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文章

请欣赏上课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上课的文章1:奇妙的偶遇

文/王贝愉

呀,快上课了,我居然还在操场上忘情地玩呢,我回过神来飞奔向教室。

突然,我眼前一黑,感觉撞到了一个人的身上,我摔倒在地上。看到地上散落了几本英语书,我连忙一边捡书一边说:“对不起同学,是我跑得太快撞到你了!”“I am sorry!”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了一句英语,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外国人,他一边扶起我,拍着我的肩膀,一边用生硬的中文说:“小同学,你没事吧?我们这一撞是不是撞成了好朋友啦?你叫什么名字啊?”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我也有英文名,叫Peter,拜拜,好朋友,我该上课去了,下次再见!”

我冲进教室,上课的铃声刚好响起,这时老师从门外进来了,咦!原来刚才那个外国人就是我们新来的外教老师啊!高高的个子、卷卷的头发,是我刚刚撞到的好朋友!好朋友也注意到了我,我们相互会心一笑!真是一次有趣的相遇!

上课的文章2:美的赞赏

文/杨少校

上课铃响了,我从书包里拿出书刚放到课桌上,突然听到模特大姐叫了一声“好美啊,美男子”。我以为班里来了几个衣着光鲜,仪表堂堂的年青人,向老年朋友推销保健品或健身器材的推销员。猛回头一看,原来是皮肤白晰,五官端正,个子高挑,脸上没有老年斑等杂质的刘老师,从教室后门进来。

他戴一顶有帽沿灰白色线织帽子,穿一件粽黑色皮夹克,着深色长裤,提一个黑色公文包,像一位有着几分书生气的学者。他轻盈地从我的桌边走过。从背影看他没有老年人发福的体态,身材匀称,运动灵活,身板硬朗毕挺,显得精精致致,颇有涵养。

如果在路上离远点看,你会认为走在前面的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人。难怪模特大姐对美的欣赏发出赞叹。

谁不喜欢美的东西呢?

爱美之心人人皆有。记得小时候,村上的大伯大婶们窜门时,看到邻家的小孩长得乖巧好看,总忘不了夸几句:“你的崽长得好哟,溜溜光光,像粒豆样”。对美的赞赏形象而生动。可见人们对美好的东西或事物是向往、赞赏和追求的。

在群芳圃里,园艺大师会挑选最美好的苗木花卉栽到公园、景点、城市的交通干道;家庭主妇喜欢挑选最漂亮的花草摆在居室客厅或阳台;作物育种学家在选育新品种的过程中,挑选表现力强的优势材料作亲本或作后备材料繁殖,鉴定成果推广;雕塑家也是如此,在雕塑作品时会选择上等材质作坯料,琢出精美的艺术品供人欣赏收藏。今天的陶瓷制造商,不断创新设计出新一代红瓷、青花瓷、镂空瓷、窑变瓷放到卖场,美不胜收,激发人们的购买力。

如果造出土头土脑的陶罐,不打上古董的牌子,是卖不出去的。

这使我想到,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人口发展至今,不也就是由我们的祖先、父辈们一代一代的选育,优胜劣汰,塑造了我们今天这一辈和后辈们的风采。刘老师活到七十几岁,还显得那么俊朗潇洒,其父母的遗传基因优势选择可见炉火纯青。像是给今天的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提供了一个范本。

突然他的影子在我眼前破茧化蝶,幻化成一位20来岁,充満青春和活力満脸阳光的男孩。他有很多的幢憬、志向。

读书、当兵、经商、当工人,雄心勃勃。以他的自身条件,这些行业都有机会,是抢要的人才。如果选择当兵,他会被选入国家阅兵仪仗队的举旗手,或天安门每天升国旗的礼仪兵;如果选择经商,会是一个风雅倜傥的儒商,而不是奸商;如果当工人,那就可惜了,这不是埋没人才吗?

