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久前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不久前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不久前的文章1:鸟窝

文/山禾女鬼

办公楼前的草坪上,不久前,移栽了三颗银杏树。

据说是襄阳市政府送的;花了不少的钱。因为三棵银杏树都高高大大的,从山区县的崇山峻岭中移植到喧嚣的城市,光运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我对这种做法很不赞成。

这样大的银杏树,在大山里说不定已经生长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成材成今天这个样子。那里的地理环境包括那里的一切,这些树都已经适应了。而冷不丁地把它们连根拔起,移栽到充斥着污秽之气的城市,说不定它们就此夭折呢!

但人是不会管树的体会的。为了这利益,那审美,常常做移花接木的事情,还自以为是的以为人们自己多么的了不得。

我如此悲悯归悲悯。世界该发生的一切,都不会因为我的悲悯、我的关注、我的思考而有所改变。大冬天里,这三棵银杏树就矗立在了我们公司办公楼前的草坪上了。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开春之后,看到它们现在光秃的枝丫上长出绿色的嫩叶,并在新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说了如此之多,好象跑题了呢。不是写鸟窝嘛,怎么没完没了地发起牢骚了?

不是牢骚,而是借题发挥一下自己的见解不说,要写的鸟窝,着实跟这三棵移栽来的银杏树有关。

就在这三棵树移栽后不久,一对喜鹊竟然在最高最强壮的那棵银杏树上做窝了!

这真是家有梧桐树,不愁引不来金凤凰呢。

自从喜鹊开始搭建鸟窝后,我每天上下班甚至上班的过程中,都要看看那个鸟窝。我很佩服那对喜鹊的智慧。它们在三棵树之间,选择了最高最壮的那棵,并且把自己的窝建在这棵树的最高处。我也喜欢那对喜鹊的勤劳。它们俩轮换着飞来飞去,衔来一根根小枝条,让自己的家一天天大起来。

望着那鸟窝,我有了一些更久的感慨。记得小时候,老家的屋侧有一棵我叫不出名字的大树上,总有喜鹊在那树上做窝,并生产小鸟。我和小伙伴们看到了鸟窝从小到大的过程,看到了小鸟伸出还没长毛的红红的脑袋张着嘴接吃鸟父母送回的食物,看到了小鸟羽毛未丰就想飞翔而从鸟窝里掉下摔死的惨剧,看到了冬天雪中鸟在鸟窝中过冬的温馨。

在记忆中,除了童年的鸟窝印象,同样的印象还有,记不得是那部电视纪录片反映大西北的景象里,有这样的解说大意:树死了,鸟飞了,一个孤零零的鸟窝似乎把曾经的生命与温暖凝固成了永恒。那影像,那音乐,那解说,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还经常震颤。

许多年没有见到鸟窝了。如今,在办公楼前移栽的银杏树上,在隆冬的季节里,竟然又一次看到了儿时仰视中的鸟窝,心里有了许多的感慨。

期待鸟窝早日搭建好,期待春天时节小鸟的诞生,更期待那三棵银杏树如在它们的原生地那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关于不久前的文章2:熬下去,别死在天亮前

文/张兴旺

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一个叫胡迁的导演,他拍摄的作品《大象席地而坐》在几年前获得了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最佳影片奖。电影节官方称这部作品:视觉效果震撼,是大师级的。

但是这位大师级的导演却再也看不到了,在2017年10月12日胡迁用楼道里的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生永远定格在29岁。

在文章中讲到他自杀的两个原因:一是穷困潦倒,连女朋友也离她而去;二是怀才不遇,无人赏识。一个认识他的出版社编辑说:“太遗憾了,这个傻子,再多撑五个月,天就亮了啊”!

