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篱笆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篱笆的文章1:故乡的炊烟
文/作家张和平
故乡的炊烟,从篱笆掩映的小院升起,飘落出缠绵的感觉。在炊烟的映照下,世界格外生动。
炊烟在乡村额头飘过,挂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成为温暖的心思,从灶间拔节,垂直抑或弯曲的倾诉,让人们在陶醉中聆听了千年万年。
炊烟写在村庄亢奋的脸上,很有韵味。很多生命便破壳而出,在炊烟中放纵自己的意念。
在黄昏,我们走入炊烟仁慈的祈祷,走入博大的宽广中。那时节我们心满意足,倘佯在炊烟中,如同欣赏家乡古朴的山水画,让那缕炊烟阳光普及在视线的每个角落,述说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生活在乡村总会收获,黄土地孕育的庄稼人的胃口,完全包容了全部粗糙与细腻,让所有熟悉的人惊喜。
乡村面色红润的女子,袒露的襟怀总不愿保守秘密,炊烟瞅准时机,将香喷喷的的结局袅袅扩散,在高天大野生动的背景,剪辑出走遍天涯的姿势。
如同一种长势良好的庄稼,炊烟健康的体格使风也冷清雨也稀疏。乡村那些胸脯丰满的女子,通过炊烟的感觉,将一生瘦弱的光景精心哺育,总能让后生们一个个变得高大健壮。使年岁渐长的农业,旺盛的精力有增无减。
面对炊烟无动于衷的人,乡村最精粹的哀伤也难压抑。
乡村与城市在一起,共同让炽热的感情反复在炊烟中蒸蒸煮煮,将一种香香甜甜的答案写进史书。让我们古老的祖国,始终结实的牙齿一年四季都咀嚼舒坦和幸福。
炊烟很浓很烈地涂抹于我们的视线的深处。
我们敞开豁达的胸襟,让悠悠的炊烟演绎成我们目光的向往。
关于篱笆的文章2:乡村篱笆
文/张浩洪
在我的记忆里,过去的乡村里没有围墙,有的只是篱笆。篱笆,在我们这里又叫“寨子”、“栅栏”,意即圈空间的遮拦物。
在过去的年代里,篱笆向来是乡村的一道绝妙风景线。笔直的高粱秫秸,一根紧挨一根地深埋地下,然后两边用横秫秸绑紧,又密又结实。那些手巧的人家则是编出花样来,左右相接,环环扣紧,非常好看。这既是一道挡物遮拦,又是一个工艺品。
过去农村的庄户人家,总得要养一些猪狗、鸡鸭,而养它们,大多是散养。早晨起来,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鸡窝打开,那些鸡们就全“咕咕”地叫着,在领头的公鸡带领下,鱼贯而出。只消一眨眼的工夫,稻场边、屋檐下、土堆上,房屋的四周便到处都是鸡的影子。这些无拘无束之物,总是用那两条腿的利爪,从这到那地乱刨一气,寻觅藏在土里的食物和啄食长出来的青苗小菜,直弄得又脏又乱,一塌糊涂。还有那些小猪小狗,也是到处乱跑、乱窜,不仅因为胡乱吃食经常闹病,而且容易在外面惹事生非,咬了这家的小孩,撞了这家的鸡舍,有时因此闹得左邻右舍红头胀脸,大吵大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就慢慢摸索出了一个限制这些不懂事的畜禽乱跑乱串的办法,就是用篱笆将它们隔离开来。
房前屋后的篱笆围得多了,年年修修补补,久而久之,篱笆就将房屋围成了一个风味十足的农家院落。篱笆围得严实,理所当然地阻挡住畜禽的随意乱出。为了方便一家老小的进进出出,扎篱笆的时候,自然还得在门口处留上一个空当,而这个空当,就用秫秸和四根木棍,编成一个叫做“稍门”的篱笆门。人要经过,顺手一提,随后就势一靠将门口挡好,既方便,又安全。