休课铃响了,打断了我为这个年青人谋划人生,运筹帷屋煞费苦心的思路。这时刘老师转过头来,与邻桌同学在细心交谈。正面看去,他的面部表情是那样和善,温文尔雅,充満智慧,就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彬彬有礼与学生交流。再仔细看去,脸上没有军人那种刚

毅和霸气,商人那种圆猾和狡窄的眼神,工人那种憨厚的神态。却有一幅与生倶来的书生气质,怎么看这位学长都像是一位文化人,一位老师,一位知识丰富的专家教授。

继续上课的铃响了,我应该认真听课了,再不能胡乱猜想。

回过神来,我又觉得自己糼稚可笑,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计划经济下人们就业是统分统配统招的,哪由得你自由选择职业。把你分到那里,就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自己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看到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日子过得很清苦,就想跳出农门。听父母训导:“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立志好好读书,可命运总捉弄人,我一生都末跳出农村,与农业结下了深厚的缘。

就像一个村妇,走在阡陌的田埂上,看日出东方,日落西山。寸草寸土见证了我一生追求的心路历程。冬雨秋风卷走了我的青春年华,一年一度的光阴覆盖了我的成长年轮,艳阳烈日将我的身躯灼得紫铜,令我浊眼顿开。

在工作的地方,我看见蔚蓝的天空,被树枝划出一丛丛一朵朵火烧云,连着连绵起伏的田野,读我美丽的乡村。树的风姿掀起我对这片土地的奋勇执着。就像匍伏爬地的马鞭草依恋土地丝丝入扣,展枝开叶。

翻滚的稻麦,飘香的油菜花滋润我的血脉,丰收在望的庄稼成就我的快乐。跟随春的脚步,燃情四季。旋转在鸟语花香、天寒地冻的土地上。与稻麦菽粟欢聚一堂,聚一份欢畅,聚一份吉祥,聚一份风调雨顺的好时光。

将酸甜苦辣抛在脑后,喜怒哀乐尽情挥洒。犹如雨打荷叶催花泪,参差不齐一枝开。像嚼着槟榔一样,有点儿甜,有点儿醉。依着时光老人的导入,一步一步地温寻生活拾趣,慢慢地品偿,慢慢地回味。

我爱城市的热闹,更爱农村的恬静。在没有墙垣栏栅阻隔的视线里,你看那田间劳作的人们,听不到机器轰呜的嘈杂声,耳根清静。

田埂边的蒲公英、地菜籽、车前草个个飏举着头,没有下岗的烦脑。水渠边的野刺玫,争奇斗艳,探头探脑。还有那狗尾巴草,跃跃欲试,争着与小朋友握手。屋坪前的香樟树,池边的绿柳黄莺、杜鹃在枝桠间穿行,清脆回语;厅堂中的燕子、檐下的麻雀飞进飞出唱着和谐歌。远处隐隐的青山,迢迢的水被风吹晕开来,都在逗着你,将你刷新。

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田野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辛苦劳累讨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斜阳残照,农人夕下。留下一片幽静的昏昏的暮,升起轻轻的雾,披上薄薄的纱,一弯清清的月,照着淡淡的影,和着泥土的芳香,将你带入新的梦境,放飞新的梦想。

第二天起来,太阳又是新的,时间还在,是我们在飞逝。在世代更迭的历史中,生命蕴含奋进的活力。

回头看看刘老师,他的年纪比我大,他的命运应该比我好些。他的人生是在柏油马路上与车水马龙奔驰,而我的人生是在阡陌的田埂上迂回,与青青草茸共舞。他的学业应该是一气呵成,而我却是断断续续的学习,至今末装上半杯水。

当我在读小学的时候,他应该参加了工作。当我在不断追求学业时,他已是学富五车。当我走上工作岗位,他应该是一个年富力强,文武双全勇挑重担的栋梁之材。他的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敬慕这位学长,不想把他的名字成为心中的无影底片,一幕白墙。

把他刻在记忆里,镂成一个符号,让岁月无法漂洗。将他的名字韵成一首诗,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词语,绘成一幅画,又不能突出主题。这下我可为难了,犹于不决,难以下笔,我审美疲劳了。

那堂课到底听进了多少我不知道。觉得口干舌燥,顺手端起放在课桌上的豆子芝麻茶,一口下去,満口醇香。邻家大婶窜门时夸别人家孩子“溜溜光光,像粒豆样”的赞美之词在耳边响起。有了,刘老师不就是一位孝子吗?邻家孝子一刘郎,令母喜来让娘伤,文武状元都中榜,鱼和熊掌两为难。

