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文章

请欣赏五一节文章(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五一节文章1:双山岛一日游

文/汤奕宁

今天是五一节放假的第一天。一早,我就和妈妈、哥哥、姐姐和舅妈一起去双山岛游玩。

车子一路飞奔,没多久就到了江边。长江可真宽阔啊,雾蒙蒙的,一眼看不到头,大大小小的船只,来来往往的。远处,隐隐看到一个小岛,妈妈告诉我,那就是双山岛,一座处于长江中心的小岛。

这时,一声鸣响打破了天空的宁静,一艘摆渡船靠近了岸边。“哇!好大的船呀!”我不禁大喊起来,只见一辆辆汽车鱼贯而入,开上了大船,游客们也纷纷登上了船,鸣声再次响起,船儿起航了,我们来到甲板上,扶着栏杆,望着无边无际的长江,江风吹在脸上,感受着大船的一起一浮,心情特别的激动!

大概十五分钟,我们就渡过了长江,登上了双山岛。小岛上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四周环绕着大片大片的树木,好像为小岛镶上了一条绿色的花边。

我们沿着环岛公路游览。除了数不清的树木外,还看到了大片的稻田,散发着阵阵清香。

捉螃蟹是游览的一大乐趣。长江滩边的芦苇荡里,藏着数不清的小螃蟹,哥哥第一个冲了下去,不顾脚下的烂泥,兴奋地搜索着它们的踪影,我也不甘示弱,紧跟而上。螃蟹们可真是狡猾,看到人就躲在洞中不肯出来,哈哈,太好玩了!我们抓到了很多小螃蟹,今天的晚餐,有着落喽!

后来,我们还吃了农家菜,去了游览基地,骑三人脚踏车……

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就到了回家的时候了,真是太开心了!

五一节文章2:拓展生命的厚度!-写在2017“五一节”前夕

文/冰玉心

拓展生命的厚度!-写在2017“五一节”前夕

还有几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五一’’节了,曾经网络上流传“人生不过900个月”的关于人生生命长度的说法,咋一听,似乎不太确信,可一细体会,似乎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人感叹!感叹人生易逝,岁月难留。

“且行,且珍惜”,珍惜当下!人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能拓展生命的厚度。现在的我们要能把握的就是如何增加生命的厚度,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份厚重。

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每天忙碌着,折腾着,我们或诚惶诚恐或心安理得地经营着自己的各自不同的又似乎相同的人生。有些人的生存概念仅局限于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人和事。他们的人生路线就如同电脑复制的一模一样,上一所出名的大学、找个像样的工作、买一套新房、购一辆新车、娶个漂亮的老婆或嫁个高富帅…这样的人生本也无可厚非的,只是他们的眼界只局限于狭小的衣食住行琐屑中,他们的思想囿于饱暖心安,终其一生,没有真正拼搏过,努力过,生命的厚度定格在井底之蛙境地,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一辈子坐井观天。

有些人则不,他们不在乎物质生活是贫乏还是优越,不在乎岁月的刀剑无情,琢磨雕刻,他们在乎的是亲情、友情的冷暖,家庭、社会大众、天下苍生的饱暖,在乎的是精神的永生,他们是英雄男子汉大丈夫、极品好男人。 因为人为了生存,为了活着过好,便自然有了为生命不息的追求,而这种追求便富有了生命的厚度。生命的厚度是奋斗,贝多芬在苦难中努力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着名的音乐家;生命的厚度是付出,诺贝尔付出了,所以他成为了“炸药工业之父”;生命的厚度是执着理想,知难而进,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艰难险阻,困难算不了什么,勇敢去面对,无畏无惧,为着自己的理想执着奋斗,就会使人生充实而实现生命的厚度。其实,生命的厚度是活得充实,活出自我。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不论结果如何,他们的生命是有厚度的,他们的生命是有光华的,宛若璀璨明珠,照亮了芸芸众生前行的路!

