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散文

请欣赏信仰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信仰散文1:信仰的力量

文/许秀兰

清明节前,我和单位支部党员到湘南起义纪念馆缅怀先烈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沿着弯曲的小径步行下山,耳边不时响起讲解员讲述的那段战火纷飞岁月的声音,我更加怀念参加过湘南起义的曾祖父许玉山烈士。

在纪念馆的墙上,有一栏湘南起义前后郴州各县市党组织建立情况表,曾祖父的名字就在其中——这是我知道后,第二次来瞻仰他。我曾经无数次来过东塔岭,却从未在意过这段历史,也不知曾祖父一直没被历史忘记,一直没被党和政府忘记,他的名字,一直印刻在这里。我凝视着,想着他年轻挺拔的身躯,为了革命抛家舍业,义无反顾英勇献身,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

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铸就了曾祖父一生传奇的经历?

曾祖父1900年出生于永兴一富裕家庭,少年时代,就富有进取精神,体察群众疾苦。考入长沙私立达才法政专科学校后,接触进步思想,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于192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永兴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27年秋,他和许郁、曹钧在金龟安福司成立了永兴第一支工农武装——永兴县江右独立团,1928年3月,带领独立团参加了湘南起义,随后率团随朱德、陈毅部撤上井冈山。1929年,他被组织派往广州工作时,不幸被捕牺牲,年仅29岁。

我小时候在长辈忧伤的表情、叹惜的言语里,除了知道曾祖父是因为干革命很早就牺牲了之外,对他具体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做却知之甚少。随着时间推移,竟渐渐在淡忘。除了偶尔有政府人员来老家联系关于烈士的一些事,我以前几乎没想过要更多了解他的一生。

曾祖父的父亲勤俭持家,为他挣得一份不小的家业——农田60多亩,茶山20余亩,在方圆数十里也算得上殷实人家。那时候,如果他“安分守己”,在家过着男耕女织的平常日子,或许不至于早早地离开老母和妻儿。为推动土地革命,他还做通母亲和妻子的工作,当众烧毁田契、地契,捐献家里全部农田和茶山,打开自家谷仓,将稻谷分给贫苦农民,为“插标分田”作表率。

在去广州之前,他知道此行危险。回到老家,在和妻子老母话别时,他哽咽地说,此去路途遥远,凶险难料,不知何时还能回来,要家人不要担心,不要悲伤,好好保重身体。望着刚出生不久还待他取名的女儿,他更是热泪纵横。而当他牺牲的消息真的传来,家人肝肠寸断,撕心裂肺的哭声,却已永远也唤不回曾祖父的归来了。

不知道那段岁月,祖辈那些亲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在那段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清乡团不时来家里骚扰找碴,反动派更是要斩草除根。多亏好心的亲戚和共产党人的帮助,年幼的孩子东躲西藏地生活,终也长大成人了。

今天,当我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再次重温入党誓词时,似乎更懂得烽火连天的岁月,和曾祖父一样的共产党人的胸襟与情怀。那个年代,脑袋是提着走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是意味着牺牲,意味着随时准备掉脑袋。然而,哪怕随时可能牺牲,一批批共产党人还是前赴后继,忠诚无悔,因为在他们心中,信仰比生命更重要!

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曾祖父许玉山,以及无数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他们需要被铭记!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信仰散文2:幸福源自信仰

教师本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职业倦怠、家教、体罚、乱收费”等一个个有关教育的网络热词,勾画出的是一个灰色调的群体形象。这样的形象实际反映了一个事实——部分教师内心缺乏幸福感。

这使我不由得想到宗教。各类宗教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们可以使信徒们有着一种幸福感——那些宗教徒,也许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宽裕,但内心的充实,却让他们显得宁静而幸福。同样,作为教育的实践者,要想获得幸福,也必然要对教育有着如宗教徒对于宗教般的信仰。这样,我们的内心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富足。