下课铃响了,我该回家了。家人还在等着我唱锅碗瓢盘交响曲呢,立即收拾书包,起身离开。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位胖胖的同学也在收拾书包。抬头望了一眼,见他的神态有点像我的二叔,二叔比他高点,胖点,是个蛮有福气的人,二叔的名字取得很大气。我很好奇,回去便拿着学员座次表对号一番,原来是付老师。

他的名字比我二叔的名字还要大气得多,蕴含着某种力量。就像高山的瀑布飞流直下,溅出一种恢宏滂沱的气势。具有一种神功,将某种东西嶊毁重建,风雨雷电过后,万物滋润,一派生机。

就像传说中人们需要的英雄一样。如后羿射日,钟魁捉鬼。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侵害时,这个英雄就会出现。再看看付老师的职业,他是一个坐在天平称前的人,一个为人民服务、公开公平的执法者,降妖除魔,匡扶正义,为建设和谐社会出力的人,是老百姓心中的英雄。

我真佩服他的父母,怎么这么有眼光,在设计孩子的前途命运时,有了前瞻性。他的职业生涯印证了父母给他取名时的某种暗示。缚住孽龙拯苍生,滴洒甘露润物杰,清池涌动涟漪美,红日倒影弯钩月。

车流在人海中奔驰,我的思绪在车轮碾压下延伸。下课了,老年大学今日的莘莘学子,昔日的社会精英们那匆匆的脚步,是否都会像我一样,赶忙回去洗衣做饭?

我想不会,他们会的东西很多。也许他们正在写一幅书法,描一幅画图,填一首词,弹一首曲,或在雄浑高昂,冷艳的紫光灯下,交互的缠着,挽着一支支美人的臂膊,跳着圆舞曲,精神矍铄与年轻

人角逐。或在灯与月并存着,交融着,借着清清的月,渺渺的灯的灵辉,跳着广场舞。我没有特长,也没有才艺,不会打牌,朋友也不多,躲在家里相夫教子还称职。每天的日常生活

是游走在客厅,厨房,集市,除了洗衣做饭,我什么都不会,通过学习诗词,晚年生活增加了一点亮色,有了一种精神的寄托。

老年朋友们,假如没有自然可以依傍,也没有可以信赖的朋友,你可以自己出去走走,去看看农家乐,去看看旷野花,去看看路边的小草。将他们揉进你的生活,与自己对话。就象毕淑敏老师所说:“回忆那些经历中最美好的片段,温习曾今使心灵震撼的镜头,总结那一份独属于你自己弥足珍贵的东西”。只有你自己才知道它对于你的意义,将它整旧如新,化成诗的韵律,让自己生活在诗情画意里。

2010年元月10日

上课的文章3:鸡蛋浮起来了

文/张姝玮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只见黄老师一手拿着放满水的烧杯,一手拿着盐,兴冲冲地走进教室。她还带了一只鸡蛋,这是要干什么?莫非是要教我们煮鸡蛋?我们一阵纳闷。“今天,我要来教你们怎样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老师不慌不忙地说。“浮起来?鸡蛋怎么会浮起来呢?”教室里炸开了锅,大家都不敢相信。

只见黄老师把烧杯放在高高架起的凳子上,又将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烧杯。这一放,鸡蛋娃娃就像吃了安眠药一样,沉在了水底。这时,黄老师倒了一点盐进去,搅拌着。可是,这鸡蛋娃娃就是不动,死死地沉在水底,像是底下有什么宝贝似的。见此情况,许多同学都嚷嚷着,让老师再加些盐。黄老师又倒了许多盐进去,搅啊搅啊,那原本清澈的水变得如同云雾一样,鸡蛋终于立起来了。它在那水中就像在云雾中站立的少女,若隐若现,可是只浮了一会儿,又直直地立在了水底。黄老师狠下心来,又倒下了一大把盐,同学们惊叹不已。终于,奇迹发生了!鸡蛋竟然慢慢地,一点点地浮了起来。鸡蛋居然在放了盐的水里浮起来,真是太神奇了!可这是怎么回事呢?

