身,妈妈又是刚刚娶进门,其实那时候应该是没有自己的房子的,但是有了孩子,有了老婆的爸爸,应该算是组织了家庭,当然还不算是完整,毕竟没有自己的歇身之地吗?在概念中,家的组成除了夫妻,孩子,应该就是要有几间属于自己的窝,那才是一个完整的家,不过那个时候,刚打完仗,也就是刚解放,空房子应该每一个村子都会有的,再说房子不住人,先是成了鬼窝,最后很快就要破掉,所以房子多的人家也愿意借出去。

那时候父亲好像还在我们永新县的红旗钢铁厂,应该算是吃国家饭的人吧,但是随着孩子的增加,父亲的工资就有点捉襟见肘了,大炼钢铁的时候,终于无法再在城市生活下去了,所以只好带着自己的一家子回到了我们祖上曾经生活过的村子,江溪村,那是我们的祖先从吉安三街坊移民过来的;回到祖居的村子,可是依然没有房子,我爷爷吧,也真的不是一个好爷爷,自家的三个儿子,全部把给别人做儿子了,自己家里就留下一个女儿,在自己的祖居之地,也没有建一栋房子,听说二五年入的党,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是怎么想的。回到祖居之地后,又开始的今天住东家明天住西家的过程,大姐从小就招人喜欢,因为家里的不着落,最后耽搁了大姐的学习生涯,所以到最后,大姐也没有进过一天的学校门,大姐在长大的过程中,除了要帮助父母带孩子之外,还要去打猪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文革开始后,大姐在十五岁就开始参加生产队的农活了,也开始给家里攒工分了;为了养家,大姐把自己的青春就放在这不是很广阔的土地上;日出一日,年复一年的开始了十年的农民生涯。

大姐生活在我家最苦的年代,应该说大姐可能在很小的时候,过过几天稍微好一点的日子,那就是在她的弟弟妹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父亲是有工资的;但是以后的日子不用说,也是辛苦的,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给这个原本就贫寒的家,带来了不可理喻的困难;所以大姐从小就没有享受过什么富裕的日子,而且一直在农村,又没有上过学,所以可想而知,大姐的一辈子注定是要在黑暗中度过的。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大姐的青少年应该是在地里和山上度过的。

大姐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在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美,可惜那个时候的衣服,无法把大姐的美衬托出来,最后大姐嫁到我外婆的出生地,听说是我外婆的遗愿,所以是不能违背的,大姐夫待我大姐很好,几十年了,也没有听说吵过架,更不要说打架了,大姐夫家里没有母亲,我大姐夫家里也是七姐妹,是我大姐夫的父亲一手把七个孩子拉扯大的,所以大姐过门之后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女主人,大姐和大姐夫一家很融洽,大家庭相处起来是比较难的,所以能处理好家庭的家长里短的,也说明大姐是很有人缘,应该说是很有能力的,大姐嫁过去之后,建了三栋房子,所以后来大姐夫家的弟弟才有房子住,大姐在她的村子里面也是很有人缘的,这说明大姐是一个比较宽宏大量的人,后来大姐有了孩子,因为计划生育,所以大姐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日子肯定比在家的时候富裕,但是大姐最终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自己所生活的土地,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最远的地方可能是隔壁的城市吧,因为大姐夫的弟弟的老婆是从隔壁的城市娶过来的,所以走亲家的情况下,是要去一次的。

大姐年轻的时候,做事很强,村子里是一把好手,而且做事不偷奸耍滑,所以在生产队里的时候,村里的女人或者女孩,都愿意和她在一起,但是大姐在家的时候,从来不去串门,当然大姐是没有机会去串门的,因为生产队的活干完之后,还要去打猪草,还要回家带几个没有长大的弟弟妹妹,所以她必须回家,帮父母操持家务。

大姐的一生平淡而没有传奇,因为是一个农民的女儿,所以她的一生注定是贫寒的,也是艰苦的,大姐没有读过一天书,所以她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离开过家乡,离开过生她养她的这块土地,但是大姐又是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乡村女人,因为她用她自己的肩扛起过一个个的家,先是和父母亲扛起自己的家,后来和大姐夫一道把夫家的家扛起,而且料理的井井有条,大姐其实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但是和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她们的一生注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因为我们中国的女性就是如此宽容的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自己的家。