那么教师该建立怎样的教育信仰呢?我认为以下两点必不可缺——坚信自己的工作是有益的,坚信自己的工作是重要的。

相对于别的职业来说,教师这个职业过于单调,也很难有什么多大成就感——因为它的特性是潜移默化,它不是显性的、容易直观感受到的。

商人一天卖出足够多的货物,他的成就感显而易见;警察侦破一个案件,解决一个纠纷,他的成就感是显而易见的;农民收获一季庄稼,他的成就也是显而易见的……

但教师不同,他不能够直接看到自己的成就,甚至他的无法准确量化他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人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区分的错觉。

这样的错觉容易引发教师的心理失衡——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干得更为出色,而所获得的又更为不公。这就容易引发教师的职业倦怠。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内心足够坚定,才能对这一职业产生心理认同。因而,在工作中,我们的内心必须始终保持这两个坚信。

首先,坚信我们的工作是有益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教给了孩子知识、培养了孩子能力、发展了孩子素养、开阔了孩子视野、提升了孩子的品德……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中虽未臻完美,但都有所进步。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从懵懂走向文明,我想,我们内心的喜悦也一定会油然而生。这种幸福感是无法用语言所表述。

因而,我们有必要常常将孩子才入学时的形象,与现在的形象进行对比。这种对比,一定会使我们更加坚信我们的工作是有益的。

其次,坚信我们的工作是重要的,这更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不能决定任何大政方针,但每个人的眼前有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命运在这一阶段,是与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在他们的生命中,我们必定会留下足够深的印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未来命运也与我们现在的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影响他们,我们影响了无数家庭的未来。这难道不重要吗?

正是有着这样的信仰,正是基于这两个坚信,我们才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幸福,带着一种幸福感去完成自己的重要历史使命!

信仰散文3:精神与物质

文/季浩

信仰是一种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生活中那些虔诚的信徒们的所作所为常常会让我们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说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欧洲,教堂永远是最华丽的建筑。不同的是,欧洲人建教堂时会统筹兼顾;印度人却会为了建教堂而放弃建设,因为在他们心中,神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身为凡夫俗子的我很难理解,在一个收入水平低下、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的国度里,人们会为了信仰甘愿在物质生活上委屈自己。据说欧洲人建造一座教堂往往需要花费上百年时间,因为他们只会用多余的财富来修建教堂,印度人却为了建教堂而节衣缩食。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狂热的信徒毕竟只是少数,没有人可以仅凭信仰而活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唯物主义者最基本的理念。纵观人类历史,是物质基础催生了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质的支撑,信仰也就很难维持下去。缺乏物质根基、温饱难以维持恐怕正是今天的印度犯罪率居高不下、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社会面貌难以更新的主要原因吧。

中华文化中有一种传统的概念叫“治世”。所谓“治世”,必须是物质财富丰富,如此方能社会和谐,国家安定。正如杜甫诗中所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才会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从没有听说那个朝代能够仅凭精神力量使得国家安定和谐。从太平道到白莲教,历史上的这些宗教组织在遭遇许多社会问题无法解决之时,只能被迫使用暴力解决问题,而驱动百姓揭竿而起的力量恰恰不是信仰,而是贫困与饥饿!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三武灭佛”事件,就是政府为了社会安定而采用暴力手段拆除了庙宇、道观。结果使得社会安定,国祚绵延。由此可见,一旦宗教信仰侵占了过多的社会资源,反而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信仰之所以成为信仰,便在于其催人向善,若是仅仅着眼于礼神之地、礼神之人、礼神之物的奢华,恐怕就是舍本逐末了……