但很多人往往撑不到那一刻,在决定倒下的一瞬间,他的世界是一片的黑暗,没有希望,没有尽头……

“熬”是淬炼最坚笃的意志。

记得八岁那年我第一次跟母亲去地里插秧,看着那一片白浪浪的水田足有一亩多地,腿肚子禁不住打颤,心说这得要插几天啊!母亲看出我的惊慌,笑着对我说:“儿,插秧的时候只管低头插秧,别看身后白花花的水田,这样就不用怕了”。学着母亲的样子,低头、弯腰、只一门心思把手里的秧苗一棵一棵的插到水田里。到后来看见白浪浪的水田一点点变小,再一抬头,哇,白浪浪的水田早已被一片绿油油的秧苗替代了,那一刻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时候,忍一忍,熬一熬,再多一分坚持和耐心,或许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明天呢。

就在几年前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二十二的男孩子因为母亲生了白血病,前期已经花了十二万,后期还需要八十万。八十万,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也许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男孩子觉得自己身为长子,没钱给母亲治病是自己无能,在母亲生病的五天后他跳楼自杀了。留下重病的母亲和心力交瘁的父亲,一个十岁的弟弟。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凋零。还有不久前华山栈道上那个纵身跳崖的男子,看得人心痛不已。

是什么让他们用这种决绝的方式和这个世界永别,甚至有的人连一句遗言都不曾留下。连死都不怕为什么还怕活着?也许我们不是当事人,无法理解他们在那一刻的内心崩溃。

不得不承认,人往往在遭遇突然来临的灾难面前内心都是无比的脆弱的,甚至是不堪一击的。但是选择用决绝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我个人觉得这是在逃避责任。我们可以悲伤,但不能绝望,为什么就不能再想想其他办法呢,不是说天无绝人之路吗?你走了,可是活着的亲人们心里有多痛,你知道吗?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啊!

当我们来到这个纷繁的人世间时,就注定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怎么才能更好的活着,想必很多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吧。我想大多数人渴望的不是大富大贵,而是能够遇到一个对的人,寻一处无人山谷;建一间木屋,铺一青石小路;与相爱的人晨钟暮鼓,平静安宁的度过这一生。可是生活往往不尽人意,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

认识一位和我同龄的女子,有一次聊到她的人生,她告诉我她我年轻的时候曾两次自杀过,因被发现的及时两次都被抢救过来。我听罢有点不敢相信,这么一个温柔的女子为什么会……她说还不是因为自己的丈夫不争气;好吃懒做也就罢了,还整天拿她出气;稍一不顺心就喝酒打她,那时候真是年轻啊,搁在现在大不了离婚罢了。后来呢,我好奇的问她。她说还能怎样,当时孩子小,慢慢熬呗!那现在呢,我更加好奇了。现在都老夫老妻的了,他的个性改变了不少,酒也戒了,对我也好起来了,加上孩子们也大了,就一心一意的过日子了。很难想像这么多年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可是她真的是熬过来了。佛说,释怀就在一瞬间。用在她身上最贴切不过了。

是啊,熬着熬着天就亮了,可是有很多人却死在了黎明之前,有的人穷其一生也熬不到天亮,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了却看不到希望。就算是这样也不是寻死解脱的理由,人只有活下去才有涅槃重生的一天,你死了,生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熬下去,别死在天亮前。

关于不久前的文章3:可爱的小狗

文/张洪祥

不久前,我家来了个“新成员”,它浑身毛茸茸的,很像棉花糖,我叫它多吉。它长长的耳朵把半张脸都盖住了,只露出那对大眼睛,圆溜溜的,像两颗黑色的珍珠。

多吉如果跟你熟了,总是冲你摇尾巴,一副友好的样子,当然,他也有犯错的时候,这时他就夹起尾巴,一会儿躲到桌子底下,一会儿跑到床底下,就是怕别人打它。吃东西的时候,多吉总是把整个小脑袋埋在碗里,一边拱着碗,一边绕圈。它很贪吃,像金鱼一样,总是吃,不会饱。有一次,它吃多了,整个肚子鼓鼓的,像猪猪侠一样,可好笑了。

多吉可喜欢洗澡了!你只要大喊一声:“洗澡喽!”它就会应声赶来,不管水温如何,“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当你在它身上打肥皂时,它安静极了,把下巴放在盆沿上,闭着眼睛,一副超享受的样子,还时不时地打起了呼噜呢。当你终于完工了,它还赖在水里,死活不肯出来。当你再三呵斥,它就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用它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你,似乎在撒娇,又似乎在乞求。那种眼神让你不忍心赶他出来,只好再装模作样地帮它洗一遍。哈哈,多么讲究卫生的小狗啊!