庄户人家过日子总是惜土如金。开春了,种植蔬菜的时候,人们自然忘不了,顺着蜿蜒的篱笆,沿途还得再点上几窝诸如冬瓜、南瓜、丝瓜、黄瓜、苦瓜、洋洋豆之类的瓜豆,然后,在种植的垄沟里撒上一些草木灰或者粪肥,几场春雨过后,那些瓜秧、豆秧,就比着赛似地开始疯长,没几天的工夫,原先形单影只的篱笆,就全都变成了一道青翠欲滴的绿墙。嫩绿的叶子、盘绕的藤蔓、密密麻麻。可还未等人回过神来细看,一转眼,那青葱的绿墙上,就又四处开满了大的、小的、金的、紫的各色各样耀眼的花。平常不起眼的篱笆,就一下又变成了一道人见人爱的花墙。时日不长,各式各样的花朵上,就转换成色泽鲜艳、令人欣喜的果实。看吧,圆圆的南瓜、长长的丝瓜、带刺的黄瓜、细长的菜豆、一嘟噜一串串的洋洋豆,将一圈篱笆装扮的真正是妖娆多姿、艳丽无比。
瓜豆秧将篱笆墙爬得密不透风,自然成了畜禽随意外出的人为屏障。可是,这丝毫影响不了它们的玩耍与嬉戏。在烈日当头、热浪滚滚滚的夏天,篱笆下的荫凉之处,则成了它们的天堂。它们或蹲、或爬、或在里面唧唧嚓嚓,由于瓜叶藤蔓很密,人们难于寻觅它们的踪影,只是到得跟前以后,听到里面的声音,仔细一看,方能窥到小家伙们的身影。
可能源于篱笆的通风透光,也许根肥苗壮,长满篱笆墙的瓜豆,一旦结果就会没完没了。今天摘了几个南瓜,明天采一篮子豆角,后天再揪一兜子黄瓜。等到最后摘完一遍,最初摘的又长出新的一茬来,真是层出不穷,连续不断。
早在几十年前,粮食缺少,生活困难,农家这些菜蔬,可就发挥了很大作用。早晨的稀粥里,摘下一个南瓜切好往粥锅里一掺,熟了以后一家人都能够吃饱;中午的几块红薯,吃上一大碗熬熟的豆角,又爱吃又省粮食。当然,产的实在太多,家里消费不了,就可以招呼左邻右舍来篱笆上采摘,而后拿回家中食用。
到了秋后,篱笆上的瓜豆秧,随着累累果实的产出,原本稚嫩、碧绿的藤蔓,变得逐渐枯黄衰老起来,叶子脱落,枝条发黄,趴在篱笆上面,不啻一条懒懒的长蛇。不过,值得欢喜的是,枯老的藤蔓上,尚保留着几个又老又黄的南瓜种、吊着的黄瓜种和干枯的串串豆种。时日不多,就会因果实的成熟采摘下来,留作种子,待到来年春天,再在篱笆上重新种植。
篱笆,乡村中最常见的风景,不知与人类相伴多少年代,它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的助人服务,圈畜禽也好,长瓜菜也好,都为人类做出过很大贡献。现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各家各户基本都垒砌了砖墙,那些畜禽也都实行了圈养。说起篱笆,只能在老一代人们的记忆中去搜寻。历史就是这样,在前进的潮流里,那些不合时宜的旧物,退出人们的视野,是不足为怪的。今天写出来,权当对它的思念吧。
关于篱笆的文章3:外公的竹篱笆
文/春江水
外公是个老实巴交的菜农,有一块赖以生存的三亩见方的菜园。他像慈父给儿女穿衣裳似的给菜园扎上了密密的竹篱笆,竹篱笆高近二米,全用又韧又硬的密竹编扎,篱笆里嵌插着满是尖刺的竹橘李,使竹篱笆密如鱼篓、牢似砖墙。篱笆圈前后开二扇竹门,两门一关,整个菜园分明是座围城。
乡亲们啧啧夸赞外公扎的竹篱笆牢固好看,外公便很得意,得意之余便悠悠地哼着小调:“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外公的小调哼了许多年,最终却被日本鬼子给拧碎了。家乡沦陷后,鬼子常常窜到乡下烧杀抢掠。
那天是小暑节,外公正给青菜上肥,突然竹篱笆外传来一阵“救命”的尖叫声。外公闻声奔出前竹门,只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惊慌地奔逃过来,后面一个矮胖鬼子满脸淫笑地追着。不知道外公哪来的勇气,上前把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姑娘拉进菜园,又拖着她跑到后门,一把将她推出竹门,“嘭”地一声关上门又上了把老铁锁。那鬼子后脚跟进,不见姑娘,端着大枪呜哩哇啦地喊外公,外公不睬他,见吓懵的姑娘还愣在竹门外,便大声催促她赶快逃命。那女孩这才惊醒,拨脚朝前面的大竹林逃去。