关于将近的文章3:墨雅舍小聚

文/疏一影

戊戌秋深,重阳将近,一墨雅舍,吾及江淮墨客、一墨、浅浅有幸恭请吴世清、胡荣元二老,半日小聚,饮茶谈诗,莫不畅怀。当其日也,细雨迷蒙,西山缥缈;谈笑晏晏,闲情适然。恬淡之乐,复何如耶。

一墨雅舍,精致素淡。数幅字画,皆其自书;几架图书,多涉佛医。厅堂文竹袅娜;房中古琴横列。笔架霜毫,长案布宣,颇远世俗之尘,自溢书卷之气。几本绿萝,翠叶竞秀;一线檀香,芳沁满怀。其地也,难闻闹市车马之喧闹,隐约似有林泉之幽唱。一盏清茶,两盘鲜果,几样时蔬,怡然自足!无鱼肉之奢靡,绝烟酒之尘踪。陶然清淡之间,独步田园自在之趣!

吴、胡二老,年已耄耋,诗坛耆宿。其诗灵思泉涌,古雅豪迈;其谈言语爽利,博古通今。二老为人为诗,实后进楷模,吾不胜景仰之!日常多忙,纵有会聚,无奈时匆。能于微信、诗刊拜读二老大作,得其训诲,吾之幸也。似今促膝长谈之机缘,何其难遇哉!思吾等评诗谈词,虽无大吕之高调,颇起丝管之雅韵,随情率意,莫不融融。侃侃之间,不觉时间飞逝,起身辞行,已是夜色深沉、天地倶静。

当今诗坛,异彩纷呈。潜心研炼,自出机杼者实多;附庸风雅,哗众取宠,亦不乏其人。然人阅历各异,禀赋有别,况于诗词乎?如二老者,穷一生而耽于诗者,鲜矣!甘作人梯、奖掖后学、诲人不倦者,鲜之甚矣。

我等四人,年岁参差,因文相逢,而与二老,更忘年之交。二老不以我等浅陋,借清茶素肴,纵论诗学、攀谈掌故、欣悦合影,纯然忠厚,长者之风范矣。其诗也博奥,其人也豁达,于我等而言,半日小聚,岂止三年书斋之益耶?

其情难忘,略为记之。

关于将近的文章4:儿子的旧被被

文/咫尺天涯

儿子出生时,将近夏季,他的姥姥翻箱倒柜找到一块曾在上海买的久未使用的纯棉花布料,为他做了一床小被子。从此,儿子与小被子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知什么时候起,儿子开始喜欢上了小被子。睡觉的时候,必须有小被子陪伴,有时它的作用可能要胜过妈妈。渐渐地,这床小被子就改变了它原始的用途,仿佛成了儿子心爱的伴侣,似乎一时一刻也分离不得,儿子躺在床上,小手捏拿着小被子的一角,摸来摸去,有时还要把小被子团成一团儿,在自己的脸上蹭来蹭去,然后再深深地吸一吸其中的味道,直到酣然入睡,一觉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身边的这块被子,拽过来后又可以静静地把玩一小段时间,然后抱着它起来穿衣服,妻子常常在孩子即将入睡或醒来的时候,只要向他一扔这床小被子,儿子就会安静好久而可以放手干点别的事儿。在玩耍的时候,他会忽然像想起了什么,突然不动,然后要么爬行要么跑跳去床上把小被子抱进客厅,亲热一阵子,再继续进行刚才的游戏。我们至今纳罕,这床小被子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魔力,竟让儿子痴迷到如此地步。在他眼前,小被子即使脏了也是不能洗的,因为儿子似乎一刻也离不开它,即使是短暂的晾晒过程,他也等不及,这床小被子像小卫兵一样时刻听候着儿子的召唤,只要想起来就要亲热玩弄一阵子,甚至达到了没有它就哭闹着睡不了觉的地步,有时感觉小被子实在太脏,我们就趁他睡觉或是出去玩耍的空隙,抓紧时间把小被子洗一下,在他醒来或回来的时候,保证晾晒完毕放回原处,有时天气不好,小被子不能及时晾干,又赶上儿子要睡午觉,他依然强烈地要小被子,尽管因为潮湿不能全部抱住,他也要捏拿着其中的一角来入睡,仿佛惟有如此才能睡得踏实安稳,等他睡着了,我们再轻轻地把小被子从他手里抽出来,重新拿出去晾晒,有时拿他的痴迷没有办法,又怕潮湿的被子对他身体不好,就烧上热水,借着锅盖的热度来烘烤小被子,以便儿子醒来时使用。有时儿子会发现小被子被洗过和晾晒过,他就会直嚷嚷:“不好闻,有太阳味儿。”,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和对小被子过去状态的留恋,我们至今也不知道太阳的味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只感觉儿子不喜欢别人动他最为心爱的小被子。尽管如此,我们常常找准时间来洗涮儿子整天爱不释手、又亲又咬的小被子。有一次,坐车回老家,因为路途遥远,儿子需要睡一觉才能到达,我们就把这块小被放在座椅上供儿子享用,下车时由于要搬运的东西比较多而差点忘记携带,多亏在车即将启动时忽然想起,直到今天,我和妻子还会心有余悸,真不敢想像,被子丢失会有怎样的可怕后果,所以再出门,我们总会重复“被子带没带”之类的话来提醒对方。