我非常喜欢我家的多吉,因为它太可爱了。

关于不久前的文章4:会场布置

文/萧舟

不久前,公司人力资源部将我调到了办公室工作。办公室里除了为公司写些材料和领导讲话稿外,还要负责公司一些会务的工作。昨天下午,张主任通知我他要陪老总向市上的一个工作组汇报工作,让我先将公司的大会议室布置一下,下午4点30分总公司将召开质量安全的视频会议,要求各分公司的全体人员参加。

公司的大会议室十分宽敞,我在中间椭圆会议桌的一端支上了大屏幕电视,并将摄像头对准会议桌,通过摄像头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整个会议桌附近的情况,同时我又在会议桌上摆放了公司老总们的名字牌。由于许多人未在公司,所以我只在会议桌的后面放了一些椅子。

下午4点,张主任从小会议室走了过来,我快步迎上前去。本以为张主任看到我布置的会议室一定会十分满意,没想到张主任刚推开门就瞪大了双眼对我训斥道:“谁让你这样摆座位的?你赶快将小车班那几个人叫上来!”

我来不及辩解,立即将小车班的几位司机叫了上来。张主任指挥我们几个人重新布置了会场:撤掉椭圆会议桌,摆上六个人的长条会议桌并将公司老总们的名字牌按顺序摆好,从第二排以后开始全部摆成会议椅,奇怪的是每排的椅子数都比前一排多两个,整个会场的座位呈梯形向后摆开。等我们摆放好后,离集团公司开会的时间只有5分钟了。公司的员工和老总们紧接着就走进了会议室。

集团总部的视频会议于4点30分准时开始。会议结束前,主持会议的集团公司副总专门表扬了我们分公司,说我们分公司不但领导全部参加,而且参加人数也是全集团公司最多的。我将目光投向张主任,只见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会议结束,我走向张主任悄声向他请教,张主任说:“这开的是视频会议。我们的摄像头固定不动,总部的电视画面上只能看到我们摄像头传过去的内容。由于摄像头拍摄的范围随着距离的增大逐渐增加,我这样摆放,不但第一排领导们的脸部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都放在摄像头所能照到的范围内,这样我们参加会议的人员就充满了画面,也就显得人员多了。”

关于不久前的文章5: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朱朝阳

不久前,一位学美术的好友送我一幅作品,画的是一幅泼墨荷花,提名也很雅致,叫《素年锦时》。画面很简单,一朵怒放的荷花,一片恰到好处的荷叶,其他都是留白。朋友讲,在书画作品中,无论画风是气势磅礴还是秀丽婉约,都讲究“留白”,也正是这些没有笔墨的地方,赋予作品饱满的生命张力,赋予画面悠远的深邃之意。其实,除了书画,音乐中“留白”也是一种美妙绝伦式的极致表达,白乐天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时便用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其实是一种近似大音希声的声乐震撼。“留白”不仅在书画音律上举足轻重,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日本园林别具禅意,空地与建筑,稀疏与致密都是“留白”的艺术,好的效果永远离不开“留白”的匠心独具……凡此种种,哲人谓之“留白天地宽”。

“留白天地宽”,一句颇有禅学味道的人生忠告。生活中的“留白”就是“闲暇”,偷得了“半日闲”,生活节奏也就慢了下来。人慢了下来,就有了深沉的思想。庄周梦蝶,梦里花开花落、蝶舞翩翩,那是一种诗意袅袅的气息在弥漫,那是一种深奥的人生哲理在孕育;苏子游赤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江上清风习习,山间明月朗朗,那是一种坦荡荡的洒脱在流淌,那是一种居高临下诗人般的情怀在酝酿。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曾说,“人们总是为太多附加的东西而追逐、奔劳,风雨无阻,一刻不停,以至于来不及去思考、去想象、去认识,疯狂的消耗之后,生活的基本需要与生命的基本价值其实纹丝不动地停留在原地”;公元834年,晚唐才子杜紫薇的一次旅行便是例证:他在深秋时节,停下匆匆的脚步,没有辜负这一路绝美的风景,用如椽大笔写下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咏叹,他懂得旅行的意义,不经意的一次流连,成就了一幅色彩饱满而又令人神往的画面。

