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南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江南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江南的散文1:雨夜,许我片片柔情

文/一滴墨香

江南的春天,雨夜连绵,淅淅沥沥,温温柔柔,颇别有一番景致。白日里,春阳普照,几许高温纠结在心,让人感到些许烦躁;夜暮降临,天空走向了黑,轻柔的雨宠幸而至,播洒绵延的芬芳。亲临此间,便有了惬意的心情,温柔的感慨。

一直以来,总喜欢素裹一装洁白的休闲,独处于书屋,品一壶香茗,如烟绕过镜片,自由自在的欣赏乐道。一曲《莫失莫忘》入耳,优美的旋律划向心海,荡漾片片涟漪。忽地,窗外“哗啦”声声,招惹明眸在闪动,侧耳倾听,倾听着外面的世界:是的,下雨了!今夜,又是一个柔美的雨夜。

于是,信步至阳台,推开玻窗。瞬息,发丝飘逸,徜徉在夜雨的流香中,爽心悦目。

借了邻人之灯光,抬眼而望:远处,蒙蒙霏夜,丝丝雨线,飘摇不定;近处,雨打芭蕉,声声脆响,敲击出片片柔情;绿叶沙沙,摇曳起舞;花絮飞扬,洗却尘埃;风儿编织雨帘,像歌儿的韵律,弹奏一曲净美的恋曲。

一个很美的雨夜,有了它们的热闹,却不显那么的宁静,不过,激扬清新在心,颇别有一番欢快的风情。

看,风儿牵了雨儿的手,化作雨丝,温柔在一起;听,雨儿缠绵的故事,涌动暗藏的流芳,把柔软的心,爽朗、迷离。

夜已深了,我却还清醒。缓坐书案,慢捻灯花,雨夜的柔情久久不散。不知为何爱上这深邃的雨夜,让温柔的雨风占据了心房?一次次掀开心儿的门窗,一遍遍涌动绵绵的柔肠?

几折春秋,总是喜欢温柔的雨,总把风儿的温柔交织,编织一席爱的柔情,寄语风雨中——夙愿你和我再次雨中靠近,用爱取暖!

我不知道一生中你爱过多少人?有过多少雨中缠绵的恋曲?在爱的伞下有过多少相依相恋的故事?

我知道人与恋曲把故事唯美,心不会痛;我知道故事与人同唱爱恋的歌,把人心陶醉。不知道你的感觉,是否也在为爱而激荡,畅想!

温柔的雨总是伴着柔柔的风,幻化成一个爱的主题,有谁不喜欢温柔的雨和风?因为爱情,缠绵悱恻,相思风雨中。只要爱过,恋曲便尤美,即便在风雨中浅吟低唱出妙趣横生的乐章。爱,需要柔美,无不喜欢上温柔,风和雨总是共伴红尘,拥情而至。把那温柔的雨,那绵情的风,落在掌心中,便有了温柔,有了爱,有了唯美的回忆。

回忆,让看雨人,柔情漫心。你可曾还记起,曾经那个相遇的黄昏,好像如今的雨夜,有风,有雨,有朦胧,有摇曳……模糊中,一袭蓝衣巧笑嫣然地走来了,没有带伞,不知你会来,摇曳在我的身边,予我一派惊喜。

我们躲在树下,偷偷看你红红的脸媚,满身花粉和雨香,那一瞬,我禁不住一只手拥着你,另一只手抬起来张开去,覆盖在你的头顶,想要为你挡住飘来的雨和风。那一刻,感动了你我眼眸的雨滴。

从此,你靠近我,折叠的伞下,幸福了幸福。拥了,抱了,吻了,紧了,聆听着说爱的心音,用爱取暖,温温柔柔,缠缠绵绵,缠满了柔情,暖热了爱情。从此,定格了我们今生的约定:在雨中……

温婉牵动你的手,亲亲上路,我们风雨同舟,日月同行,把心中的情愫寄宿在温馨的港湾。在爱的路上,我们共掌一把伞,看海天成色,织爱情的故事,迎接风雨,越过泥泞,在红尘道途的洗礼中,去执着,去拥有,去真实,从此,不愿再有分离。