黄老师像是读懂了我们的心思,告诉我们:“因为清水的浮力小,鸡蛋就沉在杯底,而盐水的浮力大,鸡蛋自然就会浮在水面上了。”原来是这个道理啊!我们恍然大悟!

上课的文章4:纸上站兵

文/姜郑扬

这是一堂科学课,上课前,同学们探着脑袋往窗外直张望,这次老师会玩什么花样呢?

上课铃响了,朱老师风风火火地走进教室。“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一个‘纸上站兵’的游戏。”话音刚落,教室里炸开了锅,我摸着脑袋暗自心想:只听说过纸上谈兵,这纸上站兵是啥玩意?

朱老师的话还是那么言简意赅:“四人一组,每组领一张纸,然后人全部站在纸上,哪一组能坚持五秒钟就获胜,你们先练一练。”

望着那巴掌大的纸,我傻了眼,这怎么可能站四个人上去呢?怎么办?我的脑袋犹如一台飞速运转的机器,不停地思考着对策。首次尝试,我们小组四人八只脚一起踩了上去,可是纸小容不下,失败。吸取教训再战,每人的左脚踩在右脚上,可还是不行,我望着那张豆腐块大小的纸,擤了擤鼻子:“这可能做到吗?”这时,“狗头军师”尚王瀚献策:“叠罗汉怎么样?”“行,就拿你当垫背的!”说干就干,可是才叠上去两个人,尚王瀚就像团烂泥瘫坐在地……

怎么办?怎么办?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朱老师宣布比赛正式开始。硬着头皮上阵,却发现其他小组也都没辙,各种失败,哈哈!我乐了!“还剩三分钟!”朱老师的声音传来。我脑袋里一阵灵光闪过:两人背靠背金鸡独立,然后剩下两人骑在他们腰上互相搂好,这样行不行?不管了,死马当活马医!我们手忙脚乱地开始试验,同学们指手画脚,对着我们的滑稽组合评头论足。

然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滑稽的姿势居然成功了!朱老师一喊“停”,尚王瀚忙抽身逃出,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这姿势真不雅观……”

哈!真是有趣的一堂课!

上课的文章5:上课了

文/宋静宜

“叮铃铃……”一阵悠扬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这声音宛若雨打枇杷,好似百灵鸟在枝头歌唱,又像泉水叮咚流淌。

可在同学们耳里,却犹如狼嚎,像二胡断弦。依然我行我素,肆无忌惮地讲着话,并把教室弄得一片狼藉!

“只要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这声音是从哪儿传来的?原来是调皮蛋李刚拿起一把扫帚充当“吉他”,左手握前端,右手拨着“弦”,抱在怀里,扎好马步,激情四射地唱着歌。

昌宇也不甘寂寞,戴上了不知从哪儿找来的面巾,手持另一把扫帚,四处“扫射”,充当起了反恐精英,一场下来,全身灰尘满布,像一只脏兮兮的大老鼠。

“胡老师来啦!”一声尖厉的叫声从教室门那儿传来。原来,李明看见胡老师正步履轻快地朝教室走来,喊出了一嗓子。

“砰——”一声脆响,打破了教室里的宁静,吓了同学们一跳。原来,是“老鼠二代”谢小新听到胡老师来了的消息,表情恐惧,嘴张得比乒乓球还大,额头上吓出了几丝冷汗,慌不择路向课桌上跑,跑到后,朝凳子一坐,就摔了个四脚朝天。李红呢,则在后边捧腹大笑,是李红这个调皮蛋故意把“老鼠二代”的椅子一勾,“老鼠二代”重重地摔了一跤。

胡老师整了整衣领,理了理头发,一言不发,走到讲台前。那擦得油亮的皮鞋,踏在地上,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动听极了。他放下教科书,扫视了整个教室,面带微笑地说:“同学们好!”