记得刚学车的时候,总把握不住节奏,把车开得“嗖嗖”快。教练一句“车开得快,谁都会,但要把车慢下来,而且停得恰到好处,那就难了”使人如醍醐灌顶。生活的艺术,是得失平衡的艺术,也是快慢平衡的艺术。慢,是一种谦和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随和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温和的掌控能力。往深处说,慢是一种清醒,在扑面而来的鲜花和掌声以及排山倒海的赞赏和奉承中,不浮夸、不炫耀,没有飘飘然,没有得意忘形,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和思维清晰;慢是一种超脱,在得失、进退和荣辱面前,没有大喜大悲,没有狂热和过激的行为,表情自若,人情练达……

“慢生活家”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因为,唯有懂得慢,才会体会到生活的妙处,才能回归自然,享受轻松和谐。

慢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看老者淡然一笑,步履蹒跚,手中龙头手杖,虬劲而富有美感,那是人生美好的风景;慢是一种锤炼时光的技艺,国粹刺绣讲究慢与精,一针一线,一丝一缕,绣出了时光的精致和华贵。慢,如清泉,汩汩流淌,婉转而清幽;慢,如花香,丝丝缕缕,芬芳而诱人。

偷得的是一种随性的慢生活,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诗意风格。你我不妨从现实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回归到轻松愉悦中去,让简约淡泊取代熙攘纷杂,让宁静安祥取代焦虑浮躁。然后,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岂不快哉?

关于不久前的文章6:两小时的幸福

文/丁小丁

不久前,我在微信上收到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年12月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即将开通,广元至重庆只需2小时!我第一时间转发,喜悦飞上眉梢,涌进心底。

回想起多年来每一次回湖南的情景,我都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坐过车厢过道、餐车或一直站到成都,买过黄牛票、请人抢购票、临上车补过票,无数次转车……每次往返总要满满4天,在家还没坐热就要匆匆离开,跟打仗一样,身心疲惫。

每逢佳节,盼着回家,却又害怕回。过年,更成了我心中的痛。

因为广元没有直达湖南的火车,而成都每天只有两趟火车经过湖南,且只有其中一趟经过家乡小站的时间刚好。那时候还不能网上购票,每次得提前到车站或指定售票点购买。如果买早了怕领导不批假,弄不好会错过火车。车少人多,不提前往往又买不到车票。很多时候在怎么买票、买哪天的问题上都要纠结好几次。

回家那天,既兴奋又忐忑。早上天蒙蒙亮就从广元出发,到成都北站乘地铁到成都东站,经重庆,过贵州,到湖南,全程1300多公里。那趟火车比较破旧,没有空调,拥挤不堪,全程昏昏沉沉。经过近17个小时的折腾后,终于到达家乡小站了,以为会轻松些,可是还得转两次中巴,再步行才能到家。除夕之夜,我踩着一高一低的泥泞小路,在一串串鞭炮声中推开家门,推开一屋子的香味儿和母亲的满眼泪花。

“如果广元有直达湖南或重庆的火车就好了。”这是我和父母共同的新年愿望。

记忆最深的是那年春节从老家返川,小站售票数量有限,我没能买到返川的票,无奈之下买了一张无座票,匆匆跨上即开的火车。车厢走廊上挤满了人,各种气味熏得人直想吐。初春的夜,风“嗖嗖”地从车道缝里钻进来,刻骨铭心的冷,无助、害怕,漆黑的夜充满了恐怖,我从来没有度过那么难熬的夜,泪水不知不觉的掉了下来。大概是后半夜三点了,一位好心的乘务员把我送进餐车,才得以休息。到广元后,我给家里报平安,当得知我路途如此艰辛,父亲泣不成声。