儿子渐渐长大,他亲切地称呼这床小被子为“旧被被”,的确很旧了,由于原来就是久未使用的旧布料,再加上儿子天天亲来亲去,现在的这床被子已经面目全非,到处是大小的窟窿,有的地方已经被扯成了条状,甚至达到了洗的时候都不敢揉搓,生怕一使劲儿这块布料就零碎不堪,但儿子依然喜爱尤加,常常在看动画片之前,会迅速跑进卧室,拽出他心爱的旧被被,抱着搂在胸前,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动画片,喊他的名字都浑然不觉,我想,这是他一天当中最为享受的时刻。看着小被子实在太破旧,我们想给他换一床,换新的他不喜欢,换成与原来一样花色的,可这块布料是在若干年前经过上海时买的,再重新去买来也不现实,害得儿子的姥姥一个劲儿地自我埋怨:当初怎么不就多买一块呢?我想,即使换块同样花色的布料,儿子也一定不会喜欢,他只爱他的“旧被被”,我们常常和他开玩笑:“你爱旧被被什么时候是个头,娶媳妇的时候也搂着吗?”,我们笑,儿子也跟着笑。

对旧被被的喜爱,儿子在今天还在继续着,而且没有任何一种行为可以超越这种痴迷,喜欢并快乐着,这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有时感觉儿子的确可爱,但于笑谈中倒也佩服起儿子来,对他喜爱的东西表现得竟如此执着和热烈,倒也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关于将近的文章5:闲茶

文/山涧幽兰

劳作了将近一年,霜降都已过去,是该清闲了。人一旦清闲好像觉得哪里都不舒服,似乎身子也重了,口中浊气提醒你该调补身体了,所谓:“立冬补冬,补嘴空”

闲聚,闲补,闲闲小品。人团圆,心暖和。

在界首小城周边,无海岸,无山川,无大江,景色也别具一格。房舍,田地,溪水,花草,尤其突出的是那里的竹子不因季节的改变,不受环境的影响,年年发新芽,年年青翠。鸟儿也是亲近的主。当你一个人走在小城周围,田野里鸟儿乱飞,有时胆大主儿还会落在你的肩头,与你挤眉弄眼。你若走到一家院落,看看吧!鸡鸭撒欢地跑,柿子火红地摇,鸟儿就停在墙头,给它们做观众,呐喊,鼓掌,欢舞。

农家人多是勤劳又善良。天冷了,农闲之时,女人们拿出自己腌制的咸菜,鸭蛋、鸡蛋,园中的青菜,小蒜,几个搭配一下,便是一桌子菜。虽说现在生活富了,但是农村不比城里挣钱容易,农民依然是守着半亩薄田,过简单的生活,吃平常菜,喝喝闲茶而已。

午饭。妈妈准备一些青萝卜丝,白菜羊肉汤,去年的腊肉闷豆角,再到房前拔些青菜素炒一碟。一家人围在一起暖和和地吃一些小菜小饼,喝一些汤汤水水,还算惬意。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这不妈妈在那边开始吆喝“喝茶了。”妈妈说着说着就拿出自己制作的薄荷茶,或柳叶茶,或竹叶茶,或大麦茶,她会根据我们身体的不同或季节的不同,给每个人准备需要的茶水。

茶都不是好茶,也可以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农家人讲究个和谐,喝茶不是为了炫耀品茶,也不是为了宣扬做茶。女人贤惠,懂得持家,知道操心一家老少,不过是觉得人都辛苦了一年,希望他们吃得好,喝得舒服,这便有了各家做茶的习惯。