所谓“填不满的是欲海,攻不破的是愁城”,那何不舍弃欲望和忧愁,做点脚踏实地的有意义的事,来让生命有厚度,有份量呢? 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何不多读些书 ,多思考些东西,增加生命的深度呢?所谓英雄男子汉大丈夫、极品好男人,应该首先是一个不被物欲所困惑的人,是一个时刻怀着敬畏之心的人,是一个小心翼翼对待每一件事的人,而这样的人,是有定力的人,是有能力拓展生命厚度的人,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平凡的生命厚度。这个厚度里面,包含着对人生真善美的深切理解,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包含着愈挫愈勇、坚忍不拔的毅力,包含着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高贵品质。

上天赐给我们的时间是多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只要珍惜时间,珍爱自己的生命,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勇于挑战,不畏挫折,以此来增加属于自己生命的厚度,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是过眼云烟,我们书写的将会是无愧于生命的价值。要增加生命的厚度,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就要打造精彩的人生!

五一节文章3:回忆舅母

文/毛柯柯

五一节的黎明,我睡眼惺忪的目光中,瞧见裹夹着雾露的晨光,争相透过窗帘的缝隙,钻入屋内,投影在白色的墙壁上,印下一块块淡黄色无规则平面几何体,这又是明媚天气的迹象。我习惯性地翻看了一下手机,猛然间,久居在奉化的舅母于4月30日21时57分辞世的消息映入我的眼帘,我急忙坐起,与大欢哥通过电话,睡意顷刻间荡然了去……

舅母姓葛,名雅琴,壬戌年农历六月出生于奉化肖王庙。两个多月前的正月初二,我专程去奉化看望她老人家,彼时,她已卧床,虽是九十七岁高龄,但头脑还是清楚的。

……

我附身望着舅母,呼唤舅母,问候舅母。这时,合欢姐和大欢哥对舅母说:柯柯来看你了,你晓得柯柯吗?舅母慈善的目光望着我,嘴角上扬起来,微微露出笑容,慢慢地说:柯柯啊,咋不晓得啦,斐斐的儿子嘛……

在我的脑海里,舅母一生敬老爱幼,宽厚待人,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注重礼仪,有正宗的本土传统文化观念,保持着地道的中国妇女所具备的习俗,她与生俱来和善,坚韧,宽容的人生美德,让我永远记住!

我少年阶段,父母送我在外婆家生活,常有机会听到老辈们念叨起家事,虽说听者无心,但也无不在记忆里留下深刻烙印……

我最初见到舅母时,她正值壮年,身体健壮有力。她高高的个子,方正的脸庞,眼睛炯炯有神,面色红扑扑地散发着油光。黑多白少的头发,齐着脖颈,显得格外精神。记忆里舅母是一双大脚,走起路来一阵风,而且特别有劲道。舅母有极强的吃苦毅力。50年前的东山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和生活中的艰辛,完全不能同今天比较,出门难,走路难,吃水难,砍柴难,购物难,通讯难,这诸多的生活难题,让几代东山人在“秀甲天下”的生态环境中,过着“苦甲天下”的日子。

舅母读过书,有一定的文化,曾担任过东山村里的出纳,不仅要管理好生产队的钱款,还要参加队里的各种劳动。回家更要照顾好二外婆日常生活,料理家中事务,那时合欢姐姐,大欢哥和小欢也都只有十多岁年龄。舅母的气力很大,常常肩挑200斤重物健步稳走。在东山路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山自然条件下,砍柴挑水,种地施肥,一切物资运送,全凭人的肩膀。

东山在15华里外的新建村有水稻田若干,每逢收获之季,运回东山的稻谷全靠人挑,每个人挑的箩筐里,都要把稻谷装得像倒过来的陀螺一样,冒着尖儿,每担足有二百多斤重。爬山的路上,大家是间隔着排成队伍,男人们一般都是赤膊的,裤脚卷到膝盖上,肩旁上垫一块毛巾,绷在肌肉上的皮肤晒的紫铜一样。爬山过程中,人人的身体跟着脚步摆动,箩筐会随着绳索,以扁担头为圆心,荡秋千式地摇晃着,依靠这样的惯性,每当箩筐摇向前方,人们的脚步就会向上迈进一步,仿佛是箩筐拉拽着人体上山似的。挑夫每向上迈一步,腿肚子都要绷紧一次,凸起的肌肉,一瓣瓣结实得宛若老树樟疤,粗粗细细的血管都暴起来了,如水系图一般密布腿肚。遇见略平的路途,大家的脚步会共同加快,这时扁担会以肩膀为支点,两头提拉着箩筐,一上一下匀速地跳动着,伴随着竹器吱嘎、吱嘎的欢笑,很有范儿,在绿林遮掩下的弯曲山路中,缓步登山的队伍形成移动式美丽的风景线,我想,舅母也是这道风景线上的组合体吧。