许多宗教信仰的另一弊端就在于它的迷惑性。宗教可以给身处绝境中的人以希望,但同时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国的佛、儒、道三教都曾被历代统治者用作钳制思想的工具,其作用说到底就是愚民。佛教教人相信因果论,寄希望于来世;儒教教人忠君,做一世的顺民;道教则教百姓安于现状,安贫乐道。欧洲的宗教也不例外,从号称“圣战”的十字军东征到“赎罪券”盛行,宗教领袖总是依靠自己的宗教地位来聚敛财富。前者导致了百姓安于现状,社会停滞不前;后者则导致了社会的动荡,百姓的贫困。这样的信仰,就不是“催人向善”,而是“致人愚昧”了。

我不信教,但我尊重那些宗教徒。不过我绝不相信信仰可以取代一切,我只相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那种为了宗教信仰而放弃物质追求甚至罔顾生命的做法的得失优劣,实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信仰散文4:乡村人的信仰

文/王祖文

乡村人的信仰是什么?

如果作为一个考题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估计中国最权威的专家、学者恐怕给不出一个精准答案。因为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不少国人都没有什么信仰了,何谈乡村人的信仰!

我感觉乡村人的信仰说简单似乎就那么简单。我在乡村长大,从我记事起,乡村人就信神拜神,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他们信仰的组成部分。求神拜神,抽签问卦,几乎人人都少不了。只是这样的信仰非常实用化:天旱求神为求雨,得病求神为健康,不育求神为繁衍,敬神祈求保平安,祈求能升学,祈求能赚钱,祈求能升官,祈求能成婚,祈求能明辨是非,等等。总之,只要心里有所求,行动上便有所祈。一切的目的就是两个字:实用。

其实,乡村人的信仰又恰恰不那么简单。乡村的文化民俗中保留了我们民族中至为珍贵的东西:互相帮助、互相接济、互相温暖、互相慰籍、互相爱护。例如典型的婚丧嫁娶的请庄客,就是全村每家每户请一个人或者全村出席。有人有难处了,众人去看望。谁家有活了需要帮忙,只要招呼一声,一两天,两三天,可以无偿帮助。谁家做事不行会受到全村人的谴责。遇上不平事了,众人会出面解决。这些行动的内涵就是古老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爱心与正义。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当今不少城里人所缺乏的。是我们民族信仰中最缺乏的东西。这些东西应该属于信仰中的宝贵元素。

我忽然间恍然大悟:我们为什么留恋乡情,喜欢乡下,心中存留乡愁?其实最深层的原因不就是我们怀恋乡村中存在的那种纯朴的无私之爱、那种感动的人间正义、那种众人维护的公平吗?而这种东西恰恰是城里人所不断遗弃的、不断丢失的、不断背叛的至为宝贵的东西啊!

而这种至为宝贵的东西,在我看来也恰恰是乡村人信仰中事实的应有组成部分,只是在有些时候表现的明显,有些时候表现的内敛一些吧了。但总体而言,它如活化石一样在每个乡村存在着。这些东西体现在日常待人接物上,就是待人心诚,待客情真,没有那么多虚情假意,没有那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花里胡哨。一个最典型的糟蹋城里人的例子:让人是个理,锅里没有下一颗米。

乡里人为什么普遍勤劳?为什么有情有义?为什么乐于帮助别人?为什么敢于站出来主持公道?我想固然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心灵的底座传承着爱的元素,这是他们人生信仰的可贵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在这样的依然存留的信仰元素面前行注目礼。因为文革期间国人的来自儒释道为内核的信仰几乎得到了毁灭,改革开放后国人物欲的膨胀,对物质的追求几乎将我们传统存留的美好信仰元素挤压的不成样子。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有人提出我们要靠基督教来拯救我们的信仰。这确实令人焦虑。好在习总书记上任后及时提出凝聚国人的中国梦,用这种可期待、可实现的理想目标来激励国人的行动。

在我看来,乡村人信仰中存留的至为宝贵的元素:爱心、正义、公平恰恰是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东西,恰恰是城里人最匮乏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每一个城里人具有的乡愁中最怀恋的东西。