鬼子见姑娘逃了,一怒之下,挺着刺刀一刀扎进了外公的小腹,鲜血溅在青菜叶上,滴入土中,外公捂住肚子,忍着剧痛,艰难地朝前门走去。鬼子呆呆地看着这个受伤而又全无惧色的中国菜农,一时竟忘了那逃命的女孩。外公终于把前门关好上了锁,把钥匙甩出竹篱笆外,然后才倚着竹门,怒目扫向鬼子。当鬼子看清这高墙似的竹篱笆时,才明白被关在了菜园里,鬼子气得哇哇叫,端起枪想打死外公,忽见后门不太高,便脸露喜色,直奔后门。竹篱笆门很滑,鬼子腿短,皮鞋在竹片上直打溜,前脚好不容易跨过竹门,正欲收起后脚,没料到外公赶到用手死死地揪住了鬼子的裤脚,鬼子一脚在里一脚在外,惊怒交集却使不出劲,眼见那姑娘已闪入浓密的竹林不见了,便顺过枪来刺外公,忽听“咔嚓”一声大响,跟着鬼子惨叫着,连人带枪翻跌在竹门外,外公隔着竹门看得正清,那鬼子双手捂着下身,杀猪似的嚎叫着满地打滚,折断了的竹尖深深地刺进了裤裆,血流了一地。
那个日本鬼子不知道是怎样离开菜园的,痛晕过去的外公是被娘和乡亲们抬出来的。外公伤太重,伤口烂得如小碗口大,娘哭红了眼,外公反而安慰说:哭啥,我死得也值了,那鬼子伤了下身,不死也落个断子绝孙!外公快不行了,他要到菜园子看看,大家把外公抬进菜园。外公望着菜园,望着竹篱笆,断断续续地说:没白……白扎……外公终于去了,但很安详!
关于篱笆的文章4:篱笆的风景
文/纳兰青衫
通常情况下,篱笆代表着一种风景,而墙只是一种冷冷的隔绝。
其实,篱笆未必没有墙坚固,但它带给你的感觉优美而松驰。而墙也未必比篱给人更多的保护。却有一种触手可及的生硬与寒冷。
想来人与人的交往也是这样的,人和人必是有距离与悬隔的,但有的隔悬像篱,隐隐地透露着里面生机勃勃的世界,不仅园内的红花绿柳隐约可见,就连篱本身也成了一种风景,它的线条异常妩媚而柔和,上面爬满了蜿豆花或牵牛的翠蔓,时而把一朵两刚刚绽开的花伸出来向你微笑致意。篱也从不给你特别严格的界限,这家的果长到篱的那边,长了也就长了,那家的花开到篱这边,开了也就开了,蝴蝶从篱笆这边飞到那边,那边飞到这边,你记不清她飞到几个来回了,而蜻蜓在篱上摆着古典的pose,你也弄不清也倒底是为了谁。你对于篱内篱那边的欣赏,可远可近。若即若离,自由而适意,而那个世界对于你欣赏的目光也充满了尊重与欣慰。你可以兴至而来,兴尽而返,哪怕对主人心有戚戚焉,却也可以不惊不扰。
而有些悬隔是墙,有一种无庸置疑的戒备和拒绝。你从墙外是无法看到里面的任何端倪的,要么我们互相接纳,互相兼容,我让你从门走进来,看看里面是否别有洞天,要么,你就只能见到墙的那张毫无表情的脸,你连个在外面犹豫与徘徊的机会和理由也没有。于是你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扣门而入,但那实在有些唐突和不妥,若无风景,你匆匆退出时会有许多尴尬,既便有风景,人家是否嫌打扰也未可知,于是扣门便需要极大的勇气,交往也变得更为隆重,更为具有形式感。另一种选择就是放下好奇心,悄然走开,但墙的面容见多,心中的世界不免过于单调,过于缺乏内容,于是面对墙,接近与探寻成了鸡胁。“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初看沙士比亚时,觉得这句话矫情多于哲理,但面对心里的一面面墙,人与人本来很自然的交往就成了一个问题,一个赌注。
随着世界的进一步城市化和工业化,篱变得越来越少,而墙变得越来越多,篱笆会不会作为一种历史现像,从我们生活中彻底消失呢?