舅母比较注重人情礼仪,许多方面还是老一辈人的观念。尤其在亲人间的称呼方面,都要把自己降低一辈,与儿女一致。譬如,我外公,外婆是舅母的三叔和三婶,然舅母一直以三叔公,三婆婆称谓。我外公退休以后,每到酷暑时节,他都要从上海回东山避暑,一住就是三几个月时间。我在东山时,时常看见舅母送来刚刚掰下来的嫩玉米,或者采摘来的新鲜菜蔬等。她手挎重重的篮子,一只脚迈进大门时,口里就说着:三叔公,刚刚从地里掰来的透新鲜嫩六谷,赶快煮煮当闲食吃,多数时候,倒下东西即反身回走,来去匆匆,非常忙碌。舅母对我外公,外婆一向都尊重有加。

我在东山居住时,年纪尚小,每逢舅母见到我,她总会笑眯眯地叫着我的名字,流露出长辈满满的关爱和热情,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令人感动的。

舅母儿孙满堂,且勤奋上进,品学优秀,十分孝顺。举一个例子,她的小外孙女思想活跃,继承了外公的睿智,写得一手流畅的文章,讲中英法三国语言,选择在澳洲定居,又常年游历于中法澳三国之间,事业有成,却仍不断努力,并自喻“折腾君”勉励自己奋进。子孙后代的孝敬,让舅母成为福禄寿俱全的老人。

我少年时期,已耳闻舅母的身世,那时并不以为然。如今想来,舅母的生平带有浓重的民国风俗印记,在传统礼教和旧时代文化背景下,舅母的人生命运,饱含着催人泪下的故事。当然,更多地能看出舅母那种博大胸襟……

舅母,她是二外公,二外婆的儿媳妇,也可以说是二外公,二外婆的女儿。二外公一生教书为业,而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的二外婆,也是大家闺秀,不仅擅长书画,也教得学生。上世纪20年代初,二外公,二外婆已婚后多年,虽有生育,但都过早夭折,未能成活。后来,他们在奉化肖王庙教书时,遇一葛姓人家又生育一女婴欲送人,便从长远考虑,把数月大的舅母抱回家当女儿收养,计划将来自己生了男孩,舅母就作为儿媳妇了。此后,果然事随人愿,二外公,二外婆两年后生下了舅舅,之后又生了两位阿姨。这样,舅母,舅舅以及两位阿姨,他们四人从小住在一个屋檐下,在同一个庭院里,以姐弟、姊妹的关系共同生活、玩耍,并茁壮成长。到上世纪40年代中期,舅母,舅舅依顺了父母之命结婚了。这之前,舅舅基本在外读书,到成家的年龄,已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了。婚后,舅舅长期在外教书,平时难得回家,与舅母自然是聚少离多,直至退休以后,舅舅才告老还乡,与舅母过上团聚的日子。几十年来,舅母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家中里里外外,大小事体,全靠舅母操劳。舅舅酷像二外婆,性格比较内向。我最初对舅舅的印象还是从照片上获得。我家里影集中有不少舅舅的照片,其中一张舅舅与我母亲,父亲的合影照片,还是学生的模样,舅舅和我父亲着中山装,我母亲是连衣裙,他们坐在漂行于杭州西子湖里的小游船上,堤岸柳枝垂飘,大家荡着双桨,灿烂地笑容洋溢着旺盛的青春气息。

我的目光又停留在舅母的遗像前,这是小欢的孩子在舅母95岁时,在家中的阳台上,借着柔和的自然光线拍摄的。舅母很认真地盯着镜头,依然是齐着脖颈的短发,只是头发已经雪白了,她微笑着的神态流露出慈祥……

五一节文章4:五一节 植物园

文/紫玲珑

上次来植物园时还是一个多月前,那时天气乍暖还寒,大部分树枝光秃秃的,有几株刚绽新芽,可桃花、梨花笑满了枝头。今天五一,天空清澈浅蓝,色彩纯而轻透,白云朵朵,好似清新的水彩画。树木园中高大低矮的树木错落重叠,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清晰的叶脉在阳光下泛着清翠的光泽,翠得让人心花怒放,翠得让人眼前一亮。