2015年7月29日,我在火车站接到了拄着拐杖、双脚浮肿的母亲,她带了满满三口袋家乡特产,看见母亲单薄得一不小心就要被风吹走的身子,我的心一阵一阵抽搐。短短20天,母亲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

兰渝铁路终于开通啦!我欢呼着告诉父亲,以后2小时就到重庆,1天时间就可以到家啦!父亲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哽咽地说:可惜***看不到。是的,母亲若还在,今年过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虽然广元回湖南的路依旧漫长,但这短短的两小时,省略了广元至成都再到重庆的所有劳累和折腾,让我回家的路不再艰难和遥远。想想早上还吃着广元凉面,中午已经享受重庆火锅,火车上美美睡上一觉,睁开眼父亲已在面前。这种幸福,就像儿时吃到棒棒糖一样甜。

兰渝铁路终于开通了,她不仅拉近了南北的时空距离,更拉近了我与父亲的距离,它是一条亲情线、幸福线,牵动着每一位游子的心;它更是一条经济线,承载着全中国人民的梦想,引领我们奔向美好未来。

关于不久前的文章7:恰是人间四月天

文/萍水逢伊

分明在不久前,人们还在厚厚的棉絮包裹中揣着手吐着哈气反复吟诵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希冀与期盼,一晃眼,春天便悄然转身,迈着轻盈而柔软的步子飘然而至。

最是人间四月天,恰是人间四月天。站在四月的春天里,带着春天的口吻轻轻地哼着春天里的歌谣。

那柔柔的白,那嫩嫩的黄,那浅浅的绿……每一种颜色都翩跹着一个曾经沉寂着的五彩斑斓的梦;

那抽芽吐叶的小草,那随风轻舞的枝条,那熏得游人醉的暖风……每一次拂动都绽放着一缕春暖花开的满是芬芳的甜美;

那冰释后灵动的小溪,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孩童……每一季复苏都飞扬着一份生命极其可爱的欢悦和感动。

以前固执地坚持不喜欢春天,只因春天会为自己的皮肤带来不知名的过敏源,但终究抗拒不了那铺天盖地的盎然的生机、沛然的活力的吸引。

徜徉在四月的长廊里,不禁想起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位生于四月清心素雅轻灵睿智的“林下美人”从此染就了春天最明亮的色彩,以一生的才情镌刻了一阙“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绝代风华。

采撷着四月的风景,我乐此不疲,有流转的画意,有深挚的诗情,有动人的故事,有隽永的真理。

近些日子,花园中的玉兰树开花了,那一树的白,透着淡淡的粉,一团一团地簇集起来,倒也倾泻出一片绚烂。儿子天天看到后大叫着,以他惯有的抒情风格,天真地说道:“妈妈,这粉,一大片一大片的,实在好看,我们拿相机拍下来吧。”身旁已驻足了几位路人,也在欣赏着她的繁华。但我丝毫感觉不到她的得意或张扬,一如既往的在冷艳中守护着神圣的静穆,我觉得她像极了一位绝尘孤傲的女子,宠辱不惊,仿佛热闹是我们的,和她毫无相干。“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赞,或者不赞我,花就在那里,适时而开届时而谢”,当真做到了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想起《离骚》中的句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此中“木兰”便指玉兰,原来你早在历史的源头留下了高洁孤傲沉静安稳的美名,穿越时代的长河,一路开来,续写着亘古的性情。

看看喧嚣的周遭,幽处难寻。人们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斤斤于得失,在一味的盲从中,在匆匆的追逐里,或许也该停一停脚步,回头检视那原本清净澄澈简单的心田,是否已经杂草丛生,是否已经尘垢满怀。

恰是人间四月天,我愿做个虔诚的信徒默默参悟着春的禅机。

有人惆怅春的美好实在难留,确实,自然中的春天只有一季,生命中的青春也只有一回,我们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亦如这最美的四月天也只有这么一段。有朋友感喟:“我的春天即将离去,春游的梦怎么那么遥远?”其实,花开自有花谢,花谢凋落的却绝不是死寂与终结;春住自有春离,春离捎走也的绝不是会开花的梦想。于是,我鼓励自己,也劝告别人,诗意地栖居大地,诗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淡然地看待成败得失,看待生死关劫。因为,有一种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从心灵滋生出来的,心中有千红万紫,天下何时没春在?