好在,现在城市里也有许多人开始崇尚自然审美了,江北的一些高极的小别墅开始用篱笆,而不用墙了,颇有田园特色,我们所住的普普通通的小区里许多花圃也开始使用极疏松的篱笆了,让人一见之下,心情,顿觉赏心悦目。人毕竟还是需要这种美感与放松的。
那人与人之间呢?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折掉心中的墙,去建一圈疏松的篱笆吗?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与你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彼些欣赏。而不是让你去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吗,其实,更多的时候,最怡人的,就是一望之间的风景。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圈爬满花藤的篱笆,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轻松而美好呢?
关于篱笆的文章5:最是多情篱笆院
文/陌陌
乡村的人家,日子过的别有滋味,家家户户的菜园子绝对是城里人眼中的宝贝。“篱落疏疏一径深”,记忆中的篱笆外,总有一条小路蜿蜒曲折,仿佛没有多远,但是却伸向远方。
农家院的篱笆,主要的作用是防止畜禽野兽进来捣乱,给植物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生长小环境,顺便也划清了邻里之间的界限。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有篱笆先要扎好桩,篱笆才能坚固,经风雨而不倒。篱笆桩一般是用粗壮一点的树枝,间隔等同的距离,稳稳地扎根在土里,再加横杆固定住,然后在桩与桩之间固定上一道篱笆夹。
小的时候父母忙工作,家里的菜园子都是奶奶打理,奶奶是个爱美的人,不光给我们缝制漂亮的衣服穿,还把一个单调的篱笆墙,也打理得甚是美丽。奶奶贴着篱笆墙种上一行花草和蔬菜,左边是淡紫色的喇叭花爬满墙,右面是豆角秧子攀延而上,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顺手摘下一朵喇叭花别在发间,蹦蹦跳跳地去上学,放学后,吃着奶奶做的新鲜的豆角菜的情景,三十年后依然清晰如昨。
最美的篱笆墙是秋天,上面爬满各种植物,丝瓜,扁豆,黄瓜,葫芦,藤缠蔓绕,呼唤着清风与阳光,那一墙的姹紫嫣红,谁看了都会眼馋的。这情景就是一首最抒情的诗篇,最唯美的油画,也是奶奶一年当中最高兴的时候。吃不完的蔬菜晒干,收藏起来冬天吃,特别是茄子干儿,泡软之后炖肉,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所以现在我也会在夏天的时候买些茄子晒干,冬天的时候和红烧肉放在一起,味道香郁醇厚,被家人列为“家宴首选菜肴”。
篱笆墙仿佛一条线,清晰而又模糊着邻里之间的界限,但是更多的却融合着一份质朴的真情。乡村的篱笆不分你我,左邻右舍的,李家的瓜爬进张家的院,张家的豆结在了赵家的篱笆墙,你只要顺藤摸瓜就好。待做成了美味佳肴,你送过来一碗南瓜汤,我回敬一盆白菜粉儿,真的是近邻似亲啊!