“报告!”马天突然站了起来,双手捂着滚圆的肚子,露出痛苦的表情,皱了皱眉头:“我……没吃……早饭,好饿啊……”

教室里哄堂大笑。大家都明白,吃货马天是不可能不吃早餐的。

“嗯……”胡老师理了理领带,推了推眼镜,眼睛眯成一条缝,胡子翘了翘,“马天,其实啊,我跟你一样也没有吃早饭呢,早上第一个班的课太早了,我没来得及啊。我们都坚持一下,好吗?”

胡老师取下眼镜,揉了揉眼睛,重新把眼镜戴好,露出温和的表情:“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讲……大家看,第一个成语是‘今世今生’……”

“啪!”“乌鸦嘴”的椅子倒了下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自己也摔着了屁股墩,捧着臀部,原地转圈儿,龇牙咧嘴。大概是“乌鸦嘴”的屁股坐不住,扭来扭去,把椅子弄得吱呀作响,才倒下的。

“乌鸦嘴”的同桌阿宝见了,一个箭步跨到他的跟前,双手把“乌鸦嘴”扶了起来,累得气喘吁吁:“你是……怎么搞的?屁股坐不住了?”

“什么事?”胡老师闻声来到“乌鸦嘴”跟前,用温和的目光望着他。这目光,温暖得可以融化冰雪,柔软得仿佛天上云朵,清澈得如河水缓缓流淌。他用手轻轻拍掉“乌鸦嘴”身上的灰尘,又从西服口袋里,掏出餐巾纸,把他的小脸擦干净了。胡老师的手是那么温暖,这暖暖暖的感觉,瞬间化作一股甘甜的泉水,流进“乌鸦嘴”的心田。

“胡老师……是这样的……我的椅子‘闹鬼’了,刚才不知怎么跳起了‘霹雳舞’……”“乌鸦嘴”抬起头,望着温柔可亲的胡老师,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骨碌着眼珠,蠕动着嘴巴,还不忘幽默一把,这才扶好椅子坐下。

胡老师理了理领带,推了推眼镜,眼睛眯成一条线儿,嘴巴笑成月牙儿形:“‘乌鸦嘴’请坐好,本节课时间已过去了很长了哦……”

胡老师稍稍停顿了一会儿,望着同学们,目光是那么温和。同学们还以温情的目光,迎接胡老师的目光。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讲,第二个成语是‘世俗之见’……”

胡老师的讲课声,如潺潺流水,如黄莺呖呖,又似燕子呢喃,动听极了。小鸟也赶过来凑热闹,他们站在窗槛上,聚精会神地听着,目不转睛地望着胡老师。胡老师讲得那么投入,同学们听得那么专注,时间,悄悄地从他们身边流逝……

上课的文章6:课前三分钟的思绪

文/刘佳润

上课铃响,我们又迎来了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每次一名同学在台上讲语文知识。今天的“主讲人”正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苏轼的功勋伟业。台下的我,也联想起了小学时曾品读过的那本《宋词》里,我看见的那个豪迈的苏东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诵读间,我仿佛看到一位老将军骑在骏马上,张弓,搭箭,黄狗奔跑在马后,苍鹰在上空盘旋,多么雄浑的笔调啊!我不禁想象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铮铮铁汉?嗯,从这么奔腾豪迈的狩猎图不难看出。

再往下看,我又对这位豪放派词人更来了兴趣。“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白色已爬上了耳廓,染了乌丝,白了鬓角,却染不白烈士的心!多么伟大的气魄!

这样一个铁骨硬汉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中镌刻着,苏轼,大概也就是这样一位豪迈奔放的爱国英雄吧!

我和台下的同学们都在为苏轼的铁血豪情而激动着,但我的思绪又慢慢飘远,仿佛看见头戴纱冠手捻胡须的东坡居士在对我说:“后生,汝言不假,但惟余之一面矣……”

对了,苏轼不单单有铮铮铁骨的一面,还有他绵绵柔情的一面,是一个有情有义、有血有肉的人。

请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里没有之前那个豪放的猎手,只有一个面对孤坟感叹人间苦愁的饱经沧桑的老者。

他还噙着泪水吟出:“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的确是苏轼,但如同变了个人似的。这是另一个正在亡妻的坟前倾诉衷肠的苏轼。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苏轼的铁骨柔情,豪迈的,雄壮的,也是伤感的,婉约的。亢奋亦有,哀婉亦有。铁骨铮铮,柔情脉脉。