是啊,透视乡里人的信仰,对其不合理的诸如求神敬神的迷信行为,必须予以远离、疏导、矫正,对于宝贵的爱心、正义、公平的部分我们必须予以学习、发扬、光大。

我一直特别担忧的是在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乡村美好的信仰流失的问题。这不是杞人忧天,有的乡村成了无人村,这样美好的信仰依托的根基都面临崩塌的境地,何以谈传承广大呢?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这些年来,我用我的眼睛,我的心灵,我的笔墨一直关注着乡村,关注着乡村的每一个波浪,每一次律动。

信仰散文5:曹老先生的不朽信仰

文/枫悦FY

虽然早在多年前,曹老先生已经荣获了由中央文明办评选出的“中国好人”的荣誉称号,但是这些年来,老先生并没有丝毫放慢在社会上宣传传统文化的步伐,依然会去一些校园、监狱,义务的开设传统文化的讲座。我们问他,退休十五年来,一直都在为保护传统文化而奔走,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开始让自己好好休息。老先生说当然想过。随后却又开玩笑似的说,等他获得了“感动中国”的称号,一定好好休息。

眼下又已是一个新的春季,但是乡下尚未到了柳暗花明的时候。在去曹老先生家的路途,两侧茂密的林木,依然还呈现着一副被西风残酷剥削后的样子,光秃秃的树干笔直刺天,像迟暮的老人,在太阳下一动不动的发呆,但是,谁都知道,那沧桑的树皮下,严严实实的包裹着一颗集聚天地日月能量的心,为春回大地做着充足的准备,而古稀之年的曹老先生也一样,虽然已是白发苍苍,但是依然不知疲倦的用心汇聚着古人的智慧,为自己的信仰,在世俗里蹒跚前行。

曾担任过文联主席一职的曹老先生是个毋庸置疑的文化人,学识渊博,为人温和,但是我觉得,这些年对传统文化不遗余力的传播,使他更像是一位肩负神圣使命的传教士,在世俗里讲经布道,让人们相信他心里存在的那个理想国。

之所以会如此坚定不移的宣传传统文化,除了老先生本身喜欢这个外,还因一件事对老先生的触动很大。曾经去一个看守所讲课,老先生发现关押的人员中,有很多都是有着大好年华的青少年,这本是学习知识,为梦想而发奋的年纪,却失去自由沦为阶下囚,只能把青春荒废在了铁窗里。他很痛心的问监狱的工作人员这些孩子犯了什么罪。监狱的工作人员不以为然的告诉他,现在的这些孩子都是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大人不怕法律,打架斗殴偷鸡摸狗,所以只能关在这儿好好教化了。

世风日下,如何能够有效的教化于人呢?每每想起那些牢狱里的孩子,曹老先生心里就很是着急,同时他也很清楚,改善社会风气就像治理环境一样,需要从源头开始,从人心入手,由此,曹先生开始了一个浩大的工程,每天仔细翻阅经典书籍,并从大量传统读物中认真甄选,编写出了一部传统文化精华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图书草稿。我们问他,编书的这个过程是不是很辛苦。他却说,学习传统文化能让一个人有善心,做好人,这个社会,做好人才能活的开心,那些坏人,内心都是很阴暗,很痛苦的,所以,他想通过传播传统文化,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大人,都能不犯错,快乐的生活。而在编书的这个过程中,他很享受,因为他在做一件善事。

曹老先生所推崇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仁义礼智信,说起来也并非难事,就是晚辈要孝敬长辈,长辈要爱惜晚辈,做人要懂礼数,讲诚信,有敬畏,有担当。仅仅几个字,但是做起来呢?

照壁是每个农家院落里都有的建筑,但是曹老先生家的却与别人家的大相庭径,老先生家的照壁上不是风景名画,而是一篇由他自己整理出来的家训。老先生说,他没有留给子孙什么金银财宝,这个照壁就是他留给家里的传家宝,只要后辈的子子孙孙都能谨遵上面的家训生活,这个家一定会是充满欢歌笑语的幸福之家。

小家幸福了,大家也会自然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景象,但是天地间小家何其多?我想,只有当人们都学会了对别人好一点的时候,这世界才会充满欢歌笑语。

信仰散文6:信仰!让孤独走开!