我们走过雨夜,迎接黎明,沁染雨过彩虹的烂漫,满载心的希望,缓缓走向深爱的殿堂。我们没有失望,没有彷徨,没有沧桑,唯有柔情的雨,追赶着看不见的风,飘飘洒洒在前方。

前方,淘气的雨风凉凉地,拂在脸上很轻,很柔,很舒畅,我不由自主,深深挽紧身旁的你。那一刻,雨如泪水,纷纷扬扬,我们为幸福感动而陶醉。

今夜,雨和着风,淅淅沥沥,轻柔如梦。好美的一个夜,你却不在。

今夜,心伴花香,密密匝匝,清新如月。好美的一片情,你却不知。

窗外,雨儿在不停地下,风儿在不止地刮。我的爱,随风而起,我的情,伴雨而动。独守一片情思,缠绕思绪,积情于心,敞开爱念的情怀。我将心事赋予风儿,带着我的问候,吹向你的心头;我将相思赋予丝丝小雨,愿每一个雨点带去我的思念,滴落在你的心田;我将爱的气息传染给空气,愿空气随着风儿飘向你的周围;只愿你还能记得,深深的相思,深深的祝福,深深的眷恋与深深的疼。

忆念的甜美,飘逸着如梦的醇香,润育在心房,独赏一曲《莫失莫忘》,填满心的流殇,把心儿捻碎。从此,相离莫相忘,天涯两相望!

此刻,捧一颗眷恋的心,与墨香共舞,把温柔逐放在雨夜里,任由飞翔。揽心儿的沉醉,像雨的晶莹剔透,波光粼粼,像风的和讯凉爽,轻吟浅唱:雨夜,许我片片柔情!

关于江南的散文2:中秋“蒸茶”忙

文/余平

我的家乡在江南的小镇,每逢中秋节家家户户有“蒸茶”的风俗。家乡人说的“蒸茶”其实与茶关联不大,而是做蒸食,专指在八月十五这天蒸馍馍、蒸灯粑等。

八月十五一大早,母亲就开始忙着做花馍(动物造型的馍馍)。她手持刀、剪、梳子等工具,将已发酵揉匀的面团经过搓、捏、切、压、剪等工序,做出神态各异的牛、羊、猪、兔、狗、鸡等动物造型,再以五谷杂粮点睛镶鼻,待上笼蒸熟后,又经过着色,这些花馍仿佛“活”了一般。蒸出的第一锅花馍要留着供嫦娥仙子,谓之米面成山,祈祷秋后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一些家乡人还要在八月十五闹花灯的时候,在旺火上烤食蒸好了的花馍,谓之避邪馍馍。这样可以保秋后无灾无病,平安吉利。

家乡人“蒸茶”时都要做一种传统美食谓之灯粑。灯粑是用糯米粉团做成人物造型,寓意龙凤呈祥、多子多福。做灯粑时很热闹,常常是全家人都围在一张桌子边做。母亲最拿手的是做大头娃。大头娃要做得像两个拳头那么大——这个肯定不能做成实心的,因为这么大的糯米团在锅里难以蒸熟。母亲会捏一个空心的大头娃,里面包上花生仁、核桃仁、芝麻、糖等馅,外面用红豆作嘴、黑豆作眼睛、白莲子作鼻子,大头娃娃做好后要及时放进锅里蒸。蒸熟后加以点染,用藩茄酱、苹果酱等抹在灯粑的表面,相当于给大头娃穿上漂亮的衣服,看起来非常可爱。

家乡人八月十五“蒸茶”的日子还要蒸一锅玉米团子。母亲把玉米粉和好,煮好的红豆、青豆、紫米与红枣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当团子馅料。和好的玉米面挖一块握在手心里团一下,捣出一个窝来,添入馅料,把口捏实,再团成圆圆的球状。蒸好的玉米团格外金黄,散发出诱人的玉米香,让人口水直流,我总是第一个伸手去锅里拿玉米团子,这时候母亲便会佯装生气地说:“孩子,小心烫着,这么贪吃,将来找不到媳妇怎么办?”