幼年时我就会喝茶,妈妈说我们也不是讲究人,不过是自家解解口贫,喝茶不是表演,是艺术。我们喝得是心境,喝得团圆相守,品得是温暖。闲茶,因为喜欢,所以喝喝。

在我们这里,妇女们会在清闲时制作一些茶以备一年四季饮用。我记得春季人们多数喝柳叶茶,夏季喝薄荷茶、鸢尾叶茶、竹叶茶,秋季喝毛根茶、蒲公英花茶,记得最清的是冬季的大麦茶。天冷了,妈妈说喝大麦茶温和益气,适合脾胃虚寒的人饮用。妈妈慢悠地冲着,一股咖啡香从杯里慢慢氤氲开来,直到茶香溢满整个屋子,暖暖的是麦香,不散的是爱意。待茶都冲泡好,我们各自端着自己的杯子放到饭桌上,闻香,等茶,等喝。这时爸爸开始说话了,他讲故事。说三国、说陆羽、说水浒,一个故事下来,爸爸说:“喝茶,喝茶。”

界首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我不得而知。但凡是界首人不会忘记界首的习惯,在当地午饭除外,早饭和晚饭,人们一贯说成喝茶,若你到界首四处走走,遇个熟人,见个生人,见面一般是:“XX,你喝茶吗?要是没有,到我家喝吧!”

喝茶,让我想起制作大麦茶的经过。五月底来,妈妈带我去田里,在麦田里寻找需要的大麦(田里种的都是小麦,偶尔会有几颗大麦),我们找到成熟大麦,用剪刀把麦穗剪掉放到一边口袋里,大概剪了半口袋就够了,我便跟着妈妈回家去。

到家后,妈妈开始从麦梗捋掉麦粒,筛去麦芒,只留大麦,然后清洗干净放在雨布上平摊均匀晾晒。

等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只等炒大麦。妈妈说做大麦茶没什么讲究,主要是炒。

大麦晾晒干后,妈妈会烧一口锅,手拿一个扫把(高粱头做的,它是抄东西翻滚的工具)火烧后,先拿扫把在锅里来回扫几下,把大麦倒进锅里。用扫把左右打圈地翻着,妈妈说炒大麦最讲究的是火候,火不许太旺,小火慢焙。慢慢地翻滚烘焙,直到焙烤出麦香,甚至闻到淡淡地焦糊味才可以灭火,然后立刻把大麦放到一个木板上平摊开,等到自然凉透,就可以装到容器里。待你想喝大麦茶时取出一些,冲泡,便可。

大麦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早有记载:“大麦味甘、性平、有去食疗胀消积进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热、益气调中、宽胸大气、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之功。大麦茶具有消温解毒,健脾瘦身,清热解暑,去腥膻,去油腻,助消化,润肤乌发。

看看时节,已立冬多日,天增了不少寒意。独自窝在家里,冲着妈妈制作的大麦茶,想着从前,好在心里,美在心里,暖意突突地涌起。大麦茶,闲闲小品,闲闲念,情不减。

关于将近的文章6:年关

文/多因素

十一月将近尾声,说是进了年关,好像有点早。但是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了。

一年又一年,时光转瞬即逝。眼看着发际处要破土而出的白发,脸颊处又添了潜伏着的皱纹,这一刻,没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的叹息。时光它曾姹紫嫣红开过,任由它风光几许也罢。心如止水于无声处,这种寂静自己都有点可怕。

又一年,意味着什么呢?增添一岁,这个答案似乎不屑一提,明知挡它不住,如今的日子里,自己像极了在整齐划一的田垄间耕地的耕牛,有条不紊, 井然有序。是该为自己的默守陈规来点惋惜,还是为自己的从一而终来点嘉奖。前方,是一眼望到头的明天。一览无遗, 没了憧憬,没了希冀。倒也足够清丽,我本喜素之人对这些并未感到缺憾。