文/祁平录

人类的心灵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与困惑,而其中最基本、最难以对付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孤独。这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与生命同在,它来自灵魂的深处。我们孤独的来,叉孤独的去,即使是这生死之间的短短的几十年,我们又何尝不是孤独的呢?害怕孤独,可以说是人性中致命的弱点。面对孤独,人往往变得软弱、无奈,乃至恐惧。因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填补它、回避它。我们假装整天忙忙碌碌,没事找事,尽量不要让自己闲着,以防孤独趁机而入。我们寻找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打发孤独:看电视、听音乐、读书、聊天、谈情说爱、吃喝玩乐……甚至可以这么说,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类为战胜和逃避孤独的历史。

不幸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无法让我们真正、彻底地战胜和解决孤独。即使是被古今中外无数的文学作品所热情歌颂和深情赞美的爱情,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如此。狂欢之后依旧是寂寞。有道是:“情到深处人孤独。”此中真意,耐人寻味。

我并不否认爱情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但面对人类心灵深处的无限的孤独实在有些无能为力。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两个孤独的灵魂在一起,终究还是无法超越孤独。然而,一个人如果有了真正的宗教信仰,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宗教信仰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它使我们的心灵不再漂泊,不再流浪。信仰能赋予生命全新的意义与价值,能给人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勇气和无穷的力量。信仰能给人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孤独,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强烈的自我意识所产生的。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我执。我执可以说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它使人心胸狭隘、目中无人、冷酷无情。自私使人孤独,傲慢使人孤独,冷漠更使人孤独。由于自我太强大了,所以你不可能真正的爱他人。你真正爱的是你自己,你对别人的爱是以对方能否满足你自己的要求为前提。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意、无意地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之中。只要你走不出自牢笼,孤独与痛苦将会与你同在。佛教对这一点的透视,极为深刻。只有当你完全放下自我,完全敞开自己,用真诚、宽容、平等的心去热情拥抱他人之时,孤独便会悄悄离你而去。此时此刻,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你并不孤独,原来生活是多么美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所在。一个对佛教有真正信仰的人。必定能认识到自假象和虚幻,认识到自我执着所带来的无穷的烦恼和痛苦。一个对佛教有真正信仰的人,能包容一切。他关爱所有的众生,他会用自己的慈悲之心去温暖、抚慰别人的孤独和痛苦。一个对佛教有真正信仰的人,内心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喜悦,他始终会心存感激和感恩,哪怕是天上的一片云彩,空中的一缕清风,地上的一棵小草……

信仰,让孤独走开。

信仰散文7:拙朴的信仰

文/孟祥菊

傍晚,读到一则在外地旅行的朋友用微信发来的故事。朋友在甘南州夏河县见到了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的拉卜楞寺,这座寺院是藏传佛教最高级别的佛学院,它的转经长廊有7000米,1700个高大精美的转经筒堪称世界之最。朋友是个有趣之人,喜欢在游山玩水之中亲身体验当地的风土习俗。当日他早早起了床,随着前来祭拜的藏民来到转经长廊,像模像样地转起了经筒。刚转到经筒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朋友忽然感到气喘吁吁,体力不支,只好退到一侧静立休息。旁边一位衣着厚重、刚做完佛事的藏族老乡见状,笑着打了声招呼,并和他攀谈起来。当藏民问他平素信奉什么教时,朋友一怔,摇头表示没有,藏民的脸上立即现出惊讶的神色,并自言自语地嘀咕一句:“真奇怪,这世上怎会有不信教的人呢?”朋友告诉我,那一刻的他顿觉心里空荡荡的,仿佛有一种被尘世抛弃的感觉。