母亲的话犹言在耳,可时光还是那样肆无忌惮地逝去。如今我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在都市成了家后即使与母亲相见也是来去匆匆,很少有机会再吃到母亲的“蒸茶”了。

中秋前后,家乡的一位亲戚出差到我这里。他说,今年我没有回老家过中秋,母亲甚是牵挂。他还捎来了母亲亲手做的花馍、灯粑、玉米团。虽然它们没有刚出锅那样美味,我还是吃得津津有味。即使我与母亲相隔千里,我也能体味母亲的味道,感受母爱的阳光。

有母爱阳光的地方,便是人间天堂。

关于江南的散文3:江南雨

文/葛陈红

江南的雨,那雨声晰晰沥沥,有像是那沙漠骆驼的脚步声,又像是那喃喃的鸟语声,又像是那长老者那讲不完的故事声,还像是那热恋中的情人的倾诉……因此,江南的雨是多情的,富有诗意。

听着那雨声,往往会勾起人们对如烟往事的遐思,得意之事,耻辱之事,皆随这雨水漂去,也即宠辱皆忘;那飘飘洒洒的雨,那有节奏的雨声,特别在雨夜,聆听那雨声,顿时会把心中的私心杂念浊洗干净,也即能净尘心,将自己的灵魂进行一次清洗。同时,经过那雨水的净化,第二天的外面世界的东西都干净多了,花儿也艳多了!

雨中的万年青、松树等绿色植物,在雨中的净化下,更加娇翠欲滴,看到雨中的万年青树,会给人们一种生的希望,力量的召唤!

江南的雨不像北国的雪花令人心寒,而是会给人一种暖意,一种亲切感,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正是“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江南的雨不像塞北的风让人神往,但是江南雨会引起漂游他乡的游子的思归情结;在雨夜,喝上一杯清茶,会想起远在他乡的亲朋,你还好吗?会想起远在他乡的孩儿有没有把被子盖好?在雨夜,喝上一杯烈酒,将那心上人的音容笑貌回忆一下,将那些难忘令人挥之不去的思念化作两行清泪进入梦乡,有道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南的雨不像瑟瑟秋风那么萧杀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而是会给人一种蕴育生机的机遇。“星稀月明,鸟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求贤若渴、悲壮的诗句。由于秋风横扫落叶残酷无情,会让人产生悲观的情绪意志消沉,而江南的雨后的大地万物葱笼,一片勃勃生机!?

关于江南的散文4:黛色霜青,凝眸轻叹

文/蔓藤

一场江南烟雨,一段唯美邂逅,那些黛色霜青的岁月,最美了谁的年华,那烟雨深处的情怀,触动了谁的心房。一杯清茶,一场盛世烟雨,一个人,一段烟雨里的约定,时光深处淡淡的凝眸,把岁月轻叹。

-- 题记

屋外小雨,缠绵入心,微凉。思绪悠悠,不觉时光飞渡,转眼已将到金秋十月,窗间洒落几滴水晶。秋风过,激起一阵轻颤,笼紧了紧衣衫,起身,行至窗前,凝望、这江南的漠漠烟雨,用缠绵微湿的画笔,为这柔情江南着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罗烟色,青烟如黛,穿过烟雨的呢喃,舒展在流光里的柔美身姿,笔墨里芬芳地弥漫了岁月,将一切浮尘化作这袅袅的青烟,随着一场醉人的烟雨散去。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看了许多江南的美景,如今想来,把江南风韵表现的淋漓尽致的该当是这绵绵的烟雨,温婉缠绵,风姿绰约。那江南烟雨里的女子,一身浅蓝的碎花长裙,撑一把素色的雨伞,步履优雅的行于这黛色霜青的烟雨里,渐行渐远。那抹的动人倩影曾留在了多少人的心间,又在多少个绯桃纷飞的岁月里留下一个叫做江南的梦。

一帘幽梦沿着那生满青苔的石板小径流长,淡烟细卷在不经意里滋生了留念的情愫,凝眸而望,一场烟雨,偶尔幽幽的微风拂过,淡淡地花香弥漫似呢喃低语,一丝熏人的醉意,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烟雨江南一直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主旋律,清梦江南里的爱恨情愁,才子佳人的故事,醉了多了文人墨客,墨韵的书香跌落层层泛青的记忆,这一指泼墨的江南,在诗人的走笔中活色生香,惊鸿随水逝的日子,不免垂眸轻叹,指尖泛凉,凉在了心间。