可是年是曾经辉煌过的,就像烟花在天空绚丽绽放。

我最初印象里的年是那么神圣,那么热闹。一进腊月,大街上开始有了置办年货的人流。彼此间说一些温暖的问候话。那时的年集最是热闹,男孩子一趟趟往家搬运鞭炮,成盘的,成捆的,零零散散,花花绿绿。能直入云霄的,能天女散花的,能地上能转圈的,能翻滚旋转的的,能响雷阵阵的。男孩子比赛似的轮番放鞭炮。你放个能在地上转圈的,他放个能一溜烟窜天的。女孩子在一旁捂着耳朵,拧着身子歪着头目不转睛的盯着冒烟的炮芯,轰的一声是鞭炮声,啊的一声是女孩子尖叫。烟雾散去,揪着的心终于得以放下。男孩子戏谑地冲女孩子撇撇嘴,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青春洋溢在震耳欲聋的天际边。不绝于耳的欢呼声是对炽热的生命的呐喊。女孩子开始买新衣服,买发卡,买零食,买花。丰盛的年夜饭是爸妈对孩子最温暖的爱。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午夜饭,嬉笑着打闹着。

时光是多么无情,它不接受你任何的留恋与挽留。青春与年少一去而不返。一年又一年,光阴在稀稀落落的鞭炮声中穿过,再也不会为丰盛的午夜饭而惊喜,大街上再也没有成群结伴的伙伴。如今的娱乐方式多姿多彩 :网络游戏,看场演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时也无需见面:打个电话,QQ留言,微信视频。如今的孩子实在也说不出过年的喜悦与欢喜,无非是放个假,暂时忘却了作业的沉重,逃避了家长老师的絮叨。至于玩耍,不过是打打电玩,看看电视,吃的喝的,每天都必是变着花样的,如今的物质生活天天都是锦衣玉食。过年,又有什么可稀罕的。

团圆是过年永恒的主题,它是任何思念最完美的答案。思念家人,思念故友,思念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们在忙碌的日子里有了思念,忙里偷闲的空隙有了思念,看书时的某句话里有了思念 ,与陌生人的一句对白有了思念,夜深人静的时候有了思念,我们永远都不会彻夜思念,我们永远都做不到停止思念,思念就在那个拉着的双手,那个拥抱的怀抱里冰释前嫌。悄无声息,润物无声。

好像,过年只剩下团圆这一美好主题了。多么奢侈的要求!

关于将近的文章7:杨树村的愿望

文/吴春富

进山的车子绕了又绕,绕了将近两个小时,左边的山脚下现出了蜿蜒曲折的水泥路,又曲曲折折地开了段时间,终于到达了村部。一个个子矮矮的,穿着老土的“庄稼汉”笑容满面地迎上前来,是村党支部书记。你们来了,好,给我们村好好宣传宣传,让外面也了解我们村。村支书抖着我们的手兴奋地说。

我猛然间有了“受骗”的感觉,之前朋友说,是来玩的,说杨树村风景美,文化底蕴厚,没想到有任务。

快把奖牌拿过来!村支书没头没脑地说了这句话,让我有些费解。支书见我疑惑,解释道,我们村茶叶品质好,获得过韩国国际博览会金奖!村干部利索地拿来亮闪闪的奖牌。我瞧奖牌,真切地看到了上面有“韩国国际博览会金奖”的字样。

我带你们看看我们村。支书骑着摩托在前面引路,我们坐车子又绕了十里路。

那个山头有个寨,叫铜锣寨。支书指着一个很高的山向我介绍。咦!你们这里也有铜锣寨?我好奇。在我的印象中,铜锣寨在邻县霍山,因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巡视衡山国(今霍山县)梦见一轮明月化为铜锣落于山中得名,寨子始建于明代。

我们这里的铜锣寨比霍山那里的铜锣寨建寨历史早多了。我们这里的铜锣寨是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军队的营盘,据考证有1800多年历史。支书怕我不信,补了句,山上还有寨墙呢!我们村还有白云庵遗址,汉高祖刘邦追张良曾经追到白云庵,支书津津有味地介绍。

这下子引起了我更大的兴趣。我知道张良与韩信、萧何都是刘邦的策士,“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话中的子房指的就是张良。

民间传说,刘邦追张良从苏衣庵追到毛栗庵,又从毛栗庵追到白云庵……支书滔滔不绝地叙述刘邦追张良的过程。

在杨树村转了一圈,一大片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出现在眼帘,仿佛展开了一幅泼墨画卷。这些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下方场子比较宽敞,古民居集约用地,房子建成了四合院连四合院状。村中的建筑据传大多建于明清与民国,古朴、简约,兼得徽派建筑的神韵。房前,金黄的稻谷亮得逼眼。古民居的黑白,稻谷的金黄,满山满山茶树的绿与天空的湛蓝,还有野草莓与一种叫不出来果子的红艳以及柿子的深黄,把杨树村渲染得色彩斑斓。