记忆中的篱笆墙永远都那么美,路过的人常常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说:“瞧,这家人日子过得不错啊!”是啊,一道平平常常的篱笆墙,的确能透露出日子的好坏,或者是不是一户过日子的人家。宋代的刘克庄在《岁晚书事》诗之一中写道:“荒苔野蔓上篱笆,客至多疑不在家。” 青苔野蔓“爬”上了篱笆墙,这样的地方,好像没人打理,客来了往往怀疑主人长久不在家,因为殷勤的人家,是不允许野蔓丛生的。甚至有的人家干脆连篱笆墙都没有,仿佛预示着这是个懒惰的人家,会被别人小瞧的。
长大后离开了老家,住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自然也远离了有篱笆墙的日子。城市的围墙越筑越高,割裂了人与人之间本真的情味,虽然在生活上无限方便与轻松,却依旧怀念充满生机与故事的篱笆小院,今生能有一段那样惬意的好时光,便觉世界都丰盈了许多。
关于篱笆的文章6:篱笆,篱笆
文/董国宾
牵牛花开的日子里,篱笆围成了乡下的院落。一家一户的篱笆墙上,牵牛花一步一步爬上去,红、白、紫相杂的小花朵,给篱笆墙披上了一件花格子衣裳,乡下人简朴的时光中,也便有了意趣和诗意。
篱笆又叫栅栏、护栏,由棍子、竹子、芦苇或灌木构成,是用来保护院子和菜畦的一种设施。我家的院落与菜畦,那个时候用玉米秸或竹子围起来。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写道:“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从小绕篱而居,这首篱笆名篇小时候我在课本里读过,诗里逐蝶踏花之趣同样也是我的童年,只是儿时一味寻欢,悟不了这般深意。现在想来,简朴的童年不知不觉便掉进美里了。
滑过一片片樱花的海,回头走进岁月里,篱笆墙的影子像一朵时光的云,又从我的记忆里走出来。那年秋天,庄稼成熟了,一株株玉米在秋色中收获了,一车车玉米秸拉回家中,父亲就用玉米秸围了一个篱笆墙。父亲将一捆捆玉米秸并排立起来,每隔一段栽一根木棍,中间再用横木棍固定住,一个严严实实的篱笆墙就建成了。父亲的活计很精细,围起的篱笆墙可漂亮啦,玉米秸手牵手站在那里,我家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日子一步步往前走,白鸡在篱笆墙边啄食,瓦楞草在头顶上随风摇摆,母亲在篱笆院里晒苞谷、舂米、拉家常。年少的我拿来小板凳,坐在门前树荫下背唐诗,还围着篱笆墙做各种好玩的事儿。小村子一家一户的篱笆墙织成一道道网,篱笆墙的影子晃动在晨曦中,又沐在夕阳里。
那年我家的篱笆墙坏了,父亲拿了砍刀,在水边砍了一根根绿竹,密密地织成一道栅栏,栅栏拐了几道弯,我家又有了渔网一样的竹篱笆墙。父亲站在院子中间,用手指了指,郎朗地说:“我家的篱笆墙又变了模样。”正在长大的我突然感到,篱笆墙围起的地方,最踏实,也最快乐!夏天从四季里跳出来,头顶上枝条交错,小鸟啁啾,燕子欢舞,蝉声如沸,我家的竹篱笆也嘻嘻相欢。牵牛花是乡下最快乐的花,枝枝蔓蔓绕篱攀爬,忘情地爬,甩开膀子爬,竹篱笆墙成了花海。牵牛花枝蔓伸展到哪里,花儿就开到哪里。那一串串张开小嘴的小喇叭花,薄薄的,嫩嫩的,白的透洁,红的热烈,紫的沉静,泼泼洒洒,开满了篱笆,篱笆墙的一角天空下,一片清新自然。一只只蝴蝶飞过来,我一抬脚,摘了几朵牵牛花,就四处逐蝶去了。
儿时的时光里,离竹篱笆墙不远处,有一方我家的小菜园,父亲用棍子建了一个木篱笆,把小菜园围起来。小菜园四周插满一根根木棍,中间也用横木棍固定,木棍与木棍间隔空隙匀称,细心的父亲把小菜园的木篱笆做得整整齐齐,用来阻挡家畜家禽进去弄坏菜畦。父亲在小菜园里种上黄瓜、西红柿和豆角,每到季节,黄瓜藤、豆角秧使劲往木篱笆上爬,牵牛花和其他小花朵也爬上去凑热闹。小菜园里缀满果实,木篱笆上藤蔓相拥,各色怒放的花朵点缀其中,好一派热闹景象。