放下手机,我的脑中忽然闪过年初和女伴去云南游玩时的一幕。那是一个雨后初晴的好天气,在丽江古城一角的四方街上,我们见到了成群的纳西族老人,他们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身着靛蓝色的七星披肩服饰,正三五成群地站在太阳底下悠闲地踱步。对于眼前身后那些随处可见的猎奇目光,他们早已司空见惯,并能人人做到视而不见。正在大家心生疑惑之际,从广场内竖起的一个高音喇叭里突然传出一曲好听的音乐——《敬爱的毛主席》,成群的纳西族老人便如听到号令一般,迅速聚拢到广场中央,自动排好队形,随着乐曲一同欢跳起来。受她们的熏染,周围的游客也伸臂扭腰,随着音乐悠然起舞,刹那间,小小的四方街变成一片沸腾的海洋。我和女友也忍不住跳进场内,随着身边的一位纳西族老阿妈认真地学起了舞步……返回入住宾馆的路上,我从随行的导游口中得知,开国领袖毛主席是古老的纳西族人心中唯一的圣人,因而在丽江古城内,几乎所有的纳西族人都会吟唱红太阳歌曲,多户人家的照壁上都供奉着毛主席的塑像,单纯的纳西族人在用一种最虔诚的方式,表达着对一代伟人的无限敬仰。导游的讲述令我动容,许多时候,以贤达自适的心态,安静地活在悠远的旧时代里,也是一种幸福的念想。

“通往天堂的路,需要太多的东西去支撑。许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体力……”这是一位爱好文字的朋友送给我的一段话,因为喜欢,一直铭记在心,并成了我行走尘世的指南。浮华尘世,沟坎太多,不妨在心中植一份信仰,即便拙朴如豆丁,也能引领我们前行的路,从而为后续的岁月燃满希望。

信仰散文8:佛与人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信佛, 是一种信仰,来自与印度的一种有千百年历史的信仰,都说善男信女的,在中国已有多年之久的历史沉淀。信佛的人,和学佛的人,几乎都是善良的。而佛的心是宽大无比的,可以渡各类的人,不过也要有缘人,不同的人,在佛的面前,都是慈悲的,就像一些居士,可以帮助身边的人,从困境中摆脱,从中找到自己的幸福。

佛,虽然只是一个泥塑,但佛的法,是无边无际的。它可以让善良的人得到解脱,从一个境界到另一个境界。光是吃素,只是一种形式,只要心中有佛,自然会感染身边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在大城市里,有人信耶稣,有人信天主,有人信清真,等等不管怎样,从心向善,才是最好的归宿。

佛教的里的和尚,泥姑,虽说是出家之人,不过现在也要有一定的学历,才可以从佛法中,改变人生中的境遇,就像抖音里的一禅小和尚一样,从禅学里学会人生中的道理,其实禅学就是佛教中的学问,有人因为学佛,把禅学用运到文学中,就像散文家林清玄一样,还有大和尚延参法师把佛学用文字表现出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找到一点人生中的安慰,还有平静。

学佛的人,基本上都是有一颗善良的心,三观也是正的。出家人是不打诳语的,也是一视同仁的,不会高高在上,轻视别人的。都说念佛,拜佛要心诚,所谓心诚则灵就是这个道理。心中有佛,便是佛,吃不吃素是没有关系的。

信仰和信念一样,也是一种寄托。有时不开心的事,去寺院走走,也可以让心情好点。有缘的话,可以听听佛法,也是一种解脱和释放。学佛好的人,可以帮助很多的人,这样佛让每个人的心发扬光大。

有时佛也有神奇的地方,只有学到一定的境界,才会出现的,就像97年的普陀山开光的时侯,就同现了奇景,观音菩萨显灵了。看到的人就是佛的有缘人。

佛虽只是嘴上说说,其实在另一个时空,也是存在的。都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和算命一样,信就是存在的。都说佛法无边,度苦难之人,如今浮躁的社会,学佛也是必要的,这就是佛与人的关系!