杨树村物产丰富,除茶叶、竹子、柿子、野草莓外,还有板栗、山野菜等诸多农副产品,可以这么说,杨树村满村都是物产。然而当我与支书聊到毛竹卖钱的问题时,他脸色马上暗了下来,“物产难变成钱太难了。”他说,毛竹每百斤卖十七元钱,一天砍毛竹的工钱正好与卖毛竹的钱相抵。其它的物产也是这样。辛辛苦苦采了摘了,拿到山外头去卖,卖的钱正好与车费相抵,而且乘车相当的不方便。

大山制约了杨树村经济发展,阻碍了村民富裕。杨树村现有人口1300人,贫困人口竟达600多人。山里的村庄大都贫困,但像杨树村贫困成这样,出乎我想象。我明白了支书让我们宣传的苦心,心变得异常沉重。

我们临离开时他再三拜托,你们回去一定要写,写了往市报上发,往省报上发,让更多的人晓得我们杨树村,这里要风景有风景,要物产有物产,让他们开着车子来玩,顺便买点物产,也算是为我们村脱贫致富帮点忙。要是对旅游开发感兴趣或是办厂搞农副产品深加工那是再好不过的。我们在市里帮扶下建了两个茶场,全村每年茶叶大约十吨产量,还将“龙眠绿芽”的牌子打响,你们回去后写,让外面的人知道,多买杨树村“龙眠绿芽”牌子的茶,也算是为扶贫帮了忙。

支书的话非常非常的恳切,听了他的话,我感到责任重大。尽管我宣传能力有限,但我还是决定竭尽所能地为杨树村呐喊,希望山外人能了解闭塞的杨树村,希望山外人能多买些杨树村的茶叶,还有其它的特产。

关于将近的文章8:和父亲一起抽水的日子

文/无名指100

在将近两个月没有有效降雨的今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回了趟老家,并随年老而瘦黑的父亲去抽了一回水。对我而言,这既是一次对往事的追溯,又算是对父亲工作的一点分担和对自己内心的些许安慰。

说起抽水,对于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来说,应该是熟知的。农村里抽水,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自己用柴油机或电泵抽水,另一种是通过小型水电站抽水。对于大面积的灌溉,后者是主要方式。这次我和父亲也是通过组里的水电站抽水。

农村里掌管抽水的人,多半是大家公认的管事人,或者由村长或组长兼任,我们组里的抽水任务就由去年"继位"的年轻组长兼任。他是个闲不下的人,白天还要去别的人家那里砌房子,做泥水工,照他自己的话说,如果就靠抽水那点收入养家,那基本生活开支也保证不了。所以,他负责抽水后,组里就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家第二天要抽水,头一天晚上就要约好时间,并依此排定顺序,而且一般在早上八点前就要结束抽水任务,因为组长还得去赶别的班呢。所以,每次抽水大家都得赶早。

这晚,组长拿着小本子,骑着摩托在组里联系协调第二天早上的抽水事宜。到我家时,已经联系好了一家,我们本该六点接水,也就是在前一家抽完后,不停机,不断水,把水直接引到我家田里去。我父亲为了方便第二天抽水,在白天时已经提前做了功课,把到我家田里的沿线水渠进出水口子都封堵好了,组长得知这一情况并与第一家协商后,临时做出调整,决定让我们家先抽。这种情况在农村里抽水排序时是可能发生的,对于抽水顺序从第一位换到第二位的那个人来说,同意调换次序并不全是因为通情达理,主要还是考虑到第一个抽水时水流经渠道总会渗漏或流失较多这一情况,因此,只要时间不是太急,大家都会做个顺水人情。

由于我时隔多日没有回家,当晚母亲拉着我聊了很多家常。开心的,我陪她开心,烦恼的,我尽自己的努力劝慰她。直到零点多,母亲才想起我要赶早抽水,不舍地催促我早点休息,自己又去忙未完的事去了。我疲惫地进入梦乡,而母亲却不知忙到了几点。我一直以来不能理解的是,这辈子母亲总会有忙不完的事,或许由于她的子女太多牵挂太重,母亲总会时不时一个人静默着任时间流逝;也或许是她做事太精细了,以致时间在她那里会走得快些。