喜欢江南的淡淡烟雨,品一盏茶香,静坐于古色古香的江南,烟雨朦胧里,拽动着经年的流光碎影,有一种与世隔绝的安静淡然,世间诸多烦扰好像都不忍心打扰这份安谧闲适。思绪、只有这思绪弥漫着空气,茶香袅袅,思绪的青烟缭绕,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其实,那人早已远去,只有那抹身影弥漫在漠漠的烟雨中,从此遗情在了江南烟雨里,守候一个一个的江南烟雨季,守候一场烟雨的邂逅,和一个关于爱情之间的约定。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不免心生感触,当那迷蒙的烟雨一点一点打湿了罗衫,谁能说这感情不磅礴,不然怎么打湿了整件罗衫。当那柔美的花瓣,一瓣一瓣铺满了青石街道,谁能说这感情不深邃,不然怎么铺满了整条幽暗小径。每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有一冢,埋藏着那磅礴确不足为外人道的情感,这座花冢却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闲暇的时光,在喧嚣的尘世总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而大部分时候,人虽闲了,心却未有过停歇,这一场江南烟雨,带来一次心的涤尽,涤去繁杂,涤去喧嚣,涤去……凝眸浅望,静静听雨。此刻,摒弃时间灯红酒绿的纷扰,忘却感情世界雾里看花的期盼,让心灵随着漫漫的烟雨飞舞,将所有的情愫揉碎在雨的轻吟中荡起涟漪,让雨丝牵引着弦,弹奏一曲羽化如诗的动人乐章。

此刻,听着雨声,闻着茶香,聆听自己的心跳,问自己,还有什么放不开,还有什么放不下,静谧,只剩雨打窗台的沙沙轻响。端起茶杯,品上一口,微微的苦涩弥漫了嘴角,是什么打湿了眼角?对着漂漂洒洒的烟雨,突然想去放飞那些永远无法放逐的心愿,可能唯有融入这黛色霜青的江南烟雨,才能听见那心底深处的悸动。

想那时光卷轴里的江南邂逅,一场江南的邂逅,一场爱情的期许,风雨中摇曳这一段又一段感天动地的唯美,段缠缠绵绵的江南烟雨,怎能不让人魂牵梦绕。此刻,想念落入心田,丝丝缕缕的醉意在雨丝中飘下荡起,缭绕心间,搅乱了透着深秋微凉的心海,此刻,只想深深的凝望,铭记下这的含情脉脉江南烟雨。

深秋十月,岁月微凉,一场漫漫烟雨,淋湿了谁的记忆,那黛色霜青的江南,留下了谁的温婉缠绵的梦。

岁月微末,年华细碎,一盏脉脉茶香,勾起了谁的心绪,那烟雨朦朦的江南,模糊了谁眼角微微的思念。

黛色霜青,凝眸轻叹,一场江南邂逅,执起了谁的双手,那含情脉脉的江南,搅乱了谁孤寰绝伦的年华。

关于江南的散文5:江南春语

文/陆彩荣

江南,离别得久了,就成了印象。诗人说,唯印象是美好的。印象成就艺术,印象成就大道。

能不忆江南?那唐诗宋词里的江南,温婉俏丽;那元曲明清小说里的江南,繁富瑰丽;一个地理的江南,早已幻化为文化文艺文明的江南。

怎不忆江南?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江南,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江南,那杨柳依依、君子好逑的江南,早已超脱了时空的樊篱,演化成历史哲学意味深长的梦江南。

谁不忆江南?夜静深山空的时候,孤忆;春江花月夜的时候,群忆;难忘今宵的时候,集体记忆。那天人合一的江南,那道法自然的江南,那和合美满的江南,简直成了理想国的化身,成了国人集体记忆中的美丽的化身。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若是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江南,是梦境,是寄托,是理想,是情怀,是挥之不去的魂牵梦绕,是空山无人的姹紫嫣红、草长莺飞,更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超然心语。今天的江南,更成了人们追求生态文明的独特寄托,成了天下国人的梦中情人。