信仰散文9:今天,我们该信仰什么

文/王一间

你有信仰吗?你的信仰是什么?

也许你信仰佛祖,或者是上帝,抑或是金钱。但很多学者认为,今天的大部分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

我们曾经信仰佛祖,《西游记》里,我们真真切切的见过佛祖,对于为非作歹的妖魔鬼怪,佛祖面前一律平等吗?不,我们都知道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接上天界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了,没有背景的都被打死了。再看看今天的寺庙,一柱香明码标价几千上万,更有甚者,在寺庙安装了POS机。如果真的有佛祖,我们万能的佛祖要钱做什么?

我们信仰过上帝,可上帝是不公平的。上个月17日晚上,在北京通州发生一起车祸:前一辆大货车闯红灯,后一辆小轿车趁机违规变道,此时该小轿车后方大货车为躲避该小轿车而强行高速转向,结果侧翻,砸扁了规规矩矩的在另一车道等信号灯的出租车,致使出租车司机当场丧命,4辆车3辆违规,3辆违规车的司机都平安无事,最后遵守交规的司机死了。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会这么安排吗?

后来,金钱成为年轻人的不二信仰,因为有钱可以”任性”,可以“说走就走”,于是我们毕业后就开始拼命工作,工作之余我们还做微商、跑滴滴、搞家教……我们幸福吗?以前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后来是有钱的时候没时间,现在呢?现在是既没时间也没钱!现在我们是房奴、车奴、卡奴……就连我们的偶像史蒂夫·乔布斯,也匆匆离开,没有潇洒地任性起来。

我可能就是属于没有信仰的那部分人吧!我喜欢听耶稣的《十字架的爱》,也喜欢佛家的《大悲咒》,同时,我也喜欢金钱,也曾幻想做一名有钱的成功的商人,然后挥金如土,广交鸿儒,大庇寒士……经历过铁饭碗的机关工作、打工、创业,至今在要奔四的年纪,仍然是落在踌躇满志、碌碌无为、既没时间也没钱的尴尬境地。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的思考是,我们的信仰可以是“无信仰”吗?老子还说“道法自然”,万物的规律(即道)皆由自然来指定,这个自然可能才是主载万物(包括我们的命运)的天道。

在朋友眼里,我有车有房,孩子也在小县城比较好的学校读书,算是比较小资的青年人了,可是只有我才知道,为了维持这种小日子,再加上我自己比较热心公益事业,也常常捉襟见肘,紧紧巴巴。我觉得我应该换一份薪酬稍高的工作了,就在这时,未曾谋面的花总打电话约我喝茶,说实话,喝茶、钓鱼、下棋……我不是不喜欢,只是没时间!所以就礼貌地拒绝了花总:好的,等我有时间一定登门拜访。花总非常直率:别等有时间了,就今天吧,你随时都可以来,我全天候!这种直率是我无法拒绝的,我立即驱车来到大徐州,因为花总的赏识、花总的人格魅力,特别是高于我原来工作的薪酬,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简直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把安排到了花总的公司,而花总的公司取名就非常机缘巧合的叫做“天道”。

花总的天道公司应该就是这样顺其自然发展起来的企业,“天道”是从做防水材料和施工起家的,在长时间做防水的实践中,花总发现防水最难的是屋面,屋面容易漏水是因为屋面各施工环节的脱节,于是,花总成立了屋面技术公司,把屋面的防水、保温、瓦片的施工统一培训,一次完成,受到了市场的认可,为了更好地缩短工期和节约成本,公司又在此基础上研发了PFW一体板,刚好迎合了中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需要,公司的发展仿佛不是老总在安排,而是完全奉自然之旨意,这样的顺天之道的公司没有任何理由不成功。

老子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何劳人为乎?行正事,则自有正道,问心无愧,直至终老,这才应该是每个人最朴素的信仰!

大家都在看