凌晨时分,我被父亲唤醒,他说自己要再去检查下水渠的进出坝口,看看有没有漏掉的地方,并叮嘱我五点起床带上锄头去要抽水的田里。我撑开眼皮,看见手机上的时间是四点一刻。父亲一走,我又被周公拉去了。再次醒来时,听到的是组长叫我父亲的声音,我一惊而起,时间刚好到了五点。来不及洗脸刷牙,我扛上锄头就往地里奔,不知是天太暗还是没睡饱的缘故,走在狭窄的长满茅草的田埂上有种强烈的失重感。对农村来说,再热夏天的每个早晨的气温还是很舒适的。不一会儿,我就享受到了老天赐予早起人们的丰厚福利--好久没有过的清爽气息扑面而来,润泽了我的身心,真的好凉快!赶到地里时,见父亲正在水渠的一个田坝口忙活着,手电筒躺在田埂上,敬业地注视着坝口,但由于杂草太密显然照得并不清楚,我赶紧拾起电筒帮父亲照着。父亲对我说,这个坝口昨天我已经填好了的,可能因为这块田也要抽水,也可能是被人故意挖开了,多亏刚才发现了,不然抽的水都往人家田里去了。为什么会被人故意挖开?后来才明白,原来有些人家为了享受"肥水流进自家田"的好处,会悄悄把自家的进水坝口挖开,就算被发现了,也可以以"我的田也要抽水"等理由狡辩一番。当然,这种情况在现在已经很少发生了。补好这个坝口后,父亲沿着水渠一路往上走,见一个补一个,有个很隐蔽的暗洞也被父亲发现了,我感到十分惊讶,父亲说,之前有次抽水这个暗洞没有被发现,结果漏了不少水,这次专门来查看下,没想到,真的又被挖开了。我心理暗想,这大概就是经验所起的作用吧。

村里的水渠基本都硬化了,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我依稀记得,我和同伴曾经在水渠里洗过澡,对那时的我们来说,大热天里在凉爽的水渠里洗澡是一天中最愉快的事了。现在细细想来,在水渠洗澡还真的有它的吸引力:一是水塘里的水是静态的,天气一热,水也跟着升温,既不干净也不凉快;二是到河里洗澡很不安全,大人们也有严格要求,而水渠里的水是快速流动的,既凉爽又安全。不过也有"意外"出现,有次我和同伴洗澡时,竟发现有两条蛇水顺水而下,和我们共浴一渠水,吓得我们不轻。想起这些,真是感慨万千。感慨的时候,父亲已经向前去了,我赶紧快步跟上。

来到水渠的一个分岔口后,父亲说,今天我们要同时抽几块田的水,另外两块田要从这个分水口分一半水过去,等会上水后,你管刚才那块田的水路,我管另外两块田,那边还要再分水。我"好"了一声,想到自己要独挡一面,而以前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心里没底,感到十分忐忑。几分钟后,水流蜂拥而至分岔口,我和父亲立即分道行动,我跟着水流一路检查过去,不敢有丝毫懈怠,尤其对每个田坝口高度关注,听父亲说,新填好的坝口被冲垮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果然不出所料,一处转角比较急又有一米多高落差的水坝出现了大面积的缺口,大量的水咕咕地往外冒,我也急了,提着锄头跳下水渠去保卫决堤的水坝,却发现离水坝近的地方已经没有土可以取了,只好在旁边的稻田里取土。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垒上去的土,不一会儿就被湍急的水冲走了,情急之下,我丢下锄头,用手捧土直接筑坝,我先用石块和硬土压上,再用软泥密封小口子,经过全力奋战,坝口总算被堵上了。却发现刚才取土的稻田被我挖了个大坑,裤腿也湿到了膝盖以上。经过这么一折腾,水流已经一路高歌,得意地把我甩了一大截。我赶紧往前追赶,看到水"安全"地流进了自家田地,才大功告成般地舒了长长一口气。

重温这次抽水经历,我发现作为诸多农活中比较轻松的抽水也并不轻松,不仅是个体力活,还得与水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智勇战。由此可见,要当好农民也并非易事。有过这次经历后,我更深刻地体会了父亲抽水的辛苦,就像今天几块田要一起抽水同时管几条水路的情况,以前父亲都是一个人,其中的奔波和辛苦可想而知。想到这,我心中某个软弱的地方被深深刺痛,眼前变得模糊起来。我一直感激上苍让我成为了像我父亲这样的农民的儿子,这种感觉在此时尤为强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