多少人愿在那江南小桥流水般的诗境里羽化,多少人想在那江南杏花春雨里登仙……融化在一醉一陶然的轻风微尘里,做那江南的千年伴侣、万年缘客。

我更愿江南式的绿水青山、花开九州,春江水暖、梦圆天下……江南春长在,四季韶乐奏;中华梦圆时,天地人共寿。

关于江南的散文6:江南小调

文/李治亚

我喜欢江南,喜欢江南秀丽的风景,微风吹来,那是一抹醉人的绿。在我笔下,江南如同楚楚动人的女子,妩媚生动。我喜欢江南,没想到孩子们也和我一样,喜欢江南。真的是什么样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你看,八二班的程清源笔下的江南写的何等的妩媚动人:

清风徐来,笔墨点点点跃然纸上;弦乐入耳,腊梅朵朵凌寒绽放;波纹荡漾,一棹徐徐划在湖上。我是北方人,却偏爱江南轻快的小调,杯杯龙井,条条小船颇有诗情画意。怪不得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初识江南是在八岁的时候,当年小姨出门闯荡,在昆山一个锦溪镇安了家。我暑假去看她,也是在那时便和江南有了一面之缘。虽然如此,却记忆犹新。清晨去古镇上闲逛,那里居然不收门票,这一点甚好,若是收了门票,便感觉那古朴的水乡会变了味儿。鱼鹰还在渔船上休憩,但渔夫以做好捕鱼的准备,开始了划船。船夫早上一般没有客,在船上悠闲地吃着家常菜,偶尔还能听见对几句民歌。吴乡软语,听不得真切,但是感到很好听。湖边的寺庙里传来了钟声,附和的是木船之间清脆的撞击声。微风吹来又是一阵清爽。

中午的时候就热闹的多了,先不说景色有多迷人,光是酱猪蹄和虾米的香味就吸引了好多人,让人口味大开。街两旁的店里也值得一去,天然的珍珠串成的手链价格不贵却很精致。我们一家最爱的是那马蹄酥,每当离去的时候总要买一打子,放在嘴里一咬就碎,香气弥漫在口腔里,吃了还想吃。船夫的客人也多了起来,每当船只相遇时总会有一声问候和一片欢声笑语。船夫和船客唠唠嗑,虽是不同地区的人,相处却很融洽。坐在小船里,也能听到两岸的闲谈和炒菜声,这里的餐馆也在沿河岸上,这样的形式我是喜欢得很,吃饭时还能看到船边的波纹,有时独自放几个石子下去,看它们荡来荡去,也是欣喜。

晚上的古镇就很寂静了,蝉鸣有节奏的响着,一起一落。这时也不感到寂寞,因为走近湖边的茶楼,你会看到许多人,没有烟味只有茶香四溢。和朋友说说闲话喝喝茶,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但在锦溪似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喝完茶,还有宵夜,路边的小龙虾口味适中,适合解馋,吃完就可以美美的睡个大觉了。

江南是我第二个家,江南人、江南景、江南物让我痴迷。古人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与我戚戚焉。

再次赏读江南小调,宛如一首歌,不敢点评,只觉江南的一阵轻风拂过,那么纯粹,那么生动……

关于江南的散文7:雨是江南一丝轻愁

文/王芳

江南多雨,不知中,雨已下了几天,雨是江南的轻愁,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氤氲而来。

想看雨中的荷花,便去了东渡苑的池塘边,满塘的绿,肥硕的荷叶,似绿伞撑在水中,那点点的红,在水中越发的鲜亮,一时,便有些痴了。谁在雨中看荷花绕水,谁在水中绕荷花看红尘?谁是你心中的那朵莲,去了今生,转了来世,圣洁地开在佛前。

自知写不出《荷塘月下》的美景,也写不出《爱莲说》的厚度,且写只言片语,在这雨中,诉轻愁一曲。

是闲情,还是雨缠绵,淋湿了记忆,杏花细雨中,走进情韵,唐诗宋词中,多情才子,用一阕小令,写雨中的缱绻缠绵的柔情,还有白衣胜雪的女子,插着花簪,怀抱琵琶,轻拢慢捻如泣如诉地在雨中说着相思。