篱笆,篱笆,在故土扎根,在记忆里疯长。在眼前的樱花的海里,一想到篱笆,我就看到童年甩不掉的影子,还似乎听到父亲劈柴的声音。
关于篱笆的文章7:乡村篱笆
文/戚思翠
篱笆又叫栅栏、护栏,由棍子、竹子、芦苇或灌木等构成,是用来保护院子和菜畦的一种设施。篱笆,其实也是一种墙,只是它不能承重,只起隔离作用。那时,庄户人家日子紧巴,奢侈不起,只好扎起篱笆。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总有围着不同样式不同材质的篱笆,或精致,或粗糙,或高点,或矮点,将一个个小小世界围在其中。而岁月就在篱笆墙的影子里悄然流逝。
记得孩时,常因猪狗鸡鸭乱跑乱窜,导致母亲与四婶发生口角。一次,我家猴子猪(瘦猴样)竟撞进四婶家“大闹天宫”,还拉屎拉尿,将四婶家里糟蹋得一败涂地。于是,父亲便主动买了鞭炮、红布等去赔礼道歉,并与四叔四婶相商,在两家交界处扎一道厚实的篱笆墙。这样,各家的畜生们就不会乱跑到邻家兴风作浪了。
篱笆扎起来并不难,但也是一道技术活,自然由父亲与四叔亲自去做。他们像工程师一样,手拿绳索、尺子等,一边谈笑切磋,一边比划测量。用铁锹挖出尺把深的小沟。小沟不可太深,太深篱笆墙显矮,挡不住鸡鸭入侵。但也不能太浅,太浅篱笆墙易被大风刮倒,甚至被连根拔起。然后,将一小捆一小捆高大粗壮的植物杆整齐地排立在小沟里,且每隔一段栽一根粗木棍,中间再用横木棍固定住,紧接着,把小沟两边的土扒到篱笆的根部,然后用脚踩实、压紧。一个整整齐齐、结结实实的篱笆墙就建成了。
在这之前,母亲与四婶则领着我们一群孩子四处寻找植物杆,如向日葵秆、江芦柴、青竹子、高粱秆、树枝等,拣出那些看上去粗壮高大的杆,擗掉上面的叶子。然后,把这些光溜溜的植物杆抱到挖好的沟边……记得那时,为了提高扎篱笆的速度,聪明善良的四婶像魔术师一样,从兜里掏出几块红双喜糖果什么的,让我们展开擗叶子比赛,看谁擗出来的杆又多又好,谁就会得到奖赏。但结果,我们人人都甜了嘴,解了馋。
半日功夫,一道长约15米、高2米的篱笆墙就建成了。看着光洁漂亮的篱笆墙,两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在这次劳作中体验了快乐与亲情,在合作中感受到了幸福与包容。不久,勤劳的母亲与四婶在篱笆两边种上了各种植物:豇豆、扁豆、丝瓜、葫芦等。而牵牛花总不请自来,枝枝蔓蔓绕篱攀爬,忘情地爬,甩开膀子爬,篱笆墙成了花海。那一串串张开小嘴的小喇叭花,薄薄的,嫩嫩的,白的透洁,红的热烈,紫的沉静,泼泼洒洒,开满了篱笆。难怪有那“牵牛延蔓绕篱笆”之诗句。
篱笆墙,一年四季,青藤缠绕,绿叶婆娑,花开不败。它不仅成了一道绿色靓丽的屏风,更成为两家人的“蔬菜市场”。特别是在割断了鸡鸭猪狗之间的相互窜扰后,两家的和睦气氛日渐增强。每逢佳节,母亲总是将最好吃的饭菜通过篱笆墙的间隙送给四婶,四婶也将自己认为的好东西回赠给母亲。有时,她们隔着篱笆墙一唠就半天,我们这些小孩儿也不例外,充分利用篱笆墙的魅力发挥自己特有的“专长”。两家人虽然隔着一道篱笆墙,但是亲和的笑脸随时都在篱笆墙上呈现。
光顾篱笆墙的还有另外一些小客人作伴,比如红色的蜻蜓,彩色的蝴蝶,吟唱的蜜蜂等,它们安静地在低空里曼舞,累了就停在篱笆上,变成篱笆上一件灵动的饰件,或者顺着篱笆上的藤叶飞过去,让你误以为是一朵红色或其他颜色的花,突然飞了起来。飞鸟却不慌不忙地栖息在篱笆上,用尖细的嘴巴认真地镂雕着瓜果,见人来就嗖地一声飞去。而我们小孩喜欢摘了牵牛花,四处逐蝶……油然想起诗人杨万里诗云:“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里逐蝶踏花之趣同样也是我的童年,只是孩时一味寻乐,悟不得这般深意来,如今一想,质朴的童年不知不觉便掉进美诗里了。