闭着眼睛,沐着阳光的和煦,尽享那鸟语花香的人间四月天……

关于不久前的文章8:书到中途

文/黎武静

不久前忽而发现,我的阅读习惯与年轻时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年少,一本书拿到手里,必然一鼓作气看到结局。追着情节一马平川,览江河壮阔,一泻千里,心无旁骛,势不可挡。一日读八本书都不在话下,读完后尚可倒背如流,着意将其中精彩片段大声背诵,与舍友共享,一群人在宿舍里畅怀大笑。第二天雨落霏霏,等不及天晴,清晨撑着伞去还书,急着再拿几本新书打发我的闲暇时光。

如今一本书,常常书看了半拉就丢到一旁。有时连一半也还没看到,就看了个序而已,难得的是把同一个作者的所有能找到的书通通先看了个序,然后就丢到一旁,等到来日才会回来再读。

这个“来日”通常是一年半后,只要看开了头的书,我必会读完,一年半后拿起来,照样从断了的地方悠悠读起,愈读愈疾,痛痛快快地看完全本。当然也有忘了的,如果忘了大半,那么一年后就从头读起。慢慢地找回那些被记忆忘却的细节,踩着轻松的步子,在陌生又似乎亲切的文字里徘徊,直到看到全新的段落,遇到崭新的风景,心满意足地翻着书页直至最后的结局。于是不可避免地,这本书不只被读了一年半,而且被读了一遍半。

即使忘了情节,但那本看到一半的书,作为一个标的,不会被忘记,它深刻地铭记在脑海里。通常把一本书丢到一旁是因无意间被别的事情打断,亦有特意中途跑开,将一本书轻轻丢下,故意让时间成为读书的停顿。

当然故意丢下的书,不会等到一年半后才被想起,几天之内就会忍不住翻开。有时是为了躲眼泪,因为情节太过激荡,眼看着那些就要发生,将要发生,必然发生的一切,以为过几日再看就不会心潮澎湃,泪流满面。忍了几日翻开来,不必回顾,读得几行,仍是泪如雨下,难以自抑。

有时是因为惊心一瞬,将书在到达巅峰之前丢开,缓缓情绪过几日再来观赏这滔天巨浪。有时因为心生怅惘,将书在朦胧未明之际丢开,回来时再将幽幽心绪细细分明。有时是因为温暖愉悦,将书在恋恋不舍之时丢开,书到中途默默走开,回来时仍有无限温柔在悄悄等待。

而看《红楼梦》时,唯有初读时从头到尾,而后每次重读都只会读到中途,只读那花团锦簇中的片刻辰光,热闹红尘里的青春年华。偶然想起时亦有从始至终通读一番,之后还是恢复成老样子,在前半程里翻来覆去消磨时光。

很多被丢开的书都在几天之后,或一年半之后,被重新寻回。书到中途,只会丢开,不会忘却。虽然有短暂的分别,仍然有必然的重逢。一分一合里,喜怒哀乐都加倍。以时间作停顿,一本书在生命里走走停停,漫长岁月里,不管间隔多久,每一本书都轻轻画一个安静的句号。

关于不久前的文章9:叶落成伤

文/哭泣的百合花

不久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祭奠爱情》发表在空间,但是只让它存在了两天我就把它删了,因为那篇文章太容易让人触痛。特别是我写得那个人,他如果能看到,或许也能感受到我内心滴血的疼痛!也只是或许……

感情这东西真的没办法解释,就如当初如山盟海誓的诺言,一瞬间却消亡殆尽!我。也学会不再埋怨,不再恨你。因为我觉得那样的恨和埋怨是没有意义的。就如同我曾经悄悄为你写的文章,发在那个网站上,到现在却再也不愿去打开那个网页。随着你的离去,那支离破碎便再也无法拾起……

或许一切真的注定就该这样终结。命中注定!我,不能改变命运,或许只能接受。除了这样我还能为你做些什么?我知道即使我用尽全身力气也只能换来半生回忆。但愿你能够过得幸福吧!除了这个,我还能说些什么?现实再残酷,我认了!今生遇到过你,我是幸福的!感谢你!