唐人郭震说:“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莲花柔嫩妩媚,香气缭绕,轻盈如蝶,湘妃雨后看着荷花,伸出玉手,掬清水,莲叶水珠滚动,回眸一笑,就动了凡心。

晏殊却说:“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一阵密雨从菰蒲中飘洒过来,荷花倩影轻摇,嫣然含笑,惆怅是诗人的惆怅,荷花依旧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样的景致,适合采莲吧,王昌龄的采莲曲,唱了经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来的人,一身的素白,和荷叶罗裙的女子相映,是雨中一幅水墨画。乐府中的诗,说得多好,“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你若相惜,我就是你同根藕,并蒂莲。它无关风月,只和这雨中轻愁相关,只和性情相连。

雨中,山远黛,草凄凄,听雨低语、听雨婉转、听雨呜咽、听雨吟唱,一湖碧水微翻,有些未开的莲花苞,早逝在断水中,心,无端的疼。

想捧你出水,想让你开在瓶中,空间太小,不如留你在这茫茫碧水间,凋了花萼,还有花魂。雨中,不为你流泪,只为你轻歌。

关于江南的散文8:家乡的河

文/方舟草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词,常钩起我对江南水乡许多美好的回忆。其中记忆特别清晰,时时拨动我心弦的,是家乡的河。

我家祖居江苏无锡北郊胡家渡。这是太湖之滨一个河道纵横、盛产稻米的村落,离陆定一的家乡西漳镇仅一箭之遥。我童年的很长一段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

全村沿河而居的一百多户居民,有多半是胡姓。我就读过的小学,就是由胡家祠堂改建的。祠堂建于什么年代,我不得而知。但在我记忆中,那座紧依小河的学校庭院里,有几棵蓊郁蔽日的古柏,以及两棵木桶般粗细的桂花树。可见建造祠堂的年代已经久远。

水面宽阔、烟波浩淼的大运河,在村子西南千米外静静流过。

一条宽及数丈的支流,象母亲洁白温暖的手臂,把村子环抱在怀里。与村落交错的一条条清亮的小河,披着两岸的翠槐、绿柳和七色野花,纵横交织,把农家屋场和碧油油的稻田,分隔为大小不一的若干块。

假如天气清朗,站在村后那座虽然海拔仅百来米,但秦汉名士张良曾游历到此,并唱过山歌的西高山顶朝南望去,十八里外的无锡名山——锡山、惠山,其塔、其峰都清晰可见,晃若一水之隔。山脚下,撒满我童年梦想的水乡小村,则悄然隐约在淡淡的烟蔼中,被一道道白亮耀眼的小河拥着、围着,宛如剔透的黛玉披上了绵柔的缎带,显出古朴、神秘而又清新的美。

一年四季,家乡的河水总是碧盈盈的。微风吹过,河面皱起漾漾的波纹,显得那样恬静,淡雅。有时无风无雨,她又似在思索、憧憬着什么,一面缓缓向东流去,一面仿佛为鱼鹰、鹭鸶及不知名雀鸟的捕猎、嬉戏之所动,发出悦耳的“汩汩”声。我小时候曾有多少回,坐在冰凉的岸石上,看那旭日映照下的粼粼金波,欣赏黄昏细雨中水面上飘忽的白丝绵一样的薄雾。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向水面飞去几枚碎瓦片,再数那随之散开的缕缕明漪。这时候的我,则完完全全被她的庄重、委婉、宁静和虚无飘渺所陶醉了!