铁骨与柔情,是苏轼性情的两个侧面。看看苏轼之后的李清照、陆游等人,哪一个不都是既有刚烈之性,又有风情万种?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亦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亦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熟知的文坛战士鲁迅不也是一样,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烈烈傲骨,又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温婉吗?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如此,既有“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凌云壮志,又有“泪飞顿作倾盆雨”的撼天柔情。由此可见,每一个有所作为、勇于担当的人都同时有着这样两方面的个性——“铁骨”和“柔肠”。

这,也便达到了“人”的本质——人,一撇一捺,两笔为人。如果只有一笔,充其量也只是个“一”。只有激昂澎湃,便成了愤青;只有哀婉柔肠,便成了愁人。只有构建一个稳定的“人”字,这,也才是“人”的可贵。

上课了。

上课的文章7:请你爱我一点点

我们一块上课,一块吃饭,一块散步,一块睡觉,一块洗脸,一块旅游。我们干什么都在一块。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

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用你说,我明白你的心,我会默默的帮助你,因为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

然后我们依旧一块上课,一块吃饭,一块散步,一块睡觉,一块洗脸,一块旅游。我们干什么都在一块。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

当我需要支持的时候,你要么消失不见,要么甚至言语讽刺,我认为也许是我错了,因为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

然后我们依旧一块上课,一块吃饭,一块散步,一块睡觉,一块洗脸,一块旅游。我们干什么都在一块。因为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

我愿意和你分享我所有的东西,因为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

你总是默默的笑我傻,说你没有见过我这样子的傻子,对一个人好总是这么死心塌地,我开心地笑了,因为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

我们一块上课,一块吃饭,一块散步,一块睡觉,一块洗脸,一块旅游。我们干什么都在一块。我以为我们是好朋友。

有一天你和其他的人冤枉了我,害得我伤心的哭了好久,大家都假装来安慰我,而你静静的坐在电脑面前看韩剧,我更加伤心了,因为我不在你心里。

我们一块上课,一块吃饭,一块散步,一块睡觉,一块洗脸,一块旅游。我们干什么都在一块。原来我们不是好朋友。

我们一块上课,一块吃饭,一块散步,一块睡觉,一块洗脸,一块旅游。我们干什么都在一块。但是还是我一个人,旁边的你是谁,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上课的文章8:上课

文/蔡澜

享受姜花的香味,已到尾声,秋天一到,她就消失了。我对姜花的迷恋,从抵达香港那一刻开始,那阵令人陶醉的味道,是我们这些南洋的孩子没有闻过的。这里的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一年四季有花朵和食物的变化,人生多姿多彩,哪像热带从头到尾都是同一温度,那么单调。

姜花总是一卡车一卡车运来,停在街边,就那么贩卖。扎成一束束,每束十枝,连茎带叶,甚为壮观。一般空运来的花,都尽量减低重量,剪得极短,姜花则留下一根很长的茎,长度犹如向日葵的枝秆,插入又深又大的玻璃花瓶中,很有气派,绝非玫瑰能比。

花贩很细心地在花茎的尾部东南西北贯穿地割了两刀,这么一来,吸水较易。花呈子弹形,尖尖长长,在未开的时候,下面有个花萼,绿叶左右捆着,犹如少女的辫子。一个花托之中,大概有六至九朵尖花,这时一点都不香。

插了一两个晚上,尖形的花打开,有四片很薄的白花,其中一瓣争不过兄弟姐妹,萎缩地成为细细的一条,不仔细看是觉察不到的。花瓣中间有花蕊,带着黄色的花粉,整朵花发出微弱的香味,但是那么多朵一齐开着,整间房子都给她们的芬芳熏满了。

在把茎削开时,花贩也会把花托中间那一朵拔掉,说这么一来其他的花才会开得快,不知道是什么道理,总之是祖先传下来的智慧,错不了。有时,买了一束插上,花开得很慢,像我这次只在澳门过一个晚上,早上买的,如果当晚不开,就白费工夫。花贩教我,拿回去后浸一浸水,就能即开。照做,果然如此,又上了一课。人生要学的,太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