游人如织,裙袂飞扬,携老扶幼,拖儿带口,一溜的小轿车一字形地整齐排在路边,延伸至远方。绿草如锦锻,温柔缱绻,那嫩嫩的颜色让人心中软软的。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月季、蔷薇密密匝匝争相开放,粉紫嫩黄,挤挤簇簇幽香暗送。有含苞待放的,如羞答答少女的娇颜;有半开半阖的,似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盈盈笑脸;绽放的花朵花瓣硕大,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有如雍容华丽的贵妇。远处还有那紫色的鸢尾花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在阳光下舒展着柔美的身姿。风起,花瓣轻舞着韵律,随风入画。

四下里望去,每一棵树木、叶子和花朵都在浓郁的绿色季节里渲染着它们各自的性感与风采。轻嗅百花的香味,看蜂蝶漫天飞舞,鸟鸣合着花香,微风逐着太阳。这时让你感受更多地是这片绿色里释放出来的舒适和惬意,这种感觉是在城市里断然体验不到的,

离开时已经11:37,正值午时,随着车流龟速前行,但门口还是有小汽车源源不断地进入。

五一节文章5:残躯伟魂

文/风采依旧

五一节那天,我有幸欣赏到一台特殊而又精彩的演出。说他特殊,是因为十来位演员都是侏儒症患者。说他精彩,是因为演员的专业水平的确令人眼前一亮,

这群特殊的演员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神情自若,气定神闲。没有丝毫做做。他们说来这演出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用自己的行动激励那些和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朋友,希望他们能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另一个是他们要向世人证明自己有能力自食其力,不需要世人的同情和怜悯。需要的是平等和尊重。为此,他们不知挥洒了多少汗水和心血,遭受了多少歧视和侮辱。而今,他们终于敢站上这舞台,放声歌唱,尽情曼舞。虽然,他们没有宽敞而华丽的舞台,没有耀眼夺目的服装,更没有绚丽多彩的灯光设计。但这些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战胜了心灵的创伤,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仅凭这些,就值得为他们擂鼓助威、摇旗呐喊。

我忽然又想起了前几年在东莞市长安镇广场看到的一幕:一位下肢瘫痪的中年男子用一盒彩色粉笔在地上画了一幅长约五米,宽约三米的《蒙娜丽萨的微笑》的画像。那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在中年男子的行囊边上有一张轮椅和一个破旧的小塑料桶,里面装了些一元到五十元不等的零钱。可他从没有挪动过那个桶,更没有向围观者乞求施舍。只是全神贯注地画他的画。可即使是这样,围观者还是很自觉的投些零钱到桶里。是可怜他吗?我想不是,是被这位中年男子高超的画画技能折服,是被中年人身残志坚的精神所倾倒,更是被中年人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所感染。

后来,这位中年画家的事迹被人拍成视频放到互联网上,大家才知道,他以前是一位优秀的中学美术教师,后来因为一次车祸失去了双腿。原本美好而光明的前途一下变得暗淡无光。当时,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些残疾人凭借自己的努力,身残志坚,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于是,他也产生了用自己的特长创造奇迹,激励更多残疾朋友走出困境的想法——凭一盒彩色粉笔,游遍全中国。

一路走来,他虽然历尽艰辛,饱受磨难。但是,也开阔了眼界,结交了许多有爱心的朋友。这些经历是他人生的财富,会伴随他一生,激励他勇往直前。更重要的是,经过历练,他的人生修为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为生存而活,也不再是为自己而活。他已经把自己和这个社会完全融为一体。现在,他已经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了,还将一如既往的走下去。一个简单的行囊,一辆轮椅就是他的全部家当。来时无声无息,走时了无牵挂。

这些残疾人经受了人生的大喜大悲,感受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但他们依然有目标,有抱负。他们活出了生命的真谛。在他们残缺的身体里有一个伟岸的灵魂。这样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呢?

在这些人面前,我忽然觉得自己虽然身材高大,四肢健全,但内心却是那样的渺小和脆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