篱笆,在故土扎根,在记忆里疯长。篱笆,乡村的一抹风情,岁月的一阕小令,人在高楼怅然远望时老家上空那缕漫卷的乡愁。
关于篱笆的文章8:我的好朋友
文/刘承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人都需要朋友,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陆文龙,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陆文龙个子不高,一头黑黑的短发,浓浓的眉毛像弯弯的月亮一样,他的眼睛不大不小,但炯炯有神,他那俏皮的鼻子,看上去更加可爱,鼻子下面是一张小小的嘴巴。
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有点自私。每次我们玩游戏正玩得高兴时,他就说要玩另一个游戏,我们无可奈何,只好陪他玩。直到有一次我们忍无可忍,对他说:“为什么每次都要听你的!”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等到我们在玩游戏时,他就跑来和我们一起玩,听大家的意见了。
陆文龙知错就改,我喜欢这样的人,所以我们成了好朋友。大家是否也想和他做朋友呢?
关于篱笆的文章9:丝瓜花:篱笆架上美娇娘
文/程广海
初夏来临,5月份开花的蔬菜有十几种:辣椒花是白色的,南瓜、西葫芦、黄瓜、西红柿、丝瓜、黄花菜开的花是黄色的,土豆花是白色的,花苞中透着黄蕊,茄子花有两种,一种是白色的,另一种是紫色的。六七月份,冬瓜、韭菜、茴香开的花是白色的。这些蔬菜,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果菜,但这些花,在开放的时节,又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它们短暂生命中散发的芳香?
这些蔬菜的花或许不那么娇艳、惹人注目,但它们在完成授粉之后,尤其那些雄花,或者多出来的雌花,会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大自然就这样馈赠给我们以美妙和神奇之味。
丝瓜的花当然可以吃,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说:“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在《救荒本草》一书中也说:“不实之花,作蔬更佳。”不实之花,是不是就是指雄花。从我记事时起,我们家会在菜园周边种植一些丝瓜,丝瓜的秧子爬满周围的篱笆,那些遍布丝瓜秧上的金黄色丝瓜花在微风的吹拂下,十分好看。这时候,母亲就会采摘一些丝瓜花,用清水洗了,烧汤喝,喝到口中的丝瓜花爽滑细腻,味道鲜美。
我第一次吃到油炸的丝瓜花,是在十年前,和朋友去一处农家乐。当时一位外地朋友来做客,这位朋友提出要尝尝我们当地的农家小吃,于是我们就带他去了一家推窗就见池塘碧草青青的农家乐。我们对老板娘说:“有什么山野小吃尽管上。”顿时土鸡、各类时令野菜、各种特色菜上了满满一桌。印象最深的就是油炸丝瓜花,端上来的时候,被一层薄薄的面糊包裹着的丝瓜花,刚被油炸过,上桌时还吱吱作响。酥嫩橙黄的丝瓜花被我轻轻咬开,满口的清香顿时在味蕾中弥漫开来,让我久久回味。
采摘丝瓜花最好是在花朵长达8至10厘米为宜,这时的丝瓜花相对成熟了,无论清炒、油炸,还是开汤,均适宜。丝瓜花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热散风、利便、祛痰之功效。不论从美食还是养生的角度来说,都是较好的选择。当然,后来我又吃到了南瓜花……从此开始了我的吃花美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