同江南水乡别处的村镇一样,村里沿河一溜儿是青灰色的瓦屋。河里的运输很忙,常年穿梭似地驶着各种木船,还一天两趟驶过从城里开出的小火轮。每当河岸上的树荫聚作圆的一团,或者传来小火轮“呜—呜—”的长鸣声,那就是做午饭的时间了。这时候,水面上固然依旧响着“依依呀呀”的浆声橹声,就是那沿河静寂的埠石,也顿时热闹起来了。一群一伙穿着兰底白花布衫的婶子、嫂子们,忙着到河边汲水、淘米、洗菜,撒下一串串爽朗的笑声。村里的狗此起彼伏地吠叫,连那徜徉在河滩上的黄鸭、白鹅也拍翅引颈唱起歌来。此时家乡的河,又显得豁达、快乐,充满青春活力。

家乡的河,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活生生的世界。千百年来,她以丰富的出产,繁荣了两岸的经济,使这里的百姓过着安宁、温饱的生活。且不说闻名于世的大米、桑蚕、水蜜桃、油面筋等特产,单单这流淌不息的河里,就有数不清的宝贝:河面上,漫着青生生的菱叶、荷叶或千姿百态的水草;河水里,生息繁衍着无数的鱼儿、虾儿、蚌儿。家乡的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早春,当桃花刚刚吐蕾,河里还浮沉着没融尽的小冰块时,捕捞银鱼的季节就到了。有经验的农民,在河滩上支起一架用竹片、细纱布制成的长方形鱼网。你瞧吧:水儿汨汨地流,网儿悠悠地推,待到网儿出水时,那里面竟会撒了碎银似地,蹦跳、挤钻着许许多多娇嫩可爱的银鱼!

九月稻子进仓,木樨吐香,便是捕捉家乡名闻遐迩的毛脚蟹的时候了。而捉蟹的方法尤为奇妙:在平坦宽展的河边上,从河岸到水中的滩地,顺着斜坡夯入两排坚固的木桩,之后扎上竹竿,再铺上用细篾条儿编成的竹帘,一个捕蟹架就搭好了。天一擦黑,在岸边的竹架上挂起一盏明亮亮的桅灯。不多一会儿,那肥硕的毛脚蟹就傻乎乎地攀着竹帘,争抢着从河里爬上来了。而“守帘待蟹”的捕蟹人,则笑着忙不叠把它们朝竹篓里装。

到了十一月晚秋时分,满河的莲藕、菱棵结够了籽实,准备安然过冬。这时河里的鱼儿也长大了,长肥了。带木制摇橹的渔船从四乡八镇拢来,沿着藕区、菱区边沿撒下一张张大网;然后喊着号子,驾着船,齐心协力把网儿一点一点收拢。伴随着渔民的欢歌笑语,那一尺来长的鱼儿泻满了一舱又一舱。每当这时,河里帆樯云集,渔歌四起;岸上观者如堵,欢声不绝。象我这般八、九岁大的孩子,都巴巴地盼着放学,以便能够挤开大人的腿,瞅一眼这一年一度捕鱼的盛况!

家乡的民谣说:“城里的孩子会踏车,乡下的孩子会游水。”可说来惭愧,与家乡的同龄人比,我却较晚才会游水,而且是被逼出来的。

记得是九岁那年吧,雨丝儿不断的黄霉天刚过,河河汊汊都涨满了水。一天放学后,我蹲在河岸,看水中石壁觅食的虾儿玩。那虾儿是十足的呆子,又贪吃,只要你用棉线,或者蒿草的根须栓条螺蛳肉垂下去,它便会呆头呆脑地从石缝中钻出来,只顾用两只大鳌往嘴里送。可我呢,恰是岸上的呆子,一时看得走了神,脚下一软,便跌进了河里。多亏一位大叔及时赶到,用长竹竿把我从河里捞了上来。

回到家里,妈妈一边给我换衣服,一边嗔怪说:“乡里的孩子不会游水,真叫人愁呢!”

我不吱声,但心想现在不会,还永远不会吗?

这年盛夏,我天天中午不睡觉,别出心裁地在家门口的浅河里,飘起一块宽厚的旧门板。我将下巴颌搁在木板上,凭着木板与水的浮力,在水中乱划、乱“扑通”地学起了游泳。没几天,我居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狗爬式”。以后又学会了侧泳、自由泳、踩水、扎猛子。从此,家乡的河里,又多了一个小弄潮儿。

俱往矣!屈指算来,我离开家乡足有30年了。说来也怪,许多童年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记忆模糊、淡浅。惟有家乡的河,不管离开的时间有多长,我对她的美好印象,却依然真切如旧。

“美不美,家乡水”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