本来已打算把你连同你的所有回忆都尘封在记忆里。以前我想着把记忆格式化了就不会再想起,把眼泪冰冻了就不会再流下。但是偶尔被触碰到,却还是微微的疼,只是那种疼不会再让我哭得喘不过气!

昨夜的雨下得好大。也或许是雨夜本来就会惹得人思绪万千吧!凌晨三点就从梦中醒来。看着外面雷雨交加,又想到了你。还记得你淋湿雨的头发,那时候总爱骂你,说你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每次吃饭,也总是让你多吃点,我总对你说,你胖点好看!可是很多事情的结果都是无法预料的,如同我和你!

现在我知道,没办法改变的事情只能接受。我不再和命运抗衡,我不是它对手。我折服了。

早上起来的时候,门前的花落了一地,叶也落了一地,树枝上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如同水晶!我想这也许是树枝的眼泪吧,因为它舍不得叶,而那无情的风和雨却把叶吹落了。它带着不舍的眼泪,无能为力!

又一阵风吹来,树枝上的水晶都掉落了。如同一颗玻璃心,无声的碎在风中!

关于不久前的文章10:文人代笔趣谈

文/付秀宏

不久前,韩寒坐在铺满阳光的房间里晒手稿,姿势潇洒,但眼神中却少了惯常挑衅的意味。从方舟子质疑韩寒代笔开始,韩寒就很受伤。其实,稍稍浏览一下世界文学史,从古到今,围绕作家代笔趣闻还真不少。

16世纪的大文豪、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被誉为“英国戏剧之父”,然而学术界对他一直颇有争议。英国两位着名莎剧演员雅各比和赖伦斯,就曾经公开质疑莎剧作者身份。两人说,莎翁戏剧很可能出自他人手笔。莎剧博大精深,涉猎法律、历史和数学等众多领域,而史书上记载的莎士比亚出身寒微,并未接受过高等教育,难以想像他能以优美文笔写出极富文化内涵的作品;莎士比亚出身并不显赫,但莎剧却处处体现作者对宫廷斗争了如指掌;莎士比亚从未踏出国门,但莎剧却把异国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莎士比亚是一名高产作家,但目前还未找到他生前收到稿费的任何记录……

法国作家大仲马一生写了几百部小说,其中大部分是请人代写。有些作品则是花钱买来别人写了个开头的半成品;或他写出提纲、框架,再“组团”写完。因为大仲马奢靡的生活和拈花惹草的个性,让他经常囊空如洗,不得不沉迷于这种“团队代笔”游戏,以至于被人戏称为“小说厂厂长”。好在他真正自己动手的几部代表作,功力不凡、厚重耐读,连文学大师雨果都称赞他的才华横溢。

19世纪法国着名戏剧作家欧仁·拉比什,也是出了名的“团队型剧作家”。他22岁出道至73岁去世,竟创作出170多部各种剧本。其高产的秘密,就是“团队创作”。除了他的处女作《水瓶》等少数早期作品外,人们几乎举不出什么可确认为他独立创作的剧作。正因如此,尽管他着作等身,且是法兰西学院成员,但法国文学界对他的评价却相当保留。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代笔团队,是战国末年吕不韦受封秦国丞相,独揽朝政十年之久。吕不韦想自己像孔子一样流芳百世,于是便让自己的三千门客共同代笔,写成一部《吕氏春秋》,然后挥笔署上自己的大名。他有一招绝的——还命门客把全文抄出,贴在城门口,并张贴布告:谁能在书中改动一个字,当即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万人争相阅读,但仍然无人来改动一字。“一字千金”的成语自此问世,《吕氏春秋》也一炮而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